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对策

2022-09-10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出现, 对于改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广大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效率、带动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农村基层组织要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 紧密联系农民, 以时代为背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中心点, 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开展[1]。

1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1.1 农村土地流转有向市场化方向发展趋势

如今, 农村土地流转正在由分散的方式转变为由企业为主导的市场化方式。土地流转市场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在参与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公平性, 并且大大节省了农民的时间, 是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体现。目前, 为数众多的农业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村土地流转的推进项目中, 有效解决了以往分散经营所产生的效率低、结果差的问题, 使农业生产效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2]。

1.2 政府参与, 控制农村土地流转价格

农村土地流转实施初期, 多以农民的分散式经营为主, 单一的个体难以在与他人谈判中用足够的筹码来获得应有的回报, 不利于农民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基层农村组织和地方政府不懈努力, 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举办相关讲座强化农民的意识, 使农村土地流转的价格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不仅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最优化, 而且有效转移了农村剩余的劳动力, 对于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效果极为明显。

1.3 农村土地流转的工作更加规范

在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 随着政府参与力度的上升和农民意识的加强, 相关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是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规范化与现代化极为重要的体现。根据有关部门统计, 现今有1/3的农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都会签订书面合同, 相比过去, 该比例的提升幅度极为明显, 表明农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断加强[3]。此举不仅使农民的利益得到了保障, 而且为日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文字记录, 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效率。

1.4 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更为灵活

自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开展以来, 随着农村形势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调整, 使得农村土地的流转方式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灵活, 主要包括出租、转让、合作和委托第三方经营等形式。多种农村土地流转方式的出现, 使农民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更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的方式, 有助于推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

2 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分析

2.1 农民和基层干部意识不足

长期以来, 民以食为天的观念深入农民的心中, 对于土地的固守情节极为严重, 即使空置土地也不愿意将其所拥有的土地用于农村土地流转。此外, 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干部较为轻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并没有完成其职责范围内的任务, 无所作为, 使农村土地流转处于无监管的自然发展状态。

2.2 现有市场机制不利于农村土地流转

虽然农村土地流转已经在我国施行多年, 但是缺乏与之配套的机制,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推行[4]。具体来讲, 在拥有土地想要转出的农民与没有土地想要承租的承租商之间没有健全的沟通机制, 导致双方都不能够取得预期的目标, 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 使得现有农村土地流转只能局限于一定的规模和范围, 不利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实施, 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2.3 缺乏引导及扶持措施

随着业主大规模的经营土地, 他们需要进行修建厂房、采购机器、办理营业执照、雇佣工人及开发市场等一系列行为。但是各个行为的复杂程度较高, 如果没有合理的政府引导措施, 业主就会疲于奔波, 降低了工作效率。对于一些资金较为缺乏的业主来说, 没有政府相应的扶持措施, 难以承担建设税、土地占用费等诸多费用, 极大地降低了我国农村土地的流转速度。

2.4 农村土地流转程序混乱

土地流转在我国农村虽早已存在, 但大多数地区至今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规范的农用地流转程序。例如, 对于一些缺乏经验的农民来说, 往往仅凭口头协议便确定土地流转内容, 如果日后出现矛盾、纠纷等便缺乏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使得自身合法权益不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混乱的农村土地流传程序助长了钻法律漏洞行为的发展, 不利于建立规范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长此以往, 势必严重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

3 解决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探讨

3.1 转变农民和基层干部工作意识,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开展

基层农村组织和当地政府要紧紧围绕国家政策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充分认识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 基层农村组织和当地政府要积极宣传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和法规, 从思想上改变农民对于土地流转的看法。

3.2 创新土地流转形式, 吸引农民主动参与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流转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 因地制宜地创新土地流转形式, 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开展。对农民人均收入较高、非农产业比重较大、外出务工人员较多, 闲置土地面积较大的地方, 要积极推进较大范围的土地流转。对不适宜开展大范围土地流转的地方, 要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主动为小范围的流转创造条件, 提供指导。各基层农村组织和地方政府要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农民的兴趣, 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3.3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开展

为有的放矢的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基层农村组织和当地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层情况的调研力度, 适当组织骨干村民开展座谈会, 深入了解当地农民的迫切需求, 确定合理的开展当地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手段, 以此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4 结语

农村土地流转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伟大举措, 更是顺利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因此, 各农村基层组织和当地政府要积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强化农民及基层干部的自身意思, 不断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发展, 以此提高我国土地利用率,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 农村土地权利的内涵不断扩展, 其流转的方式与流转的范围与日俱增。但目前, 农村的土地流转大多是无组织的个人行为, 在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等方面还存在很存在很多不足, 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以此为背景, 在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 抓住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希望借此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运行机制,建议

参考文献

[1] 魏庆.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兼论土地流转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 2013 (23) :192-193.

[2] 王慧青, 尹少华.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及对策[J].特区经济, 2011 (5) :187-188.

[3] 任彬彬.浅析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特征与对策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 2011 (23) :164-166.

[4] 苏映平.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措施——福建省永定县农村土地流转的调查与思考[J].农业与技术, 2013 (9) :222-223.

上一篇:合理运用多媒体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下一篇:浅析互联网金融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