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民族中学历任校长

2024-04-20

黄平民族中学历任校长(精选2篇)

篇1:黄平民族中学历任校长

西北民族大学历任校长毕业证文凭毕业证

样本学位证样本

西北民族大学学院的简介、地址与历史沿革

西北民族大学(外文名: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简称: 西北民大(NWUN);是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是一所涉及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的高等学校。学校坐落于兰州市,分别城关校区和榆中校区两个校区。学校前沿是1950年创办西北民族学院。2003年4月经教育部和国家民委批准西北民族学院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学院学院设置及主要专业

西北民族大学院系设置有;文学院、蒙古语言文化学院、藏语言文化学院、维吾尔语言文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医学院、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现代教育技术学院、体育学院、预科部、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美术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设置有特色专业;社会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计算机应用技术....................。

西北民族大学历任校长及学校代码;10742

学校设置有历任校长:何乃光:1983年8月;1987年5月,任西北民族学院院长;阎思圣:1987年5月;1991年4月,任西北民族学院院长;马麒麟:1991年5月;2000年6月,任西北民族学院院长;高瑞:2000年6月;2005年1月,任西北民族学院校长;任西北民族大学校长;金雅声:2005年1月;2008年7月,任西北民族大学校长;赵德安:2008年7月;现在,任西北民族大学校长

篇2:黄平民族中学历任校长

她是一个好校长, 但不是一个“女强人”, 她懂得自己也要做一个好母亲、好妻子;她认为教师应该是一份诗意的职业;做校长, 她善于经营教育, 在教育的诗意里快乐地栖居。她就是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校长高春梅。

2003年9月, 高春梅调至齐市民族中学任副校长, 2007年4月, 高春梅在民族中学竞聘校长中脱颖而出, 顺利当选。担任校长后的高春梅, 创造性地提出了“突出民族特点, 树立多元意识, 创设和谐环境, 追求创新目标”的办学理念, 为这所有着80年历史底蕴的老校探索新途径, 从此, 学校焕发出新的生机, 流光溢彩, 绚烂夺目。

海纳百川

高春梅曾就读于民族中学, 毕业后又在民族中学 (以下简称民中) 工作了整整12年, 自己是达斡尔族, 所以她对民中有感情, 了解民中的每个师生, 更懂得民中的内涵发展, 民族学校就要有民族特色。

民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一所由多民族学生构成的普通高中, 民族多元是这所学校最鲜明的文化特色。高春梅深知民中要发展就必须继承民中之情, 求索民中之魂, 传习民中之脉, 更立民中之新。于是借学校80周年校庆之时, 凭借张学良将军曾是学校首任名誉校长这一史实, 修建了张学良将军雕像, 充分发挥名人效应。作为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老校, 民族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因此, 高春梅让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个活动场所都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展示民族文化教育的最佳场所。教学主楼前56个民族的简介和服饰图片的悬挂;主楼对面屏风7小民族塑像的雕刻;篮球场地上中国奥运会金牌获奖剧照和民族体育项目图片的展示;每天午休时间少数民族音乐的播放……校园时时处处彰显出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每年的校园民族运动会、民族文化艺术节, 更是为学生搭建了驰骋的舞台。丝竹盈耳, 歌声轻扬, 舞姿曼妙, 用欢乐与激情演绎民族文化的万种风情, 让师生了解少数民族文化, 尊重和继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 这一个个有声与无声的心灵触动, 使民中的校园文化建设担当起了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

