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挫折心理原因

2024-05-17

青少年挫折心理原因(共8篇)

篇1:青少年挫折心理原因

青少年主要心理问题及调治——挫折心理 青少年怀抱着许许多多的幻想、为将其变成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作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性地不能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挫折也可称为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紧张情绪状态。如果挫折产生于较为重大的目标,如学业、工作、爱情等上,这种挫折可称之为失败;如果这种挫折的障碍与压力持续时间上长,影响范围广,使其处于一种不利身心发展的人生位置,则称为身处逆境。挫折、失败和逆境会给青少年带来紧张状态和失望、压抑、沮丧、忧郁、苦闷等紧张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心理学上称这为挫折感或挫折心理。

挫折感在个体的青少年发展时期表现较明显。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常常会因为对人生的思索、对学业的担忧、爱情的烦恼、社交的障碍而体验到令人失意的挫折心理。导致青少年挫折心理的原因是复杂的,大略可分为两类:

1、主客观矛盾是导致青少年挫折心理的主要原因。主观指青少年的自我需求,客观是指满足其需求的现实条件。一旦主观与客观发生矛盾,客观不能满足主观的要求,就会产生挫折感。主客观矛盾的表现主要有:青少年物质生活需要与社会、学校、家庭的有限物质条件之间的矛盾;学业成功、工作出色的愿望与同学、同等竞争的矛盾;自我表现的需要与机遇不平等的矛盾;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与纪律约束的矛盾;社交的需要与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之间的矛盾等。

2、个性不完善也是导致青少年挫折心理的重要原因。青少年虽然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勇于探索,富于创造性,但从社会成熟性来看,个性还不够完善。如情绪不稳定,认识片面,自尊心与好胜心强,理想浪漫,容易偏激,世界观不明晰,缺乏扎实的实践基础,耐力不强等。青少年这种不完善的个性成了挫折心理的一张温床。

既然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逆境无时不有,那么对挫折心理进行调适就极为必要了。在挫折面前,我们需要的是进取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同时也更需要理智。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分析,从客观、主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2、要善于正确认识前进的目标,并在前进中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青少年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并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奋斗目标,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目标不切

实际,前进受阻,则须及时调整目标,以便继续前进。

3、应善于化压力为动力。其实,适当的刺激和压力能够有效地调动机体的积极因素。“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挫折逆境中做出的。

4、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挫折和教训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本身才最终造就了成功。我们要悦纳自己和他人他事,要能容忍挫折,学会自我宽慰,心怀坦荡、情绪乐观、发奋发图强,满怀信心去争取成功。

篇2:青少年挫折心理原因

[摘要]:青少年是人生是新时代的先锋,是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挫折是一种普通存在的社会现象,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对青少年来说,挫折是他成长的必修课。针对我国青少年遭受挫折的一些现象,分析青少年受挫折的原因,来探讨青少年受挫折后的教育对策,培养青少年的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挫折;挫折心理;青少年挫折表现;青少年挫折教育对策

导言

统计显示:我国至少有3000万的青少年处于亚健康状态,抵抗挫折或焦虑能力极差的学生。【1】相关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检出率已达15%,青少年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日益增多。心理问题以危害青少年健康发展。【2】所以,本文力图从青少年挫折心理的表现分析,让社会、家庭、学校、及青少年自己有个了解,该如何去做才能减少挫折带来的危害。

一 青少年挫折心理的表现

挫折是只个体从事有目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道一时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的以致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县级的情绪。【3】

青少年怀抱着许许多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做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地不能满足时,就产生了挫折。如果这种挫折的障碍和压力持续时间久、范围广,使其处于一种不离身心发展的地位,则称身处逆境,挫折、失败、逆境会给青少年带来失望、压抑、沮丧、忧郁等紧张心理和情绪反映,心理学上称之为挫折心理。

挫折青少年心理的具体表现

容忍立也不同,受挫折由于每个人的适应能力与期望水准不同,对挫折的后的反映也不相同。处于身心发展时期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是在非常顺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抗搓能力普遍低,面对挫折后,一般外部行为有以下几种具体表现:

1自卑心理:是指自我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己,并伴有自怨、自哀、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如:当青少年多次失败体验之后,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这种失败耿耿于怀而难以自拔,失去信心,把这种失败归咎于自己的无能。

2敌对心理:是指个体遭受存在引起的强烈不满时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敌视与对抗。不相容的消极情绪状态。有抗对的中学生常对人有不友好态度,甚至把别人对他的称赞也看成是冷嘲热讽;老师与同学对他的提议,他会认为是挖苦,甚至是走出报复,在家顶撞父母,不愿听他们的话。

3忧郁心理:是指忧愁郁闷的消极心境。如青少年受到压力够大,成绩不好、失恋、收到不公平待遇等挫折后,会感到悲伤、苦恼、没有活力,也会伴随对生活感到无趣,觉得没有价值。

4攻击心理:是指个体受到之后引起愤怒的情绪,对构成其挫折对象的人后物体进行指责、驳斥后反击。如竞选班干部是以落选,而产生挫折时,可能会以报复心理对待已选上的人。

5:冷心理漠:指在受到挫折表现对挫折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的行为反映。通常受到欺骗、暗算或受到漠视、轻视甚至歧视等心灵创伤,所致受到挫折,随之产生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得态度。是指个体在到挫折后内心感到空虚心灰意冷。

