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秘

2024-05-04

奥秘(精选14篇)

篇1:奥秘

奥秘的意思, 奥秘的解释

【词语】 奥秘

【全拼】: 【àomì】

【释义】: 奥妙神秘:探索宇宙的~。

篇2:奥秘

我们家的写字台上放了一盆含羞草,它刚被买回来的时候,我就发现了它的秘密。我为了再一次的确认信息是否真实,做了一个实验。我轻轻触摸了一下含羞草的叶子,我发现它也没有什么变化呀!我便用力地点了一下。终于,它的叶片合拢了。我非常惊讶,便去问妈妈为什么,妈妈回答说:“因为含羞草是为了保护自己叶片内部的小秘密呀!”原来它不是含羞,而是勇敢呀!

还有,家里阳台上有一棵猪笼草,它也不一般哦!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到有一只苍蝇朝猪笼草飞过去,然后猪笼草便把苍蝇“吸进了肚”。我感觉这很奇怪,便拿起《植物百科》查起来。原来猪笼草内部有蜜,表面很滑,动物会滑进去,然后就会被吸收掉。

大自然中的奥秘竟然有这么多。比如:含羞草,勇敢,坚强,善于保护自我。猪笼草,无坚不摧,狡猾多变……

我们不仅要懂得保护大自然,还要懂得大自然中的诸多奥秘。

篇3:运动的奥秘(一)

在这个专栏, 我希望能和你们, 中国的糖尿病朋友, 一起分享这些可以帮助大家改善血糖控制且新颖、行之有效的方法。当你尝试这些新方法时, 周围的人可能认为你很辛苦, 但不要让他们消磨你的斗志——要知道, 尝试任何新鲜的事物都是有挑战的。我希望当你习惯新的行为时, 你会感觉更好、更健康。我已经把这些新的方法和指南介绍给了全世界的糖尿病人, 今天也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和你一起分享我个人的一些建议。

每当我初次与糖尿病人接触和交流时, 我们都会讨论能让他们感觉更好, 且又能帮助改善血糖控制的方法。而我的第一个建议就是要增加每天的运动量。因为运动有利于健康:

运动可改善血糖控制。

运动可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运动可降低血压。

运动可提高人体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HDL) , 并降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LDL) , 从而改善血液内的脂肪含量, 降低甘油三酯含量。

运动可帮助你减少用药量。

运动有助于减肥。

运动可降低患上其他疾病的风险, 如某些癌症、心脏病和心肌梗死。

运动可预防骨质疏松。

运动可改善睡眠质量和减少压力。

一些新的研究也证实了运动的更多好处:

一、运动可以增加你的“能量工厂”

专家们认为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人细胞内的线粒体 (即“能量工厂”) 数量不多。因此定期进行体育运动有助于增加细胞内线粒体的数量, 从而降低胰岛素抵抗以使身体更好地利用胰岛素。

篇4:美感奥秘的探求

“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

翻开《美感》,最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作者关于美的本质的议论。

在西方美学史上,“美”的含义极为纷繁复杂,哲学家们对美的理解更是形形色色、互不相同。当代西方美学家一般不直接谈论美是什么,而桑塔耶纳却是少有的例外,他的兴趣首先在给美下定义。只是他强调,“一个真正能规定美的定义,必须完全以美作为人生经验的一个对象,而阐明它的根源、地位和因素”(第10页),由此表明他并非象柏拉图等人那样对美作纯形而上学的推论。

把美作为人生经验的对象来研究,使桑塔耶纳发现,“美是一种价值”。(第14页)这是桑塔耶纳比许多人高明的地方。美确实不象事物的大小、形状、运动等所谓“第一性质”那样独立于人而存在,美离不开人;美也不象声音、气味等所谓“第二性质”那样是一定声波或分子运动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结果,没有什么“美波”或“美分子”。美是根据人的主观评价而反映出来的事物的某种价值。当然,审美价值不同于道德价值。按照桑塔耶纳的说法,道德价值是消极的,非直接的,因为它涉及避免痛苦,避恶从善。审美却是对忧愁恐惧的解脱,因此美是一种内在的积极价值,给人以享受和快感。当愉快的感觉因素结合起来投射到物上形成该事物的形式和本质的概念,同时这种知性作用也是愉快的时候,快感就与事物融为一体,好象成了它的属性。这种被当作事物之属性的快感,就是美。因此,在桑塔耶纳看来“美是在快感的客观化中形成的,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第35页)

显而易见,桑塔耶纳怀有解决美的本质问题的善良愿望,但并没有获得正确的结果。从桑塔耶纳的定义向前追溯,可以发现,美学家们谈美的角度有很大差异。有的探讨美之为美的一般规定性,这里的美即“美的本质”;有的讨论事物所以为美的基本条件,这里的美即“美的事物”(审美对象);有的研究人感到什么为美,这里美又指“美的感受”(美感)。前述柏拉图、黑格尔的定义在一,毕达哥拉斯的定义在二。而较为常见的是,(一个)美学家谈美的角度互不相同,大家的争论也不在一个层次上。十八世纪以来,美学家们一般从对审美经验的心理分析入手来定义审美对象,甚至以心理机制规定美的本质。这使美的研究深入了,但也使问题更加复杂了。桑塔耶纳的“客观化了的快感”说同当代其他美学理论,如移情说,距离说,联想说,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不过,他的“客观化”(即对象化)概念,曾露过一线唯物主义的光辉(一丝诱人的微笑),只是转瞬即逝罢了。

美确实是主体自身的对象化,但被对象化的,不是人的快感,而是人创造生活、改造世界的能动活动。同时,主体的对象化也不是在审美的时候才发生,审美对象首先是主体对象化的结果,凝结着人的创造力量。审美,就是人“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马克思:《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1页)正是人的创造活动才赋予对象以美的品格,因此,美不是对象的某种与人无关的自然属性,也不是“快感”等因素的投射(“客观化”、“移入”等),而是人类世代相继的创造活动使对象获得的一种客观的社会价值;正因为对象的美的品格是客观的,所以同一对象可赢得不同人的共同赞美。同时,人的创造活动赋予对象的美的品格是丰富多样、无穷无尽的,因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人对同一对象可以有不同感受。用“快感的客观化”,“感情的移入”来说明美感,有其合理因素,但用来说明美的本质,却什么也不能说明。桑塔耶纳的“诱人微笑”之所以转瞬即逝,原委即在于是。

“美感是由事物的种种贡献构成的”

美感如何形成,又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这是美学的又一复杂难题,也正是《美感》研究的中心课题。《美感》似乎暗示了这样一个公式:“刺激——快感——美”,即,事物的刺激使人产生快感,快感客观化了,事物也就被美化。因此,作者肯定美感是由“事物的种种贡献所构成的”。(第184页)揭示美感的奥秘,就不能不从事物本身的审美效果入手。桑塔耶纳的独特之处在于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美感的构成和条件。他采用当时心理学的方法,把事物分为“材料”、“形式”以及它们的“表现”,分别分析它们的审美价值。相应地,美感也就由三部分构成:感性材料的欣赏(其快感的客观化即材料美或感性美)、抽象形式的欣赏(其快感的客观化即形式美)和联想价值的欣赏(其快感的客观化即表现美)。

