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课程论文范文

2022-05-13

小编精心整理了《思政课课程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高校钢琴课程思政建设,教师要用高尚的师德师风引领学生、用广博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演奏水平启迪学生、用乐于奉献的精神影响学生;学校层面应完善钢琴课程思政体系、健全考核评价机制。高校钢琴课中引入课程思政,其本质是为了立德树人,培养出德艺双全的优秀人才。

第一篇:思政课课程论文范文

武术散打专修课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新时代,高校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键在于课程思政的建设,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目标。因此,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便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渠道。武术散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并承载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重任,根据武术散打课程特点和德育内涵,其课程思政建设意义深远。

1 课程现状与分析

1.1 成都大学体育学院武术散打专修课教学大纲研究

1.1.1 教学目标

武术散打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武术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掌握武术技法体系,从而提高武德修养,促进身体健康,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目标。即要达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下,三个目标中缺乏德育的元素,所以要达到既能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也能培养出更高尚的精神,便要在目标中融进德育教育。

1.1.2 考核方法

考核方式分为平时考核、期末考核、课内实践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期末考核是对动作技术掌握,教师根据完成情况和动作的准确度来进行打分。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把重点放在练习动作技术和提升力量上。由此,学生出现重技能轻理论,导致学生对于武术的理论知识、文化内涵以及武术运动的深远价值了解非常的少。这使学生在学习时缺乏主动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从而影响武术教学的效率和对武术传统文化的传播。

1.1.3 教材

教材采用的是《武术》,蔡仲林,周之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06月第2版。这版教材相对来讲比较陈旧,缺乏创新元素和新颖性。教材是传播武术散打理论知识的载体,但是因为教材的版本比较低,在教学的过程中,动作技术便占据了大部分的教学位置,因而理论教学被忽略,使学生对教材的使用兴趣不高。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武术散打的“新手”,教材可以更好的支撑学生学习和体验技术。所以,将教材提高,利用起来,便于动作技术的掌握和理论知识的传播。

1.2 师资队伍及教师专业水平

成都大学体育学院武术散打专业有4位非常优秀的武术专业教师,但相对于一个比较全面的教学团队来讲还是较为薄弱的。4位优秀的教师对武术专修人才培养和教学都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在进行教学改革中,仅有高水平专业老师是不够的。在课程设计上,如何融入思政元素,达到党的建设要求。需要扩建其他专业老师,与武术专业老师碰撞出新的火花,顺利进行思政建设,教学改革。

2 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2.1 凝练“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需在原来的教学目标中的素质目标融进所缺乏的德育元素,制定出新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其中武术散打的“武德”便非常符合“德育”这一要求,在中国数千年的演变中,“武德”观念逐渐成为一种行为规范准则,包括“道德品质”、“三奖六惩”、“仁”、“尊师重道”、“自强不息”、“公平公正”、“知行合一”、礼节礼仪等。所以把“武德”修养作为素质目标的德育元素,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武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武术传统文化了解以及“文化自信”,能够继承并发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民族精神。

2.2 培养“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课程思政”的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是在分析武术散打课程特点的基础上,以专业的动作技术和专业的理论知识为载体,充分挖掘当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到课程教学与改革的各个方面。而“立德树人”与“武德”理念有着共性,培养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不仅提升广大教职工立德树人意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增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家国情怀,促进“立德树人”的成效。

2.3 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案

在“立德树人”理念下,以“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为指导,在原来教学设计基础上,充分挖掘人文素养,提升爱国精神、意志品质和德育教育,增加学习趣味性和情感认同,增强学生对武术散打专业的自信心和认同感。通过历史故事的传授让学生感受到武术散打中的内涵,与爱国精神、意志品质和武德精神产生共鸣。在教学方案增加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重视武德教育,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百折不挠的道德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见义勇为、不凌弱逞强、匡扶正义等高尚的品德,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2.4 完善考核方法

