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的质量管理

2024-05-06

输血科的质量管理(通用9篇)

篇1:输血科的质量管理

防保科工作制度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负责医院传染病的管理工作以及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工作。

二、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管理条例》,负责本镇所辖区域内0———6岁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卡证相符。接种时严格执行无菌操做规范。

三、制定疫情领导班子,负责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四、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告,责任报告人必须做好病人资料的登记要求登记项目完整、准确、及时、字迹清楚。

五、防保科由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为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保证疫情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传染病的科学管理完整性。

六、传染病专职管理人员要按规定做好传染病的登记。

篇2:输血科的质量管理

现在大二,英语专业,想考北科的行政管理的研究生,请问该校的此专业咋样呀?毕业后就业状况如何?最好是在读或毕业的前辈们回答~~谢谢啦

20分敬上~

[北科的行政管理专业好就业吗?]

篇3:浅谈农村小学非语数科的管理策略

1) 语数科教师强势。部分学校在教学时, 除语数科以外的科目, 随意性强, 有的是另外的语数教师直接占用, 有的是本班老师过早、快速上完综合科目, 拼命挤时间来上语数科目, 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来提高语数科成绩。

2) 综合科缺少必要成绩考核。很多学校在期末考核只注重语数科, 其它科基本没有考核, 或即使考核, 也是让老师个人打个印象分。

3) 挪用综合科师资。有的学校对近几年新分出来的部分专职教师, 由于师资的严重缺乏而让其改教语数科, 将可用的师资挪用。这样一来, 专职教师根本没有专起来, 还“改行”教语数科, 这就一点都没有达到专职专用的目的。

4) 综合科教师自感没有地位。在很多学校的语数科教师, 老以为自己教的是老大科目, 其它专职老师教的是小儿科科目, 常显地位高高在上, 看不起综合科教师。当然, 由于很多学校对综合科也没有考核, 当然所任该科的教师也肩无压力, 多数便得过且过。

5) 综合科教师待遇低下, 由于以上原因, 综合科一直以来待遇都较差, 我只例举小学教师在年终绩效工资的奖励上, 与语数科教师差距大的都有4 000~5 000元, 当然中学相差近20 000元。

6)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令人担忧。由于小学未认真或很好进行综合科目的教学, 致使学生在升入高一级学校后, 综合能力差, 或者有些科目跟不上, 如信息技术、英语等科目, 请家教补课也是常事, 为此我们的家长苦不堪言。

7) 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力不从心。即便部分区教委在近几年略重视综合科目, 但苦于科目太多, 也只是象征性地抽考固定学科, 如便于考核的学科便可以抽考, 而其它如音乐、美术等操作性较强的科目则不好测试与考核。可以说在管理上, 全面考核无从下手。以至于这么些年提倡的“素质教育”不能真正落实。

8) 综合科设备落后。虽说近几年国家对中国西部农村边远学校进行了政策倾斜, 逐步配备了较多的设备设施, 但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 很多设备由于配备时就较为落后, 还没有真正用上就已落伍了, 如“农远资源”设备 (这个设备本身相当好——绝对没有贬低此设备作用的意思) , 大农村条件较好的地方, 早已是宽带接入, 显然此设备无用, 而最落后的地方, 这个设备虽说能发挥大作用, 但师资受限, 也用不上多少。

9) 管理方式较为单一, 同时行管人员多数处于外行管内行的尴尬处境。综合科的管理, 历来各校就比较随意, 只要有人上课, 至于上什么课, 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根本无法去量化。

2科学合理的管理与行之有效的业绩考评办法

2.1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科学的常规管理方法:一个学校,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各项管理制度支撑, 再好的想法也将是泡影。根据学校实际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明确综合科教师的教学常规各项具体要求, 可细化到如何备课, 各科教具的准备要求、因课程的不同教师着装如何、各类课如何去进行教学等都可进行考查考核, 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学期、每一年该干什么都应该清楚拟定, 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去工作;

必要的精神体现:评优评先上要考虑综合科教师。要设立明确的教学奖励和年度考核办法, 不但在精神上对教学业绩进行肯定, 还要在物质与金钱上对应体现, 如绩效工资、学生获奖、个人研究发明等方面制定办法, 可以从多维角度上对综合科目老师进行激励。

2.2精细的过程管理

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是有效开展综合科目的关键环节。对各项教学过程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 取得具体的资料和数据, 是为他们期终核算确定等次提供依据, 同时, 管理人员也可适时进行纠正与导向, 让他们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2.3科学、人性化的业绩考核

第一, 考核对象。对专职老师全面考核的较少, 一般都是随机抽查一个班的部分学生进行测查。对学生测查内容因学科特点而定。一般分笔试与能力测试。如体育, 理论可测体卫知识, 能力可就年级特点选几项本期该年级课标要求的进行测查。美术, 则可以文从理论测查, 从鉴赏、绘画等方面进行实战能力测查。以此根据学科特点进行量身测查, 我们的目的是要科任老师心服口服。同时, 通过期末测查项目和方式, 让老师们明确必须认真教好各期各段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第二, 教师测评。确定适合的分值权重比例。第三, 领导打分。领导打分很有必要的。但这部分比重可与教师测评相当, 均少于学生考核部分。第四, 条件成熟的地方还可以加上家长与学生打分。当然若要使这个成绩真实与科学, 所涉及测评的面就应更广才更科学。第五, 第三方介入进行测评可更科学、合理地对教师业绩进行公开公平的测评。现在部分学校开始着手试点在每个年度或每个学期邀请声誉好、信度高的测评公司介入。

