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产业结构论文

2022-04-19

摘要:新中国建立70年来,我国海洋金融大致经历了萌芽、探索、深化和成熟四个阶段,海洋金融投融资渠道和结构进一步扩宽和合理,海洋金融逐步走向成熟。实践证明,海洋经济是影响海洋金融发展的关键,风险防范是发展的保障,融资方式和服务创新是核心动力,政策支持是发展的风向标。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我国海洋产业结构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我国海洋产业结构论文 篇1:

浙江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GDP贡献的关联度研究

[摘要] 浙江海洋产业结构从十年前的“一、三、二”模式逐步调整至现今的“三、二、一”模式,海洋产量总值不断扩大,海洋主要产业发展相对稳定。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浙江海洋产业结构的变动对GDP贡献的关联度,得出浙江海洋第二产业对GDP贡献的关联度最大。因此浙江应该择优发展新型临港重化工业、海洋工程装备业等第二产业,同时促进海洋新兴产业从亮点向增长点转变。

[关键词] 海洋经济产业结构演变GDP关联度

海洋自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竞争海洋、深度开发利用海洋乃当今世界大势所趋。浙江作为经济大省,亦是海洋大省,历经一场全球性的金融震荡,浙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不言而喻:在发挥陆地经济最大化潜力的前提之下,借助资源、区位、产业结构调整,顺势而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正当其时。

一、海洋产业的概念及分类

海洋产业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而形成的各种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和,即人类在海洋及以海洋资源为对象的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活动。

按照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三次产业划分原则,海洋三次产业可以分为:包括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海洋渔业服务业的海洋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水产品加工、海洋油气业、海滨砂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的海洋第二产业;以及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等的海洋第三产业。

二、浙江海洋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演变规律分析

1.浙江海洋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一个海陆兼备的沿海大省,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可谓基础颇佳。2007年,全省海洋经济总产出达4508亿元,从2003年全国第5位上升至第3位;海洋经济增加值1554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从2003年的7.5%提高到8.3%;海洋一产和涉海二、三产业产出比从2003年的18:38:44调整为11:40:49,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1)海洋产业基础雄厚

①海洋主要产业发展稳定

2007年,浙江省海洋主要产业总产出3169亿元,增加值103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9%、16.2%。据统计,近年来浙江省海洋主要产业的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基本稳定在5.5%-5.6%之间。

②海洋相关产业稳中有升

浙江省2007年海洋相关产业总产出3791亿元,增加值111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2%和19.4%;海洋相关产业占全省GDP 6.0%,占海洋生产总值47.8%。2005年以来,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4%,占全省GDP比重基本稳定在6.0%。其中,涉海服务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海洋批发与零售业发展相对较快。

③海洋新兴产业渐成亮点

海洋旅游接待游客数和收入已占全省旅游的50%,普陀山成为全国最受欢迎海洋旅游区之一。海洋生物医药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40%,居各省市首位。2007年浙江省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总产出和增加值分别为413亿元和195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和20.4%。

(2)海洋产业亟待升级

①粗放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

浙江的海洋产业整体上呈粗放增长态势,港口物流现代化、组织化水平偏低,物流成本较高;船舶工业“散、小、低”状况突出,研发设计和配套行业发展滞后;海洋旅游精品偏少,高端、高影响力旅游品牌和产品缺乏;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再生能源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等等。

②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偏低

浙江省的海洋科技工作虽然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与兄弟省市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表1)。海洋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科研经费收入偏低,科技课题数与科技论文数均位于兄弟省市的末端。

表1 2006年浙江海洋科技实力与兄弟省市比较

数据来源:《中国海洋年鉴》(2007年)

③海洋渔业形势不容乐观

渔业资源衰退,渔场缩小,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的空间不断缩小。2008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减少了5万亩。在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下,海洋渔业生产能力低下的弊端日益显现。国际油价上涨、人民币升值以及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等,也加剧了水产品市场竞争压力。

2.浙江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分析

(1)海洋产业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

一般而言,海洋产业结构的演化过程大致分为起步阶段,海洋三、一产业交替演化阶段,海洋第二产业大发展阶段及海洋产业发展高级化阶段四个阶段,即“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动态演化过程。

(2)浙江海洋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随着浙江省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措施的实施,近年来浙江省海洋产业在总量不断扩大,屡攀新高的同时,产业结构也逐步向合理化、高级化阶段演变。

