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应用于大学生德育论文

2022-04-30

摘要:现代教育产业不断发展进步,注重学生基础文化知识的培养,同时学校教育对德育工作的关注度也明显增强。新时代对于革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德育契机。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中国革命以及建设阶段所形成的响应理论、经验、精神、思想的基础条件,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之下,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与方向。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延安精神应用于大学生德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延安精神应用于大学生德育论文 篇1: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摘 要:红色文化是一本生动的思想政治教材,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具有重要价值。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路径,把红色文化广泛应用于高校课堂,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路径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确立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1]。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进程中创造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利于更好的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2]

一、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1.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新中国的成立,是一个个革命者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着自己不断地进行战斗,并最终取得的成果。李大钊面对敌人的屠刀,发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宣告。方志敏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定地表示:“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长征期间,前有雪山草地,后有敌人的围追堵截,在这种情况下,红军战士依然能够跨越天险,冲破重围,成功的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这些革命战士之所以能够把生死置之度外,靠的就是对共产主义坚定的信仰。当前,由于西方敌对势力和分化势力通过政治、军事、文化等手段入侵,各种所谓的“民主”思潮的冲击,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让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可以了解到革命战士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基本历史内容,正确地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3]

2.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如周恩来、雷锋、黄继光、邱少云、钱学森等,他们虽然事迹不同,但都以对他人的关爱、对国家的忠、对事业的诚等高尚的行为来诠释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红色文化提炼和凝聚了他们的精神品质。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经过特定历史阶段和生活发酵历练的文化形态内涵决定了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范本,具有凝聚时代人心、激发大众情感的价值与功能,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4]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红色文化赋予新的时代特色,深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接受到人物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比社会上标语式的宣传有着更切实际的意义。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让大学生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逐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5]

3.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品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家的经济本来就很疲软,加上长期的战争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大打折扣,更不用说革命红军的生活状况了,他们长期面临着敌人的围追堵截,生活上更是风餐露宿。在如此艰苦的生活条件下,革命战士们依然能够战胜困难奋力抗战。最终形成了一系列体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如井冈山精神、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精神、以及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在经济困难时期,我们尤其需要加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现在虽然经济实力大大提高,但是面对着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突出的四风问题,加强大学生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同样有着重大的意义。而红色文化作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培养的素材,对于大学生品质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二、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方面

教学形式单一、过程不深入。教师们还是较多地局限于传统的发放报纸、广播宣传、组织观赏电视电影等传统方法,这些都仍然只是停留在了教育的表面,没有去领会到红色文化教育更深层次的意义。且目前社会上流行的红色电影、电视剧大都是关注收视率和经济利益,有着较强的娱乐性,内容与历史事实有很大的偏差。对影片的真实历史背景老师又不加以分析,而学生又不能够正确的区分,这样的教育形式不仅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歪曲学生们对历史的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忽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变化特征,单纯的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缺乏深刻的实践体验。大学生在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单纯讲授理论知识的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让学生觉得红色知识空洞无力,这种教育方式严重阻碍了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的实现。

2.学生方面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们的业余时间大都被QQ、微博、微信、网游等占据。导致阅读的书籍越来越少,对红色文化的了解也仅仅局限在历史课本上获得的知识。更有一些高校的大学生认为红色文化教育对于增强自身素质没有什么作用,他们对红色文化没有兴趣,认为无关紧要,对红色文化教育保持着一种不闻不问的态度。虽然有部分大学生会利用节假日去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但是其目的纯粹只是游玩,他们对历史了解的不深,不了解参观的地方所发生的革命事迹,这样的参观对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无法起到促进作用。