综上所术, 小学综合科目的抓管相当重要, 学校不但要抓, 还应多方面想办法抓好, 让学生出成绩, 教师出业绩, 学校出特色, 同时在综合科教师考核上还更应下功夫, 如果这方面没有跟上, 校长有再好的思路也无法实现。何谈特色发展, 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摘要:当今各小学对语数科教师业绩考核十分重视, 无论是工作安排还是评优评先都会优先考虑;而非统考科目在各校的管理考核中, 均属弱势科目, 很多学校都没有真正地开展, 且对该科教师也没有真正进行业绩考核, 即使考核, 也没有去关注细节。但近几年, 有很多学校对非语数科渐渐重视起来了, 同时正在以自己的方式, 加强对非考试科目的管理, 对业绩进行考核等, 并提出了简单而行之有效的办法,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人在多年的教学管理中也小有收获。

篇4:输血科的一天

责任高于一切

输血科的工作,责任心是第一位的。血型不能错,鉴定结果不能错,配血不能错,发放不能错,姓名不能错,床号不能错……输血科的医务人员笑称自己每天带着强迫症工作。上班时,他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要崩得紧紧的,一遍又一遍地核对、确认。

输血治疗需要慎之又慎。血型非常复杂,目前所知红细胞血型系统有30个,而现在所做的血型只有两个系统,即ABO系统和RH抗原系统,除了同卵双胞胎以外,没有哪两个人的血型是完全一致的。输血就相当于进行一个组织移植,血液输入到体内,即使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同型相输,也只是红细胞部分血型抗原相同而已,红细胞上的其他抗原,以及其他成分的血型抗原都是不相同的。这些血型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机体会产生抗体,再次输血会产生同种免疫反应,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此,输血前必须进行严格的输血相容性检测,如血型鉴定、抗体筛选、交叉配血等。

信息化管理

输血科承担着供血、储血、血型鉴定、急诊用血配血等多项工作。为了杜绝人为差错,输血科联同计算机中心开发了全方位的输血信息化管理系统。血液出入库实行条码判读,每一袋血都有一个唯一的条型码,条型码上含有血液类型、入库时间等信息。如果一袋血的血型不符合或者已经过期,系统会自动拒绝读取条型码,这袋血就不会从输血科发出去。同时,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实现了血型检查标本条码自动判读、血型检测自动化、输血申请单电子化,大大减少了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患者的血型、用血记录和就诊卡的个人信息相互绑定,只要扫描就诊卡号,患者在医院就诊、用血的信息就会清楚显示。

尽管如此,输血科的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仍然会用最原始的人工方法进行核对,尤其是血型鉴定,即使全部施行信息化管理,在鉴定的:过程中仍然会进行4~5次的人工核对。每一袋血都要来有影去有踪,追根溯源,保证有案可查。

储血室里,许老师正在接收核查早上血站刚送来的血,每袋血液都必须经计算机扫描后进入输血科库存。然后按照血液分型分别放到储血冰箱里。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等血液各成分的储存需求是不同的。不同的血液成分,需要不同的储存设备。冰箱上设置有很多不同的温度,红细胞的储存条件是4度,血浆则要储存在零下20度,而血小板则要放置在22度的温度中,且需要震荡保存。血小板震荡仪是专门为血小板准备的,仪器不断左右摇摆,使血小板的活性成分能够维持在最好状态。

在输血科工作了近30年的王老师负责接收标本,制订订血计划。每天早上血液数量都要进行清点和整理,查看日期,然后按照日期的先后顺序重新排列。

在忙碌中沟通

血型鉴定、配血等操作都需要戴上防护手套。为了避免麻烦,抓紧时间工作,输血科的人都会尽量少喝水,少上卫生间。往往忙忙碌碌一上午,都没有一个人喝一口水。

发血窗口和标本窗口是输血科对外沟通的门面,不时有人过来送标本,递交申请单。华老师刚刚做完一批配血,一批新的标本又送过来了。一次配血可以完成30个,一天大概要进行40次左右。交叉配血是确定能否输血的重要依据,将献血人的红细胞和血清分别与受血人的血清和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反应,两侧均不凝集方可进行输血。

输血科是血站和医院病人用血之间的桥梁。在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中,他们沟通着、协调着,紧张又小心谨慎地忙碌着。以自己的真情,为病危的患者送去一袋袋血液和生命的希望。

篇5: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管理制度

一、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生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及/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二、护士接到输血医嘱时,两人认真核对医师填写好的《输血申请单》的正副联,并将填写完整的《输血申请单》的副联粘贴于配血管上。

三、采集血标本时,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及贴有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和诊断,无误后方可采血,采血后两人在《输血申请单》下面签名。操作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四、采集血标本时,不得在输入大分子溶液通道中取血,应在另侧肢体血管取血,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五、采血后由医护人员或专人将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与血库工作人员双方逐项核对。护士收到血型鉴定单时,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无误后通知患者或家属,并将血型鉴定单粘贴于检查报告粘贴纸右上角,两人在血型鉴定单右上角上签名。

六、取血时必须携带病历和《病人专用领血单》、《血型鉴定报告单》。取血护士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

1、受血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血量;

2、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的有效期;

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液,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双方核对无误后,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共同签字。

七、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拒领: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八、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负责核对,核对的信息同取血时的信息,无误后登记在输血登记本上,并在《输血申请单》反面签名。如有两袋及以上的血液,先进行总核对,然后一袋一核对一签名。