6消沉心理:有的青少年受到挫折后,感到事事不顺心、精神萎靡、缺乏斗志,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心与希望,产生轻生的念头。

7逃避心理:是指个体遇到挫折后,不敢面对挫折,从而构成挫折的情景中退却、逃避到幻想和现实中的安全环境地带,尽量避免同挫折有关的人或物体接触。如青少年在受到挫折闭门不出、喝酒、沉迷于网络等。

8心多疑理:是指对刺激物过于敏感与提防,过于自我保护心理,因而产生的消极心理特点。在父母教育不当,在学校遇到不适应的环境,人际交流受到挫折,个体处于不知所措的境地就会产生多疑惑无端的烦恼。

在人生成长阶段,青少年会遇到种种挫折,从而产生种种挫折心理反应。

二 青少年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

1家庭的影响

(1)家长的溺爱

市残联康复部主任的一位负责人分析说:由于目前20岁左右的青年人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溺爱往往使他们承受挫折和困难的心理素质不高。而学业、就业压力大,许多人因无力面对这样的反差,而产生心理问题———挫折就是其中的一种。现代青少年在优于的环境中成长,封衣足食、享受着上一代更多的关怀和照顾。遇到困难与问题常常由他人帮助解决,骤渐养成遇到问题就退宿或求助于家人的坏习惯。不会调节自己与他人与环境、集体和坏境。家长抄办代替孩子自主完成的事情,孩子会养成对父母依赖,于是缺乏主见。当家长不在身边时,遇到挫折孩子不会处理自己的感情,从而产生挫折心理。

(2)对孩期望值子过高

对孩子期望很高,这是很多家长多会犯的错误。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风,将来飞红腾达,这样想无可厚非——悲剧。“99分啊!你怎么不打一

百分!”“你怎们不拿一等奖?’’ 现代家长必须记住陶行知的一句话:培养教育人才和种花一样。首先要认真是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培养。进行因材施教,否则着会适得其反。

(3)贫家庭困

双亲不和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过分的管束或放任不管,导致孩子经常表现出内向、孤僻的性格。很少与人交流‘不喜欢表露自己的情感也我能够以产生挫折心理。

2学校的影响

学校环境的影响对青少年产生挫折心里有直接的影响

(1)学校在管理上和教学内容上给与学生很大的压力,提出过高的期望以及应试教育片面的升学率,重点班的测验,作业,学业等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不敢面对失败。

(2)挫折的产生于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有很大的影响,学习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学习的困难与问题经常成为他们挫折的根源。青少年学习负担过重,如打个80分,对有的同学可能很满足,但有的没有发挥自己水平的同学来说,这可能也会使他们产生挫折感。由于每个人的基础知识,学习习惯与方法不同而造成学习成绩也不同,但有的同学则认为成绩差是失败而产生挫折感。更多的情况是不能及时正确认识自己,学习挫折,不能正确分析自己,在成学习中连续受挫折形成恶性循环。

3社会的影响

包括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环境因素,是非人力所及的客观因素,如自然灾害、台风、事故等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的挫折感。二是社会环境因素,如今的高科技人才市场,大学生毕业面临的是更为激烈的职业竞争,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增加了他们的心里挫折。

4个人原因

个人原因是指由于个体的心里以及知识能力等因素的发展与不足,是人的愿望不能实现从而产生了挫折。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增强,许多青少年难以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而产生的种种心理挫折。

从心理方面来看青少年在理智、情感、道德、社交方面都还没到达成熟指标,还正处于人格化的过程。道德、社交意识之间发展不平衡,是他们不能正确处理好一些事情而导致挫折感。

自身的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是处于先天性的疾病,相貌,身材,肤色都可以导致挫折感。如身体矮小,而不能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竞争,一些女生常为自己身材不好而感到苦恼。二是正处于青春期,这时候的他们在思维上敏锐但片面性达,偏激易走极端,勇敢但片草率对社会对他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常常感到困难对家长老师表现出普通的叛逆心理与行为,生理上的变化带来强烈的情绪反应,失恋等。三是受挫折能力差,青少年产生挫折与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性格严重内向或抑郁者,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易受到事情消极面的影响从而产生挫折心里。性格执拗,一旦受到挫折变易产生轻生的念头。

影响青少年挫折的心里是多方面的。针对这些现象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三青少年挫折心里采取的教育对策

1、对青少年进行耐挫折教育

如今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眼里是个宝,在生活方面有求必应,在错误面前轻描淡写,只注重孩子分数与特长教育是不行的,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社会、家庭必须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1)给学生适度的挫折情境。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可以使 人奋进。英国哲学家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在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A学校可以建立学习型的组织机构,创办体系开放,选择多样,机制灵活的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打工,在活动中培养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B家长则应改变溺爱的教育方式,主动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实践,在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学会吸取别人的教训与经验,这样才能逐渐提高青少年受挫折能力,战胜困难的能力。在进行挫折教育时应当注意的是,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要善于引导他们进行适当的宣泄,让他们尽情倾泻,将自己的问题全部倒出来,而父母、老师在此刻要注意安慰的办法,切勿一味的责骂或进行刻板教育。

