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开发与保护习题

2024-04-18

湿地开发与保护习题(共9篇)

篇1:湿地开发与保护习题

湿地开发与保护探讨-以大庆典型湿地为例

文章针对大庆市现有湿地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选择了龙凤湿地作为示范区,按照<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的要求,探讨大庆湿地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途径,提出具体的建设内容,为其他湿地保护和恢复提供参考.

作 者:杨德威 YANG De-wei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刊 名: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年,卷(期):31(3)分类号:X37关键词:湿地 典型湿地 资源开发 环境保护

篇2:湿地开发与保护习题

藏东南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

分析了藏东南湿地的`生态地位和现阶段藏东南湿地资源保护开发中的主要问题,提出藏东南湿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方法: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走生态畜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之路,切实提高高原湿地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从经济方面减轻人为不合理因素对湿地的负作用;统筹规划,发展高原特色的湿地生态旅游业,使藏东南湿地在保护和合理开发中健康发展.

作 者:张文贤 王全胜 ZHANG Wen-xian WANG Quan-sheng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农牧学院,西藏,林芝,860000 刊 名:环境科学导刊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SURVEY 年,卷(期): 28(4) 分类号:X37 关键词:湿地   生态畜牧业   生态旅游业   藏东南  

篇3:湿地开发与保护习题

【背景知识】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 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因此, 湿地又有“地球之肾”之称。

湿地 (Wetland) 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既包括沼泽、滩涂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 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其共同特点是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 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贵州省湿地以河流湿地、淡水湖泊湿地为主, 另有沼泽、湿草甸、淡水泉、地热湿地以及少量的灌丛湿地、喀斯特森林湿地, 还有水库、稻田及山塘、沟渠等人工湿地, 主要分布在各河流流域、水库湖泊及其周围沼泽等地。

草海湿地位于云贵高原中部乌蒙山脉腹地, 地理坐标为北纬26°49'~26°53', 东经104°12'~104°18', 海拔2171.7米, 地处贵州省西北边缘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城郊。

草海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也是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 覆盖面积常年保持在30平方千米以上, 是一个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

【草海湿地的形成】

草海湿地的雏形是长江上游洛泽河一级支流的河段。到中更新世末, 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和断层构造活动, 草海湿地断块下陷而积水成湖。之后, 由于草海下游落水洞、地下裂隙通道等岩溶作用发育, 使草海漏水成为无水盆地;根据泥炭C14的测定, 草海在距今三千多年前消亡, 据史料记载, 当时威宁“城西、南、北面俱有海田, 广袤数十里, 在昔可耕”;1395年, “诏卫兵屯田其中”;1622年“郡民牧马其中”, 说明当时草海湿地仍是干涸的盆地;1857年, “落雨四十昼夜山洪暴发, 夹沙抢木, 把盆地大部分落水洞堵塞, 水淹盆地, 草海湿地得以复苏”, 自此草海湿地初步形成。

【草海湿地的价值】

草海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之一。草海以水草繁茂而得名, 区内有高等水生植物37种, 其中海菜花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有鱼类10余种, 鸟类178种或亚种, 其中27种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48种属中日候鸟协定保护鸟类。

草海湿地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历经沧桑的草海湿地储存着高原湿地生态系统自然演化和人为活动的大量信息, 对于研究现在和将来的发展以及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草海湿地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使其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草海湿地具有的生态服务功能已日渐显现, 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作用显著。草海湿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均化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已成为该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草海湿地发展生态旅游条件非常优越, 以光能丰富、冬暖夏凉、干湿分明为其气候的三大特征。夏季无酷暑, 湖面开阔, 湖水清澈, 水草繁茂, 是避暑的理想之地;冬季是鸟类重要的迁徙目的地, 被誉为“世界十大最佳湖泊观鸟区之一”。草海湿地还与周边自然和人文景观组合成一个种类较为齐全的综合型旅游区, 尤以水域风光、生物景观、观鸟和民族风情等最具特色。

【草海湿地的变迁与面临的问题】

草海湿地历史上多次经历了生成、消亡、复苏的变化。在20世纪50~70年代, 人们在“以粮食为纲”思想的指导下, 对草海进行了违背自然规律的开发———围湖造田。曾先后于1958年、1972年两次大规模放水, 直至水涸, 使贵州高原的这颗明珠消失了。

1980年, 贵州省政府决定恢复草海水域, 两年后, 湖面恢复到25平方千米, 1985年建立了草海自然保护区, 现已恢复草海水面约2/3, 每年到草海越冬的鸟类逐年增多, 有雁类、鹤类数以万种, 仅国家级濒危动物黑颈鹤就超过了1500只, 往日的“高原明珠”又发出了迷人的光芒。

但是, 近年来草海又面临着污染的严重威胁。据了解, 威宁县城每天约有几千立方米以上的城市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草海, 有100多吨以上的垃圾未经处理直接堆放于草海集水区域之内。此外, 周边蔬菜地施用农药、化肥等也会随降水流入草海, 造成草海水体的污染。目前, 草海湿地部分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

