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师角色的思考

2023-02-27

1 高中数学教师在新课程中角色转换的意义与必要性

对高中数学教师在新课程中角色转换意义与必要性的充分认识, 是使教师在行动上做出及时而充分的调整的前提与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 对必要性与意义的充分的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有了这种认识甚至能使教师自觉的生成正确的角色行为。反之就会出现摇摆性、动力不足等问题。

1.1 高中数学教师在新课程中角色转换的意义

1.1.1 让教师在角色转换中实现自我提升

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 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 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驾轻就熟的东西, 这对许多人来说, 不是没有痛苦的。本次课程改革, 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 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1。特别是对于高中数学学科而言, 数十年来教师们早已习惯了讲、练, 再讲、再练的教学方式, 一下子要以“促进”、“引导”为主要方式。这种变化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痛苦的, 教师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从何处下手来进行调整的问题。而通过角色的调整与定位恰好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个难题, 这种方式首先因其指向教师自我的教学姿态的调整而具有可操作性;又因其具体、可追忆而可以通过教学反思进行不断的调整。在不断的调整中, 角色调整不断趋进完美的过程也就是教学行为不断向着新课程所倡导的方向改变的过程, 这个过程也是教师的自我提升过程。

1.1.2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程的数学课堂上,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授政治知识、解答疑惑, 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 课堂上出现的不是教的场景, 而是学的场景, 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 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这种质的飞跃,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角色的调整程度。只有教师角色定位准确, 才会真正的还一个学生自由探究与学习的舞台, 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2 高中数学教师在新课程中角色转换的必要性

1.2.1 新课程理念向行动的转化向角色转换提出了客观要求

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 具有革命性的变化。理念的变化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要相应的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在课堂教学情境的四种因素即老师、学习者、学科内容和环境中, 教师的行动构成了课堂文化生活的主要制约因素。而教师的角色转换又直接决定教师的行为, 因为教师的“角色面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影响课堂教学的社会系统运行。因此我们可以说, 新课程理念要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的角色必须先转换, 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角色定位是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行动的前提性要求。

1.2.2 新课程理念向教学实践的转化向角色转换提出了迫切要求

角色转换其本身也是一个过程, 是一个教师以其头脑中的理念与实际的教学实践不断碰撞、调整与完善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这个过程能够充分地进行, 则新课程的实施就会真正发生。否则, 就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有观点认为,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将受到两类教学理论的影响, 一类是外显的“倡导理论”。另一类是内隐的“运用理论”。教师在新课程培训中、在书本里学到的有关新课程的理论属于倡导理论, 这类理论在多数情况下仅仅是以理论形态存在于教师头脑中的。而运用理论却深植于教师的潜意识与行为方式之中, 具有指导教师行为的力量, 因此, 倡导理论只有转化为运用理论才具有指导教学的力量。实际上, 运用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在教师通过不断调整而使自己的教学角色不断定位的过程中形成的。

2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师的角色转换

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由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的行为模式, 教师的角色转换不仅意味着教师要以自己的角色作用体现新课程的有关要求, 而且意味着新课程对他们所抱的期望, 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充当如下角色。

2.1 组织者角色

组织者角色是指教师由“知识的权威”转向“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学生学习条件的创造者。具体到每一节课, 教师组织者角色应表现为:引发问题情景;同时, 在内容上,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图像、声音、文字等材料;在方式上组织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成果汇报等形式。然后教师以引导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的问题解决思路与模式。

2.2 促进者角色

促进者角色是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 促进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作为促进者, 他应该从如下方面体现自己的角色定位: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认知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教师应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 与学生一起体验、肯定他们的感情和想法、能够承认自身的过失与错误。

2.3 合作者角色

合作者角色是指教师以平等的身份, 用合作的方式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种角色应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 即当教师把某个问题变成了学生孜孜以求的要得到解决的问题时, 教师要以平等的、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互帮互助, 互相鼓励与启发, 最终求得问题解决。这种角色定位的关键是, 教师既要完全让学生感觉到师生双方的合作关系, 以使其自由的充分的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同时, 教师又要注意以引导性的、铺垫性的语言在暗中发挥其“主导”作用。

2.4 研究者角色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 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教育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以千篇一律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而是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观点、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各种教育活动, 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 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 不断发现新的特点和问题, 以使自己的工作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 并且有所创新。

摘要:当新课程以其迷人的风采走进中小学的课堂的时候, 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欣喜之余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迅速转换角色、适应新课程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数学这门侧重应用、强调操作的学科, 对角色定位的关注更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程的数学课堂上, 教师应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及研究者。

关键词:高中数学,角色转换,教学

参考文献

[1] 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9.

[2] 王春光, 郭根福.反思性教学实践与教师素质的提高[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3, 3.

[3] 李建平.课改:教师要直面“蜕变”[J].中国教育报, 2002, 2, 7.

[4]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6.

上一篇:基于电子桌牌的级联会议席位保障节点的研究与设计下一篇:糖尿病足的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