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

2023-01-17

第一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教学设计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桃园中心小学 梅春贵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和口算整十数、整百数、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及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是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进而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进而总结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算理,掌握竖式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90÷3= 100÷5= 800÷4= 180÷3= 480÷6= 280÷4= (先让学生自己计算,思考计算过程,再让同桌交流算法)

2、用竖式计算:

27÷3= 54÷6= 72÷8= 45÷7=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并上黑板展示,教师进行讲解。)

二、创设情景、合作探究:

1、 63÷3= (课件上展示算式,让同学思考用什么方法算)

2、先来估算一下:63≈60 63÷3≈20 这只是一个大约数,准确的结果是多少呢?来思考一下怎么计算

3、探究算法:计算方法预设: 方法一:用小棒摆一摆

(1)引导学生借助手中的小棒(6捆和3根)进行平均分活动。 (2)汇报交流。小组交流操作的情况:拿出几捆几根小棒,先怎么分,再怎么分,最后是多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性表述:一捆小棒有10根,6捆加3根是63根,把它们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捆加1根,也就是21根,即63÷3=21。)

方法二:引导学生根据分小棒的过程,思考口算方法: 把63分解成60加3,用60除以3得20,用3除以3得1,把两次除得的商相加,就是63除以3的结果。63=60+3 60÷3=20 3÷3=1 20+1=21 即:63÷3=21 方法三:用竖式计算 提示:刚刚的小棒分了几次? 怎样分的?如果用竖式表示怎样写?学生试写竖式,教师巡回了解学生的情况。 (1)展示学生竖式 : 评析总结竖式的写法(重点理解算理):教师巡回时及时了解学生的竖式书写情况,选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明确竖式写法:(提示:计算除法时要从高位算起,除到哪一位把商写到哪一位上)

2 1 3 6 3 6 ……2个十乘3是6个十 3 3 ……1个一乘3是3个一 0 (3)、师生共同归纳算法:(课件出示)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要注意:

1、从被除数的十位除起;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4、我们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呢?需要验算 验算要用乘法: 21 × 3 —— 63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从被除数的十位除起;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五、自主练习:

1、用竖式计算: 46÷2= 69÷3= 84÷4= 68÷2=

2、计算42÷2时,先算40÷2=( ),再算( )÷2=( ),然后把( )和( )加起来等于( ),所以商是( )。

3、知识拓展: 竖式计算:42÷3=

学生尝试计算,自己试写竖式 ,为下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63÷3=

1、估算: 63÷3≈20

2、 竖式 2 1 3 6 3 6 3 3 0 教后记:

……2个十乘3是6个十……1个一乘3是3个一

第二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15—16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基础。教材创设了植树造林的情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教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笔算除法,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例2也是教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此外教材结合例2还设计了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验算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所以教学时要注重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如在教例1时,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操作与笔算过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在教例2时,教师应该试着放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或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讨论、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及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和思考,经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感受数学的直观与简约美,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难点:让学生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就要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合起来继续除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摘苹果游戏。 30÷3= 60÷2= 80÷2= 24÷2= 36÷3= 88÷4=

2、猜一猜。

(1)40里面有( )个十。

(2)42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52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3月12日)嗯,在每年的3月12日这一天,全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组织植树活动。谁能说说植树有什么好处?

2、师小结: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人类的生存的确是离不开树木,为了保护环境每年都要植树造林,看,今年的植树节,我们学校也组织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生看图提出问题: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板书) 提问:谁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40÷2=20(棵)(板书)

5、设疑:如果老师把40棵改成42棵,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42÷2=21(棵)(板书) 提问:你是怎么样想的呢? 预设学生:

生1:我是用口算的方法:把42看到40和2,40÷2=20,2÷2=1,20+1=21。

生2:我是用笔算的。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笔算除法(板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二)小组合作,探究笔算方法