草海湿地的变化, 说明其生态系统很不稳定,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迫在眉睫。

【草海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草海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 为更好地发挥湿地多功能效益, 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切实加强湿地的保护管理工作, 特别要制止目前普遍存在的掠夺性开发和污染湿地资源的行为, 以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草海湿地自然保护区集中包含了湿地植物资源、湿地鸟类资源、浅水及湖滨、农耕景观、岛礁、气象景观、少数民族风情等旅游景观, 景域宽阔, 视野开阔, 空间过渡带小, 旅游资源聚合度高, 并与周边的织金洞、黄果树瀑布、玉舍、云南大山包、蜀南竹海等著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国家级森林公园具有较强的旅游资源互补性。加之威宁县县城位于草海湿地保护区北岸, 102省道、326国道、内昆铁路穿过保护区, 交通便利, 具有良好的外部交通条件和畅通的内部交通网络, 交通区位条件优越。近年来, 草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较快, 生态旅游项目增多, 游客接待能力逐年提高。

为了对草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贵州省林业厅于2005年编制完成了《贵州草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9年, 毕节地区和威宁县完成了《贵州省草海湿地湿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2012年3月, 草海湿地管理局编制的《贵州草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 (2011~2030年) 获得国家林业局批复通过, 成为贵州草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指导性和规范性文件。

草海湿地的保护越来越多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国际鹤类基金会、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福特基金会等国际环保机构及国内众多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也参与到草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研究中来, 为草海湿地的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1994年以来, 草海湿地在参与式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活动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这些活动包括向贫困农民提供小额扶贫赠款、建立村基金、环境教育、村级规划、水土流失防治、草海湿地培训教材的开发和使用。在进行这些活动中, 非常注重农民的参与性, 把农民放在社区发展和草海湿地保护的中心位置。通过多年的实践, 草海湿地项目在积极帮助社区改善生活水平, 争取社区参与保护区的管理活动, 联系社区与保护区发展的利益等方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案例探究】

篇4:湿地开发与保护习题

摘要: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已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在生活负荷和环境恶化的压力下,人们为缓解自我,纷纷走到户外.寻求世外桃源。休闲度假、疗养身心.旅游观光无疑是当下人们最热衷的方式,经济状况的好转也为人们的这个愿望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大九湖湿地;旅游开发;生态保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已成为当下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探奇寻幽,生态旅游,科考科普旅游又成为近年来在旅游观光的基础上开始出现的新概念、新举动,各种各样的生态旅游项目得到了开发,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神龙架大九湖亚高山湿地生态旅游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上开发的议事日程。

探奇寻幽,生态旅游,科考科普旅游的兴起,是基于很多人认为近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全球环境危机,人类生存环境日渐恶化,生存空间日渐逼仄,人们想找一块净土以摆脱生存的困境,暂时借以慰籍脆弱的身心。应该说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环境责任感的旅游方式,即以保护自然环境以及关怀当地居民福祉为发展目标的。故此,在开发大九湖亚高山湿地旅游资源时,决策者、建设者及旅游观光者都必须要有保护自然环境以及关怀当地民众福祉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湿地的建设与改造,通过实地的考察与观光。首先,让更多的人知道: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自然生态环境是脆弱的,我们的生存空间正日趋恶化,如果遭到进一步破坏最后受害的必将是我们人类。其次,必须明确生态资源的利用是以更好保护和保存为前提,不能简单的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所得的效益也应该主要是用来使景观资源得以永续的利用,更好的为当地景观维护及居民生活服务。

笔者有幸参入神龙架大九湖旅游开发项目某投标单位规划设计工作,本着以大九湖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与汗水。出于职业的习惯及对此项目的关注,拜观了中标单位的规划与设计方案。令人震惊与遗憾的是目前神龙架大九湖的中标规划与设计方案中还存在着严重有悖《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地方,若不加论证、修改,照此规划设计方案实施开发就是等同于毁了神龙架,毁了大九湖。并非笔者“醋坛子打翻了”,而是作为一个公民的认识,作为曾亲历其中的一份子,有责任与义务,就此谈点个人的一管之见。

大九湖位于神龙架西北部,距林区政府松柏165公里,距林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木渔镇91公里,平均海拔1730米,这里雨量充沛,水草丰茂,气候凉爽,是湖北省境内独特的亚高山沼泽型湿地。自然资源丰富,主要包括亚高山草甸、泥炭藓沼泽、苔草沼泽、香蒲沼泽、紫茅沼泽以及河塘水渠等湿地类型,湿地内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共有陆生脊椎动物34科55属6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9种,有高等植物145科474属98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4种。

地貌景观多样,谷壑地形险峻、复杂,怪石、奇峰林立,人文底蕴深厚,古迹建筑景观独特。大九湖历史悠久,自古有巴蜀前哨之称,是薛刚反唐囤粮练兵的基地和刘体纯联明抗清的盟誓地,历史遗迹有保存完好的娘娘坟、点将台、小营盘、擂鼓台、鸾英寨、八王察和古盐道遗迹。这些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传说遗迹为大九湖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管理者、设计者、开发者应顺其自然,依形就势,在充分保护生态和自然的前提下,加以适度的开发利用。湿地开发应以保护、恢复和科学利用为主,按照专家确立的“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方针为指导,展开规划与设计。然而,受经济利益的趋使,可能我们的决策者更多的考虑了眼前的效益与政绩I而规划设计人员也出于项目成败的考虑,有些地方放松了责任,迎合了决策者的意图。在目前中标单位的初步设计方案中,有几点是令人忧虑而应值得我们共同关注:

