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李商隐《锦瑟》的主旨

2024-05-04

分析李商隐《锦瑟》的主旨(精选10篇)

篇1:分析李商隐《锦瑟》的主旨

分析李商隐《锦瑟》的主旨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

在当代社会,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本人认为主要着眼于其“对当代社会的意义”,这一“意义”,并不是单纯的讲作品的教化作用,也可以是对文本创作技巧的研究,也可以是研究作品中所包涵的对当代社会有积极意义的主题思想、科学常识、美学意义等等。从“对当下社会的意义”这一角度研究文学作品来讲,实质上我们是以现代人的思想范畴、科学认识程度、美学标准等来评判和理解的,究竟能否与作者的本意相符,这就不得而知了,或许与作者心有灵犀,或者是与其想法大相径庭。进一步讲,我们对前人作品的研究大多也逃不过“当下人的思维”这一框架(本人认为),特别是对离我们已经非常久远的一些文学作品的研究。所以,仅就“对当下社会的意义”这一角度出发,很大程度上,本人认为我们也没有必要去费尽心机的揣摩作者的本意,只要立足文本,以现代人的“眼光”(思想和方法)去解读出有意义的东西,来弥补现代人的情感缺失,学习和借鉴前人优秀的创作技巧和方法以及作品的美学涵义等,只要不牵强附会,则都是可以被容许和接纳的。这并不是说,完全将前人同我们割裂开来,实际上也并没有,因为“作品”本身就已经将我们同前人联系了起来。

此外,对文学作品的研究还要注重科学方法的运用,特别是对诗歌的研究,如果仅就诗歌主旨和情感的研究,本人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尊重人类思维的规律。

对一事件,一感情,我们可以用千变万化的语言表达,但是思维在组织语言反映事件和情感时,很多时候包含的事件和情感是单一的,至少是联系密切的。比如,我们见到一头猪,首先认为它是一头猪,而不会说它既像一头猪,又像一头牛。但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如果猪鼻子插上两根葱,就有点像大象了。《锦瑟》一诗,有人说是写“音乐”的,歌咏“瑟”之物的,如果真是这样,锦瑟与后面的这些典故和传说如何联系起来呢?本人鄙陋,不但思维上无法将之联系,情感上亦是难以接受。故认为这两种说法,形同是拉来一头牛,说其与“猪”长得非常相像无异。此外,一部分人认为《锦瑟》是“悼亡诗”、“政治诗”、“爱情诗”、“感伤身世诗”,倘若《锦瑟》一诗,本身有音乐的成分在里面,有人说瑟有适、怨、清、和四种声调,那么由音乐引发诗人以上的某种感伤的情怀亦是无可厚非,同样它们又如何同以下典故和传说相联系呢?《锦瑟》所运用的典故中,除了“望帝”之典故,鳖灵抢占望帝的妻子,“望帝啼鹃”或许有爱情的涵义在里面,可以与爱情诗扯上关系,但其他典故和传说并无此意思,且也很难与之相联系,故爱情诗也是有牵强的,由此悼亡诗一说也是很难立足,全诗很难看出有一点悼亡的迹象,典故和传说本身和背后亦是没有悼亡之意,无疑这也是臆断之辞。倘若是“政治诗”或者是“感伤身世诗”的话,此诗“政治意味”完全可以归入“感伤身世诗”里面,因为看看李商隐的一生,与政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那么究竟是不是“感伤身世诗”呢?还是要从诗歌自身去考证,探究意象、典故、传说等自身或者是背后隐藏着的意味,与李商隐的身世有无关系,存在怎样的关系。

二、把诗歌作品看作一个内容上互相紧密联系的整体,而不是将各部分割裂开来分析。

上面本人已经提到,如果是“感伤身世的诗”,要探究意象、典故、传说等自身或者是背后隐藏着的意味,与李商隐的身世有无关系,存在怎样的关系。除此,还要从整体上考虑这些意象、典故、传说相互间的联系。

这或许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方法,但是本人认为,在用之考究诗人的思想主旨上去,无疑要比很多没有根据的“奇思妙想”要好得多。对于很多“奇思妙想”的方法,用之于文本创作技巧和手法的探究,或许是好的方法。因为,主旨是作者思想中的东西,是唯一的,容不得我们通过玩“文字游戏”去臆测,技巧和方法是诗人自身无意识或者是有意识提炼出来的,直接通过语言和作品的架构体现出来,我们能够直观的从作品表面看到,这时候“奇思妙想”探究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只要有根有据,不需要去推测诗人本身有没有这种看法。简单的说,也就是从作品中解读出的思想主旨,是我们和诗人共同的,作品中得出的技巧和方法可以是我们自己的,诗人没有意识到的,尽管对它们的探究都是以“当下人的眼光”看的。因此,本人认为运用这一传统的方法去探究李商隐《锦瑟》的主旨尚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这样李商隐才不是一个神秘的人,才是一个具有正常思维的人,而不是一个“失常”或者“超常”的人,无论是“失常”还是“超常”都是一种不正常,不正常就是疯子,只有疯子才能胡说八道、胡拉乱扯。但李商隐自身,其并不是疯子,即或是疯子,也是一个“正常的疯子”,具有正常的思维,倘我们用一些“奇思妙想”、“无端臆测”去理解其诗歌的主旨,那么我们才是“真正的疯子”,残忍地贬低了这位“正常的`疯子”,把他当成了“真正的疯子”。

下面,我们就简单解读下《锦瑟》这首诗。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首联,从义山写此诗的年龄来看,其当时大概是四十七岁,年近五十。瑟本身只“二十五”弦,怎么会有五十弦呢?本人认为这都是李商隐用来暗指“年龄”。从李商隐的生年来看,冯浩认为其生于元和八年(813),张采田认为其出生于元和七年(812),我们姑且可以认为其出生于公元812或者是8,其于文宗开成二年(837),考取了进士资格,此时正好是差不多25岁(或许我们由此可以确定其就是公元8出生?)。25岁及第,应该是李商隐仕途的正式开始,做此诗时年近五十,依旧是一事无成,很容易可以得出首联中诗人以锦瑟之“弦”来暗指“年龄”,感叹岁月匆匆,年华易逝,“无端”既是诗人感叹岁月不知不觉中的飞逝,“一弦一柱”皆为“一年一岁”,“华年”指“失去的年轻岁月”。同时,谈“华年”也不足为过,唐代人的年龄或许并不短,正常讲只要人衣食无忧,没有其他意外,如疾病或者是意外事故,和现代人活的年龄应该差不多,唐代药学家孙思邈就活了一百多岁,这是生物学的问题不多提,不过可以由此确定李商隐此时应该也算是中年时代。从以“锦瑟之弦来暗指年龄”这一角度讲,此诗可以有“音乐”,亦可无“音乐”,李商隐此刻,可以目睹“锦瑟”之器,亦可将此“虚构”。

