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的爱情诗

2024-04-29

论《诗经》的爱情诗(通用8篇)

篇1:论《诗经》的爱情诗

论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以反映周民族社会生活而著称,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引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诞生。《诗经》中的作品大都关注现实,其所反映的社会内容丰富而深刻,题材多样,尤以表现婚姻和爱情的诗歌最能体现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情感活动,这类诗歌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从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同时对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并产生长远的影响。

一、从内容方面谈《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

1 追求婚姻自由和对爱情的忠贞

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开端,《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在那个社会,青年人想要追求忠贞不渝的爱情就要冲破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束缚;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封建的婚姻制度更加剧了女性的苦难。因此,追求婚姻自由和对爱情的忠贞成为那时婚姻爱情诗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在表达对忠贞爱情的追求方面,大胆而又委婉,其中《氓》最具代表性,“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它通过一个妇女的`不同寻常的悲惨遭遇,体现出了对整个男权社会的不满,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精神,在最后的结尾处女子主动提出了与对方决裂,这很明显的就体现出一种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

2 乐观热情的感情基调和浓厚的民歌特色

这些婚恋诗歌健康、乐观的感情基调是建立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地位和劳动生活上的。《周礼,春官,媒氏》中说:“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写出了二月天气渐暖,人们可以适当在户外活动,经过了一个冬天的寒冷过程,男女人们身心都得到了适当的舒展,世界万物花草萌发,勾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欲望。《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大都出现于十五国风当中。是由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作,大胆泼辣,体质短小,带有浓烈的民歌特色。例如《郑风》中收录的《将仲子》,着力刻画了女子的内心矛盾,表达压抑的青年渴望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恋爱的精神,这首诗歌属于郑地,可见其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

3 强烈的抒情性特征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诗经》不仅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同时也是我国抒情文学的源头。《诗经》中的叙事诗较少,主要以抒情诗为主。例如:怨妇诗大都体现了妇女遭受婚姻的不幸,或被抛弃的悲惨命运,带有强烈的悲情色彩。《君子于役》是一首闺怨诗,抒发女子对其丈夫久久不归的深切思念之情;《子衿》抒发了主人公对恋人的眷恋之情。正是由于婚恋诗中这种强烈的抒情性特征,从而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令我们了解到了古代人民真挚深厚的感情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为我国后世文学作品中的抒情特征作了坚实的铺垫。

二、在表现手法上对于“赋”、“比”、“兴”的恰当运用

《诗经》开创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排比,如《伯兮》“焉得宣草,言树之背”由自己的忧愁无法排遣,联想到忘忧草,从而说明其想念丈夫是忧思之源。在后代的诗歌中这种表现手法也很常见,例如被誉为“乐府双壁”的《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都广泛的运用了这种手法。“比”一般指比喻,是修辞意义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如《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来比喻女子对于青春易逝、容颜衰老的感叹。“兴”是指借助他物来引起此物。例如:《桃夭》中“桃之天天,烁烁其华,”用桃花灿烂的样子来说明新娘的美丽漂亮。

三、婚姻爱情诗对于后世的影响

婚姻爱情诗无论从内容或艺术手法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并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婚姻爱情诗中强烈的抒情性奠定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抒情传统,如屈原的《离骚》是一首抒情长诗,塑造了鲜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古诗十九首》主要抒写游子思妇之情;而盛唐时期的伟大诗人李白的浪漫狂放和杜甫的沉郁顿挫更是将抒情发挥到了极致。

其次,婚姻爱情诗所体现的现实主义传统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创作有着深远影响,是因为它即关心社会下层人民的命运、同时也歌颂了忠贞的爱情,讽刺了那种对爱情不忠的男子“二三其德”的不良作风。《孔雀东南飞》中就歌颂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忠贞不渝,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体现出了为了爱情的一种无畏的反抗精神:再如白居易的《新乐府》关注现实,批判黑暗势力,两汉乐府诗中“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等。

总之,《诗经》从诗歌题材、诗歌内容、艺术表现方式等方面都对我国的诗歌发展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尤其对婚姻爱情描述的诗歌中,更是对后世文人的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现今的人们在追求高度的艺术境界和文学品位时更不能忘记古人为我们留下的文学宝藏。

篇2:论《诗经》的爱情诗

——《诗经》中的爱情诗

郑珩 2007101220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爱情诗在《诗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诗经》中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的爱情诗,礼赞了纯洁自由的爱情,写出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表现出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为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情感的光辉。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诗经》中的爱情诗的类型多种多样,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哭,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出诗歌中充满坦诚、真挚的感情。

1、描写男女互相倾慕的爱情诗

相恋首先是男女之间从心底对对方的悦慕,因此,表现男女间的相恋和相思,是《诗经》爱情是中非常突出的方面。这里有男子对女子的悦慕,如《郑风·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在众多的美女之中,他只喜欢那个穿白色素绢衣服,戴绛色佩巾的女子,并说只有同她在一起才会感到幸福与快乐。诗中男子那忠贞专一的感情以及其真率大胆的表白,让人读来感动。

《诗经》中的爱情诗真实地再现了周代男女之间相恋相爱的世俗生活,其内容丰富而多彩。悦慕、爱恋不仅只是男子,同样也有女子对男子的倾慕。如《郑风•叔于田》: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诗中所写的是一位女子对她所爱之人的歌颂。这位女子的恋人“叔”出去打猎,在整个里巷之中就再也没有她看得上的人。在她的心目中,“叔”是最杰出的男子,举世无双,无人能及。这种夸张的写法,最真切地表现了相恋中的女子坚贞于所爱之人的强烈心理。

