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2022-09-10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是一种全方位的改造教育过程和学生成长过程的教育,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 是使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的教育。为此, 笔者就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以求在此方面有所突破。

1 以史铭志, 激发创新欲望, 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愿意发现问题、积极去探求的心理取向, 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因此,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是创新教育的首要问题。

化学史本身是一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历史,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很好的教材。在化学教学中, 可抓住时机适当地穿插化学史的介绍。例如:教育学生要有耐心、要细心时, 可穿插介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连续12个日夜的加热实验才得到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在激发学生好奇心时, 可介绍瓦特对蒸汽冲动壶盖好奇而发明了蒸汽机;在建立学生社会责任感时, 可介绍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者侯德榜出自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产生了“要创造出中国人的制碱法”的创新动机;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精神时, 可介绍化学家诺贝尔的成功就是因其顽强拼搏的结果。通过化学史的介绍可以教育学生, 科学的发现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 从而使学生树立立志创新的精神境界, 使学生产生“我也要发明创造”的欲望,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积极鼓励, 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教师、不崇拜权威的思维品质。这就是创新教育中的创新精神。要鼓励学生用批判性的眼光看问题。例如:对于现有课本实验经常想一想:实现这一原理能否改用其它试剂?现有实验方案或装置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使它变得更好?又如:学习乙烯性质时, 教材上用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实验来说明加成反应, 为此, 可向学生提问:既然实验是乙烯与溴水的反应, 为什么方程式中只写乙烯与溴的加成?乙烯与溴的反应和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是否相同?是否具有相同的产物?引导学生从加成反应的过程去讨论, 自己得出答案,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教材结论的局限性。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 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创设问题情景, 大胆质疑, 活跃创新思维

质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 是催生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 创设问题情景,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由交流、大胆质疑, 从而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中教师应多方设疑, 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关于试剂的选用 (选用碳酸钙和稀盐酸) 可设问: (1) 能否改用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 (2) 能否改用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 (3) 如果选用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 如何控制反应速率?又如:在学习氨的性质时, 结合氨的喷泉实验, 让学生之间开展讨论: (1) 为什么水能从低处往高处流? (2) 为什么滴有酚酞试剂的无色的水进入烧瓶会变成红色?紧接着, 又让学生讨论: (1) 若将氨改为二氧化碳, 能不能做喷泉实验? (2) 若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 能不能做喷泉实验? (3) 现在城市中人造喷泉及火山喷发的原理是什么?此时, 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激发, 探索的欲望十分强烈。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 进行分析、比较, 肯定最科学的观点, 并让学生用实验验证。在这种气氛中将学生的思维层层引向深入,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4 设计探索实验,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 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是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技能。实践中, 让学生先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后相互讨论, 取长补短, 相互提高, 最后进行实验。在实验时, 教师要有意留有“空白”和“开发区”, 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积极思维。例如:硫、磷等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 在现有仪器条件下如何加工制成具有防毒气逸出的装置, 使实验更安全。又如:在学习了“电解质溶液”知识后, 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实验设计题:给你一个蓄电池, 若干导线, 两根碳棒, 一张滤纸, 试剂任选。请设计实验, 利用碳棒在滤纸上“用电写字”。课后从学生上交的方案中可以发现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有的是用饱和食盐水和酚酞的混合液浸湿滤纸, 用蓄电池、导线连接碳棒靠在滤纸上电解饱和食盐水, 阴极的碳棒在滤纸上轻轻写字, 碳棒所到之处, 出现红色字迹;有的用碘化钾淀粉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浸湿滤纸, 可见蓝色字迹;有的用硝酸钾、石蕊混合液浸湿滤纸, 阴、阳极可分别写出蓝色、红色字。在化学实验设计时, 要放手让学生去实践, 要消除学生对失败的恐惧心理, 强调从错误中学习。要鼓励学生善于联想, 以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增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例如:讲到甲烷气体燃烧的焰色时, 联想到氢气、一氧化碳气体燃烧的焰色也是淡蓝色;讲到甲烷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 联想到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取氧气、氨气;讲到硬水的软化时, 联想到水壶为什么易起水垢;讲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时, 联想到皮肤沾了浓硫酸时应该怎么处理。

5 开展科技活动, 展现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 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 因此, 在工作中必须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 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基础, 利用现有条件, 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 充分展现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例如:成立化学兴趣小组、组织化学魔术晚会、举办化学专题讲座 (如“环境与化学”、“食品与化学”等) 。又如:雨水中PH值的测定、检验蛋壳的成分、除去热水瓶及水壶中的水垢、松花蛋的制作、家庭“甜酒酿”的酿制、利用发酵粉自制几个馒头等等都是课外科技活动的主要题材, 并在科技活动中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通过这些活动, 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动脑的过程中, 运用化学原理积极开展思维, 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锻炼创新实践能力。在科技活动中, 要注意联系社会实际, 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到工厂、农村、商店等地进行参观、访问、调查, 写出专题调查报告 (如环境污染问题等) , 并联系社会实际, 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总之, 在化学教学中, 我们只有把教学看成是启迪学生的智慧、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的过程, 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 以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自主型学习方式为主, 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 那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就不是一句空话, 到时候, 一定会涌现出一大批祖国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中国化学教育中的创新应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本文主要从课堂上通过课化学史, 激发其创新欲望, 积极鼓励其创新精神, 活跃创新思维, 创设问题情景, 设计探索实验, 开展科技活动等方式开发其创新潜能。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潜能

上一篇:枫林夕照别样红下一篇: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及社区参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