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2022-07-10

第一篇: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按照常州市两办《关于民营经济发展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考核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贯彻实施《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情况

今年以来,金坛市委、市政府围绕“两个率先”、富民强市的目标,坚持把民营经济定位于区域发展的“主体经济”,认真落实《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通过强化组织领导、细化扶持措施、优化服务环境、硬化刚性考核,充分调动全市各级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不断激发民间创业热情,促进了民

营经济的较快发展。

1、加强领导,强化考核。一是召开会议,广泛动员。为认真落实《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春节一上班,我市就召开了由重点民营企业全参加的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年中召开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推进会,年底召开了由工商界代表参加的市工商业联合会五十周年、商会百年庆祝会,对民营经济发展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发动。借百年商会庆祝之际,编辑出版了《发展中的金坛民营经济》一书,宣传了康美化工、盘固水泥、金昇实业、成松防水材料和成业服饰等三次产业60多家民营经济典型,介绍了纺织服装、盐化、建筑、花木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二是明确目标,强化考核。根据常州市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我们进行了任务分解,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镇。同时,将民营经济发展列入了全市镇级经济综合考核的重点附加内容,明确当年新办一个

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工业企业得分;新办一个工业企业,且年内开票销售额分别达100-500万元、501-1000万元的相应附加

1、3分。开票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每增加300万元,再加1分;建在集中区的企业当年投资规模分别在300-500万元、501-1000万元、1001-1500万元的相应附加

1、

2、3分,投资规模在1500万元以上,每增加投资300万元,再加1分;当年新增一个年销售收入1-3亿元、3-5亿元、5-7亿元、7-10亿元、10亿元以上的,且年销售收入增幅不低于全市规模企业平均增幅的工业企业,相应附加

4、

6、

8、

10、12分;年内每新建一个农副产品加工经营企业附加1分,其中投资规模分别在50-200万元、201-500万元、500万元以上的再相应附加1分、2分、3分。而且,针对下达的目标任务,两办印发了《金坛市民营经济考核奖励办法。三是强化组织,定期督查。市委、政府分管领导每月召集经贸、工商、税务、统计等部门进行会商,

对照进度,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分头对各镇进行督促。

2、帮扶齐抓,形成合力。在制定《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设立500万元民营经济发展基金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又出台了《关于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对企业创名牌规定了明确的奖励标准,最高达50万元。同时,加大了向上争取各项资金的力度,预计全年可获省、市各类贴息、扶持、奖励资金547万元,比上年多争取167万元。在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面上工作指导的同时,突出抓好重点企业,实行了“一企一策”和市四套班子领导对全市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挂钩联系制度,工业主管部门和各镇及开发区也实行了领导与企业挂钩联系制度,定期走访企业,深入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全面落实在财政返还、土地使用等方面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动了企业增加投入、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同时市委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

济发展软环境的补充规定》,完成三轮审改工作,促使各相关部门进一步改进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积极为企业跑项目、争资金、找人才,有力促进了全市民营经济项目的开工建设。今年我市实施总投资1千万美元或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42个,其中:新开工在建的有康泰新型环保制冷剂、晨风高档服装生产、神力塑料包装材料等15个项目,总投资亿元,目前已投入亿元;上年结转今年已竣工的有红太阳科技研发、天洋稀土、鸿瑞昌泰织造、金欧水处理等16个项目,完成投资亿元;今年开工并竣工投产的有盘固湿法窑生产线、艾帛制衣、单晶硅扩产及切片生产等5个项目,完成投资亿元。总投资1千万美元或30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项目5个,目前已完成投资亿元,茅山道教博览中心、金家园木板材市场一期工程已竣工。。