①纵向比较

由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浙江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从1998—2000年典型的“一、三、二”模式逐步演变到2001-2002年的“三、一、二”过渡阶段。随后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进入海洋第二产业大发展时期,第二产业占比从最初的3%提升至2007年的40%。虽然从2005年开始,浙江海洋经济的三产结构即呈现出“三、二、一”模式,属于海洋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但从总体趋势来看,并非如此。据笔者判断,浙江海洋产业发展仍旧停留在第三阶段,即海洋第二产业大发展阶段。今后几年,浙江的海洋第二产业比重会继续上升,整体结构演变为“二、三、一”模式,临港工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新兴产业将成为浙江海洋经济的新的增长点。预计到2015-2020年期间,浙江的海洋产业会步入高级化发展阶段,总量与结构都将出现一个质的飞跃。

表2 1998-2007年浙江海洋三次产业构成

数据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8-1999年)经整理而得

②横向比较

根据表3数据可以看到,我国沿海省市海洋产业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的海洋经济为“三二一”模式,属于这种类型的省市有上海和天津。该类型的海洋产业结构已经较合理,达到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

第二种类型的海洋经济为“一二三”模式,属于这种类型的有山东和福建。该类型的海洋产业还是以传统的海洋捕捞、养殖等第一产业为主,产业结构比较落后,海洋经济发展主要是粗放型和资源掠夺型,受外在条件影响较大,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

第三种类型的海洋产业发展状况介于前两者之间,各产业所占比重较均衡,浙江即属于这种类型,除此之外还有有广东和江苏。这三个省份各产业比重总体相差不大,总体呈现“三、二、一”的结构。

经横向比较来看,浙江今后应继续深化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策略,逐渐向第一种类型演变,确保本省海洋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表3 2005年我国沿海省市海洋产业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6年)

三、浙江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GDP贡献的关联度研究(实证部分)

灰色系统理论是由我国学者邓聚龙提出来的。目前,该方法应用十分广泛,几乎渗透到社会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尤其在社会经济领域,如预测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国民经济各部门投资效益、区域经济优势分析、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以及微观经济的因素分析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1.数据处理

本文数据来自1998-2007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按灰色关联理论把浙江省GDP视为一个灰色系统,全省海洋三产构成系列(i=1,2,3),然后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首先将总量数据处理为增长率,随后作原始数据变换(无量纲化),求得绝对差序列,继而计算关联系数,最后得

2.结果分析

由上述关联度表可以看出,浙江海洋一、二、三产与浙江GDP增长的关联度大小关系为:,①说明海洋第二产业对全省GDP的贡献关联较大,而一产、二产相对弱一些;②海洋二产与全省GDP增长率的关联度高于三产近3个百分点,说明浙江省发展临港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船舶制造业等海洋第二产业是海洋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动力,也是符合浙江省海洋资源禀赋的;③尽管相比较而言,海洋二产与全省GDP增长的关联度最高,但从绝对值来看还远远不够,浙江作为一个海洋资源丰富的地区,“渔、港、景、油、涂”的资源组合优势没有充分发挥,海洋经济对GDP的贡献度仍然偏低,与海洋资源大省地位并不相符。

四、优化浙江海洋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浙江作为一个海洋资源丰富的地区,具有“渔、港、景、油、涂”的资源组合优势以及经济区位优势,发展海洋经济可谓得天独厚。既有利于浙江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又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第一,做大做强特色优势海洋产业。择优发展新型临港重化工业,扶持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业,升级发展港口物流业,引导发展现代海洋渔业。

第二,促进海洋新兴产业从亮点向增长点转变。大力发展海水综合利用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集中发展滨海中高端旅游业,扶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鼓励发展海洋再生能源产业。

第三,深入实施“科教兴海”战略,加大海洋科技研发支持力度。

海洋产业多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并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特征,加大政府海洋基础研究的投入和关键性研发的扶持力度,是欧美、日韩等海洋科技发达国家的普遍经验。浙江也需继续加大财政对海洋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投入,支持沿海市县设立海洋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健全对海洋科技型企业的担保贷款机制,形成海洋科技稳定增长的资金投入机制。

同时,扶持建设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孵化和产业基地。积极发挥科技兴海示范区等产学研联合体的集聚效应,开展重大技术联合攻关与系统集成,加快涉海科研成果孵化和产业化。

参考文献:

[1] 韩立民: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的理论和实证研究[M].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113-118

[2] 朱勇生:河北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 33(5):15-18

[3] 黄瑞芬苗国伟曹先珂:我国沿海省市海洋产业结构分析及优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3):54-57

