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产学结合、工学交替模式创新的探索

2022-09-11

2005年l1月,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与企业紧密联系, 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改革以学院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新一轮高职教育的发展中, 如何创新“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理念、机制、模式与途径, 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中需要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 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 探索具备我国特色的产学结合、工学交替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职教育产学结合、工学交替模式的内涵

1906年, 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产生于美国。美国职业协会1 9 4 6年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第一次给这种教育模式下了定义, 认为它是“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 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

工学交替模式源自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 即把学生在校的学习过程分解为学习和实践工作过程。这种模式在教学上采取分段式教学, 一段时间用于课堂专业理论的学习, 一段时间用于企业中的工作实践, 将所学的专业理论应用于工作实践中, 实行工学交替。工学交替模式可以使学校、学生、企业收到“三赢”的效果。

2 当前国内外高职院校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比较典型的主要有:订单培养式、项目驱动式、学工交替式、校企融合式等四种方式。通过对这些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可以看到我国高等职技术教育的产学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有了基本的路向和初步成果, 但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 其理念、机制和新的发展方向仍需不断探索和创新。

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模式有许多, 大致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是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如德国的双元培训制、日本的产学合作;二是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其代表是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这些发达国家实施的职业教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 注重学校与企业间广泛的合作, 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组织教学, 突出一线岗位实际职业活动能力的培养。发达国家实施职业教育的成功实践表明, 注重能力的培养必须落实到注重突出实践教学,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 高职教育产学结合、工学交替模式的创新

结合国内外一些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成功经验, 可以看出, 要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就必须要走创新之路, 走科研之路, 走适合本学校、本行业的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之路。逐步形成以就业为导向, 教学、科研、生产实践有机结合, 校企相互渗透, 互惠、双赢的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产学结合、工学交替模式的创新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优势互补, 校企联动。

高职院校应该本着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理念, 把校内的技术资源、教学资源向社会开放, 为社会服务, 并积极主动地走出去, 寻求与企业间的合作。学校要有效实行这种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与企业建立联系, 掌握企业的需求信息, 向企业介绍学校办学特色及产学结合、工学交替合作培养模式, 依托行业和企业建设教师和学生实践基地, 试行教师到企业见习制度, 安排数量较多的学生进行实习实践操作, 并鼓励企业高级技师到职业学校兼职, 进一步提高学校培养知识型技能人才的能力。这种产学合作模式, 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了学校和企业的共同需求, 实现了学院和企业资源共享, 有效的发挥学院和企业各自的优势。

3.2 双师导学、重视科研。

通过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使得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 搭建校企连接的桥梁, 密切与企业间的产学结合途径。让“双师型”专业教师走出去, 到企业中进行实践操作, 针对企业的发展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 改行成为经营型教师。这些教师的使命是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分别组织、整合来自企业、科研院所乃至政府部门的专业和管理人才, 与学校本专业教师一起, 组成能够从事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新型科技人才。

此外, 这种“双师型”教学队伍另外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科研工作。在职业院校开展科研活动, 既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 也是增强产学结合效果的必要措施。职业院校具有人才优势, 可以研制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 这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具有较好的生产资源, 是将学校技术潜力和产品开发方案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可靠保证。

3.3 双证培养, 搭建桥梁。

双证培养就是以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为依据, 按照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 建立学校和社会相融通、课程和岗位相衔接的能力标准体系, 实施能力考核制度和能力证书制度。这种证书架起了“专业”与“职业”之间的桥梁, 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顺利步入社会, 走上理想就业的途径之一, 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实现了高学历层次向宽职业资格体系拓展, 突出职业能力的宽泛性, 通过必要的培训、考核, 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高职院校学生便可以从自己专业的“高学历”这一高平台上架起通向理想职业的就业桥梁。

3.4 自办产业, 无缝连接

在学院内创办企业, 教师和学生同时在企业任职, 把现实的企业经营和教学进行无缝连接, 把学校的资源和社会的资源直接连通, 这种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产学结合, 工学交替, 真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只有不断创新, 探索适合本学校、本行业的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之路, 使校企融为一体, 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才能真正完成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

摘要:本文研究了高职教育产学结合、工学交替模式的内涵, 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现状, 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对高职教育中的产学结合、工学交替创新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学结合,工学交替,创新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17097.htm, 2005, 10, 28.

[2] 张炼, 陈琪琳.寻找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突破口[J].职业技术教育, 2003 (19) .

[3] 马成松, 刘昌明, 许成样.“工学交替”中“合作链”的驱动机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2, 3, 4 (1) .

[4] 胡家秀, 郭琳.我国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4 (20) .

[5] 谢开勇.国外高校产学研结合模式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 2004 (1) .

上一篇:普通民族中学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下一篇:水泥砼桥面铺装层裂缝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