3、壮大载体,集聚发展。以加快基础投入和项目推进为突破口,狠抓开发园区建设,制定落实加快“一区三园”联动

开发的政策意见,组织开展园区发展“四比四赛”活动,园区集约发展能力有效提升,全年园区基础设施投入亿元,其中开发区投入亿元,新入园区企业超过200家,新增标准厂房27万平方米,累计62万平方米,厂房入驻率达73%。经济开发区和各镇工业集中区招商引资的集聚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今年新批的85个项目中,落户在开发区、各镇工业集中区的项目有70个,合同利用外资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比重达%。其中20个总投资超1000万美元的项目,全部集中在开发区和金城工业集中区。经济开发区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的总量分别占全市的74%和71%,充分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开发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的加快建设,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新亮点和重要增长极,成为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集聚地。

二、民营经济发展责任目标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民营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截止12月25日,全市新增

私营企业531户、个体工商户2462户、私营个体企业注册资本亿元,从业人员万人,分别完成常州市下达计划的%、% 、%、%。预计全市民营规模工业今年完成销售收入141亿元,利润9亿元,税金亿元,分别完成下达计划的%、125%和%。11家企业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虽然我市私营企业发展数量上还有差距,但民营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了较快提升。主要呈现以下特点,民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注册资金500万元-1000万元的企业104家,增加26家;1000万元-万元的34家,增加15家;3000万元-4000万元的7家,增加2家;5000万元以上的5家,增加1家;民营工业运行状态明显提升。前11个月,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 %,实现利税总额亿元,增%,其中民营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4亿元,占全市民营工业总量的%;投入强度不断加大。1-11月份,全市民营工业完成投入亿元,增%,占

全市工业投入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加快了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全市民营高新技术产业今年已完成各类项目投入亿元,占工业项目投入的%,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个百分点。民营企业新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步伐,全年民营企业开发新产品 115 个,上报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 家。

我市民营经济虽然取得了平稳发展,但与常州市及我市下达的任务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一是私营企业个数和注册资本差距较大。截止11月底,新增私营企业仅完成常州市下达目标的%,完成我市自定目标的%;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额完成常州市下达目标的%,我市自定目标的%。二是镇发展不平衡。1-11月份,新增私营企业数完成率较高的是儒林镇、直溪镇、薛埠镇,分别完成年计划的 %、%和75%,最低的镇只完成年计划的16%,多数镇只完成年计划的50%左右;注册资本额完成率较好的开发区、

金城镇,也只完成年计划的54%和52%。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从我市经济总量基础看,实现指标的大幅度跨越确有困难。二是一部分镇由于各方面工作的压力比较大,对民营经济发展未能予以充分重视,工作推进力度不够大。为此,我们在明年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把民营经济发展摆上突出位置,变压力为动力,化发展的机遇为发展的现实,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干劲鼓足,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气氛造浓,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组织推动力度加大,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措施抓实,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发展民营经济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 我市民营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扣《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大推进力度,加强招商引资,加快载体建设,培育规模企业,做优服务环境,坚持量质并举的

发展方针,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竞争能力和贡献份额,确保全年民营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的完成。着重在“六个一批”上下功夫。 创业兴一批。动员千家万户,推进全民创业,仍然是我市发展民营经济,实现民营经济大跃升的一个基础环节和一项基础工作,必须紧抓不放,毫不松懈。高度重视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发展。我们深知今天的工商户,完成原始积累后,就可能是明天的企业家;今天的小企业,就可能是明天的骨干龙头企业。因此,将继续宣传和落实好市委政府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大力激励扶持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发展。一是突出“小商品、大市场”,发动千家万户创业。通过发展家庭作坊式生产,带动千家万户创业,逐步做大做强。二是突出“小规模、大群体”,围绕产业集聚创业。水北密封件、河头油咀油泵、建昌绝缘套管等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广大干部群众完全可以靠船插篙,根据本地

的产业特色确定自己的创业方向,在模仿性创业中完成原始积累,在群体性竞争中推动产业集聚,在滚动式发展中放大块状经济特色。三是突出“搞加工、活流通”,依托农业产业化创业。鼓励更多的干部、工人、农民、科技人员围绕农业产业化,从事无公害蔬菜、特种水产、特畜珍禽、食用菌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种养、储运和营销。突破粗放型加工的套路,尽可能拉长产业链,向深度加工要效益。