在之前的考核的方法中,倾向于考试结果,导致重点偏向考试动作技术,忽略学习过程,缺少对学生學习情况评价。所以,武术散打的考核方法需要进行创新与完善。首先,增加过程性评价,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力;其次,设置挑战性加分项目,在完成考试内容前提下,学生可选择性挑战并完成取得好的成绩,便在期末成绩加上相应分数,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敢于挑战的精神;然后,实行教考分离,使学生成绩更加公平公正;最后,增加理论性考试,利于学生学习了解武术散打文化知识的内涵和民族精神,让中国传统的优秀武术文化更好传播下去。

2.5 教材进行更新,丰富教学资源

由于教材版本比较古老,满足不了当下需求。教材要与现代武术散打的教学相适应,教材必须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在体现创新性和实用性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提炼出武术散打中的德育元素,融入教材中,使学生学习到武德精神,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在更新教材的同时,在大数据时代,利用好网络的力量,引进更多的优秀网络教学资源和帮助树立价值观的代表人物,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理解武术散打。

2.6 扩大师资队伍建设

为更好的进行课程思政和教学改革,需构建一支具备优秀专业素养、人文素养、思政素养的跨学科、跨专业、多层次的专业教师队伍。在原有的师资队伍中,还需引进新力量,例如思政专业的教师、党建专业的教师、研究教改方向的教师,有利于使专业与思想相融合,从教师的知识层面进行交融,达到一个突破,更好的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改革,有优秀的团队支撑,分工明确,目标一致,完成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改革。

2.7 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根据武术散打课程的特性,进行武术散打课程思政,从家国情怀,德育教育,强身健体,意志品质等四个方面进行。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依据“课程思政”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将育人理念、育人思想、育人思维贯穿在武术散打专业课的课程中,挖掘和梳理其中所蕴含的德育文化,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载体。将武术散打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设计,融入学生的学习任务当中,并且体现到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方法中,同时将育人理念、育人思想、育人思维贯穿在武术散打专业课的课程中,形成育人体系。教学的改革,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满足学生的需求,完善原有的不足。

3 结论

武术散打专修课进行课程思政,需融入思政元素、德育元素,可从思想道德和价值观方面入手。提炼武术散打中的武德、爱国、自由、公正、和谐、友善、礼仪,以及武德中“三奖六惩”、“仁”、“尊师重道”、“自强不息”、“公平公正”、“修身养性,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知行合一”。并且通过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的教态、仪表来进行融合。

指导教师:杨力源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

作者:邱慧霞 杨力源

第二篇:课程思政进入高校钢琴课探析

摘要: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高校钢琴课程思政建设,教师要用高尚的师德师风引领学生、用广博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演奏水平启迪学生、用乐于奉献的精神影响学生;学校层面应完善钢琴课程思政体系、健全考核评价机制。高校钢琴课中引入课程思政,其本质是为了立德树人,培养出德艺双全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 高校钢琴课 德艺双全 途径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有很多高校教师甚至有一些学校管理者对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对在专业课中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显得无所适从。顺应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课程思政进入各门各类专业课已势在必行,高校钢琴课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有必要从概念上厘清课程思政的內涵与外延,有必要从思想上梳理清楚课程思政进入高校钢琴课的重要意义,有必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课程思政进入高校钢琴课的途径。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

(一)课程思政的提出与发展

“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14年,是上海市在《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专项计划》这份试点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的。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6年)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一重要论述为高校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

此后几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陆续印发了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一系列文件,文件明确提出要在“全国高校大力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尤其是在教育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等八部门于2020年4月22日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响亮提出要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由此,我国高等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进入了全面推广与细化实施阶段。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

一个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也就是概念的内容。“课程思政”的内涵是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课程思政是润物无声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做人做事的道理融入专业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课程思政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