九、血液从血库取出后30min内进行输血,不得加温,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振动,输血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入的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十、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严格执行“三查十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十对即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鉴定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液成分、血量、血袋编号。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十一、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及输血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进行核对。所有患者除均要使用床头牌识别外,清醒患者另外使用“反问式”的识别方法,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另外使用“腕带”识别。

十二、输血前、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十三、输血过程中应掌握先慢后快原则,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观察15min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输血全过程和输血后30min内都必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2、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积极配合抢救,并保留剩余的血液及输血器具供检查分析原因。

13、输血完毕,及时收回输血袋并登记于专用记录本上,回收的血袋集中放置于4℃冰箱内,于24小时内由工勤人员签收并送回血库。

篇6:输血质量管理体系

输血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输血科也是一个新兴的科室。实践证明,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无法替代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是医院医疗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临床输血技术的发展,医院输血科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其成立时间短、底子薄,或者由过去的血库改建而成,其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临床的医疗需要,尤其是三级医院,医院的规模都较大,临床用血量也大,对输血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输血科的建设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现有的输血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是针对血站的,涉及到医院输血科的很少,即使有也只是片面的不成系统的,或者各自为政的〔1〕。根据输血科及临床输血的发展情况,必须建立健全输血科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仅是血液质量的保证,也是临床输血安全的保证;不仅是提高临床输血水平的关键,也是输血科管理的需要,更是实际工作和输血科发展壮大的需要。输血科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必将对患者的救治效果、医院的医疗质量、提高输血工作者自身医疗水平、避免医疗事故及减少医疗纠纷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健全输血科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乃当务之急。

1输血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对于输血科而言,其主要任务是为临床提供合格、安全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以及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准确的实验数据(血型、交叉配血等),以满足临床需要,其最终成果主要体现在发出的检测报告和血液制品上。能否向临床提供高质量(准确、可靠、及时)的化验报告,以及安全可靠的血液制品,得到患者和临床的信赖与认可,是输血科建设的核心问题。为保证血液安全,医院输血科应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对输血科内部及临床输血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为了保证整个流程的质量要求,仅仅靠对标本、试验试剂和血液及制品本身的质量控制是不够的。因为影响最终安全输血的因素很多,诸如医护人员对项目的了解、标本采取过程各环节控制、仪器设备和仪器设施是否符合实验要求、量质溯源、样品管理、检验方法、人员素质、科室环境、试剂和血液质量等等多种因素,为了保证血液及其制品和实验报告的质量,必须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控制[2].控制范围应涉及标本、标本检验和血液及其制品的全过程,也就是以体系的概念去分析、研究上述质量形成中各项要素(包括直接的与间接的因素)的互相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整体优化的要求处理好各项质量活动的协调和配合。输血科必须掌握质量体系的运行规律,及时分析解决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注意解决在内外环境变化时体系的适应性问题,使质量体系有效的运行。换言之,按系统学的原理建立起一个质量控制体系,使对可能影响输血安全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控制、管理,使血液及其制品始终保持可靠,并最终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2输血科全面质量体系的构成

按照质量体系的概念,由组织结构、程序、过程、资源和培训五部分组成。

2.1组织结构 即输血科质量控制小组,科主任担任组长,业务骨干及重要室组负责人任组员。输血科组织结构的本质是本科职工的分工协作关系,目的是为了实现质量方针、目标、内涵在职、责、权方面的结构系统。组织结构对输血科所有从事对质量有影响人员明确规定其责任、权限的关系,从整体的角度正确处理输血科上下级和同级之间职权关系,把质量职权合理分配到各个层次及部分,明确规定不同部分、不同人员的个体职权,建立起集中统一、步调一致、协调配合的质量职权结构(制定每个岗位职责范围)。2.2、程序 输血科为了保证组织结构按预定要求正常进行,除了要进行纵横向的协调设计外,程序或管理标准的设计也非常必要。程序性文件是输血科人员工作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明确规定与某一程序文件对应的工作由哪个部门去做,是谁去做,怎样做,使用何种设备,需要何种环境条件下去做等等。程序有管理性的和技术的两种,一般所说的程序性文件都是指管理性的,即质量体系文件(输血科多为各项规章制度、各级人员职责、岗位责任制等)。技术性程序一般指作业指导书(或称操作规程或规定)。质量体系程序通常都要形成文件,其内容通常包括目的、职责、工作流程、引用文件和所使用的记录、表格等。建立程序文件时,应实事求是,必须能客观反映本输血科的现实和整体素质。程序性文件应使输血科全体人员都能明白和了解。程序性文件输血科的全体人员都有约束力,任何涉及某一工作领域的人员均不能违反相应的程序[4].2.3、过程 过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例如在输血科进行的每一项标本的检查或分析的过程就是一组相互关联的与实施检测有关的资源、活动和影响。资源包括检测人员、仪器(包括试剂)、程序(包括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手册)、检测方法等[5].影响量是指由环境引起的,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各种因素。检测过程的输入是被测样品,在一个测量过程中,通常由检测人员根据选定的方法、标准合格的试剂、校准的仪器和经过溯源的标准进行分析,检测过程的输出为向临床发出的检验报告。我们用测量结果和其不确定度是否符合预先的要求来衡量测量过程的质量。根据过程的大小不同,一个过程可能包含多个纵向(直接)过程,逐步或同时完成这些过程后才能完成一个过程。在输血科日常工作中,每一项检验报告和血液安全用于临床都要经过这几个程序:血液的入库;血液的库存;医生申请检验或者输血项目;标本采集与运送;标本编号;标本接收与登记;检测;记录;发出报告;实验数据和血液及其制品准确安全地运用于临床。

