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工作中应重视“首因效应”的作用

2022-09-12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 0道题中的一半, 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 5题, 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 5道题, 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 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 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这就是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 也称第一印象作用, 或先入为主效应。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 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 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 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 而更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 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 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 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

在首因效应中, 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第一印象。所谓第一印象, 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 与一个人初次会面, 4 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这一最先的印象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 并且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在生活节奏如同飞快奔驰的列车的现代社会, 很少有人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证实一个留给他不美好第一印象的人。因此, 尽管有时第一印象并不完全准确, 但总会在人的情感因素中起着主导作用。在人类各项社会关系活动中, 第一印象作用最强, 持续的时间也长, 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三国演义》中大才子庞统准备效力东吴, 面见孙权。孙权见庞统相貌丑陋, 心中先有不快, 又见他目中无人, 将其拒于门外。美国总统林肯也曾拒绝了一位朋友推荐的相貌不佳的人才, 朋友责怪林肯说:“任何人都无法为天生的脸孔负责”, 林肯却反驳:“一个人过了四十岁, 就应该为自己的面孔负责。”可见第一印象的巨大影响。虽然礼节、相貌与才华决无必然联系, 但是礼贤下士的孙权和美国著名的领导人林肯尚不能避免这种偏见, 可见第一印象的影响之大!我们必须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来整饰自己的形象, 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搭好台阶。

在小学教学中, 搞好首因效应极为重要。教与学是双向交流, 如果学生对教师或课程的第一印象不好, 势必将影响到今后的教学质量。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及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 他们往往只凭某一点的好坏, 凭直觉下判断、做推理, 得出结论。因此, 在小学生首次接触课程的时候, 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首因效应, 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

怎样才能做好这一点呢?

1 第一次见面——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事物好恶的片面性、随意性及迁移性。当他们对教师的第一印象比较好时, 就会把这种“好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此外, 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态度等, 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一生对所学课程的态度和看法。因此, 小学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切, 给学生留下个好的第一印象。

2 第一次授课——要“超水平”地上好第一节课

在上第一课时, 小学生一般都抱着见一见“庐山真面目”的心理, 期待着能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得到上课的乐趣;如果第一节课处理得不理想, 就会使学生大失所望。因此, 教师对第一节课不能掉以轻心、不加重视, 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感情;而应精心设计,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认识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性,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感情。

3 第一个核心——努力处理好每章的开篇课程

一般来说, 每一章的第一节内容都是本章的重要概念, 是一章的核心所在。这一课教师准备得充分与否, 教学内容组织得合理与否, 方法恰当与否, 必将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影响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甚至影响到后面章节的学习。尤其是对于第一次出现的概念, 要一次讲清、讲透。若一开始就讲不清楚, 甚至出错, 后面要想让学生纠正就很难, 甚至花较大的精力和时间都不一定会得到好的效果。因为第一次的印象形成的概念和结论是非常深刻而且将是永久的。

4 第一次了解——认真做好第一次家访

对学生进行第一次家访尤为重要, 由于是实地调研的性质, 这样可以使教师迅速认识学生, 了解学生, 了解家庭教育状况, 但几乎每个学生都怕老师去家访, 在他们看来家访就是“告状”。要让学生摆脱这种观点作为教师首先要从家长的视角来倾听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评价, 尤其要注意了解学生的优点、缺点、爱好和特长;其次要主动介绍一些学校的情况, 回答一些家长和孩子感兴趣的问题, 使家长和孩子了解学校, 提高学校对家长和孩子的吸引力。最后尽量把学生在校的表现 (主要是优点) 告知, 哪怕是不起眼的, 比如:团结同学, 热爱劳动, 尊敬师长等等, 尤其是差生家长。不要让学生把家访当作心理负担。

5 第一次检验——设计好第一次考试

考试是教师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手段, 也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一次机会。对于第一次考试, 学生一般会作较充分的准备。由于小学生对问题的评价是表面的, 兴趣是不稳定的, 就往往会因一时一事的失利而感到一切都差。因此教师要努力设计好第一次考试, 不要让那些已经做了较大努力, 但反应较迟钝的学生第一次考试惨败, 防止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第一次考试应设计得合理, 难度应适中, 应使绝大多数学生考出较理想的成绩。这样学生对今后学习的自信心会增强, 积极性会更高, 兴趣会更浓, 就会出现好的更上一层楼、差的迎头赶上的局面, 为教学取得大面积丰收创造了条件。

除了上面的五点, 在教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第一次”, 细细的琢磨将会有更多的心得。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 要重视“首因效应”, 创造出良好的第一印象, 避免学生提前分化, 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好的首因效应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但并不是充要条件。我们在重视“首因效应”的同时, 还要一环紧扣一环地搞好教学的每一环节,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首因效应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 也叫“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 并且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观性倾向, 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一系列行为。小学教学工作作为一种人际关系密切的社会行为, 所针对的群体具有特殊性, 因此必须重视首因效应的作用。小学教师要在各方面重视首因效应, 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才能为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对小学教师外在表现、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及解疑考试等各方面的首因效应作了初步探讨, 对首因效应在小学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发挥首因效应在小学教学工作中的效用作了初步论述, 力图帮助广大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利用好首因效应,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首因效应,小学,教学

上一篇:软启动技术在大型感应电动机中的应用下一篇:电子商务下第四方物流形成与发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