1、结合摆小棒理解算理。

请学生借助桌子上面的小棒先自己动手分一分,最后请一位同学上来把分的过程及结果展现在投影仪上。

2、课件演示42÷2分小棒的过程,将分小棒的过程与书写笔算竖式的过程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对分的步骤做必要的说明及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3、设疑:如果我再把42棵改成52棵,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52÷2=26(棵)

(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请同学们借助桌子上面的小棒,想一想:怎样把5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自己动手分一分。

(学生独立操作,遇到困难的可以跟同桌交流,最后请一位同学上来把分的过程及结果展现在投影仪上。)

提问:和例1相比,分法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回答:例1中4捆正好分完,例2中5捆分后还剩下1捆,要把剩下的一捆小棒拆开,与2根合在一起再分。

(2)竖式应该怎么写?请同学们结合刚才分小棒的过程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指1名同学板演,集体订正时,让其说说算理。)

(3)课件演示52÷2分小棒的过程

(4)放手让生把刚才分小棒的过程用竖式表示出来(指1名同学板演并让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三)比较总结。

(1)引导学生观察刚才学习的2道算式,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找出它们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在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四)小结算法

说一说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概括: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算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除后有余数,就要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合起来继续除。(课件显示)

(五)教学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1)提问:平均每班种26棵,2个班种的是不是52棵?该怎样验算? (2)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然后自己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3)归纳小结:当没有余数时,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

四、巩固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带有*的要验算。 36÷3= *78÷3=

2、数学小诊所。

3、解决问题。

48人跳绳,如果4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如果3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40÷2=20(棵)

42÷2=21(棵) 52÷2=26(棵)

答:三年级平均每班种26棵。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二小节《笔算除法》,按照教材的编写和我的教学经验,我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两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第一课时——教材第19页例1。

2、教材分析:

本课是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这一部分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已具备同化新知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是可行的,但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了这一内容后,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进一步学习笔算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与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会正确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能力目标: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在自评、互评、师评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重点是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中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难点是除法竖式中商的书写位置及算理。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自学”教学模式,采反馈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方法.说学法:本节采用的学法是让学生在尝试中练习、在练习中反馈。

三、说教学过程

1、在自学跟踪课

首先解读学习目标,其次学生独学,用双色笔标出疑难,接着在对学和群学中解决疑难,并板书出本组的疑难,最后师生共同解决疑难.2、合作展示

由于是两节课连着上,目标一样就没解读,直接让小组长带领组员再组内预展,接着就是大展示,最后由于时间关系没做测评。

四、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但是有部分学生只是机械式的模仿,不明白算理,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像计算这类课,在大组合课堂中怎么上,才能让学生明白算理,告别机械式的模仿?

第四篇:《送温暖》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送温暖》教学设计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学习目标: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理解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验算的方法。

3、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难点:

理解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验算的方法。

2、

能够结合情境,比较合理的进行估算。

教具学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看到你们穿得这么温暖,这么漂亮,坐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我感觉,你们好幸福啊!但你们知道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是怎么学习的吗?(不知道)咱们一起来看几副照片吧!相信看过之后,你的心一定会受到震撼。

出示“震撼人心”的画面。

教师解说,学生观看。

(1)这个11岁的女孩,为了能够上学,每天要去给窑厂搬砖,一次16块,大约重40千克,比她自己还重。

(2)石头、木板搭建成的桌椅。看看吧!他们的教室,晴天四面风,雨天八方水。

(3)也许有的同学会认为他是个不讲卫生的女孩子。不是的,其实他是一个男孩子,他留长头发,不是为了好看,而是因为他们家穷得连剪头发的钱都没有。再看看他的书包,废弃的洗衣粉包装袋就是他的书包。

(4)他们想上学,他们想读书,但他们没有这个机会和条件。

2、观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指3—4人发言)师:同学们,看完这些照片,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3、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同学们都有一颗爱心,我们要把爱心变成实际行动,华夏小学的同学们已经行动起来了。华夏小学开展了一系列送温暖活动。我们今天就来解决送温暖活动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送温暖)

二、自主探究新知

师:华夏小学的同学们,为贫困儿童做了些什么呢?老师了解到以下信息,一起来看!

