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能发展现状

2022-08-28

第一篇:我国海洋能发展现状

论我国海洋领土现状及思考

近些年来,我国海洋领土纠纷不断。在东海海域与日本的钓鱼岛纷争,在黄海海域与韩国的苏岩礁纠纷,在南海海域与菲律宾纠缠。这些纠纷也恰恰说明了海洋领土的价值。那么海洋领土为何这么“值钱”?

海洋领土的定义

国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有两层涵义:一是指国民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场所,包括该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和对近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具有开发其资源权利的区域;二是指这个地域范围内的全部资源。

而“海洋国土”是一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是全部国土的重要部分。其中内海、领海,属于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 我国海洋国土现状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我国管辖海域面积将近300万平方公里。其中海洋领土,根据我国政府1958年9月4日宣布的领海宽度12海里计算,为35余万平方公里。 从总量上看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从人均角度讲我国仍是一个海洋小国。我国享有资源主权的海域人均占有面积不足3000平方米,在世界排于第122位,只有美国的1/15,只有日本的1/10,只有韩国的1/5。海陆面积比占世界第108位。海岸线系数占第94位。所以海洋资源对我国来说十分珍贵。但是海洋国土也有其特殊的性质。首先海洋国土与陆地国土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海洋多了一个巨大的水体,看似废话但却是他们的本质区别。由此就产生了海洋领土的模糊性---无法像陆地领土一样立界碑;其次海洋领土中水体是不断流动的,其富含的资源也是相对变化的;第三海洋中有许多陆地中得不到或者是稀缺的资源;最后是法律地位的差异性。大陆国土不论是高山和平原,东西南北中,其法律地位是没有差别的。海洋国土则大不相同。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家对大陆架的权利只限于海床和底土。不同层次所拥有的经济权利也是不同的,往往受到国际法律或惯例不同程度的限制。由此关于海洋领土的争议颇多。一些国家也趁机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企图从中获得额外的好处。我国周临的海洋国家已经提出了多达150万平方公里主权要求,占去了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一半左右。

中国政府的态度及分析

中国政府对于这些争议一贯持相对保守的政策,中国正处于一个全速发展的时期,可能没有时间、精力、金钱来跟其他国家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不管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周边国家正是借此机会向全世界抛出“烟雾弹”,企图获得额外的利益。南海和钓鱼岛等区域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面对这一不可动摇无可争议的事实,我们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口头谴责上。“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只是中国一厢情愿的做法。他国对此反应冷淡。利用我们的善意肆意妄为。越来越多的海洋领土纠纷,也正好证明了中国政府一贯做法是行不通的。面对这些问题是时候摆出我们的姿势,该说话就说话,该出手就出手。不要顾及别人的看法,这么做不但不会毁了自己的形象,反而能为中国换来尊严。不仅要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气度,更要有“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胆识。

我的观点及分析

以为大方向是要积极在海洋领土争端中宣示主权政策,同时也要积极行动捍卫领土利益,不要让外国认为我国会为了现代化建设而牺牲海洋领土而采取隐忍政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今天有这个问题,明天有那个问题,摁下水瓢起葫芦,只能让我们疲惫不堪,难以有效应付。因此中国应该在政策宣示和政策执行上保持双同步,确定新规范,只不过这个规范和规则不是让外国掌控,而是由中国主动确定,避免失去游戏的发牌权。另一方面是如何让政策执行更符合国人的期待,更好地体现和维护中国的领土利益的同时,也不要过于刺激与我们有争端的国家,防止他们结成仇恨中国的联盟?为此,中国要更灵活更聪明地展示自己的硬力量,让中国的军事力量在涉及我国海洋领土争端的区域更多地进行非战斗运用,检验自己军事装备的功能和效能,甚至在必要时刻敢于回击那些挑衅性的行为,这样才能进一步阻止那些对我国海洋领土蠢蠢欲动的外部力量有可能采取的疯狂行为。另外,中国必须在争端解决上做好说服工作,可以通过怀柔政策,给予相应的经济利益回报,让这些国家闭上悠悠之口。

第二,两岸在海洋领土争端中有很多共识,都主张中国的海洋领土主权不受他国侵犯,但是两岸由于在海洋领土争端中存在定位认同纷歧,导致两岸在海洋领土争端中目前还是自言自语,各说各话,是双车道,两岸在海洋领土争端解决中没有一致对外,不够团结,也给外国制造了可乘之机。因此,两岸可以通过合作避免日后发生这样的事情。一是因为两岸有

