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自然保护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采用实地踏查法,对浙江景宁县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伯乐树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并从属地保护、种苗培育保护和回归保护3个方面提出了伯乐树的保护对策。结果表明:伯乐树分布于该保护区内海拔950~1500m的低山区域,在天然次生阔叶林分布最多;多呈单株散生状态,多为幼树或伐后萌株,为长成型种群。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湿地自然保护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湿地自然保护管理论文 篇1:

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变化及保护对策

摘 要:以Landsat-8卫星影像和Google Earth 影像为基础,结合野外实地考察,提取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的信息。通过连续3年对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人为活动变化的研究表明: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的斑块面积呈逐年增长趋势;保护区主要的人类活动是池塘和围网养殖。本文针对研究结果,提出自然保护区的湿地保护对策。

关键词:洪湖;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斑块;保护对策

长期以来,生活在湿地周边的人类对湿地资源进行了长期持续的开发,忽略了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致使湿地所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大,湿地资源不能得到正常的修养生息。洪湖湿地是我国乃至国际的重要湿地,为研究洪湖湿地周围人为活动的状况,本文对2013~2015年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人类活动做了比较研究,并提出洪湖湿地的保护对策。

1 研究区域概况

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江汉平原荆州市所辖的洪湖市和监利县境内的长江中游北岸,系江汉平原四湖流域的下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2′28″~113°28′49″,北纬29°41′40″~29°58′01″,自然保护区以洪湖围堤为界,地跨洪湖市和监利县,现规划总面积41412.069hm2,其中核心区面积12851hm2,缓冲区面积4336hm2,实验区面积24225.069hm2[1]。

2 材料与方法

2.1 遥感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遥感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网站(http://www.gscloud.cn/)下载的Landsat-8遥感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为30m,可以满足研究空间分辨率的要求。遥感影像接收时间分别是2013年9月、2014年9月和2015年9月。数据总体质量较好,影像清晰,无云层遮盖,且处于不同年份的相同时间段,影像解译时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2.2 研究方法

根据ENVI5.0专业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并结合野外实地考察,提取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的信息,主要有农田、鱼塘、围网养殖、居民点和旅游用地5类。利用ArcGIS专业软件,对遥感影像解译结果以及实地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对数据进行分析[2,3],如图1所示。

3 结果与分析

3.1 人为干扰活动监测结果

根据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及现场实地考察验证结果,统计出保护区人类活动斑块面积信息,因面积变化趋势相对于整个自然保护区很小,肉眼难以看出变化,仅以2014年为例,如图2、表1所示。

3.2 人为干扰活动变化趋势分析[4]

根据遥感监测和实地考察的结果,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主要有鱼塘、农田、居民点、围网养殖和旅游用地5类,主要的人类活动是围网养殖和鱼塘,其中农田仅在实验区有分布;洪湖的渔民房屋大都在保护区的外围,只有北部半岛有少量农田和居民点分布,因而居民点斑块面积较小;围网养殖大多分布于远陆地,实验区最多;旅游用地有2处,1处位于实验区,1处位于实验区和缓冲区的边缘;保护区存在大量鱼塘和围网养殖,面积之和在保护区总面积50%以上。

根据遥感解译结果,2013~2015年3年间,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范围逐渐增大,人类活动斑块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70%以上,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尤其以围网养殖增长最快。保护区存在大量鱼塘和围网养殖,而旅游用地占地较少,而且旅游用地面积变化较缓,表明保护区内生态旅游现状较落后,保护区内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渔业养殖。这是导致保护区人类活动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长期任其发展,将会导致湿地退化,湿地面积逐渐减少。

4 湿地保护对策

4.1 建立健全洪湖湿地保护条例,有法可依

对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应制定具体的保护规划和可行的保护措施,建议颁布《洪湖湿地保护区条例》,使洪湖湿地的保护、利用都有法可依。目前洪湖湿地管理局已经成立,在保护区管理局的指导下已经组织开展相关的洪湖拆围、渔民安置工作,制定《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可以为今后依法管理增加助力。