颔联,诗人引用了“庄周梦蝶”和“望帝啼鹃”的典故。《庄子·齐物论》载:“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它是说庄子梦觉之后很难分辨究竟是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子。此外庄子曰:“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或许,变成“蝴蝶”亦是李商隐的“志”,李商隐的“志”是什么呢?是“求功名”,对此刻的他而言是一种虚幻的东西了。李商隐的一生就是在这种“志”与“自身艰难的仕途现实”之间不断地变化莫测,迷茫失意。“望帝”是李商隐自喻,“春心”则是暗指其年轻时候(应该是“进士及第时候”,“及第”以前其“及第不顺”,政治抱负应该尚无,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没有及第”以前其抱负还是“努力及第”)的政治抱负。“托杜鹃”,也是李商隐借指自己一次次的对未来寄予希望,一次次的徒劳,此处“杜鹃”可以是喻指李商隐“自己无奈徒劳的哀叹”,也可以是指在仕途上“给过李商隐帮助的人”,或者是李商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寄托过希望的人。无论怎样,都是指其“春心”无法实现,不必可以考究,以免弄巧成拙。与首联关联则是其感叹自己年近五十,回想过去二十五年的仕途人生,变幻莫测,坎坎坷坷,报复不能实现,再次徒劳哀怨。

颈联运用了两个传说。前一句“沧海月明珠有泪”,与之相关的有两个传说。一是“鲛人泣珠”,且相传月明时分泣的珠圆;另一个是一个流传于民间的美好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得光莹……”。两者都牵扯到了相同的自然条件:月明。但就这两个不同的传说而言,一是鲛人泣的珠,一是蚌晒的珠,都是独立的传说,两者并没有办法联系起来,不可能同时在此句诗中出现,故此句仅能含有一个传说,这是符合思维规律的。但珠都有同样的特点:晶莹剔透。究竟是哪一个传说呢?本人认为应该与上下文联系起来得出一个恰当的结论,也可以不必去追究到底是哪一个传说,因为无论哪一个正确的概率都只有百分之五十。先看下句,“蓝田日暖玉生烟”是一个关于名叫杨伯雍的书生的传说(内容较长不易细述,可查阅资料)。蓝田,现为地名,由传说知,开始并无“蓝田”之地,只是因为此地尚未长成的“玉”,埋在地下,颜色是蓝色,所以后来人们将此地称为“蓝田”。日暖,根据传说是“天气晴朗的日子”。玉生烟,人人都知道,不做解释。依据传说理解此句的意思就是:在晴朗的日子,普通的百姓可以远远地看到蓝田之上的“玉烟”去,据此去采摘“玉”,统治者听说,亦派人再次去强采却看不到。在此,应该是李商隐借统治者看不到玉来暗托自己不被重视,得不到赏识。由此看,前一句则很有可能是诗人自叹怀才自泣,比喻自己就像那晶莹剔透,泪尚未干的“珠”,怀才自伤。大体上可以看出前一句应该是“鲛人泣珠”的传说,但也不能完全确定。李商隐不是以鲛人自喻,而是以“珠”自喻,既然这样我们也没必要对其究竟用了哪个典故下一个定论,是“有泪之珠”或者是“如泪之珠”均可,都明确其是一颗“伤感的珠”,这是关键。

通过以上的分析,尾联的意思不攻自破,是对上文的一个总括式的收尾。无非是:这一切情感和往事都只能是作为回忆了,只是此刻再次想起来感觉心中若有所失。末句读来,感觉诗人大有想要解脱之意,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想也没有作用了,至此义山之抱负已经被现实和时间消磨掉了,与我们也不无不同,很多人都会这样,随着时光的流失和现实的残酷,志向渐无,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者毕竟还是少数。

所以整首诗大意应该是这样:转眼间,就二十五年过去了,现在已经年近五十,想想过去一年一岁的“年轻岁月和往事”,可谓真的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变化莫测,年轻时候的抱负此刻已不能实现,只能将此寄予徒劳的哀叹。但想想自己这样才华横溢,却没有人发现,得不到赏识,不觉自伤。唉,这一切都只能是作为回忆了,只是此刻再次想起来感觉心中若有所失。

最后,本人认为这首诗还是作为一首“感伤身世的诗”比较符合规律,也近乎与诗歌原文内容相符,没有刻意的牵强赴会,或者是“奇思妙想”。在尊重人类思维规律的,考虑作品与作者自身的联系的同时,将作品前后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来考量诗人的主旨大意,我认为这尚是用之理解作品真实主旨的一种科学的方法。

篇2:分析李商隐《锦瑟》的主旨

晚唐李商隐的诗歌意象纷繁复杂,以其诗意的朦胧美著称。

一、图形背景理论

图形背景理论早在一个世纪前就由丹麦心理学家Rubin首先提出,后由心理学家用来研究知觉及描写空间组织的方式。在观察周围环境时,人们倾向于把所关注的物体作为知觉上凸显的图形,而把周围环境作为背景,即突显原则。经过各理论家对图形背景理论的丰富与拓展,如今,图形背景已经淡化了具体事物的外衣,它们所各自代表的对象范围逐渐扩大,从具体事物到抽象事物,甚至是思想、意境等也可分别对应到图形和背景上。

Stockwell认为,阅读是影像和背景不断形成的过程,是不断产生令人震撼的形象和回声的过程,文学的语篇特征,含义和联想正式建立在这一动态的过程之上。(刘立华、刘世生:2006)诗歌之所以感人且让读者产生共鸣,与诗歌本身所提供的图形背景的建立与形成有一定的关系。作者运用图形与背景理论调控自己的作品(尽管作者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让文学文本尽可能的传达自己的意思;而读者在阅读时根据作者的安排和思路,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解码文本中的情节、人物、意象等等。

二、《锦瑟》: 通过意象叠加方式体现图形背景

通过意象叠加方式体现图形/背景关系主要是根据联想特征中空间大小、突显性、依赖性决定。(梁丽、陈蕊,2008)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小令前三句全部为名词,没有一个动词和介词,通过几个意象的叠加,构成了一副画面。前三句中,“瘦马”为图形,其余的“枯藤、老叔、昏鸦、小桥、流水、古道、西风”均沦为背景。后两句,夕阳西下,黄昏将至,“断肠人”依然在“漂泊”。人物相对于整个环境成为图形,而前面所有环境均为背景。众多密集意象的使用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李商隐的无题诗意象丰富、意境幽远、情感浓郁,《锦瑟》作为李商隐无题诗的代表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由于本文意象繁多,意境深远,主旨众说纷纭,因而笔者仅从图形背景理论角度解读文本本身。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端”二字一下抓住读者的注意,成为上一句的图形。作者使用“无端”二字表达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怀,奠定了全诗朦胧复杂的情调;也使得本就凄凉倍出的气氛又加上了一层无法言说无法理解的无奈之感。下句“思华年”成为关键词,也就是图形。弹奏锦瑟的一音一节都能引起作者对似水流年的回忆。锦瑟这一美好的乐器弹奏出来的音律勾起来作者对“美好”岁月的回忆,然而青春一去不返,再加上整个背景为作者营造出的朦胧、哀愁的意境,引起作者的无线哀怨。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作者先是引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所有的意境都充满了迷离与朦胧,承载着作者朦胧内心世界的背弃与怨愤的情感。下句引用了“蜀帝啼娟”的典故,杜鹃啼血的故事由来已久,我们从这一典故中感受到无限的悲痛,既是对美好的事物消逝的伤痛,物是人非最为无奈。庄周梦蝶的迷惘、杜鹃啼血的苍凉无一不体现整首诗的朦胧与悲凉以及作者深切的哀愁之情无以言说的苦闷。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上句将“蚌蛤尾珠,与月盛虚”、“沧海遗珠”及“鲛人泣泪成珠”等典故糅合在一起,可见作者的艺术独创魅力。然而这却能很好地激发读者有关于这些典故的联想,沧海、明月、明珠、珠泪等在一起糅合出了一种传奇色彩与悲剧情调的艺术境界,营造出凄美的感觉。下句借用具体的物象――玉烟来比喻锦瑟所创造出的朦胧的意境,就像是太阳照耀下的蓝田玉所生的烟雾,扑朔迷离,亦幻亦真,可望而不可即。