共同的领土认知,这是合作的前提。二是两岸在近年的互动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关系,这是两岸合作的基础;三是两岸已经通过加强交往,形成和平发展的态势,确立的合作的框架与机制,完全有能力也有可能在海洋领土争端中形成新的合作领域。这为维护两岸的共同利益开拓新方向,会更加凝聚两岸在海洋领土争端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抱团取暖总比单打独斗要好,两岸应该打开思路,摒弃心结,在海洋领土争端中共同携手,共谋合作,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海洋领土利益最大化,实现两岸互利双赢,归根到底,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胜利。

第二篇:我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及思考

摘要: 中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又是一个海洋大国,有18000多公里

海岸线,6500多个沿海岛屿,但目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陆稳海动、陆缓海急”的状态,其中东部南部海域一带局势紧张,动荡频繁。依照《联合国海洋公约》, 中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海域, 其中150——190万平方公里存在着同邻国的争议,由于种种原因, 海洋国土却屡遭侵犯, 本文就我国海洋国土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

关键词:海洋国土 周边形式 争议 海权

21世纪,人类开始向海洋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海洋除了是世界物流运输的主要载体外,更是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能源的广阔疆域。随着陆地资源日趋枯减,人们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海洋。中国作为海洋大国, 海洋面积为2997万平方公里,同8个海岸相邻或相向的国家存在海域的重叠,解决划界的争议错综复杂、悬而未决。

一.我国海洋国土的重要性

1.海洋国土的概况及观念

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岸线总长1.8万千米,与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除内海,领海,毗连区外,还包括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共计300余万平方千米。辽阔的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

1996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岚清,明确提出我国人民要增强海洋国土意识,这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我国人民对于祖祖辈辈用汗水和生命开垦和保卫的每一寸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守土意识非常强烈。

2.海洋国土的重要意义

A.政治方面:国与国的地缘政治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对于重要的深水良港、关键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的海峡、海湾,哪个国家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力,哪个国家就掌握了发言的话语权,当然也就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因此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

B.经济方面: 海洋是全球化经济的动脉和纽带,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海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牵扯到海洋本身的资源占有,因此推动海洋的发展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海洋国土的安全至关重要。

C.军事安全方面:“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基础,制海权是陆地安全的基础,陆地安全才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这一句话深刻反映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安全的构建的重要性,创建安全、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二.我国海洋国土的现状

海岛问题、海上划界问题、海洋资源开发问题,是当今中国海洋安全的三大问题。而这三大问题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其中海岛问题是基础、海上划界问题是前提、海洋资源开发是目的。从这三方面来看,中国海洋国土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屡遭侵犯,至今悬而未决。目前,关于海洋国土划分的争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韩黄海划界问题

黄海海域面临着同朝鲜和韩国的划界问题。这一带海域, 中朝、中韩之间的海洋距离均小于400 海里, 因此各方都不能单方依照 《公约》划定“ 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而是要依照《公约》的其他规定。海域底部有一条明显的由北向南的海底谷线,这条接壤线以西的海域理所当然地属于中国, 以东的海域才分属朝鲜和韩国。但是朝鲜和韩国却多次宣称在这片海域内应以中间线为界。这不仅违反《公约》的规定, 而且侵占了本应属于我国管辖的若干黄海海域。尤其令人不能接受的是韩国与中国之间海域采用所谓的“中间线原则”, 而在与日本之间海域又承认“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 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不答应的。

2.中日钓鱼岛问题

东海海域最主要的是与日本有关钓鱼岛主权的争议。由此涉及到东海大片海域和大陆架的归属和划分。钓鱼岛及其周围的列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它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的边缘。其西面是中国大陆架, 东面是冲绳海槽。我国东海大陆架其海床上沉积物与我国长江黄河下游沉积物具有直接的亲缘关系。因此无论从历史上,还是自然

上都与海槽东侧的日本硫球毫无关系。但是日本当局无视历史, 违背《公约》的规定, 一次次挑起事端。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3.海洋资源开发问题

资源争夺战越来越复杂,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岛屿或划界争端持续未解,其根本原因在于争议海域的主权和资源问题。如南海诸岛是东亚与大洋洲的“海上通道”和“空中走廊”,出渔业资源,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一些邻国侵占我国海岛,疯狂开采被侵占岛屿及周围海域的海洋资源,尤其是对石油的掠夺开采。这是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的。