4.2 加大保护区管理力度,健全管理体系

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应加大管理力度,健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到位,合理布局,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扩大管理队伍,严格管理。

4.3 推广高效养殖模式

洪湖渔民的主要收入依靠渔业养殖,且“各自为政”,大面积围网养殖,布局混乱,占地广而产量低、效益差。调整养殖结构已经刻不容缓,应由水产专业进行调研考察,推广高效的养殖模式,将过去高密度、高投入、低质量的水产品经营方式转变为低密度、粗放型、优质水产品的经营方式,使整个区域的综合效益得到进一步发挥,遏制当前大面积围网养殖的态势,提高渔业的经济效益。

4.4 合理发展生态旅游

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发展滞后,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是目前国家提倡、各阶层普遍认同、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潮流的湿地主导政策,包括“保护”与“合理利用”两个不可分割的目标。发展旅游业,寻找人文景观和湖光水色的结合,实现洪湖独特的旅游风貌,这是洪湖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合理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使渔民顺利“转业”,不仅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促进洪湖拆围、渔民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葛继稳,王虚谷.湖北自然保护区[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57.

[2]袁涛.基于遥感影像的梁子湖湖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3]陈佑平,蒋仕伟,赵联军,等.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人为干扰活动趋势及管理对策[J].四川动物,2003,22(4):51-54.

[4]印红.中国湿地保护战略[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5,1(1):10-13.

(作者单位:1.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3.中国地质大学湿地演化与生态恢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研究所)

作者:姚敏敏 王佳昕 李金群

湿地自然保护管理论文 篇2:

景宁县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伯乐树资源调查与保护

摘 要:采用实地踏查法,对浙江景宁县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伯乐树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并从属地保护、种苗培育保护和回归保护3个方面提出了伯乐树的保护对策。结果表明:伯乐树分布于该保护区内海拔950~1500m的低山区域,在天然次生阔叶林分布最多;多呈单株散生状态,多为幼树或伐后萌株,为长成型种群。通过3年的种苗培育,将大苗种植至景宁县保护区、国有林场,扩大了伯乐树的种群规模。

关键词:伯乐树;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资源调查;保护

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msl.)又名钟萼木,为伯乐树科(Bretschneideraceae)落叶树种,是中国特有单种科植物,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该种作为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对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和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1]。伯乐树树干挺拔,通直高大,冠幅巨大,姿态优美,树皮光滑灰褐,材质优良,叶片翠绿,花朵硕大。初夏开花,满树粉红,犹如朝霞,云蒸霞蔚;秋季果实成熟,犹如一颗颗红色小仙桃,挂坠于枝头,醒目耀眼,非常喜庆,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珍贵的用材和绿化树种。

1 调查区概况

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南部,属洞宫山脉的罗山支脉,东与泰顺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连,南与福建省寿宁县李家洋接壤,西和北与景南乡相邻,面积为1194.8hm2,地理坐标为27°40′00″~27°44′19″N,119°34′28″~119°38′54″E。地貌类型属山岳地貌,海拔多在1000m以上,最高峰海拔山垟尖1636.7m,其次为白云尖海拔1611.1m,分别为景宁县第2、第3高峰,拥有海拔1500m以上山峰14座。境内高山湿地为省内罕见的山地沼泽群,境内山地植被以黄山松林为主[3]。在渔际坑区域,尚保留着较大面积(200hm2)林相保持相当完整的天然次生阔叶林。森林覆盖率达98.8%。年平均气温12.0℃,1月平均气1.8℃,7月平均气温21.8℃,极端最低气温-12.3℃,无霜期189d左右,年日照时数1600h,≥10℃年积温3136℃。年平均降水量2066.7mm,年平均蒸发量1290.5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2]。