(2)在提高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挫折观,让他们积极的面对。如可以开展有关挫折的班会,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挫折,挫折心里,它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它等。首先让学生看到挫折不不可怕,生活是个多面体,成功与失败,幸福与痛苦都蕴藏其中。挫折具有两面性,他可以使人失望、忧郁、痛苦,也可以使人聪明、坚强、成熟问题是你能从中学到什么。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其次,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挫折,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崇高的奋斗目标,产生强大的精神面貌,反之目光短浅,只会让他们遇到挫折,难免要被压倒。再次教育学生要有不畏挫折的气概,讲述一些面对挫折事儿没有被打败的为人事迹,培养他们的将强度,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控制自己的意识。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教师队伍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副院长司富春说:长久以来我们的学校只重于认识教育,却忽视了情感意志的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

(1)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以校长、教导总辅导员、班主任、科任老师、校外辅导员、家委会构成的全方位,立体化、多方面展开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把心理健康教育参透的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常规管理中。

(2)开发校本课程和开设心理健康课,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素质优化和心里潜能开发,以心理知识传授、心理问题辅导为内容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实际需要,介绍与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常识,自我进行训练与自我心里保健的知识。将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技术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理论和自我心理训练的可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自己的心里,更自觉地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3)开展心理健康网站,加快心理档案的建立。通过观察和一系列地心里测试,记录同学的心理问题,建立心理档案,同时开展心理咨询,为学生提供一个化解心里疑惑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场所。据F相关ET青少年心理健康网进行的一项调查,当在学习、工作中遇到困境挫折以及心理问题时,只有10个人愿意寻找心理医生的帮助。我建议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网站,鼓励大家积极进行心理咨询与开展讨论,集思广益,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针对师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开展讲座与个人心理博客。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也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3改善网络环境。

据统计2009年年底,我国未成年网民超过1亿王晓委员表示青少年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但自我控制能力差,使用不正常的网络会身心等受到伤害。青少年上网因而也会造成缺少人际交往能力。经互联网信息中统计网民达384亿人青少年站61%。对此,我建议:国家、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共同关注网络环境

(1)净化网络信息,把一些不适于青少年发展的信息给过滤掉。

(2)积极组织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上网。

(3)适应网络时代特点,安装网络心理健康防火墙。

(4)开展网上与心理咨询。

3进行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多加鼓励,使之产生求知欲望和情感,并取得求知的成功。其实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中,赏识教育都是很好的教育方式,教师与家长无意之中运用赏识教育这一现代教育理念,这对培养孩子健康人格和人生理念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1)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当低要求满足时才能去实现新的需要,而且认得动机也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当孩子被肯定、被赏识、被鼓励时,他们受尊重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他们因此相信自己的力量与价值,于是产生了自信,这样更能激发孩子的潜能。有时,老师常抱怨一些留守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捣乱课堂纪律,其实老师可以通过赏识教育来填补他们缺失的爱,从而降低一写而不必要的挫折。

(2)归因理论与赏识教育。韦纳的归因理论把成就的原因分为内部与与外部。家长与教师要善于用归因理论与赏识教育结合起来,当孩子考试没有考好时,不要一次成败论英雄,应该开导孩子,利用归因理论帮助孩子找出原因,鼓励孩子,使孩子充满自信与活力。

4青少年提高自身的心理耐挫折力

(1)学会求得心理平衡。一旦受到挫折,可以改变策略,或降低目标,或从新选择方式,可以暂时放弃目标,从别的成功方面获得成功来给与补偿,也可以采取妥协、折中的办法找理由进行自我安慰,甚至不妨尝试“酸葡萄心理”和“阿Q心里”,去悦纳自我,悦纳现。

(2)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应面对的,青少年也不要回避了解死亡对于自己的对于亲人的意味着什么,这样就不会走极端了。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产生的,在交往的过程的当中要树立自我尊重和保护他人自尊,热情,宽容,谅解,真诚,不要形成自我意识与依赖他人。

(4)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总之,学生受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受挫折是并不可怕的,只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自己要有信心,有意志,就不会被挫折吓倒,停步不前,而要能正确认识,承受挫折,才能有希望达到胜利的终点,才能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3:青少年学生心理挫折的探究

一、现代青少年学生心理挫折的含义及其内容

1.心理挫折的含义

挫折是指在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 遇到障碍或干扰, 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他是一种主观体验, 在超出人可以承受的不满意的程度时表现出来, 结果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是指“吃一堑长一智”, 引导个体提高认识、总结经验教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人们以更好的方法去满足需求。有弊的方面是指当挫折太大时, 可能会使人产生痛苦、情绪低落、失去信心、行为产生偏差, 甚至引起种种疾病。

一般来说,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 不可能不遇到挫折, 适当的挫折可以使人更加成熟, 但如果长期遭遇挫折, 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就会降低, 甚至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2.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挫折及内容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挫折, 是指青少年学生所从事的有目的、无目的的活动过程中, 遇到障碍或干扰, 致使需要不能满足、动机不能实现的情绪状态。青少年学生不仅是祖国的花朵, 更是祖国的未来。由于对他们来自各方面的期望值很高, 从而决定了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压力的广泛性和挫折的必然性。而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是自尊心和荣誉感较强, 这些要求一旦得不到满足, 他们就很容易产生心理挫折感。

事实上, 在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育工作者, 应该了解青少年学生在遇到挫折时, 会感到灰心、丧气、失意, 甚至会产生痛苦与焦虑, 这样既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会使他们产生一些偏激的想法和行为。那么, 教师要及时帮助青少年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调整心态, 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这样不仅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变得成熟和健康, 而且能增强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现代青少年学生心理挫折的成因分析