三.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的原因

1.历史原因

二战后形成的波茨坦-雅尔塔体系是现今世界政治关系的基础,也是东亚大多数国家领土及领海边界的划定依据。我国与周边国家疆界的划定也是以这个体系中的一系列公告作为法律依据的。根据波茨坦公告中国应当收回自1895年后所有被日本侵占的领土。因此东海的台湾以及钓鱼岛群岛,南海的西沙、南沙都是属于中国的领土。但是由于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出于封锁,围堵共产主义中国的需要,长期霸占钓鱼岛,后转让给日本,埋下今日的东海争端的伏笔。而后又鼓动东南亚国家敌视中国,促使其侵占中国在南海的岛礁。而日本则希望通过继续占领二战时所掠取的中国领土-钓鱼岛来突破雅尔塔体系,摆脱战败国阴影,。

2.周边国家对资源的觊觎

中国的近海大陆架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在能源短缺的今天必然会被周边国家觊觎。而南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鸟粪石以及石油天然气资源,同时是战略要道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周边国家借国际海洋法的名义,瓜分我国大陆架以及经济区,甚至公然岛屿也就不足为奇了。

3.我国长期以来对海洋权益的漠视也是现阶段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白热化的原因。 由于我国是传统的大陆国家,因此对海洋并不重视。由于不断的国内政治斗争,在我国宣布领海后并没有有效的行使主权。因此,南海的诸多岛屿被东南亚国家偷偷占领。而在改革开放后,为了拥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我国宣布对领海争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没有及时收回被侵占的岛屿,也是产生现在的被动局面的原因之一。

四.维护我国海洋国土权益的策略

1:遵循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

2:尊重历史和自然延伸的原则。

3:做好战略性长远规划,建立高效协调机构。

4:加强全民海洋国土意识。

5:加强我国海洋将军是实力。

我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及思考

面对争议问题,我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基本目标是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最后需要声明的是面对我国海洋国土问题“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并不是中国解决海洋争端的最终方案。

中国的发展离不了海洋,中国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男孩问题争端将日趋复杂化。孙子兵法中说:“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环境固然险恶,前路固然坎坷,但我们信奉和平,我们也从不畏缩。我国应全面加强海防意识,从长远的角度制定适宜的战略目标,今早实现祖国的统一,经济的繁荣。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坚守每一方碧蓝。

.结论

第三篇: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展望

网讯:

内容提要:我国走海洋生物制药产业化的道路,应当坚持“务实、高效”的原则。一方面从政策层面和宏观管理层面对海洋生物医药的发展给予支持,增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在海洋生物技术的投入;另一方面建立产、学、研三方面的密切合作关系,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将三方在人力、智力、财力上的优势得到最好发挥,重点把握对于社会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并重点发展。

2012-2016年中国海洋生物保健食品市场供需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有着取之不尽的药源,是一个巨大的医药宝库。由于人们看好其发展前景,海洋医药的研究与开发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在已形成医药研究与开发的一个新领域,成为制药产业关注的热点。

我国走海洋生物制药产业化的道路,应当坚持“务实、高效”的原则。一方面从政策层面和宏观管理层面对海洋生物医药的发展给予支持,增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在海洋生物技术的投入;另一方面建立产、学、研三方面的密切合作关系,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将三方在人力、智力、财力上的优势得到最好发挥,重点把握对于社会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并重点发展。最终形成这样的局面:基础研究方面稳步前进,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产品,现实产品取得的效益反过来促进基础研究。

尽管海洋生物药品的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做大做强、造福人类尚需时日,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它必将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未来10年,是建立我国独立的海洋药物研究开发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加大对海洋生物医药的研究开发, 2011年海洋生物医药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

第四篇: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0-7-13信息来源:探索与争鸣

内容摘要 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海洋环境不断恶化、海洋资源枯竭、海洋生态遭到破坏的严重局面。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在于我国各级政府和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和海洋意识缺乏、海洋管理不到位等。加强海洋管理,要借鉴美、日等海洋大国的经验,建立陆海统一的管理机构,以实现对海洋开发事业的综合管理;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海洋环境,特别要努力遏制海洋的陆源污染。

当前,全世界的海洋经济正蓬勃发展,充分显示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海洋经济更是以高出国民经济2至3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据统计,2006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已达2万亿元,占2006年我国生产总值的近10%。[1]海洋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新一轮的海洋开发过程中,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由于海洋管理不到位导致后继乏力的瓶颈。这主要表现为由于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已几近枯竭;由于海域使用“无度、无序、无偿”现象的长期存在,海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由于海洋污染没有得到根本控制,海洋环境持续恶化。这些都使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危机。