(三)课程思政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就是具体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事物,是适合这个概念的一切对象的范围。将课程思政延伸到我国高校的所有课程中去,就是高校课程思政的外延。“课程思政”是一个属概念,“高校钢琴课程思政”是一个种概念,正如“中国人”是一个属概念,而“四川人”是一个种概念一样。课程思政进入高校钢琴课是其基本外延之一,也正如课程思政进入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校教育心理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等课程一样。

“高校钢琴课程思政”就是按照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钢琴课教学中既注重钢琴专业课的教学,又在润物无声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出德艺双全的艺术类人才。

二、课程思政进入高校钢琴课的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进入高校专业课课堂是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课程思政进入高校钢琴课可以鼓舞学生自信、激励学生担当、感动学生心灵、增强学生本领,其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思政进入高校钢琴课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高校是一个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高校钢琴课程思政的核心是围绕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钢琴课虽然专业性强、技巧性强,但依然需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高校钢琴教育才会有自己的灵魂;否则就只是一些技巧和技能的训练,就会失去高等教育的意义。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高校钢琴教育,有利于在高校钢琴课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钢琴教育有机结合,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实践行为。

(二)课程思政进入高校钢琴课是对“两个所有”要求的具体落实

最近,教育部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明确提出了“两个所有”的要求,即所有教师都具有育人职责、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两个所有”要求高校的所有教师都担负起育人职责,高校的所有课程都发挥好育人功能。在此背景下,要求高校教师在做好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必须要做好育人工作。高校钢琴课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正是对教育部提出的“两个所有”要求的具体落实。

(三)课程思政进入高校钢琴课有利于培养出德艺双全的艺术人才

钢琴课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课,教师必须运用渊博的音乐学知识、科学的演奏方法和娴熟的演奏技巧教授学生学习和指导学生练习。与此同时在高校钢琴课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好的影响,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动力。高校钢琴课教学中,“课程思政”是“道”,“演奏技巧”是术。古语云“有道无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在高校钢琴课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使之产生家国情怀、可以激发学生灵感使之产生精神力量。总之,在高校钢琴课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提升高校钢琴课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出德艺双全的艺术人才。

三、课程思政进入高校钢琴课的途径

如何顺应趋势推动钢琴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钢琴课教师及其管理者近期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推进课程思政进入高校钢琴课建设,可以从教师和学校两个层面着手共建。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对学生要做到潜移默化,在润物无声之中产生出良好的教育效果;对学校和教师则要提出明确要求,安排具体任务,制定出路线图和行动表以大力推进。具体来说,可以从注重师德师风、锤炼专业技能、完善教学体系、健全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

(一)用高尚的师德师风引领学生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首先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楷模和引路人。作为一名高校钢琴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立德树人是每一位高校教师的神圣使命与职责担当,师德主要体现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方面,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风就是教师的行为作风,主要体现在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等方面,是教师应有的风范和操守。钢琴教师应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职業道德规范》《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课堂上宣传正能量,用高尚的师德师风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培养品德高尚、乐于奉献、专业过硬的优秀人才。

(二)用广博的专业知识启迪学生

作为一名高校钢琴教师,在专业上除了要有高超的弹奏水平之外,更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积极引导学生领会乐曲中蕴藏的深邃意境和民族精神。比如《绣金匾》曲目抒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热爱,以及对人民子弟兵的深情厚意,体现了陕甘宁边区百姓过上幸福生活后对党的感激之情,教师应将这种故事和创作背景讲给学生听,然后再给学生分析讲解此曲的弹奏技巧。该曲的曲调来自于陕北民歌《绣荷包》,作曲家将其改编成钢琴作品时,不仅保留了原民歌朴素而优美的旋律,同时融入了西方音乐织体的写作技巧,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现代钢琴技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该曲从曲式结构上可划分为三段,演奏时乐曲三段的技巧有所不同:乐曲前段要弹奏出流畅、亲切的效果,装饰音和旋律音在弹奏力度方面要有区别,旋律音要弹得流畅而亲切,装饰音应轻柔地美化旋律音;乐曲中段应弹奏的轻巧、充满颗粒感,烘托热情欢快的气氛;曲目后段的弹奏应渐慢,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钢琴教师用广博的专业知识启迪学生,把钢琴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融入到钢琴教育中,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认知水平。

