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中心应急预案

2022-07-28

第一篇:指挥中心应急预案

城市应急指挥中心

一、系统概述

智慧城市一站式指挥中心以“1+1”的建设模式,即“日常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城市管理的基础数据展示、流程监督监控、事件处置协同调度等多种功能,可进行集中实时监控、预警、统计分析、绩效考核;采用多屏幕同时展示各种主题内容和关联会议内容;便于各部门工作人员快速发现问题、处置事件、观察动态、统计分析,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二、功能示意图

三、特色功能 资源整合

政府各部门分散的信息化资源进行互联互通,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横向到边打破部门壁垒,纵向到底打破层级阻隔,搭建标准统

一、组织规范、互联互通、高效运转的指挥中心。

闭环接报

信息接报系统提供电话、网站、微博、公众号、邮件等多种接报手段。采用包括信息报送、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七步闭环流程,构建一个跨部门的沟通渠道,创建一个全闭环的协同机制。 多维值守

多维值守终端融合通讯、监控、统计报表等功能,集语音、视频、数据通信于一体,可随时随地组建现场音视频会议,将事件现场的音、视频以及重要数据实时传输给指挥中心,实现身临其境的事件处置、指挥调度,以便做出快捷的处置决策。

联席办公

实现民政、人社、工商、教育、卫生、城管等部门资源共享、信息交互、统一部署,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的一体化综合操作平台,实行分权分域准入机制,实现“一中心”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理,让用户只打一个电话、只找一个中心,办理所有事,提高办事效率。

应急指挥 一站式指挥中心以“功能全面、信息共享、方便指挥”为目标,整合语音、视频监控/会议、指挥调度、集群对讲、GIS业务、3D实景、3G/4G单兵、应急预案以及行政部门等内容,建立集多种技术、多种功能、多种职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网络化、可视化的智慧城市指挥决策中枢。

第二篇:东城区应急指挥中心

东城区应急指挥中心作为北京市应急指挥系统的二级指挥中心,是为区领导处理突发事件的指挥、决策场所;是全区应急联动决策系统的核心;全区电视电话会议主会场;北京市电视电话会议东城区分会场。

东城区应急指挥中心弱电及数据中心建设工程包括应急指挥平台、信息化系统、智能楼宇以及数据中心配套环境四大部分内容。

二、任务目标

东城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由软件开发和应急系统集成两个板块构成。软件开发内容为应急综合应用系统,涵盖应急管理常态工作的各项业务。应急系统集成包括图像监控与大屏幕显示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会议音响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应急通讯系统五个部分。

信息化系统包括网络平台、安全系统、容灾备份系统、设备安装及迁移和联络光电缆工程。

智能楼宇系统建设包括安防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楼宇自控系统。

智能楼宇以及数据中心配套环境建设包括机房环境建设、机架安装、机房消防、UPS系统、低压系统。

三、设计思路

应急综合应用系统设计基于J2EE(JavaEE)的多层软件体系结构和面向服务架构的“平台化、服务组件化设计、系统模块化开发”;充分考虑系统运行性能、系统安全性、系统应用部署的灵活性、合理的软件界面和可操作性;

应急系统集成建设以DLP大屏幕为主体,投影幕、LED显示屏及液晶电视为辅助的显示系统;视频会议系统配置1台视频会议终端,配置2台电视墙服务器对视频图像进行高清晰的输出;搬迁2台视频会议终端;建设相应会议音响系统;建设中控系统、以及有线通讯系统、无线通讯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和电子巡更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包括语音、外网数据、内网数据三部分。有线电视系统将有线电视信号传送至各个办公室等。楼宇自控系统在中控室设置楼宇自控系统1套。

数据中心配套环境建设包括机房环境建设、机架安装、机房消防、UPS系统、低压系统。本系统建设保证了计算机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保证机房运行的安全性。

四、解决方案

应急指挥平台建设

1. 应急综合应用系统

东城应急平台总体架构主要由“三个体系”和“七个层次”构成。三个体系包括:标准规范体系、管理运行体系和安全管理服务体系;七个层次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展现层、渠道和用户。

1)基础设施层是应急指挥平台的网络基础平台、主机、存储和灾备系统。

2)数据层提供整体架构的数据信息层服务,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系统的业务数据库、数据仓库和内容管理数据库系统等,本系统与其他相关部门存在数据的双向交换。