随着海洋开发速度的加快,我国沿海海域环境质量一直处在下降状态中。海洋污染造成近海水质恶化,近海渔业资源破坏严重。这些都对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沿海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据统计,由于环境污染,使得我国每年的捕捞量都要减少50万吨左右,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造成海洋环境质量下降的最重要因素是海洋污染,而海洋污染主要的来源又是陆源污染。国家海洋局《200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06年,我国近岸海域总体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国四大海域中有三大海域近海污染面积都比2005年有所增加,其中以渤海海域污染最为严重,渤海有26%的海域未达清洁海域水质标准。[2]据国家海洋局的监测,全国600多个陆源入海排污口中,有60%的排污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处于极差状态,80%以上的监测区域海水质量为四类或劣四类,大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经济贝类已难以生存。[3]

出现上述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海洋管理体制不适应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总体海洋开发能力迅速提高的形势。在我国,长期以来,对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权威性的行政机构和行政执法机构。多年来,我国海洋管理以行业管理为主,海域使用以地方管理为主。因此各行业部门、沿海各省、市都是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体,实际形成了条块分割、各成体系的局面。各家自然都会强调自身的利益和发展,而各开发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相互约束机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过度和不计后果的开发就在所难免了。这种局面必然使海洋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海洋生态环境也不可能得到有效保护。就海洋环境保护而言,陆源污染涉及众多非沿海省、市,这些省市的环境保护部门出于维护地区经济利益的考虑,对于向大江大河排污的情况,监管很不到位。此外,就国家层面讲,我国目前行政海洋环境管理的有国家环保部门、海洋行政部门、交通部门、渔政部门和部队等五家,有人将其戏称为“五龙管海”。这种管

理模式的结果是机构重叠,管理过程中,互相扯皮的现象也不鲜见,实际上难以形成管理的合力。造成这些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较长一段时间内,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理念在公众中没能建立起来,公民的海洋保护意识十分薄弱,重发展轻环境保护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海洋资源的利用上,认为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也不在少数。在诸如此类的错误观念影响下,许多地方的海洋开发不计后果。如浙江某地区在上世纪80年代,为发展经济,积极鼓励渔农民增加渔业投入,结果出现了千家万户大购渔船,千帆竞发大发海洋财的局面,短短几年时间,该地区的渔业资源几近枯竭。其他如海洋生态保护和管理,海洋保护区的建立,海岸带管理,各沿海省份工作也不到位。如上所述,我国近海海域污染程度一直在不断加重,海洋环境质量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这无疑给海水繁殖、海盐生产、海滨风景区及沿海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海洋管理工作效果较差,也与我国在海洋管理和海上执法方面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不足有关。诚然,近几年来,我国的海洋管理和海上执法的水平能力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海洋管理投入还比较低,如我国海上执法队伍的装备就相对落后,这些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执法的效能。

为了进一步推进海洋管理工作,我们有必要借鉴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

美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运输业和沿海旅游娱乐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但随着海洋经济和沿海地区的蓬勃发展,人类活动给美国海域和沿岸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也越来越严重,如沿海污染加剧,水质不断下降,海岸带湿地减少,渔业资源遭到过度捕捞等 。这就使得美国政府不得不一再修正自己的海洋政策,并日渐重视海洋综合管理。上世纪60年代,美国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海洋和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概念,并于1972年颁布了《海岸带管理法》。2000年根据国会通过的《2000海洋法令》,成立了国家海洋政策委员会,职责是重新审视和制定美国新的海洋战略,其成员都是总统亲自指定的著名海洋专家。经过4年的调研论证,该委员会于2004年正式向总统和国会提交了国家海洋政策报告,该报告被定名为《21世纪海洋蓝图》。该报告提出了美国为加强海洋管理的应实行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主要观点有:为克服此前美国在海洋管理上实行的分散管理模式的弊端,改革国家海洋管理体制,成立“国家海洋委员会”和“总统海洋政策咨询委员会”、“区域海洋委员会”,以加强联邦政府对海洋管理的调控和指导。作为海洋国家,日本政府也一贯重视海洋管理,海洋管理的规章制度较为健全,海上执法的效率也相当高。近几年更加强了对国家海洋政策的研究。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日本国会已于2007年1月通过了《海洋基本法》。该法规定,日本政府未来将设立“海洋大臣”一职和成立以首相为主席的“综合海洋政策会议”,以拟订海洋基本计划和制定维护日本的海洋权益的相关政策。[4]

借鉴世界海洋大国进行海洋管理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要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引入海洋综合管理的概念,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海洋和海岸带的统一管理。