1.现代青少年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客观原因

所谓现代青少年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客观原因, 也就是指产生青少年学生心理挫折的外在原因, 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生活因素, 是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限制, 使青少年学生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动机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挫折。比如, 有的青少年学生爱好音乐且很有天赋, 但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 导致他们买不起乐器而上不了音乐学院等等, 从而引起其心理失落、沮丧和有挫折感等。

2.现代青少年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主观原因

所谓现代青少年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主观原因, 又称内在因素, 主要是指青少年学生个人能力或其他生理和心理等条件的限制、个人的动机冲突而产生的挫折。其一是学生个人的生理因素, 主要指青少年学生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相貌身材等生理缺陷所带来的限制而产生的挫折。比如, 由于有些青少年学生身材有缺陷, 所报志愿不能被录取, 面试失败等。其二是青少年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因素。其三是青少年学生个人挫折容忍力的大小。事实上, 人的挫折容忍力不同, 所产生的挫折感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 有生理缺欠的学生, 挫折容忍度较低, 常会感到力不从心, 容易产生挫折感, 而认识水平较高的学生, 他们的挫折容忍力则较强。此外, 青少年学生对挫折感的主体体验不同, 所产生的挫折感一般也不同。

三、现代青少年学生对挫折的反应

1.心理挫折情绪的反应分析

无论什么人, 当受心理挫折打击后, 情绪上都会产生以下几种反应:一是愤怒情绪。当人受挫后, 所引起的愤怒情绪会对构成挫折的人或者物进行直接攻击行为, 比如反唇相讥、怒目相待, 或转向攻击他人、意图发泄等。二是不安情绪。是指人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挫折失败, 慢慢失去信心, 产生茫然感, 情绪上不稳定、焦虑烦躁的心理等。三是冷漠情绪。是对挫折原因表现出冷漠、无动于衷、不在乎的态度, 失去以往的上进心等。四是退化情绪。是指个人遇到挫折时不能坦然面对而逃避等。

2.对挫折的积极反应

所谓对挫折的积极反应, 是指青少年学生能正视现实、承认挫折、冷静分析主观和客观条件, 并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用改善提高自己的方式战胜挫折, 视挫折为成长道路上的洗礼等积极的心理去面对挫折。

3.对挫折的消极反应

所谓对挫折的消极反应, 是指当青少年学生受到挫折时, 采取攻击、压抑等行为暂时减轻受挫感, 以获得一时的心理安慰的心理行为。

4.对挫折的妥协反应

所谓对挫折的妥协反应, 是指当青少年学生受到挫折时, 找一些合理化的借口或者理由来解释, 为自己开脱;或者逃避现实, 回避与挫折有关的情境;或者模仿周围优秀同学的言谈举止等, 以减轻自己的挫折感的行为。

四、现代青少年学生心理挫折的处理策略

1.发挥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主力军作用

良好的学习环境、优雅的校园文化、高素质的教师风范、和睦的同学关系对心理受挫的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学校要破旧立新, 以尊重青少年学生为突破口,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 不断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同时, 融挫折教育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和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之中, 并辅之以适当有益和丰富多彩的活动, 使青少年学生的个性不断得到张扬和完善, 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2.家庭要担负起心理素质教育的责任

其一, 家长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去引导孩子。其二, 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 让青少年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积极思考、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与孩子平等相处, 加强沟通, 增进亲情, 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孩子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

3.努力创造心理素质发展的社会环境

环境造就人, 社会改造人。在当今的现实社会中, 大的环境是比较好的, 但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因素。比如, 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 黄赌毒的危害日益加深, 好吃懒做、不劳而获的思潮在青少年学生的头脑中不断蔓延。针对这些问题, 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学生, 及时转变思想观念,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全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素质。用法制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 净化社会环境, 形成良好的风尚和人际关系, 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篇4:青少年学生心理挫折的探究

一、 现代青少年学生心理挫折的含义及其内容

1.心理挫折的含义

挫折是指在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他是一种主观体验,在超出人可以承受的不满意的程度时表现出来,结果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是指“吃一堑长一智”,引导个体提高认识、总结经验教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人们以更好的方法去满足需求。有弊的方面是指当挫折太大时,可能会使人产生痛苦、情绪低落、失去信心、行为产生偏差,甚至引起种种疾病。

一般来说,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不遇到挫折,适当的挫折可以使人更加成熟,但如果长期遭遇挫折,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就会降低,甚至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2.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挫折及内容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挫折,是指青少年学生所从事的有目的、无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需要不能满足、动机不能实现的情绪状态。青少年学生不仅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未来。由于对他们来自各方面的期望值很高,从而决定了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压力的广泛性和挫折的必然性。而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是自尊心和荣誉感较强,这些要求一旦得不到满足,他们就很容易产生心理挫折感。

事实上,在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青少年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会感到灰心、丧气、失意,甚至会产生痛苦与焦虑,这样既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会使他们产生一些偏激的想法和行为。那么,教师要及时帮助青少年学生正确对待挫折,调整心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这样不仅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变得成熟和健康,而且能增强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现代青少年学生心理挫折的成因分析