2 调查方法

根据调查区伯乐树分布特点采用实测法,在收集保护区以往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原有记载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将目的物种分布点标记在地形图上。通过实地全面调查(直接计数)核实目的物种的分布面积、种群数量及生境的变化,补充完善相关信息。调查内容为:定位,采用GPS获取每一株伯乐树所处的WGS 84坐标;生境调查,调查生境类型名称、种类组成、郁闭度、地貌、海拔、坡度、土壤类型等,人为干扰方式与程度、保护状况等,以株为单位调查记载伯乐树的分布格局、株數、树高、胸径、健康等级及数量等。

3 结果与分析

3.1 分布特征 通过调查整理发现,伯乐树在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布特征有以下特点:青草岙至渔际坑沟谷地带是伯乐树主要分布点,植被以天然次生阔叶林为主,在巡护道旁的伯乐树最大直径达36.7cm,27°41′12.68″N、119°34′47.36″E;枫水垟至望东垟、双桥圩的沟谷地带是伯乐树次分布点;地势陡峭,土层较薄,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飞云江源头沟谷地带调查发现仅发现伯乐树5株;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见表1)。

3.2 径级结构 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伯乐树种群径级结构结果分析以大小结构代替年龄结构在植物种群格局研究中应用广泛[4],依据株高、胸径进行种群径级划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伯乐树植株数量较多、分布面积较少,调查中共有野生伯乐树109株。伯乐树种群中Ⅰ级幼苗和Ⅱ级幼树分别有2株、20株,占总数的1.83%、18.35%;Ⅲ级和Ⅳ级成年植株的数量分别有14株、29株,占总数的12.84%、26.61%;而Ⅴ级成熟株数量最多,有39株,占总数的35.78%;Ⅵ级衰老株数量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有5株,占总数的4.59%,其中最大的伯乐树胸径达36.7cm(见表2)。由此可以看出:伯乐树种群中幼苗、成熟数量占有相对优势,衰老龄树较少,其种群结构为明显的成长型种群。

4 伯乐树保护对策

4.1 属地保护 根据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伯乐树PGS定位分区划定保护人员,持续监测伯乐树野外生长情况,进行长效保护详见(表3)。

4.2 种苗培育保护 在景宁县澄照乡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温室和上标苗圃进行育苗,10月份后采集种子蒴果时最好果实未落地,果实呈鲜红色,果实为蒴果,椭圆状球形,采集的果实置于阴凉通风处,待蒴果张开,用用重力对种子质量进行水筛选,去除不饱满、瘪壳的种子,保留成熟度好、质地优良的种子揉去橘红色的外种皮,洗净晾干按照2种方法播种:(1)直播,晾干后在温室苗圃地平整后作凹床,床宽1m,深10cm,将地深翻、整细作垄床的同时用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以种子的种脐朝下放入基质中,表面覆盖约2cm厚且不超过穴盘表面的基质,播种后至春节前不浇水,防止水分多腐烂,日常管理中注意淋水,淋水要用喷雾器喷水,烈日喷水稍多些,雨天或阴天少淋或不淋水,喷水要适度,不能积水。除草做到“除早、除小”。伯乐树为中性或中性偏阳性树种,幼苗在木质化前稍耐阴[4],在夏季要展开荫网,加强苗圃地管理;湿沙贮藏,每10d喷水保湿,第2年春节后播种至温室苗圃地方法同上。

4.3 回归保护 从2018年起采集伯乐树种子育苗至2020年12月已育苗1000余株。通过3年的伯乐树种苗培育,及时将大苗木回归种植到景宁县保护区、国有林场,通过除草、松土、防治虫害等加强后期管理,目前长势良好。

5 讨论与结论

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野生伯乐树各林区均有分布,多呈单株散生状态,常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这与浙江省其他地区伯乐树生长的群落类型相近[6],分布海拔上限达1500m,多为幼树或伐后萌株。伯乐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研究价值,对生境有较高的要求,保护区应建立长期的监测体系或设置永久性样地,进行长期的监测与研究,为其有效保护和科学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另外,还应积极持继开展繁育方法和技术的研究,进行人工繁殖和迁地保护,扩大种群规模,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和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傅立国.中国珍稀濒危植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90-91.

