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爱情诗鉴赏

2024-05-06

李商隐的爱情诗鉴赏(精选10篇)

篇1:李商隐的爱情诗鉴赏

李商隐的爱情诗鉴赏

李商隐在青少年时曾出家学道。先是在河南王屋山学道,同他一起学道的`还有他的同学永道士。后又同永道士一道在长安永崇里华阳观当道士。据说他曾同不止一个女道士有过来往或恋过爱,但真正有姓名可考的只有女道士宋真人姐妹。他写有一首七绝,表达了对她们的爱恋。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乃是水晶帘。

不久,宋氏姐妹与李失和,投入到永道士怀抱,而此前永道士已另有所爱。这样,李道士同时便有三个道姑在爱他。对此,李商隐写了一首诗给永道士:

共上云山独下迟,阳台向道细如丝。

君今并倚三株树,不记人间落叶时。

后来李商隐跳出佛门还俗,又有过多次不成功的恋爱,使他老是为失恋的苦恼所折磨。直到他同王茂元的女儿结合以后,才在短时期内扫除了他爱情上的苦闷。李商隐在二十五岁时考中了进士,不久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部下当幕僚,并且娶了王的女儿为妻。王氏聪慧美丽,又通诗文,李商隐非常喜爱她。他们俩经常或窗前,或月下促膝谈心,联句赋诗。他有时离家远行,心里总记挂着妻子。《夜雨寄北》就是描写他在旅途中深切怀念王氏的著名诗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然而好景不长,在他三十八岁时,妻子王氏一病而亡,留下三个儿女。这对李商隐是一个沉重打击。他写了不少悼亡诗来怀念妻子,寄托哀思。这些诗都写得有真情实感,哀婉动人。也许是对王氏的感情特别深厚,他以后终身未娶。在以后的岁月里,他部是郁郁寡欢,像丧魂落魄一般,直至生命终结。观其一生,李商隐在爱情上是不幸的。

篇2:李商隐的爱情诗鉴赏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个时候你也一定在想着我,大概你正为我担心,问我什么时候能回来?我被这连绵不断的秋雨所阻隔滞留在这偏远的巴山地带,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到你身边。等我再与你在深夜同坐在西窗之下剪着烛花之时,我一定告诉你此时此刻我是多么的想你……

这是一首想老婆的诗。“共剪西窗烛”表达了夫妻间的亲昵之情态和恩爱之情。李商隐和妻子王氏伉俪情深感情真挚。当时唐朝正处在严重的党派之争的“牛李党争”之中,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是属于李党,可是当时确是牛党当政。所以注定李商隐仕途不会得志,再有再大的本事与雄心也是上不去,只能倍受排挤做个小官到处在外飘泊。李商隐和妻子王氏结婚不到,妻子就不幸过逝了。妻子的走后,使李商隐更显得惆怅感伤。他的上司好心想把色艺双绝的歌伎张懿仙给他做小,可是李商隐却拒绝了。李商隐到死都未再娶……忧郁惆怅伤病的李商隐写给亡妻的悼亡诗也隐晦异常,这首《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 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中的最后一句“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细细品位起来真是令人伤感异常……

李商隐:《正月崇让宅》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背灯独共余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这首诗是李商隐的晚期作品,多年以后李伤隐又回到了令他伤心之地老宅,老宅早已破败不堪,为什么回去呢?还是因为思念已逝的妻子……荒凉不堪的房子一切都显得伤感悲凉,他在独自在深夜里孤灯下想起了当初的和妻子温情甜蜜的话语,不由得忽然听到《起夜来》的歌声,那是妻子也在想念着自己呀……《起夜来》是乐府歌名,是妻子思念丈夫之辞。李商隐不说自己想爱妻,而说爱妻在想着自己,更令人动容。

李商隐最著名的就是他的数首无题的七律诗了,写得晦涩高深难懂。这些诗无题目提示不知道写给谁?表达什么?往往使人不知所云,这些无题诗有人认为是“咏物”,有人认为是“寄托”,有人认为是歌颂“爱情”,有人认为是写给妻子的“吊亡”诗,还有人认为是写给情人的“情诗”,也有人认为是写给妓的.“艳词淫曲”……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理解。谁也无法定论,这只能是千古的争议了。以我的理解,我认为最起码两首最著名的无题诗是写给妻子的……

李商隐:《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断蓬。

当初美丽的星辰啊,当初的那温柔的风。当初在那画楼的西畔桂堂的东面正是,你我常去的地方。可惜我不能像神奇的彩凤一样,身上没有一双翅膀飞到那里的。可是我知道你我的心灵是相通的,都是想回到那往日的幸福里。记得当初你与我在那对座玩着钓鳖杆的酒戏,共饮着那春酒是那么的温暖。还记得你我在红烛下玩着射灯谜的游戏是那么的快乐。唉!可是当我一听到那上朝的鼓声,就不得不离开你就要整日骑着马在御使衙门来回奔走,就像那无根的篷草一样到处在外漂泊……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我总是在外漂泊和你相处在一起是那么的困难,与你话别更是难舍难分难上加难。东风虽然没有力量不太残酷可百花却都已经凋残了。春蚕到死才把它的丝吐完,蜡烛直到燃尽烛泪才能干。我直到死才能停止对你的思念……早晨起来看着镜子里自己鬓发已经花白独自感伤,在夜里吟诗怀念你月光却是那么的凄寒。我离到蓬莱仙境去找你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多么希望给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的青鸟能为先我探探路,早一点告诉我关于你的消息……

篇3:元稹李商隐爱情诗比较

一、人生境遇对诗歌内容的影响

“学而优则仕”学是入仕的前提条件, 尤其是在唐朝大兴科举的时代, 很多古代文人都希望通过“学”来当官, 但是有得意之人, 也有失意之人, 很多文人选择用婚姻来做与权势结交的筹码, 从攀结高门来提升自身政治地位, 很多时候爱情政治也只能二选一。

“元稹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 25岁登书判出类拔萃, 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 授左拾遗。二十五岁之时放弃了纯真的“蒲州之恋”转而娶韦夏卿之女韦丛。韦夏卿是当时太子宾客, 地位举足轻重, 这次与权门之女的结合给元稹的仕途插上了飞天的翅膀, 开始为仕途放弃爱情。

李商隐少孤家贫, 九岁死父, 生活在分崩离析宦官专政的晚唐, 空有一身抱负才气不能施展。于16岁之时, 因创作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 并结识令狐楚, 令狐楚对李商隐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后来李商隐结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之女, 并娶其为妻, 正值“牛李党争”严峻之时, 义山此举使其陷入党争泥潭, 成为党争的牺牲品, 政治上的抱负和理想没有得到一点实现的机会, 李商隐为爱情放弃了仕途。究其一生, 他的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且内心清高, 同时又想入仕当官, 这种矛盾使其一生奋斗, 一生痛苦。