桑塔耶纳强调材料的审美价值,把材料的审美效果视为形式的审美效果的基础,他说:“王冠不是黄金制造,星星没有火光,它们将是平淡无力的东西。”(第52页)材料通过视觉和听觉形成各别的感觉而加强美感。虽然视觉、听觉是主要的审美器官,但不是唯一器官。在桑塔耶纳看来,人性的一切机能,包括性本能,无不对美感有贡献。他从自然主义哲学前提出发,强调性本能在审美中的作用。性在审美中的作用确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但很遗憾,桑塔耶纳夸大了这种作用。他认为我们审美敏感的全部感情方面,就来源于性机能的轻度兴奋。一个对女性缺乏多情的男人,很难想象他对其他对象也能敏感,并有温情。当一个人的性欲受到压抑而不得不转向时,他就或献身于宗教,或热衷于慈善,或溺爱于犬马,但最幸运的是热爱自然和艺术。所以自然是人的第二情人;自然的美多出于此。

美感与材料有关,但不能主要归因于材料。材料必须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经常看到,一些本身平淡无奇的材料,一经以一定关系结合就赏心悦目。这种美感就来自形式美。桑塔耶纳指出,形式之为美固然有“表现”的因素,但不能把形式归于表现。形式无需表现什么,就有直接的审美价值。如直线的印象就不同于曲线的印象,各种曲线的印象也彼此不同。这话固然很对,现抽象形式本身所以感人,有其深层的社会内容。在人类历史上,有些自然事物长期有益于人的生活与发展,人便乐意描绘它们,久而久之,这些描绘被逐渐抽象而脱离其自然形态,演化成一些活泼多样的线条、纹路、图案等,所以它们单独出现时也能引起人的愉悦。

人体验形式美的主观条件是什么呢?桑塔耶纳认为,视觉的机制固然提供了生理基础,如眼睛的结构习惯于对称。但人的统觉能力起了重要作用。统觉,按我的理解,即依据过去的经验而对事物形式的想象性观赏。由此,桑塔耶纳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感知形式美主要是在统觉中“构成典型”。(第77页)但“构成典型”只赋予对象以某种审美的品格和情调,这种单纯的识别活动很少能带来快感。“决定我们爱或不爱我们所统觉的典型,不在于这个典型是什么,而在于它适合我们心理结构。这正如诗中的一个字,它所以效果好,在于它的恰当,而不在于它固有的美,虽然后者也是必要的。”(第76页)桑塔耶纳对审美心理机制的这番分析,是很有见地的。

在感知材料美和形式美的基础上加以情感联想,发现事物某种非其固有的审美价值,就得到表现美。桑塔耶纳正确地指出,一切表现都是以下两项的有机结合:一是实际呈现的事物(有表现力的东西),二是该事物所暗示的形象或深远的思想、感情(被表现的东西)。光有第一项,形不成表现美。如“阿拉伯纪念碑的装饰性的铭刻,对于不识阿拉伯文的人是不可能有表现之美的;它们的魅力完全是物质的或形式的美。”(第132页)第二项是由想象提供的,因此,一切东西的表现力随观察者的理解力之强弱而增减。当然,第二项的价值是融汇于第一项之中的,因为表现的美,正如物质的或形式的美一样,也是对象固有的。事物何以有表现力?“客观性质说”曾归之于对象自身的结构性质,忽视主体的情感因素,“移情说”归之于主体自身感情的投射,忽视对象的外部结构。桑塔耶纳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二者的片面性,有更多的合理因素。

《美感》对各种材料,诸如声音、色彩,各种形式,诸如对称、繁多、无定形制作,各种表现,诸如崇高、怪诞等的审美价值以及主体的诸多心理因素,作了较详尽的研究。这些理论不一定正确,但对后人对美感的研究都是不无启迪作用的。

“审美快感的特征不是无利害观念”

关于审美快感的特征,多数看法是“无功利性”:夹杂功利观念的快感可以是别的快感但不是审美快感。但“审美无功利”不唯指审美快感,还指审美态度:排除功利观念而对对象外观的沉思和欣赏才是审美,倘带着渴而思饮的眼光观赏一池清水,就不是审美。审美无功利说发端于柏拉图,中经托马斯·阿奎那,及至康德,成了西方美学的基本命题。此后,叔本华的“静观说”,立普斯的“移情说”,布洛的“距离说”,差不多都沿袭了这一观念。持异议者也有,但为数不多。桑塔耶纳恰是这“不多者”之一。他坚决反对审美无功利说,强调“审美快感的特征不是无利害观念”。他认为审美快感和一般快感在功利性方面,只是程度不同,并无性质区别。例如对画的欣赏固然不同于购买它的欲望,但总同购买欲有关,是购的预备行为。甚至造型艺术的美也只是一种自私的追求,因为需长途跋涉才得以一见。桑塔耶拿的这些观点和论证,颇有偏激之处,但值得我们重视和探讨。

综观美学家们的争论,美学上的“功利”似有两种含义,一指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主观“欲念”(或“欲求”),一指审美主体念及的审美对象对审美主体的客观“利益”(如“实用”)。在“欲念”的意义上说,审美无欲念的情形是十分普遍的。然而也不难发现,审美与欲念有时却是如影随形、难分难解的。顾客在决定买与不买时而对商品外观的审视即是如此:购买欲引起审美活动,审美愉快又强化并交织着购买欲。(正是审美与欲求的这种联系,商品生产者才着意设计优美的造型,漂亮的装潢,以吸引、刺激消费者的“欲求”。)显然,审美可以在非审美(欲求)的基础上产生,又把非审美(欲求)的因素包容于自身。不仅如此,审美同样也可以激起非审美的因素(欲求),非审美的因素(欲求)又使审美进一步升腾。我以为,在审美中,对象外观引起的快感和主体欲求引起的快感(这种快感不是生理舒适感,而是主体欲望在观念上得到满足之后而产生的精神愉快,是主体的心意状态),并非天生“不共戴天”,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诱发,相互交融,并且相互“推波助澜”,使主体得到一种有诸多心意状态加入的审美愉快。