这些过程集合形成质控的全部过程。上一过程的质量控制完成即作为下一过程的输入,下一过程得到上一过程的输入结果,经过质量控制再将结果输入给它的下一过程。如此传递,并涉及到过程相关的横向过程,从而形成完整的检验报告和血液出库全过程。在临床输血中,这一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分析前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三个过程,第一是医生能否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为了明确诊断和治疗,从安全有效的角度选择最直接、最合理、最有效、最经济的临床项目或项目组织进行申请;第二是标本在采集过程、保存与运送方向的质量控制措施。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确保进行血液学试验标本的唯一性,才能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如果医护人员把标本弄错或者标本出现诸如溶血等因素,那么在标本还没有检测前,已经就有了使实验结果不准确的因素;第三,血液质量的控制,血液及制品从血站到输血科入库前这个过程要严格监控,若血液及制品已经污染、溶血,或者血型弄错等数据性错误,就会直接导致最恶劣的后果。分析中的质量控制要涉及到人员素质、仪器校准、量值溯源、方法选择、试剂匹配和血液的库存等多方面因素。这些都需要输血科有完整的质量体系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基础。分析后质量控制涉及到实验结果的再分析,再确认,保证合格报告和安全合格的血液发出,同时要保证实验结果及血液发给临床后,医生和护士能正确用于诊断和治疗。这就需要输血科经常地与临床科室进行信息交流和学术往来,并且及时的根据反馈意见进行调整。可以看出,在这个全过程中,只有保证每个过程输出的质量要求,就会保证整个结果的质量。因此,在检验报告形成和血液及制品发往临床的全过程中,任何一个小过程或相关过程输出质量都会影响过程的最终输出结果。所以要对所有质量活动过程进行全面控制,即全面质量管理体系。2.4、资源 资源包括人员、设备、设施、资金、技术、试剂、环境和方法等。衡量一个输血科的资源保障,主要反映在是否有满足输血科检验工作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设施、试剂、环境和一批具有丰富经验、有资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这是保证具有高质量报告和安全血液的必要条件。输血科为维持、发展和提高学术素质与技术水平,以及保障临床安全用血,必须做好十个方面工作:(1)全面管理;(2)人才培养;(3)仪器装备;(4)试剂匹配及安全有效;(5)血液及其制品;(6)全面质量保证;(7)创新及特色建设;(8)工作环境;(9)临床意识(即将输血科工作与临床医疗相结合);(10)反馈整改。

2.5培训 在任何过程中人员是最大的变数,消除这种变数的方法是培训。培训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开发员工的工作能力,只有培训到位了,才能确保血液质量的不断提高。

2.5.1 质量意识培训 质量是输血科的核心与生命,应高度强化质量意识,要求每个员工清楚输血科的质量目标,明白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在整个临床用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思想。

2.5.2 质量管理知识培训 为体现人人参与和群策群力的质量管理思想,要对每一名员工实施质量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1)质量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手册》等。(2)质量管理基础知识:质量的概念、质量体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计划、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统计和分析等。

2.5.3 专业技能培训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的突飞猛进,先进的仪器、设备、技术的大量引进以及临床治疗方面的特殊需求,员工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已无法满足新技术、新方法的需求,例如抗体筛选、卡式配血、卡式血型、白细胞过滤、血液各种成分的输注及适应症等,这就要求员工的知识不断更新,因此,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新引进的技术、设备应派工作人员进修培训;员工应多参加与输血技术有关的各种学习班、学术会议等。按系列继续教育要求,不同等级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一定学时、一定学分的继续教育,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员工培训,让每个员工参与培训和被培训,通过自己查阅整理资料,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并与科室人员交流,营造出人人爱学习、人人为科室新技术出谋划策的良好氛围,激发员工团结奋发的精神,使整个科室成为学习型的组织,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优质、高效的血液制品提供保障

3输血科质量体系诸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输血科全面质量体系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资源和培训诸要素间是相对独立的,但又相互依存。程序是组织结构的继续和细化,也是职权的进一步补充,比如输血科中各级人员职责的规定,可使组织结构更加规范化,起到巩固和稳定组织结构的作用。程序和过程是密切相关的。有了质量保证的各种程序性的文件,有了规范的实验操作手册,才能保证检验过程高质量完成。质量管理是通过对过程的管理来实现的,过程的质量又取决于所投入的资源与活动,而活动的质量则是通过实施该项活动所采用的方法(或途径)予以保证,控制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制定在书面或文件的程序之中。只有合理的理解质量体系中的诸要素关系,才能做好输血科的全面质量控制工作,保证临床的用血安全。

4输血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输血科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首先是一种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过程,然后才是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依据国际标准,医院输血科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大致分为四个过程:质量体系的策划与准备、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试运行、质量体系的评价和完善。

4.1输血科全面质量体系的策划与准备 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与准备是成功建立质量体系的关键,尤其在我国现阶段,质量管理体系对大多数医学实验者来说是新事物,而对于输血科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更是陌生,从管理层到一般工作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依据、方法,甚至目的都缺乏了解,更没有建立质量体系的经验,所以医院输血科质量体系建立过程中的策划与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对输血科全体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要让每个成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目的、方法、所依据的原理和国际标准都有充分的认识,同时要让他们认识到输血科的质量管理现状和与先进管理模式之间的差异,认识到先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对决策层,要在对有关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充分认识上,明确建立、完善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明确决策层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对管理层,更让他们全面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对于执行层,主要培训与本岗位质量活动有关的内容。

