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运随缘,得大自在——王维诗中的禅意

2022-09-10

禅的本质是什么?《六祖坛经》云:“我此法门, 从上以来, 顿渐皆立无念为宗, 无相为体, 无住为本”。赵州和尚说:“平常心是道”。《古尊宿语录》慧海禅师说:“云在青天水在瓶”。“饥来吃饭, 困来即眠”。青源惟信禅师有一段心得:“老僧三十年前参禅时, 见山是山, 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 有个入处, 见山不是山, 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 见山又是山, 见水又是水。”此乃通称的禅悟三关。

作为“诗佛”, 王维悟到了这一境界。佛讲五蕴皆空, 然空又何用空?“无分别的魔障死去, 一切顺着大自然的律动而开阖, 自生自灭, 自在无碍。空故空”。 (《维摩诘经》) 既不执著于有, 更不执著于空。具备了“无造作, 无是非, 无取舍, 无断常, 无凡无圣”的平常心态。徐增《唐诗解读》卷五云:“于佛法看来总是个无我, 行我所事, 行到是大死, 坐起是得活, 偶然是任运, 此真好道人行履, 谓之好道不虚也。”南宋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也说“此诗造意之妙, 直与造物相表里, 岂直诗中有画哉, 观其诗, 知其蝉蜕尘埃之中, 浮游万物之表者也。”

李梦阳在《空同子》中说“王维诗高者似禅, 卑者似僧”, 虽然王维有一些诗, 纯粹宣扬佛禅义理, 索然无味, 但是有许多诗却借助完整的形象表现出这种任运自然、放下执著的禅意。

1 天籁本自然, 喧静两皆禅

禅以“吾心似秋月, 碧潭清皎洁”为美。佛法追求枯淡静寂“一切诸法, 本性空寂”。维本性好静且自甘寂寞。“晚年唯好静, 万事不关心” (《酬张少府》) “寂寞掩柴扉, 苍茫对落晖”。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声响, 在王唯笔下便呈现出静穆空灵的境界。譬如《辛夷坞》: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在王维创造的明秀诗境中, 若只有澄澈精致的宁静画面, 是远远不够的。正如宗白华所云:“禅是动中的极静, 也是静中的极动, 寂而常照, 照而常寂, 动静不二, 直探生命本源。”禅宗讲“空”, 但不是“顽空”, 而是“般若空”, 是真空妙有, 不排斥生命的律动。北朝高僧僧肇认为“寻夫不动之作, 岂释动以求静?必求静于诸动, 故虽动而常静, 不释动以求静, 故虽静而不离动”。感受到“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看似无人知晓, 却又绽放着盎然生机的自然。欣赏出“竹喧归浣里, 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瞑) 空灵而又生动透脱活泼的美感。动, 同样是禅意。

禅师说, 虚空是“万古长空, 一朝风月”。禅师说, 虚空是“寂寞古池塘, 青蛙跃入水中央, 泼辣一声响”那泼辣一声响, 犹如一朝风月, 在无边寂静中, 由一声空谷足音所带出的形与色, 玲珑透彻, 不可凑泊, 是美的极致。

王维处于蓬勃向上的盛唐, 为什么他的诗却是一派动静一如、空灵静谧的世界?这应从“右丞却入禅宗”入手。禅宗讲“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色不易空, 空不易色”。因禅悟万法皆空的法性而具备了万法皆无分别的智慧和平等的眼光, 所以能于色中求空, 使动与静、虚与实、空与有等矛盾在禅的意境中化为一个圆融无碍的整体。维终以“自然之性, 成造化之工”《画学秘诀》写出动中有静, 静中含动, 动静无常的美妙境界。

2 随意自涂写, 平淡亦天然

《魏居士书》中, 王维表达了“无分别智”的感悟。他讽刺嵇康当初连冠缨都试图解脱, 到头来未免于绳索的捆绑。陶潜过于区分折腰与不折腰, 以致落得“屡乞而多惭”的地步。在他看来只有不计较、不思量, 听之任之, 随缘任运, 才能“无可无不可”、“身心相离, 理事俱如”、“何往而不适”。他的诗作很少愤懑、牢骚、不平, 更多的是纡徐、闲淡、祥和、逍遥的一面。