[4] 董楠楠钟昌标:宁波市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5):119-122

[5] 王立军等:加快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研究[EB/OL].http://www.curb.com.cn/dzzz/sanji.asp?id_forum=012353,2009-03-20

[6] 孙迎韩增林:我国区域海洋产业结构分析与绩效评价问题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9):63-67

作者:姚 蕾

我国海洋产业结构论文 篇2:

新中国海洋金融70年:历程、机遇与展望

摘 要: 新中国建立70年来,我国海洋金融大致经历了萌芽、探索、深化和成熟四个阶段,海洋金融投融资渠道和结构进一步扩宽和合理,海洋金融逐步走向成熟。实践证明,海洋经济是影响海洋金融发展的关键,风险防范是发展的保障,融资方式和服务创新是核心动力,政策支持是发展的风向标。新时代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还有巨大潜力,世界海洋经济发展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海洋金融科技创新正在突破金融发展瓶颈,海洋经济与海洋金融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全球海洋发展战略构想已然打破传统金融格局。为更好地发挥海洋金融对我国海洋经济的促进作用,必须加快海洋经济建设,增强海洋风险防范能力,加快海洋金融融资方式和服务创新,加强政府在海洋金融中的领航作用,实现海洋金融现代化,为海洋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 海洋金融 历程 展望

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我国海洋经济取得巨大成就,海洋金融在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海洋金融已成为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大力发展海洋金融,可以为推进海洋强国战略提供保障,为调整海洋产业结构指明方向,为壮大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海洋金融发展事关中国的经济安全,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研究我国海洋金融7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掌握海洋金融的发展规律,进一步提升海洋金融服务水平,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

一、我国海洋金融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海洋金融事业的发展几乎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笔者根据海洋金融在各时期面临的问题和特点,将我国海洋金融发展分为萌芽阶段(1949-1978)、探索阶段(1978-2003)、深化阶段(2003-2012)和成熟阶段(2012至今)四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1949-1978)

1949年,我国海洋经济初步发展,在生产上实行计划经济,海洋渔业是当时海洋经济的主要产业。我国虽然拥有广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导致海洋经济开发起步晚,实际发展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渔业人均捕捞量不足世界平均占有量的1/4。[1]为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我国在海洋金融支持方面,做了一系列的信贷工作。

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迁入北平之后,国家迅速在全国建立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取代了传统渔行和钱庄,成为当时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金融力量,标志着我国涉海金融事业初步萌芽。1951-1955年,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引领下,多种合作模式的信用社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成为海洋金融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这表明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制开始萌芽。该时期,国家银行在各级党政机关的领导下进行渔业贷款工作,每年发放大量渔业贷款,在扶持海洋经济发展、促进渔业互助合作运动和打击农村高利贷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海洋经济的发展。[2]1958年后开展的“大跃进”使银行工作脱离实际,放松了对农村资金的管理,造成了大量的呆账问题,导致我国海洋金融发展困难重重。“十年动乱”使我国金融发展再次受挫,海洋金融始终难以破茧而发。

这一时期,我国金融体系初步建立,金融支持始终集中在发展陆域经济方面。虽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1949年12月就已经成立,但并没有重视发展海洋产业的保险业务。首先,银行干部在政治和经济上对于扶持海洋事业的重要战略意义认识不足,银行信贷人员对信贷业务不熟悉,导致我国海洋金融服务水平较低。同时,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涉海类贷款资金配置不合理,直接削弱了海洋金融的作用,很大一部分渔民在生产中无法得到资金支持。其次,在海洋金融资金筹集方面过度依赖国家,正规融资渠道狭窄,导致了民间高利贷盛行,高昂的贷款成本打击了渔民的生产积极性,限制了海洋金融的发展。再次,该时期国家海洋经济开发能力较弱,海洋事业发展对海洋金融的需求难以引起国家重视。最后,我国涉海类信贷机构在涉海贷款方面经验不足、管理不善造成了大量渔贷沉淀。总体来看,该时期我国海洋金融存在融资环境恶劣、融资渠道狭窄、融资结构单一,金融人才缺乏等一系列问题。此外,由于海洋意识薄弱、融资政策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海洋金融的发展。

(二)探索阶段(1978-2003)

经历了30年的曲折发展,1978年12月,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面朝大海的东南部沿海地区,是改革开放最理想的前沿阵地,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据不完全统计,1989年我国海洋经济总值246亿元[3],1998年达到32699亿元,9年间上升了13倍,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海洋金融发展提供了来之不易的有利环境。总体经济变化见表1。