质量管理体系都有其方针和目标,但每个输血科的个体情况不同,质量方针和目标也不同,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必须实事求是。依据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最终受益的将是三方:输血科本身、服务对象及输血科资源供应方。不同的输血科,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制定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方针和目标的制定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⑴输血科的服务对象和任务:应明确输血科的服务对象是临床病人,其任务是保障临床的安全输血,协助配合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

⑵输血科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及资源供应方情况:不同规模、不同实力的医院输血科所能达到的质量是不一样的,譬如大一点的二级医院输血科或者血库只需要保证临床安全及时用血就可以了,而三级医院或者更大的大型医院输血科,不仅仅需要保障临床安全输血,还要有自己的科研项目,同时要协助临床医师对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及用血方案。这几种类型的输血科任务不一样,其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也不一样。

⑶输血科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应与上级质控组织在质量方针和目标保持一致,起到细化和补充的作用,不可偏离。

⑷要保证本科员工能理解和坚决执行。

输血科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来源于对输血科现状的调查和分析,调查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质量体系的要素。调查和分析具体内容包括:输血科已有质量体系情况、检测结果要达到何种要求、血液及其制品的相关质量要求、输血科组织结构、人力资源、输血科工作环境等。经过调查和分析后,确定要素和控制程序时要注意:是否符合有关质量体系的国际标准;是否适合本科工作特点;是否适合本科实施要素的能力;是否符合相关法规的规定。最后,还要将质量管理活动中的工作职责和权限明确地分配到各个职能单位。

4.2输血科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 编制质量体系文件是建立输血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质量体系文件是质量体系存在的基础和依据,也是体系评价、改进、持续发展的依据。输血科质量体系文件具体包括:质量手册、质量计划、质量体系程序文件、详细作业文件、质量记录等。

4.2.1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封面、批准页、修订页、目录、前言、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定义、质量手册管理、质量方针目标、组织机构、质量体系要素描述、支持性资料附录。质量手册的核心是质量方针目标、组织机构及质量体系要素描述。质量手册中“质量方针目标”章节,应规定实验室的质量方针,明确实验室对质量的承诺和质量目标。还应证明该质量方针为所有员工熟悉和理解,并加以贯彻和保持。“组织机构”章节应明确实验室内部的机构设置,可详细阐明影响到质量的各管理、执行何验证职能部门的职责,规定质量体系由哪些要素组成,并分别描述这些要素。

4.2.2质量体系程序 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一般包括:文件的编号的标题、目的和适用范围、相关文件和术语、职责、工作流程、报告和记录表格,其中工作流程是核心内容。工作流程章节应逐步列出开展此项活动的细节,保持合理的编写顺序。明确输入、转换的各个环节和输出的内容;其中物资、人员、信息和环境等方面应具备的条件,与其他活动接口处的协调措施;明确每个环节转换过程中各项因素,及所要达到的要求,所需形成的记录和报告及其相应的签发手续;注明需要注意的任何例外或特殊情况。

4.2.3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的个体内容包括:质量目标;实验室实际动作的各过程的步骤;在项目的准备阶段,职责、权限和资源的具体分配;具体的文件程序和指导书;重要阶段的试验、检验和审核大纲;随着项目的进展,进行更改和完善质量计划的文件化程序;质量目标评价的定量化;为达到质量化目标所必须采取的其他措施。

4.2.4质量记录 质量记录大致分为两类:与质量体系运行的记录和与产品有关的记录。前者大致包括质量体系审核报告、质量培训、考核等。后者记录的内容应包括:所有原始数据记录记录、试验数据、血液及其制品出入库记录、冰箱冰柜温度记录、各种物品及环境消毒记录、各种仪器校准记录,以及各种质量控制相关记录。

4.2.5质控文件 即输血科相关室组常用的“操作手册”或“操作规程”。

5输血科质量管理的实施

5.1总体要求 实验室标准化,包括技术人员应该是接受过输血专业理论和实验技术培训合格的检验专业的院校的毕业生,并有专业技术职称[5];科室要有符合输血专业试验的要求的设备,如血库专用离心机、血库专用冰箱、血小板恒温震荡保存箱等;试剂必须使用国家指定厂家生产的经“批批检”产品;输血工作人员都应按照《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严格的输血相关检查、七查七对制度;科室实施计算机管理等[6].5.2制度与规程 依据输血科不同岗位和工作特点,制定《输血科各岗位工作职责实施细则》、《输血科设备管理制度》、《特殊事件记录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等;工作职责、仪器管理等责任到人,做到“一切行为有依据,一切行为有记录,一切行为可溯源。”使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章可循,使环节质量有了可靠保证。

5.3质控行为 为了确保输血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输血问题,输血科应加强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与检查、输血后效果的考核和观察,还要定期检查血液和血成分的质量等。