1.水上乐园。在大九湖湿地娱乐项目开发中规划有:湿地游船码头,水上摩托车、水上步行球、水上蹦床、水上攀岩、水上翘板、水上自行车、水上足球以及潜水、漂流、垂钓娱乐项目。要知道湿地因水而成就,大九湖的美因湖而有生机,而生动,水是大九湖湿地的血液,水为水族动植物提供了生息的空间,为禽鸟动物提供饮水的水源,对区域内水域的过度开发、干预,势必会对大九湖湿地水族动植物和周边野生动物、禽鸟等带来灭顶之灾。大九湖湿地的丰富的动植物,幽野的生态环境,水上科普、科考、科研项目,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只是大九湖历史上的记忆。

2.大九湖度假酒店设计停机坪,开发滑翔伞运动项目。神龙架以原始、幽野,动植物多样而闻名于世,其中各种动物1060种,脊椎动物近500种,占湖北省脊椎动物总数的58%,鸟纲类17目284种,占湖北省同类总数的71.5%,是名副其实的“物种基因库”,“天然动物园”。试想在大九湖频繁的直升机和滑翔机的飞行及产生的轰鸣声,将会给神龙架林区的动植物带来怎样的后果。人们为了清静而来到大九湖休闲娱乐,但是,神农架、大九湖的野生动物、禽鸟们该去哪里找它们的乐土呢?

3.猎场、林地彩弹球试验场,跑马射剑;露营、烧烤、卡拉0k,人声鼎沸,烟火袅绕又会给此地的生态与环境带来何等的影响?大九湖的幽野、神奇势必荡然无存。乐了今天,乐了当下,我们子孙可能就乐不起来了,我们会遭到后辈的指责并成为历史的罪人。

在该项目的设计方案中明确提出策划理念是:“生态优先,最小干预”的原则,但具体的规划与项目设计确明显有悖于此,这样的规划与设计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对大九湖生态的严重破坏,是公然违专家学者提出的“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大九湖湿地开发和利用方针。

我们的生存空间倍受压迫,大量的珍稀物种逐渐消失,人类过度的开发与利用自然已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灾难,在对自然的利用上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以对人类对子孙负责的态度采取我们的行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认真对待神龙架大九湖的开发。

篇5:湿地开发与保护习题

摘要: 若尔盖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湿地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由于先前人们掠夺式的开发,若尔盖湿地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从分析若尔盖湿地的旅游资源入手,提出若尔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与保护。

关键词 若尔盖 湿地 旅游资源 开发 保护

一:若尔盖湿地的概况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宛如一块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青藏高原东缘,若尔盖沼泽的腹心地带,是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总面积16670.6公顷,其湿地沼泽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保护区于1994年经若尔盖县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后又升级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平坦状高原,最高海拔3697米,最低海拔3422米,气候寒冷湿润,泥炭沼泽得以广泛发育,沼泽植被发育良好,生境极其复杂,生态系统结构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特有种多,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也是世界高山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并为黑颈鹤的集中繁殖区之一,种群数量达480只左右。

本区还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黑河和白河两条黄河上游的支流纵贯全区,便该区生态系统脆弱,一旦破坏后很难恢复,辖曼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保护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研究自然环境变迁,古老生物物种保存,繁衍,分化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

二:国内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模式

国内对湿地旅游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学者正在从湿地旅游资源的定义、湿地旅游的基本内涵及开发思路、湿地生态旅游的特点与特性、湿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展开研究。利用湿地资源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种时尚和特点,并构成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也对该区的湿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力,力求将湿地生态旅游作为本地区的支柱旅游产业。同时也大力宣传保护湿地及其宝贵的资源。

1.向海湿地

向海湿地,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正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向海景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进行科学规划旅游景区,朝着加快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迈进。同时加快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的开发及继续谋划开发向海的吃住、娱乐场所,逐步改善向海景区的消费条件。另外,积极宣传推广“绿色乡村游”,提升向海生态旅游知名度,打造全国绿色生态旅游知名品牌。

2.黄河湿地

郑州黄河湿地依据雄浑壮美的大河风光,源远流长的文化景观,以及“悬河”的起点,黄土高原的终点,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等一系列的地理特征,每年吸引着上百万中外游客。目前,基本形成了“四点一线”旅游景区分布格局,并且不断在扩大规模。周边6.8万亩国有林区开发建设了雁鸣湖湿地生态旅游区。黄河湿地正朝着“湿地生态游”的方向发展。

三:若尔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1)动物资源

黑颈鹤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鹤类,是世界濒危珍禽,是我国一级保护鸟类。黑颈鹤在若尔盖多达 710 只,它主要在湿地区繁殖,冬季到贵州草海越冬。若尔盖是黑颈鹤最重要的繁殖栖息地之一。本区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还有白鹳、黑鹳、玉带海雕等 9 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水獭、藏原羚等 41 种。

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野生脊椎动物 78 种,其中鸟纲有 65 种,常见的有灰雁、赤麻鸭、寒鸦、白眼潜鸭、绿头鸭、角百灵 等;爬行纲 3 种,主要有高原蝮、荣锴烙铁头等;两栖纲 3 种,主要有岷山蟾蜍、倭蛙 等;哺乳纲 7 种,有喜马拉雅旱獭、黄鼬、蹼麝等。(2)植物资源

