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景观保护研究

2022-09-12

一、研究背景

科技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作为两项不可阻挡的趋势在推动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显现。从原始到农业再到工业文明阶段,人类积累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是全球气候变暖、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相继出现,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是人类在用平衡的生态环境换取的沉重代价。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尖锐化迫使人类开始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正如“21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所发出的告诫:“必须以城市居民利益为标准,来决定新技术在城市中的运用。“关于只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理念已经成为幻想。如何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性城市成为目前人类共同奋斗的目标。一些科学家和相关人员正在努力地通过各种渠道来实现湿地的保护。也正是一些大型的湿地恢复工程的实施使得近年来湿地的恢复的速度加快。对于环境急剧恶化的情况,这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的浩大工程,更不失为一种维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

二、定义

湿地在世界各地除了南极洲之外的地区广泛分布,它是“地球之肾“并与森林和海洋统称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中生存着多样的生物。

狭义上对于湿地的定义是: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广义上对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的地区。我国湿地面积广阔,从沿海到内陆,温带到热带地区都有湿地分布,其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资源遍布祖国大地。湿地从字面上很容易被人误解为潮湿的土地,但是一些湿地在某系季节中也普遍存在干涸的现象,湿地的自然环境十分复杂,因此其定义良多。不管说是对于湿地的定义有多少,它都包括以下的三点特征:①地表有时间性积水存在;②地表的排水性较差;③常常分布着湿生植物、沼生植物等。

三、自身价值

湿地的重要性是不置可否的,其中包含着众多的生态资源,从水生植物到陆生植物,从水生动物到陆生动物,都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生态价值

城市湿地资源在调节气候方面起到了绝佳的用处。湿地的有机土壤可以吸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还能起到蓄水和净水的作用。湿地在地势上往往处于低洼地带,在一些降雨较多的季节里面,它可以将多余的水量储蓄起来,以避免洪涝灾害的出现。在湿地这个生态系统中,其优渥的自然环境大大提高了生物多样性。

2、社会价值

除了湿地资源本身的生态价值外,它还具有景观旅游的价值。湿地是一个具有丰富生态资源的地区,其中动植物的交互关系可以模拟出一种类似大自然的景观,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长久居住于钢筋水泥的大城市中的人们产生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城市湿地可以称为城市周边最美丽的地方,既美化了城市本身也美化了人们的身心。再者,湿地还具有科普教育的作用,人们可以在其中做研究也可以了解相关的生态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3、经济价值

正因为湿地具有净化水源的作用,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它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水资源。此外,湿地的水产品丰富,鱼类、贝类及莲蓬莲藕等产品是人类生活中必须的消耗品。

四、城市湿地的概念

城市湿地是20世纪末提出的一个新兴名词,至今为止,它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可以确认的是其地理位置位于城市乡镇内。城市湿地与湿地一样,目前也存在诸多问题,并遭受着和湿地一样的破坏。对于这种湿地面积锐减的情况,人类采取了诸多的措施来维护其脆弱的生态系统。

对于国际上来说,比较广泛的Ramsar《湿地公约》当中对于湿地的定义,即是一个主要以管理作为主要目的的,及其广泛的湿地含义;在国内上比较有影响的则主要来自于佟风琴、赵魁义以及刘兴土等人所提出的有关湿地的概念,他们所阐述的观点主要是:对于湿地来说,构成其结构模式和状态的主要有三个重要的元素所在,即:过湿地、积水以及适生生物,并且给出了“水面深度在两米以内的,积水的周期在四个月以上的”等量化的指标。而这种定义则主要是对内陆沼泽湿地进行的定义,没有一定的普遍含义;而杨永兴则认为,对于湿地而言,其特点不同于水体,又与陆地大不相同,它主要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一种重叠空间区域。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城市湿地则主要包括河口、水源保护区、人工池塘等水、路过度的区域,之所以没能给出一个比较具体的定义,则主要是由于类型的多样化特点所决定的。

五、城市湿地景观保护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1、尊重湿地的多样性特点,对乡土物种进行保护

由于中国土地辽阔,其地区经济和自然条件之间响度差异较大,因此应当更好的尊重湿地的多样性,加强对乡土物种进行更好的保护,首先因为乡土物种能够更好的适应某一区域的环境特点;其次乡土物种的多样性能够进一步促进湿地的保护。

2、构建良好的湿地保护策略

首先能够更好的确定湿地自然保护区;其次是更好的建设城市的湿地公园。在现今,湿地公园的建设以及规模上都有所增大,并且自然元素也在不断的减少,因此应当在自然环境以及社会背景的情况下更好的构建城市湿地公园,对湿地面积进行更为长久的保护。

3、将湿地保护与城市文化相结合

对于城市湿地而言,良好的湿地环境能够更好的环节城市环境的污染,维护城市生态的平衡,并且能够更好的提升城市文化的品位。这里主要以人口老龄化为例,大多数的人都会与自然、植物和动物更好的接触,这时候应当更好的将其作为对湿地进行保护的积极因素。相反而言,环境整洁优美,使市民分享到湿地保护利益的城市湿地,有助于寄发他们保护湿地热情,促进湿地的持续保护以及城市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摘要:湿地公园景观主要存在城市之内的湿地,其主要特点与其他区域的湿地有着许多不同的特征,其所表现的特征收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湿地面积逐渐缩小且功能性也在不断退化,因此本文对湿地公园景观保护进行研究,更好的为保护城市湿地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保护

参考文献

[1] 郑永莉,许大为,王瑞兰.浅析自然湿地景观设计框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04).

[2] 杨晓燕.从生态城市论看城市公园建设的必要性[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02).

[3] 黄成才,杨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03).

上一篇:微商化妆品广告语言的人际意义研究下一篇:移动互联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