5.4文书 完善输血相关文书和输血相关检测,避免法律纠纷。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为此输血科制定了各种协议书,如《输血协议书》、《自身输血协议书》、《血液成份单采协议书》、《血浆置换协议书》等以明确责任。另外,血液传播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的重大医学问题,因此,输血科要开展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检测,这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医务人员保护自身安全的需要,为医患双方自我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5.5人员配备 输血科人员数应根据医院床位数或医院每年用血量及救治病人对象来决定[7].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和水平,所以该技术人员应该是接受过输血专业理论和实验技术培训合格的检验专业的院校的毕业生,并有专业技术职称。工作人员还应有良好的行业风气与道德规范,并定期接受业务培训。5.6设备 输血科的实验室仍然使用一些陈旧落后的设备,如离心机等。血型鉴定和配血实验中离心机达不到相应规定,就会使精细的操作过程变得粗糙而限制了许多可能检出的罕见血型抗原和不规则抗体。这种实验室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需要专业化的血库离心机。因为这种离心机的专业化设计最符合输血专业试验的要求。还要有血库专用冰箱、血小板恒温震荡保存箱等。

5.7试剂 国家卫生部对血型试剂作出了强制性规定,任何输血实验室必须使用国家指定厂家生产的经“批批检”的单克隆抗体,并逐步弃用人源抗体血清。

5.8技术 《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都对实验室应用的技术方法作出了相应的规定。输血工作人员都应按照规定进行严格的输血相关检查。规范技术方法是提高输血工作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可掉以轻心。

6结语

篇7:输血安全质量管理制度

晋江市中医院 输血安全质量管理制度

一、临床用血包括使用全血和成份血。临床用血应当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二、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规范管理,定期组织人员检查、分析和总结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三、成立输血科,在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院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备注,对本院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四、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积极推广成份输血;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存技术,包括成份输血和自体输血等。临床输血适应症合格要求≥90%,成份输血率≥80%。

五、输血科及临床科室对临床用血必须进行核查,不得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临床。

篇8:输血科的质量管理

今年4月和6月出版的报告指出,英国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令人堪忧,这些科目的教学方法有可能使学生对科学失去兴趣。因此,英国政府和科研机构决定启动该项目,以扭转这种局面。

该项目将帮助更多的科学学科教师进入英国国家科学学习中心(the National Science Learning Centre)进修。政府及其他两个机构投入的资金将用来为教师支付培训费用、差旅费、住宿费,为学校教学提供资助,也为教师们相互分享教学经验提供资金支持。

篇9:输血科质量管理(本站推荐)

建立并完善输血科的规章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完善和健全输血科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安全输血的必要措施。通过学习其他医院输血科的管理模式,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院输血科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21项。以下是部分制度和执行情况。

1.1临床用血申请及审批制度 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对一天用血量≥1600ml的须经科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方可备血。

1.2受血者输血前检查制度

1.2.1凡申请输血患者,必须做经血传播疾病输血前九项的检查,即:乙肝五项、艾滋病、梅毒、丙肝、转氨酶。

1.2.2凡输血患者必须做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的检查。

1.2.3凡遇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做抗体筛选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患者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

1.2.4凡输血患者必须做盐水介质交叉配血和凝聚胺配血试验。

1.3标本管理制度

1.3.1患者标本和供血者配管应存放在4+2℃冰箱内至少存放7天。

1.3.2对超出存放日期的血样标本进行定期无害化处理,并记录。

1.4审核制度

1.4.1医护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检验单送交输血科时,输血科医务人员要同临床医护人员双方认真逐项核对。

1.4.2白班和夜班都实行一值班和二值班,定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分别做实验,互相核对并签字。

1.4.3发血时输血科医务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双方要进行逐项核对。

1.5血液发放管理制度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1.5.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1.5.2血袋有破损、漏血 1.5.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1.5.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1.5.5血浆中有明显汽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1.5.6血浆层与红细胞界面不清或交界面出现溶血;1.5.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1.5.8过期或其他需查证的情况。

1.6输血反应检查制度 疑为溶血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6.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实验记录。

1.6.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做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实验。

1.7输血传染病及不良反应登记报告制度 输血科人员要认真收集(登记)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及时反馈给血液中心及医院主管部门,不得漏项。

1.8报废血液管理制度 如有血型偏型导致过期的、血袋破损、絮状等其他原因不能使用的血液,经科主任签字,由专人做无害化报废处理。

1.9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24小时值班,保证临床输血的需要,严谨脱岗,标本随到随查,及时发血,上下班当面交接班并写交班记录。

1.10试剂使用管理制度 新购试剂,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试剂均需作比较试验。

1.11冰箱温度登记制度 每天4次对储存血液冰箱(包括红细胞悬液4°C冰箱和血浆-20°C冰箱)和试剂冰箱进行温度登记,夜晚的冰箱温度登记由二值班的工作人员执行。

1.12细菌监测制度 每月对输血科进行室内空气培养、冰箱内空气培养、桌面细菌培养、洗手培养、配血用生理盐水细菌培养。

1.13血液储存、发放制度 每天对在血液中心取回的和已经发给临床的血液进行登记。了解库存和发放血液的数量,便于血液的管理。注重人员素质培训

输血科成立初期,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而近几年随着医院新大楼的建成使用,临床科室由原来的15个增加到现在的21个,特别增加了心胸外科等大型高难度的手术,CCU和泌尿科的扩建,使输血科的工作量增加,工作压力增大,针对这个问题,科室实行了以下措施:通过各种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每年组织全科人员进行年终考核,大家都养成了爱岗敬业的精神;派工作人员外出进修或参加全国性会议,拓展视野,接收最新的医学信息,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结构,使我院输血科水平向全国先进的医疗水平看齐;更重要是工作中把好质量意识关,强化工作人员对安全输血的思想意识。在2010年贵州省医疗机构临床输血从业人员岗位培训考核中,我科室所有参加考核的工作人员全部都取得了合格的成绩。做好与临床、血站、患者的沟通工作