2、描写男女欢会的爱情诗

《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郑风·溱洧》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这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纯朴,烂漫自由。这种未经礼教桎梏的、道学家口中的所谓“淫”,恰恰是自然的人性,是一种活泼生命的体现,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天地精神的遵从。

3、描写在城边相约和郊外幽会的爱情诗

这一类诗中最熟悉的莫过于《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它把当时青年男女在一起时的那种天真活泼、相互逗趣的情景写得活龙活现。一个故意逗惹,一个语带双关的凑趣,其开朗的性格,深厚的感情,愉快的情绪,跃然纸上。

4、描写相思之苦的情诗

古代青年男女的爱情大都是十分真挚、坚贞的,因此往往会造成相思之苦,《诗经》中有一部分爱情诗即是抒写热恋男女的相思之情,这类诗写得真挚而情意绵绵。如《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女主人公以女子特有的矜持,埋怨情人为什么不主动地前来,为什么连个信也没有。她想起两人当初在城阙幽会是的情景,更有“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感受,抒情真是细致入微。

5、反抗礼教压迫的情诗

爱情的航船,很少一帆风顺,往往遇到漩涡和暗礁、惊涛与骇浪,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当时封建礼教控制的社会,家庭的反对与社会舆论的压力是主要的阻碍。如《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是一篇抒写一个女子由于受到家长的阻挠,人言的摧残,不敢表露爱情,害怕情人到来的诗歌,揭示了一个少女在爱情上内心的痛苦、矛盾及冲突。反映了自由恋爱受到礼教限制的痛苦。女主人公由于怕“父母”之言而不敢与情人幽会,说明“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对青年男女的阻力很大。第二、三章诗句里,提到“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说明当时已存在一种反对恋爱自由的社会舆论。这个女子的痛苦歌声,实际上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

《诗经》作为民族青春时代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其中的恋爱诗更是给我们展示了人类美好、纯真的情感世界,折射出了上古时代那纯正、健康的爱情观。这里没有世俗的偏见,有的只是个体生命本能的自然露.这些诗歌不仅表现出了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求,而且还表现出了当时人们对爱情的高尚理解和对爱情的热烈健康的求,所有这一切都为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情感的光辉.由于这些恋爱诗篇在感情上都是率真、诚挚、热烈、淳朴、健康的,都是真情实感流露,因而显得篇篇精彩,字字珠玑,令人爱不释手,百读不厌。爱情是圣洁的是人类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然而,在这一切物质化的时代里,在这日趋失去感动的时代里,我们所缺少的也正是那处于生命本原状态的情.许多现代人的爱情观上似乎已不在那么纯洁,那么执着,所谓的爱情也只是满足物质需求,想散就散,想离就离的虚言。

篇3:《诗经》中的爱情诗考证

褚斌杰:男女两人要好, 不期对方反目, 哀求对方回心转意。程俊英:弃妇诗。朱熹:淫妇为人所弃, 故于其去也, 揽其袪而留之曰……宋玉赋有“遵大路兮揽子袪”之句, 亦男女相悦之辞也。姚际恒:此只是故旧于道左言情, 相和好之辞, 今不可考, 不得强以事实之。方玉润:挽君子勿速行也。此诗当从《序》言为正。屈万里:此男女相爱者, 其一因失和而去, 其一悔而留之之诗。闻一多:朱曰“男女相悦之辞”。

此诗写男女相悦, 归为爱情诗。

郑风·82女曰鸡鸣:

褚斌杰:男女私会, 相约为夫妇。程俊英:新婚夫妇间的联句诗。朱熹:此诗人述贤夫妇相警戒之词。姚际恒:只是夫妇帏房之诗, 然而见此士、女之贤矣。方玉润:贤妇警夫以成德也。屈万里:此男女相悦之诗。闻一多:乐新婚也。

从程、从闻, 乐新婚, 婚姻诗。

郑风·83有女同车:

褚斌杰:婚礼时所唱的喜歌。程俊英:贵族男女的恋歌。朱熹:此疑亦淫奔之诗。姚际恒:是必当时齐国有长女美而贤, 故诗人多以“孟姜”称之耳。方玉润:讽郑太子忽以昏齐也。屈万里:此盖婚者美其新妇之诗。闻一多:记亲迎也。昭十六《左传》子旗赋《有女同车》, 宣子以为昵燕好之词。

此诗为亲迎, 归为婚姻诗。

郑风·90风雨:

褚斌杰:喜见情人到来。程俊英:妻子和丈夫久别重逢。朱熹:淫奔之女, 言当此之时, 见其所期之人而心悦也。姚际恒:诗意之妙如此, 无人领会, 可与语而心赏者, 如何如何?方玉润:怀友也。屈万里:此男女幽会之诗。闻一多:风雨晦冥, 群鸡惊噪, 妇人不胜孤闷, 君子适来, 欣然有作。昭十六《左传》子游赋《风雨》, 宣子以为昵燕好之词。

此为思妇诗, 归为婚姻诗。

齐风·96鸡鸣:

褚斌杰:男女情人幽会在一起过夜。程俊英:妻催夫早起。朱熹:美贤妃令君早起视朝之事。姚际恒:似刺齐侯之诗。方玉润:贤妇警夫早朝也。屈万里:此咏贤妃警君之诗。闻一多:夫人促君早起也。

从程从闻, 妻催夫早起, 归为婚姻诗。

齐风·99东方之日:

褚斌杰:新婚夫妇的恩爱之情。程俊英:诗人写一个女子追求他。朱熹:言此女蹑我之迹而相就也。姚际恒:此刺淫之诗, 以“日”“月”为兴, 作两章韵头耳。方玉润:刺荒淫也。屈万里:此情歌之类。

从程从屈, 归为爱情诗。

秦风·132晨风:

褚斌杰:女子思念情人。程俊英:一妇女疑心丈夫遗弃他。朱熹:妇人以夫不在, 而言鴥彼晨风, 则归于郁然之北林矣, 故我未见君子, 而忧心钦钦也。姚际恒:《伪说》谓“秦君遇贤, 始秦终怠”, 稍近之。方玉润:未详, 男女情与君臣义原本相通, 诗既不露其旨, 人固难以意测。屈万里:朱传以为妇人念其君子之诗。闻一多:怀人也。

从褚从闻, 怀人, 归为爱情诗。

小雅·228隰桑:

褚斌杰:爱情诗。程俊英:一妇女思念丈夫。朱熹:此喜见君子之诗。姚际恒:思见君子, 不知其何所指。方玉润:思贤人之在野也。屈万里:此诗与《郑风·风雨》相似, 疑亦男女相悦之辞。

从褚从屈, 男女相悦, 爱情诗。

小雅·229白华:

褚斌杰:失恋女子抒发幽怨愁苦。程俊英:贵族弃妇的怨诗。朱熹:幽王娶申女以为后, 又得褒姒而黜申后, 故申后作此诗。姚际恒:郝氏佞《序》, 最属可恨。《小序》“刺幽王”;《大序》“周人为之作是诗”。方玉润:申后自伤被黜也。屈万里:此盖男子弃家远游, 而妇人念之之诗。

从程从屈, 弃妇诗, 归为婚姻诗。

邶风·41北风:

褚斌杰:男女私奔;一说是刺虐政相偕逃亡。程俊英:与褚斌杰第二说相同。朱熹:……故欲与其相好之人, 去而避之 (国家危乱) 。姚际恒:此篇自是贤者见几之作, 不必说及百姓。方玉润:贤者见机而作也……贤者相率而去其国也。屈万里:此盖诗人伤国政不纲, 而偕其友好避乱之作。闻一多:女子谓嫁曰行, 一曰归, 车亦亲迎之车。属男词。

暂从褚斌杰第一说, 归为爱情诗。

鄘风·53干旄:

褚斌杰:前去探访情人。程俊英:赞美卫文公招致贤士, 复兴卫国的诗。朱熹:言卫大夫乘此车马, 建此旌旄, 以见贤者。姚际恒:然《邶风》“静女其姝”, 称女以姝。《郑风·东方之日》亦曰“彼姝者子”, 以称女子。今称贤者以姝, 似觉未安。姑阙疑。方玉润:美好善也。屈万里:此盖美贵妇人之诗。

暂从褚斌杰说, 归为爱情诗。

卫风·56考槃:

褚斌杰:一说一女子陷于爱情之中, 不能忘怀, 却又难诉衷曲;一说这是赞美隐居山林之士。程俊英:与褚斌杰第二说相同。朱熹:诗人美贤者隐处涧谷之间, 而硕大宽广, 无戚戚之意, 虽独寐而寤言, 犹自誓其不忘此乐也。姚际恒:此诗人赞贤者隐居自矢, 不求世用之诗。方玉润:赞贤者隐居自乐也。屈万里:此美贤者穷处而能安其乐之诗。闻一多:计梦也。属女词。

篇4:浅谈《诗经》的爱情诗

关键词:诗经 爱情诗

《诗经》中婚姻爱情诗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说周代恋爱婚姻中的各个方面在《诗经》婚姻爱情诗中都有很好的描写。根据婚姻经历恋爱、结婚、婚后生活三个阶段,可以大致将其归纳为三类:一是男女之间互相悦慕、爱恋和思念的爱情诗;二是描写男女结合的婚嫁诗,表现民间婚俗习惯的诗;三是描写婚后生活的诗歌,主要有表现婚后和谐恩爱生活的诗歌,因为战争徭役繁重丈夫离家的社会现实导致的大量思妇诗和婚姻破裂的弃妇诗。

一、款款深情的爱情诗

古代的女子,社会地位低下,足不出户,长期生活在闭塞、狭小的范围里。虽然她们也有着纯真的感情,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但是她们受着“三从四德”的制约,婚姻是建立在“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基础之上的,根本谈不上自由结合,即使情有所钟,也只能私自相会,偷偷相见。这种女性的心理压抑感表现在诗中:一方面,她们真情流露,勇敢地追求,希望得到幸福的爱情;另一方面由于受各种压力的影响,又只能隐埋感情,偷偷地约会,担心遭到他人的议论。如《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写的就是一个少女与情人私会时惊喜、恐惧与忧虑的情景。这个年轻女子爱上了名叫仲子的青年,却劝仲子不要上她家来,因为怕引起父母、兄长和他人的议论。所以一再叮嘱他,私会时要特别谨慎小心,不要攀爬围墙而来,这并不是吝惜那些树,而是怕“家长”知道了而遭非议。“这种复杂的初恋情怀以及对男方的厚望、喜爱和思念,即使是在封建礼教束缚森严的时代,也是无法阻挡的,足见自由恋爱的魅力。但也可看出其纯真的爱情已经与家长制和传统势力的约束形成了一种带有悲剧性的冲突。”

二、忠贞不渝的爱情诗

真正的爱情是彼此心灵的契合,是终生相守、生死不渝。这种高尚的爱情观亦非今日才见,而是古已有之的。《邶风·击鼓》即为例证:“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朱熹注:“契阔,隔远之意。成说,谓成其约誓之言。”(《诗集传》)这是一对夫妻的山盟海誓,生生死死永不分离!再看《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男女互赠定情信物,木瓜也好,佩玉也好,礼物的轻重无所谓,要的是“永以为好也!”对比当今一些“宁当小三,不嫁穷人”的靓女,孰雅孰俗,真有云泥之别!