再从“功利”的“利益”意义上看,我觉得审美往往也同对象对人的利害关系有不解之缘。虽然美并不在于“有利”,并非任何“利益”都有审美价值,但与人无任何利害关系的东西则根本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引不起美感。鲁迅说得好:“美底享乐的特性,即在那直接性,然而,美底享乐的根底里,倘不伏着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见得美了。”甚至还有如同桑塔耶纳并不十分赞同的那种情形:“我们对某些形式的实用优点的感觉,就是我们在审美上称赞它们的理由。”(第106页)例如居室结构的合理实用,就足以勾起我们对它的审美欣赏,实用感融合于美感并深化着美感。“想到明明白白不合用,这一念之间就足以破坏我们对任何形式的喜爱,不论它在本质上是多么的美。”(第146页)

应当看到,人的审美心理是异常复杂的。人的审美过程本来就有许多复杂观念(其中包括功利观念)和情感因素的介入,审美愉快是多种心理功能综合作用的结果。当然,审美中功利观念的表现十分复杂,不仅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欣赏艺术美的功利观念表现不同,而且,由于审美对象对审美主体的功利性有直接和间接、眼前和长远、明显和隐蔽之别,因此,人的审美过程并非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伴随有关个人直接或眼前利益的功利观念,有时甚至还含有与个人利益相悖的东西。如对某些社会事物的崇高感可以诱发并伴随“保家卫国”的功利感,激发赴汤蹈火、贡献生命的热情,这当然与个人生存利益是对立的,但个中却包含着有关阶级、民族、以至全人类利益的功利观念。

我无意主张一切审美都有关功利,但“审美无功利”的说法毕竟太绝对了。我想,在今天,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并研究审美与功利观念的关系,比起把审美的领域说成超脱凡尘的神圣天国来,对于揭示美感奥秘,对于在审美中塑造胸怀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功利感的伟大心灵,是不是更有意义呢?

篇5:揭开生命的奥秘

自然选择只能通过微小连续的变异来发挥作用。它不会发生巨大和突然的飞跃,但必须通过微小而可靠的,虽是缓慢的步骤进行。--------------达尔文《物种起源》智慧设计论概述

不可简化的复杂性——分子机器

确有某种复杂器官是不可能经由无数渐进且微小的变异而形成------即世界上的一切生物是有主关设计而存在的。

--------------提出质疑的观点说 我对两个观点的理解

从生物体中遗传信息的来源来看,达尔文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纯粹由盲目的自然力量形成的,包括时间,几率,以及他称为自然选择的过程。自然选择具有优势的生理功能可以遗传给后代,这就是非智慧的力量,无设计者。

世界史计划的过程,他主张反对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依据是 自然选择只能通过微小连续的变异来发挥作用。他不会发生巨大和突然的飞跃,但必须通过微小而可靠的,虽是缓慢的步骤进行。什么时候起作用,什么时候不起作用,所有的修饰必须同时到达才能实现,那么,像鸟一样这样有翅膀,有眼睛的新型结构体是怎样从已存在的生物体中产生的,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呢?

我的看法:

篇6:花的奥秘作文

今天,我在放学路上看到了一棵玉兰花,就情不自禁地停下赏花。这些花有的含苞待放,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女生;有的开了一两片,就让人陶醉其中;还有的完全盛开,一阵风吹过,一阵花香扑鼻而来。“嗯?我怎么突然觉得这花特别显眼呢?”我发出了疑问,“噢!原来它没有叶子呀!”什么?没有叶子?当我意识到这点时,我大吃一惊,难道还会有只开花不长叶的植物吗?我百思不得其解。看到一旁的园丁叔叔,我连忙问道:“园丁叔叔,玉兰花为什么没有叶子呢?是叶子早就掉光了吗?还是玉兰花根本不长叶?”园丁叔叔抬起头,看了看我,笑着说:“小姑娘,你可以过些日子再来看看它。”没办法,我只好回了家。

几个星期后的一天,我一出校门,发现园丁叔叔竟在等我!他带着我来到了玉兰花面前,天啦!玉兰花竟然冒出叶子来了。这也太神奇了。我连忙问园丁叔叔:“这叶子是真的吗?”他点了点头,随后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本小册子,翻了几下,说:“你看,玉兰花的花对温度的要求低,而叶子对温度的要求反而高,所以就先开花,后长叶啦!”我恍然大悟。

篇7:地球的奥秘作文

说起地震,你也许要心惊胆战吧,可是科学家却不怕。他们就是敢向地震挑战。因为他们手中有“润滑消震”这个妙法。这就是把水注到即将发生大地震的地区底下,让水把地震的力量分隔开来。他们还有一个法宝,那就是在一些将要发生地震的地方进行地下爆炸,“化大震为小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把大地震“掐死”。这些科学家不就是征服地震这个魔鬼的勇士吗?

地球是个“百宝箱”。它里面的“宝贝”可多啦!有金、银、铜、铁、锡、煤、锌、镍......但它不肯轻易亮出来。而科学家们自有办法,从前,他们靠辨认化石和矿藏留在地面上的痕迹来发现地下宝库。现在,他们不仅有这些“土钥匙”,而且还有“磁力仪”“重力仪”“地震仪”这些隔着地皮便能开启宝库大门的“金钥匙”了。特别是近几年,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又增添了一把“高空钥匙”――大名鼎鼎的地球资源卫星。它整天在离地面将近1000公里的高空绕着地球转圈,通过微波不停地向人们发回地下宝库的消息......“百宝箱”啊“百宝箱”,你还是乖乖地向我们的“开箱取宝”人――科学家们交出你所有的“宝贝”吧!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篇8:文人长寿的奥秘

巴金被人们称为“世纪老人”,他的长寿之道在于养精。据巴金的家人和朋友介绍,巴金性格乐观,热爱生活,从小养成了散步的习惯,不管天晴下雨,风雨无阻,他的散步习惯一直持续到老年。巴金生活俭朴,在饮食上追求清淡,从不挑食。巴金虽然是一位著名作家,但他一生不沾烟酒,实在难能可贵。他的这种拒烟酒而不沾的精神,也从源头上堵住了一定的病根。巴金的身上有一种顽强的精神,到了晚年后,他尤其注重精神气的培养,每天看书写作,整日忙碌地生活,始终感到精神焕发。正是这种精神贯穿于巴金的一生,让他顽强地活到了101岁的高龄。

郭沫若是现代文坛之巨匠,也是一位长寿的老人。他的长寿之道在于静坐。郭沫若小时候体弱多病,相对来说,运动不够。青年时代,郭沫若东渡日本求学,由于身体素质偏差,加上用脑过度,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还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就在这时,郭沫若偶然从书上看到古人“静坐”强身的方法。郭沫若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开始练习“静坐”。半个月后,郭沫若果然享受到了“静坐”的奇妙功效。他的睡眠明显好转了,有了良好的睡眠,他的精神也好转了。从那以后,郭沫若每天都要静坐一个小时,从不间断。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静坐”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消除生活中的烦恼,去除主观性的迷惑,是防治疾病、增进健康、修养身心的最佳方法。“静坐”让体弱的郭沫若,身体素质由弱变强,高龄长寿终其天年。