1.现代青少年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客观原因

所谓现代青少年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客观原因,也就是指产生青少年学生心理挫折的外在原因,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生活因素,是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限制,使青少年学生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动机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挫折。比如,有的青少年学生爱好音乐且很有天赋,但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导致他们买不起乐器而上不了音乐学院等等,从而引起其心理失落、沮丧和有挫折感等。

2.现代青少年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主观原因

所谓现代青少年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主观原因,又称内在因素,主要是指青少年学生个人能力或其他生理和心理等条件的限制、个人的动机冲突而产生的挫折。其一是学生个人的生理因素,主要指青少年学生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相貌身材等生理缺陷所带来的限制而产生的挫折。比如,由于有些青少年学生身材有缺陷,所报志愿不能被录取,面试失败等。其二是青少年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因素。其三是青少年学生个人挫折容忍力的大小。事实上,人的挫折容忍力不同,所产生的挫折感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有生理缺欠的学生,挫折容忍度较低,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容易产生挫折感,而认识水平较高的学生,他们的挫折容忍力则较强。此外,青少年学生对挫折感的主体体验不同,所产生的挫折感一般也不同。

三、 现代青少年学生对挫折的反应

1.心理挫折情绪的反应分析

无论什么人,当受心理挫折打击后,情绪上都会产生以下几种反应:一是愤怒情绪。当人受挫后,所引起的愤怒情绪会对构成挫折的人或者物进行直接攻击行为,比如反唇相讥、怒目相待,或转向攻击他人、意图发泄等。二是不安情绪。是指人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挫折失败,慢慢失去信心,产生茫然感,情绪上不稳定、焦虑烦躁的心理等。三是冷漠情绪。是对挫折原因表现出冷漠、无动于衷、不在乎的态度,失去以往的上进心等。四是退化情绪。是指个人遇到挫折时不能坦然面对而逃避等。

2.对挫折的积极反应

所谓对挫折的积极反应,是指青少年学生能正视现实、承认挫折、冷静分析主观和客观条件,并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用改善提高自己的方式战胜挫折,视挫折为成长道路上的洗礼等积极的心理去面对挫折。

3.对挫折的消极反应

所谓对挫折的消极反应,是指当青少年学生受到挫折时,采取攻击、压抑等行为暂时减轻受挫感,以获得一时的心理安慰的心理行为。

4.对挫折的妥协反应

所谓对挫折的妥协反应,是指当青少年学生受到挫折时,找一些合理化的借口或者理由来解释,为自己开脱;或者逃避现实,回避与挫折有关的情境;或者模仿周围优秀同学的言谈举止等,以减轻自己的挫折感的行为。

四、现代青少年学生心理挫折的处理策略

1.发挥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主力军作用

良好的学习环境、优雅的校园文化、高素质的教师风范、和睦的同学关系对心理受挫的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学校要破旧立新,以尊重青少年学生为突破口,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不断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同时,融挫折教育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和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之中,并辅之以适当有益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青少年学生的个性不断得到张扬和完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2.家庭要担负起心理素质教育的责任

其一,家长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去引导孩子。其二,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让青少年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积极思考、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孩子平等相处,加强沟通,增进亲情,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孩子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

3.努力创造心理素质发展的社会环境

环境造就人,社会改造人。在当今的现实社会中,大的环境是比较好的,但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因素。比如,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黄赌毒的危害日益加深,好吃懒做、不劳而获的思潮在青少年学生的头脑中不断蔓延。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全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素质。用法制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净化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风尚和人际关系,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总之,青少年学生心理挫折是可以教育和疏导的。事实上,只要我们教师认清形势,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规律,注意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实现青少年学生心理挫折有效教育和疏导的目的,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双丰收的目标。

篇5:青少年挫折心理原因

□ 舒芬余亚华

(南昌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330031)

【摘要】 挫折是大学生普遍发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其作用具有两重性。文中分析大学生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提供心理挫折调适的指导,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承受和适应挫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护心理健康。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挫折;原因;影响;自我调适

挫折,有两种含义:一是个体动机性活动受阻的事物状态;二是个体动机性活动受阻后引起的情绪状态。心理学中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与动机不能获得满足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大学生身心发展正处于充满幻想、思想活跃、好胜心强、情绪不稳、个性还不够完善的年龄阶段,所谓大学生受挫心理是指大学生自己所希望的目标在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做出刻意的追求后,其强烈的目标需求持续性地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紧张心理和情绪反应。

一、从现阶段大学生心理现象变化来看,大学生受挫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学业受挫后的情绪反应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部分学生在高中以前各门功课优良,但在进入大学后由于知识结构的调整,学习方法的不适应,有的同学甚至面临退学的边缘,可以说他们的学业在此时受到了重大挫折。这时有的人会从中吸取教训,调整好方法,重新奋起,也有些人会走向另一极端,从此一蹶不振,状态消沉。

2、工作受挫后的情绪反应

大学与中学的有所不同是强调大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承担一些工作任务。由于个人能力的差异,大学生们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错误缺点,这样,将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在同学中的威信,给正在寻求工作方法具有强烈表现欲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因而部分心理素质不好的同学则会自暴自弃,一意孤行 ,为集体做事反而为大家所不理解、不支持。如果在从事社会工作的同时虚心请教,及时调整好工作心态和工作方法,同学对其信任度将会大增,工作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功名利益受挫的情绪反应