招商引一批。坚持内外并举、三业并举、大小并举、政府招商与企业招商并举,把在外的金坛籍“成功人”请进来,把本地有一技之长“能干人”请出来,把市外的“有钱人”引进来。一是突出企业主体招商。企业主动参与招商,招商的时候就有目标、有比较、有选择。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寻求合作者、投资商,引进人家的新技术、新产品,开阔眼界,参与更大范围的市场1 2 下一页

第二篇: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内蒙古** 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情况

内蒙古**有限公司创建于2004年,是以中蒙成药、药材种植、生物原料药、保健品为主的民营企业。公司占地240亩,现有职工486人,总资产1.6亿元,资产负债率38%。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GMP药品认证企业、国家少数民族药品定点生产企业、国家创新基金优秀企业、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自治区蒙药研发中心,银行资信AA级企业。

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一是竞争能力增强。截止2010年底,公司可生产中蒙成药5个剂型138个品种,比2005年增加了4个新剂型72个新品种,特别是“*胶囊”是国家唯一蒙药三类新药,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胶囊”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并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生产批件达到24个,企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二是发展后劲增大。几年来,公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原始药品剂型逐步向现代剂型转变,到2010年底以形成年产现代中药1.5亿盒

第 1 页 共 4 页 的生产能力,比2005年增加了6倍。公司现有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个,国家火炬计划产品1个,独家蒙药产品2个,自治区名牌产品3个,同时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品种57个,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27个。国家重大创制项目抗肿瘤一类新药,在2011年底有望拿到临床批件,为企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社会效益显著。为延长产业链条,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增加农民收入,公司一方面将产业链条向种植业延伸,搞订单农业,把农民药材种植作为制药第一车间,规范建设药材基地2万亩,年加工中药材3000吨,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带动种植户3000多户,每亩为农民增加收入3200元,使当地1.2万人增收致富。另一方面将产业链条向畜副产品深加工延伸,利用畜副产品废弃物(血液、脏器、骨头)生产高附加值生化产品。2010年,加工畜副产品8000吨,既带动了畜牧业的发展,间接地也增加了农牧民收入,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并带动了运输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认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素质差,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是基础。二是人才短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是关键。三是企业研发能力跟不上,强化自主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是根本。四是提升产品质量意识不强,打造自主创新品牌、精细化管理是重点。

第 2 页 共 4 页

三、几点建议

1、提升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制定全面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规划。有计划地扶持一批在技术或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创新技术项目,特别是要对已列入国家“863”和重大创新项目要列入政府重点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增强企业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打造知识品牌,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科技先导型企业。

2、引导民营企业重组,培育现代民营企业集团

积极引导产业关联度较强的民营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优化资源为导向,一是对上下游产品关联度紧密的企业,通过整合资源联营、联合的方式组建产业化集团;二是对那些规模小、产品质量低和同质化的企业通过股份制等形式,组建产权多元化的企业集团。推动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打造一批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企业以及品牌产品。

3、制定政策,留住人才

人才是生命力的源泉,是企业的灵魂,民营企业人才短缺,留不住人才,是目前的一个社会问题。由于长期的传统观念,民营企业不如大企业,国企不如外企。所以中小民营企业也就变成了为国企、大

第 3 页 共 4 页 企、外企培养人才的摇篮和跳板。为了吸引和留住大学生、外来的科技人才和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建议政府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对那些为本地企业做出贡献的高技术人才和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给予奖励或优先公租房,解决城市户口,帮助企业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科研环境,帮助企业留住他们,发挥他们的作用,促进企业发展。

4、民营企业急需提高自身素质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迅猛发展,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即将形成的时候,民营企业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行者、实践者和探索者,而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全球化的今天,通过对目前民营企业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分析和审视,使我体会到: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一个好的经营者就是一个企业,一个好的企业领导班子就能发展企业,市场经济就是实实在在的人员素质的竞争。所以,人员素质竞争中关键的关键是经营者的素质,是企业内部的素质,是企业的整体素质,建议要加大对经营者进行培训,提高经营者的素质,使民营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2011年7月28日