团结稳定是民族学校发展的重要前提, 高春梅坚持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针, 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主线。尊重学生, 尊重少数民族, 尊重民族习惯。学校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就以《民族大团结》为主题召开班会;开展《民族团结、和谐校园》的系列讲座;以《民族中学———我的家》为主题的演讲、征文等一系列活动。一个民族的基本文化传承方式是语言, 文字与文化有着唇亡齿寒的关系。当高春梅看到多数蒙古族人不认识蒙文, 本校蒙文教师的子女都不愿意学习蒙文;看到达斡尔文字近乎失传;满语“濒临灭绝”的现状时, 高春梅感到了令人堪忧的民族文化传承现状以及自己作为民中校长的神圣使命。为此, 高春梅先后聘请了专业的民族教师, 为学校开设了《黑龙江省世居少数民族史话》《马头琴的制作与原理》《蒙文竹笔字》等课程。当达族老乡知道民中开设了“达语课”后, 无不奔走相告, 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校本课的开发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关键一环, 它产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学心理学、教育学出身的高春梅比其他人更了解教师, 尤其是处在“特殊时期”的教师。因此她给学校48岁女教师、52岁男教师取消坐班制;给教师每周一天的休假制;长期病假特假制;每年一次教职工体检制……这些制度缓解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更促使老师团结奋进。教师生孩子, 她亲临问候, 表示祝福;教师过生日, 她要将贺卡亲自送到教师手中, 并有她亲笔题写的箴言:“十足的女人味, 超人的耐心, 从不放弃对学生底线的坚守。”这是送给一位在民中工作十多年的女教师的话。教师关注校长对自己的感情投入, 常常超过对物质的需求, 这是感情的魅力所在。高春梅深味其中的要旨, 并利用最佳的载体将这一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高春梅利用自己的特长, 开设了心理工作室, 为师生答疑解惑。这个工作室不仅针对学生, 教师也会向她吐露心思。高春梅告诉教师:学校需要经营, 家庭也需要经营。你们的小家和谐了, 我们的学校也就和谐了, 民族和谐了, 社会才能和谐。高春梅怀着兼容并包的心胸、宽容的情怀, 建设多民族团结的文化环境, 以人文化的思想使学校进入“和而不同”的理想境界。

自强不息

终身学习, 不断提高, 这是高春梅学习的信条。1998年高春梅结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 2005年取得了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位, 已经有了两个硕士学位的高春梅仍不满足, 2007年, 她又考取了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育学原理博士, 高春梅就是要以自己的努力坚持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 使自己成为专家学者型校长。

高春梅对知识的孜孜以求, 换来的是自己精神境界的提升, 内涵的深化, 思想理念的高屋建瓴。任校长后她提出了“建设读书型校园, 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校长必须率先垂范”。高春梅不仅自己学习, 也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在学校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 高春梅鼓励教师读研究生并报销80%的学费, 现在全校教师拥有硕士学位的近10人。教师内在涵养的丰富, 学校整体实力得到明显提升。尤其是教师们对高春梅的爱戴与崇敬处处彰显。开会时, 高春梅的发言神采飞扬, 真情四溢, 教师侧耳倾听, 掌声迭起, 因为高春梅的每一句话都有一种思想与文化悄无声息地渗透, 教师觉得神清气爽, 豁然开朗;读书交流时, 无论教师的报告准备得怎样充分, 高春梅的理论见解总是让教师心服口服。

高春梅说:“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快乐幸福, 没有快乐, 何谈幸福。”高春梅做教育从人的本质出发, 因此上任不久她提出了“走进民族中学, 走进快乐, 走进成功”的口号。

民族中学面向全省招收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七小民族学生, 近年来也面向本市招收汉族和其他民族学生, 曾被誉为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人才的摇篮学校。然而民中也一度走向了事业的最低谷, 高春梅深入思考后引导大家开展反复讨论, 最终达成共识:民族中学的发展必须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 以适应素质教育和现代课程改革的需要, 形成民中独有的办学特色, 重视学生的生命体验, 关注个性的张扬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能。于是高春梅进行了改革与实验, 借鉴江苏省东芦中学的课改经验并大胆尝试了“讲学稿”的形式。一份讲学稿既有教师上课的教案, 也有学生学习的学案, 还有精选习题。上课前一天老师将“讲学稿”发给学生, 学生提前预习;第二天上课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 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 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学生在“讲学稿”的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一份好的“讲学稿”, 教学思路既是统一的, 又是多元的;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 又有个人充分施展的空间。由此, 培训、教研、备课、上课, 不再互相游离, 而是逐步达到和谐统一, 互为补充, 互为促进, 相得益彰。

现在的民中教师、学生都为这一教学创新拍手称快。上课时专注的学生多了, 课下讨论问题的学生也多了。学生对学习不再有畏难情绪。高春梅做到了按学生的成长规律做教育, 即“真做教育, 做真教育”, 也实现了80%的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 教育教学稳步发展。

让每个民中人有尊严地走出去, 这就是高春梅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 现在的民中因为有高春梅扛起了民中的这面大旗, 教师有了方向、动力, 每个角落里也都弥漫着自强不息的气息。

上一篇:学案检查记录表下一篇:论杜甫诗歌的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