百岁老人马寅初是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当别人向他讨教长寿的秘密时,马寅初就会说起他的“冷热水浴”强身之法。马寅初从青年时代就坚持每天洗“冷热水浴”。用冷热水交替洗浴,具有较强的身体锻炼价值。冷热的交替刺激,使血管一张一缩,从而增加血管的弹性和对刺激的耐受力,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和营养状态,推迟了人的衰老,达到延长生命的目的。

冰心是著名的诗人和作家,她一生创作了许多喜闻乐见的儿童作品。冰心生前特别喜欢跟小朋友交往,她性格温和,爱护动物。在动物当中,她尤其爱猫。冰心把猫看作是自己家庭的一员,每当创作劳累时,她就和猫玩耍,让劳累的脑子得以轻松。那只波斯猫常常逗得冰心开怀大笑。冰心之所以能活到99岁高龄,是因为她性情豁达,从不跟人计较,整日生活在快快乐乐的环境之中。

季羡林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为了研究古文学,他总是四处搜集资料,每天为工作忙忙碌碌。季羡林很少研究健康之法,可他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长寿老人。有人向他讨教长寿之道,他就会向别人说起他的“三不”长寿经。第一是“不锻炼”,他反对那种为了锻炼身体而锻炼的人。他认为,勤奋工作也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第二是不挑食。不挑食才能达到营养均衡。第三是不嘀咕。季羡林心胸开阔,从不计较别人的议论。他的这种“三不”养生经,让他生活充实,精神饱满,最终使他步入长寿之域。

篇9:探寻诗禅奥秘

学术界早就注意到了中国庄、玄、禅诸学和印度佛学的异同,并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作出了种种解释,但由于历史和认识的局限,明朗醒豁、切中肯綮的意见比较少见。该书却注意到了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对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选择注意力”这一文化现象,从分析中华民族和印度民族都重视“入定”体验却对它作出了不同解释、建立了不同学说这一事实出发,探讨和回答了上述问题。它认为,印度佛学和中国庄、玄、禅诸学都建立在对人生痛苦和“入定”状态有共同体验这一基础之上,但是,“入定”并不是一种一蹴而就就可以获得的静态心境,而是通过特定方式获取的由止息、观照、纯精神体验等阶段组成的心理过程。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选择注意力”不同,印度佛学强调的是“入定”体验的纯精神阶段,走上了以思辨虚无化人生和世界的道路,导致了思辨手段和涅目的相背离的结果;中国的庄、玄之学强调的是“入定”体验的观照阶段,走上了以感性转换为手段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道路,导致了以超然心态为本体的中国化佛学——禅学的出现。正由于庄、玄、禅诸学不重知性思辨而重感性转换,它们才具有启发中华民族审美自觉、促进“状溢目前,情在词外”的诗歌审美理想形成的功能。这种分析,比较准确地把握了诗禅相通的内在根据,同时,从共同体验出发,根据不同文化背景去探寻理论、学说的歧异,也是进行文化比较的一种可取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迄今为止,学术界都把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观当成一个统一的观念来理解和对待,该书作者却辨析了这一观念中“天”和“人”的各种含义,以“天”与“人”各向所指以及“天”与“人”各以何种方式、向什么方向、为何种目的而“合一”为依据,将“天人合一”观划分为四派,突出了庄学“天人合一”观的特点。它认为,庄学所主张的“天人合一”既不同于孔孟儒学,《易》学所主张的那样,“合一”于宗法制伦理道德、宇宙规律和结构,也不像老子之学所主张的那样,“合一”于“无为而无不为”的宇宙功能,而是通过“通而不失于兑”的感性转换,“合一”于属于人类个体的“无待”的精神自由境界。因而,它确立了一种不同于孔孟儒学、《易》学、老学的庄学精神,开启了中国文化、文艺另一种富有特色的流向,为庄、玄、禅学和审美派诗学一脉相承奠定了思想基础。这种探幽阐微的辨析和比较,发前人所未发,确有独到之处。

通过这两大比较和辨析,再来阐述玄学向佛学的渗透、禅学与诗学的交互影响,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其主要线索是:玄学深化、精致化了庄学,借精于佛玄之学的僧肇等人之手改造了佛学,为禅学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禅学通过对“自性”、“顿悟”的强调与对“坐禅”、“净土”的否定,建立了以超然心态本体论和“平常心是道”的生活观相结合的中国式佛学,用宗教形式完善和普及化了庄学,使庄学“通而不失于兑”的审美精神更强烈也更普遍地渗入中国文化,渗入诗人心灵,开启了“诗禅相通”的道路。

在诗学方面,它从“以禅入诗”、“以禅助诗”、“以禅喻诗”三方面阐述了诗与禅的关系,强调了庄、玄、禅诸学提倡的“以物观物”对启发审美自觉、形成审美理想的作用。在将中国古代诗论分为“言志”、“缘情”、“审美”三派的基础上,描述了审美派诗歌和诗论发生发展的历史,揭示了中国古代审美派诗歌、诗论的重要特征和民族特色。

篇10:地球的奥秘作文

这个地球仪是按照九千万分之一的比例制造的。地球仪上有一条条的线,这些线的名字分别是:赤道、纬线、经线。在经线和纬线之间有纬度和经度。

这个地球仪上还有国名和地区名,一共有230个国名和地区名。

把地球仪轻轻一转,你会发现:我们的地球共有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还有四大洋,分别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继续转动地球仪,你会看到中国的版图像一只雄鸡,威风凛凛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那就是我伟大的祖国。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是大公鸡的心脏,北京的左下方有座城市,那座城市就是我的家乡西安,

我又轻轻一转,看到了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它孕育了中华文明,哺育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意义就在这里。

呵呵,我再一转,看见了日本。日本的版图像一条可爱的毛毛虫,看到它仿佛闻到了日本樱花的味道。我还看到了意大利,意大利的版图像一双皮靴,有趣。听爸爸说,意大利有一座举世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城市里的河道相当于我们的大街小巷,人们出门都要坐小艇。我真想背上行囊去威尼斯游玩,亲自体验一下乘坐威尼斯小艇的乐趣。

篇11:纸的奥秘作文

首先,我先从作业本上撕下一张纸,然后对折对折再对折,当我折到第六次时,这张纸变成厚厚的一团,不论使用多大的力气,都已经不能再平整的对折了,就这样被我用力一捏,那张纸已经不成形了,我想:怎么那么奇怪呢,我就不信这个邪了。于是,我再次对折,刚才我是先横着对折,折到再也没办法折了,再竖着对折,这次,我先竖着对折,当竖着对折到第五次时,纸已经变得只有一根小电线那么细了,我只好再次横着着了,这一次,也许是折的方法不同,居然可以对折到第八次,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再次尝试,连续试了几次,都也只能对折八次,我想,也许是因为这些纸本来就太厚了,当折到第八次时,应经变成了厚厚的一团了,再加上纸本来就厚,那真是后上加厚,更本不可能对折超过8次。