第 4 页 共 4 页

第三篇:2013年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2013年,我市民营企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经济总量增速明显加快,为我市经济保持稳中有升、稳中提质的良好局面做出积极贡献。

(一)民营经济增速明显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3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

增速比上年 提高个百分点,比全市GDP增速高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从三次产业发展情况来看,民营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亿元,增长%;第

二、三 产业完成增加值分别为亿元、亿元,增长%、%,比全市GDP第

二、三产业增速高个、个百分点。2013年,我市民营经济中第

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为%、%,比上年同期下降个、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上年同期上升个百分点,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民营单位数增速加快,规模不断扩大

2013年,我市民营单位87833户,比2012年增长7%,民营单位数增速保持加快的趋势。其中,私营企业11022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6%,个体工商户76811户,增长6%。从注册资本金情况看,2013年,私营企业注册资本为278.17亿元,比2012年增长16%;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28.7亿元,比

上年增长47%,民营单位规模不断扩大。民营单位就业人数4

8.1万人,比上年增长15.5%。

(三)民营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呈现良好势头

2013年,民营资本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增幅同比提高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民营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2013年市工商联工作成绩突出:

过去一年里,市工商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当好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一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按照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的统一部署,从2013年5月开始全国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进行教育实践活动。我市工商联通过举办学习会、报告会、征文摄影比赛,以及赴革命老区学习考察,使我市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企业与时俱进发展的信心,激发了加快发展的动力。二是商会协会、会员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市工商联认真抓好会员发展和商会协会组建工作,新发展会员

223名,抓好了河源市安徽商会、河源市茶业行业协会的组建工作,其中河源市安徽商会已挂牌成立,河源市茶业行业协会已向市民政局报批。三是桥梁纽带和交流合作平台作用发挥明显。市工商联充分发挥工商联在民间经济交往中的作用,组织民营企业家深圳、北京、梅州等地学习考察,同时,邀请了佛山河源商会、佛山顺德乐从家具行业协会、广东省客家商会等到河源考察,加强交流,以商引商,其中广东省客家商会下属公司——广东客家汇投资有限公司、广东客天下旅游产业园有限公司与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总额300亿元。四是促进和服务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实效凸显。进一步加强与中行河源分行、工行河源分行、广发行河源分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争取银行对会员企业的融资支持。积极争取广东省客商会支持,由市工商联副主席的企业——广东城冠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运作广东省客家商会小额贷款公司,为我市民营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积极推动开展互保金业务,源城区工商联已争取区政府同意,出台了《关于开展中小微企业互保贷款业务的意见》。五是教育培训和维权工作成效明显。举办了中山大学MBA培训班等一系列的培训、讲座,进一步提高我市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积极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共受理投诉、咨询、求助事项4宗,涉及金额3365元,挽回经济损失340万元。六是光彩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亮点彰显。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各项光彩

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为“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款3000多万元,筹集200多万元支持教育创强工作,帮扶一大批贫困大学生上学等等。

第四篇: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辖6镇7街道,市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本地户籍人口68万,外来暂住人口70余万,日均流动人口20万。义乌历史悠久,建县已有2226年历史,1988年撤县建市。先后涌现了“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宋朝抗金名将宗泽、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及现代教育家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等历史名人。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从传统农业小县跃升为市场大市、经济强市。2003年,义乌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17位;综合竞争力居浙江省22个县级市首位。2004年,全市预计实现实现生产总值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按去年同径统计,预计完成财政总收入29.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3%和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一、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纵观我市民营经济形成和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萌芽起步阶段(1978-1987年)。改革开放之初,在我市稠城和廿三里两地自发形成了小商品市场,这是义乌民营经济起步的标志。当时的义乌县委、县政府从实际出发,于1982年率先开放了小商品市场,并确立了“兴商建县”的发展战略。二是稳步发展阶段(1988-1991年)。全国经济过热,通胀问题突出,为此,国家实行财政、金融双紧政策。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市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发展的时期。三是全面拓展阶段(1992年-2001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五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定位,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至此,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逐渐成为全市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四是接轨国际阶段(2001年至今)。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市民营经济加速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致力在更大的空间、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新的提升和发展。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五个特点:

(一)规模总量倍增,主导地位日益凸现。到2004年11月底止,全市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69780户,民营企业8831万家。浪莎、梦娜、新光、能达利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在短短

六、七年时间迅速成长,成为行业龙头企业。目前,占民营企业总数5%的龙头企业,实现了全市1/3以上的工业总产值。民营经济已成为义乌经济的主体和支柱,全市GDp、工业总产值、市场成交额、财政总收入的90%以上均来自民营经济。

(二)块状经济崛起,产业集群日益明显。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贸工联动”战略,依托市场发展小商品制造业,“小商品、义乌造”的块状经济迅速崛起。全市形成了针织袜业、饰品、服装、工艺品、拉链、化妆品、文化用品、玩具等十四大优势行业,其中饰品产量占全国的65%以上、袜业占35%以上、拉链占30%以上,呈现出“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小规模,大辐射”的发展态势。

(三)创新能力提升,品牌意识日益增强。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科技型民营企业69家,建立各类研发机构52家,其中省级研发中心2家。民营企业资本投入结构逐步优化,去年投入技改资金24亿元。全市累计引进意大利、韩国等先进袜机3万台(套);伊美公司投入技改资金2亿元,引进德国布鲁克那BOpp薄膜生产线;百思得公司和威龙公司共同投资3.5亿元开发氨纶新产品。创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共注册商标5000多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件、浙江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30件(只)。

(四)主动接轨国际,发展空间日益扩大。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去年我市经济外向度为33.8%,比2000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全市拥有自营出口权的民营企业264家,实现自营出口7.3 亿美元。市场外向度达50%以上,年出口标准集装箱货柜20万只,有5000多名外商常驻义乌从事小商品采购,市场商品已辐射到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市已有1500多人在国外设窗口、办市场、建基地,形成了市场、商品、商人“三位一体”的对外输出格局。

(五)主体构成优化,整体素质日益提高。许多家族制民营企业已由“前摊(店)后厂”向公司制企业过渡。全市现有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民营企业53家,年纳税超100万元的民营企业155 家,年出口超500万美元的民营企业20家,形成了规模企业、中小企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此外,经营者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去年我市组织外语、电脑等各类实用培训10多万人次。在民营企业家中有全国人大代表一名,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分别占35%、36%,外来务工人员当选市人大代表有11名。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市经济社会各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促进了综合实力快速跃升。我市经济之所以在近年来国内市场不够景气的情况下,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很大程度上依靠于民营经济的先发和活跃。二是促进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农村社会分工和农村经济的专业化,推动了块状经济崛起。去年,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4.2:52.1:43.7。三是促进了城市化快速推进。近年来,通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民间资本成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在去年100亿元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资本占到70%以上,大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中心城

不断增强我市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体要着力抓好以下三个重点:

(一)强化规划意识,构建大发展平台。以建设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为目标,加快国际商贸城建设,大力推进市场现代化和经营国际化。围绕制造业产业链、市场消费产业链,加快培育新兴行业,完善商品市场体系。积极发展境外专业馆和国内精品馆,吸引知名小商品制造企业到义乌直销。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提升市场信息化水平。以建设国际性小商品制造中心为目标,建设先进小商品制造业基地。大力实施“贸工联动”和“名牌带动”,加快义东北、义西南两大产业带开发建设,做大做强优势行业和企业,努力造就具有“小商品、义乌造”鲜明特色的块状经济。