3.社会方面

长期以来,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较多是政府为了实现政治职能,培养国家想要的政治人才,依靠强制力量去推动,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大学生缺乏个性和主动性,也容易降低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减弱他们的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和自主意识。更重要的是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另外,国家对社会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没有有效的利用。目前有很多红色博物馆和纪念馆等革命旧址会免费对外开放,但是对于聘请馆内解说人员的费用依然需要学生自己负担,学生为了节省支出,会选择自己观看,这样简单观看浏览以致学生的收获并不多,这就影响了红色文化的教育效果。除此外,社会对红色文化表现形式缺乏管制,社会上泛滥着各式各样歪曲历史的电影电视和盗版书籍。如果不加以管制,将会产生负面的作用。

三、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路径

1.将红色文化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更新教育教学的方法,使红色文化资源能更加有效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以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加强红色网站建设,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征,提供所需要的网络教育内容,充分吸纳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网络教育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理论灌输的教学法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所采用的红色资源和大学生的特点采取创新式的教学方法,树立师生互动的新模式,在平等对话中倾听学生的诉求,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沟通,使广大青年大学生在对红色文化进行讨论和分析中自愿地接受正面的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繁荣校园红色文化,大力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进一步浓厚红色文化教育氛围。加大红色文化宣传力度,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更广泛认识。同时将红色文化教育与本校的校情和校史相结合,特别是要与当地革命建设发展历史结合,如结合重大节庆日、重要事件日、校庆日等各类纪念日,开展各式各样的如红歌比赛、红色影评剧评、再现红色事件等校园红色文化活动。积极打造高品位的校园红色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6]

2.红色文化融入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塑造人才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红色文化融入家庭教育便于实现红色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家长在思想上应摒弃长期以来“智高德轻”的观念,不仅要关注孩子智力的发展更要重视德育素质的提升,以使得他们能够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均衡发展。同时要广泛运用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积极地对青年大学生开展爱国爱党爱家为主要内容的红色精神教育。节假日时,家长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去各地参观红色旧址、欣赏红色电影等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红色素质。更重要的是家里的长辈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革命,与孩子的交流中多讲一些革命时期的事迹,听自己亲人陈诉革命事件大大增强了事迹的可信性、可亲性。父母更应该树立榜样教育,在家庭中践行红色精神,从小耳濡目染更容易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

3.将红色文化渗入社会教育

开展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离不开社会教育的支撑,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优势,形成有利于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政府应大力推动红色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出台有利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以鼓励创作出更多的优秀红色电影、电视剧、小说和话剧等先进红色文化。坚持对舆论阵地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等形象进行大力的宣传,让大学生接受到社会的正能量。同时也要积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于危害社会治安的反面教材予以通报批评,不断增强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政府应在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的同时,也要关注红色文化资源服务的质量。可以为学生参观红色圣地提供免费的解说或者对于学生聘请解说人员的要求给予优惠。很多学生都是因为无法负担一些游览的费用进而导致对于红色文化的肤浅了解而错失了接受社会优秀红色文化教育的机会。红色文化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文化。社会应该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机会接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让红色文化发挥重要的教育价值。

总之,红色文化教育的实现路径较多,我们要重点把握好把红色文化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个人素质提高这几个方面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实现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翁铁慧.思想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高教出版,2012.

[2]李霞.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金民卿.红色文化的精神传承与理想信念的当代建构[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

[4]韩玲.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R].人民日报,2013年08月01日07版.

[5]常沛.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1.

[6]曾长秋.论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

作者简介:

赵小敏(1994—),女,贵州习水人,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陶艳(1992—),女,贵州遵义人,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作者:赵小敏 陶艳

延安精神应用于大学生德育论文 篇2:

革命传统文化在德育课堂上的应用研究

摘 要:现代教育产业不断发展进步,注重学生基础文化知识的培养,同时学校教育对德育工作的关注度也明显增强。新时代对于革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德育契机。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中国革命以及建设阶段所形成的响应理论、经验、精神、思想的基础条件,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之下,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与方向。尤其是近年来的革命传统文化在各个地区的教育教学领域兴起,建立了文明发展的思想浪潮,后续的教育研究成果丰硕,针对德育工作与之结合所存在的问题,还有待教育工作者的深入研究分析。“立德树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协作,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大环境。以革命传统教育引领学生立德树人,不断探索、不断研究。