大学生的名利观是强烈的,他们在大学期间这种功名利益的追求比以前任何一个时期都强。大学现行的奖学金制度,综合测评制度,加分制度,助长了他们的名利观念,在强烈追求又持续不能得到满足时,其情绪上会受到很大影响。积极一面是淡泊名利,继续努力,成为事业的成功者,消极一面是唯利是图,不顾影响,成了片面追求名利的势利小人。

4、友情、爱情受挫后的情绪反应

大学时期是青春期的重要阶段,男女之间的友情与爱情就逐渐成为他们内部心理冲突的“支柱”,他们需要一些人从正面或侧面给予情感上、道德上、意志上的支持,帮助他们去分析面临的情况,并和他们一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分解那种由于遭受失败所带来的痛苦和情感体验。

大学生除了自己的友情之外,爱情的体验也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大学生恋爱现象比较普遍“,失恋”也较普遍,失恋常常会给个人心理素质带来重大的影响。当他们遇到失恋而产生懊丧、悲痛的时候,大学生必须克服失恋所带来的痛苦心理状态,这样才有助于新的更为广泛的兴趣,更加高尚的情操和更加坚强的性格的形成。不排除也有个别意志薄弱的“痴情者”,因经受不住这种失恋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沉重打击,成为精神病患者,甚至走上绝路。

5、就业受挫的情绪反应

随着大学的年年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大企业纷纷“瘦身”,减少招聘计划,这对本就找工作困难的众多大学毕业生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就业压力大越来越成为引起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一些毕业生在求职择业屡遭挫折时,表现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他们自认为已看破红尘,“与其做无谓的抗争还不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决定听天由命等候发落,“任凭东南西北风,我自乘风到天涯”。但更多的毕业生则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及时降低就业期望值,努力寻找自身的差距,树立先就业后立业的观念,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向着既定的人生目标迈进。

二、大学生受挫心理的归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个性的不完善是导致大学生受挫心理的基本原因

独立意识与依赖他人的心理并存。进入大学伊始,有着较浓社会氛围的大学校园环境使得大学生的成人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渴望独立,渴望自由,但由于知识缺乏,生活经验不足,使他们又无法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处理好生活中的一些复杂问题,因此产生受挫心理。全日制普通大学生一般处在18—22周岁

之间,这个时期的大学生个性具有明显的社会特点,他们感到需要适应社会的方面越来越多,希望掌握新的社会知识,也希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但是由于他们个性社会化尚不完全,成为大学生受挫心理的基本原因。

2、客观矛盾是导致大学生受挫心理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在学业、工作、功名、利益、友情、爱情、就业等方面所受的种种挫折,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分析事物存在的客观矛盾和事物发展变化的矛盾,只有全面了解了客观事物矛盾的规律性,分清了事物内部的主次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才能避免走弯路、遭挫折,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大学生们用矛盾分析法来正确面对挫折,正视人生,才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才能抓住机遇,促成飞跃,实现自己的目标。

3、身体健康程度也是影响大学生受挫心理的条件因素

完成大学学业,适应大学生活,要求大学生要有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良好的体质。一个身体不健康的大学生,所受挫折将比正常人要多,因为他除了应付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外,还必须面对身体不健康所带来的麻烦。可以肯定的说,一个有残疾的大学生面对学习、工作、生活所遇的挫折感一般要高于正常人。所以我们认为身体的健康程度也是大学生受挫心理的条件因素。此外,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教育氛围也是影响大学生受挫心理的重要因素。

三、大学生挫折心理的自我调适

1、面对现实,承认挫折

人人都免不了要经受挫折,大学生要学会忍受挫折的打击,保持自身的人格完整和心理平衡,承认挫折,分析挫折,进而走出挫折,这是一个人有无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解决挫折心理问题的基础。

2、寻求帮助,主动咨询

目前许多高校都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专门负责和解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心理问题。大学生遇到挫折,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时,可向咨询人员寻求心理咨询,通过倾述自己的挫折、焦虑与恐惧等心理,不但可为自己发泄情感提供机会,减轻心理压力,而且还能在咨询人员的帮助下,找到合适的心理治疗方法。日前,笔者所在学校就已经开通了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

3、注重实践,自我训练

推进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大学生与社会的脱节会造成他们不清楚自身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之间还有哪些差距,在校园内不能有针对性地锻炼培养自己。应积极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创造条件,使他们对国情、民情、社情有清晰的了解,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缩小他们的认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陶国富.大学生挫折心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1.

篇6:青少年心理叛逆的原因

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还有,如前面举过的小军的家长的例子,认为只要是主观上对孩子好,就可以不讲究教育方法。

篇7:青少年的自残心理原因有哪些

1.特殊的家庭环境

自残行为的产生与孩提时期特殊家庭环境有关,不少有自残行为的青少年,或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家庭里,或不是由双亲带大,或幼儿时受到百般溺爱后来却管束极严,或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脱离了孩子实际承受能力等。这些孩子很难养成保持自我价值观、承受强大不良影响、保持和他人交流这三种重要的自我承受能力。因为父母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忽视了他们的感受,使得他们觉得自己很难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久而久之,就把回避问题作为自己处事的方式。青岛青少年儿童心理咨询