忠贞的爱情需要经受考验。一是人生别离时,能否心无旁骛、坚守如一?《邶风·雄雉》中的女子做到了:“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雄雉于飞,上下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夫君像野鸡展翅飞向远方,妻子在家牵肠挂肚,一刻也不忘怀,多么痴心多情的女子!二是碰到了“第三者”,能否抵御诱惑、断绝邪念?《郑风·出其东门》中的男子做到了:“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东门外虽然美女如云,这位男子却没有想入非非,心中念念不忘的还是家中粗布素服、相亲相爱的糟糠之妻。正是基于这种情分,这份忠贞,才会有《王风·大车》中的爱情誓言:“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我心我言,可由太阳作证,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后世那些为爱情献身的男男女女,或许从中受到感染和鼓舞吧?

三、婚姻破裂的弃妇诗

在《诗经》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早已形成,宗法礼教虽不及封建社会中、后期那么严密,但妇女在当时的社会是没有地位的,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妇女,虽然她们勤劳能干,处处为家而操劳,但她们的命运仍是掌握在男性的手里。在婚姻中,一旦夫妻间感情出现破裂,受伤害、遭遗弃的往往是女子,由此产生以写妇女申诉自己失败婚姻和悲惨遭遇的诗即弃妇诗。《诗经》中的弃妇诗主要有以下6篇。

《邶风·日月》、《召南·江有汜》、《王风·中谷有蓷》、《小雅·我行其野》这4首诗,篇幅都比较小,而且它们都采用复沓的形式,反复抒发对负心汉的幽怨以及被遗弃的痛苦心情,使感情更加强烈。《召南·江有汜》是一位被遗弃的女子对丈夫的诅咒,“不要我,你将来一定后悔。”《邶风·日月》是一位弃妇对变心丈夫的指责和哀怨。《王风·中谷有蓷》诗人用山谷中枯萎的益母草作意象,比喻色衰的弃妇,遇人不淑遭人弃,被遗弃后独自哀伤、幽怨、自悔。《小雅·我行其野》写一个远嫁他乡的女子诉说她被丈夫遗弃之后的悲愤和痛伤。

《邶风·谷风》、《卫风·氓》这两首诗,篇幅较长,对于事情的叙述较详细。这两首诗的女主人公性格迥异,但都勤劳善良,持家有方,却同样遭遇被丈夫遗弃的命运。《谷风》中的女子较优柔寡断,面对丈夫的另结新欢并将自己遗弃,她只是怨而不怒,让人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受。《氓》中的女子则坚决的多,从“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就表现了她要与那男子割断感情的决心。这首诗叙述了她和丈夫恋爱、结婚、受辱、被弃的全过程,表达了她的悔恨和决绝。

《诗经》中的爱情诗,是古老的华夏民族在有了文字记载后,用诗歌表达的对所爱之人的爱慕,思念,情真意切,让自我的情感与周围美好的景物融为一体的典范,《诗经》里的爱情则更是我喜欢的爱情。古人有“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秋看鱼虫乐,春观草木情。”跨过了历史的长河,这些托物言志的诗句,一直广为流传。《诗经》中这些真实质朴的情感诗篇能静化物欲横流中的心灵, 使人之性灵的本原的自然流露,把握好自己幸福的爱情。我们通过《诗经》,可以体会古代青年男女的欢乐与痛苦,可以从他们大胆的追求自由幸福的领悟出人生的道理,那就是爱情在相知中,幸福在劳动中,永恒的爱情来自纯结和忠贞。两千年后的我们,再次重温这些诗歌时,那些鲜活的灵魂仿佛又出现在我们面前。 值得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1]马积高,黄钧.中国古代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2]孟新芝.《诗经》中的爱情诗赏析[J].北京电子科技技术学院学报,2005,13(3).

篇5:诗经中的爱情诗

××××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诗经中爱情诗

__

专业层次:

别:

号:

名:

分校(工作站):

指导教师:

****年**月**日

诗经中爱情诗

赵××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分校**级***,陕西省西安市710100)

摘要:《诗经》是我国重要的诗歌的一个源头,而且是我国的第一部的诗歌总集,《诗经》当中的爱情诗则更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这对后世产生了弥足珍贵的影响。《诗经》当中的繁多的爱情诗,大约70余篇,题材十分丰富,内容相当深刻,具有个人感情非常大胆,民族特色鲜明,抒发强烈的情感,重视感情而轻视外物,对于情感的专一性,以及内心对于爱情的热烈追求等等在内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当代中国诗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诗经》中的爱情诗主要展现了当时年轻的女子和男儿对于爱情的向往之情,详细描述了在懵懂时期人们对于爱情带来的甜蜜与激动之情,还有部分展示了爱情发展中一些挫折和不和带来的痛苦、忧伤以及悔恨的情况,总之描写十分细腻,代入感则非常强烈。与此同时,《诗经》当中数目繁多的优秀诗歌给我们带来了非常丰富的艺术气息,形成了赋、比、兴的直观表现手法。由此可见,《诗经》则是我国古代的诗歌走向辉煌、走向繁盛的重要起点。关键词:《诗经》;爱情诗 ;特点;思想内容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的诗歌总集,它主要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内容是集结了从西周初开始(即公元前11世纪),直到春秋中叶时期(公元前6世纪),这一过程约500年,总共有305篇诗歌,故《诗经》的十分形象生动的别名叫做《诗三百》。《诗经》当中包含的内容特别多,范围十分宽广,具体表现为:狩猎、婚姻、进攻敌方、农民阶级的反对抗争、红白喜事的请客吃饭等等多个方面,《诗经》相当于一面镜子,映照了当时的风土人情、历史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细节。在这众多的诗歌当中,爱情诗则是《诗经》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差不多占据了所有诗歌的三分之一,主要是展现了男女的爱情故事、懵懂时期的思念之情。《诗经》的重要的开篇之作《关雎》,即为一首典型的爱情诗歌,是爱情诗歌的代表作品。《诗经》当中的爱情诗们,包含了非常有意义的价值在内,这些自然、深刻、简单、形象的爱情诗歌,从古代到今天,仍然可以引起我们强烈的情感的共鸣之情,使我们身临其境,感悟颇深。