1、呈现信息(展示),让学生在画面中找出数学信息。

2、提出数学问题。

3、解决第一个问题

)

列算式。“怎么列算式?

2)

让学生估算商是多少,并在小组内说说估计的过程,然后全班交流。

3)

计算并交流计算的过程。

4)

让学生进行验算,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

5)

师小结计算方法。

4、解决第二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除法算式后,先估一估,再进行计算,然后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商中的“

1、

4、4”各表示什么意思,各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5、引导学生总结三位数除以一位的计算方法。

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摘苹果比赛:

846÷6

54÷4

364÷7

(1)

估计商是几位数?

(2)

独立完成。

(3)

与今天学的知识比较,有什么发现?

2、

填写“>”、“<”、或“=”。

96÷8○96÷6

20÷4○240÷8

90÷5○80÷5

42÷3○42╳3

3、完成书的试一试。

四、课堂总结。

第五篇: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试商

【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例题,“试一试”,第6页“想想做做”第1~2题。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探索过程,掌握把除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 3.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最大能商几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⒈口答:

⑴97里面最多有几个20? ⑵334里面最多有几个40? ⑶450里最多有几个60? ⑷274里最多有几个30?

二、教学新课

⒈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题:小明到图书室借阅图书,他借阅的图书共192页, 他每天看30页,几天可以看完? 让学生列示计算。

如果每天看32页,可以几天看完? 让学生列示

组织学生估计一下它的结果,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⒉探究算法,掌握算理 1)探究用四舍法试商

⑴提问:是不是6天正好看完呢?请大家用竖式来算一算。(指名板演) ⑵学生尝试练习,组织全班交流。

出现情况两种:一种是正确的,另一种是把6和30相乘。 提问:你是怎样想到商6的?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师引导使生明确:32接近30,就把32暂时看做30来定商。(教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6乘30不对,而要乘32? ⑶组织学生验算,看看算得对不对。 补写横式和答语。

回顾延伸:刚才计算时把除数看做多少来试商?如果除数是43,51,62呢?你发现了什么? 2)探究用五入法试商

如果小明每天看39页呢?

⑴质疑:可以怎样估计它的商? ⑵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提问:你是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的? 延伸:如果除数是

48、6

7、59呢? 3)归纳试商方法

比较192/32与192/39,试商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追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先讨论,再全班交流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揭题:这就是这节课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试商

三、巩固深化,运用拓展

1 、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要求,指名读题。

请学生说说各题都是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的。

学生们独立计算,并指名板演,选其中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和同桌说一说应把除数看做多少来试商,再独立计算。

集体校对。

四、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1题

教学反思: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是学生在三年级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虽说算理上是差不多的,但从学生作业的情况反映来看,问题很大。主要出现的问题与教学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差不多。

1、一眼看不出最大商几。

2、有些学生把商去乘看成的整十数而不去乘原来的除数。

3、不注意看余数,余数比除数大或相等,照样把结果写上去。

4、计算过程中进位进过去的数不做标记,计算时忘加或加错,做减法时顺序搞错,从高位减起,个位是0的往往不写,还有就是退位减法老是减错,借位点不加,算时忘记减1后再减。

5、写横式结果时余数忘写或答案抄错。

产生诸多错误的原因就是:有的学生基础不好,有的是习惯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主动参与到学习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来,导致作业情况差。

计算教学是枯燥乏味的,也是学生常出错的,如何避免学生计算中出现的不该出现的错误,我觉得首先要强化口算练习,题量不要多,坚持天天练,所谓熟能生巧。练习的题目可以是两位数乘以整十数,一位数乘以一般的两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及括号里最大能填几这几种题目。其次要汇集学生错误,让全班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自主发现错误,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思考方法。

为了避免学生由于枯燥而产生厌学心理,还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练习方式,如指名板演,同桌互批,尽量多的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还要常穿插除法笔算练习,使学生在坚持不懈的练习中提高笔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上一篇:劳务派遣合同最新样本下一篇:劳务派遣规章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