2.性格与心理特征

(1)对别人的拒绝和批评非常敏感

(2)长期生气,对自己强烈地不满

(3)做事往往情绪化,容易冲动,缺乏对冲动的控制

(4)情绪压抑

(5)有很强的好胜心,但常常压抑这种感觉

(6)自卑,对生活没有信心

(7)难以控制自己的生活

(8)长期处于焦虑之中

(9)认为自己无力改变眼前的一切

(10)在应对心理压力时往往压抑自己的愤怒,通常不能计划自己的未来,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存在叙述障碍,不能用语言来描述和表达自我的情感。

3.大脑多巴胺含量的缺乏

自残者往往极易生气、冲动、焦虑、好斗。研究表明这可能与他们大脑中多巴胺含量较少有关。一些容易发怒的人,如果大脑多巴胺含量正常,他们会向外发泄自己的愤怒,而含量较少的人则会通过自残或自杀行为把心中愤怒发泄在自己身上。这表明自残行为的发生有一定的生理基础,并可能受基因遗传的影响。青岛青少年儿童心理咨询

4.模仿

(1)从某种程度上说,青少年在看到或听到好朋友有自残行为后,他会学着这样做。例如有的学生就是模仿别人在手臂上刻上某个名字

(2)通过媒体来模仿他人的自残行为。

(3)预防青少年自残和自杀的教育活动,可能会导致负面影响,使他们觉得自残或自杀是很常见的,是应对压力的正常反应,是一种逃避现实的选择。因此,在进行预防青少年自残和自杀的活动中必须谨慎周密地计划、实施。

5.潜在心理疾病

篇8:论青少年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培养

一、抗挫折心理能力的界定

抗挫折心理能力, 是个体在一定的心理结构中面对挫折时表现出来的心理能力, 具体指个人遇到挫折时, 能顺利地克服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状态的心理特征。即指个体遭受挫折情境时, 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 有无摆脱和排解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 亦即个体适应挫折、抵抗挫折和应付挫折的一种能力。[1]这种能力主要是心理层面的, 与人心理的认知成分和适应成分密切相关。一般来说, 挫折承受力较强的人, 往往挫折反应小, 挫折时间短, 挫折的消极影响少;而挫折承受力弱的人, 则容易受到伤害, 甚至导致心理和行为异常。只有挫折承受力的提高才能将挫折对心理及生理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 使学生受到挫折后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过来, 因此, 提高青少年应对挫折能力的目标和重点都应该集中在如何提高青少年的抗挫折心理能力上。

二、培养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心理理论依据

挫折的形成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挫折情境因素, 即引起挫折产生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等情境状态或情境条件;二是情境认知因素, 对挫折情境的知觉、理解和评价判断;三是挫折反应因素, 即伴随着挫折认知而产生相应的情感和行为表现。如果这三种因素同时存在便构成一种心理挫折。[2]遇到挫折后, 不同的人对挫折源进行了不同的心理加工。参与心理加工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三方面因素:认知结构、情绪状态和意志品质, 模式构建如下:[1]

挫折源undefined认知结构意志品质情绪状态undefinedundefined挫折反应undefined

1.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就是一个人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 或是一个人在某一知识领域的全部观念和组织。人们能否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决定于他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一般来说, 挫折反应的质及程度, 不单纯由挫折情境障碍的大小决定, 而往往取决于对挫折情境的认知和判断。即使遇到严重的挫折情境, 如个人能正确地认知和对待, 其反应也是微弱的;反之, 对挫折情境认知不明, 即使是轻度的挫折情境障碍, 也会引起强烈的挫折反应。所以挫折反应是否产生或产生的强度大小, 主要由挫折认知的状况来决定, 挫折反应随着挫折认知的变化而变化。据此看出, 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 就是抓住这一关键性因素, 提高他们的挫折认知能力, 正确认识和对待所遇到的种种挫折。

2.情绪状态

情绪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应。一般来说,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带有情绪色彩, 而且以不同的心情、动机和紧张状态表现出来。从狭义上讲挫折是专指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时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3]当个体的情绪处于消极状态下时, 更容易将这种情绪扩大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使一些本来微不足道的事情成为体验挫折的挫折源。由此可见, 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是面对挫折情境不可缺少的条件。

3.意志水平

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 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 克服各种困难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具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等特性。因此, 意志行为本身就与克服困难、挫折相联系, 个体的意志坚强水平往往与挫折的性质和克服挫折的努力程度成正比。个体的意志水平越高, 越能够战胜挫折, 就越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使自己的情绪稳定 (自制力) [4], 也因此就能较少地体验到挫折的消极情绪。

三、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培养措施

综上所述, 抗挫折心理能力培养的根本在于参与挫折心理过程三方面因素的培养上。因此从心理学的微观层面展开讨论, 提出一些以形成青少年的正确认知结构、合理调节和控制青少年的情绪、锻炼青少年的意志品质为目的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保证青少年能够在身心不受伤害, 甚至是愉悦和美的教学训练下获得应对挫折的心理能力。

1.认知层面

挫折感总是在事后产生的,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改善或改变认识而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和化解能力。

(1) 科学地认识挫折。

全面科学地认识挫折是培养耐挫能力的重要前提。首先, 充分认识挫折是无处不在的, 由于人有不断追求的本性, 而人的认识能力又是有限的, 所以一个人不可能万事如意。正因为挫折有其必然性, 我们对挫折就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时刻做好迎接挫折的准备。其次, 应辩证地看待挫折, 认识挫折的积极意义。挫折固然会给人带来心理痛苦、情绪低落、行为偏差, 甚至引起心理疾病, 但它也可引导个人的认识产生创造性的变迁、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能引导人们以更好的方法实现目标, 还可能增强对今后人生中挫折的免疫力。