二、诗歌表达方式比较

诗人的人生经历以及诗人本身的性情的不同, 使诗人不仅仅在诗歌创作风格上不同, 同样是描写爱情, 两位诗人的表达方式也是不相同的。

1、元诗直抒胸臆

元稹是新乐府运动的重要作家, 积极响应着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在诗歌情绪上注重单纯抒情, 爱则轰轰烈烈, 描写与爱人亲切缠绵的场景, 抒发幸福欢快的心情。念则深情悲痛, 直接描写对妻子的悲痛想念, 毫无矫情, 直抒胸臆。

在每一段爱情中, 元稹都是认真的, 但是跳出的也快, 他娶了达官贵族的女儿, 本来以为这种政治婚姻不会有什么真情在, 但是在元稹的悼亡诗中, 我们可以看出元稹对妻子的用情之深, 在作者如实的描写中, 也让人们明白了这个女人是如何让元稹如此动情之深的。《遣悲怀》三首, 有如记叙文一般的呈现了他与妻子的生活“昔日戏言身后事, 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 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 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 贫贱夫妻百事哀。”曾经与妻子戏言的事情如今都已成真, 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把妻子的衣服赠与他人, 并且看到妻子的针线也不忍心打开, 悲痛到看到伺候过妻子的奴仆都会徒增一丝悲伤。元稹用平常语道真情, 用直抒胸臆的描写方法展示了一副夫妻恩爱的图画。从表现平常的生活来歌颂妻子贤惠的形象, 以真实的感情道出对妻子无限的思念, 在诗中融入强烈的情感, 哀伤之情自然流露, 抒发一种无尽的惆怅。通过元稹的悼亡诗可以看出元稹对妻子强烈的爱, “死亡让人体验到友谊、奉献、忠诚的可贵后, 才懂得什么是真挚的爱, 死亡不仅丰富了爱, 而且建构了爱。”

2、李诗委婉飘渺

李商隐情感细腻, 加之一生经历曲折, 使得诗人无法用平常语道平常事。李商隐的爱情诗多用象征, 典故, 比喻等手法含蓄委婉的表达自己对爱人的思念与深情, 用这些看似浪漫却又飘渺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绵绵哀愁, 给人一种凄美又无可奈何, 甚至是“不知所云”的思绪。“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表现对妻子的爱恋, 用蝴蝶比喻妻子同时也象征着妻子的美丽。“迷”字则生动地道出作者对妻子深切的迷恋, 同时也是在一种梦中, 他一直沉溺在自己的梦中, 醒来以后妻子也就消失了, 终究是梦一场空。在此诗中李商隐用多弦锦瑟、庄生晓梦、望帝杜鹃、沧海月明, 蓝田日暖几个典故与意象, 朦胧又深刻地表现出了心理的无限哀愁和情绪的强烈感伤, 正是“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三、诗歌意境比较

1、元诗以写经历为主, 注重物质层面

元稹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他的诗歌注重写实, 主张诗歌为现实生活的反映。常用最朴实无华的语句描写现实生活, 用最朴实的声音反映现实生活, 深刻体现诗人心中所想。同时, 在浅显的语言上深入内容的艺术价值, “因此它是浅中藏深, 寓深于浅。浅, 显示出它的通脱、俗拙;深, 表明了它的深刻、充实。”元稹对爱情的追求是强烈的, 并且能大方的又不失艺术地把爱情细致描写, 在他的爱情诗中虽然享受之日短暂, 但是每段爱情都若此缠绵美丽。元稹用诗歌向世人诉说了他的爱情史, 每一段都凄婉动人。

2、李诗以写情绪为主, 注重精神层面

李商隐的诗歌多写自己的情绪, 给人一种扑朔迷离之感。他的许多诗歌题目都以“无题”命名, 因为他的心中有太多话要说, 有太多的情绪要表达。李商隐会写一些“无端”的情绪, 将自己的伤怀融入到诗句中,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个锦瑟放在那, 为什么要有五十根弦, 每一根弦都来拨弄我的心绪?李商隐善于从日常生活描写爱情, 在对妻子的怀念中加入自己的情绪, 把客观事物主观化, 显出诗人的无望与惆怅。李商隐的诗用典比喻居多, 诗中披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 交织着绝望和迷茫的哀愁。

他的诗通过一连串不同的意象把你带入不同的境界中, 虚实相交, 如同和诗人一同睡在梦中, 虚实相生, 恍惚迷离, 给人以“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惆怅和哀愁。他的诗歌飘渺虚无却又夹杂着强烈的思绪, 对人的心灵有着巨大的震撼, 使心灵得到了升华。

元稹与李商隐的爱情诗在诗坛上占有重要位置。元稹直抒胸臆注重现实描写, 大胆歌颂男女之间的爱情, 李商隐的爱情创作主要以自己的主观情绪为线索, 交织着自己无限的哀伤。二人不同的人生经历以及对爱情不同的追求使得二人的爱情诗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思想, 以及艺术境界。但是, 在我们读二人的诗歌的时候感受到的却是同样的对爱情的力量, 对爱情深情真切。他们的爱情诗使人们的心灵在其中得到深深地净化, 他们的成就在诗歌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4:李商隐的爱情诗鉴赏

“只要是爱,它就确实美丽 / 值得接纳 /火焰是勃勃生机,让庙堂或柴堆燃烧 / 一样的光亮从火苗里跳出 / 而爱情就是这火焰 / 当我不禁喊出:我爱你 / 我的脸庞为你透出新的光芒”(《勃郎宁夫人十四行诗》第十首)热烈奔放的诗句,汩汩涌动的情感,如火如荼的爱使她不遗余力地抒发能炙燃对方的爱慕之情。这种炙情之句都表达出她对爱情的“慕”的心迹。“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笔下的凄婉柔和的诗句,体现忧郁怅惘的情感,抒写难以释怀的哀怨。她的凄婉之句可谓是描写中国爱情的“怨”的胜境。爱情是美妙的,追求爱情应是热烈的,如何在中西爱情诗中体悟两种质地不同的情感?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种意识形态。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如生活习俗、道德伦理、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学理论,乃至社会价值取向、个人心态结构和行为模式等,都同宗教有着难舍难分的关系。它在西方的诗词篇章中屡见不鲜,也体现在勃郎宁夫人的爱情诗里。伊莉莎白·勃郎宁是一位残疾的女子,一直觉得与罗伯特身世悬殊,不敢接受他的爱,当能勇敢接受的时候,眼前显现一片光明。爱消除了她心底的自卑感,迸发出平等的火光、喜悦的感觉。这种感情给了她强大的力量,使她终能拥抱爱情的甘美和炽热,所以她的诗中充满了荡气回肠的诗句。“两颗搏动着双重声响的心 / 一种深沉的爱。”诗人笔下的爱情成了至高无上的“绝对”,成了圣灵赋予结合的一种外在标志,圣洁而美好,无处不闪耀上帝的仁慈和关爱。如果“上帝让我们萌发了爱 / 那么上帝也会对你投下爱的闪光 / 神明就是命令 / 是天意决定让我们相爱。”(第十首)。“我是如何爱你?听我细诉端详 / 爱你,以心灵所能及的深广 / 让情感超越现实尔隐藏 / 直道万物不复,抵达理想中的殿堂。”(第四十三首)上帝,宇宙的最高主宰和人类灵魂的庇护者,人类精神的家园,无不深刻地影响着西方人的心理意识与思维方式。