改革开放后,基于萌芽时期曲折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我国海洋金融事业进行了再次探索。1978年,我国实行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金融体制改革,也开始重视海洋金融发展中的市场作用。在1979年,我国恢复了1965年撤销的农业银行,重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两者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业务关系,成为了海洋金融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时形成了以农业银行为主体、农村信用社为基础、非正规融资为补充的多元农业金融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扩宽了融资渠道。为了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我国沿海渔区的农业银行和信 用社做了大量工作。例如,改革开放第一年社累计发放海洋渔业贷款20217万元,到1982年,社累计发放海洋渔业贷款26443万元,4年之间贷款增长30%,基本适应了海洋渔业生产的资金需要。为了进一步促进海洋经济健康发 展,农业部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合作开展了水产养殖保险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开启了渔业保险准商业化经营实践。[4]

这一阶段,由于金融体制改革,我国海洋金融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反而变弱了。一是因为海洋产业风险大,涉海类贷款不良率较高,使得许多商业化的银行为了规避风险,放缓了对海洋产业的投资。二是因为信用社实力较弱,不能满足该时期海洋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海洋金融市场出现缺口。总体来看,该时期我国涉海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逐步扩宽,融资环境逐渐改善,海洋产业的高风险性成为了影响海洋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解決涉海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科学发展海洋金融,发挥海洋金融对海洋产业全方面发展的支持作用,成为探索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深化阶段(2003-2012)

2001年5月,联合国缔约国文件指出“21世纪是海洋世纪”,表明世界已经走进了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为了更好地发挥海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2003年5月9日,国务院印发了第一个指导海洋金融发展的正式文件——《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我国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金融进入深化阶段。在该阶段,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对海洋金融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03-201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变化见表2。

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海洋金融提供了庞大市场。“十五”期间,海洋各产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07年末,全国各类金融机构针对农林牧渔业发放的各种贷款余额为15055亿元,其中涉海产业所占比重约为33%[5]。根据海洋产业金融缺口测量数据得知,涉海上市公司实际金融量逐年攀升,2011年上升至609628亿元,比2007年增加了816%,但是仍然存在1500亿元的涉海金融缺口,这表明我国海洋金融供需不平衡,海洋金融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6]在这一时期,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出现大幅变动,第二产业凸显支柱作用和主导地位,海洋资金开始向大规模企业集中,金融支持主要倾向于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海港和船舶工业以及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行业。投融资方向的转变使我国海洋金融融资结构开始失衡,海洋新兴产业经济活动出现融资难问题,原有的海洋金融结构已不能满足海洋开发的需要。要突破海洋经济发展瓶颈,打造海洋发展新空间,就必须进一步扩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针对海洋产业结构变化提供与之配套的金融支持,进一步加强海洋金融服务和方式创新,为海洋科研教育、滨海旅游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新兴产业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总体来看,该时期我国海洋事业发展迅速,海洋金融服务水平跟不上海洋产业转型的速度,海洋金融在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结构性脱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海洋经济的发展。如何实现海洋资金的有效供给,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保证海洋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是海洋金融深化時期的主要问题。

(四)我国海洋金融发展的成熟阶段(2012-至今)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海上丝绸之路”,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我国海洋事业进入新时代,对海洋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一时期,我国海洋金融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15年占全国海洋业投资比重最低的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近89066亿元[7]。为了解决当前海洋金融的有效供给问题,我国进一步调整了海洋金融投融资结构,对滨海旅游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进行大力支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开发性投资、企业投资、民间非正式投资、海洋信托基金、保险业等融资方式,扩宽了涉海金融融资渠道。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飞速发展,资金需求量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已经无法满足海洋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为了保证涉海金融的有效供给,国家海洋局等八部委印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海洋经济发展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提出构建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促进政策性金融服务海洋领域实体经济,农业政策性金融应运而生。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共同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表明我国海洋金融支持体系走向成熟。为了加快实现海洋经济现代化,我国各级海产部门积极规划引导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和地方特色海洋产业园区,为海洋经济集聚发展搭建了新载体,一批具有海洋特色的重点海洋产业开始集群化发展。为了满足海洋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金融需求,我国 也开始了海洋金融聚集发展的试点工作,例如我国在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建立的海洋金融服务聚集区,将为海洋经济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金融服务平台。