有什么纸最薄呢?哦,对了,是餐巾纸。我连忙找来一张餐巾纸,拿餐巾纸软绵绵的,而且还很薄。于是,我照着刚才的样子对折对折再对折。“咦,怎么还是只能对着八次呢。”我又连续试了几次,还是一样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

后来,我翻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原来那是为什么呢?原来是这样:如果从面积想:假设是一张10cm×10cm的白纸,对折一次,面积缩小两倍,依次下去,当折到第八次时,面积只有原先的1/256,是0.390625平方厘米。谁还能把它对折呢?如果从厚度想:假如原有1毫米的厚度,对折一次厚度就是原先的两倍。折到第八次的时候,厚度就是256毫米,合2分米56毫米。就算是一个壮汉,也绝不可能把它对折,从这两点看,我就可以下结论:一张纸它最多只能对折八次。

篇12:探索月球奥秘教案

人教社(七---九年级)的语文实验教材中,有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它分散在教材的各单元中与阅读课文相并列,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它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所以如何上好综合性学习课,是对每个语文教师的一个挑战。下面介绍一下,我是如何从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的综合性活动中选择以“月亮”为主题,让学生通过类似学者研究的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问题和网络信息与处理等活动,从不同角度对月亮这一主题进行研究的。以下是《探索月球奥秘》综合性学习课的教学设想。一.

活动目标

1.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索奥秘的能力。

2.了解月亮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3.

掌握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能力 4.据要求,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 二.

活动重点

学会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获取资料的方法。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

课前准备

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月亮奥秘知多少”和“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两大活动小组,把“月亮奥秘知多少”小组又细分为“月亮的起源”、“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月球与人类关系”若干小组,把“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又细分为“神话传说”“文章诗赋”“民风民俗”“音乐绘画” “对联‘等小组,并确定小组负责人。

⑫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据活动主题,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查找资料

⑬每组将所搜集到的资料装在资料袋里,由大组长整理后,交给老师打分,再进行一次专题活动课。

五.

专题课活动过程

(一)成果汇报

1.“月亮奥秘知多少”组,他们把搜集来的资料、图片,筛选整理后,制作成幻灯片,向同学介绍。如“潮汐”组,利用本地区资源,他们向同学播放钱江潮录像,并配上简洁的语言介绍潮汐产生的原因,图文并茂,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人类登月”小组不仅播放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录像,介绍登月知识;还据课文《月亮上的足迹》有关内容,编排小品。

2.“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组,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同学汇报成果。如讲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吟诵关于月亮的诗词;展示图画;介绍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风景名胜等。

(二)知识竞赛

以小组为单位,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部分

(三)写作题

要求:想象奇特,有新意;小组合作完成,一人表述;200字左右,5分钟完成。

题目:你驾驶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一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六.

活动反思

1.次活动主题渗透了课程综合化的思想,将语文学科与地理、自然等其他学科有机综合在一起,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及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中,在不同内容和多种方法的相互交叉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

2.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获取资料的方法,而且也学会了分门别类整理资料的方法。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无时无处不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探究、创新、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活动目标

① 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索奥秘的能力。

② 了解月亮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重点

进一步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① 学生自行收集关于月的亮诗、词、文,传说、寓言、歌曲、图片等。

② 每人将所收集资料装在资料袋里,带到班里交换、欣赏,互通有无,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再次丰富和整理。

③ 把资料袋交给老师,打分后再进行一次专题活动课。

○活动过程

男女擂台,男女生各一名主持。

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先装饰黑板,在黑板正中写上“明月千里寄相思——探索月球奥秘”几个字,黑板的右上方画一个散着清辉的满月,黑色的天幕上有几颗星星散布在各处,有几艘飞船正向月球飞去,同时VCD放出《水调歌头,中秋》这首歌,上课了,主持人宣布主题,活动开始。

第一课时 科学探索

第一轮

男女同学各选一名代表陈述对月球某个方面知识的了解,各自说五个问题,一个问题一分,说不出和说错的就不给分。男女各10分。

①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

② 哪个国家的哪个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美国、阿姆斯特朗)

③ 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月球被俘获说、地月同源说、地球分裂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④ 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土壤、岩石、硬金属、放射性物质、磁场等)

⑤ 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用巨大的反光镜反射太阳光到地球背光面)

⑥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38万多公里)

⑦ 月海是海吗?(不是,是平原)

⑧ 最大的月海叫什么?(风暴洋)

⑨ 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月球大)

⑩ 月球的半径是多少?(1738公里)

第二轮

分别请五人上台接龙,也是谈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这五人的问题可以独立成题,只要是关于月球的知识就行。每人限说一分钟,超出时间和说错就不给分,在规定的时间内答一个问题给一分。男女各10分。

① 为什么会发生日食现象?(要求学生根据地理课知识回答)

② 月球上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陨石坑)

③ 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那么轻?(因为月球引力小)

④ 月球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运行造成的自然现象)

⑤ 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上的什么建筑?(万里长城)

⑥ 月球是行星吗?(不是,它是地球的卫星)

⑦ 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

⑧ 天文台为什么建在山上?(地势高、视线好、便于观察)

⑨ 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观察面广,便于确定位置)

⑩ 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甘石星经》的作者是谁?(甘德和石申)

第三轮

相互提问。男女可分别提五个我国古代的天文问题考对方,每题2分,答不出就不给分,男女各10分。

①岁差现象是由谁发现的?(虞喜)

②祖冲之编定的历法叫什么名字?(《大名历》)

③唐朝是谁主持测定了午线长度?(僧一行)

④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是由谁编定的?这个历法叫什么?(郭守敬、《授时历》)

⑤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是什么?(水运仪象台)

⑥水运仪象台是在哪部书中记载的?(《新仪象法要》)

⑦《新仪象法要》的作者是谁?(苏颂)

⑧祖冲之在自己编定的历法中把一年定为多少天?(365天)

⑨《甘石星经》发现了哪些行星的运行规律?(金、木、水、火、土)

⑩《甘石星经》记录了多少颗恒星的方位?(120)

所有答案正确与否由主持人评判,如果出错由主持人更正,男方出错由男主持人更正,女方出错由女主持人更正,问题不重复,已解答过的问题不重提,每轮提问或答问的学生不重复,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机会,评出“月球专家”。

第二课时 艺术荟萃

第一轮

一分钟内谁能说出月亮的几个别号?(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

第二轮

在5分钟内看谁说出的带月的词语多,说多少算多少,每个一分,男生先说。

(月黑风高、月色朦胧、月光皎洁、年年月月、风花雪月、一弯新月、皓月当空、月如银盘、明月如镜、望月思乡、月下独酌、月下老人、新月如钩、月中带影、嫦娥奔月、日月如梭、月薪、月晕等)