李清照的诗中没有万能的神和至福至乐的彼岸世界,自然成为她对逃避现时苦难的最佳选择,成了宣泄哀怨心理和凄切思绪的最佳处所。“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剪梅》)诗人借景依情,将情景融化无间,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她独自惆怅的愁绪和相思之苦,增强了凄婉和怅惘的感伤气氛。在中国世俗文化状态下,自然近乎成了人民大众的精神家园;在人们的意识中自然与人之间存在着“物我相召”的精神契合,成了诗人抒发亲情别情,描摹乡思闺怨,吟咏风光寒月,感慨春愁秋恨,哀叹人生如梦的依凭;对自然的皈依膜拜成了中国人的一种精神生存方式,它为人们构建一个自由驰骋的精神空间。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使爱情受到道德责任的约束。读李清照的诗,常常是凄婉扑面而来,或是悲凄自己孤寂的处境,“独行独坐,唱独愁还独坐,伫立伤神,无奈凄寒著摸人,此情难见,泪光残存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菩萨蛮》);或是坦率轻灵细腻的心思,“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或是抒发怀人念远之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抵它,晚来风急。”(《声声慢》)这一绝唱抒发了对丈夫的眷恋及独自伤感的愁绪,哀婉凄凉,字字如涕,悲情冉冉而升。这种哀伤情绪那样深沉,悲剧气氛那样浓厚,曲折而典型地概括了作者飘零的生活、凄苦的处境和充满哀愁的内心世界,“肠断与谁同依”的无奈和悲凉。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是至高无上的,个人主义是首要肯定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西方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道德观和价值观就决定了婚姻以爱情为基础,基于男女双方的自由选择,女子具有同等的主动权。他们婚姻自由,指环交换,出于纯粹的爱情。勃郎宁夫人在她的抒情诗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她对丈夫的爱慕。“…… 爱你,是我每一天最静谧的渴望/从日出时分到摇曳的烛光 / 尽情地爱你,一如人们追求正义 / 无邪地爱你,一如人们谢绝赞扬 / 爱你,我用尽所有旧时的悲伤 / 还有儿时纯净的信仰……若上帝允许/ 在来世,我将依然爱你,而且更深”(第四十四首)这是痴语,至情之语,情感如悬崖奔瀑,一泻而下,读来让人荡气回肠,可谓西方爱情诗中“慕”的胜境。

勃郎宁夫人和李清照身处异域他国,但她们的爱情诗却犹如一朵异香扑鼻的鲜花,在万紫千红的诗歌园地中据有一圃芳丽;两者以真挚的情感,精湛独到的诗艺赢得了古往今来、国内国外的读者,优美动人的诗篇不知使多人感动肺腑,低回吟思。但同时,细读她们的诗,又不难发现两者迥异的意象。

参考文献:

[1]方平译.勃郎宁夫人抒情十四行诗[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2]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6.

[3]E·弗洛姆.爱的艺术[M].北京:西苑出版社, 2003.

[4]丰斯·特龙彭纳斯.在文化的波浪中冲浪[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篇5:李商隐的爱情诗鉴赏

《诗经·国风》爱情诗之浑朴自然、天真无邪,李商隐情诗之包孕丰盈、忧愤深广,两者间千有余年的时间跨度,必然会在形式和表达 。

各方面上有所差异:一为民间原始之风谣,一为文人学士雅致之抒情,方方面面,定然有别。钱钟书先生论中国情诗传统,谓从古体到近体,从律诗到词曲,说的正是如此。

(一)“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与“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篇6:李商隐爱情诗

1、《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2、《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3、《齐宫词》

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4、《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5、《花下醉》

寻芳不觉醉流霞,依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红烛赏残花。

6、《赠刘司户》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後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7、《端居》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8、《咏史》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9、《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10、《曲江》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11、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2、板桥小别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13、细雨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14、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5、银河吹笙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16、夕阳楼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17、晚晴

深居府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18、忆住一师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19、龙池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20、吴宫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

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21、泪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22、流莺

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篇7:李商隐及其爱情诗

古往今来,爱情永远都是诗歌的主题之一,缠绵悱恻的爱恋一直牵扯着人们敏感的心弦。爱,是一条不舍昼夜流淌的长河,是人类文化中永不衰谢的艺术主题。而李商隐,就是一位空前绝后的爱情诗“专业户”,甚至写政治讽刺诗、咏史诗、答赠诗,也往往以写爱情的方式来表现。李商隐用独到的目光去审度人情、世情、时情,写自身的感伤情绪,在创作上运用恍惚迷离的意象、别出心裁的意象组合以及大量的用典等手法,给人一种朦胧的色调,诗中有迷,迷中有诗,深沉绵缈,绮丽无比,形成一种独特的凄艳浑融的风格。李商隐的爱情诗写得缠绵哀婉、凄美蕴藉、多义朦胧,这恐怕与他坎坷的人生际遇和家庭背景密切相关。孟子曾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就是“知人论世”之说。所以我们不论是读诗还是尚友,都应以世知人,由人知诗,再从诗知人。解读李商隐的诗,赏其诗美,我们还得从他这个人和他生平着手:从大的背景来讲,李商隐处于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朝中统治阶级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诸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争斗等,**的年代使得诗人产生对唐王朝的忧思;在李商隐十岁时父亲卒于幕府。孤儿寡母扶丧北回郑州,就如他自己的诗中所写“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虽在故乡,却实同外来的逃荒者。或者正是由于家世的不幸,加之瘦嬴文弱,形成了他易于感伤的性格。在唐文宗时期,李商隐谒令令狐楚,受到赏识,聘入幕府,令狐楚惜才,亲自指点,其子令狐綯又助其取得进士功名。但是好景不长,令狐楚病逝,李商隐转入王茂元幕,王茂元爱其才,将小女许配给他。当时牛李党之争激烈,令狐楚父子为牛党要员,而王茂元属于李党,李商隐转入王茂元幕府,就被视为“背恩”,被令狐綯所不满,所以仕途不畅;在爱情上,年轻时与柳枝、宋华阳的爱恋都是无疾而终,与妻子王氏相恋多年,在中年时却要遭受丧妻之痛。时事、家世、身世,各方面就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内向型的性格和心态。他所秉赋的才情、他悲剧的人生,使得他灵心善感,而且感情异常丰富细腻。因此,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自有一种哀感凄艳。