总体来看,该时期我国海洋金融融资渠道进一步扩宽,海洋投融资结构逐合理。在现代海洋事业发展对资金需求量更加庞大的情况下,我国提出了海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共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举措。同时,我国开始陆续出现了一些海洋金融聚集区,表明我国海洋金融走向成熟。

二、我国海洋金融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海洋经济是影响海洋金融发展的关键

海洋经济与海洋金融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双向作用机制,海洋金融可以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经济发展反向拉动海洋金融发展。新中国成立前5年,我国海洋金融环境极度恶劣,导致我国海洋渔业发展停滞,没有海洋渔业市场的需求,海洋金融发展几乎陷入绝境。探索时期,我国海洋经济初步发展,海洋渔业发展缓慢,限制了海洋金融发展。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了金融改革,海洋经济进一步发展,为了应对逐渐增长的金融需求和海洋风险,我国正式开始了渔业保险准商业化经营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海洋金融的发展。2003年以后,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大幅变动,促进了海洋金融投融资结构调整,使我国海洋金融融资结构走向成熟。2012年以后,我国海洋经济进入新时代,海洋金融市场明显不足以支持海洋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成为促进海洋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由此可见,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海洋金融发展的关键。

(二)风险防范是海洋金融健康发展的保障

海洋经济活动大多具有高风险性,海洋产业风险包括以台风、地震、洪涝为主的自然风险,还包括水产疾病、渔业环境污染等不确定风险。以海洋渔业为代表的高危产业,遭受的自然灾害种类最多,频率最高,不确定性最大。2018年,我国渔业因自然灾害损失达到17357亿元,水产品损失总计146亿元,渔业类设施损失近30亿元。

在海洋金融发展的70年中,自然灾害是造成我国涉海贷款不良率较高的主要因素之一,金融体制改革后,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纷纷紧缩了对海洋渔业的贷款业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渔业发展。目前,我国对海洋保险的资金投入不足,海洋政策性保险有待建立。据统计,2016年我国渔民与船只的承保率不超过40%,这表明我国渔业保险发展相当滞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海洋风险的防范能力,是海洋金融健康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融资方式和服务创新是海洋金融发展的核心动力

从我国海洋金融7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海洋金融服务水平长期落后于海洋经济的发展速度。探索时期,我国涉海金融体系初建,信贷人员素质较低,对信贷业务和流程不熟悉,金融服务水平不高,导致涉海类贷款对海洋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限制了海洋金融的支持作用。深化时期,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快速升级转型,海洋金融服务水平和融资结构改善速度明显落后于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速度。该时期,涉海金融融资渠道狭窄,金融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导致涉海金融有效供给不足,在一定程度限制了海洋经济的发展。要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降低融资时间与成本,保证海洋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必须依靠海洋金融服务和方式创新,为海洋经济发展打开更多融资渠道,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四)政策支持是海洋金融发展的风向标

政府在海洋金融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2003年以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还处于探索与萌芽时期,缺乏统一的海洋开发战略,也没有关于海洋金融发展系统、完整的政策思路或指导文件,海洋金融发展始终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全民海洋意识有待提升,海洋金融发展缓慢。2003年以后,我国出台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实现海洋经济高速发展,就要加快实现产融结合,为这一时期的海洋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海洋金融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政策性银行、政府引导基金等领域,一定程度上打开了政府引导海洋金融发展的新局面。2012年,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海洋金融步入新时代发展轨道。并且在国家“十二五”“十三五”海洋发展规划建议下,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政策相继出台,提出构建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海洋金融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三、新时代我国海洋金融的发展机遇

(一)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还有巨大潜力

我国是一個海洋大国,海域辽阔,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海洋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海洋资源种类繁多,开发潜力巨大。[8]在海洋产业开发上,我国海洋渔业和盐业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同时,我国商船拥有量世界排名第五,造船业位居世界第三,滨海旅游业收入以及港口数量及货物吞吐能力都位居世界前列。[9]除此之外,我国海洋化工、海洋医药、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等新兴海洋产业发展迅速,海洋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预计在“十三五”规划时期,我国海洋经济仍可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海洋经济总量会继续增长。我国海洋经济还有巨大发展前景,为我国海洋金融发展提供了现实机遇。