3.1与临床医务人员的沟通 输血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部分临床医务人员的观念仍未更新,对于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意义和实施方法,输血科做好充分的解释和宣传工作:印发《输血知识通讯》和无偿献血有关条例到临床各科室。对于输血相关事宜打电话做好沟通联系。

3.2做好与血站的沟通工作 与中心血站开展全方位的业务交流,共同做好临床输血工作,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把临床用血的不同需求报告中心血站,工作中注意每个环节,避免由于沟通不足造成患者不必要的损失。

3.3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 对于患者关于输血方面的咨询,输血科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对于新鲜机采血小板、洗涤红细胞等需要预约的输注,尽量给患者做好沟通工作,在准备妥后第一时间通知患者。已经开展的工作

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的检查、盐水介质配血、凝聚胺配血、卡式微柱凝胶不完全抗体筛查。现有设备

储存血液和血浆的专用冰箱、试剂冰箱、血型学用离心机、免疫微柱孵育箱、数码恒温解冻箱、普通离心机、显微镜、温湿度计,恒温水浴箱、专用取血箱。发展方向 提高血液质量,减少输血反应,引进科学的方法、先进的设备,使临床输血更安全更放心,是输血科工作的发展方向。例如急性等溶性输血、自身输血,既降低患者输入异体血引起的输血反应的几率,也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光量子血液疗法、不完全抗体的测定、疑难配血、特殊血型的鉴定、输血信息化管理等。现在由于实验室条件有限,暂时不能满足区域分工。我院输血科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发展空间还很大。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临床用血量的增多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有关血液质量的问题也受到看广泛的关注。1998年lO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颁布与实施,使得血液问题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比如如何提高血液的质量,确保输血的有效的、安全,这也是我们追在眉睫

需要解决的瀑题。这些都表明有关血液的工作正在进入到—个新的管理阶段,而有效控制血液的质量,实施血液管理,加强质量管理.是确保输血安全,提高血液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广大输血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以往的统计分析以及报表来看,本市的临床用血量基本得到满足,血液质量明显提高,血液管理工作得到了稳步发展。本文将探讨如何进一 步保证血液质量.保证对血液的有效管理以及如何保证输血工作的安全。1控制质量环节

输血科的主要工作是对血液传染病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然后贴上合格的标签,在将血液发放到所需病人前,对该血液的进行检查、检验。主要包括血液的入库.贮存、交叉配血、发放运输以及以上各环节的检查核对等等.

1.1提前储存血液

健康的血液在进行储存之前,必须进行有效的核对、验收。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运输条件.物理外观等。这些都是验收以及核对的必备程序。入库后按不同类别,血型,我们将鲜血储存到血库当中,严格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做好有效标识,认真做好登记,将有关 资料保存十年. 1.2交叉配血

输血科室必须认真核对供血者的血样,受血者的情况以及申请单。反复检查供血者以及受血者的AB0血型(正,反定型).并且认真检查患者的血型,做到合理匹配。如果要换班,必须做好合理的交接工作。1.3正常的血液发放

血液匹配之后,就是工作人员来血液科取血。发血和取血的双方进行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保存血的外观、姓名,性别,病案号等的核对,如果准确无误的话,双方签字之后.就可以进行合理发放。取血人员要做好相应血液成分所需运输设备及贮存条件的监控。2加强内部管理。为提高血液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2.1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以及合理审核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提交相关部门讨论解决,开展质量监督、定期考核,这些都是质量控制科室应该注意的问题。质量委员会每年应该开展l--2次会议,严格审核质量体系,并且随时改进质量计划. 2.2保证基础。强化质量

应重视udi器材、仪器设备的管理,抓好工作人员的输血技术,严格抓好血液的质量。一定要严格遵循法制教育,医德敦育等,抱着对每—个人负责的态度,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教育,努力增强医护人员对于血液质量的责任感。2.3经常进行专业培训

我们经常采取各种形式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如安排讲座。派送人员外出参观,进修.学习以及岗位技术的有效培训等.为提高其工作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2.4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质量管理的换D就是质量标准,抓好质量标准,定期对质量进行评价以及检查.将每一项制度严格实施、渗透到平时的工作当中. 3注重个性化管理

质量管理和质量信息是决策的有效依据,我们应该以《(血液质量管理通报》和反馈制度来进行有效的信息整合,建立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系统,对工作进行高效率的信息管理。将各科的数据、试验原始记录进行上报、存档、收集、汇总.这在提高血液质量管理方 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的来说,血液质量的影响因素非常多,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充实工作人员的知识,提高其操作技能,保证用血的安全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各地血站采供血工作管理有法可依,更

加规范化和科学化,无偿献血工作也迈上了新的台阶。供血科作为血液中心的一个职能 科室,担负着如何合理利用血液和及时、全面地满足临床输血中的各种要求的重要工作,是血液中心重要的对外服务窗口之一,对血液中心的形象,信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库是血液中心的窗口,其职责包括及时、准确地发放临床用血,协调和调剂发往各临 床医院之间的血液,避免造成浪费,以及对用血单位的业务指导,做到科学指导临床用 血,进而提高临床用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降低输血风险把好关。如何把好血液质量 关,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l】。