[2]刘日林,梅中海,谢文远,等.景宁望东垟、大仰湖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调查[J].浙江林业科技,2016,36(4):69-73.

[3]诸葛阳,陈水华,范忠勇,等.景宁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R].景宁县林业局,2006:4-6.

[4]刘峰,陈伟烈,贺金生.神农架地区锐齿槲栎种群结构与更新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0,24(4):396-401.

[5]张冬生,谢金兰,范剑明,等.伯乐树播种育苗技术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7(01):40-42.

[6]孙孟军,邱瑶德.浙江林业自然资源:野生植物卷[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6-67. (责编:张宏民)

湿地自然保护管理论文 篇3:

云南石屏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发展的SWOT分析

摘 要:国家湿地公园是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有效组成载体,如何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科学有效地进行合理发展是未来需要解决的课题。该研究使用SWOT分析方法,对云南石屏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湿地公园的未来发展策略,为下一步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家湿地公园;SWOT分析;建设发展

Key words: National wetland park; SWOT analysis;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异龙湖属于珠江流域,位于云南省石屏县境内,是云南省九大湖泊之一[1],也是红河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中国最南端的高原湖泊。地处珠江支流的源头,紧靠珠江支系南盘江与红河两大流域分水岭,属珠江水系,径流面积360.4km2,其中入湖径流区面积316.83km2,径流区年产水量4182万m2,湖泊面积31km2,最大水深6.55m,平均水深2.75m,正常蓄水位1414.2m。与云南省其他高原湖泊相比,异龙湖的历史特别,经过多次大规模改造[2-3],形成了异龙湖和重生的湿地生态系统[4]。云南石屏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湿地公园)自2014年批准试点建设以来,湿地公园先后开展了退耕退塘还湿、湿地资源调查和监测、科普宣教等工程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保护成效,但随着社会和群众对湿地公园的新的时代要求,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为此,本研究通过对湿地公园的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分析,梳理湿地公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推动湿地公园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发展提供参考。

1 SWOT分析

1.1 优势(S)

1.1.1 湿地生态系统典型性明显 异龙湖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湿地生态系统单元完整,是云贵高原断裂溶蚀湖湖泊类型,由深水区、浅水区以及各种水生动植物组成。整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完整,其形成和结构在云贵高原上比较典型。湿地公园的建设对石屏县形象的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实施了退耕还湿、退塘还湖、湖滨带治理、小微湿地的近自然恢复等恢复治理工作。这些恢复效果和物种选择等恢复措施对于云贵高原高原湖泊湿地的生态恢复研究与示范都有着重要意义。

1.1.2 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 根据湿地公园管理局的相关调查和监测,湿地公园共记录高等植物216种,其中蕨类植物隶属2目3科,种子植物隶属45目66科。共记录有兽类23种,隶属于5目11科;鸟类101种隶属于13目37科;两栖爬行动物种类17种,其中两栖动物9种,隶属于2目5科5属;爬行动物8种,隶属于1目3科8属;鱼类26种,隶属20属10科6目。异龙湖作为一个曾经几次干涸的高原湖泊,水生植物及湿地动物群落曾遭受严重的影响,但随着湿地公园的建设,对异龙湖进行了抢救性的保护和修复。目前,湿地公园无异于一个重生的湿地生态系统,基于异龙湖特殊的历史背景,生物种群数量正逐年恢复。这些物种的种质资源将为枯竭的高原湖泊的抢救性保护和恢复定奠定种质基础。