(二)世界海洋经济发展重心向亚洲转移

从全球经济环境上分析,世界经济格局面临重构。20世纪末,亚洲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相继实现了工业化。一些亚洲新兴市场国家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动力,这为亚洲地区成为海洋经济中心创造了机会。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东亚地区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使得亚洲地区逐渐成为世界海洋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世界经济海洋中心逐渐向亚洲转移。据调查统计,2007年中国、新加坡、韩国共签下了全球超过80%的涉海产业装备订单,2014年,我国承接海工装备订单147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一。[10]随着海洋制造业向亚洲转移,海洋金融也呈现出向亚洲转移趋势。 这一发展潮流客观上要求亚洲地区的海洋金融业必须实现快速发展,也为海洋产业和金融在亚洲聚集提供了可能,我国海洋金融面临宝贵的历史机遇。

(三)海洋金融科技创新突破金融发展瓶颈

近年来,全国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为发展海洋金融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机遇。量子计算机的构建,使得计算机运算能力倍增,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广泛推广应用到金融领域,为海洋金融提供了崭新的金融服务模式。现代通信技术提高了金融在支付、托管、结算和资金检测等基础服务领域的服务效率。在风险管理方面,通过互联网结合大数据和云计算可实现对涉海项目进行全方位的高频监控和准确的项目进度管理,提升海洋经济的风险防范能力,有效促进海洋金融的健康发展。现代通讯技术结合海洋金融实现海洋金融信息化,可进一步实现海洋金融资金的优化配置,有效解决传统金融难题,突破海洋产业的融资瓶颈,为海洋金融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科技机遇。[11]

(四)海洋经济与海洋金融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结构性问题逐渐突出,海洋经济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海洋经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2016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发布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中国海洋经济的战略地位,同时也意识到海洋金融对海洋开发的重要作用,更加重视海洋金融等高端海洋服务业的发展,为我国海洋金融的发展提供更明确的指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中国海洋事业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为了贯彻落实党的海洋强国战略部署,国家海洋局和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海洋经济发展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作为国家首个金融支持和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文件,它对海洋金融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海洋金融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12]

(五)全球海洋发展战略构想打破传统金融格局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全球海洋发展战略构想,进一步深化了我国和东盟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都处在经济转型的新时期。并且“一带一路”全球经济发展倡议,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也满足沿线国家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迫切需求。中国海洋金融也必须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促进各国海洋产业合作。根据“一带一路”海洋资金的需求特点,会同沿线国家共同构建具有国际性的海洋金融体系,创新和发展国际性跨境融资方式,推进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海上丝绸之路的全球海洋发展战略构想将打破传统海洋金融格局,为我国海洋金融走向国际提供宝贵的战略机遇。

四、新时代我国海洋金融发展的建议与展望

现代海洋经济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海洋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发 展水平和海洋安全。海洋金融是实现海洋经济高速发展的核心动力,为更好地发挥海洋金融对我国海洋经济的促进作用,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海洋经济建设,为海洋金融发展提供市场

海洋金融与海洋经济有着非常紧密的相互作用机制。海洋金融的作用是服务于海洋经济建设,海洋金融发展离不开海洋经济这个蓝色舞台。要提高我国海洋金融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就需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首先,要摆脱轻海域重陆域的传统思想,正确处理海洋与陆地经济的发展关系,实现海陆经济内外联动发展,通过海陆协调发展加快海洋经济的发展进程。其次,我国传统海洋产业应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改变原有粗放型发展方式,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实现海洋产业集约化发展。在保证传统优势海产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促进海洋经济全面发展。再次,我国应继续加强海洋科学技术的创新力度,通过高新技术加快海洋资源开发,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积极勘探和开发海洋新能源,實现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海洋金融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二)增强海洋风险防范能力,促进海洋金融健康发展

我国海洋产业的高风险性限制了海洋金融的健康发展,切实增加强我国海洋风险的防范能力,是我国海洋金融健康发展的保障。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要继续加强海洋科技创新,通过现代海洋高新技术提高海洋风险的可控性,并且进一步完善海洋类自然灾害风险预警机制,提高海洋各大产业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海洋金融构建稳定的投融资环境。在应对海洋融资风险方面,要完善风险控制性金融支持体系,鼓励发展涉海类投融资信用等级评定,从根源上降低海洋产业不良贷款率。此外,我国海洋渔业,水产养殖业,交通运输业风险较高,保险难度大,损失难以评估,商业保险行业不愿意参与其中,鼓励发展政策性金融保险支持高危海洋产业发展更具有现实性。政策性海洋金融保险可以分化海洋金融风险,促进海洋金融健康发展。