关键词:革命传统文化;德育课堂;实践应用

一、 引言

我国现有的文化基础以及经济体制,探索社会主义建設发展阶段,德育教育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品德、精神意志有重要影响作用。但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目标未能全面建立起来,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个人主义精神很难找到一种平衡,甚至一些人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的基本需要。广大学生需要从小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实现对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情感观念,这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浓烈的爱国情怀,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则革命传统文化应用于德育工作的价值作用由此展现,对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有现实影响作用。

二、 革命传统文化综述

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创新发展、实践探索阶段所形成的精神、思想的载体。主要的内容涉及个人精神以及社会所需的物质发展两个层面。物质方面的革命传统资源,根据革命历史的遗址踪迹,通过一些博物馆、文学作品等等都有着深刻展现。而从思想精神方面来看,在我国特有的历史发展阶段,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在民族发展的各个时期。通过对近现代革命战争历史进行探究,其中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都对民众的实践工作有重要影响意义。至今中华民族在遇到自然灾害时、在科研创新、经济发展方面的顽强奋斗、奋勇争先、勤劳诚恳依旧是证明我国特有的自尊心、自信心的标志。结合革命传统文化的实际,探索其价值形态养成的有效措施方法,并通过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融合,帮助学生在完善自我的同时,紧密关注社会发展需求与国家建设需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通过德育获得提升自我发展力的机会,学生在受到心灵以及思想的洗涤之后,未来参与社会实践工作,也能贡献自身的力量。

三、 革命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形态展现形式

(一)革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革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宣扬能够将民族精神思想的影响力扩大化,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对革命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够在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国家统一等诸多方面,展现民族精神的价值影响作用。教师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精神养分,并在了解历史发展与革命英雄事迹的同时获得启发与震撼。和平年代学生能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与精神态度,则后期能够给祖国建设、民族风险提供坚实的保障基础条件。

(二)革命传统文化是学校建设发展的构成部分

现阶段的学校发展阶段,革命传统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人才培养的要求。革命传统文化资源的应用,能够实现对价值性教育教学资源的拓展应用,满足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宗旨。现阶段学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追求自己特有的文化建设方式,并满足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能够强化对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并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在社会主流意识的引导之下,学校利用德育能够引导广大师生,实现对主流政治思想的扩展,对深化课程教学资源有积极影响作用,也是现阶段的学校建设发展所不能忽视的基本构成部分。

(三)革命传统文化强调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引导

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引导之下,各类信息内容的传播速度不断加快,针对一些官方新闻发布的形式与运作机制,显然走新媒体的发展道路是十分必然的。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阶段,将革命传统文化遗址相关的资源利用起来,并结合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注重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宣扬是十分必要的。现阶段的学生日常学习或信息浏览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对思想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原理等相关内容存在着抵触情绪。一些国外的影视动漫在国内兴起,而经典文化的输入影响力有限。所以从学校教育开始,利用革命传统文化将提升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各类教学资源有效应用起来,能够将一些影响社会风气的垃圾文化、快餐文化抵制,并推行哲学思想教育指导工作,为学生的思想进步发展提供良好保障条件。

(四)革命传统文化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基础

学校在德育工作阶段需要围绕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系统性的引导与管理。针对现有的德育教育观念、内容、方法、目标等诸多方面,教师能够意识到合理利用教学内容并探索积极有效的德育工作方式方法,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进步有重要影响作用。通过对革命传统文化进行开发与利用,能够将学校建设发展与之紧密联系起来,学生接受了传统的革命教育与文化指导,个人的自信心、自尊心逐步确立起来,无论是在世界观、价值观、思想观等方面,学生都能够坚守自己的底线,并坚定政治立场,根植爱国主义情怀。始终拥护党和国家的领导,在法制社会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因此德育工作需要结合革命传统文化实际内容,展开针对性的教育引导。