据初步统计,本区草场具有饲用植物 1208 种,隶属 131 科 573 属,其中湿地植物约 200 种,占草场植物总数的 20%,草场质量好,产草量高,是我国著名的五大牧区之一。本区药用植物极为丰富,约有 100 余种。主要有贝母、羌活、独活、黄芪、黄连等野生名贵药材。年产量在 3~100万kg 之间。本区湿地具有多种特有植物和濒危稀有植物[5]。渐危种有扁茎眼子菜、异叶眼子菜、禾叶眼子菜、龙须眼子菜、杉叶藻、异枝狸藻、小狸藻、睡菜、水问荆、小叶眼子菜、菹草 等;稀有种有高山水韭、刚毛荸荠、楔叶蓼、沼生水马齿 等;若尔盖特有种有花葶驴蹄草、西藏嵩草、木里苔草和华扁穗草。2:人文资源

(1)神秘的宗教文化。

若尔盖湿地主要分布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区内以藏、羌两族为主,民族文化深厚而丰富。尤其是藏、羌族世世代代相传的青稞酒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沙朗文化、以及藏族民间舞蹈锅庄等都令人耳目一新。藏族多信佛教。众多宗教节目神圣而庄严,宗教寺庙有:川西北最大的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麦洼寺,藏传佛教格鲁教派的达格则寺院以及达扎寺、纳摩寺。(2)悲壮的红军长征文化。

1935—1936年,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三次经过若尔盖湿地,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革命遗址,使若尔盖湿地声名远播海内外。境内主要遗址有:日干乔沼泽、巴西会议遗址、亚克夏山红军烈士墓、龙日红军烈士墓等。3:交通条件

若尔盖县是四川通往西北省区的北大门,经国道213线。若尔盖县城到松潘140Km,至成都487Km,至兰州524Km;经省道209线,若尔盖县城至红原133Km,至成都596Km。

四川省外的游客乘飞机或火车到成都后,可参加旅行社,也可到茶店子车站乘班车到若尔盖县城。省外的游客也可乘飞机到达松潘县川主寺镇,再乘班车到若尔盖县城。兰州方向来的游客可参加旅行社,也可在甘南州合作市乘班车到若尔盖县城。

成都至若尔盖,可走九寨沟环形旅游公路,西线经成都、都江堰、汶川、茂县、松潘至若尔盖或经成都、都江堰、汶川、理县、红原至若尔盖;走东线经成都、绵阳、江油、平武、九寨至若尔盖。县城前往各景区除班车外,街心花园旁边有个体出租供您选择。

4:客源市场和环境容量

根据若尔盖湿地旅游区目标的客源状况,并考虑到国家省内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加上若尔盖湿地旅游所处的地位,同时对影响客源的社会经济水平,休闲时间的长短以及人们旅游观念的变化等诸多因素。通过参照比较法对2006—2010年若尔盖湿地旅游客源做预测,到2010年游人总数达到37.26万人次。环境容量是某一区域景点、景区在对环境不构成影响和破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游客的最大值[1]。

若尔盖湿地的环境容量逐年增加的趋势(如表2)表2-2002—2010年若尔盖湿地旅游区环境容量

时期 日环境容量(人次/d)年环境容量(万人次/d)2000—2002 990 50 2003—2005 1500 60 2006—2010 2000 300

以上表明若尔盖湿地具有很好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庞大的客源,较大的环境容量等优势条件说明若尔盖湿地开展生态旅游具有很的潜力,也为若尔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先决条件。

四:若尔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依据若尔盖湿地旅游资源的特点,若尔盖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定为保护性的资源开发,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提高与恢复湿地自然坏境质量,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湿地旅游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

(一)确立“保护性开发”主题

脆弱性是指生态旅游源对作为外界干扰的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超过这一限度就会影响和破坏这一系统的稳定性。湿地的生态系统是相对脆弱的,缺乏科学论证和不合理的利用会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发展湿地旅游应强化“保护性开发”主题,通过湿地旅游使人欣赏到自然风光,体验生态平衡的自然坏境,达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目的。因此,在若尔盖湿地旅游规划和开发过程中,一切旅游项目都应首先考虑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生态效益和长久效益为出发点,避免建设破坏大的旅游项目。

(二)主打品牌效应,开发新项目

1:若尔盖县应逐步建成黄河大草原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安多藏族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旅游目的地、长征历史文化体验旅游最佳目的地,最终形成“最优的高原旅游精品示范区”。

着力提升“中国最美的湿地”、“国家湿地公园”、“国际重要湿地”主体形象,进一步加强当地退牧还湿、退牧还草工作,加强湿地的恢复与保护。并进一步加强管理,将花湖景区建成“湿地生态旅游示范区”。此外,黄河九曲第一湾、花湖、西部旅游牧场都将进行4A级景区创建,这将大大提升若尔盖“大草原”、“大湿地”的品牌影响力。

自驾游是拓展“大草原”、“大湿地”品牌的重要载体,将大力发展自驾旅游。今年7月,投资7000万元、建成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藏式集镇式酒店——中国西部旅游牧场将具备1200个铺位的接待能力。