锦瑟五十弦的悲哀、庄周梦蝶的迷茫、杜鹃啼血的苍凉、月明珠泪的凄清、良玉生烟的`虚幻,这些典故与意象的叠加勾勒出整首诗朦胧与悲凉的大背景。尾联的“此情”相对于“此情可待成追忆”一句成为重点,即图形,诗人前面描绘的众多意象,勾勒出的大背景均是用来突出“此情”。而“惘然”相对于整句,乃至整首诗来说均是关键,是整首诗的图形。“惘然”即是怅然若失,难以言说。一切皆是虚妄,所有的感情,追忆也罢,感伤也罢,希冀也罢,所有的痛苦与焦虑,迷茫与悲凉,都是难以言说,这二字也是对全诗情感的总结。

三、结论

篇3:李商隐《锦瑟》的意境分析

一、“锦瑟五十弦”的悲哀

首联的两句, 细细聆听锦瑟的繁弦, 不由地感思年华的旧时往事。这首诗的首联先用“锦瑟”起兴来奠定悲凉的基调, 明确地点明“思华年”的中心思想, 在开始点出的“无端”二字, 通体妙出, 后文由此而来。正如李商隐所说的“锦瑟无端五十弦”, 他加上了“无端”二字, 使本来就悲凉、苍楚的氛围又增加了一层想要了解而又无法了解的无奈之感, 在情感的推敲上可谓更深入了一步。但是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根弦, 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要责怪它, 表面看这样是非常地奇怪的和难懂的, 其实这正是诗人心意的流露和情绪的宣泄。下句“一弦一柱思华年”, 是说弹奏锦瑟的一音一节都引起诗人对青春往事的回忆。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就使全诗的情感基调被烘托了出来, 可见李商隐在运用典故时并非是简单的借用、挪用, 而是经过缜密推敲而增添的。其后的“一弦一柱”都唤起了对似水流年的回忆, 令读者在作者营造的朦胧、迷离、哀愁的意境中不禁地回忆和怅惘, 感受今时今日早已是令人不胜枉然了。

二、“庄周梦蝶”的迷惘

在颔联中, 产生了庄周梦蝶的意向, 再紧接着引用到杜宇化为鸟的典故, 所有的意境都充满了迷离和朦胧。诗人写庄周的“梦”和“迷”, 想要要表达的, 依旧是诗人自己朦胧的内心世界中满载的悲戚与怨愤的情感。而“迷蝴蝶”的一句此句关键在一个“迷”字, “迷”字既可以说是诗中蝴蝶的意向在翩翩飞舞时迷人的姿态, 又可以来形容这个梦境的迷离和恍惚, 同时又可以写出在梦醒后的感受的空虚幻灭, 恍惚若“迷”。但是, 无论梦确切地是哪一种解释, 它都来自于梦中虚无的幻影。庄周梦蝶的典故出自于著作《庄子》, 讲述的是庄周做梦, 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 一觉醒来, 已然分不清到底是自己梦见蝴蝶, 还是蝴蝶梦见了自己。这个故事本来是庄子用来表达自己那种逍遥无为的哲学思想的, 而李商隐则抛开了原来典故具有的这里意味, 自己感叹出人生如同一场梦的哀思, 充分地表达出的诗人内心所体验到的迷惘以及虚幻、空无的哀思。

三、“杜鹃啼血”的苍凉

在诗中, 与“庄生晓梦迷蝴蝶”正相对的一句是“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啼鹃这一典故讲的是, 在周朝末年蜀地国君杜宇禅位退隐, 后因为国家被灭, 最终抑郁而死, 他的魂魄化作杜鹃鸟, 夜夜不停滴哀啼, 它的声音哀婉凄惨, 直至最后杜鹃鸟啼出血来。杜鹃啼血的故事由来已久, 诗人在这句诗中加上了“春心”和“托”。作者因为自己的仕途道路漫漫无望无期, 并屡屡遭到异党的排挤和冷落, 政治抱负难以实现, 对国家的情感就如同望帝那样哀鸣、悲啼不止。而其后的一个“托”字既充分说明了“春心”托给了“杜鹃”, 同时暗含出了自己深切哀愁的情感无处诉说, 只好通过这个典故, 隐晦含蓄地表达出自己苦闷的感情。

四、“月明珠泪”的凄清

典故“沧海月明珠有泪”, 借用了古人传说。相传, 珍珠在蚌中产生, 而蚌又在大海中产生, 每当夜晚来临, 月明星稀的时刻, 蚌就面向月亮张开它的外壳, 用月光来滋养它的珍珠。又传说南海的外部有鲛人生活其间, 他们能泣泪成珠。作者把明珠、珠泪的意象用人格化写法, 这能够充分地表达出李商隐为人才处境悲苦而沉沦荒废, 才能不能施展和发挥而流露的哀怨与悲伤。诗人通过联想把交融起来的意象沧海、明月、明珠、珠泪连结在一起, 拼构成一个模糊迷离、充满梦幻又带有婉约色调的美妙梦一般的意境。带给人一种飘渺而又凄苦的感觉。

五、“良玉生烟”的虚幻

李商隐在随后借用具体的物象——玉烟, 用来比喻锦瑟所奏出的音乐创造出的意境是朦胧的, 就像是在温暖的太阳照耀下蓝田玉山上袅袅升起的轻烟, 可望不可即。玉烟这一个已经象征着诗人在现实生活中一直苦苦追求和向往的美好境界。作者的美好理想像鲛人的泪珠洒落海中, 终成泡沫, 像玉山上升起的迷烟, 已随风飘散。若有若无的美玉精气如同诗人的种种追求和向往, 让人不能把握和亲近, 一种深深的失落与可望不可及的怅恨缭绕读者心间。

纵观整首诗, 李商隐因为聆听弹奏锦瑟而产生的怅惘、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等情思, 通过锦瑟、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这五个意象创造出的已经来表达的。这些迷离的意境具有着某种强烈象征意义。它们之间本不存在着什么必然的联系, 却都因为诗人的感伤情思而被诗人心灵感化。这些意象所构成的整体已经, 就如同雾里看花般的迷离】朦胧, 在艺术风格上极尽凄美和哀婉。

总之, 李商隐的这首诗, 因为其本身的意象迷离、意境迷幻、情思迷惘而难解著称, 因此只有鉴赏者用自己的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意境, 按照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驰骋想象, 不断地反复体味, 才可做到豁然贯通, 逐步地把握诗中隐晦深邃的意蕴, 充分享受此诗的独特美感。

参考文献

[1]宋宁娜.李商隐其人其诗[M].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8.

[2]刘学锴, 余恕诚.李商隐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3]胡菁娜.李商隐诗的用典特色[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001 (3) .

[4]李秀芹.《锦瑟》的典故和典故意义的历史变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1) .