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虽有“艳”,但是却不同于其他爱情诗作者,很多人写爱情诗是以一种玩赏的态度来对待女子及其爱情生活。而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比较进步的,他是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描写爱情和女性,他的爱情诗,情真意切,深厚缠绵。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首联就道出了与恋人的离愁别恨,第二句,写出了至死不休的感人绝句,情不自禁让人想起《上邪》中的那句“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将爱情比作春蚕吐丝和蜡烛之泪,至情至性,已经超越爱情而具有执着人生的永恒意义。第三句于细意体贴关注中见两心眷眷,两情依依。而最后一句更是在无望中的希望,更见情至深挚。李商隐把爱情纯洁化、升华得如此明净而又缠绵悱恻。在他的爱情诗歌中表现了美好的理想、情操,表现了人性中纯正、高尚的一面,李商隐侧重于感情领域的表现,摆脱了以满足感官欲望为特征的庸俗情调,用他的深情绵邈来把诗歌情感推向高峰。在李商隐另外的一首无题诗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他的笔触是在一对意中人无法相守的情况下,却还是可以心意相通的,这点是多么的可贵,突出了恋人之间的契合,在无望中又有一种慰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胜过了一对“无情人”终日相守在一起,这就是李诗的高超之处。同时,也曲折地显示了他那个年代政治风气与士人的精神面貌。

人们在读李商隐的诗歌时总是有种错觉,似乎他是个多情者,他的很多诗歌当中都可以看出爱情的痕迹,皆因他将政治讽刺诗、咏史诗、答赠诗,往往也是以爱情诗的形式抒情,他不像其他的一般诗人,把情感内容的强度、深度、广度、状态等等,以可喻、可测、可比的方式,尽可能清晰的表达出来,也许是人世的坎坷,世态炎凉,他想掩藏自己内心的惆怅和无奈,于是他才会把心里的想法以一种朦胧的意象表现出来,所以读他的诗中有种恍惚迷离的感受,而那些意象究竟象征什么,又难以猜测,李诗将每个朦胧的意象结合成一首诗,也就造就了读他的诗如雾里看花的诗境。如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记得当时自己学这首诗时,语文老师是把它当成了悼亡爱情诗来解读的,可是现在再去研读这首诗,诗中似有爱情又似乎在感叹着韶华易逝,郁郁不得志,也许这就是像金人元好问在其《论诗绝句三十首》中所说这首诗真是“一篇锦瑟解人难”。这首诗呈现的似有而是实无,虽然实无却又分明可见种种朦胧的意象:庄周梦蝶、杜鹃啼血、沧海泪珠、良玉生烟。这些意象所体现的都是惆怅、感伤、寂寞、失望,似有希望但是失望之情又似乎浓烈,就是让人朦朦胧胧体会到似有而无的境界,既有朦胧的希望又有虚无缥缈的情思,令人遐想不已,在这首诗中似乎作者在暗示着什么,但有朦胧得难以确定。至于是否是一首爱情诗也许连作者自己都不得而知,也许想隐瞒什么又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才会采取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造成诗歌情感的多层次,常常是一层情思套着一层情思,表现得幽深杳渺,才会意境如此朦胧多义。总而言之,李商隐借着似乎是爱情诗的诗来表达他孤独、飘零、惘然、无奈、寥落、伤感的情绪,使得他的诗风格凄艳,而又艳而不靡。

李商隐的爱情诗没有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通过想象,借助典故,把实情实景转化为一种扑朔迷离、朦胧隐约的意象,把自己苦闷沉痛的心声,埋藏在深曲婉转的诗境中,从而使作品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李诗大量用典,虽然在古诗词中用典是很常见的一种手法,但是李诗的用典却不同于一般诗人,超脱了典故原有的意义,李商隐擅长于对典故的内涵加以增值改造,他用典往往是不用原典故的事理,而是着眼于原典故所要传达的或者喻示的情思韵味。如在《锦瑟》中“庄周晓梦迷蝴蝶”,原来的典故意思是世间万物原本是无差别的齐物我的思想而已,而李商隐却大胆的抛却原来庄周梦蝶的寓意,由此典故生发出人生如梦,引入一层更为深重的怅惘之情。“望帝春心托杜鹃”,也是由原来想表达的是哀痛之情而引申为伤春的惘然。在李诗中这些典故并不是用以单纯的表达具体明确的意义,而是李商隐想借这些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伤之情,他要表现的不仅是一段往事,而是一种情绪,是一种空灵飘渺的但却可以把握的意境。用典正好可以带给人一种朦胧孤冷一种永恒的寂寞感,这是李商隐爱情诗独有的意境。李商隐一生命运多舛,爱情、事业皆是不得意,所以他肯定会认识到事物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且有自己深切的感受,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就会常常把典故演化成为与原典故相悖的姿态,而这也就是能产生诗词的多义从而也就增添了李诗的朦胧感。

篇8:浅析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特征

关键词:李商隐 爱情诗 意象 特征

晚唐时期,李商隐的诗以精巧的构思、含蓄的意韵、华美的辞藻登上了诗歌艺术的顶峰,代表了晚唐的最高成就。他的爱情诗深情柔婉,斑斓迷离,具有跳跃式的凄迷情思、非逻辑的意象组合,使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诗歌的朦胧、深邃和神秘,诗中所指似是而非、意味无穷,达到了他所追求的模糊事实,以“隐弊”形式来表达自己深挚爱情的目的。

对于爱情,李商隐痛苦多于欢乐,迷惘彷徨多于柔情缱绻。与柳枝姑娘初恋的失落苦涩,与女道士宋阳华的深挚爱恋的悲剧,都使他陷于深深的苦闷之中。而与王茂元的女儿两情相悦,却因为这场婚姻掺杂了过多的政治因素,却使他卷入了党派争端的漩涡。李商隐将这种爱情的独特感受寄托在诗中,通过诗中构建的朦胧意象,表达了内心世界的幽深沉思、无尽孤寂。为了更透彻、更深层地感受和领略李商隐爱情诗的不朽价值和崇高地位,探讨和研究其爱情诗中展现在读者面前最显白却又涵蓄的“意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意象特征之一——凄迷感伤