为吸引游客参与,今年内,若尔盖将完成西部旅游牧场漂流项目前期工程,力争实现首漂;8月初将在若尔盖大草原举办“情定花湖,浪漫若尔盖”——百对新人牵手若尔盖集体婚礼活动;9月中旬,将举办“金秋若尔盖,月满大草原”——千人共赏中秋月活动。将大草原景区建成集自驾休闲、文化体验、湿地观光于一体的国际旅游精品。

2、景观艺术化

在湿地恢复和湿地生境打造的前提下,对景观进行局部艺术化改造,形成大地艺术作品,成为观光吸引物。这个过程是并行的,如我们在花湖湿地恢复项目中,通过框围手法,将大片的芦荡打造成“万鸟齐飞”的大地艺术景观,既恢复了湿地本底,节约了景观再造成本,又形成了震撼性的景观。

3、科普游憩化

湿地旅游本身具有很强的科普教育意义。寓教于乐是更易于青少年群体接受的方式,运用游憩化手法设置科普体验产品,将湿地生态文化和游乐设备及游乐手段相融合、科普教育和主题娱乐教育相融合,强调人与湿地的近距离接触和深度体验。

(三)科学规划管理/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生态意识和保护技能

目前,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但在大量引进高层专业人才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对有关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短期培训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特别是要提高导游人员的生态素养,使他们在旅游中起到引导与示范作用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是一个全局性的行动,分散的对同质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势必形成混乱局面,不利于整个地区的旅游经营与管理。在统一开发的基础上应对湿地生态旅游区实施分区管理,对核心保护区实行绝对保护,严禁任何类型的旅游活动,缓冲区对旅游项目和游人密度进行严格限制,只允许从事观光、科普活动,并采取定时、限量放人进入。

五:若尔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限制

(1)开发资金短缺

开展湿地旅游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在现有条件下,由于资金不足引发一系列问题,丰富的湿地资源无能力开发和利用,造成旅游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一味盲目的增加项目,导致设施不配套,旅游产品品位不高,缺乏吸引力。资金短缺还造成对其宣传力度不够,限制提高若尔盖湿地的知名度,也限制宣传保护湿地资源的教育活动。(2)污染严重 泥炭开采的影响

泥炭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矿产资源,若尔盖高原湿地中蕴藏着丰富的泥炭资源,已经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本区泥炭资源的远景地质储量达 19亿t(干重),约占全国泥炭资源总量 46.8亿t 的 41%。已开始建设一座 1500kW 泥炭坑口示范电站,这是我国第一个泥炭发电站。本区大型泥炭矿 138 处,中型矿 82 处,泥炭质量优良,平均发热量 13816.44J/kg, 并确定红原Ⅰ号、Ⅱ号泥炭矿、瓦切Ⅰ号泥炭矿为供应泥炭坑口示范电站的燃料基地,大规模开采泥炭作为燃料开发利用已势在必行,另外,国内一些复合肥厂以泥炭为原料生产复合肥,使泥炭消耗量进一步增加。由于无计划开采,滥采乱挖,不仅泥炭资源浪费严重,而且沼泽地表植被破坏也十分严重,深浅不

一、大小不同的废弃泥炭矿坑遍地皆是,对湿地保护与开发构成重大威胁。

人工排水疏开沼泽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由于人工排水疏开沼泽湿地,使地表积水明显变浅,目前沼泽地夏季积水多在 10~20mm,很多沼泽地表仅呈过湿状态,甚至干枯,沼泽湿地地下水位距地表少则数十厘米,多则数米。作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觅食地与繁殖地的湿地,其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系统结构破坏,也不利于赖以生存的湿地动物的保护,如此恶性循环,湿地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5]。同时,沼泽湿地旱化使这里危害草场的动物如地鼠(黑唇尔鼠兔)、土狗(旱獭)、雪猪、毛虫、蚂蚁等繁生,近年来草场地鼠十分猖獗,几乎草甸草场随处可见,在地上或地下挖洞,有时在地面形成土丘,破坏草场。根据现场样方调查,一般 2500 个/hm2 左右,多者可达 4200 个/hm2。据调查,旱獭洞 45 个/hm2 左右,它堆的土堆较大,破坏草场也很严重。草地毛虫主要分布在若尔盖县部分地区,据调查,多者可达 70 条/m2 左右。地鼠、旱獭在地下啃食草根,毛虫喜食灯心草科和莎草科植物,也食禾本科和杂类草,与家畜争牧草。蚂蚁的危害在于地面形成蚁丘,破坏草场。(3)过度放牧

若尔盖高原湿地是我国原始生境保存较好的一片湿地,近年来,由于盲目地开发利用湿地,以破坏湿地资源为代价而过快地发展畜牧业,造成过度放牧,使很多湿地植物不能有规律完成其生活史,湿地植物多样性丧失,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导致其应具有的生态功能也随之丧失。若尔盖湿地与附近的高原草甸以藏牦牛、藏系羊和河曲马著称于世,湿地草场具有返青早的优点,是牧畜渡春荒的重要草场。本区草场长期超载,牲畜头数增长过快,“靠天养畜”十分突出。牧区牲畜一直长期处于“夏饱、秋肥、冬瘦、春死 " 的恶性循环中。据测定,产草量较 60 年代下降 20% 左右,杂类草和有毒草上升 10%~30%,优良牧草逐年减少,有些地区草场优良牧草已经灭绝。如对牲畜十分适口的禾本科牧草种类从 30% 下降至 16%,产草量下降了 2%,生于草地上的一些毛莨科、菊科的物种正在取代原生长于湿地中的一些物种,对牧畜危害很大的植物狼毒,在很多草场均有分布,个别草场已成为主要伴生种。