篇4:从《锦瑟》解读李商隐的四大困惑

“庄生晓梦迷蝴蝶”,其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周梦蝶”的典故主要表现了庄子“齐物”的思想。人生在世,连梦与现实都不能分辨,连自己是人还是虫豸鸟兽都无法判定,又怎能确切地界定身外之物呢?此为朦胧之第一重。

“望帝春心托杜鹃”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口中流血,动人心腑,名为杜鹃。为人的望帝早已仙逝,为鸟的悲啼依然挥之不去。无论从佛家的轮回转世说来看,还是从情感与精神两层面来看,孰能断言望帝是死是生?此为朦胧之第二重。

珠生于蚌,蚌成于海。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而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沧海月明珠有泪”,眼泪因悲伤而坠落,却化为价值连城的珍珠,此处“悲”与“喜”相反相成,而老子的辩证法亦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且这两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明月朗照,沧海微澜,鲛人有感,泪落成珠。孰能断言这璀璨的“泪珠”,是悲大于喜,还是喜多于悲?此为朦胧之第三重。

玉是君子的爱物,是才华的象征。《礼》曰:“君子必佩玉”,要求君子时刻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规范道德,用鸣玉之声限制自己的行为举止。蓝田是有名的产玉之地,蓝田玉跻身三大美玉之列,驰名至今。“蓝田日暖玉生烟”,此句写蓝田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美玉深埋地下,对士子而言意味着不受赏识,或是不愿出仕。而其上若有若无的烟气,又隐隐暗示着李商隐对入朝为官的悠然神往和对湮没无闻的心有不甘。

从个人身世看,李商隐卷入了晚唐有名的“牛李党争”。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都没有机会晋升。官场失意和晚年丧偶使他笃信起了佛教,后不久即病故。李商隐原想置身于牛李党争之外,结果却两边不讨好。年少才高,却被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进退维谷,怀才不遇,竟致终生潦倒无为,经历之惨可谓古今罕见。古代的读书人,多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理想,连“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李白,也有“仰天大笑出门去”、“五侯七贵同杯酒”的得意与夸耀,何况命途多舛的李商隐呢?然而严酷的现实,似乎又让他萌生了退意。真可谓欲走还留,欲说还休。此为朦胧之第四重。

《锦瑟》所呈现的,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一个个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暖玉生烟。死生无常,真幻不清,或喜或悲,或用或藏,这是自然人、社会人、情感人、学问人最大的困惑。从另一角度看,“庄生梦蝶”和“沧海珠泪”体现了李商隐的道家思想(前者体现庄子的“齐物论”,后者体现老子的“辩证法”),“望帝啼鹃”流露出他的佛家思想(轮回转世说),而“用”与“藏”的困惑其实就是儒家“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纠结。由此可见,通过本诗,李商隐从唐代盛行的“儒释道”三教的角度,对自己的坎坷人生进行了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列出了自己曾经百思难解的“四大困惑”。

本诗的主旨历来有多种解读,但无论“悼亡说”、“恋情说”还是“自伤身世说”,往往只涉一点,不及其余,自然难免聚讼纷纷,莫衷一是。如“悼亡说”主要依据“望帝啼鹃”,“恋情说”主要依据“沧海珠泪”,“自伤身世说”主要依据“暖玉生烟”,都不能对全诗进行整体解读。关于本诗的主旨,作者其实已经进行了明示:尾联中的“惘然”二字,指的就是颔联颈联提及的“四大困惑”。只不过“困惑”再多,早已往事如烟,是非功过又有何人评说呢?此时的李商隐,早已摆脱了一事一物的桎梏,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由“不惑”而“知天命”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锦瑟》又何尝不是唐代的《天问》与《离骚》呢!

篇5:李商隐《锦瑟》的赏析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端,无缘无故,生来就如此。乐器,琴有三弦、五弦;筝有13弦;而“瑟”却有五十弦。用这么多弦,来抒发繁复之情感,该是多么哀伤。古有泰帝与素女之典故,已是哀伤至极了。诗人以这个典故作为喻象,暗示自喻诗人与众不同,别人只三弦、五弦,而诗人之瑟却有五十弦之多。真是得天独厚之天才。暗示他天赋极高,多愁善感,锐敏幽微。比兴用得多么高妙。下一句,一弦一柱,追忆青春恋爱的年华。首联总起,引领下文,以下都是追忆美好的青春。但又美景不长,令人失落惆怅。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不知周之梦为蝴蝶?还是蝴蝶之梦为庄周?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此联二句,写的是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诗人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实不多见。

后一句的蓝田沧海,也并非空穴来风。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诗中此句,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诗人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对于诗人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身后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此联和上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对于一般普通人,往往是人到老年,追思以往:深憾青春易逝,功业无成,光阴虚度,碌碌无为而悔恨无穷。但天资聪敏的诗人,则事在当初,就早已先知先觉到了,却无可奈何,无限之惘然若失。这就是诗人李商隐,借锦瑟而自况了。

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作者简介:

篇6:李商隐《锦瑟》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早年受知于令狐楚,后娶王茂元之女。令狐楚、王茂元是政敌,因受牛(僧孺)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生。

他的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作品介绍

李商隐的诗由于省略了表面和内在的过渡和关联,诗句间跳跃很大。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

李商隐的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在爱情生活方面,诗人也屡遭不幸。短暂的欢娱,无望的爱恋,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生活不过十余年,妻子因病亡故。政治上和爱情上的双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常常寄予着深沉的身世之感。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这些回忆旧情的诗作,辞藻华丽,音韵悠扬,深情眷念,凄婉动人。运用比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抒写失意的爱情,失意的际遇,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失意的痛苦,怀春的惆怅与偷情的愉悦,执着的爱恋和绵长的相思。写作背景

《锦瑟》

诗歌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这一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

《马嵬》(其二)

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平),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字词汇总 字音

锦瑟(sè)沧(cāng)海 惘(wǎng)然 马嵬(wéi)宵柝(tuò)晓筹(chóu)词语

无端:没有由来地,无缘无故地。可待:可,难道,哪能。惘然:迷惘,茫然。

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晓筹:筹,更筹,敲击报时的竹签,这里指时间。卜:预料。

驻马: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锦瑟》是抒情诗,慨叹年辈已逝,表现诗人无限悲感,难言的怨愤,及怅惆的苦痛心情。《马嵬》(其二)是咏史诗,借唐玄宗荒淫腐败而招致祸乱败亡的历史教训,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历史悲剧的认识,是讽刺现实政治的以古鉴今之作。《锦瑟》

《锦瑟》诗为李商隐自题《李义山诗集》的第一篇。一首《锦瑟》诗,一道千古谜。历来无人能解,所以莫衷一是。元好问在《论诗绝句》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

这首诗为李商隐46岁时所作,据说怀恋一个赠予锦瑟的女子。是令狐楚婢女也好,是当时贵人爱姬也罢。正如《玉谿生诗集笺注》说:“吐词含味,妙臻神境,令人知其意而不敢指其事以实之。”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有人认为是为名为锦瑟的侍婢而作的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意,或表现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也有人认为其诗是诗人回顾反思平生遭际之作。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啊,你没来由地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那弦弦柱柱所奏出的悲音,使我不由自主地思忆起那逝去的盛岁年华。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庄周欤?