(三)用乐于奉献的精神影响学生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和关键的作用。在钢琴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每个曲目的弹奏技巧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例如有些学生手指的跑动能力欠佳,但爆发力比较好,就不适合演奏莫扎特奏鸣曲之类的小巧、灵动的作品,同为古典主义时期的另一位音乐巨匠——贝多芬的作品就更加适合这类学生练习;相反有些学生的手指跨度小,弹八度和大和弦都比较费力,那么钢琴教师也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指导学生练习一些诸如肖邦圆舞曲或舒伯特的小品。高等教育中教师要因材施教,鼓励每一位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到“让每一朵花都开放,每一只小鸟都唱歌”。钢琴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充分利用微信视频、慕课堂等现代教育手段给予学生课后专业指导,使接受程度慢的学生尽快迎头赶上,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演奏技巧,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乐于奉献的精神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完善钢琴课程思政体系

推进钢琴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由钢琴教师团队潜心研究,广泛挖掘思政元素,设计并建立完善的钢琴课程思政体系,尽量避免钢琴教师各自为阵、随心施教、收效不佳的局面。首先,从学校层面可以建立完善课程思政工作机制。各个高校除了狠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外,还应该把各门课程都作为思想教育的阵地,加强管理,层层落实,抓成效树典型,引导广大教师把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所授课程。其次,各基层教学组织层面要完善细化课程思政体系设计。作为钢琴教研室,把思想教育引入钢琴课堂,就必须要修订现有的钢琴教学大纲,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中应体现思政教育特点,建立完善的钢琴课程思政体系,恰如其分地将思政元素融入钢琴教育,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

(五)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钢琴课程思政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校期间为了评价钢琴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效果,把钢琴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应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建议各高校钢琴教研室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改革钢琴教学考核办法,在学生的钢琴考核中增加思政教育内容。钢琴教师可以将学生钢琴演奏技巧的考核与经典曲目创作背景及其体现的精神价值介绍相结合,比如对《黄河钢琴协奏曲》《解放区的天》《翻身道情》等我国著名钢琴曲目精神价值的理解进行考核,对演奏技巧与理解介绍按分值比例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在钢琴学习中不但注重掌握演奏技巧,更应注重自身品行修炼,为我国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艺术人才。通过量化考核,督促学生有意识地学习课程思政的内容,真正把课程思政的内容落到实处。

四、结语

高校的所有教师和所有课程都要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中来,钢琴课也不例外。课程思政进入高校钢琴课,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培养出德艺双全的艺术类人才。课程思政进入高校钢琴课的途径,从教师层面来说主要是用高尚的师德师风引领学生、用广博的专业知识启迪学生、用乐于奉献的精神影响学生;从学校层面来说主要是用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系统地培养学生、用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督促、引导学生。高校钢琴课程思政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出德艺双全的艺术人才,培养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陈宝鹏.“课程思政”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实践价值[J].沈阳干部学刊,2020(12).

[2]张潇丹.“课程思政”内涵及实践探索[J].商情,2020(15).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20-06-06.

作者:王博怡

第三篇:高校法学专业商法课课程思政教育探析

摘 要:商法是高校法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商事法律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运行的重要法治保障。课程思政融入商法教学,要明确目标要求与主要内容,科学设计教学体系,将思政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在商法课课程思政教育中,要改变教学模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深度挖掘提炼商法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将爱国主义、国情世情党情民情、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以及传统商事法律文化等诸多内容融入思政教育,提高立德树人的成效。