李商隐从小就遭遇不幸,其后又陷于牛李党争的漩涡中,对爱情执着追求但妻子早逝,造成他孤介的性格,使诗歌表现出一种浓郁的感伤美。诗歌描写的大都是男女主人公相思之苦,以及诗人对美好精神世界的感悟和追求。诗中意象多选择夕阳,残照,落花、破镜、哀筝、枯荷,将自己的悲情寄托于这些事物之中。这些残缺意象的选用,集中反映了他情感被阻、美好爱情不能实现的苦痛和煎熬,以鲜明的意象写出了等待的哀怨、希望的破灭、相思之苦,无奈之痛,其感伤美也是现实造成的诗人与所思之人间的两难处境的情感升华。

李商隐与妻子王氏感情深笃,诗集中写夫妇爱情生活和离家外出怀念王氏的诗,写得感情真挚,但同样散发着丝丝感伤之情。如《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写远书不至,独寝人不堪忍受清冷凄寒;诗人通过空床、青苔、红树、落月等意象表达自己的孤寂凄凉之情;此外,他写的王氏悼亡诗,更是哀怨凄绝,感伤浓烈。如《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写出妻子逝去后恍惚怅惘之态,在沉痛的悼伤之情中织入浓重的身世之感和对于现实环境的凄冷感受,何等感慨悲伤!

(二)意象特征之二——斑斓多姿

李商隐是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灵境遇,感情浓烈而细腻。他敏感多思,诗歌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无穷无尽的想像,借助底蕴丰富的典故,把实情实景转化为一种扑朔迷离、朦胧隐约的意象,并通过象征手法表现出来。因而他爱情诗中的意象,有时缤纷绚丽,有时活泼空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实生活以及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成为他诗中的意象。据不完全统计,李商隐爱情诗中出现的人物有仙界大神,有凡间人物,而且每人都有一个故事。诗中的境地有瑶池天庭等天上幻境,有人间具体的真实地名。这些意象的使用,表现了李商隐爱情诗超凡脱俗的魅力。

意象的丰富性在一首诗歌中也有突出的表现。如《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用“庄周梦蝶”“望帝啼鹃”“沧海明月”“暖玉生烟”等丰富的意象,表现爱情的甜蜜和迷惘,形象优美,意境深沉,想像神奇,隐约朦胧,韵味深长,让人回味无穷。

(三)意象特征之三——迷茫朦胧

由于李商隐的经历、思想和审美情趣与众不同,诗中多用带有朦胧色彩的意象。在他的诗中,神仙痴语,世外物象比比皆是,诸如嫦娥奔月、王母下凡、弄玉吹箫、楚宫云雨……并以贴切而富有情韵和象征意味的词藻加以表现,使诗的意象蒙上了一层迷茫窈渺的色彩,像轻纱,如梦境,似雾里之花。这些缥渺、无定的物象、事象都具有一种忧伤而又朦胧、雅致而又无奈、艳丽而又梦幻的特征,表现出一种惘然、无奈、寥落、凄凉、飘泊等复杂的情绪。

在他的爱情诗中,一些片断的意象被组织在一起,使诗境更加虚化,进一步创造出朦胧情思和朦胧境界。这些片断的意象凄美跳跃,错落排比,虚虚实实,造给人以朦胧梦幻之美。如《无题四首》:(第一首)“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全诗围绕“梦”来写远别之恨。出句以实境为梦境,对句疑梦境为实境,这些片断的意象和喻象错落排比,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把诗人在恍忽迷离中一时的错觉、幻觉写得极为生动传神,使情思和意境极为朦胧。

综上所述,李商隐善于用这些缤纷多彩、朦胧梦幻的感伤意象,表达那种凄迷伤痛的无奈情怀,因此,诗的内涵已远远超出具体情事,达到一种更高境界,诸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比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所表现的都是这种多层次的朦胧境界与浓重的怅惘、迷茫、感伤的情思。意象的交融重叠,现实和环境的投影对照,使得诗歌的情思和意象更深邃,更有魅力。他把朦胧意境作为一种美的诗歌境界来追求,因而创造出了具有丰富层次感的诗歌,在唐代诗歌中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唐诗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张福庆.唐诗美学探索.华文出版社,2000.

[3]杨柳.李商隐评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2.

篇9:李商隐爱情诗浅论

—李商隐爱情诗浅论

陕西省岐山县蔡家坡镇第二初级中学 张斌岐

【摘要】李商隐是晚唐抒写爱情的能手,他的爱情诗构思精妙,意韵丰富,深情绵邈,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本文主要从史的角度,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个性气质,以他的十多首爱情诗为例证,分析、探讨、揭示他的爱情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关键词】李商隐 爱情诗 思想内容 艺术成就

晚唐是唐朝走向衰败的时期,也是唐代文学发展趋向衰落的时期,晚唐时局的动荡不安阻滞了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晚唐诗文创作状况的最好写照。晚唐作家虽多,但并未出现成绩卓著的大家,只有“小李杜”的创作活动,才给晚唐文坛带来了几许生机,尤其是李商隐,以他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晚唐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

作为中晚唐之际诗歌的集大成者,李商隐的诗内容丰富,从题材来看,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政治诗,李商隐一生关注现实,关心国家命运、前途,所以他写了大量的直接触及社会现实的政治诗,反映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第二类是咏怀诗,这类诗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占的比例最大。由于社会的没落,时局的动荡,政治上的失意,一生沉沦下僚,使他徒有壮志,怀才不遇,所以他的咏怀诗主要抒写了他的各种复杂思想;第三类是爱情诗,李商隐是唐代抒写爱情的能手,爱情诗在他的诗中占有一定比例,数量虽然不多,但以无题诗为中心的爱情诗却代表了李诗的基本艺术风格,而且极富特色,创造了大量的爱情名句,为后人所广为传诵。下面就从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李商隐的爱情诗。

之凄苦,之甜蜜,都表现了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这类诗还有《因书》和《夜意》等,都写得一往情深,表现了诗人与妻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李商隐写给妻子的诗中,悼念妻子王氏的诗更多,如《正月崇让里》、《暮秋独游曲江》、《悼伤后赵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均写得情真意切,悲戚动人,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悼念之情。

2、表现他与其他女子之间的情愫。

李商隐的爱情诗,除了表现他与妻子王氏之间的感情,还有许多是表现他追求、怀恋其他女子的,这些诗中,最著名的当推《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歌前两句就把恋绪离情写得感人肺腑,颔联更是成为绝唱,极形象地表达了忠贞不渝的爱情,极写爱情之珍贵难得和爱情之坚贞不渝,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知识分子的爱情心理,带有浓重的感伤色彩。表露了诗人对情人刻骨的相思和忠贞的爱情。

又如《无题》二“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男女之心心相印;还有“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四首),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失落的痛苦。再如“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无题》四首)写情人之间的离别之恨。