像庄生梦化蝴蝶,变幻迷离,晓梦醒来,转眼成空。像望帝身死化魂,满腔的春情春恨,都托于泣血悲啼的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像苍茫的大海之中明月映照着寂寂流泪的遗珠,像蓝田玉山之上升起丝丝缕缕可望不可及的青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种情境怎么只能今后再去慢慢追忆呢?即便在当时就让人不胜惘然。赏析

首联: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感慨万千。(起兴)

颔联: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活着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即使杜鹃啼血,也难以表达我的相思之苦。(典故、传说)

颈联:梦想和恋情都破灭了,剩下的只有眼泪和迷惘。明月生于沧海啊,我的泪水如珍珠,蓝田的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典故、传说)

尾联:这份深情,只能留待将来慢慢怀想,回想当年,旧情难忘,当时竟是那般的无奈,那般的迷惘!(直抒胸臆)

思华年包括:

身世遭逢如梦似幻,有才见弃似沧海遗珠,追求向往如烟云飘渺。整首诗体现了凄迷、哀怨、寂寥、怅惘的情绪。典故、传说简释

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鲛人泣泪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马嵬》(其二)李商隐对唐玄宗荒国误政的批判,是通过诗句的两两对比进行的。

“空闻”对“无复”,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对比和反衬,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其讥讽之意愈明。】 《锦瑟》

1.构思新奇

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声声诉述思念之切。结尾句“当时惘然”“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2.朦胧之美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之深。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马嵬》(其二)1.采用倒叙手法。

由悲剧的结局回溯事变的进程,以突出“唐玄宗的悲剧是由他的荒淫失政造成的”这一思想,加强全诗的批判力度。

2.用对比手法暗寓嘲讽。

全诗至少构成三重对比:颔联将玄宗赴蜀途中的情景,与先前的宫中生活进行对比;颈联将玄宗迫于兵变赐死贵妃事,与他们曾于七月七日在长生殿密誓永为夫妇事进行对比;尾联将玄宗贵为天子而不能救其所爱,与普通民间婚姻之能美满幸福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见出讽刺之意。

3.遣词命意冷峻警拔,锋芒毕露。知识迁移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读《长恨歌》 宋·李 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 嵬 清·袁 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长恨歌》是唐代诗人_______以_______和_______的爱情故事为题材而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2.上面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请概述这两首诗所感慨的对象与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两首诗中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表达技巧?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白居易/唐玄宗和杨贵妃

2.李诗主要感慨的是唐玄宗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袁诗主要感慨的是《长恨歌》只是反映李、杨之间的生离死别,而没看到百姓们的生离死别。

3.两首诗中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和比喻、夸张。如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不动心”与“倍沾襟”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比。李诗中用了“蜀道如天”的比喻、夸张,袁诗中也用了“人间亦自有银河”和“泪比长生殿上多”的比喻、夸张。拓展阅读

李商隐诗的名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晚晴》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佳作欣赏

千古绝唱

——解读李商隐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心底的情谊,随时间的流逝渐渐深埋;心中的遐想,化作纷飞的落叶成为永恒;眼中饱含着泪水,注视着一望无际的天空。他,长长地呼了一口气。最美的时光已经过去,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他而显得多余„„微弱的烛光下,一张消瘦的脸,惆怅的目光,失落的神情。

他的一生,就是为情而奔波着„„ 他就是李商隐,李商隐生在晚唐,此时的唐朝正逐步走向没落。在唐诗“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中,李商隐的命运要悲惨得多。论才学,他们三人不分伯仲。可是天嫉英才,让他出生在晚唐。这样,他又显得卑微许多。“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朝的光辉早已暗淡下去。他,只能面对着黑暗的现实,在冥冥的主宰里“苦中作乐”„„ 他的出生,是个不幸。“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家境寒微,使他没有童年的快乐,没有儿时的美好。自少年时代起,就要“拥书贩春”,养家糊口。面对这不公的命运,他也曾悲叹道:“生人穷困,闻见所无。”面对这种种的不幸,他也知道,在这样的乱世,只能奋斗。

可是,时代没有给他腾达飞黄的机遇,也没有赏赐他高官厚禄,接踵而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他“厄塞当涂”,屈沉使府,“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悲剧。

对于常人,可能早就因为这些而崩溃。可是李商隐却在这重重的不幸中振作。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高官厚禄既与他无缘,他便放弃这些世俗的东西,去追求更深的境界。即使没有翻手为云,覆掌为雨的权力,也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不止有出仕这一条道路。正是因为他这一变化,让他成就了非凡。没落的晚唐,没有李商隐这么一位大官,却有他这么一位伟大的诗人,也算是一种欣慰„„

他的诗,与众不同。里面没有为国伤感的字眼,也没有战乱纷飞的画面。在千篇一律的诗卷中,这也是黑暗中的一点星光。他走遍大江南北,尝遍人情冷暖。这些给了他无比的神韵,写出了一篇篇旷烁古今的名篇。一个“情”字,概括了他的全部,他的诗全是为“情”而诠释。“情圣”用于他身上,实在是恰倒好处。

也正是他那微妙却坎坷的人生经历,给了他很多灵感。悲惨没落没有离开他一刻,美满幸福他也曾拥有过。不管这一切的一切仅犹如指间一瞬,也是他自己的回忆,或美好,或悲伤。他的诗,就是记载着这一切的一切。他的人生也就是走的这么一条悲惨的路。

生活越是凄惨,命运越是不公,越是给他的诗注入了情感。这让这千古“情圣”来得更名副其实。仕途颠沛,妻子早亡,给他的压力何其之大?可他却用于诗中,给他的诗带来了一种不能言语的魅力。

上天是不公的,给了他许多的磨难;上天又是公平的,给了他一身的才情。一个人不会是完美的,李商隐也一样。他过于执着于对妻子的爱。妻子死后,一直闷闷不乐,作品中也散发这忧郁的气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首经典的无题诗,带给人们遐想,也抒发了他郁闷的心情。此情永久保留,他对妻子的情深义重,令后人景仰。对后人来说,李商隐的成就自然在于诗。但不论从个人际遇和性格,还是从他所处的那个风雨飘摇的大唐,李商隐的吟唱已然全无盛唐气象,唯有惋歌的尾音。可就是这种哀伤的色调,让后人的心为之一震。

暮秋独游曲江,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除了悲惨,他走的道路也甚是复杂。年轻时投靠令狐楚,得到提携。风光一时却在仕途中一次次的失利,走投无路他却做了他人生中最大的蠢事——投奔了节度使王茂元。没多久成了王茂元的乘龙快婿,他也陷入尴尬。他抛弃了自己的誓言,背叛了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令狐楚,便夹在了明争暗斗的牛李两党之间。在其他人眼里看来,他前后反复,牛李两党都当他如墙头草。这是他人生的失败。

终于,伟大的诗人在他45岁时郁郁而终……

他的人生不是成功的,因为他没有选择最好的路;可他的诗篇却是无暇的,这也没有人可以否定。李商隐就像项羽,在人们的心里,虽然褒贬不一,但却没有人可以抹杀他的成就。

他,作为诗人永远是伟大的,不会因为任何事而改变。千古情圣在没落的晚唐独唱情歌,孤独的走着自己选择的“路”,含着泪,留下了一篇篇千古绝唱。这份“情”,即使已度千年,却一直保存着它的新鲜。

