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阅读教学中如何渗入情感教育

2023-02-02

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不仅要培养人的知识技能更应该注重培养人的健康体魄、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而初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 学生的世界观正逐步形成, 情感体验在初中学生的精神生活中逐渐占显著地位。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围绕认知因素, 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手段并通过语言、态度、行为等负载教师正性情感的教学变量来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正性情感需要和认知需要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效果的增强和教学目标的完善的教育。要准确地理解这个概念需要把握以下含义:一是从教学的浅层形式上看, 情感教育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从教学的深层意义上看, 情感教育既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过程, 又是师生之间信息转换与交流过程。二是情感教育中强调的情感是师生双方的正性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将自己的正性情感倾注于教学变量中, 以此唤起学生相应的正性情感活动, 并引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从而形成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场。所谓的正性情感是指教学情境中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情感, 既包括积极的情感如喜、乐等, 也包括一些消极的情感如哀、怒等, 还包括一些复杂的情感如爱狠交加等。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 不仅是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技能、能力的过程, 同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过程。因此, 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列为课程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之一。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也即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主观需要的评价和反映;态度是指对某一客观事物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价值观可以说是态度的凝练, 个体的有些态度经过时间的冲刷而流存下来, 融进了人格, 于是就变成了价值观。

一、阅读与情感教育的契合点

数学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 对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而在传统的教育中, 其教学目标是应试, 教师总是站在传统教育理论的立场上, 认为课堂教学就是为了应考, 因此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 学生得不到理性地分析与反思, 导致学生只是学到了书本上的死知识, 谈不上能力的培养。新课程观认为, 教师、学生应共同存在于课程中, 教学不应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而该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因此, 如何优化教学环境,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是每位数学教师值得探索的问题。阅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符号认知过程, 需要多种心理功能的协调。视知觉要参与, 听知觉也要参与。还涉及到认知、记忆、理解, 字词音形义的掌握程度等多个方面。阅读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既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价值, 还具有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价值, 其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 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 包含语言符号, 如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 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 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在教学实践中, 广大数学教师非常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它占用的课时最多, 耗费精力最大, 然而效果却不甚理想。教师有必要通过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的实践,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进行教学内容重组和学习方式的有效结合, 从而达到深化课改的目的, 促使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凭借教材中的课文进行审美教育, 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从而促进学生和谐人格的构建,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论述。

1、认真细致勤思多想。

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 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 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不能一遍过, 要反复仔细阅读, 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数学阅读常出现这种情况, 认识一段数学材料中每一个字、词或句子, 却不能理解其中的推理和数学含义, 更难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形式表述与数学内容之间的这一矛盾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

2、读写结合巩固复习。

数学阅读时, 对重要的内容可以通过书写或作笔记来加强记忆。由于数学教材在编写时为了简约, 一些数学推理的理由比较省略, 运算证明过程也有简略部分, 阅读时, 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以便顺利阅读。同时, 数学阅读时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概括归纳出一些东西, 如解题格式、证明思想、知识结构框图, 或举一些反例、变式来加深理解, 学生可以以注脚的形式写在页边上, 以便以后复习巩固。

3、利用多媒体技术渗入情感教育。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是指在课堂上利用电教设备、音像、挂图等现代化教具和形象化教学手段, 使学生在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下进行有效的学习。实践证明, 中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尤其是电教媒体, 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它能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 一改传统沉闷的课堂面貌, 使学生的兴趣大增, 有助于实现轻负高质和实施愉快教学, 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4、建立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

数学阅读重在理解领会, 而实现领会目的的行为之一就是把阅读交流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因此, 数学阅读常要灵活转化阅读内容。如把一个用抽象表述方式阐述的问题转化成用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表达方式表述的问题, 即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把用符号形式或图表表示的关系转化为言语的形式以及把言语形式表述的关系转化成符号或图表形式;把一些用言语形式表述的概念转化成用直观的图形表述形式;用自己更清楚的语言表述正规定义或定理等。

总之, 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 教会学生学习的重头戏就是教会学生阅读, 培养其阅读能力。随着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 社会越来越数学化, 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 数学教育要重视数学阅读, 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摘要:本文对新时期情感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 对阅读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论述了阅读和情感教学的契合点, 对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阅读教学,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 韦志成。现代阅读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0年.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传统企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下一篇:浅谈初中化学实验中的探究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