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情感教育

2022-09-11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 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 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 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 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数学总被认为是抽象的、枯燥的、令人生畏的学科。一些学生数学成绩差往往是从对数学的厌倦开始的。要使大多数学生学好数学, 就要使他们喜欢数学。让数学不那么吓人, 让数学与学生的生活更近, 让学生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我们在教学中充分激发情感教育的兴趣性、成功性、审美性、创造性特征, 就能够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 让教师和学生双方主动投入到被深深吸引的联合活动中,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 体验成功,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提高他们的创造性素质, 从而喜欢数学, 主动学习数学。

一、情感教育的兴趣性

情感教育的兴趣性特征是指情感教育总是能够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 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品质。

1. 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

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教师只有热爱儿童, 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育才会获得最好的效果。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 就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 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还要融洽同学间的关系, 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没有抛弃他们, 同学没有拒绝他们, 从而唤起他们自强、自爱、自信, 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接近老师, 主动反馈学习的信息, 从亲其师到信其道, 渐渐引发学生对数学教师和数学学科的亲近感。

2. 教学设计趣味性。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枯燥性, 儿童的发展过程是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身心不断发展、完善的变化过程, 认知能力较差, 觉得学习数学无味, 对数学不感兴趣, 教师就应该善于进行以情导行, 诱发学习激情。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的教学例子和语言都应符合儿童的认知能力, 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儿童感兴趣的, 让数学与生活更近, 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如在教学“8÷2”时, 教师事先准备好8个唐老鸭的卡通图片, 然后教师提问:“谁喜欢唐老鸭?喜欢唐老鸭的同学愿意到台上来摆一摆吗?”每个学生都愿意上台来摆, 再问:“2个唐老鸭一堆, 8个唐老鸭可以摆几堆?”摆好后再问:“小朋友们想一想, 8里面有几个2?”这样一来, 学生情绪高涨, 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情感教育的成功性

情感教育的成功性特征是指情感教育要创造条件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成功的体验, 在日常交往中都有自尊的体验, 从而能够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 产生积极的“自我接纳”。它以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为途径, 以表扬、鼓励为手段,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 体验成功, 这是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

儿童的发展过程是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身心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虽然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增强, 但对于别人的评价十分敏感, 容易偏激、容易摇摆, 意志力比较薄弱, 可塑性大。蒋自立说:“成功的欢乐是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学生产生爱学的愿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经常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 培养他们积极的“自我接纳”态度, 体验作为好孩子的快乐;教会他们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和情感体验, 为提高自我调控能力打基础,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 一小步一小步地给他们的目标和任务, 循循善诱, 让他们通过努力有能力达到目的, 而且学生有进步, 老师就要及时表扬和鼓励,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消除自卑感, 看到了希望, 坚定继续学习的信心, 积极向上, 不断的进取。如:我班学生秦邦睿, 他的数学成绩很差。我通过观察, 发现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作业老是不完成, 家长也对他失去了信心, 我就上课经常让他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 或请他到黑板上做题。只要他做对了, 我就启发同学们一起鼓励他。作业做不起, 我就帮他辅导, 还有意安排了一个好生做他的同桌, 时刻关心和帮助他。通过半学期的努力, 这个学生有很大的变化, 上课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作业也能按时交了, 成绩也提高了很多, 对自己的学习有了信心和希望。

三、情感教育的审美性

审美性是情感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特征。这个过程都已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和获得过程, 而成为一种具有审美性的教育活动。教师和学生双方主动投入又被深深吸引的联合活动, 而且活动本身成为双方心灵共同创造的作品。是双方本质力量的外化和现实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利用学生喜欢的游戏、表演、动画、动手操作、风趣的语言等富有情趣的教学手段来教学;在训练习题中, 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 能激荡学生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情, 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 不知不觉的投入到学习数学中去。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时, 我以“考老师”为题, 创设了一个游戏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孩子们, 你们随便给老师说一个整数, 老师马上就能知道能不能被2、3、5整除?你信吗?考一考。学生起初会用疑惑的眼光看着老师, 但通过做游戏, 发现老师对答如流, 感到很惊讶。这时候, 老师就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这就是数学的奇妙, 想知道吗?你学了, 可能比老师还要快啦。孩子们!努力学习数学吧, 数学这个大家庭里有许多奥妙的东西, 你学了会取之不尽, 用之不完, 将给你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这样的知识形式容易给学生强烈的直感, 并唤起他们的想象、思维乃至一种情感体验。这时, 学生积极性很高, 都想赶快学会这些知识, 通过这种美的感受去激起学生不尽的遐思和探究的热情。

四、情感教育的创造性

情感教育的创造性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情感教育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式可以遵循, 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和每一堂课的实际情况, 在情感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指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提高他们的创造性素质。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 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小学数学的教学不能仅仅强调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 更应该注重受教育者的情感水平, 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沟通技巧等的培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 我们应该将情感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到当中去, 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 把握学生的情感需要。积极创设各种情境,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 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我们的学生正如一棵棵茁壮成长的麦苗, 教师要以情感为主线, 以合作、互动教学为主要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情感品质。给他们注入情感的火焰, 让生命的果实结出崭新的未来。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自信, 历史上任何一项伟大的创造都来自创作者无限的勇气和自信, 所以说“自信心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而培养学生自信心, 就是要通过教师的训练培养, 帮助学生祛除自卑心理, 使学生无所顾忌, 大胆质疑、大胆设想、大胆求异、大胆创新。在具体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 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尊重学生的发现, 尊重学生的创新性的思维。具体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时, 一是课上应多表扬, 少批评;二是要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觉得“我能行”、“我真行”;三是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 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然后让学生大胆的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算?究竟怎么算呢?今天老师就让你们自己来发现这个秘密, 看谁猜对了, 同学们想知道吗?接着让学生自己用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做实验, 然后让学生大胆汇报自己发现的结果, 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事后, 老师表扬同学们有自主探索精神, 如果继续努力, 你的数学还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数学素质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赵文光.

[2] 《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 《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4] 《数学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3.

上一篇:信号与系统课程中短时傅里叶变换教学案例研究下一篇:挖掘机液压系统功率控制方式及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