篇7:从《锦瑟》解读李商隐的四大困惑

李商隐被称为朦胧诗之祖,其诗大量运用典故与比喻,且比喻多为隐藏本体的借喻手法,往往将心中的朦胧情感,化为恍惚迷离的独特意象,观之如雾里看花,思之则飘渺难寻。《锦瑟》一诗尤为突出。该诗成为千古诗谜,甚至被称为中国文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主要原因是中间两联典故描绘出的四幅画面,包含丰富的象征意义,涵蕴着人生的几乎所有境界。而该诗之朦胧,也主要由颔联颈联氤氲而出――人生之大,莫若死生无常;处世之困,莫过真幻不分;情感之扰,莫非或喜或悲;学成之惑,莫如或用或藏。生与死,真与幻,悲与喜,用与藏,都是鲜明对立而易于分别的概念,但《锦瑟》一诗却有意羼杂之混淆之,故其不朦胧也难矣。

“庄生晓梦迷蝴蝶”,其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周梦蝶”的典故主要表现了庄子“齐物”的思想。人生在世,连梦与现实都不能分辨,连自己是人还是虫豸鸟兽都无法判定,又怎能确切地界定身外之物呢?此为朦胧之第一重。

“望帝春心托杜鹃”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口中流血,动人心腑,名为杜鹃。为人的望帝早已仙逝,为鸟的悲啼依然挥之不去。无论从佛家的轮回转世说来看,还是从情感与精神两层面来看,孰能断言望帝是死是生?此为朦胧之第二重。

珠生于蚌,蚌成于海。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而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沧海月明珠有泪”,眼泪因悲伤而坠落,却化为价值连城的`珍珠,此处“悲”与“喜”相反相成,而老子的辩证法亦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且这两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明月朗照,沧海微澜,鲛人有感,泪落成珠。孰能断言这璀璨的“泪珠”,是悲大于喜,还是喜多于悲?此为朦胧之第三重。

玉是君子的爱物,是才华的象征。《礼》曰:“君子必佩玉”,要求君子时刻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规范道德,用鸣玉之声限制自己的行为举止。蓝田是有名的产玉之地,蓝田玉跻身三大美玉之列,驰名至今。“蓝田日暖玉生烟”,此句写蓝田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美玉深埋地下,对士子而言意味着不受赏识,或是不愿出仕。而其上若有若无的烟气,又隐隐暗示着李商隐对入朝为官的悠然神往和对湮没无闻的心有不甘。

从个人身世看,李商隐卷入了晚唐有名的“牛李党争”。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都没有机会晋升。官场失意和晚年丧偶使他笃信起了佛教,后不久即病故。李商隐原想置身于牛李党争之外,结果却两边不讨好。年少才高,却被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进退维谷,怀才不遇,竟致终生潦倒无为,经历之惨可谓古今罕见。古代的读书人,多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理想,连“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李白,也有“仰天大笑出门去”、“五侯七贵同杯酒”的得意与夸耀,何况命途多舛的李商隐呢?然而严酷的现实,似乎又让他萌生了退意。真可谓欲走还留,欲说还休。此为朦胧之第四重。

《锦瑟》所呈现的,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一个个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暖玉生烟。死生无常,真幻不清,或喜或悲,或用或藏,这是自然人、社会人、情感人、学问人最大的困惑。从另一角度看,“庄生梦蝶”和“沧海珠泪”体现了李商隐的道家思想(前者体现庄子的“齐物论”,后者体现老子的“辩证法”),“望帝啼鹃”流露出他的佛家思想(轮回转世说),而“用”与“藏”的困惑其实就是儒家“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纠结。由此可见,通过本诗,李商隐从唐代盛行的“儒释道”三教的角度,对自己的坎坷人生进行了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列出了自己曾经百思难解的“四大困惑”。

篇8:从《锦瑟》解读李商隐的四大困惑

“庄生晓梦迷蝴蝶”,其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周梦蝶”的典故主要表现了庄子“齐物”的思想。人生在世,连梦与现实都不能分辨,连自己是人还是虫豸鸟兽都无法判定,又怎能确切地界定身外之物呢?此为朦胧之第一重。

“望帝春心托杜鹃”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口中流血,动人心腑,名为杜鹃。为人的望帝早已仙逝,为鸟的悲啼依然挥之不去。无论从佛家的轮回转世说来看,还是从情感与精神两层面来看,孰能断言望帝是死是生?此为朦胧之第二重。

珠生于蚌,蚌成于海。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而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沧海月明珠有泪”,眼泪因悲伤而坠落,却化为价值连城的珍珠,此处“悲”与“喜”相反相成,而老子的辩证法亦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且这两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明月朗照,沧海微澜,鲛人有感,泪落成珠。孰能断言这璀璨的“泪珠”,是悲大于喜,还是喜多于悲?此为朦胧之第三重。

玉是君子的爱物,是才华的象征。《礼》曰:“君子必佩玉”,要求君子时刻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规范道德,用鸣玉之声限制自己的行为举止。蓝田是有名的产玉之地,蓝田玉跻身三大美玉之列,驰名至今。“蓝田日暖玉生烟”,此句写蓝田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美玉深埋地下,对士子而言意味着不受赏识,或是不愿出仕。而其上若有若无的烟气,又隐隐暗示着李商隐对入朝为官的悠然神往和对湮没无闻的心有不甘。

从个人身世看,李商隐卷入了晚唐有名的“牛李党争”。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都没有机会晋升。官场失意和晚年丧偶使他笃信起了佛教,后不久即病故。李商隐原想置身于牛李党争之外,结果却两边不讨好。年少才高,却被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进退维谷,怀才不遇,竟致终生潦倒无为,经历之惨可谓古今罕见。古代的读书人,多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理想,连“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李白,也有“仰天大笑出门去”、“五侯七贵同杯酒”的得意与夸耀,何况命途多舛的李商隐呢?然而严酷的现实,似乎又让他萌生了退意。真可谓欲走还留,欲说还休。此为朦胧之第四重。

《锦瑟》所呈现的,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一个个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暖玉生烟。死生无常,真幻不清,或喜或悲,或用或藏,这是自然人、社会人、情感人、学问人最大的困惑。从另一角度看,“庄生梦蝶”和“沧海珠泪”体现了李商隐的道家思想(前者体现庄子的“齐物论”,后者体现老子的“辩证法”),“望帝啼鹃”流露出他的佛家思想(轮回转世说),而“用”与“藏”的困惑其实就是儒家“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纠结。由此可见,通过本诗,李商隐从唐代盛行的“儒释道”三教的角度,对自己的坎坷人生进行了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列出了自己曾经百思难解的“四大困惑”。

篇9:李商隐《锦瑟》赏析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在唐诗中,李商隐不能说是最伟大的诗人,因为其诗的社会意义,远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但我们可以说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的唐代诗人。北宋初年,以杨億、刘筠等人为首的一群诗人,掀起了一个学习李商隐诗的高潮。他们刊行了一部唱和诗集,名为《西昆酬唱集》,后世就把李商隐风格的诗称为“西昆体”。自从欧阳修、石介、梅尧臣等提倡魏、晋风格的古诗,黄庭坚创立了江西诗派以后,西昆体就不时行了。但是,王安石还说:要学杜甫,应当从李商隐入门。