(二)强化国际意识,构建大接轨平台。一是要完善“大通关”体系建设。加快国际物流中心二期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运用现代管理、信息化和高科技手段,加快通关速度,提高通关效率。二是要提升义博会外向度。筛选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出口优势明显的日用消费品为参展产品,完善企业参展资格标准,提高境外企业参展比例,优化参展企业地区结构。三是要积极引进国外知名采购主体。积极引进国际采购商、连锁超市、外贸机构来义乌采购商品,扩大义乌市场份额。四是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民营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引导经营主体到境外设立贸易机构和商品专业市场,建立国际营销体系,增强跨国销售和经营能力。

(三)强化创新意识,构建大提升平台。致力科技创新,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加强与大院名校的科技对接,支持规模企业建设研发中心,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和国际一流生产装备,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际性小商品研发中心。致力制度创新,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通过实施收购兼并、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做强做大,加快企业上市步伐。致力管理创新,完善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健全高级人才培训体系,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

四、当前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及建议

当前,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和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应该看到,实现民营经济转型,现阶段面临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对民营经济的社会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党的十六大提出“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经济创造了更加宽松的政治环境。但目前社会上对民营经济的歧视仍未彻底消除。与公有制经济相比,与外资形成的经济成分相比,民营经济得到的仍是“次国民待遇”,对不同所有制经济在市场准入、税收等方面的两个标准、两套政策、两种待遇现象仍然存在。二是促进规范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建设滞后。一些法规的某些条款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如《民法通则》中对民营企业法人解散或破产时“进行清算”规定比较抽象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同时,随着新型服务业不断拓展,如汽车陪驾业等一些新的服务领域层出不穷。但因缺乏法律依据,有关部门在审批、办证时难以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三是政府对民营经济的管理有待改进。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计划经济管理手段仍然较多,突出表现在审批手续繁、环节多、效率低、周期长,企业负担较重;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大,政府的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原则。对民营经济实行国民待遇,凡是对外资开放的领域,都应允许民营经济进入;凡是公有制经济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民营经济也可以享受。进一步开放电信、能源、交通、文化等投资领域。改进企业登记管理,放宽民营企业审批条件,降低民营经济市场准入门槛。

2、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降低民营经济融资成本。金融部门要改善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探索试行非全额担保和非完全抵押贷款,扩大票据业务和对优质民营企业的授信服务,探索对民营企业的信用贷款。加强资本市场建设,鼓励民营企业上市开展直接融资。

3、加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法规建设。在立法中应体现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立法精神,抓紧修订完善各种法制法规中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条款。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修订出台之前,允许各地先行制定一些地方性的政策法规,以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

第五篇:2005年度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按照常州市两办《关于~年度民营经济发展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考核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贯彻实施《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情况

今年以来,金坛市委、市政府围绕“两个率先”、富民强市的目标,坚持把民营经济定位于区域发展的“主体经济”,认真落实《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通过强化组织领导、细化扶持措施、优化服务环境、硬化刚性考核,充分调动全市各级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不断激发民间创业热情,促进了民营经济的较快发展。

1、加强领导,强化考核。一是召开会议,广泛动员。为认真落实《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春节一上班,我市就召开了由重点民营企业全参加的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年中召开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推进会,年底召开了由工商界代表参加的市工商业联合会五十周年、商会百年庆祝会,对民营经济发展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发动。借百年商会庆祝之际,编辑出版了《发展中的金坛民营经济》一书,宣传了康美化工、盘固水泥、金昇实业、成松防水材料和成业服饰等三次产业60多家民营经济典型,介绍了纺织服装、盐化、建筑、花木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二是明确目标,强化考核。根据常州市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我们进行了任务分解,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镇(区)。同时,将民营经济发展列入了全市年度镇级经济综合考核的重点附加内容,明确当年新办一个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工业企业得0.2分;新办一个工业企业,且年内开票销售额分别达100-500万元、501-1000万元的相应附加

1、3分。开票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每增加300万元,再加1分;建在集中区的企业当年投资规模分别在300-500万元、501-1000万元、1001-1500万元的相应附加

