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2-09-10

有机化学是高校化学化工以及医学、制药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 可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以利于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

近年来, 有机化学领域发展非常迅速, 并且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也越来越多, 在前沿学科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与此同时, 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的有机化学课时却在不断减少中。因此, 如何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 加强有机化学教学,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这门学科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 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他们掌握获取新知识的基本素质, 是我们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关键。

1 改变教学观念

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朱九思先生曾指出, 高等教学的主要特点应该是: (1) 着重培养学生的智力, 不只是灌输知识; (2) 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中通过研究来培养能力; (3) 提倡学生独立的探索知识[1]。有机化学理论性强, 要求有一定的无机化学理论基础, 并且具有一定的空间概念;有机反应众多, 内容复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官能团繁多。如果这些内容老师一味的想通过课堂教学灌输给学生, 不仅课时上不允许, 教学效果上也会大打折扣, 学生因为内容太多, 会抓不住重点;课下又因为依赖老师上课讲, 懒得看书, 造成恶性循环。作为大学教师, 不应该像中学老师那样将重点放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点上, 而更应该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不再重视一个个的知识点的讲解, 更多的是交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门课程, 做到在课上只讲解难点, 留下一些问题给学生课下自己寻找答案, 让他们主动去学习。

2 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一问题产生兴趣, 就能激发他的学习热情, 产生学习的动力。在第一次绪论课上, 是抓住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机。在课堂上适时适量地穿插些妙趣横生的有关化学史故事, 可以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极大兴趣。28岁的韦勒敢于和传统的生命力学说抗争, 在实验室用无机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打破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界限, 用实践推动了有机化学的发展。还可以给学生讲述有机化学学科发展的动态, 向他们讲述我国在有机化学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和目前我国有机化学的发展水平在国际上所处的位置, 以此来激励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将自己的合成经历穿插在教学中, 比如曾经从事过阻燃剂的专利开发工作, 爱滋病药物的研发工作, 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同时, 也要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工业在为人类造福时, 也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 从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引导他们接受绿色化学的概念, 引导他们认识实现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激发他们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3 改革教学内容

本来因为学时限制, 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和应用化工专业的专科生选用的有机化学教材[2]删节较多, 有些问题根本不涉及不介绍, 但是在讲解过程中, 这些基本的理论知识还是需要, 学生听起来就觉得有些吃力。因此在准备上课的课件时, 适当增加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并给出出处, 便于学生课下查找和复习, 对教材上已有的内容可以简单列出。课件准备中, 可参考一些经典的有机化学教材[3,4]和近期的文献资料,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知道作为大学生, 学习一门课程不能再像中学生那样只局限在一本教材中, 让学生学会自己搜寻知识, 寻找答案。

4 传授学习方法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教思路, 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思路, 学会如何思考, 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样就会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有机反应机理时, 教师要抓住分析论证各种反应机理的思路,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跟着讲解而积极思考, 逐渐深入, 最后得出结论。在习题课时, 也要重点讲授解题思路。有些主观题型, 比如合成题, 可以采用多条路线进行, 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思路进行理解, 不急于给出学生答案, 给学生思考和说出自己想法的时间, 并且提示其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 让他自己发现和改正错误。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不要急于解答, 要引导学生自己一步步找到答案, 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 还学到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5 结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活跃课堂气氛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以游戏方法比喻学习, 让学生一开始对自己就高标准严要求, 给自己一个高起点;通过双语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以应用, 加深有机基础理论知识在大脑中的印象;对所学的内容要善于归纳和总结, 使学生系统掌握有机化学知识体系;通过将有机化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例如讲解苯环取代反应定位规则的时候, 穿插自己合成药物的经验, 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这些改革还在进行中, 同时上课的两个对比班级, 基础较差的专科学生的学习效果却明显好于本科班的学生, 无论是作业还是课堂提问的情况都要好得多, 同时专科班的学生学习热情也在高涨, 说明我们的改革是可行的也时成功的。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高校有机化学教学中如何改变教学观念, 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综合素质,探究

参考文献

[1] 丘斯迈.在大学文科推行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 1998, (1) .

[2] 汪小兰.有机化学 (第四版) [J].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邢其毅, 徐瑞秋, 周政, 裴伟伟.基础有机化学 (第二版) [J].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徐寿昌.有机化学 (第二版) [J].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浅析新常态视角下的商科大学生就业形势与任务下一篇:基于多元智能理念下的中职生物选修课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