海洋综合管理是指对海洋空间和海洋资源进行全面的“控制”,进行合理利用的活动。海洋

综合管理是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概念,美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关注海洋综合管理的国家。海洋综合管理要求国家或地区采用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措施,合理利用海洋环境和资源,防止、减少和控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包括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的污染和退化,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生产能力,统筹协调海洋资源研究、技术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以确保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海洋不仅为当代也能为后世带来环境和经济方面的效益。

在我国,加强海洋综合管理首先要建立有更高权威的海洋管理机构,实行对海洋综合管理的全面领导。海洋开发和海洋权益保护是一项复杂的事业,要求海洋管理机构拥有必要的权力。为此,可以参照美、日等国的方法,设立国家级的“海洋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各涉海部门的工作。国家海洋管理委员会应包括国家海洋局、交通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海洋石油总公司等海洋经济行业的负责人,以协调和处理海洋经济开发、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保护、海上交通安全等各项事务,以切实提高海洋管理的效能。

与此相适应,在地方行政部门设立“海洋管理委员会”,来协调与海洋有关的各部门的工作,形成融海域使用、海洋环境保护、海上交通、功能分区、普查规划于一体的地方性海洋管理体系。同时省级海洋管理委员会还要负责协调与处理陆上企业的海洋污染问题,特别是大江大河的污染问题,以杜绝海洋污染的陆上之源。海洋管理委员会根据海洋管理中反映出的问题,制定出以政府名义强令执行的海洋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由各管理部门分头执行,由各级海洋局加以监督或履行执行职责,发现问题由海洋管理委员会代表政府进行处理或裁决。对在海洋经济开发、海洋环境保护中造成重大损失的,海洋管理委员会可直接决定给予当事人行政处罚。

其次, 要提高各级政府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充分认识到海洋综合管理对于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海洋综合管理首先是政府的职责,而不只是海洋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工作。没有地方政府的重视、组织和协调,仅凭国家海洋局一家来抓,海洋综合管理是难以收到切实成效的。各沿海省、市政府要在完善海洋开发和管理机制,完善地方性海洋管理法规,加大对海洋的投入,在根治海上污染的陆路源头等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如果沿海省、市地方政府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不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坚持“依法管海,科学保护,合理开发的方针”,而是只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眼前利益,海洋综合管理是难以奏效的。

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各级政府的海洋环保意识,充分认识遏制和治理陆源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环境为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近海水体污染负荷已大大超过了其承受能力,环境容量的老本已经基本用完,海洋环境污染已成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对此,各级政府必须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重视海洋环境的保护工作,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影响和力量,而是要在全社会营造海洋环境保护的氛围,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海洋环境的治理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加大对海洋环保的执法力度。要严格监控沿江、沿岸污染物排放入海,特别要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控和监管,严禁偷排和超标排放。

控制海洋污染,必须严格执法,需加大对违法排污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力度。以往我国海洋环境管理难以真正发挥效力的原因与对海洋环境污染赔偿太低、处罚过轻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不按本法规定向海洋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标准排放污染物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5]。试想,一个赢利几千万、数亿元的企业,罚款几万对其来讲只是九牛一毛,根本无法起到威慑作用,也不足以使其畏于罚款而去彻底进行排污处理。相对于美国对此类事件动辄几亿的处罚力度,我国有关法律实在是太“仁慈”了。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我国有关的海洋保护法规进行适当修改,要加大对海洋污染者的惩罚力度,要让那些视环境保护法令如儿戏,不顾全人类的利益,我行我素大肆向海洋排污和向海洋倾倒废物的企业、船只、海上结构物承担巨额罚款。

如前所述,我国海洋污染的源头主要来自于陆上沿江、沿岸企业。因此要彻底根治海洋污染,就需要各地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沿海、沿江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污染严重而又无力进行环保整顿的企业,要下决心予以关停或转产,对于拟开工又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环保部门要坚决行使自己的否决权,实行“一票否决”。要在企业中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理念,从根本上控制污水生产总量。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培育海洋经济发展的新要素,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海洋产业,不断提高海洋产业现代化水平。要强调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道路。