为了要运用绮丽的字面来结构对偶的律诗句法,有许多思想、情绪,甚至事实,不使用本色词语来表达,于是不得不借助于运用典故。在李商隐以前,诗人运用典故,一般都是明用,读者看得出,这一句中包含着一个典故。只要注明典故,诗意也就明白了。但是,李商隐在诗中运用典故,常常是暗用、借用或活用。典故本身所代表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企图在他的诗中所显示的意义。

南朝宫体诗,使用绮丽的辞藻,描写男女欢爱的宫廷生活,这些诗的思想内容,不会越出文字意境之外。因此,宫体诗的创作方法,绝大多数都是“赋”。李商隐有许多诗,也是组织了许多绮丽的辞藻,但在文字表面现象的背后,还隐藏着更深远的意义。这样,李商隐的艳体诗,或说情诗,仅是他的某一种严肃思想的喻体,我们说他是用“比兴”的创作手法来写这一类诗的。

《锦瑟》实际上是李义山一生遭遇踪迹的概括。宋刊义山诗集把它置于卷首决不是偶然的。首联以“锦瑟”兴起,是虚写。“思华年”三字统摄全篇,是本诗基本主题思想的概括,中四句是纯系自伤生平之辞。“庄生”句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方面是实写,即追忆青年时代仙游生活。“庄生”是诗人自谓,“迷蝴蝶”喻入道仙游;另一方面又是虚写,是说自己青年时代有过许多绮丽美好的理想,后来在冷酷的现实生活中逐一幻灭,化为泡影,晚年回忆起来真是既辛酸,又甜蜜。“望帝”句谓我满腹忧愤,惟有假诗篇以曲传。“春心”寓迟暮之感。“沧海”句取沧海遗珠之意。意思是说:沧海的遗珠长对明月而垂泪。“蓝田”句意思与上句相近,是说蓝田的美玉,每临暖日而生烟。总的说来,这两句义山自慨不遇。珠、玉,诗人自喻美才;泪、烟,抒写沉沦不遇之痛。尾联运用递进句式,今昔对照,突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寂寞。诗用反问句式更有力地肯定正面意思:凡此种种遭际,何待今天回忆,就在当时也够令人惆怅伤感的啊!又诗题曰《锦瑟》,取首二字为题,犹《无题》也。

作者每讲一个词语,都引李商隐其他诗中同一个词语为证。例如庄周梦蝶的典故,李商隐用过好几次,作者都引用来作为旁证,以证明这是写“游仙生活”。看到句中有“沧海”和“珠”字,就说这是“沧海遗珠”之意。从来讲唐诗的,何止数百家,尽有讲得很深奥屈曲的,但没有见过如此穿凿附会的讲法。李商隐原诗虽然不能逐句实讲,但体会其涵义,悼亡之说还是近情。自伤生平的讲法,或者可以聊备一说,但如果用《评传》作者这样的曲解,恐怕无论如何也讲不清这是一首自伤生平的诗。

李商隐的许多无题诗,尽管注明了诗中所用典故,还是不很容易了解其主题思想。冯浩在几十年的研究及笺注工作以后,写下了两段结论。其一云:“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或谓其尽赋本事。各有偏见,互持莫决。余细读全集,乃知实有寄托者多,直作艳情者少,夹杂不分,令人迷乱耳。《鼓吹》合诸无题诗而计数编之,全失本来意味,可尤噱也。”

其二云:“说诗最忌穿凿。然独不曰‘以意逆志’乎?今以知人论世之法求之,言外隐衷,大堪领悟,似凿而非凿也。如《无题》诸什,余深病前人动指令孤,初稿尽为翻驳,及审定行年,细探心曲,乃知屡启陈情之时,无非借艳情以寄慨。盖义山初心,依恃惟在彭阳,其后郎君久持政柄,舍此旧好,更何求援?所谓‘何处哀筝求急管’者,已揭其专壹之苦衷矣。今一一注解,反浮于前人之所指,固非敢稍为附会也。若云遁体一无谬戾,则何敢自信。”

冯浩最初不赞成以前许多注释家的观点,他在初刻笺注本中,对前人以为有寄托的好些无题诗,一概批驳,断定它们都是描写爱情的艳诗。但后来对李商隐的生平遭遇,经过深入研究,发觉李商隐并不是一个风流浪子,他的那些艳诗,在很大的程度上,可能是有隐喻的。于是他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探索这些无题诗的微意。结果是,在他的重定本《笺注》中,他认为是有寄托的无题诗,反而更多于前人研究的结果。

但是李商隐肯定也有一小部分无题诗,还是赋艳情之作。在这种夹杂不分的情况之下,冯浩认为必须有所区别,而《唐诗鼓吹》把李商隐的许多无题诗集中在一起,使读者不能区别鉴赏每一首诗的意味,这是他认为可笑的。

篇10:以《锦瑟》看李商隐的诗歌特点

李商隐《锦瑟》主题是什么呢?主要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于李商隐《锦瑟》一诗,清代杜诏、杜庭珠《唐诗叩弹集》评语:诗以锦瑟起兴,“无端”二字便有自讶自怜之意,此锦瑟之弦遂五十耶?瑟之柱如其弦,而人之年已历历如其柱矣,即孔北海所谓五十之年忽忽至也。庄生梦醒,化蝶无踪,望帝不归,啼鹃长托,以比华年之难再也。感激而明珠欲泪,绸缪而暖玉生烟,华年之情尔尔。不但今日追忆无从,而在当日已成虚负,故曰“惘然”。持自伤说的何焯也认为“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

史载,李商隐为没落贵族后裔,父早亡,幼时“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依之亲”。少有文名,十七岁即被“牛僧孺派”重要成员令狐楚引为幕僚。二十五岁中进士,次年入“李德裕派”王茂元幕中为书记,并娶其女儿为妻,从此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漩涡,进退失据,痛苦不堪。后来牛党得势,令狐楚之子令狐绹作相,李商隐屡启陈情,令狐绹均置之不理。备受压抑的李商隐只能漂泊四方、依人作幕,年仅45岁便郁郁而终。《锦瑟》实际上是李商隐一生遭遇踪迹的概括。

诗歌的首联是内容的总起,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无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五十弦,《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虽一般为二十五弦,但仍有其制。首联说,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我对逝水流年的追忆。

颔联与颈联是诗人一生的写照,是全诗的核心,而理解这个核心的关键又是对四个典故的解读。如果我们打乱一下四个典故的顺序,会发现其间贯穿着一条线索,那是诗人一生之坎坷路:胸怀大志-力显才华-怀才不遇-郁郁寡欢。

庄周梦蝶的故事见《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诗句中的“晓梦”,指天将亮时做的梦,也可喻指年轻时的梦想,理想。这个梦想就是希望自己像“蝴蝶”一样飞舞,一展才华,报效国家。“迷蝴蝶”之“迷”,可理解为“迷恋”“沉醉”,诗人怀着一腔报国之心奔走呼号,虽终生不被重用,但仍然顽强执着始终不渝。

蓝田日暖的典故,中唐诗人戴叔伦在评论诗的时候说:“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蓝田是产美玉的地方,古人以玉为宝,认为在埋藏宝玉的地方,太阳出来的时候,上空会出现烟云,这烟云是远看有近看无的,只有善于望气的识宝之人,才能明了这若有若无的清烟是怎么回事,才能根据它找到宝玉的埋藏之地。“日暖”之时“蓝田”之“玉”为什么要“生烟”?埋在地底下的它可能就是盼望着被人发现重见天日,被识宝者发现得到重用。这不是良才望遇名将、千里马望遇伯乐吗?