《送綦母潜校书弃官归江东》写自己命运与綦毋潜相同, 不为朝廷重用, 但他并不怨天尤人, 而是安之若素, 极为超脱。《戏赠张五弟諲》, 王维描写了朋友起居无时、任性自由的生活:“吾弟山东时, 心尚一何远, 日高犹自卧, 钟动始能饭。领上发未梳, 床头书不卷。清川兴悠悠, 空林树偃蹇。青苔石上净, 细草松下软。窗外鸟声闻, 阶前虎向善。徒然万象多, 淡尔太虚缅”。

《渭川田家》中, 诗人则描绘了一幅怡然而安适的画面。夕阳映照下的墟落, 成群归家的牛羊, 倚仗而望的老人, 荷锄话家常的田夫, 还有野鸡的啼叫, 蚕的静眠, 青青生长的麦苗, 日渐稀少的桑叶。《田园乐七首》中牛羊自归村巷, 潭边渔夫独立, 远村孤烟袅袅, 山上桃红柳绿。诗里弥漫着纯朴、安宁、平淡、淳雅的气息, 令人陶醉神往。作者追寻的是天地间的本来面目:顺化自然, 无执无碍。

《辋川闲辰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爰。倚仗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狂, 听歌五柳前”。柴门之外, 诗人倚仗临风, 听晚树之蝉鸣, 看渡口之落日, 赏墟里之孤烟, 那安闲的神态, 潇洒的意趣, 都通过无拘无束, 毫无雕琢, 顺应自然的笔法表现出来。

3 闲远之禅者, 自由之思绪

王维在诗作中多次提到闭门:“虽与人境接, 闭门成隐居。”《济州过赵叟家宴》“闭门寂已闭, 落日照秋草”。《赠祖三咏》虽然诗人是寂寞的, 却没有不堪孤独, 反而能与清风明月为伴, 游心禅悦, 获得平和的心境。《登河北城楼作》“我心素以闲, 清川淡如此”。《青溪》“闲居日清静, 修竹自檀滦”。《沈十四拾遗新竹生读书处同诸公作》“悠然远山暮, 独向白云归”。《归辋川作》其实闲淡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对外境不生忧乐悲喜之情, 不粘不滞, 任运自在。《答张五第》中云:“终年无客长闭关, 终日无心长自闲”, 《能禅师碑》中说“无心舍有, 何处依空”。《谒瑄上人诗序》说“上人外人内天, 不定不乱, 舍法而渊泊, 无心而云动”。“无心”是禅家的一个常用话头。《五灯会元》有一则公案:印宗和尚正讲经, 风雨猛动, 见其幡动, 有云风动, 有云幡动, 慧能高声说“所言动者, 人心自动耳”。王维有一幅名画《袁安卧雪图》, 把不同季节的雪、芭蕉绘制在同一画面之上, 引起后人极大的兴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同崔傅答贤弟》:“九江枫树几回清, 一片扬州五湖白”以下连用兰陵镇、富春郭、石头城驻地名, 皆廖远不相属。《华岳》“悠然远山暮, 空林独与白云期”;《早秋山中作》“羡君栖隐处, 遥望白云端”《酬比部杨员外》。悠然禅者心, 闲云自起落。

南阳国忠禅师与唐肃宗有一段对话:师曰:“陛下还见空中一片云吗?”帝曰:“见”师曰:“钉钉着?悬挂着?”……其实云在空中, 即无钉挂, 也不用绳悬。风来即行, 风住即止, 任意东西, 不与山接, 不与水连, 毫无系念, 逍遥无拘。正如石头希迁所说“长空不碍白云飞”, 云起云落, 本是自然而然的事。王维的思想, 就象这飘浮不定的云彩一样, 只因无心、无念, 才达到佛家不可思议的自由境界。

摘要:王维一生与佛教结缘, 是一位坚持严格坚持宗教实践的“诗佛”。在他的诗里处处贯穿着禅宗放下执著、平等无碍、任运随缘的“自然”观念。这种禅意主要表现为动静一如的观照、恬淡自然的文风和自由无碍的思想。

关键词:禅意,动静一如,恬淡自然,自由无碍

上一篇:中国元素对中国现代设计的重要性——之对平面设计领域的影响及展望下一篇:数码摄影在刑事技术中的应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