(4)气候因素的制约

位于川西高原的若尔盖湿地是随青藏高原的隆起抬升而形成的。在青藏高原抬升至一定高度后出现的西南季风,由于川西高原达相当高度后,受地形的限制不能再往此深入。西南季风是川西高原的主要雨泽之源,现在的降水量比地势抬升之前有所减少,气候出现变冷转干的趋势。如果地势继续抬升,这种变化趋势将会持续下去,若尔盖高原湿地气候条件已不如过去有利,这是导致湿地生态系统脆弱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湿地生态环境和物种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原来不占优势的木里苔草—乌拉苔草湿地而今明显增多,使演替系列、演替方向发生巨大变化。即:沼泽湿地→沼泽化草甸→草甸→荒漠。

(5)湿地沙化

篇6:湿地开发与保护习题

江西湿地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一、江西湿地资源的特点 1.面积大且占土地面积比重大 截至,全省各类湿地总面积达到365. 1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1.87%,而全国湿地总面积仅占国土总面积的6%.

作 者:李良杰 熊伯坚 陶表红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刊 名:商场现代化 PKU英文刊名:MARKET MODERNIZATION年,卷(期):“”(34)分类号:X3关键词:

篇7:广德湿地保护分析与展望

广德湿地保护分析与展望

通过对广德县湿地资源的调查、摸底、了解和分析,基本掌握了广德县湿地的.生态环境、湿地资源类型、面积及自然分区,阐述了广德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发展历程、发展现状、经验和问题,在分析广德县湿地资源及保护管理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对广德县湿地资源如何进一步加强保护管理拟定了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展望了广德县湿地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美好前景,同时也为加大对广德县湿地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力度,奠定和夯实了理论基础.

作 者:陈光军 作者单位:广德县柏垫林业站,安徽,广德,242200刊 名: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英文刊名:LVSE DASHIJIU年,卷(期):“”(9)分类号:P941.78关键词:广德县 湿地资源 保护管理

篇8:湿地开发与保护习题

本文以大庆典型湿地为例, 探讨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1 大庆湿地开发与利用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黑龙江省大庆市境内及周边地区, 拥有我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广袤湿地。

1.1 大庆湿地资源

大庆地处松嫩平原, 由于地势低平, 形成了广阔的湿地, 是黑龙江省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大庆的湿地发展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1) 湿地面积大。 (2) 湿地发育较成熟。 (3) 湿地类型丰富。自然次生林、天然灌丛、人工林、沙地等, 它们共同形成陆地上一种风光壮美的系列景观。这在全国范围内还不多见。

大庆现有的湿地资源非常丰富 (如下表) 。

虽然大庆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但随之而来的是由于大庆油田开发、城市建设以及湿地资源部分合理利用, 使得原来大面积湿地已被分割, 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1.2 大庆湿地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湿地面积减小和湿地景观的破碎化

由于受到油井、油气田道路、油气运输管道和泵站等石油开发设施的建设, 沼泽湿地开垦, 以及江河筑堤的影响, 隔断了湿地之间的水利联系, 近年来干旱年份又较多, 使湿地面积减少, 景观破碎化。

1.2.2 湿地污染加剧

湿地环境污染是大庆油田开发区湿地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之一, 现污染面积已达5 000km2, 涉及170余个湖泊。湿地污染的原因有落地油、钻井泥浆、洗井废水和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 , 石油开发过程中的落地油及漏油、溢油事故以及农药、化肥污染等。

1.2.3 生物资源的破坏与过度利用

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湿地的生物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被污染的湖沼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 生态系统结构遭到破坏, 植物、动物产量明显减少, 品质严重下降。鱼类逐年减少, 个体越来越小, 严重威胁了水禽的食物来源。

1.2.4 湿地生态需水量保障面临挑战

大庆油田区湿地水源补给的不稳定性和不断减少 , 导致湿地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或枯竭 ,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退化或丧失。湿地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逐渐引起湿地植被向水分减少的逆向演替方向发展。

2 以龙凤湿地为例探讨湿地保护恢复

湿地为生态脆弱地区, 人类在开发和利用湿地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与湿地环境产生矛盾,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 人类对湿地环境的干扰和破坏日趋严重, 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又进一步影响了湿地周围甚至更广大区域的人类生存。

湿地资源开发活动缺少科学论证和周密规划, 直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导致湿地的整体功能无法充分发挥, 使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受损, 脆弱性加剧。