第三轮

在5分钟内看谁背出的关于月的诗句多。背出一句给一分,组内谁都可以背,但不能两人一起背。女生先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第四轮

讲关于月亮的故事。男女各讲一个,看谁讲得清楚。每个故事3分,共6分。

第五轮

唱歌比赛,看谁唱得好,如唱出五月的歌就扣分,唱对了就给分,一首歌给2分。

如果分数相同,由主持人临时出题考对方,以分出胜负。评出“月球艺术家”,最后与VCD同唱《明月千里寄相思》。

活动小结

篇13:探索宇宙奥秘

宇宙的万物是非常复杂的, 但是人类从一开始就努力地尝试着理解它。宇宙的万物, 在我们看得到的一些自然现象的背后有规律性的东西, 比如我们平常看到的岩石、沙粒以及月亮, 它的背后实际上有一些根本的东西、根本的规律, 把它们关联在一起。平常我们看到的自然界的风、水流, 同样也有一些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好奇心, 才使得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有了一个动力, 所以科学精神的基础就是好奇心, 我希望大家记住这一点, 这是我想和大家共享的第一个理念。

科学主要做什么事情呢?美国的大物理学家Fireman曾经讲过, 组成这个世界运动物体的复杂排列, 似乎有点像是天神们所下的一盘伟大的象棋, 我们则是这盘棋的观众, 我们除了当观众以外, 还要努力地理解这盘象棋背后的规律。这个就是科学的追求。几个世纪以来, 人们探索未知, 逐渐形成了一些探索宇宙奥秘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大体可以组成这样一个链条:首先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这个环节非常重要, 而这也是我们中国的学生在训练中比较缺少的。所以我们一直在说创新能力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其实, 创新能力的起点就是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他一旦发现了问题, 并且想去解决问题的话, 下面就要提出猜想, 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接下来, 要对这个猜想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 预测了以后开始实验, 尽量去分析实验结果。这个链条就是我们探索宇宙奥秘的科学方法的链条。接下来, 我就用几个实例, 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链条中的科学方法对于探究宇宙奥秘的根本的作用。

比如说, 我们大家都敬仰牛顿, 他看到了苹果往下掉, 他就想苹果掉下来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提出了这个问题以后, 就要大胆地去猜想, 小心地去求证。提出了猜想, 光停留在猜想这个阶段还不是科学, 这个猜想必须是可以被验证的。比如霍金提出过一个猜想, 就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实体的飘在空中喷着没有热度的火的龙, 这是在中国和西方的古代都有过的猜想。当然还有大量的例子, 比如本杰明, 他想到雷电, 当时人们对电已经有了一定了解, 假如说雷电要是电机组的话, 他就可以用电瓶来收集, 这就是一个猜想的逻辑结果以及区分不同的猜想。当然, 归根结底, 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最根本的方法, 要让所有的实验结果都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假设基础上, 就是这个实验的设备工作起来必须是正常的。实验的结果并不等于猜想, 它要再返回到猜想中去, 实验结果要和猜想进行比较的话, 就要更进一步讲解关系。接下来给大家讲三个案例, 这三个案例是交通大学正在进行的对于三个奥秘的探索。在这个探索当中, 大家可以看到, 这和我刚才讲到的科学方法是一样的思路。

第一个案例, 实验天体物理与太阳耀斑。

太阳是太阳系的核心, 也是对地球影响力最大的星体, 而太阳耀斑又是对地球和日地空间环境影响最大的天文现象。太阳耀斑在很早就已被观察到了, 人们用一种黑玻璃能看到太阳表面, 它不是平整的, 不断地有一些火焰喷出来。实际上这些喷射出来的东西, 就是一些高能的粒子得到加速, 然后很多加速的粒子朝着地球的方向喷射。幸亏地球有磁场, 所以当这些高能的粒子喷向地球的时候, 能量稍微低一点的就被磁场屏蔽了。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地球两极看到极光, 那个极光就是太阳耀斑直接作用的结果。一次太阳耀斑释放的能量是巨大的, 典型的可以释放10的26次方焦耳, 这样的能量相当于100亿个氢弹。所以幸亏太阳离我们非常远, 幸亏地球有磁场, 否则太阳耀斑对于地球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太阳耀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上个世纪60年代, 人们就作了一个假设, 认为太阳耀斑有各种各样的可能, 其中一种可能是太阳表面磁场的重叠过程造成的。因为太阳表面像地球表面一样有磁场, 太阳表面磁场强得多, 当两个磁场的距离相对比较近的时候, 它就有一定的概率, 两个磁场合成一个, 这时里面的磁能就会得到喷发。我们后来在交通大学就试图做这个实验。当然我们不太可能到太阳边儿上去做这个实验, 因为那里温度太高了。我们就试图用激光去模拟磁场的重叠过程, 看看这样的重叠过程可不可以同时产生环流X线源以及X线喷流。这个实验就是我的小组在交通大学做的。太阳耀斑的特点, 就是在狭小的区域里面爆发巨大的能量, 同时产生的辐射给地球最大的影响。我们要探究的是太阳耀斑的物理成因。大家在听这个报告的时候, 一定要想在最开始讲的那个科学研究的方法, 实际上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那么猜想什么呢, 太阳耀斑的物理原因是不是由于磁场的重叠造成的?磁场的重叠是什么?就是磁场相反的磁力线因为互相靠近发生重新连接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 磁场里的磁能会转化成其他形式。比如在一个环形磁场, 它当中有了围绕开始压缩, 压缩以后变成两个磁场, 这个过程就是磁力线重新叠起的过程, 特点是它几乎可以把所有初始的磁能都转化成热能, 以及电子和粒子的动能, 还有大数的等离子团的动能。它转化成了电子和粒子的动能, 就是我们看见的耀斑向地球喷射, 当然它本身有大量热能。

从十年前, 我们就开始想, 有没有可能在实验室里制造一个类似于太阳耀斑的粒子环境, 在这个环境旁边人为地制造一个磁冲连, 这个时候看能不能在地球的实验室里看到一个强的X光喷流过程。这个实验我们整整做了十年的时间, 一直到前年这个实验才做出来。我们用了世界上最强的激光造具之一, 就是神光激光装置, 它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的激光装置。就用这样一个激光装置模拟实验室天体物理现象, 它的好处是可以在非常近的距离, 而且是可控、主控的, 去模拟天体的现象, 研究太阳耀斑。使用激光来研究太阳等离子系, 强激光等离子能量很大, 就需要把激光聚焦到非常小的焦点上, 这个焦点地方的温度和密度可以比太阳上的温度和密度还要高。有了实验结果以后, 第一是成功地获取了自建的光点源, 比如说太阳耀斑的喷流过程, 它的耀斑长度是20公里, 我们等离子体实验室里那个喷流是2毫米, 这两个过程可以通过磁流体动力学严格地用一个方程把它对应过来, 这是一个标准的变换关系。第二是通过优化激光区度的等离子, 当磁场没有重叠的时候没有这个喷点, 一旦开始出现重叠, 就开始出现喷流, 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同时在地球上模拟出来太阳表面的能量等离子喷柱和下面的磁极X射线。这样的结果在世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以前太阳表面的很多物理观察都没有办法得到实验证实, 所以都停留在猜想的阶段, 我们这个实验第一次在全世界证明了太阳粒子的耀斑的确是由磁冲连过程造成的, 这就在世界上引起非常高的注意度。这是我介绍的第一个例子, 从太阳耀斑背后的物理机制看怎样从科学方法上探索。