(三)加快海洋金融融资方式和服务创新

要提高我国海洋金融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就必须实现海洋金融融资方式和服务创新。人才是海洋金融创新的主体,要积极引入和培养海洋金融人才,设立独立的海洋金融研究中心和科技实验室,打造一个良好的海洋金融创新环境,集中主要力量攻克海洋金融的技术难题,提升金融服务海洋经济发展能力。扩大融资规模是海洋金融创新的目的,要根据现代海洋经济的发展特点,继续实现涉海金融产品创新和融资方式创新,解决涉海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狭窄、融资困难等问题。服务于海洋经济建设是海洋金融的使命,根据海洋经济结构变化,积极调整融资结构,在保证传统海洋产业稳定发展的同时,大力支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实现我国海洋事业全面发展。海洋金融发展的滞后性是海洋金融创新的动力,要紧随海洋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建立专业化海洋金融机构,建设海洋金融聚集区,实现海洋金融要素聚集,充分发挥海洋金融聚集效应,提高涉海金融服务质量。市场供给信息不对称降低了海洋金融服务水平,面对这一问题,我国应实现海洋金融服务信息化,建立海洋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健全、科学、高效的金融信息环境,降低征信和融资成本,优化海洋资金合理配置,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

(四)加强政府在海洋金融中的领航作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后,海洋经济发展逐步向高质量转变,海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对海洋金融服务能力和支持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海洋金融中的领航作用。首先,在海洋融资方面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和推进各大海洋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多元资本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继续扩宽融资渠道,针对海洋经济各产业特点,积极引导构建现代化海洋金融支持体系,大力推进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支持现代海洋经济发展。其次,政府应该立足于全球经济政治环境,加强制度建设,为海洋金融发展在不同时期确立不同方向。继续深化供给侧改革,助推海洋经济向高质量转型,明确涉海金融支持作用,为优化海洋金融资源配置和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全面指导。政府还应会同相关部门和专家对我国海洋金融的发展阶段进行正确的战略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下一步战略计划。同时要加强海洋金融组织建设,建立各区涉海金融部门的沟通合作机制,联合地方政府积极开展有关海洋金融研究会议,为海洋金融发展出谋划策、开路引航。

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世纪,海洋将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领域,面对快速变化的国际海洋形势,我国也开启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新征程。建设海洋强国既是党中央对海洋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也是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和战略目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海洋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世界海洋经济和制造中心逐步向亚洲转移,新的可开发海洋资源不断涌现,现代金融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新的要求,使我国海洋金融发展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挑战和最好的发展机遇。我国海洋金融的发展,应继续以服务海洋经济发展为宗旨,在党的领导下,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海洋金融战略部署,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海洋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梁惠嫦农贷要支持淡水渔业大发展[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82(07):8-10

[2]靳鸿兴对渔业放款工作额几点意见[J].中国金融,1955(10):15-17

[3]甘子玉在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计划经济研究,1991(02):1-4

[4]卢宝森浅谈海洋渔业及其贷款的几个问题[J].农村金融研究,1984(04):41-44

[5]张帆区域海洋产业融资机制设计初探[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6]赵昕,殷启明,袁顺海洋产业金融缺口测量及成因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6,34(02):79-86

[7]高敏超,甘爱平我国渔业固定资产投资与财政政策供给优化[J].对外经贸,2017(10):97-99

[8]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N].中国海洋报,2004-02-06(02).

[9]李文荣,孙世芳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27(01):80-84

[10]陈哲,高维新中国的海洋发展与金融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师,2019(06):43-44+46

[11] 胡金焱,赵建新时代金融支持海洋经济的战略意义和基本路径[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8,34(05):12-17

[12]刘东民,何帆,张春宇,伍桂,冯维江海洋金融发展与中国的海洋经济战略[J].国际经济评论,2015(05):43-56+5

(谌力铭,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潘晓乖,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谌力铭 潘晓乖

我国海洋产业结构论文 篇3:

广东省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

摘 要: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广东省2006-2001年间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广东省海洋第三产业与海洋经济密切相关,对海洋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然而比较灰色相关系数,得出广东省海洋二、三产业与海洋经济增长关联度交替领先,所以,广东省在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的同时,应注意加大海洋科技投入,提升海洋第二产业中的海洋新兴产业的实力。

关键词:广东省;海洋产业;灰色关联分析

1.引言

2012年,广东省发布《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提高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调整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目标。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一直是位居全国第一,然而荣耀的背后却是海洋经济大而不强,广东海洋产业仍处在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中,产业结构单一、新兴产业发展乏力制约着广东海洋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灰色关联方法,分析广东省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经济增长的关系,为优化调整广东海洋产业结构提供理论参考。