3)应用支撑层是东城应急平台系统的开发和运行平台,由门户服务与应用支撑平台、应用支撑软件环境(应用服务平台)三部分组成。门户服务与应用支撑平台包括:门户服务与管理、基础应用服务与管理、应急业务服务与管理、统计分析决策支持服务与管理、数据交换服务与管理、GIS服务与管理、应用集成服务与管理以及业务注册管理中心组成。

4)应用层是应急平台的各种业务应用和服务系统,是业务管理平台,基于这种架构使应用功能不断完善,并通过门户整合起来,统一展示到用户的桌面上。通过业务构件、技术构件、门户服务、中间件和应用服务、资源整合交换平台提供的公共服务,此应用服务层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的设计,并共享门户强大的展示服务功能,快速、动态整合到门户上去。

5)展现层作为统一的用户接入、交互层,规范业务系统的用户交互界面,提供公共的服务功能。

6)标准规范体系、运维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为东城应急平台建设提供各个层次保障。包括各种标准规范保障、组织与管理保障、安全措施与安全技术保障等。

7)用户层主要由街道、区应急办、区政府、北京市应急办、相关社会组织机构、社会公众等各层次的用户组成。

2. 应急系统集成

本工程建设的视频议系统,实现东城区政府与旧办公楼、各委办局、直属单位其它分会场视频信号的互传;与市应急办主会议中心的连接;与市委办公厅视频信号的互传;指挥大厅安装会议音响系统,实现视频会议及其他各种会议的召开。

中央集中控制系统实现以下功能:输入输出控制、显示系统图像显示模式控制、对投影机、液晶/等离子电视机设备的控制等。

本工程建设有线调度系统实现有线调度、IP电话、电话会议、传真、录音的系统整合。无线通信系统基于北京市无线政务专网,通过E1链路与政通800M无线集群网络互通。

信息化系统建设

网络系统中配置4台接入交换机, 12台楼层交换机,9台AP。另外,搬迁130台服务器、37台网络设备、29台安全设备、3台磁盘阵列、3台磁带库(机)、6台光纤交换机等,以及2台视频会议MCU、3台视频会议终端。数据网络的设计仍采用层次化的网络结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智能楼宇建设

本工程中安防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电子巡查系统、门禁控制系统和入侵报警系统,可通过主机进行各种设置和操作,查询历史纪录。

楼宇自控系统采用分布式集散控制方式的三层网络结构:现场层、控制层、管理传输层。DDC至现场设备为现场层,DDC与DDC之间的通讯层为控制层,主机之间通讯层为管理传输层。

数据中心配套环境建设

本工程机房平面设备的布局,使机房内的装饰装修工程、机房电气系统、机房空调通风系统、环境监控系统和综合布线系统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并符合消防的要求,采用“冷热通道”设备布置方式。动力配电系统在机房区设置动力配电柜,向机房专用空调、新

风机等设备供电。动力系统与消防联动。UPS电源系统拟安装2套共4台UPS设备,采用“1+1”并联冗余双总线电源系统。环境与动力设备监控子系统对机房设备运行实时监控。

五、项目实施

本项目复杂度较高、技术要求全面,在实施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能够把握好项目实施的关键因素是项目得以成功的保障。

太极公司在本项目中承担着总集成商的角色,在总体设计、整体建设、总体组织、总体协调、总项目管理等方面定位准确,科学高效实施,最终成功完成全部的建设工作。

六、执行阶段

在我公司有力的组织协调下,各项目子系统得以顺利实施完成,并最终顺利通过系统测试、试运行以及终验工作。

项目前期项目组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和实施方案、项目计划设计工作,并在公司进行了严格的方案和项目计划的论证及评审工作,并要求项目管理小组根据制定的项目计划和质量计划来监管项目进度、质量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对资源进行统一的调配。

项目执行阶段,项目经理通过项目周报、项目例会等方式定期向项目管理组汇报项目进展情况。

七、项目成果

太极公司占据在应急领域理论及实施的制高点,基于严格、成熟、高水平的行业经验,本工程在七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顺利流畅完成了东城区政府应急综合应用系统软件开发、调试、试运行、第三方测试、上线运行;

完成以应急指挥大厅建设为标志的应急集成实施,并顺利通过“建国六十周年大庆”等多次重大应急任务考验;

完成了信息化系统建设,特别是迁移工作布局合理,基本上保证在现有系统日常工作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实施“无缝”迁移;