在龙凤湿地内先建立一个湿地环境保护示范区, 在此基础上研究湿地资源的恢复和环境保护对策。

2.1 恢复湿地植物群落

芦苇等植物的移植、栽培, 净化水质。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表明:苇、香蒲等沼生和水生植物除自身对营养物质具有较强的吸收、代谢、分解、积累作用外, 还可为微生物的吸附和代谢提供良好的生化环境, 形成具有典型的活性生物自营功能的特殊的根际微生态环境, 具备很强的净化废水的能力, 对多种污染物有很强的吸收、分解、富集、迁移能力。2006年 9 月份对进入扎龙湿地的双阳河水与流经大片湿地后的扎龙湿地中心的水样分析对比, COD、BOD (化学耗氧量、生物需氧量) 分别由44.6、6.9mg/L降至21.3、2.6mg/L, 说明以芦苇为主的扎龙湿地对河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因此, 需在龙凤区移栽和补栽芦苇。栽植方式是在排水、清淤、覆盖等措施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水深, 采取压青等方式进行。在龙凤自然保护区进行引种和筛选耐低温、耐碱性, 并具有净化功能与观赏利用价值的适生水生植物, 构建水生植物系统, 形成以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挺水植物层片构成群落的立体结构。

2.2 采用泥炭及其制品净化油污湖水、土壤工程

泥炭具有很强的亲油性 , 可广泛用于净化水域、土壤中的石油, 特别是表面油层。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泥炭及以其为载体的生物制剂净化油污的湖水、土壤。在示范区, 还将利用泥炭直接净化污染水体和土壤。

2.3 采用湖泡物理清污与油污底泥覆盖工程

在示范区, 对受石油污染的底泥进行清淤, 然后利用建设工程开发挖掘表土等加以覆盖, 既减轻底泥或土壤的污染作用, 又可使芦苇移植区水深控制在 50 cm 以内, 创造芦苇生长的需求环境, 保障芦苇移植工程的实施。与此同时, 对油污土壤、底泥采用植物和微生物复合净化技术, 通过投加多功能载体及营养物催效剂等方法改善污染土壤和底泥微生态环境, 强化低温下石油降解过程。

2.4 湿地引排水工程

龙凤地表水来源, 除了排入的生活污水、啤酒厂废水外, 主要是靠周围汇集区域的降水, 没有河流流入, 出水也只有一条排水渠与东水源泡相连。为了恢复和维护东风泡湿地生态系统, 使其健康发展, 持续稳定地发挥其生态、经济、社会功能 , 必须建立一些必要的龙凤湿地给排水工程设施。对排水渠也将加以维护以保证生态需要和油田生产需要。

2.5 对石油开发区湿地生态进行跟踪监测和研究

研究这类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价值特点与规律, 以便优化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环境与环境之间的组合设计模式。石油开发区湿地生态监测网络系统工程将运用虚拟仪表、人工神经网络、SCADA等耦合技术, 构建包括湿地生态在线监测子系统、湿地生态信息管理子系统和湿地生态决策支持子系统在内的网络系统。在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建一个监测点, 并在保护区管理局内设立一个监测总站。

龙凤湿地环境保护措施, 会使龙凤湿地环境状况得到改善, 并且朝着良性湿地循环系统方向发展, 呈现可喜的前景。对于其他湿地的环境保护, 提供有益的借鉴。

3 湿地保护的管理建议

湿地种类多样, 大小不一, 环境条件各有特点, 采取保护湿地的措施, 要根据湿地自身特点, 以及开发利用的目的来定, 不可千篇一律。湿地资源开发利用要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 根据湿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目标, 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法规, 是湿地保护措施的保障和前提。否则会出现边恢复边被破坏的不利局面。

3.1 严格控制资源开发对环境破坏的程度

对不合理的开发项目予以取缔, 加强不科学的开发项目的管理;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直接进入水体。采取行政干预和技术措施, 对珍稀鱼类和其他水生或陆生动物栖息、繁殖场所进行重点管理, 确保其生态环境处于正常状况。

3.2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未经充分论证, 严禁随意引入可能引起湿地植被组成与结构改变的外来物种, 严格防止外来生物的入侵。湿地范围内的几十种人工种植的植物需加强管理, 因为这些新增加的物种, 也可能破坏湿地的原生态环境。由于生产力的下降或湖岸植物的枯萎等, 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应进行有计划的收割, 以复壮湿地及林带的净化能力;收获利用湿地内的水生植物资源, 只能在规定的季节进行收割, 禁止使用铁耙等损伤植物根系的工具。有序适量地进行渔业生产和养殖活动, 禁止使用任何妨碍湿地恢复与保护的器具。

3.3 加强立法工作和宣传工作

切实贯彻《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充分发挥湿地文化特色和科普教育功能, 向大众宣传湿地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从而更好地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齐刚, 等.大庆龙凤湿地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 (2) :89-90.

[2]刘美海, 等.发挥湿地资源优势, 彰显城市生态特色[J].中国园林, 2005, (12) :41-44.