我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还有着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海洋管辖区域,在开发利用的同时,我们要增强维护海洋权益、保持海洋生态平衡和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以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普及、宣传海洋知识,增强民众的海洋意识是引导群众参与海洋管理的必要条件。世界上,无论是美国的《21世纪海洋蓝图》还是日本的《21世纪海洋政策建议》都把对广大民众进行海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作为海洋国策的重要一环。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海洋开发中出现的失误,不少就是因为广大群众也包括部分海洋开发事业的决策者缺少必要的海洋科学知识造成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要把海洋教育列入全民义务教育的范畴中,把普及海洋知识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任务。要使我们的青少年自小就具备海洋保护的基本知识和观念。同时,要对广大渔民、涉海企业职工、沿海地区居民进行经常的、有针对性的普及海洋知识特别是海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居民从根本上树立起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环境保护和依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强烈意识,并变成广大民众保护海洋环境的自觉行为,以提高海洋管理的效能。

参考文献:

[1]中国海洋报,2007.4.10

[2]杨威. 渤海污染触目惊心 环境承载已达极限. 中国海洋报,2007.1.19

[3]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污染严重. 中国海洋报,2007.1.19

[4]中国海洋报(国际海洋版),2007.6.19

[5]中国海洋报,1999.12.28

作 者 李百齐,浙江海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院长。( 浙江舟山:316000)

第五篇:国外海洋旅游开发经验对我国滨海旅游发展的启示

浙江远见旅游设计有限公司 袁欣(QQ:983966706)摘要:海洋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热点。现在,国外很多海洋旅游目的地达到了高度发展的状态,而中国海洋旅游正处在积极地进行旅游开发建设中,因此,需要借鉴世界一些已经成熟发展的海洋旅游经验来促进我国海洋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世界海洋旅游开发成功经验的分析,对我国滨海旅游发展提出一些新的建议。 关键词:国外海洋旅游

滨海旅游

发展启示

一、 海洋旅游概况

1、海洋旅游简介及中国海洋旅游发展趋势

海洋是由作为海洋主体的海水水体、生活于其中的海洋生物、邻近海面上空的大气和围绕海洋周缘的海岸及海底等几部分组成的统一体[1]。海洋旅游不仅包括滨海旅游, 海上旅游, 还有远洋旅游, 其范围极广。弄清了海洋旅游的范围, 再结合旅游的定义, 我们可以给出海洋旅游的概念——所谓海洋旅游,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以海洋为依托, 以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为目的而进行的海洋游览、娱乐和度假等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2]。它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海洋面积辽阔,开发潜力巨大。中国滨海旅游业与世界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中国海洋旅游业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中国越来越重视海洋产业的开发,根据中国总体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态势预测,中国未来旅游业发展同样会持续增长,而滨海旅游未来无论是资源利用深度或是品味等级层次都必然进一步得到拓展。随着海洋旅游的发展,海洋旅游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成为关注的焦点。我国对于海洋旅游产品的研发也亟待创新。

2、海洋旅游资源分类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海洋旅游资源分类,多数学者认同2003年颁布的国家标准为依据。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进行细化。自然资源分为海洋地貌、海洋气候气象、海洋水体、海洋生物;海洋人文旅游资源分为海洋古遗迹、古建筑、海洋城市、海洋宗教信仰、海洋民风民俗、海洋文学艺术、海洋科学知识[3]。世界上大多数沿海地区气候宜人,生产生活资料丰富,开发历史悠久,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宗教色彩,在漫长而广阔的滨海地区广泛分布有丰富的海

洋文化遗存,构成滨海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世界滨海旅游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初期滨海旅游的主要功能为疗养康复,旅游产品主要为医疗保健及少量的娱乐活动,对气候等条件的要求不高,这个阶段滨海旅游目的地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滨海旅游目的地距离主要客源地的距离较近。起步阶段的滨海旅游目的地主要分布在靠近大城市的多阳光地带。

随着工业化的迅速扩张导致人们对喧嚣的城市生活越来越不适应,开始怀念自然世界,去滨海旅游、休闲、度假成为游客的自觉追求和共同向往。滨海旅游已由人类的生理需求转变为一种自觉追求和心理需求。大量的投资转向滨海旅游业,大规模的度假设施和娱乐设施开始形成。旅游产品除了传统的项目外,还出现了一些水上运动和水上娱乐项目,如滑水、划船、潜水、帆船以及室内娱乐、陆地体育活动等。出现了新的滨海旅游热点地区,如加勒比海地区、佛罗里达州等。

二战后,大洋洲、南美洲、亚洲、非洲的殖民地地区相继出现了国家独立运动,一些新型国家诞生,推动了世界滨海旅游的发展。在发展传统滨海旅游的同时,海滨度假旅游逐渐成为新的和主要的滨海旅游形式。如西班牙的马洛卡岛、墨西哥的坎昆、美国的夏威夷等。旅游目的向休闲化、多元化发展,旅游产品不断创新,出现了一些新的旅游项目,比如度假村、海底隧道、水族馆、高尔夫球、大型游乐园等。同时滨海旅游产业开始形成。滨海旅游业成为一些海滨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或主要创汇来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或龙头产业[4]。