3、表现他人爱情。

活在唐朝的衰败时期,幼年丧父,孤苦贫寒,加之瘦赢文弱,形成了他易于感伤的性格,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在“悬头苦学”中他获得了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也锻炼了他坚韧执着的追求精神。但在求仕途中又卷入了“牛李”两党之争,他中进士得恩于牛党,而娶的妻子王氏又是亲近李党的王茂元的小女,李商隐便处在了“牛李”两党斗争的夹缝中,成为党争的牺牲品。他有抱负、有才气,关心国家命运,关注人民疾苦。但由于党人的成见,加以李商隐个性孤介,不苟且攀附,使他一直沉沦下僚,仕途无大的起色,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始终不能实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动荡不安的晚唐社会局势,对他的思想性格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妻子王氏的不幸病故,又加重了他的精神痛苦。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复杂坎坷的人生遭遇奠定了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生活基础。时世、家世、身世,从各方面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内向型的性格和心态。国事、家事、春去秋来,人情世态,以及与朋友、与异性的交往,均能引发他丰富的感情活动。他所秉赋的才情,他的悲剧性和内向型的性格,造就了他灵心善感、丰富细腻的感情。“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送千牛李将军》),“多感”、“有情”及其所带有的悲剧色彩为他的爱情诗的创作和其它抒情诗的写作定下了抒情基调。

2、李商隐的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的爱情诗中最为杰出的是他的无题诗,这些诗在李诗中不占多数,却是李诗独特的艺术风貌的代表,代表了他诗歌的基本风格。他的爱情诗,构思缜密,情致深蕴,情挚意真,深厚缠绵,如《夜

层情思,进入寻访不遇,雨中独归情景之中,又是一层情思,设想对方远路上的悲凄,是一层情思,回到梦醒后的现实环境中来,感慨梦境依稀,又一层情思;然后是书信难达的惆怅,思绪往而复归,盘绕回旋。雨丝、灯影、珠箔等意象,美丽而又细薄迷蒙,加上情绪的暗淡迷惘,诗境遂显得凄美幽约。

李商隐的爱情诗注重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事件与场景的转换常常打破通常的时空次序,而随着心理活动的流程交错展现。如《无题二首》其一便是很好的例证,此诗首联明写昨夜,实际上暗含由今宵到昨夜的情景联想与对比;颔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却突然回到现境,而未续写昨夜;颈联又转为想象对方的处境;尾联则回到自身。如此大幅度的起伏跳跃,加上实境虚写(如颔联)、虚境实写(如颈联)等手法的运用,就使全诗若断若续,朴朔迷离。

长于用典,巧用比兴、象征是李商隐爱情诗的又一特色,如“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雍兖》),明明是怀人失眠,偏要说枯荷聒耳,明明是枯荷聒耳,偏要说留荷听雨。反说、倒说,怀人情味愈觉含蓄。再如《无题四首》也通过大量用典,使其构思更加丰富,诗旨更加鲜明,抒情伏物更加工巧,大大增加了诗歌“包蕴密致”、含蓄典雅的特色。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作者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写爱情生活中的种种感受,十分注意比兴本身形象的鲜明、生动、完整,力求其既富于生活实感又具有启发性,能引起读者由此及彼的丰富联想,创造出交织着希望与失望,令人目眩神迷的带有伤感情调的情诗之美。如《无题二首》其一:

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四首》)“何当共剪西窗烛,却活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都写得凝练工整,精美典雅,为后世所广为传诵。

另外,李商隐的爱情诗从表现手法上来说侧重于感情领域的表现,摆脱了以满足感官欲望为特征的庸俗情调,以其深情绵邈把这一题材的诗境推向高潮。男女之间无论是热烈的相爱还是执着的相思,抑或是爱情破灭后的伤感,都表现了对于对方的尊重同情和对所爱者处境的体凉。试看《无题二首》其一,抒写对昨夜一夕相值,旋成间隔的意中人的深切怀想。在“身”不由自主的情况下,那种灵犀一点的心心相印,该是多么珍贵,“身无”、“心有”相互映照,在心里相通而身不能接的苦闷中,突出了间隔中的契合,苦闷中的欣喜,寂寞中的欣慰。这与齐、梁诗把女子作为性爱赏玩的对象去写是不同的,李商隐的爱情诗总是写得铭心刻骨,无法排遣,常是一种无望而又无法遏止的追求,以至竞以生死以之的态度去对待,他的爱情绝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便是最典型的例证。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商隐的爱情观和女性观是比较进步的。他有的爱情诗还在爱情描写中渗透多方面的人生感受,甚至与对事业理想的执着追求相沟通,这种品位和境界,远在齐、梁诗之上。

篇10: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点

教师教育学院 07小教中文1班 柯听挺 8号

摘 要 李商隐的诗在晚唐诗坛上可称得上是独树一帜,他的爱情诗尤其为人所称道。这类爱情诗,将爱情的缠绵、相思的苦痛和失恋的悲伤描写得淋漓尽致。他的爱情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有三点:一是结构上有曲折深婉的特点;二是对六朝诗风合理地承袭,如绮美的意象、精致清丽的语言、柔婉的情韵、朦胧的意境、流畅的音律等;三是大量使用典故进行叙事、抒情、寄慨。总体来说,他的爱情诗给人以丰富的美感,情思婉转,寄意深微,诗意隽永,耐人吟诵。关键词 李商隐 爱情诗 艺术特点

晚唐社会混乱,政局逐渐走向崩溃,影响到晚唐诗歌,所表现的是一种带有感伤情绪的美。李商隐是唐诗发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他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卓然成为大家。李商隐现存诗六百余首,大体可分为咏怀诗、咏物诗、咏史诗和无题诗四类。在有题而仍属无题的诗作中,有一部分是爱情诗,如《为有》、《日射》、《一片》、《昨日》以及《碧城》三首等。无题诗是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作品,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朦胧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些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