《诗经》当中的许多作品均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形象的称其为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诗经》的作者们,来自于社会的各个层次,小到耕田种地的农民伯伯,达到身处皇宫的达官显贵,正是由于这个,《诗经》当中的内容反映出的范围相对宽广,具有代表意义。《诗经》的撰写者们从实际生活开始,在诗歌当中展现了生活的实际情况,折射出当时多姿多彩的生活状况。

《将仲子》表示女主人公怀恋仲子,但是由于人言可畏,只好放弃爱情,这就将造成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她清楚地知道现实违背自己的意愿,然而她却别无选择地被迫屈从于现实。在旧社会,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姑娘往往没有反抗的机会和选择的自由。这种别无选择的痛苦也许比其他痛苦更加深刻。而父母不尊重子女的个人意愿、不考虑子女幸福的作为,常常酿成悲剧。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将仲子》所反映的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悲剧,令人惋惜和值得深思。

(三)男女成婚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国风•周南•桃夭》当中,描述了一位年轻女子出嫁的情况,当时桃花朵朵,盛开的十分热烈,一派和气的景象,姑娘本身所具备的美好的品德以及内涵,给夫家带来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在婚后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美满,家庭更加的和谐友爱,得到了人们真诚的祝福。让我们在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深切感受到了文中美满幸福的情景,使人心情更加愉悦,也不禁想要为其送去祝福。

(四)夫妻美满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郑风•女曰鸡鸣》是产生于当前的陕西南部,它是《诗经》当中非常杰出的一首诗歌。两千年来已有了许多的解说,也有了许多人来翻译。不过这么多年以来,人们放了太多个人情感,使这原本自然和淳朴的诗歌,失去了一些天然本色。诗歌是善于抒情,而小说则便于叙事,有的题材是适用于诗歌,而有的题材则适用于小说,它们各得其所,各见其长。在《诗经》的时代时,还没有小说,可是假如把《女曰鸡鸣》当作小说来阅读,则更能体会到其天然的活气、以及原始的魅力。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当中描写了以下情形,清晨十分,公鸡已经开始打鸣了,可是启明星还在遥远的天空挂着,贤惠的妻子在不断催促丈夫,早点起床更衣吃饭,开始一天的生活。而丈夫是个爱护妻子的好男人,他特别疼爱妻子,经常可以射杀天空中飞翔的大雁,将它做成美味的菜肴,让妻子吃,给妻子补充营养。夫妻二人琴瑟相和,互相扶持,相亲相爱,共同度过漫漫人生,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五)思念对方

(七)遗弃之怨

《诗经》当中有不少的描写抛弃的妇女的诗歌,在这里主要分析一首《国风·卫风·氓》,它可以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了,字里行间都在展现弃妇的内心的种种苦楚、以及现实生活的悲惨。

《国风·卫风·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的悲剧的长诗。这诗中的女主人公,怀着非常悲痛的心情,首先回忆了恋爱时的甜蜜情景,然后描写了在结婚以后,丈夫虐待自己,其后又抛弃自己的悲伤。全诗六章,每章十句。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而定的婚;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二、诗经中爱情诗的特点

作为我国当代文学的开端,《诗经》当中的爱情诗,主要展示了当时的爱情情景,人们对于爱情的热烈追求,以及当时封建的社会带来的束缚,还有一些女子痛苦不堪的婚姻生活等等。细细品读《诗经》中的爱情诗,可以发现其独有的特点,主要可以概括总结为下面几点:

(一)《诗经》当中的爱情诗,主要描写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由的婚姻的追求以及年轻男女对于爱情的坚定不移的决心

《诗经》中的爱情诗,主要描写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由的婚姻的追求以及年轻男女对于爱情的坚定不移的决心,其情感十分细腻,生动形象,展示了爱情生活当中所存在的甜蜜与困苦,喜爱与难过等等,让我们能够感同身受,犹如身临其境。比如说《静女》当中的描写,“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主要是展示了年轻的小伙子,有了心心念念所喜爱的姑娘,当他们二人一起约会的时候,他的内心深处激荡不已,二者相处约会的甜蜜的情景就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再举个例子,比如说,“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句诗歌,简直是当前处于热恋时期的男女的形象描述,堪比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形象生动的描写的谈恋爱的时候,急切的想要见到对方,在等待的时候,内心深处的不安和迫切之情,这些情感变化十分的细腻,十分形象。

(二)在感情的基调上面,主要是激烈和开放之情,这些描写恋爱情景的诗歌都具有一种

例子,比如说:《诗经》中第一个作品,即《关睢》则是一首简单明了的描写思念之情的诗歌,这首诗歌当中的主人公,非常迷恋在河边收集荇菜的一个年轻女子,所以由于有了这个心上人,主人公在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种情感的描写是十分热烈的。这种即朴实又大胆的描写手法,是诞生于淳朴的民间。

