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问题

2022-09-12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 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 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 但怎样使课堂教学有效则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在教学领域, 仅仅依靠老师讲授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前进步伐, 对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当今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1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只有民主才能释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 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 为了形成师生积极的互动, 我们教师需要从原来封闭的控制式教学走向开放的教学, 从封闭的“复习铺垫”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真实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这种“开放的问题”为实施开放的互动式课堂提供了重要前提。

1.1 课堂之内

要想引起学生的大胆探索, 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尤其需要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会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习主动。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默默地听, 教师的“权威”不容挑战, 学生不能随便“动”, 几乎无“平等”可言。正是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代教学要求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问题, 或者某一知识点, 学生可以大胆质疑, 甚至和教师争论问题, 大胆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 这是激励学生愿意“动”起来很重要的一招。

1.2 课堂外

教师要注意和学生的交流, 让他们充分感觉到你无时不在关心着他们。其中尤其要注意对贫困生和后进生这个特殊的群体的培养, 他们中大多具有封闭心理, 有自卑感, 缺乏求知的动力, 一般不与教师交流, 而且容易形成对抗心理。因此, 要特别关照这部分学生, 多鼓励他们, 积极引导他们与教师和同学“互动”, 让他们打开心扉, 充分信任教师, 一旦这部分学生发生好的变化, 整个班的学习面貌就会发生巨大的改观。

2 教师应把科学研究引入课堂教学之中

新时代的教师都应是自己领域的专家, 他们所要了解的不仅仅是本学科系统性的知识, 更应该了解目前该领域的学术趋势以及学术前沿, 并对某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仅要做到对知识点系统、难点、重点把握准确, 举例恰当生动, 更应该提高自己目前研究的程度和水平。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学会用自己的科研精神去点燃学生的求知欲, 向学生讲述自己是如何引发思考, 该如何着手研究课题以及该如何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等等。“授之鱼, 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该首先做到一个思想者、先行者。然后才能做到一个启蒙者、一个指引同学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人, 只有这样, 他们的互动才可能是积极的、充分的。在课堂上还可以介绍一些学术前沿或有争议的、甚至是谬误的观点, 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并加于点评, 引导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手段对学生输出教学信息。教学过程也就是由书本等知识媒体或教师头脑中的知识通过传输, 成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的过程。在这一传输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至少应注意三个环节:

3.1 解决好信息的变换问题

教师备课过程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即准备将贮存状态的知识重新组合, 以便变换成传输状态的信息而输出, 这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门学科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解决好如何讲解及表达方式和顺序的问题。其基本要求是简化信号、合理编码。

3.2 解决好信息的传输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视、听、触觉来接受教师所传来的信息, 而一般认为以视觉最为有效。单一的形式不如综合传输的效果好, 这已是许多实验数据证明了的, 如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用眼接收的信息约占85%;用耳接收的信息约占11%;用鼻子闻接收的信息约占3.5%;用舌头尝占1%;用手和身体接触占1.5%。显然视听结合多渠道的信息传输是能提高效率的。

3.3 掌握好对教学过程的调控

对教学过程的调控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现。虽然没有输出就没有输入, 但教学效果如何却不能用教师输出多少来加以判别, 它取决于学生的有效输入。这里关键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 要使整个过程处于最优状态取得最优效果。教学过程的调控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要注意提高学生自我调控的能力。

3.3.1 调控的原则——掌握教学平衡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使教师、学生、知识三方面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始终保持信息流的畅通, 才能使学生的有效输入大幅度的增加。

3.3.2 调控的方法——教学反馈信息

教学反馈的形势是多种多样的, 学生在课堂和实验室的表情、眼神、动作是一般的反馈信息;测验和考核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的反馈回路, 但不能把考试作为一条“鞭子”督促学生进行学习。

3.3.3 调控的目的——实现最优化

就是指在一定教学条件下, 依靠教学反馈信息, 采取最优的措施, 进行最优的调控, 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4 正确运用语言艺术

教师在讲课当中的语言表达应该清晰、简练、准确、生动, 并富有感染力。首先普通话要清晰准确, 其次要讲究表达的生动性。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在语言上还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4.1 掌握提问的艺术

提问是每一个教师最常用的也是最直接的互动方式。适度的提问能够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4.2 适当地运用鼓励的手法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或者回答了老师的提问, 给予恰当的鼓励和肯定是必要的。学生能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 对于其自信心、学业成就等都会起到好的效果。

4.3 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师生互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当讨论出现争执时, 教师应该循循善诱, 协调矛盾, 既劝导学生服从真理, 又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4.4 教师的幽默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的幽默感让大家在笑声中受到感染和启发, 使大家的思维再度活跃起来, 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也可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 而且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其相互影响和交织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复合主体, 教学活动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复合主体中双边的关系。总之, 要想更好的发挥课堂教学的效能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的努力。

摘要:现代教育已经把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主动发展作为动态目标放在一个极其重要位置上, 教学互动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学生间信息的交流来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 彼此建构成一个真正的有效率的学习共同体, 以便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主体意识等, 从而引领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探索过程中去, 也就让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关键词:师生互动,主体意识,效率,学习共同体

上一篇:浅谈政治课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下一篇:“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会展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