总体看来,李商隐的爱情诗深远细致,能把恋爱中的细微复杂的感情精确的表现出来,同时诗歌的意境优美,含蓄朦胧,内涵丰富,感情真挚,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人往往不愿直接表达感受而闪烁其词,隐约其人,忽断忽续,或彼或此,使人产生一种朦胧惝恍的审美感受。对李商隐爱情诗进行赏析得出它们的艺术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李商隐的爱情诗在结构上有曲折深婉、回环往复的特点。他的诗比起盛、中唐诗人来结构要收敛细密。盛、中唐诗的结构是平行或递进式的,一层一个视镜,一层一个意蕴,境界开阔舒展,如高山远眺,而李商隐的诗却迂回曲折,全诗往往吟咏的是一种情绪,而在不同角度上叠加重复,犹如人在深谷徘徊,缠绵无休。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春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一二句点出别离之苦,以东风无力百花凋零烘托愁绪,三四句写相思不断,又以春蚕丝尽蜡炬泪干写心情的灰暗失望和纠缠固结,五六句再写相思之苦,以镜中白发、夜月寒光来映衬两地别愁的萧瑟,七八句再借青鸟传书的典故,寄托自己的希望,却又以蓬山暗喻人神阻隔,终于只能通音信而不能见面,增添了一层愁苦,全诗回环起伏,紧紧围绕着别愁离恨来制造浓郁的伤感气氛。而《促漏》一诗:“促漏遥钟动静阁,报章重叠杳难分。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熏。归去定知还向月,梦来何处更为云。南塘渐暖蒲堪结,两两鸳鸯护水纹。”全诗从静夜钟漏声写起,在朦胧中将读者牵入一个幽渺隐秘而宁静的世界,这里闪烁着秾艳而凄凉的色泽和气息,给人以虚幻和神秘的感觉。而后点出一场幽会已经过去,归去之人却仍在月下徘徊难眠,来日悠悠,更不知这样的云雨幻梦在何处重现。最后画面转为明亮,写南堂中蒲草结,鸳鸯游,水波荡漾,更令人触目伤心。诗歌一层又一层地渲染,首尾回应,烘托出寂寞和孤单之情。

另外可以感受到李诗结构曲折深婉较为典型的如《春雨》诗:“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睕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诗中呈露的是一种幽渺迷忽的相思之情。头一二句描写作者为思情所困,和衣独卧,寂寥惆怅。三四句则由人去楼空、隔雨相望的冷寂,一下进到求访所思却无获而归的失落。五六句跳至对所思对象悲情触发的设想,再折回到自己梦境依稀的慨叹。七八句又闪现由彼此遥隔而书札难通引发的哀愁。整首诗结构起伏曲折,心象层层叠出,跌宕而纠结的思绪映照出诗人流动不定而又深邃飘渺的内心,这既使得诗境在种种心绪错结中更显幽微恍惚,又构筑起一种具有浓重感伤意味的情绪氛围。这种利用视觉变化而形成的回环往复的结构,在七绝《夜雨寄北》中也同样使用得非常巧妙:“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四句诗先在实境中想象虚境中的虚境,像电影蒙太奇一样重叠,回环往复中有发展变化,极富风调美,表现了诗人对妻子深长的感情。

他的结构通常不是全景式的扫描,也不是几种相关意象的平面缀联,而常常是以一些似乎不相干的精巧象征从多个方面叠合起来,构成多棱面的、意蕴复杂的境界。这样的诗气势缩小了,内涵却扩大了,它要求读者投入更积极的参与、更多的联想。

第二,李商隐诗歌对六朝诗风有合理地承袭,如绮美的意象、精致清丽的语言、柔婉的情韵、朦胧的意境、流畅的音律等等。从文学渊源来说,在最能代表李商隐风格的那些诗中,不难看出他吸收了六朝骈文清丽精巧、秾丽绵密的特点,杜甫近体诗音律严整的成就,韩愈、李贺等人炼字着色瑰奇新颖的长处;但由于自身情感基调与审美情趣的原因,也出于大诗人对艺术独创性的追求,他把前人的这些特点融汇造为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擅长用精美华丽的语言,构成朦胧幽深的意境,来表现心灵深处的情绪与感受。

李商隐对爱情、对理想的追求是执着的,他心中因此而深藏了痛苦,这种痛苦经过千回百转地咀嚼,写成诗歌,便已融入了诗的意象之中,因而显得深远悠长,感人至深,有一种缠绕回荡的韵味,诗的意象具有非常强的象征内蕴。他学得《离骚》托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的比兴手法,将难以明言的事实隐藏起来,而将其悲愤、感慨通过典型物象和不同色泽音调共同构成的意象、氛围、境界显示出来。在李商隐的诗中,意象、意境都是非常独特的。首先,我们看到李商隐非常善于捕捉富于情感表现力的意象。李商隐使用包括典故在内的各种意象时,都经过精心的选择。一方面,这些意象大都是色彩秾丽或神秘诡谲、本身就带有一定美感的,诸如“云母屏风”、“金翡翠”、“绣芙蓉”、“舞鸾镜匣”、“红烛残花”、“凤尾香罗”等等,使诗歌呈现出一种令人目眩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这些意象又大都蕴含有一定的哀愁、彷徨、伤感等感情色彩,比如《锦瑟》诗中所呈现的,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一个个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这些意象所构成的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画面,人们感受到的只是揉杂在一起的惆怅、感伤、失意等丰厚的意蕴和错综纠结于其间的寂寞的情思,只能总体上欣赏,而不能作具体的剖析。这种托意空灵兴寄深微的境界,正是无题诗别具一格的风味所在。此外,感觉凄凉而逗引愁思的月、露、细雨、夕阳等景物也是他所喜欢写的。

李商隐爱情诗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有着朦胧的意境美,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他在感情方面的怅惘哀伤,文本中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造成了无题诗意旨的含蓄朦胧,同时为解读作品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最突出的是《锦瑟》。从诗的首尾两联中,可以依稀体味出作者是在追思年华,为那美丽、凄凉的往事而无限感伤。而整首诗的意境显然给人以飘忽幽邃之感。另一方面是他在表现方面的迷离恍惚,诗中所用那个形象常常是现实中没有的,但诗中有理性的结构和通顺的句法,以理性的结构组织非理性的形象。如《无题二首》其一:“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首联明写昨夜,颔联回到今夕相隔的现境,颈联又转为对对方处境的想象,尾联则再回到自身。结构安排上虽有“理”可循,但意象究竟不能实指,主题呈现多义。《无题四首》其二:“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或可视为写女子追求爱情而失望的凄伤悲苦,但其中也寄寓着坐着自己爱情的失落与身世的坎坷之感。颔联赋而含比,明写室内外环境景物,暗寓估计境况中时时牵引的情思,由于综合运用隐喻、谐音等手法,务求深隐,读来不免费解,有着朦胧的意境美。

李商隐爱情诗写得朦胧迷幻,构成了一种显著的特征。这里面有些具体原因,譬如他的特殊经历造成了压抑的心理,他的某些秘密恋爱不可明言等等。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诗歌终究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一定的艺术特色总是和诗人的有意追求分不开的。李商隐那些朦胧诗篇,虽然不大容易读“懂”,却有很强的感染力,受到人们普遍的喜爱,那就是因为它有真实的艺术生命。李商隐通常不是直接抒发单纯明了的喜怒哀乐之类的情感,他着重表达的是对某些人生经历的内心深层体验,这种体验往往是多方面的,流动不定的,有时连自己也难于捕捉,更不易明白地转达,因而只能用象征手段作印象式的表现,由此造成意境的朦胧。但是,诗人也不是没有控制晦涩的程度,他还是作了必不可少的点明,像《锦瑟》诗,虽然无法知道它所表达的伤感是由何而起,但“一弦一柱思华年”,却让人们了解其范围是在对过去美好年华的追忆。所以,这一类诗要作详尽的解析简直不可能,但它的情绪却是可以感受的。总之,李商隐爱情诗的创作证明了诗歌并不一定需要表述明白的事实,而可以以朦胧的形态表现复杂变幻的内心情绪,这是一大贡献。