(二)《诗经》中的爱情诗,有的主题思想是展示恋爱生活的甜蜜与喜悦之情

举个例子,比如说《邶风•静女》当中,主要描写了恋爱双方约会时的情景,描写细腻、形象、生动,将男女情侣之间那种热切的心情体现的淋漓尽致,见到对方时的开心、活泼、以及快乐写的活灵活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悦然与纸上的开心,让人心情愉悦。(三)《诗经》中的爱情诗,有的主题思想是抒发对于自由恋爱的渴望之情。

举个例子,比如说《齐风•南山》,在这首诗当中,有一句“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当具体情况,可以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而得知,封建礼教对于处于热恋当中的男女的压迫以及束缚、桎梏,让人们十分痛苦,而内心又对自由恋爱有着深切的渴望之情,由此就产生了矛盾和不和。

再举个例子,比如说《风•柏舟》,这是一首描写反抗封建家长的干涉,努力追求自由恋爱的诗歌。这首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妙龄少女,她非常喜欢当时的一个少年,可是女子的妈妈十分反对,对她的事情强加阻挠,由此她产生了逆反心理,想要冲破封建礼教的桎梏,开始了反抗,鲜明的展示了对于自由恋爱的渴望之情。

四、《诗经》中的爱情诗对后世的影响

(一)形式方面的影响

《诗经》中的爱情诗,在形式方面的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首先,其影响了之后的四言和五言诗的创作与撰写。曹操是以四言诗著称的,他的这个四言主要是起源于《诗经》,而后来的曹丕创作了《燕歌行》,奠定了七言诗的基础,是开山之作。

(二)艺术结构方面的影响

《诗经》中的爱情诗,在艺术形式方面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首先,谈谈艺术方面的影响,爱情诗可以抒发人们的情感,是我国抒情诗的开端,譬如说屈原的《离骚》,其本质就是一首抒发内心强烈情感的抒情诗。其次,谈谈形式方面的影响,爱情诗带来了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其在之后的文学创作之中广为流传。

(三)题材方面的影响

《诗经》中的爱情诗,在题材方面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具体表现为,闺怨诗的发展和兴起。举个例子,比如说曹植创作的《七哀》,其诗中的描写有: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参考文献

篇6:浅品《诗经》中的爱情诗

——以《关雎》、《硕人》、《氓》为例

汉语言文学创新实验2班

41102318 高晓晓

浅读《诗经》中的爱情诗

——以《关雎》、《硕人》、《氓》为例

41102318

高晓晓

《诗经》跨越了西周到春秋长达500年的长河,三百多个故事,吟唱出了历史的美好,勾画出了历史的轨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时光流逝如箭一般,却冲不破爱情的永恒,给我们后世呈现出关于爱情的诗情画意。

《诗经》的作品中反映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具有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初的伟大,而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国风”之中,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而《关雎》、《硕人》和《氓》分别是这三种诗体的具体表达。

翻开《诗经》的第一页,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关雎》。全诗讲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美丽贤惠的少女仰慕很久,却得不到她的苦闷心情,但却幻想自己得到佳偶的情景。诗歌一开头就以雎鸠互鸣开头,这应该是男子看到的真实景象——一对雎鸠在河边嬉戏,面对此景,联想到心仪姑娘,自己对她情深由已,虽然只有四句,但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符合人们的真实想法。其次,第二章道明了这位少女乃是男子在她采摘荇菜的时候邂逅,一见钟情,但只能远远相望。顺其自然,第三章就叙述了少女是身影在男子脑海里反复出现,使他辗转反侧,不能入眠,甚至有点废寝忘食。然而到了第四、五两章的时候有了意外转折,“钟鼓乐之”、“琴瑟有之”,有一种欢乐、热闹、幸福的氛围。骤然欣喜,男子抱的美人归?可是仔细一想,事实并非如此,这只是男子内心的幻想罢了。男子恐怕爱慕少女已经爱到骨头里去了,不然也不会幻想这无法实现的情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指出了中国人关于爱情的含蓄,即有

他物延伸到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淑女,这两个词代表了中国人的爱情品味,我想这大概就是由诗经所流传下来的思想吧。

《关雎》是关于男女相思的情诗,类似的诗歌只是《诗经》中的一小部分,还有一部分关于婚姻出嫁的场面,《硕人》又是这一类诗歌的集中体现。

《硕人》是一首描写了庄姜出嫁的诗,赞美了庄姜的家世,美貌以及仪从之盛。第一章,首先用排比的手法介绍了她高贵的出身,第二章则连续运用了七个比喻,向我们刻画出了这位贵妇的容貌,从她的手、肤、颈、齿、额。眉、目以及美妙的笑容表现了静态美,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一句将美人风韵天成的动态刻画的淋漓尽致,有一种动静相结合的画面感,真可谓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而且也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恨不得自己可以穿越回去,亲眼见识庄姜到底有多么美丽!接下来两章是描写婚礼的场面,连用六个叠字,将婚礼场面的盛大与隆重写得细致入微,而诗人的本意,则是通过对她尊贵的出身、隆重的婚礼场面以及优美的自然景观的描写,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地烘托出庄姜夫人无与伦比的美丽。①最后用鳝鱼、鲔鱼来蕴含人们祝福庄姜生活幸福美满的心意。

或许在现代人的眼中,她并不美丽,但她却是中国传统的标准的美女:

1、身体健壮、身材颀长

2、手指纤长

3、皮肤白皙、光洁、细腻

4、额头饱满、方正

5、眉毛细长而弯

6、晶莹、洁白、整齐的牙齿

7、脸上要有酒窝

8、眼睛要黑白分明

这些都是综合考察一个女人是否的美女的标准。②

毕竟那个年代没有照相机,无法将庄姜的真实美貌传于后世,有通过笔尖去让后人联想。然而,自古都言红颜薄命,这话用在庄姜身

上再恰当不过,虽然她极其美丽,却不受宠,没法生育。《左传·隐公三年》记载了庄姜:“美而无子,却贤德贞淑。”作为**,她是最完美的;最为女人,她是最不完美的。但《诗经》里的那个她,将永远以尊贵和美艳而成为绝唱。③