关键词:商法;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是指将传统的思政课程内容融入到非思政的专业课程教学中,从而实现思政育人的目的。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政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等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1]。商法既是高校法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又是向大学生传授商法学基本理论和商事法律规则等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商法思维分析商事交易实践问题,并利用所掌握的商事法律知识解决商事交易纠纷能力的应用型课程。商法的课程体系与内容结构主要包括商法总论与公司法、证券法、保险法、海商法、票据法与企业破产法等几部较为重要的商事部门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近年来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事交易形式,一些新编或新修订的《商法》教材中也相应增加了电子商务法律知识。法律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公司法为代表的商事部门法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为规范各类市场主体之间的商事交易行为而逐步制定的。这些商事部门法在规范各类市场主体的商事交易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以及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经济既是信用经济,又是法治经济,在商法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对于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商事思维与商事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商事法律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纲要》要求与已有教学实践,就高校商法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学界同仁,助力高校商法课课程思政建设。

一、明确商法课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主要内容

根据《纲要》要求以及高校商法课程的结构体系与教学内容,为切实做好商法课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我们要确立如下目标要求和主要内容。

(一)商法课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

商法是高校法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商法的一般理论与公司法等商事部门法理论及法律规则。根据《纲要》要求,商法课课程思政建设要达到以下目标要求,一是授课教师全面提升开展商法课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思政教育。二是在学校统一部署下,与院系、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单位协同推进包括商法在内的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三是通过商法课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提高立德树人的成效,培养具有时代性与国际视野且德法兼备的商事法律人才。

(二)商法课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

1.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商法是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律规则,在商法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我们正在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各类市场主体发育不够成熟,加之改革开放后,由于历史与现实等诸多原因,一段时期以来国民的道德伦理素质有所下降,社会风气令人堪忧,一些地方的营商环境不够完善,这是我们目前最大的国情民情。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包括经济与科技等在内的各种竞争非常激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要在这场竞争中获胜,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世情。最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社会进步,尽管其间也有许多缺点与不足,但是在一系列重大的考验面前,我们党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创新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从而成为全国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党情。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每一个在校大学生都应该对党和国家在现阶段制定的政策与法律抱有坚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抱有三个“认同”与坚持四个“自信”是在校大学生学好专业课的重要思想基础。

2. 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包括“富强、文明、民主、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别对应国家、社会与公民个人三个层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很多内容与商事法律规范的原则与价值十分契合。首先,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一个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商法是调整与规范市场经济的法律规则,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尤其需要有完备的商事法律规范予以保障。其次,商事交易中体现的诚信、自由、平等、公平与公正等基本原则,以及《公司法》中规定的公司应承担社会责任、公司董事与高管的勤勉敬业义务等也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相关内容。在商法课程教学中,老师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可适时对学生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精髓,包括商法在内的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虽然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尽管如此,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商事交易,以及包括商业习惯法在内的商事法律等都十分发达,例如,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被称为“质剂”的买卖合同与被称为“傅别”的借贷合同;又如,唐宋时期的商业交易中早就出现了被称之为“便钱”或“飞钱”的传统商业票据等。此外,为调整与规范商事交易,很多朝代还专门制定颁布了相应的法律。虽然从商法的国外起源来看,近现代商法肇始于地中海沿岸的西方中世纪社会的商事习惯法,但中国传统社会的商事法律与商业习惯法,以及蕴含其中的商业文化与道德伦理等内容同样是我们今天学习研究商法的宝贵历史资源。因此,在商法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传统商事交易实践中流传至今的“童叟无欺”“货真价实”“买卖不成仁义在”等一系列商业诚信与和谐文化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同时,教师还要根据现代社会商事交易实践的最新发展,引导学生对传统社会商事法律与交易习惯在当代社会的创新发展等内容进行讨论。

4. 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的。商法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法律保障,一系列商事法律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不能违反宪法规定。在商法课教学中,教师要在宪法的框架内向学生传授公司法等各商事部门法知识,讲解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培养学生的商事思维与商事素养,以及利用所学的商事法律知识解决商事纠纷的能力。