2.灰色关联分析模型介绍

灰色关联分析是研究客观世界中各个因素之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数学方法。由于现实世界中影响事物发展的因素较多,而且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也较为复杂,所以在进行系统分析时难以找到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主要特征,灰色关联分析提供了一种分析事物间不确定关系的方法,其主要思想是:以各个因素的数据序列为依据,通过灰色关联计算方法得到数据序列曲线的几何形状的接近程度,越接近则其灰色关联度越大,反之越小。本文就是根据广东省2006-2011年间海洋总产值与海洋三次产业总产值时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邓氏灰色关联度计算广东省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灰色关联度。根据灰色关联度结果来分析广东省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经济增长的关系。[1]灰色关联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择参考序列X0(k)=(x0(1),x0(2),…,x0(n));比较序列Xi(k)=(xi(1),xi(2),…,xi(n))。本文选取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作为参考序列,海洋三次产业作为比较序列;

第二步:对序列中变量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采用初值法进行处理;

第三步:计算序列间的关联系数:

ξ0i(k)=minimink|X0(k)-Xi(k)|+ρmaximaxk|X0(k)-Xi(k)||X0(k)-Xi(k)|+ρmaximaxk|X0(k)-Xi(k)|

第四步:计算关联度:

γ(X0,Xi)=1n∑ni-1ξ0i

第五步:根据计算得到灰色关联结果,分析序列间联系的紧密程度。

3.广东省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2006-2011年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做为参考序列,以海洋三次产业的产值数据作为比较序列,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7-2012)》获得原始数据如下表1。

表1 广东省2006-2011年海洋总产值及海洋三次产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

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海洋总产值4113.94532.75825.566618253.79191.1

海洋第一产业182.8207.4220184.4194225.8

海洋第二产业1640.51738.32719.32971.739204311.4

海洋第三产业2290.625872886.23504.94139.64654

根据上文灰色关联分析步骤,最终计算得出灰色关联系数及灰色关联度。结果见表2。

表2 广东省2006-2001年海洋总产值与海洋三次产业产值灰色关联系数及灰色关联度

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2011r(x0,xi)

r[x0(k),x1(k)]1000093840701504500034580333306282

r[x0(k),x2(k)]1000092210674007220056580559107405

r[x0(k),x3(k)]1000094760762008487071500711708308

首先,分析广东省海洋三次产业与海洋总产值的灰色关联度可以得到,海洋第三产业(08308)>海洋第二产业(07405)>海洋第一产业,广东省海洋第三产业与海洋经济增长联系大。其次,分析2006-2011年间广东海洋总产值与三次产业总产值的灰色关联系数变化。由表2可得,广东海洋第一产业与总产值的关联系数逐年降低,而且降低的速率也是不断增大,说明广东省海洋第一产业在对于海洋经济的贡献逐年缩小。同时根据第一产业产值变化来看,基本都是围绕200亿元上下波动,说明广东海洋第一产业比重正在逐渐缩小。海洋第二产业、海洋第三产业与总产值的灰色关联系数,呈现交替变化,总体来说,海洋第三产业与海洋总产值的灰色关联系数较海洋第二产业更高,说明广东海洋二、三产业结构变化处于交替领先的趋势,海洋第三产业发展略微领先。广东省是我国的海洋大省,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第三产业中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一直是广东省的海洋支柱产业,以往学者按照传统陆域产业中“三二一”顺序调整产业结构,然而海洋产业与传统陆域产业发展模式不同,海洋产业主要是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基于本文的分析广东省海洋第二、三产业发展是交替领先的,产业演进趋势并不明朗,所以如果以加快海洋第三产业发展为方向,则需要进一步优化广东海洋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比如大力发展广东高端滨海旅游项目,提升港口运输服务等;如果以加快海洋第二产业发展为方向,则需要提高广东海洋产业的科技投入,因为海洋第二产业大部分产业部门都是关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兴产业部门,这些产业部门代表着海洋科技实力。

4.结论

综上所述,2006-2011年海洋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广东省海洋经济增长来说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广东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不仅地理位置优越,海洋资源丰富,而且经济实力雄厚,政策条件良好,是国内的海洋大省,应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进一步推动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逐步降低海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继续提高海洋第三产业的比重,重点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和海洋服务业,从而更好地实现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2](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参考文献:

[1] 曹明霞.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2] 胡晓丹. 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15,02:54-58.

作者:周景楠 白福臣

上一篇:企业市场营销战略论文下一篇:历史文化城镇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