颈联出句“沧海月明珠有泪”化用了“沧海遗珠”这个故事。大海中的珍珠为什么流泪?因为许多珍珠都被采珠人当宝贝采集,而它是被采珠人遗漏的那一颗,是补天时女娲不予采用的那块石头,诗句用此比喻被埋没的人才。沧海遗珠长对明月而垂泪,被埋没的人才终身长叹不得重用啊!

由此可见颈联中的珠和玉是作者的自喻,以“珠”“玉”比喻自己的美好才华,德行理想。以“泪”“烟”,抒写自己沉沦不遇的伤痛悲哀。夜晚被遗忘在海底的珍珠对着月光也只能是空自流泪,不遇识宝者的美玉在阳光的照耀下也只能是徒然生烟。诗人满腹经纶,才华盖世,却只能依托于几个大官的幕下,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诗篇不就是诗人怀才不遇的人生写照吗?

望帝的传说见于《寰宇记》:“蜀王杜宇,号望帝,后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子规即杜鹃。诗中美丽而凄凉的杜鹃已升华为诗人悲苦的心灵。面对美好理想在冷酷的现实中逐一幻灭、化为泡影时,诗人只能像啼血的杜鹃那样作哀怨之鸣。这是何等的悲伤,这又是何等的凄凉!

尾联总结全诗:这一切或许会成为以后的回忆,只是在当时却使人油然而生无尽的失意和感伤。

拓展:

《锦瑟》赏析《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在月夜弹响了他的《锦瑟》。一曲凄婉的千古绝唱倾倒了后世无数的聆听者,历来也曾经引起过很多不同的解说和猜测,金人元好问在其《论诗绝句三十首》中便曾说过这首诗是“一篇锦瑟解人难”。

对于《锦瑟》一诗的主旨,历来歧见纷纭,有人以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咏“瑟”这种乐器的,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句是分别写了瑟的适、怨、清、和四种乐调,还有人把“锦瑟”猜想做一个女子的幻化,疑为“令狐家青衣”……此外,许多人倾向于悼亡一说,认为诗人是在孤独凄凉中思念亡妻,躬自悼矣!

这首诗虽然在理性方面难于加以确切的解说,但在感性方面却极易于引起读者的感动和喜爱。诗很具感性,是因为它的形象;诗又很难懂,也是因为它只绘形象,扑朔迷离。要读懂这首诗,我以为主要应去分析诗的形象,看它给予我们的感发、感动及联想是些什么,而不必去比附事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以“锦瑟”起兴,既写瑟之华美,又写弦之细密繁复,“锦瑟”二字,给了读者一个美好而又幽怨的直觉。《汉书·郊祀志》记载:“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为二十五弦”,谁曾想“五十弦”之“锦瑟” 比之琴、筝,原来竟附着有如此悲切的情愁。无端,莫之为而为,莫之治而治的意思,“无端”一词使锦瑟一下子就有了生命,这抑郁的感叹像是在说并非瑟自己情愿有这五十根弦,而是天生这么多,无可奈何呀。“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瑟上的每一条弦、每一根柱都牵引着诗人藏埋心底的一段伤痛。“弦”、“柱”承上一句“五十弦”而来,两个“一”字,更加强了“五十弦”之繁多的感觉,既暗示了感觉的细致繁复,也暗示了悲哀的沉重缠绵。每一弦每一柱的抚弄都会引起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华年”二字与前面的“锦瑟”相应,既见“华年”之美好,更见今日回思时的惆怅哀怨。诗人以瑟之华美暗喻自己才华出众,又以瑟之“无端五十弦”暗示华年悄然流逝,伤痛之情,悲愤之意,隐隐含于“无端”之感叹中,这两句可以说是这一首诗的总起。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颔、颈两联承首联中的“思”字追忆往昔,诗人慨叹怀才见弃,自伤一生遭际。对于李商隐来说,往事是不堪回首的,年少才高,却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中进退维谷,怀才不遇而竟致终生潦倒无为,挚爱的妻子早逝于华年,如今只留下诗人自己在孤独凄凉中追忆往事。颔联寄情于物,将“晓梦”、“春心”之情借“蝴蝶”、“杜鹃”之物来表现。颈联借景生情,以“沧海月明”、“蓝田日暖”之景象来写“珠有泪”的悲哀与“玉生烟”的迷惘。神话里说,月满则珠圆,可是,月夜下的沧海明珠依然有泪,在茫茫无际的大海里,每一颗珍珠都是一个泪点,蓝田山中出产美玉,有玉之处烟霭蒙蒙,而人们只见山中烟霭,不知玉在何处,美玉如同沧海遗珠一样无人赏识。

李商隐的用典有他自己的特色。有时用其本义,例如《安定城楼》中,他以“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言说自己不得施展怀抱的悲愤。有时他又将典故当作一个特殊的形象来使用,并加以创造性的引申。“晓梦”、“春心”便是后一种用典的.写法。庄周梦为蝴蝶的典故本意在于阐述一种“均物我,外形骸”的道家哲理,而李商隐却借“蝶梦”之形象为自己所用,抒写了自己对于仕宦之途的追求梦想以及此梦想失败落空后的无尽感慨。“晓”字所暗示了梦境的短暂,“迷”字暗示了梦者的痴迷。这种痴迷沉醉、怅然若失的情意才应该是诗人所欲表达的本意。“望帝春心托杜鹃”,用了望帝去国怀乡,魂化杜鹃,悲鸣寄恨的典故,李商隐又加以引申。什么是“春心”?春心就是追求、向往、执着之心。多么痴迷的梦境,多么深挚的情志!此诗的幽婉即在于诗人对自己的情意完全不做明白的叙述,而只是用种种不同的美丽且繁复的形象和曲折宛转的章法来给予读者一种直感和暗示,使读者可以因之而产生无数的感动和联想。

晓梦”与“春心”,多情易感也;“蝴蝶”与“杜鹃”,引起翩飞、悲啼的联想;“月明”与“日暖”,引人入苍凉寥阔、温丽凄迷的情境。诗人化实为虚,连用四个典故,以四幅清丽、静谧、迷离而又含带凄切的景象,寓托自己的遭遇和心情意绪,使人既难以指实言明却又有所感知,从而吟咏于口而思索于心,那是一种富于感动兴发之作用的诗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尾联自问自答,点出此诗系追忆往昔,痛定思痛。所谓“此情”者,指的正是颔、颈两联中所写的“晓梦”之痴迷、“春心” 之深挚、“珠泪”之哀伤与“玉烟”之迷惘,种种情事岂待成追忆时才感哀痛,华年流过之时,便已体味到了其中的苦涩悲哀。在暖玉生烟的缥缈里,诗人回望华年往事,追忆往日情缘,空留当年的怅惘,令他再一次不胜嗟叹:回头问残照,残照更空虚。

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当是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尽管描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李商隐在诗中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缘情造物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上一篇:保密管理作业指导书下一篇:世界名人达·芬奇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