其实关于庄姜的爱情美不美,我们无法真正的评价,只有她自己才真正懂得自己的需要。人生的好与坏很难去判定!总之,我认为她是个奇女子。

最后还有一部分诗歌是弃妇诗——《氓》又是较为有名的一首诗歌。它采用回忆倒叙的手法,通过一个已婚女子的口吻,生动地讲述了她从恋爱到结婚再到被弃的完整过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忠于爱情,性格坚强的传统中国妇女形象,而客观上反衬出男子的薄情寡义。

全诗共分为六节。第一章写女子答应氓的求婚,按《礼记》记载,古代的婚嫁需要完成六礼——纳采、问名、纳言、纳征、请期、亲迎,完成这些礼需要三年的时间,而诗中从“抱布贸丝”到“秋以为期”,时间不到一年,说明这个女子陷得太深。④如果她当时能够稍微清醒些,便不会发生以后的悲伤事情,由此可见他已经让爱情冲昏了头脑,失去了思考和判断的的能力。第二章中“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将女子的自我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女子迫切希望见到心爱人的愿望。第三、四章以抒情为主,都是以桑树起兴的。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来暗示女子容颜的衰老,男子的负心和时光的流逝。第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女子被弃前后的处境,她起早睡晚,辛苦劳作,仍旧遭到男子的抛弃,尤其是“暴”字使人们想到男子的狰狞面目,女子被虐的情景。到了第六章,描写了女子被抛弃后,感情由原来的气愤悔恨转变成平淡安宁,她已经看清了氓的真实面目,即“凡是不思,亦已焉哉”,而且遭到了兄弟们的嘲笑,让女子的心情更加难过。

《氓》是一首感情真挚的情诗,用回忆和对比的手法将男子和女子前后感情的变化刻画的真实凄美。

这三首诗都描述了女子的爱情故事,有喜有悲,有苦有甜。同时从侧面烘托出当时古代女性的真实生活状态:所处的社会地位、被赋予的社会权利、恪守的标准形象、维持的婚姻状况等等。⑤

总之,《诗经》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有它的魅力所在的,而其中是爱情诗歌占了一部分比例,较为详细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妇女的知性之美,也体现了爱情给人们带来了各种人生滋味,是人们不可不读的书籍。

参考书籍

① 辛然,《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经中的美丽与哀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② 年10月,第211页

② 刘冬颖,《执子之手——诗经爱情往事》,中华书局,2010年10月,第226页

篇7:诗经里面的爱情诗

《诗经》中婚姻爱情诗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说周代恋爱婚姻中的各个方面在《诗经》婚姻爱情诗中都有很好的描写。下面一起去阅读欣赏一下诗经里面的爱情诗吧,希望你喜欢!

第一首:周南·关雎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

第1章四句是总述,写小伙子“在河之州”由关雎之声而引起对漂亮苗条的姑娘的爱慕之情。“睢鸠”预示着男女爱情的和谐专一。

第2章八句写求爱、思恋过程,“君子”想追求“淑女”,但却“求之不得”,陷入了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

第3章八句主要是写抒情主人公的幻觉,仿佛和那个姑娘结成了情侣,共同享受着和谐、欢乐的婚后生活。

第二首: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第三首: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

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赏析

《子衿》写的是女子等待男子,表现女子等待男子的.焦急心情。《采葛》写的是男子等待女子,表现男子期盼着与女子见面的焦急心情。

全诗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里有一个感情的渐进过程:三个月……三个季度……三年。“三秋”是指三个季度。

第四首: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互赠定情物,表示相互爱慕的篇章,充满了和谐、明媚、秀雅、甜蜜的情致。投:投赠,赠送。

青年男女之间互赠信物,是古代民间的一种求爱方式。现在有些民族仍有此习俗。木瓜:植物名,果实椭圆。琼:赤玉,又是美玉的通称。琚:佩玉名。“琼琚”和下二章的“琼瑶”、“琼玖”都是泛指佩玉而言。

第五首:郑风·狡童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爱上一个年轻小伙子,不知什么原因,两个人产生了误解,小伙子对她冷淡了,于是姑娘唱起了这首歌。那个小帅哥,不跟我说话了。因为他的原因,使我饭都想吃了,气都气饱了。

那个小帅哥,不和我一起吃饭了。因为他的缘故,使我觉都睡不安。恋爱过程是男女双方不同思想、性格、感情在逐渐了解中取得和谐一致的过程。

因此,即使没有环境的阻碍,中间也不免有所矛盾。也许偶尔因为一句话也会闹个小别扭,赌气不再和对方说话。

第六首:召南·摽有梅

摽(biào)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dài)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jì)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赏析

这是一首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当梅子还很多的时候,既女子年龄还小不着急婚嫁的时候,她希望小伙子挑个吉祥日子向她求爱。

很妙的是女子感情的变化,越来越急切——这里描写的少女,到了一定的年龄,如果还没有男子追求,她们就会大胆地毫无顾忌地向男子主动求爱:“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是怎样的女子啊!