第二个案例, 暗物质探测。

我今天介绍的三个实验都是在上海交通大学做的, 都是在全世界最重要的物理问题方面的实验, 都是在全世界的科学探索中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先给大家介绍暗物质探索。我们学物理学的都知道, 19世纪末, 牛顿力学以及麦克斯韦方程都已经有了, 人们一度认为物理学大厦已经建完了, 人类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已经接近完美, 所以那时曾有很多科学家试图从物理学角度解释宇宙中发现的一切。但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打破了这个认知。量子力学发现, 当物体非常小的时候, 运动规律和牛顿力学是不一样的, 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 它的规律和牛顿力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从那个时候起, 人们就开始用新的视角探索宇宙。20世纪中叶, 科学家发现了恒星以及星系的运动速度, 远远大于利用发光物质推算出的运动速度, 就是我们知道宇宙是来自于大爆炸的, 大爆炸最开始的能量我们不知道。如果只有那一个能量的话, 这样的一个膨胀, 总会有一个结束。但是人类观测了上百年, 发现宇宙星系之间的间距变得越来越大, 证明宇宙的膨胀不是在减速而是在进一步加速, 从这个加速就推断出来, 除了我们看到的正常物质以外, 还有一些不与光相互作用的引力物质, 这个物质它有引力但没有电磁力,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到目前为止, 并没有直接地看到它, 因为我们大部分的观测都是靠电磁在观测, 它没有电磁相互作用, 所以用通常的办法看不到它, 现在就把这样的一个物质叫暗物质。

这个暗物质在上个世纪才被人们感受到, 直到上个世纪末才真正把它分析出来, 在不同尺度观测到的具有引力效应的暗物质, 其成分占宇宙的百分之二十三, 是可见物质的五到六倍。再来看一看我们对宇宙的了解, 目前仅有百分之四, 剩下的东西我们还充满了未知。在这个现在知道的宇宙里, 百分之四是我们所了解的, 除此之外百分之二十三是暗物质, 百分之七十三是暗能量, 这样暗物质和暗能量就变成了本世纪人类所求解的最大的谜团。根据引力效应推断, 银河系就被包含在一个巨大的球状的暗物质的晕当中, 而太阳系就在这个晕当中穿行, 太阳系在不断地运动, 实际上它周围充满了暗物质。

暗物质可以通过引力效应间接观察到。宇宙在加速膨胀, 这个膨胀其实就是由暗物质的引力效应造成的。另外一方面, 暗物质是不存在于现在的标准模型当中的, 就是我们在上个世纪对于宇宙的理解鉴定标准模型里面并没有暗物质。问题就是暗物质究竟是什么东西, 接下来也是猜想的一个环节。首先的猜想, 大家认为暗物质很有可能是大质量的弱相互作用的粒子。弱相互作用力和引力是四种相互作用力里的两种, 另外两种是电磁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 暗物质是不存在这两种作用力的。接下来有了猜想和预测, 我们假设地球穿越暗物质运动的时候, 就像是地球在海里走, 暗物质就有极小的概率和我们的物质发生碰撞。在碰撞中, 可以通过高灵敏的探测器捕捉到暗物质、测量它的性质, 所以这个就是预测。接下来我们就去设计实验, 实验究竟怎么样设计才能真正把暗物质探测到。这个实验是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季向东和他从世界召集的几个志同道合的科学家一起做的。要想探测暗物质, 有几个前提条件, 第一是探测器必须非常非常灵敏, 体量要非常大, 因为小的东西和暗物质的碰撞概率很小;第二是探测暗物质的时候必须在非常深的地下, 因为如果在地球表面的话, 会有非常多的宇宙线打在机器的表面, 会产生非常大的动静, 所以谁的实验室水平第一, 谁看到暗物质的概率就高。

在这方面, 季向东教授的团队请了世界上设计暗物质探测器最有经验的设计师, 他来的理由也很简单, 他设计出来的探测器在1500米的地下没有探测到, 但他发现他的探测器的灵敏度要远远高于1500米深的地下的探测器。他知道我们有一个2500米深的实验室, 他就非常愿意把他的探测器用在中国这个暗物质探测实验当中。一个是我们有了全世界最好的探测器, 另一个是我们有了全世界最深的实验室。要想在其他地方做一个2500米深的实验室, 花的钱是几百亿、上千亿。但我们有运气, 四川景平山正要建一个水电站, 这个水电站正好把水的落差弄到2500米, 从山顶一直达到山底下打的一个水道, 这个水道被我们讨论到, 最后得到景平山水电站的大力支持。这个实验由我们和清 华大学两 个学校来 做 , 从2010年开始造探测器, 第一个是200公斤的探测器, 第二个是500公斤的探测器, 第三个是重达一吨的探测器。当探测器达到500公斤的时候, 它的灵敏度就已经是世界上最好的了, 当它达到一吨的时候, 就比世界上次好的探测器要高出一个数量级。另一方面, 因为这个实验室的地深比意大利的实验室深1000米, 它的背景就要干净10倍, 通过这样一个实验, 应该是我们中国最有可能首先探测到暗物质, 现在开始就要往地洞里装实验设备了, 大概在里面做实验要做10年的时间。

第三个案例, 中微子振荡测量。

上海交通大学的另外一组团队研究的是对宇宙的另外一个问题的解答。另外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我们这个宇宙来源于一次大爆炸。这个大爆炸应该是对称的。对称的大爆炸应该是炸出一个正物质组成的宇宙, 同时应该有一个反物质组成的宇宙。问题是到现在我们只看到了由正物质组成的宇宙, 那个由反物质组成的宇宙找不到。所以这个实验就是试图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反物质和正物质是不对称的?想要回答这个问题, 是从探测中微子做起的, 中微子就是为了解决β衰变的。波利在1930年提出中微子的概念, 中微子是一个非常非常轻的基本粒子, 它不带电荷, 静止质量是零, 不参与强相互作用, 基本和光子一样。