三、 世界部分著名海洋旅游目的地发展特征

全球滨海旅游目的地海岸可分为:平原海岸、生物海岸、珊瑚礁海岸等集中类型,每种类型的海岸由于处于不同的气候带,拥有不同的地质作用,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海岸地貌和滨海旅游资源。国外很多海洋旅游目的地已经达到高度发展的状态,下面我们来看一些经典海洋旅游地区的特征。

1、加勒比海

凭借当地良好的气候、清澈的海水、温暖的阳光等滨海旅游资源,以及邻近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客源市场潜力巨大,旅游产业因具有投入少、建设周期短、对国家安全影响小、见效快等特点,成为加勒比海地区国家首选的创汇产业。

2、泰国普吉岛

普吉岛是东南亚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度假胜地。是泰国最大的岛屿,具有安达曼海的“珍珠”的美誉。它的魅力首先在于美丽的大海,岛屿的西海岸正对安达曼海,这里遍布原始银白的沙滩,每个沙滩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魅力,有清静悠闲的海滩,有豪华的、私人度假的海滩,有海上体育运动盛行的海滩,还有夜晚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的海滩。

3、芭堤雅海洋旅游

芭堤雅地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其中四分之三是岛屿与海洋,芭堤雅以阳光、沙滩、海鲜名扬天下,被誉为“东方夏威夷”,是世界著名的新兴海滨旅游度假胜地。休闲度假和民族文化观光是芭堤雅最主要的旅游方式。

4、澳大利亚昆士兰

澳大利亚“阳光之州”的昆士兰州,幅员辽阔,面朝太平洋,且没有很高的山脉。正是在这样单一的自然条件下,动物演化缓慢,大量珍惜物种得以保留。各种奇花异草和稀有树种安静地生长在这里。除了人们熟知的袋鼠之外,这里有多达上百种有袋类动物。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昆士兰成为世界上最早实践“生态旅游”的地区之一。

5、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具有明显的热带气候。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度假地之一。是开展生态旅游的典范。开发推行“四个一”模式,即:一个海岛只准许一个开发公司租赁使用;一个海岛只建设一个酒店;一座海岛强调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一座海岛配备一套功能齐全的休闲娱乐设施和后勤服务,如天然的海水浴场、迷人的海底世界及令人享受的海上乐园等。将市场定位于高档生态旅游度假地。最大特点在于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社会文化氛围。目前有87个岛被开辟为旅游度假村。每家度假酒店都有不同的品味与风格,有用椰树干做柱子,用树皮、树叶编成席子盖房顶;有用珊瑚、贝壳砌墙等。构思精致,用材简朴,尽可能将一切融入自然。除了提供旅行社服务、住宿餐饮服务、交通运输服务等基本服务外还提供游览观光服务、旅游购物、休闲娱乐服务等。如呼吸管潜游、夜间捕鱼、风帆冲浪、喷气划水和乘驾香蕉船等项目,它也是全球三大潜水圣地之一[5]。

四、对中国滨海旅游发展的启示

我国虽然有着众多的海洋旅游资源,但目前对滨海旅游产品的开发只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产品结构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环境破坏严重,可替代性较强等问题,一般为观光、度假等常规项目。亟待进一步的对海洋旅游产品进行创新,需要借鉴国外一些海洋旅游成功发展的经验。

从世界各国滨海海岛旅游发展状况看,无论是高端旅游还是中端旅游,生态保护型开发、健康型开发、特色型开发已成为未来滨海旅游旅游发展的理念共识。滨海旅游开发也应基于这三种模式。国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海洋旅游产品开发上有诸多启示:

1、特色型开发原则

坚持突出自身特色是旅游产品开发的一个重要原则,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纵观我国的海洋旅游没有著名的识别度高的景区主要是因为缺乏特色。因此也缺乏竞争力。因此我们在保持海洋自然美和人文美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其特色。深层次挖掘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自己最具优势和不可替代的海洋旅游资源,在市场上树立鲜明而稳固的旅游形象。突出自己在资源方面的优越性和独特性。打造自身品牌。