5. 深化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大学毕业后,法学专业学生无论在法院、检察院等司法部门工作,还是在政府部门任职,又或是在律师事务所做律师、在公司企业担任法律顾问,以及从事其他与法律无关的工作等,都要求学生具有坚定的法律信仰与公平公正的职业操守,增强职业责任感,办事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具有崇高的法律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在商法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同时教师自己也要在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方面做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二、科学设计商法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纲要》指出,高校要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切实落实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针对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的,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及的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和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针对专业实践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商法課是一门以商法的一般理论与公司法等商事部门法理论和具体制度规则等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学科,同时商法还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法律部门,根据《纲要》的要求,为在商法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我们要根据法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修订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凸显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考虑到课程思政教育建设刚刚起步,可以由院系与教研室统筹安排,分阶段确定开展思政教育的法学专业课程,逐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根据《纲要》要求,我们拟从商法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两个方面分别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一)商法理论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首先,在商法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深度挖掘提炼商法课程中所蕴含的商事交易所必须遵循的思想价值与精神内涵。正如有学者所言,“商法,作为现代商事交易的基本法,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其价值观念对现代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和其他法律部门一样,商法课程中各商事部门法都蕴含着诸多有价值的思想与精神内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讲授有关商事法律规则时适时提炼其中蕴含的思想价值,深度挖掘法条中包涵的精神内涵。例如,《公司法》规定:公司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一些公司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除了损害特定的个人利益以外,还会损害包括不特定的个人利益在内的社会公共利益的典型案例,使学生理解公司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又如,《企业破产法》规定,企业被法院宣告破产后,在分配破产财产时,必须首先清偿破产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等有关费用。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解释,《企业破产法》之所以如此规定,主要体现了法律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并进而引申分析,虽然商法是典型的以营利为主要特征的私法,但是在近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商法中的很多规定也体现了一定的社会性与公益性。

其次,在当代全球化的国际商事交易实践中,不同国家之间的商法是否会出现融合的趋势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例如,在《公司法》领域,“经济全球化引起了《公司法》比较研究的繁荣,其中心论题是经济全球化是否会导致《公司法》全球化,即各国《公司法》的融合?[3]”这一问题在商法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加快,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商法的国际性也越发彰显。在上述背景下,一方面,我国商事法律规则的制定必须要充分维护国家利益与国内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另一方面,商事立法又要兼顾国际商事交易实践对商事法律的需求,注重与有关国家及国际经济或商事组织的密切合作。同样以《公司法》为例,“有人认为,中国公司法借鉴外国公司法,特别是英美公司法,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体现了公司法融合趋势;其他人则认为,虽然中国公司法在发展中逐步与国际接轨,但仍具有很多国情特色”[3]。因此,在商法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对有关商事部门法中具有国际性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理解这些被“移植”进我国的商事法律规则适用的利弊,从而使商法课程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与开放性,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再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类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当代社会新的商业交易形式。在现实生活中,电子商务虽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引发了很多商事纠纷,因此商法应该与时俱进,及时对这些新出现的电子商务进行调整规范。相应地,教师在商法课程教学中也要涉及这些时代性较强的新的商业交易领域,并就相关的立法及司法实践向学生进行讲解。

(二)商法实践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商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法学学科,在商法课程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学思结合与知行统一,指导学生广泛开展商事社会实践调查,去公司企业、政府部门以及法院、律所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组织学生进行商事案件的模拟庭审等。在上述这些实践教学环节中,要培养学生的勤勉敬业精神与团队合作意识,锻炼他们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

三、将商法课课程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

《纲要》强调,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课程教学建设,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要讲好用好重点教材,推进教材内容进人才培养方案、进教案课件、进考试。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体系,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为落实《纲要》的要求,商法课课程思政教育也要融入商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在商法课程的教学准备阶段,首先,对原有商法课程教学大纲进行重新修订,在课程教学目标上增加思政教育内容。其次,在教材选用上,选择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商法学》教材,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教材内容;在教案与课件上也要反映《商法学》教材的有关内容。