太阳的热核反应, 会同时产生很多的中微子。但是地球上测到的太阳的中微子数量只是预期的三分之一, 于是科学家就在思索, 为什么我们观察的太阳的中微子只有三分之一?剩下的中微子跑到哪里去了?接下来就是几个猜想。猜想一, 就是太阳核心的温度比我们预计的要低, 因为它的核心温度比预计的低, 所以它其实没有辐射出我们计算的那么多的中微子, 只有三分之一。接下来我们就对这样一个猜想进行证明, 预测的就是不管怎么样调整太阳的标准模型, 都无法符合观测到的中微子数量, 对模型进行任何调整, 只会使矛盾增多。接下来就对太阳核心温度作一个测量, 测量发现, 实际温度与标准太阳模型的温度符合得很好, 这就说明这个猜想是错的, 就是太阳发射出的中微子真的是很多, 但是我们观察到的只是三分之一, 那么剩下的三分之二去哪儿了?太阳的中微子失踪的这个谜团至今仍然没有解决。猜想二, 是不是中微子从太阳产生之后传播到地球当中变了, 不再是我们探测得了的?因为中微子有几种不同的类型, 中微子从一种类型变成另外一种类型叫作中微子振荡。接下来这个预测, 中微子在飞行当中, 从一种类型变成另一种类型, 三种类型的中微子两两振荡, 应该有三种模式, 所以就开始用实验证明, 是不是有这样三种模式。日本的超级神钢实验证明了中微子的确存在着振荡现象, 2001年加拿大的太阳中微子流测量实验证实了太阳的中微子变成了其他类型的中微子, 而三种中微子的总数并没有减少, 这回答了一个非常大的疑问, 就是的确发现我们的猜想二是对的———它在传送到地球的过程中发生了转变, 转变成另外的中微子, 你把三种中微子一块儿探测的话, 就发现太阳发射出去的中微子并没有减少, 并没有丢失。这个大气中的中微子振荡和大气中的中微子振荡对应着两种中微子的混合, 在我们参加这个实验之前没有探测到第三种振荡的模式, 问题是为什么没有探测到第三种振荡模式?因为当时对应的中微子的混合角振荡得非常小, 所以一直没有看到。

从2003年开始, 中国很多大学的研究所都参加了这个实验, 当时我还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包括上海交通大学的科学家一起来进行实验。这个实验利用了大亚湾核电站发射出的中微子来寻找。大亚湾发射出的中微子因为也有这样三种不同的模式, 来寻找第三种的振荡模式, 希望测量出第三种振荡的振荡角。交通大学的科研团队承担的是系统安装调试许多物理分析的工作, 这也是实验里的核心。大亚湾是一个环境特别优越的地方, 因为大亚湾同时有三个2.9G瓦乘2的核电站, 这里周围中微子的产量特别高。2012年3月, 大亚湾核电站中微子的实验发现了新的中微子振荡, 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物理学家对世界物理最大的贡献之一, 就是测到了第三个混合角, 而第三个混合角的测量是回答正物质和反物质为什么不对称问题迈出的关键的一步。意味着中微子存在振荡现象的同时, 可能存在电荷离子层不守恒, 或者就是中微子和反中微子间的行为不对称。大亚湾实验完成了一个概念图, 这个中微子和反中微子间的性质为不对称的实验铺平了道路。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 以及通过大亚湾实验, 我们了解到最开始大爆炸的时候, 实际上是存在对称的破缺, 因为对称的破缺, 造成一个非对称的大爆炸。交通大学一直致力于解决宇宙和人类最根本的科学问题, 类似的重大科学研究在交通大学屡见不鲜。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这些宇宙奥秘将会被我们逐一解开。欢迎更多对科学充满信心的年轻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

大家都知道上海交通大学, 可能不知道交通大学的“交通”两个字典出何处。“交通”这两个字, 出自两千五百年前的《易经》里的“天地交而万物通”。这是对大学精神的最好的诠释。

篇14:和棋奥秘完全解析

(2000年11月8日弈于安徽蚌埠)

久疏棋战的我在首局即遇到了等级分排名第三的特级大师陶汉明,真可谓当头棒喝,临赛前

笔者笑对赵剑曰:“让我们勇敢地走向‘刑场’吧!”

1、炮二平五马8进72、马二进三车9平8

3、车一平二卒7进14、车二进四…………

事先备战,我没少费功夫,陶的布局很杂,也很随意,边马局、起马局、过

宫炮、仙人指路,样样精通。即便启用流行的中炮局亦无定法,一会儿进三兵,一会儿挺七兵、一会儿又跳边马,很难对号入座,加之中盘扭杀力又特强,所以对于平素很少摸棋的笔者而言,难免发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

巡河车是一种很古老的下法,陶特大的丰富经验于此可见一斑。如车二进六,则马2进3;另如马八进七或者炮八平六、兵七进一皆在我方的“设防”之列。

4、…………马2进35、兵三进一卒7进1

6、车二平三炮8退1!7、车三平二车1进1!

退炮与起横车是笔者急中生智的选择。

8、马八进七马7进69、车二平四炮8平7!

10、相三进一…………

两强相遇勇者胜!既已做好“视死如归”的准备,临局时反倒能够放开手脚一搏。虽为顶尖高手,陶特大并未逞强食马。若车四进一,炮7进8,红如帅五进一,则车1平7;如仕四进五,则炮7平9,黑主力集中于一翼,弃子可战。

10、…………车8进411、兵七进一…………

如炮八平九,则卒3进1,车九平八,炮2进2,黑有炮7平6和炮7平2打车的手段,局面较为生动。

11、…………车1平412、仕六进五(图)…………

如图形势,红方补仕稳固后防。如改走炮八平九,则炮2进4,车九平八,炮2平3,双方对攻,黑并不示弱。

12、…………车4进5!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一味求和往往不能如愿。

13、炮五平四…………

如改走兵五进一,黑有车4平3与车4平7两种选择,变化复杂。

13、…………车4平314、相七进五卒3进1

也可炮7平6,炮八进三,卒3进1,车四进一,车8平6,炮八平四,炮6进6,仕五进四,车3进1,相一退三,马3退5(或炮2进2求和,但不能卒3进1,否则炮四平七,黑丢象),逼迫红方大交换,更易求和。临局时惧于陶的中盘实力,未做此种选择,由此可见棋战总免不了受心理等因素的制约。

15、兵七进一车3退216、马七进八炮2进5

17、炮四平八马3进4

跳马邀兑,抛出和平的“橄榄枝”!

18、马八进六…………

兑马冷静,如强变改走车四平五 ,则马6进7,车五进二,象7进5,黑大子皆活,红贪食小卒,可能会有危险。

18、…………车3平419、车九平六…………

再兑一车,形势判断很理性。如车九平七,象7进5,车七进六,黑可车8进2,伏车8平7与马6进4的攻击手段;或可马6退7死守,红也难有作为。

19、…………车4进520、仕五退六象7进5

21、兵九进一马6退722、马三进二炮7平8

23、马二退三炮8平724、马三进二炮7平8

25、马二退三炮8平7

上一篇:不稳定下一篇:周进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