1.1.3 历史遗迹众多,人文底蕴深厚 濕地公园周边文化底蕴深厚,代表建筑景观有石屏古城、郑营、宝山阁、袁嘉谷故居、玉屏书院、来鹤亭、郑氏宗祠、陈氏民居等。石屏古城是滇南地区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汉文化最为发达、历史文化遗址、遗物最多、文物古迹最为富集的地区,有“滇南明清建筑博物馆”之称。石屏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烟盒舞、海菜腔,“云南第一村”郑营,“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哨冲镇、龙朋镇,许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与湿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1.4 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捷 湿地公园位于石屏县城东侧2km,公园范围内道路便捷,环湖公路和乡道能够直接到达公园范围内。县域内国道323线贯穿石屏境内,石屏县内高速公路由建水经坝心镇、异龙镇、宝秀镇、大桥乡贯穿而过。随着石峨、石红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石屏将成为连接滇东南和滇西南的交通枢纽,并将分流大量的滇中至滇西南客源,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推动了石屏旅游的快速发展。

1.1.5 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巨大 湿地公园是石屏县旅游战略布局上的重要节点,是石屏古城、袁嘉谷故居、玉屏书院、来鹤亭黄金古建筑群旅游线路的重要补充,非常有利于与成熟景区形成特色旅游环线,相互补充,吸引客源,促进县域旅游业的联动发展,提升全县旅游资源的发展水平。同时,公园处于建水古城和石屏古城的连接点上,是红河州唯一一个以高原湖泊为主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可以充分利用建水的文化资源和旅游人数优势及建水旅游资源的空缺来发展特色的自身客源市场。

1.2 劣势(W)

1.2.1 旅游产品单调,资源整合有待提升 湿地公园目前仅利用栈道和环湖公路对游客进行开放,游客仅通过栈道科普宣教标牌进行湿地的欣赏和科学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回头游。湿地公园内湿地生态系统脆弱,野生动物和水质保育要求严格,缺乏游客能够近距离感受湿地的区域,也缺乏有特色有意义可携带的湿地产品供游客选择。

1.2.2 专业人才匮乏 湿地公园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其管理理念和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湿地公园的发展方向。目前,湿地公园与异龙湖湖管局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相对来说执法人员较多,但其专业化的人才极少,大部分管理人员都是“半路出家”,综合素质能力整体偏低,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更是缺乏,从而严重制约了湿地公园的发展。

1.2.3 湿地水资源问题突出 尽管湿地公园以异龙湖湖体为主体,但受到湖泊形成和发育的影响,异龙湖的主要来水靠流域内的天然降水进行补充,而异龙湖流域主要包括异龙镇、宝秀镇和坝心镇3个乡镇,天然降水在汇聚流入异龙湖的过程中,也将流域的污染带入湖体中。异龙湖流域近年来虽然做了大量的拦污和净化水质的设施和工程,但随着流域人口的不断增加、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及其城区市政管网的不匹配,在雨季或单点降雨量较大的条件下,存在流域内雨水和污水混合直接进入湖体造成水体污染的潜在风险。

1.3 机遇(O)

1.3.1 政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扩大湿地面积”“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湿地保护工作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小康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赋予湿地工作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5]。异龙湖湿地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湿地之一,其在石屏县乃至我国西南地区的生态安全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湖泊革命”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九大高原湖泊的具体保护措施和要求,实施意见的全面实施将进一步地明确异龙湖湿地在区域生态保护中的地位和要求,为湿地公园的保护奠定了政策基础。

1.3.2 产业 近年来,湿地公园以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作为主要教育体验者,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的湿地公园自然教育活动,在湿地公园内通过游客中心的科普宣教馆、栈道上的科普标识牌、自然教育讲座等方式吸引了孩子们走进湿地公园、了解湿地、了解野生动植物、了解湿地生态系统,培养孩子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湿地公园作为滇南唯一一个高原湖泊类型国家湿地公园,并且是红河州弥勒、建水旅游资源市场的重要补充,未来在研学旅游产业方面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4 威胁分析(T)