(二)课堂教学阶段

在商法课程的课堂教学阶段,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在教学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时代,商法课程的教学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因为“网上教学重在支持学生的协作、贡献、分享、互动等学习与社交行为,实现自组织学习社区的功能,这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益”[4]。线上教学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超星学习通等教学平台,课前向平台上传相关教学资料,主要包括商法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学视频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QQ、微信等手段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变以前“下课铃一响,课程就结束”的状态。只要有网络,互联网技术的即时性、延时性与储存性等特性可以使师生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与交流;更加重要的是,很多在课堂上很难或无法展示的与所学课程有关的包括思政教育在内的学习资料等,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上传到系统平台,供学生课下自由安排时间进行学习。总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商法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便捷条件。

2.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公司法》等商事部门法的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法条解读、课堂讨论和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商法课程的兴趣,增加学生对商事交易实践的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例如,在公司法课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模拟担任公司设立发起人,草拟公司设立协议;让学生模拟担任公司股东或者董事,召开股东会或董事会等,使学生了解公司设立与运营过程中公司设立发起人与公司成立后的股东等主体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诚信意识,引导学生养成勤勉敬业的良好习惯。在票据法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票据的实物演示或制作票据样式,让学生模擬商事交易中使用票据作为交易工具等,使学生理解票据关系当事人在票据使用的各个阶段,如出票、背书转让、承兑、付款等环节,都必须遵循诚实守信原则,杜绝票据欺诈,使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都能够合法有效。在企业破产法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分组,分别模拟担任破产企业、债权人与破产管理人等,使学生体验不同的主体对企业破产的不同需求等。在上述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相关商事法律条文的规定,针对有关商事法律关系主体在特定商事交易行为中的法定权利义务责任,结合相应的课程思政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训练学生的商事思维与商事素养,提高他们利用所学的商事法律知识解决商事纠纷的能力。

3. 改进商法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主要以授课教师的课堂监督及对学生的考勤等为主要内容。在商法课程教学中,为提高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对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进行改进。一是结合商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身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管理,例如,可以从诚信等角度教育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从勤勉敬业等方面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二是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线上教学平台,随时与学生保持密切互动,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来。此外,线上教学使得课堂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室,它还延伸至网络空间,且网络空间的课堂教学过程不但变得足够长,而且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结束语

法學教育与思政教育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中包含着法学的原则、精神与价值,同时也包含着一些法律基础知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原理相结合,能提高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另一方面,培养创新型法学人才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放在人才的首位,这就要求在法学教育中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坚持与增强政治意识、政治原则与政治立场,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精神密切结合,深入开展道德品质、职业伦理和健康心理等教育,才能培育出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4]。就商法而言,尽管商法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但“商法课程有其法律技术的文化基础——我们因此也有在规则型构和解释过程中传播民族正义的职责和可能”[5]。与此同时,在法学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也存在很多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学具有较强的现代性与实用性,阻碍思政元素的导入;二是主流教学模式对思政元素的弱化;三是课程受众对政治价值和政治参与的漠然和认同性缺乏[6]。但有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难而退,只要我们严格按照《纲要》要求,认真谋划,合理设计,完全可以在包括商法在内的法学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必要的思政教育,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法学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王建文.中国商法立法体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3]黄辉.现代公司法比较研究——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饶冠俊.法学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关系及融合架构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5):77-81.

[5]蒋大兴.商法,如何面对实践?——走向/改造商法“教义学”的立场[J].法学家,2010(4):155-165+180.

[6]李磊.法学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进路研究——以民法学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授课为例[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9(6):101-106.

作者:汪开明 程建华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思政课课程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大学思政课论文范文05-12

思政课课程总结范文06-17

思政课教学论文范文05-14

关于思政课范文05-19

高校思政课范文05-19

思政课总结范文05-21

思政课作业范文05-21

思政课讲稿范文05-21

思政课考试范文05-21

我与思政课范文05-21

上一篇:管理学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工程管理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