篇8:《诗经》中的爱情诗考证 (三)

褚斌杰:少女恋慕少年。程俊英:思念远人。朱熹:以戒时人厌小而务大, 忽近而图远, 将徒劳而无功也。姚际恒:此诗未详……《猗嗟》亦云“猗嗟娈兮, 清扬婉兮”也。按《诗》多同句, 而上二章之辞则全不合。方玉润:未详, 词义极浅, 尽人能识。惟意旨所在, 则不可知。屈万里:此盖喜远人归来之诗。闻一多:无题解。属女词。

此诗从褚, 归为爱情诗。

魏风·108汾沮洳:

褚斌杰:一女子夸赞其情人。程俊英:赞美劳动者才德。朱熹:此亦刺俭不中礼之诗。姚际恒:此诗人赞其公族大夫之诗。方玉润:美俭德也。屈万里:此盖刺某大夫爱修饰之诗。闻一多:无题解, 属女词。

此诗从褚从闻, 归为爱情诗。

唐风·116扬之水:

褚斌杰:女子投奔所爱之人。程俊英:揭发告密。朱熹:晋昭侯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 是为桓叔。其后沃盛强而晋微弱, 国人将叛而归之, 故作此诗。姚际恒:潘父弑昭公, 迎桓叔, 晋人发兵攻桓叔, 桓叔败还, 归曲沃, 皆可以见国人之心矣。方玉润:讽昭公以备曲沃也。屈万里:列《诗序》, 刺晋昭公……事见桓公二年左传。闻一多:无题解, 归附篇。

此诗暂从褚斌杰, 归为爱情诗。

陈风·136宛丘:

褚斌杰:一男子深爱一活泼善舞的女子。程俊英:写一个以巫为职业的舞女。朱熹:国人见此人常游荡于宛丘之上, 故叙其事以刺之。姚际恒:此诗刺游荡之意昭然。方玉润:刺上位游荡无度也。屈万里:此刺游荡之诗。闻一多:无题解, 属于第三类。

此诗暂从褚斌杰, 归为爱情诗。

曹风·151候人:

褚斌杰:一说是女求男的情诗;一说是刺新贵。程俊英:与褚斌杰第二说相同。朱熹: 此刺其君远君子而近小人之辞。姚际恒:刺诗。方玉润:刺曹君远君子而近小人也。屈万里:《诗序》谓此为刺曹共公之诗, 似是。闻一多:属于第三类, 刺曹女也。

此诗从褚斌杰第一说, 归为爱情诗。

小雅·199何人斯:

褚斌杰:一女子怀念和埋怨旧日情人。程俊英:同事绝交诗。朱熹:此篇专责馋人耳。姚际恒:刺馋。方玉润:刺反侧也。屈万里:……然为朋友绝交之诗, 则文义甚显。

此诗从褚斌杰, 归为爱情诗。

小雅·225都人士:

褚斌杰:送别贵族人士、女子返归京都。程俊英:忆念意中人。还列三说:刺诗;怀旧;逸诗。朱熹:乱离之后, 人不复见昔日都邑之盛, 人物仪容之美, 而作此诗, 以叹惜之也。姚际恒:盖想旧都人物之盛, 伤今不见而作。方玉润:缅旧都人物之盛。屈万里:此咏某贵家女出嫁于周之诗。

此诗从程, 归为爱情诗。

争议较大的婚姻诗有3 首:邶风·37 旄丘、齐风·105载驱、小雅·197 小弁。

邶风·37 旄丘:

褚斌杰:女子疑丈夫有外遇。程俊英:流亡诗。朱熹:此诗本责卫君, 而但斥其臣, 可见其优柔而不迫也。姚际恒:引《毛传》“彼旄丘之上有葛, 其节何蔓延而长?虽前高后下之丘, 犹远相及。我之伯叔同处一地, 乃多日而不相恤, 何也?”此说存之。方玉润:黎臣劝君勿望救于卫也。屈万里:引《诗序》, 责卫伯也……闻一多:无题解, 属女词。

此诗暂从褚斌杰, 归为婚姻诗。

齐风·105载驱:

褚斌杰:文姜往来齐鲁间, 纵情游荡取乐。程俊英:齐女嫁鲁。朱熹:齐人刺文姜乘此车而来会襄公也。姚际恒:《小序》谓刺齐襄……《集传》皆以为指文姜, 意亦贯。方玉润:刺文姜如齐无忌也。屈万里:此盖咏文姜与齐襄公聚会之诗。闻一多:齐女归于鲁 (无刺意) 。

此诗从程从闻, 归为婚姻诗。

小雅·197小弁:

褚斌杰:被逐者的哀音。程俊英:被父放逐的儿子的诉苦。朱熹:幽王……黜申后, 逐宜臼, 而宜臼作此以自怨也。姚际恒:引《小序》《大序》, 辩驳, 引孟子言, 引赵岐注, 终无定论。方玉润:宜臼自伤被废也。屈万里:人子不得于其父母者所作。闻一多:伐木析薪喻婚姻, 掎扡言不得人也。

此诗从褚从闻, 归为婚姻诗。

可能为爱情诗的有5 首, 是:郑风·77 叔于田、郑风·78大叔于田、齐风·103 卢令、唐风·120 羔裘、唐风·122 无衣。

郑风·77 叔于田:

褚斌杰:一女子赞她所爱的男子汉。程俊英:赞美猎人。朱熹:或疑此亦民间男女相悦之辞也。姚际恒:从《集传》, 段不义得众, 国人爱之而作。方玉润:刺庄公纵弟田猎自喜也。屈万里:旧谓共叔段不义而得众, 国人爱之, 而作是诗。闻一多:属女词。从朱说, “男女相悦”。

此诗从褚从闻, 归为爱情诗。

摘要:本文以褚斌杰《诗经全注》为底本, 以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为参本, 相互比较, 另参考闻一多、屈万里, 宋代朱熹、清代姚际恒、清代方玉润的相关《诗经》专著来考证《诗经》中的爱情诗。

上一篇:操纵遥控快艇小学作文下一篇:温州超市促进会成立大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