1.4.1 湿地生态系统环境脆弱 异龙湖是石屏县重要的水源地,水资源平衡和水质保护是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目标。由于历史原因,受异龙湖周边养鱼放鸭、农业开发、上游城镇工矿发展以及周边村镇生产生活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有机物污染、水质恶化。近年来,通过“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的综合治理,尤其是湿地公园批准试点以来,湿地公园范围内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湿地生态系统逐步稳定,野生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水质由以前的劣Ⅴ类变为Ⅴ类,甚至有些区域变为Ⅳ类水。但由于异龙湖的主要来水靠流域内的天然降水进行补充,来水渠道较少,近几件湖体水位下降,湖体水质有反弹的风险存在。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有效解决,是摆在湿地公园发展道路上的重大挑战。

1.4.2 区位竞争激烈 虽然云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前景广阔,但近年来建水、弥勒、元阳生态旅游发展迅猛,这无形对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构成了客源压力。再者,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和产品处于初级阶段,与周边成熟旅游景区相比,竞争优势不明显,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2 发展策略

2.1 不断提升湿地公园品牌效应 依托湿地公园突出的高原湖泊湿地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周边景区的联动优势,整合资源,创意发展以湿地公园为主的生态科普旅游产品、石屏古城文化旅游产品、湿地研学旅游产品等特色产品,打造异龙湖生态旅游品牌,提升异龙湖湿地生态旅游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2.2 挖掘公园、场馆和自然教育的需求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微传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湿地公园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自然体验教育、研学旅游的意义和活动案例与效果,激发市民和教育者的参与热情。湿地公园参观的大部分为周边城区本地群众,随着环境保护红利的共享,对湿地公园有一定的保护意识和自豪感,有利于口碑的宣传。同时,湿地公园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室外和游客中心的科普宣教内容,增加青少年学习和认知、探秘高原湖泊的知识体系,让大众在游览和体验之后,分享和传播个人体验和感受,实现多元化的宣传。

2.3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湿地公园在湿地保护管理、生态旅游产业、旅游产品等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缺乏专业人才队伍导致的。下一步在发展过程中要合理规划配置资源要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普研学旅游档次。同时,要不断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强员工综合素质培养。通过专家讲座、人才引进等方式提高湿地公园整体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在全面保护,科学恢复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发展,实现保护性发展,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更进一步地促进湿地公园的科学保护。

2.4 发展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在不造成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破坏的前提下,在合理利用区划分一定区域进行水上研学科普游活动项目,寓教于乐,给旅游者传递湿地生态旅游的教育特色。湿地公园研学游活动应结合地域自然特征,充分挖掘湿地人文内涵,以独有的渔家文化、荷塘文化和稻田文化为特色,并赋予浓厚的历史文化元素和丰富的彝族民俗风情,使湿地公园文化内涵体现得更充分,文化景观更丰富,吸引力更强。后期随着游客的增加,对湿地产品的需求较大,要提前思考湿地公园产品,这些产品要有地方特色、有湿地公园特色、有湿地知识特色,通过湿地公园内固定的场所来销售,以增加湿地公园的经济效益。

2.5 充分发挥社区融入湿地公园建设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和恢复的发展,周边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社区居民利用异龙湖及传统农耕生产方式获得的经济收入受到限制。在后期的发展中,根据湿地公园湿地资源禀赋的保护要求,结合周边不同社区的发展特点,把周边社区居民转化为湿地公园内直径或间接的从业人员,以社区为依托,促进以“农家乐”为主的住宿业向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湿地民宿转型,有效补充湿地公园内部不能进行的旅游活动,依托社区中的农业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规划多种旅游产品,努力营造人和自然各得其所,逐步化解保护和发展的矛盾。

参考文献

[1]杨岚,李恒.云南湿地[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94-100.

[2]李沈丽.异龙湖流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J].林业调查规划,2009,34(2):108-111.

[3]佘丽华,刘鹏程,张法强,等.云南异龙湖湿地现状与保护对策[J].林业建设,2016(4):15-18.

[4]肖劍平,曹明,李桥光,等.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群落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J].野生动物学报,2019,40(1):109-115.

[5]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云南石屏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R].2014.

(责编:张宏民)

作者:李眉慧

上一篇:网络安全策略分析论文下一篇:阅读教学思考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