完成智能楼宇系统的安防、综合布线、有线电视、楼宇自控建设,为东城区应急指挥中心实现高科技楼宇设施;

完成机房建设工作,确保数据中心机房高效安全运行;

顺利完成文档移交,形成符合项目管理规范要求的文档体系;

顺利完成了项目培训工作。

第三篇:应急监控指挥中心职责(大全)

应急监控指挥中心职责

一、应急处置指挥职责

1、协助监狱领导进行应急处置指挥。

2、指挥、协调有关科室、监区处置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

3、汇总监控信息,负责重大事项第一时间向领导和上级报告。

4、向驻监部队、驻监检察室通报情况,联络、协调有关单位共同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5、负责与政府突发性公共危机干预中心及公安、武警、疾控中心等部门的联系,建立健全跨部门、跨行业的联动处置突发事件的常态运行机制。

二、监控职责

(一) 监控及总控室工作

1、保证24小时监狱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转。

2、确保24小时对监狱监控部位的监督、监视。

3、随时发现监控屏幕的各种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上报监狱领导,对重要情况应及时做好录像下载和保存。

4、做好监控情况记录和交接班手续。

5,保持总控室整洁卫生,设备完好,功能有效。

6、做好行政区、办公楼、管教楼、枪库等重点部位的监控、接警和安全防范工作。

(二)监视罪犯三大现场

l、罪犯在监舍内的生活、各种活动和休息等一切情况的监视。

2、罪犯在车间生产现场劳动、就餐、休息和收提工情况的监视。

3、罪犯在进行思想、文化、技术学习时的监视。

4、对罪犯在会见室和家属会见时的监视。

5、对禁闭室内罪犯一切活动情况的监视。

6、对炊场罪犯炊事操作和炊场现场一切情况的监视。

7、对去监狱医院就诊罪犯和住院病犯一切情况的监视。

8、对监控区域内罪犯各种活动情况的监视。

(三)监督警察直接管理

1、对白天罪犯生活、学习、劳动三大现场警察值班、坐班在岗情况的监督和现场安全情况的监视。

2、对罪犯收工后和夜间休息时警察值班、坐班在岗情况的监督和现场安全情况的监视。

3、警察对罪犯进行集体教育、个别教育、组织各类活动和辅助性教育时现场安全情况的监视。

4、对监狱门卫、内看守值班警察在岗情况的监督和现场安全情况的监视。

5、对出入监管区的各种车辆和外协技术人员、警察监装监卸情况的监督和现场安全情况的监视。

(四)监视监狱各种设备运转

l、狱墙、电网、副警戒线、封闭隔栏是否正常。

2、监控系统的全部监控镜头是否正常发挥作用。

3、通讯系统、报警对讲系统、门禁防撞系统是否正常。

三、日常工作职责

1、负责全狱监控设备、报警设备、屏蔽设备、门禁设备、通讯设备、网络设备时维修维护。

2、对各单位计算机的管理和维护。

3、对讲机的管理和配备。

4、办公电话的安装、报修以及狱内电话表的编排制作。

5、监狱卫星电视的管理和维护。

6、会议音响、会议电话的管理维护,全监摄像、录像及编辑、音像资料的工作。

7、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协调全监性的应急演练。

四、行政值班职责

+

1、公休日、节假日以及夜间值班期间电传的接收及值班电话的接听,上级有关指示的汇报、传达。

2、负责节假日、公休日和夜间值班期间的情况,按要求向上级部门报告。

3、负责节假日、公休日和夜间值班时段有关紧急文件的及时处理。

4、负责节假日、公休日和夜间值班期间全狱值班警力、车辆的调动和其他事项的综合协调。

第四篇:****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应急指挥中心)

情况介绍

****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是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坚持以创新社会管理和紧贴实际需要为导向,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作、资源整合、需求共享、平急结合、有效应对的工作原则,将全区涉及常态社会管理和非常态应急处突部门、单位的有效资源,统一整合,集预测预警、信息总汇、通信指挥、应急处置四位于一体,形成平时能管理、急时能处置的多功能指挥中心。

我区数字化城管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在市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的目标任务,在全区各单位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城市管理案卷受理质量不断提高,案卷派遣水平不断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发展渐趋成熟。

****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应急指挥中心)于2010年3月建成,同时投入试运行,2010年6月正式运行。管理中心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接入应急指挥3G视频联动系统、公安技防视频监控系统、城管热线呼叫系统、DLP多媒体显示系统、人防联动会议系统和北辰在线视频编录系统实施统一整合,全部接入到了指挥中心,实现了对全区网格化、精细化、多角度全方位的监控管理,形成了功能完善的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应急指挥平台)。