四、 革命传统文化有效应用于德育的措施方法

(一)体现革命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感

学校教育是革命传统文化传播的基础条件,在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学科创新改进期间,将革命传统文化价值作用展现至关重要。学生作为学校主体未来会成为国家的建设者、民族发展的推进者。也就是说学校教育在大量人才输出的过程中,肩负宣扬革命传统文化的基本责任。学生时代是个人思想建设、心态养成的关键时期,当学生具备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观,未来踏上社会岗位就会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对国家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

教师在德育工作阶段,围绕四有学生(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培养要求,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鼓励学生学习革命传统文化并拓展自己的知识学习范围。通过在德育阶段插入革命传统文化相关的资源,或者利用多媒体进行教育引导,鼓励学生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摘抄革命传统诗词、创办革命传统画报、手抄报等),并帮助学生在实践探索阶段,体会革命传统文化的价值影响作用,增强自己的爱国思想意识,满足社会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组织学生参观革命传统文化基地

现阶段德育工作已经认识到拓展革命传统文化资源优势的价值影响作用,将革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目标确立起来。在现代社会发展阶段,革命传统文化基地建设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影响作用也由此展现出来。德育工作融合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以及革命优良传统的教育,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了解党建以及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此时革命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建立民族自信心以及社会责任感。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各类革命传统文化基地,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听革命传统文化讲解员的讲述。显然我们现代与战争时期已经相距甚远,但是教师让学生通过实景体验,在革命传统资源以及文化之中,体会革命先烈的热血奋战与爱国精神,学生的斗志逐步培养起来,实现自我激励,不断地完善自我与改进自我,给未来的发展进步奠定良好基础条件。

(三)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渗透革命传统文化阶段的问题

革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文化载体,将革命经验、革命精神、理论基础传承与应用,对现代学校德育工作有深刻影响作用,也是现阶段的德育工作所不能忽视的基本内容。国内诸多学校都已经认识到革命传统文化渗透德育工作的重要影响意义,也有针对性地建立“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网络平台”,在不断的实践与摸索之中探索改进课程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现阶段革命传统文化渗透德育工作阶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就是文化潮流形成阶段,存在一定的无组织性。且学校对革命传统文化宣传教育的力度有待加强,在革命传统文化挖掘与应用以及信息化推广方式研究期间,将网站管理工作着重加强,并确保工作团队建设能够按照计划方案进行,都是基于学校发展需求所进行的德育工作实践。所以学校需要将革命传统文化宣扬的理念以及方式方法转变,注重经济投入与拓展分析工作的协调性开展。定期开展专题研究或宣传会议,则革命文化资源保护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不仅仅为德育工作拓展资源条件,同时还能为革命文化资源的保护以及开发做出积极贡献。

(四)探索发挥革命传统文化功能性的有效方式

革命传统文化德育功能的全面展现,不仅仅要围绕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同时也需要结合个体需求开展,此时才能够将革命传统文化德育价值集中展现。革命传统旅游文化教育的社会本位功能性的展现,需要针对全民的思想道德、文化信仰、政治立场将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建立。地方推出革命传统旅游文化,显然也是围绕现阶段的社会风气所开展的。此时学校教育以革命传统文化为基础,让人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体会革命教育的传统。影视文化是现代性的艺术构成形式,经过功能性的展现,将和谐发展的人格建设目标落实。所以学校应该从革命传统文化内容载体入手,将一些典型案例针对性地讲解,如:小英雄雨来、王二小、小兵张嘎……将历史教训的价值影响力突出呈现。

为确保学校教育能够体现德育功能,需要将学校自身的优势作用展现出来,将革命传统文化宣扬的核心明确起来。定期组织师生开展革命传统文化学校、研究相关事宜,提升学生对革命传统文化的思想认知,此时德育工作能够在革命传统文化的引领之下实现丰富拓展。学校同时还需要建立革命传统文化发展与建设的规划与政策目标,将革命传统文化发展推进,并探索发展进程,开发利用革命传统资源。