李商隐爱情诗还继承六朝诗风的设采繁艳,词皆缛丽。他的爱情诗大都词采缛丽,所谓“艳情尤丽”(许学夷《诗源辨体》)或谓“义山诗寓意俱远,以丽句影出”(王夫之《唐诗评选》)。像众多《无题》诗和虽然有题而仍属无题的诗,用语绮密,色泽艳丽。要指出的是,词虽缛丽,却无板重之嫌,原因是绚中有素,搭配得好。难得的是,诗中语词的绮丽总与意象的五光十色、情味的含糊、境界的朦胧同生同存,故读者读诗,未明其义,即被它所深含的难言之美所吸引。这在李商隐的众多无题诗中皆有如此审美效应。由于李商隐惯于使用史事、神话创造朦胧境界抒情达意,故所用语言多与史事、传说有关,如瑶台、碧城、凤巢、蓬莱、玉殿、琼树、兰丛、金莲、灵府、素娥、婵娟等,就显得高华典雅。

总的来说,李商隐的爱情诗无论是直观方式的心灵折射,还是朦胧形态的情绪传递,它们都或明或晦地摹刻着作者特定的心理情状,这种心灵的体验在更多时候贯穿着痛苦人生形成的忧伤的情结。也许正是这样一种感伤的心灵化与情绪化的风格,使得李商隐的诗更显出其情感的魅力。

第三,李商隐的爱情诗大多大量地使用典故叙事、抒情、寄慨。他不仅熟悉典故,而且精于用典。他在诗中大量用典,多用典故既有历史事实,也有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故事,而且他用典往往讲典故置于叙事、议论之中,或者说是借用典故叙事、议论,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忌讳,能比较充分地言志抒情,话又说得婉曲含蓄。在典故的运用上,李商隐继承了屈原以来的“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的传统,委婉含蓄,言近旨远,“寄托深而措辞婉”。这固然造成了他的诗歌隐晦难懂,但是也因此形成了李诗“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而酌不竭”的独具一格。

李商隐脍炙人口的诗作《锦瑟》里的使用的典故更是令人赞叹不已。此诗中间四句用典,朦胧的意味更浓。但又使人深深感受到往昔的事和人如像“晓梦”似地迷离短暂,“蝴蝶”似地优美翩跹;“春心”那样热烈眷恋,“望帝”那样忧伤痛苦;清纯凄凉犹如海上明月、月下泪珠;最后却又如玉上青烟,冉冉消融在暖日之中。这都使人有回肠荡气之感。李商隐对典故的创造性运用与结构布置的特殊性形成了这种朦胧美。就用典而言,李商隐不但在诗中融入大量的典故,而且常常对它们赋予心得解释,甚至增如其原来所没有的内容,并将相互没有关系的典故根据自己的需要置于一体,从而传达一种内心的感受。再引《锦瑟》一诗中的四个典故为例,“庄生”句用了《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见自身化蝶之典,但《庄子》原意是在说明“梦”与“觉”(梦中的景象与醒后的景象)并无截然的界限,且根本没有说那是黎明时分所做的梦,李商隐却舍弃“梦”与“觉”难分的原意,从而突出了梦境之美,并称它为“晓梦”,进一步强调其短暂、恍惚,同时改“化”为“迷”,使其内涵更为扩大。“望帝”句用的是《华阳国志》中周末蜀国君主杜宇死后魂化为杜鹃鸟、暮春悲啼而至于口中出血的典故,但据原典,只能说望帝将自己的心事寄托于暮春啼血的杜鹃,这心事本非“春心”,经诗人如此一改,遂变凄厉为缠绵。“沧海”句用的是《博物志》中海里鲛人哭泣时泪流成珠的典故,但原典并未言及月亮,诗人增入“月明”,使大海与珍珠都蒙上一层柔和的清辉,又将鲛人泪改化为珍珠上有泪痕,更有凄凉的意味。“蓝田”句所用典故不知其出处,中唐诗人戴叔伦曾将“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比喻“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的诗景,但从以上三句来看,诗人所追忆的往事必甚热情而凄艳,并非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所以,运用此典当是说梦中的蝴蝶终于如玉上青烟般地消失。总之,这四个典故都是诗人创造性地运用,以此传递心灵特定的感受。其用典的意思难以具体而明确地落实,具有模糊性;典故之间本没有牵连,各自独立,但出现在他诗中,也许已有某种内在联系,却未明言,因而可以引发读者种种联想,使全诗蒙上一层朦胧幽晦的色彩。但它们在整体上所传递出的一种迷茫、失落与忧伤的情味,同诗歌首尾两联惘然自失的悲慨交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尽管朦胧仍能使人体味到的人生惆怅感。

还有我们不难看出,李商隐用典时多能沿用典故的本来含义,但出于表达感受的需要,也会活用典,或翻出新意。因为李商隐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所以他对事物的矛盾和复杂性有充分的感受,结合他的体验和认识,常常把典故生发演变成与原故事相悖的势态,由正到反,正反对照,把人思想活动的角度和空间大大扩展了。举《嫦娥》为例,诗作虽咏嫦娥之事,却一反乞求长生不老的传统写法,极写她成仙之后“高处不胜寒”的凄冷情境,借嫦娥对女冠的寂寞孤独寄予思念与同情。这里明显有心境孤寂的诗人的影子,清高伴随着孤独,对此,诗人既自赏,亦自伤,可以视为他对自己处境的心灵独白。由此可见李商隐活用典故的高妙之处。

李商隐天赋极高,又敏感多情,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以状其情绪的多是一些精美之物,诗作中所流露的又多为要眇蕴藉之情。但是我国古代不少爱情诗的作者,往往以一种玩赏的态度来对待女子及其爱情生活。李商隐的爱情观和女性观是比较进步的,他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写爱情、写女性。在李商隐的作品中,最为人传诵、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爱情诗。因而他爱情诗的艺术特点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学锴·李商隐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2]邓中龙·李商隐诗译注·湖南:岳麓书社,2008年3月 [3]宋宁娜·李商隐其人其诗·北京:华文出版社,2008年12月 [4]邓丹·李商隐诗赏读·北京:线装书局,2007年4月

上一篇: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下一篇:“珍爱生命”主题心理班会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