2、完善的规划

滨海旅游开发, 要强调规划先行, 拥有完善的规划, 将有利于海洋旅游业的快速、高效发展。例如,马尔代夫旅游业的成功, 首先得益于其有完善的发展规划。马尔代夫在海岛开发过程中特别重视海岛规划, 规划是政府的职能, 规划的设计充分考虑单一岛屿的整体性及与其他海岛的关联性, 以规划指导开发,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使得一岛一风格, 整体如诗如画,而马尔代夫的每一个小岛都是一个天然的景色, 由政府出租给不同的公司经营, 各有各的风格和特色另外,规划也控制了马尔代夫的工业污染, 使海水清澈见底。

3、坚持生态化的发展模式

随着人类旅游需求的变化,到大自然中去缅怀人类曾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怀旧情结,使自己融入自然中的最高境界的享受已经成为一种追求,人们从身体的享乐为主的旅游转化为精神需求为主的生态追求。生态化作为今后一般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也是海洋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方向。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生态旅游模式。

4、发展体验化的海洋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体验化是指将作为经济产出类型的体验设计成为旅游产品的一部分或者设计成为一种体验式旅游产品,以吸引旅游者参与和消费来获取体验的高经济附加值[6]。一方面,体验化是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差异化进行体验和消费并获得精神享受和满足,同时增加旅游产品的体验化效用;另一方面,旅游产品体验化是旅游经营者围绕满足旅游审美和愉悦等精神享受的价值核心设计和提供旅游产品,是多重体验价值的追加。体验化产品能让游客在差异化体验和活动参与中追求身心享受,获得难以忘怀的经历和回忆;让经营者在提供体验机会和情感消费中获得长期的发展机会和持续的经济效益,让海洋旅游和经济的互动作用中获得综合效益的最优化,使各主体都能获得自身的最大效益。

5、丰富产品层次,加强休闲度假品质

充分利用优良的海域、港口等海洋旅游资源 ,适度发展航海旅游、置业旅游 , 丰富产品层次,满足高中低端消费人群的需要 ;弥补或淡化海滨旅游淡旺季明显的缺陷 ,使海洋旅游产品在时间上发展均衡。滨海旅游的产品也应丰富多彩, 要用各种娱乐项目去增强海岛休闲旅游的品质, 同时也用休闲度假的主体功能带动其他旅游产品的发展, 使游客在岛中既游又玩, 既休闲又娱乐。例如, 开发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族风情和人造景观等观光型旅游产品; 3S ( Sun, Sand , Sea) 享受、美食旅游和豪华游船等度假型旅游产品;展览、办公和会议等商务会展型旅游产品;民俗、博物馆、寻古和学术等文化型旅游产品;自然旅游、观鸟旅游和海洋公园等绿色生态型旅游产品;水上运动、温泉康复和高尔夫等健身康复型旅游产品;探险游、海底游和极限运动等猎奇刺激型旅游产品。用这些丰富多彩的海洋旅游产品, 让海洋旅游具有自己的独特魅力, 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以吸引大量的海内外游客, 让游客乐在其中流连忘返。

6、完善海洋旅游管理体制

海洋旅游业需要政府部门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旅游主管机构兼有开发建设、 经营管理、市场监督和宣传营销等多种职责,甚至直接参与开发旅游接待设施、经营国有旅游企业。政府要从创新旅游规划编制机制、创新旅游行业管理机制、推行国际化旅游营销机制、推行国际化旅游培训机制和改革旅游资源管理和配置机制等5个方面创新运行机制。

7、加速与国际接轨,建立我国的海洋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是现在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旅游业利用模式 ,其实质是一种以保护为根本的资源利用模式 ,是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良好状态的、协调多功能、多层次资源利用方式的经验总结模式。就我国海洋旅游业的开发模式总体而言 ,主要以风景名胜区模式为主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国家公园的发展思路、发展理念 ,通过改造我国的海洋风景名胜区或建立我国的海洋国家公园来实现我国海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家旅游局. 中国旅游统计年鉴[M ]. 1996. [2] 王诗成. 财富取自海洋, 危险亦来自海上——21 世纪中国海洋战略研究[J ]. 海洋开发与管理,1999, 16 (1) : 13. [3] 陈娟,杨敏. 中国海洋旅游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 经济问题,2009, 12 (10) : 115. [4] 董玉明.海洋旅游[M].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1. [5] 乔宇静,胡文君. 马尔代夫旅游模式对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启示[J ]. 热带农业工程,2009,33 (6) : 58. [6] 郭鲁芳. 海洋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 浙江工商大学.

上一篇:文稿起草的几个要领下一篇:武汉纺织大学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