五、 结语

革命传统文化应用于德育工作之中,能够体现我国在历史发展阶段,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创新发展的基本诉求。为培养和提高师生的人文素质,创建具有革命传统特色的校园,需要将革命传统文化的价值作用深度挖掘,每一位教师以及学校领导都要认识到在人才培养与教育阶段的基本职责,通过建立特色化的德育工作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条件,让学生走进历史,理解、感受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熏陶,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梁文化.依托革命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构建学校特色德育模式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22):7-8.

作者简介:

薛艳,甘肅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西寨镇站桥小学。

作者:薛艳

延安精神应用于大学生德育论文 篇3:

关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三化”探讨

摘要:实效性不强是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和被诟病的问题,增强实效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不灵活、教学资料陈旧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差的主因之一。要增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务必做到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灵活化、教学资料新颖化。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灵活化;教学资料新颖化

实效性不强是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且难于解决的问题。导致实效性差的原因是多维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既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既有教学设计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掌握资料等原因。其中,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不灵活、教学资料陈旧,是导致实效性差的主因之一。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课的任课老师,笔者认为,要增强实效性,任课老师教学上务必做到“三化”即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灵活化、教学资料新颖化。

一、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纵观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老师课堂上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要增强教学实效性,首先要实现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向多样化转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 互动式教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这两个范畴中相互交往和互动的过程。没有教学交往与课堂互动,就很难发生真正意义上的教学。”[1](P.558)在互动式教学中,可以通过老师设问,学生来回答;也可以由学生提问,老师回答。一般来说,老师设问的居多,当然学生主动提出的互动式话题,其效果会更好。所以,任课老师不仅要善于提出能够产生积极互动效应的话题,也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问。比如,在讲授“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时,可以设问“为什么要爱自己的国家”?通过设问,与学生互动,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够了解学生对所问问题的观点和认知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所提问题要予以积极的回应,即使所提问题不成立甚至不正确,也要持肯定的态度,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二) 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预先对课程进行设计与组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由学生或分小组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同时通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让学生主动汲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知识获取能力的教学方法。[2]虽然“思修课”比较适合开展讨论式教学,但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设计好讨论的主题。任何一位思政课老师都有过“让学生讨论而学生却讨论不起来”的经历,“讨论不起来”的责任不在学生,而在老师,主要是没有设计好讨论的主题。实际上,学生非常愿意参与讨论活动,特别是喜欢讨论与他们的现实密切相关的话题,比如,大学生人生观、择业观以及社会热点等问题。切忌提出与课程无关且学生不感兴趣的问题,如果学生对讨论主题不感兴趣,不仅难于开展讨论且效果也不好。二是合理安排好讨论活动。一般情况下,班级人数太多不利于开展讨论式教学,鉴于思政课上课学生多的实际,可以采取以班、小组组成讨论小组,尽量做到每位小组成员参与积极讨论。三是要创造自由和民主的讨论氛围。讨论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切忌粗暴地打断其发言,务必等到学生阐述完毕再予以点评、修正。四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要善于相互倾听。讨论式教学是学学相长、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学生发言时,不仅要要求其他同学专心听,老师也要认真倾听,不要做与讨论活动无关的事。

(三) 案例式教学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思修课”非常适合开展案例教学,无论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情教育,可用于教学的案例非常丰富。通过与学生现实密切相关的鲜活的真实案例,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从中汲取养分或教训。比如,在讲授如何培养道德观时,通过洪战辉等大量的全国道德模范案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道德模范的魅力、感召力,从而提升道德素养。

(四) 社会实践教学法

社会实践是让学生跳出课堂的局限,广泛接触社会,在社会实践中通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增强对社会的感知和认识,在实践中验证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了解国情,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比如,寒暑假组织学生深入基层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将知识、科技、医药送到基层,亲自参与推动社会发展,感受社会发展现状,增强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手段应灵活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主要是以书本满堂灌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要增强教学实效性,必须改变教学手段单一的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笔者以为,可以采取以下主要教学手段:

(一) 观看影像图片资料

随着互联网、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可用于教学的影像图片资料异常丰富,既有诸如电影、老照片等传统影像图片,也有海量的新的影像图片。有图有真相,影像图片资料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大量的影像资料。比如,笔者播放影片《农奴》,使学生了解旧西藏农奴的悲惨状况,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又比如,通过播放“老人摔倒无人扶身亡”或“男子扶老人被讹自杀”等影像图片资料,进行关于道德伦理问题的学习、讨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再比如,笔者利用本校“西藏主权与人权馆”陈列的旧西藏人权状况的珍贵图片,使学生了解旧西藏农奴的悲惨生存状况。

(二) 参观爱国主义、德育教育等基地

每个地方或多或少有特色各异的爱国主义、德育教育基地,这些地方既是进行爱国主义、德育、民族团结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源。通过参观爱国主义、德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基地,能够收到课堂上达不到的效果。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凭借地处陕西咸阳的便利,每年组织学生代表赴革命圣地延安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老一辈领导人的旧居和听取“学习延安精神、弘扬延安作风”专题报告等活动,充分感受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革命品质,给学生上了一趟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

(三)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课堂上满堂灌,缺乏实践性教学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其实,我们有很多可以开展实践教学的手段,比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孤儿院、特殊学校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这些实践性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是学生接触、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好机会。

(四)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手段。笔者所在学校一直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创造、提供便利条件,注重将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取得了显著效果。比如,西藏民族大学每年暑期组织由区内区外各民族学生组成的多支“三下乡”团队,通过深入西藏基层支教助教、慰问孤寡老人、送医送药等活动,不仅加强了民族团结,而且实现了“服务社会,锻炼成才”的目标。又比如,本人所在学校组织部分藏族学生党员进驻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嵯峨乡屈家村,通过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藏族大学生不仅体验了陕西的农村生活,而且进一步坚定了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心和决心。

此外,通过现场与先进人物面对面、优秀校友报告会等先进人物现场报告会,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

三、教学资料要新颖化

教师使用的教学资料陈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教师与学生年龄差距大,思维、理念不一样,加之所掌握的教学资料陈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电脑、手机的普及,学生了解信息、知识的渠道和机会前所未有,学生获悉新知识、新资料的愿望相当强烈。教师掌握的教学资料新才能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教学资料尤其是参考资料务必与时俱进,不能总停留在旧资料上。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有的老师使用的教学资料极其老旧,甚至用十多年前的教学资料给90后学生上课。今天的社会信息、资讯日新月异,应用得当的话,很多资料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要掌握新材料,做到资料新颖化,一方面通过阅读大量的与思想政治课程相关的图书,收集教学所需的资料。另一方面,善于从网络、电视等新兴媒体收集海量的资料。比如,通过CCTV-12频道的“道德观察”、CCTV-1频道的“今日说法”等节目,将其整理成用于道德伦理、法制教育的教学案例,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教学环节。

四、结语

虽然中央和相关部门、学校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课堂上教师教的口干舌燥,学生学的也卖力,但总是停留在课堂和应付考试上,始终不能入脑入心,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和实际行动。毫无疑问,增强实效性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就进不了学生的脑,更入不了心。笔者认为,导致实效性差的因素很多,其中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不灵活、教学资料陈旧,是导致实效性差的主因之一。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注重在教学上做到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灵活化、教学资料新颖化,与笔者之前的教学情况相比,收到了积极的效果,因此,思政课教师做到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灵活化、教学资料新颖化,对教学效果的改善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张大军.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韩琳琳.讨论式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3,(35).

[责任编辑:褚永慧]

作者:伍淑花

上一篇:施工材料选购下的价值工程论文下一篇:社区教育视野下的老年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