1、

2、3分,投资规模在1500万元以上,每增加投资300万元,再加1分;当年新增一个年销售收入1-3亿元、3-5亿元、5-7亿元、7-10亿元、10亿元以上的,且年销售收入增幅不低于全市规模企业平均增幅的工业企业,相应附加

4、

6、

8、

10、12分;年内每新建一个农副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含市场建设)附加1分(以工商营业执照为准),其中投资规模分别在50-200万元、201-500万元、500万元以上的再相应附加1分、2分、3分。而且,针对下达的目标任务,两办印发了《~年度金坛市民营经济考核奖励办法。三是强化组织,定期督查。市委、政府分管领导每月召集经贸、工商、税务、统计等部门进行会商,对照进度,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分头对各镇(区)进行督促。

2、帮扶齐抓,形成合力。在制定《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设立500万元民营经济发展基金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又出台了《关于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对企业创名牌规定了明确的奖励标准,最高达50万元。同时,加大了向上争取各项资金的力度,预计全年可获省、市各类贴息、扶持、奖励资金547万元,比上年多争取167万元。在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面上工作指导的同时,突出抓好重点企业,实行了“一企一策”和市四套班子领导对全市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挂钩联系制度,工业主管部门和各镇及开发区也实行了领导与企业挂钩联系制度,定期走访企业,深入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全面落实在财政返还、土地使用等方面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动了企业增加投入、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同时市委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补充规定》,完成三轮审改工作,促使各相关部门进一步改进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积极为企业跑项目、争资金、找人才,有力促进了全市民营经济项目的开工建设。今年我市实施总投资1千万美元或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42个,其中:新开工在建的有康泰新型环保制冷剂、晨风高档服装生产、神力塑料包装材料等15个项目,总投资24.9亿元,目前已投入12.5亿元;上年结转今年已竣工的有红太阳科技研发、天洋稀土、鸿瑞昌泰织造、金欧水处理等16个项目,完成投资8.4亿元;今年开工并竣工投产的有盘固湿法窑生产线、艾帛制衣、单晶硅扩产及切片生产等5个项目,完成投资3.7亿元。总投资1千万美元或30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项目5个,目前已完成投资1.1亿元,茅山道教博览中心、金家园木板材市场一期工程已竣工。。

3、壮大载体,集聚发展。以加快基础投入和项目推进为突破口,狠抓开发园区建设,制定落实加快“一区三园”联动开发的政策意见,组织开展园区发展“四比四赛”活动,园区集约发展能力有效提升,全年园区基础设施投入5.7亿元,其中开发区投入4.5亿元,新入园区企业超过200家,新增标准厂房27万平方米,累计62万平方米,厂房入驻率达73%。经济开发区和各镇工业集中区招商引资的集聚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今年新批的85个项目中,落户在开发区、各镇工业集中区的项目有70个,合同利用外资3.6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比重达88.8%。其中20个总投资超1000万美元的项目,全部集中在开发区和金城工业集中区。经济开发区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的总量分别占全市的74%和71%,充分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开发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的加快建设,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新亮点和重要增长极,成为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集聚地。

二、~年民营经济发展责任目标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民营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截止12月25日,全市新增私营企业531户、个体工商户2462户、私营个体企业注册资本9.53亿元,从业人员12.7万人,分别完成常州市下达计划的66.4%、136.8% 、70.6%、115.5%。预计全市民营规模工业今年完成销售收入141亿元,利润9亿元,税金5.4亿元,分别完成下达计划的108.5%、125%和101.8%。11家企业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虽然我市私营企业发展数量上还有差距,但民营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了较快提升。主要呈现以下特点,民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注册资金500万元-1000万元的企业104家,增加26家(上年78家);1000万元-2000万元的34家,增加15家(上年17家);3000万元-4000万元的7家,增加2家;5000万元以上的5家,增加1家;民营工业运行状态明显提升。前11个月,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2.

上一篇:民族团结进步考试下一篇: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