(2) 正确地认识自己。

青少年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和接受自己, 接受自己并不完美的事实。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青少年应该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表现及心理活动的分析来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 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观念, 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 合理地确定目标。只有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接受自己, 才能在遇上挫折时摆脱不必要的紧张和不安, 才能减少心理冲突, 从而避免心理失衡。

对教师来说, 根据皮格马利翁期望效应, 要增强青少年的自信心。皮格马利翁期望效应说明了希望对于人的行为的巨大影响, 所以教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提高青少年的自信心, 增强做事能力。

(3) 培养正确的归因方式。

所谓归因, 就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因果关系的归结。正确归因, 就是要对造成挫折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分析, 弄清挫折的原因到底是外部的, 还是内部的, 或是内外两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起作用的。正确地分析归因, 是应付和解决挫折情境的必要基础。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去冷静地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 及时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 才能从本人的实际条件出发, 用切实的行动去促使挫折情境的改变。

2.情绪层面

挫折从狭义上讲是指受挫折后的消极情绪反应, 那么消除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体验是提高青少年挫折承受力的有效途径。这些消极的情绪得不到宣泄, 不但会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还会导致心理不平衡, 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影响心理健康。因此, 为了提高青少年抗挫折心理能力, 就必须注意对青少年已有的消极情绪进行疏导, 引导青少年将受挫后的消极情绪倾诉出来, 这样可以减轻或消除其心理压力, 避免引起精神崩溃, 提高其抵抗挫折的能力。在对青少年进行抗挫折心理能力培养时, 首先应使青少年获得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方法,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宣泄途径。专家认为, 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 不断积累挫折经验, 正确归因挫折, 学会用转移、宣泄、补偿、升华等心理防卫机制来消除受挫折后的不良情绪”。[3]合理的宣泄情绪就好比一个水库, 理智是堤坝, 水位到了一定位置就要开闸放水, 避免大水决堤。人们在遭受挫折时产生的紧张和消极的情绪也仿佛是水库里的水, 囤积只能给堤坝造成决堤的危险, 所以必须经过某种形式得到发泄, 比如听音乐、找朋友倾诉、运动、大笑、大哭等, 或者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 尽情投入其中, 将积郁的消极情绪进行有效释放。

3.意志层面

意志是一种为了达到目的而使全部可能性都积极调动起来的力量, 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提高抗挫心理能力的基本条件。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成功的阶梯, 特别是在奋斗中遭遇挫折和困难时, 坚韧的意志就更是战胜挫折的动力和凭借。但是, 意志不是人生来就具有的, 而是靠后天磨炼和培养起来的。

(1) 树立远大理想, 激发道德情感。

树立远大的理想, 可以激发青少年的热情, 激励他们顽强拼搏。伟大的理想和极大的热忱对意志的培养有着巨大的推动和支持作用, 所谓“志当存高远”, 目标越远大越有利于调动人的潜力。

(2) 树立光辉榜样, 提高锻炼意志的自觉性。

榜样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进行榜样教育符合青少年心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经常以伟大人物、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进行激励督促, 把榜样作为学习和效仿的楷模, 对意志品质的培养会收到极佳的效果。教师应不断挖掘榜样所蕴含的激励人上进的力量, 使学生增强锻炼意志品质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3)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锻炼意志品质。

实践活动是知行转化的过程, 意志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要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来实现。实践锻炼意志, 意志又能推动实践活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这是磨炼意志品质和培养抗挫折心理能力的最生动的大课堂。通过实践, 感受社会, 认识社会, 自我感受才最为痛切和深刻, 自我认识也最为透彻。[5]因此, 要带领青少年接触自然和社会, 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 参加体育锻炼, 如劳动锻炼、军训、长跑比赛、登山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以锻炼坚韧的毅力, 这是坚强意志品质的重要内容。

(4) 应用角色扮演, 获取应用意志品质战胜挫折的技巧。

学生可以通过想象或事实扮演一些具有坚强意志品质的人, 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 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他人在受挫情况下的内心情感的转换, 面对挫折时的情绪和行为, 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面对挫折时采取的积极行为, 知道如何通过具有坚韧性的行为而勇于坚持目标。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 教师应善于引导、归纳, 突出角色所具有的目的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的意志品质。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 不仅扮演者能够深切地体验角色所不可缺少的意志品质, 更主要的是, 教师还要注意让观看表演的学生通过直接的形象观察, 体会受挫后哪些行为和哪些情感是积极的、良好的。这样, 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景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提高挫折承受力的技能, 提高了意志品质。

青少年是祖国的下一代, 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 他们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因此, 加强青少年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培养, 引导他们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是十分必要的。综上, 抗挫折心理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从心理学的微观层面寻找有效途径提高青少年抗挫折心理能力是极具意义的。可以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挫折, 消除不良情绪的困扰, 从而鼓起战胜挫折的意志和勇气, 勇敢地面对挫折, 面对挑战, 成为生活的强者, 成为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杨帆, 彭彦琴.挫折教育的心理解读[J].教育科学, 2004 (4) :62-64.

[2]魏青.论挫折教育[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3) :16.

[3]李海州, 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

[4]叶奕乾, 何存道, 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386-390.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下一篇:推敲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