该指挥中心总面积为860平方米,按功能分为“数字化城管工作厅、小型会议厅、视频会议厅”。数字化城管工作厅主要功能是把常态的城市管理与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紧密结合,并能实现对突发事件的监控管理、应急指挥、有效处置及通信保障。小型会议厅主要功能是研究城市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工作,召开小型会议和出现突发事件时保障领导指挥使用。视频会议厅,主要功能是接收和召开紧急视频工作会议和发布预警信息。实现了有限资源的有效整合、使用空间的充分利用以及城市应急管理与常态管理的迅速转换。 ****数字化平台(应急指挥平台)日常管理由区政府考核办负责,编制主任1人(由政府办副主任兼任)三个科室分别为网络管理科、综合科、指挥考核科。三个科室编制公务员编8人,事业编工人16人(3名值班长、12名坐席员、1名维护管理员),社会招募信息采集员20人。

目前,该指挥中心已经实现了平时的城市常态管理、视频监控、便民服务等功能以及应急条件下的监测预警、救援指挥、通信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逐渐成熟,在城市管理方面的作用越发明显。

第五篇:交通应急指挥调度中心讲解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欢迎来到唐山市交通运输局交通应急指挥调度中心。 唐山市交通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始建于2009年,建筑面积680平方米,内设应急指挥调度大厅、监控室、会商室、应急指挥调度室、中心机房等。中心定位于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按照平战结合、经济实用的建设理念,运用电子、信息、通信等技术,搭建覆盖市县两级交通局及业务管理部门的交通应急调度指挥平台。目前,交通应急指挥平调度台系统已经进入到平稳运行阶段。

中心接入了高速公路、客运站、机场、治超点、等场所的视频监控信息,实现了覆盖全市交通行业的日常值守、预警处理,辅助决策、后期处置、预案资源管理等功能。

大家请看大屏幕,我的右手边显示的是高度公路的实时视频监控。目前我们接入的高速有唐港,唐曹、西外环三条高速公路。可以看到收费站广场、收费亭、以及高度公路的实时路况。我的左手边显示的是客运站的监控信息,其中包括唐山西站和唐山东站,通过监控可以看到这里是……唐山三女河机场的建成为群众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我们还接入了机场的监控信息。另外,我们指挥中心还安装了唐山港引航站船舶引航调度监控系统,我们可以看到港口情况以及船舶进出停靠等信息。

除了治超点监控采取与路网监控相同的摄像头定点监控外,还引入了移动监控方式,为执法车辆安装移动视频传输设备及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图像直接传送到指挥中心,既能掌握执法车辆运行方位,又

能记录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

下面重点为大家介绍一下GPS卫星定位系统和公众信息服务

中心运行的卫星定位系统以出租车、客运车辆、物流车辆为服务对象,系统能够容纳10万台设备的运行,现在网用户为6000余辆,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实现对车辆的定位跟踪、轨迹回放、车内监听、图像抓拍、反劫防盗、信息发布、电话约车等功能。

各位请看这幅图像就是抓拍的…车辆的实时路线信息,我们可以看到它的运行轨迹,对车内图像的抓拍。这样做可以增强车辆与场站指挥中心的沟通联系,便于加强日常管理和安全监管,还可以震慑盗窃抢劫,有效保障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保证公众出行安全。

中心整合了唐山市交通系统已有的、分散的公众信息,建立了一个面向社会公众的交通信息服务中心,心设立23个坐席,开通了24小时运行的交通热线,热线电话是2202222。自热线开通以来共受理热线电话9000余个,我们都做到了热情服务,及时回复,满意度达到了100%。为了给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们多渠道采集信息,添加了沿海、京沈、承唐、唐曹、唐港等高速公路的动态路况咨询,通过共享气象台,客运站,出租车公司的信息,为群众提供客运班次,发车时间,行车路线,天气状况电话约车等咨询服务。为更好的服务公众提供坚实的保障。

在今后的工作中,唐山交通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将进一步提高办事能力和工作效率,继续坚持“车在唐山好行,事在交通好办”的工作理念,创响“路通人和”交通服务品牌,努力打造更高效、更便捷、更优化的交通应急指挥调度中心。

上一篇:中建八局标准安装下一篇:追责问责处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