篇9:湿地开发与保护习题

关键词:龙凤湿地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城市湿地是城市景观单元中最重要的近自然空间,是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净化水质、防洪蓄水、调节气候、改善环境、保护生物、提供资源、供水发电、休闲娱乐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城区内,作为科学研究对象和生态旅游资源兼具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当前湿地生态旅游已成为现代生态旅游的主要类型之一。湿地生态旅游是以湿地作为观光、游览对象,以观察湿地的景观、物种、生境和生态系统等为旅游内容,以维持湿地的自然环境原貌为前提,开展诸如生态观光、科考探险、科普教育、休闲度假、健身疗养、文化体验等系列旅游活动,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要。

1 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概况

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庆市龙凤区境内东南部,是一处位于城区中的湿地,距离市中心仅8km。地理坐标为东经125°07′~125°15′,总面积5050.39公顷。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保存完整的芦苇沼泽湿地之一,也是我国内陆仅有的位于市区内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目前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5种,Ⅱ级保护动物19种,省重点保护动物19种。区域内鸟类组成丰富,据目前统计共有142种,隶属16目,33科。保护区内有鱼类资源丰富,已查明鱼类45种,隶属5目10科。龙凤湿地现有维管束植物314种,可划分为草甸、沼泽和水生植被3个植被型,兼有药用植物、纤维植物、饲用植物等植物类群[1]。

2 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的发展意义

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是省级自然保护区,具有面积大、鸟类密度高、原生性强等特点,并具备较强的稀有性、独特性及自然性,此外毗邻哈大齐高速公路,区位交通便利,是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最佳场所。随着城市建设格局的品味提升,人居生态环境的理念转变,生态文化建设的关注加强,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和景观保护最完整的城中湿地,为打造大庆“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中国温泉之乡”的“魅力城市”形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湿地产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大量工业废水排放、湿地水源补给不足、人口居住消费需求激增等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湿地面积缩小、水体污染、生态结构遭到破坏,野生动植物种群和数量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显现。因此缓解生态经济矛盾,开发湿地生态产业,不但为资源型城市优化产业结构创造机遇,而且与毗邻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形成区域生态旅游合作提供条件,在开展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蕴藏着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3 大庆龙凤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开发大庆龙凤湿地生态旅游产业,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及区域经济社会等内部条件看,龙凤湿地具备动植物珍稀度高,生态系统完善性强,区位和交通条件优越等优势。而在历史文化底蕴和市场竞争力等外部条件上,存在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相对滞后,国内市场知名度不高,旅游商品不足等问题[2]。

因此,龙凤湿地应采取以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与经济作物养殖相结合的循环模式。组织游客对湿地动植物的观赏,不仅满足游客精神体验和回归自然的愿望,还增强了公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减少环境破坏和污染的幅度和强度。利用自然资源实施水下养鱼和水面养殖习水禽鸟,以及林中放养食草畜禽的开发策略,不但可以改良土壤、减轻水底淤积,而且充分合理利用环境资源有效提高资源转化率和系统生产力,通过生产环节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以实现价值增值和废物资源化目的。

4 大庆龙凤湿地生态旅游产业保护对策

湿地的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策、法律、环保、文化等多个方面,必须结合龙凤湿地自身的具体情况,为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出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4.1 增加资金投入建立湿地科学研究和检测体系

因地制宜开展龙凤湿地系统健康与安全评价研究,建设保护科技支撑体系、发展湿地保护科学,在湿地环境基础研究方面开展社会经济发展与湿地水环境变化趋势研究。运用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为湿地开发投资,鼓励自由市场中的经济主体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以提高湿地管理效率。整合国有企业资金和高等院校科技,为湿地产业发展提出科学的研究项目与对策。

4.2 建立大庆龙凤湿地保护的地方性政策法规

根据《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大庆市湿地资源及其保护规划》开展湿地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控制标准等环境法规、政策、体系的研究,结合农业、林业、水利和环保等各部门的优势,形成机构协调、分工有序、职权明晰、统一负责的管理机制,为执法部门对非法违法破坏湿地行径提供依法行政的制度和法律保障[3]。

4.3 加强湿地生态系统水环境污染防治

修复因污染而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增强其生态功能,实施如净化水质,湿地水生植物生态系统多样性构建等湿地恢复工程。完善龙凤污水处理厂,提高生活污水的处理率和回用率。加大对炼油污水及生活污水等工业污染源的管理与治理力度,加强污染物总量控制,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推进炼油污水回用工程建设,实现工业污水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4]。

4.4 突出休闲旅游亮点,发挥湿地文化品牌效应

借助湿地文化节提高濕地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研发设计体现油城精神和湿地特色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态文化产品。建立环保志愿者协会以吸纳生态文化人才,提高导游员、解说员和表演人员的专业素质,推广生态保护知识教育。以清新的湿地文化与厚重的石油文化为主基调,塑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和品味的旅游城市形象。

5 结语

当前国内生态旅游发展的热潮中掀起,把握住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湿地并积极引导产业优化的市场契机,发挥龙凤湿地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开展龙凤湿地生态旅游产业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受限于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的干扰性,应本着生态产业与经济效益和谐统一,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的理念,实现大庆龙凤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殷亚杰,聂春雨,袁改霞,徐长君.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8(5):131-134.

[2]徐菲菲,万绪才,杨达源.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J].生态学杂志,2007,26(5):771-774.

[3]邵强,侯则良,李九斤.大庆湿地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9,21(1):91-94.

[4]文波龙,刘兴土,王继富.大庆市油田开发区湿地水环境质量现状与污染防治对策[J].湿地科学,2010,8(4):312-319.

上一篇:“我的一本课外书”读书会演讲稿下一篇:的学生的寒假生活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