一、血库人员构成和职责

目前,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血库有工作人员14名,其中中级职称12人,硕士学 历2人,是一个高素质、团结协作的团队。科室实行24小时工作制,一天两次集中送 血服务。血库主要承担着北京地区临床医院的用血供应,每年向临床提供血液及血液成 分制品数量达到了80万单位。他担负着北京市近几十家医院的血液供应、及时全面地 满足临床输血中的各种要求以及指导合理利用血液等多项使命,因此,血库在安全输血 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二、血库的具体管理内容 l血库的质量管理

1.1加强血库的冷链管理弘J 采供血机构冷链是一套用于血液和血浆贮存和运输的系统,它采用尽可能安全的方 法以维持血液和血浆的各项功。冷链管理可以理解为血液从献血者血管到患者血管全过 程的温度控制。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具有不同的体外保存条件和有效期,文献【3]提示:全 血和红细胞必须贮存在2.8℃的冰箱内,以便在维持红细胞活性的同时将血液中的细菌 生长抑制到最小程度;如果血液贮存在8℃以上的环境中,在采集过程中由于疏忽等原 因进入血液的细菌则可能繁殖,从而导致输血有致命的危险;储存温度须在2℃以上也 同样重要,如果血液被冰冻会造成红细胞溶血,输注后也会有致命的危险。血小板必须 在22℃环境下制备和保存,富含凝血因子的新鲜冰冻血浆(FFP)和冷沉淀则要在。20℃

以下冰冻保存。因此,要保证各种成分血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靠,就必须做好冷链工作。我们建立了完整的冷链系统,使血液从采集直至发放到医院的所有环节始终处于所 106 要求的温度范围内。使血液在要求的条件下运输。实行24h冰箱、冰柜温度监控,每天 四次观察并记录温度,超出温度使用范围,实行温度报警系统;减少开门次数,以保持 温度恒定保证正确的条件下血液安全储存。对入血库血液按血型、品种、日期进行分类 存放,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保持血液良性循环,减少无谓浪费。血液运输注重人与 设备二要素的管理,送血箱内设置温度计并备冷源,有运输记录【4】。

1.2血液产品的贮存地点必须安全,合格血液成分要在正确的条件下安全贮存,以 保证血液安全有效。新鲜血小板贮存在20℃~24℃,振荡保存,冰冻红细胞,血小板在 .65℃以下保存,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贮存在2℃~6℃,冰冻血浆、冷沉淀贮存在.18℃ 以下【51。严格监控冰冻制品溶化的温度,例如:冰冻血小板在42℃水浴下溶化,冷沉淀、冰冻血浆必须在37℃水浴下溶化,并有完整记录。

1.3贮血冰箱报警装置完好,要有温度监控,每天记录温度4次,及时记录。发现 异常,立即处理,以保证血液及成分在正确温度下保存。

1.4库存血质量检查符合要求 每天定时整理检查血液,经观察凡属以下情况之

一,血液及制品不得发放:凝块、溶血、细菌污染、重度脂肪血、渗血。在每一工作环节 中,一旦血液质量出现问题,立即上报质控科,查找原因。每周用3%0含氯消毒液毛巾 擦拭冰箱1次,并记录。每月冰箱细菌培养合格【6】。2储血设备、设施的管理

2.1储血设备质量管理我们对各种设备做到标识清楚,有定期校验合格的标识,血液冷藏箱,低温冰箱,血小板保存箱,有高低温报警装置及温度自动记录。定期除霜,清洁消毒,定期检查并记录,设备有专人管理,有使用维护记录。不在工作状态中的设 备做到标识清楚【川。

2.2设施管理对血库的设施布局按要求做到了符合技术操作规程和卫生学标准,环境清洁,采光和空气流通条件好,污染区与非污染区严格分开。设有发血区域和值班 室,以便24h面向临床供血瞄J。3做好供血计划和库存管理拶J 为了保证临床输血的需求,大力提倡成分输血。目前,中心已开展的血液制品包括

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稀有血型的冰冻红细胞、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辐照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机采血小板和辐照血小板。血库已备有悬浮红细胞库、新鲜冰冻血浆库、普通冰冻血浆库、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库、血小板库、RH(.)血库以 充分满足和保证临床用血的需求【Ⅻ。根据各成分血液制品的库存量,及时有效地和献血 服务一科、献血服务二科和其他职能科室沟通,制定血液采集计划包括不同血型和不同 品名的血液制品需求量,以便及时调整采血计划,以保证库存、满足临床需求;并根据 用血计划和旺季、淡季,合理制定采血总规划,及时调整采血量,做到按需采血,保持 血液最高更新率。4血库的记录管理

严格按照SOP对血液储存、发放、运输等过程做好相关质量记录,对临床预约用血

采用电话语音录入,并结合手工记录核实,准确发放。及时归类整理相关资料和记录,为 日后查找统计,开展输血科研提供依据【l¨。

三、血库的发展和提高

1加强科室人才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以往认为血库只是单纯的发放血液,不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只要责任心强一点,工作认真仔细就可以了,以至于造成临床单位预约、咨询成分用血时,不能做到满意、107 快速、安全和有效的服务。后对供血科人员进行调整,要求科室人员必须经输血知识技 术考试,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并加强各方面的培训,如临床用血知识、临床输血技 术规范、公关礼仪等,科室整体素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并且定期学习血液理论知识和 总结服务经验,不断改进工作,以提高临床输血治疗水平和提高指导临床输血的水平,保证临床合理安全用血。2完善科室规章制度

进一步完善覆盖医疗机构的血液流转冷链体系,实行血液分类管理,减少血液资源 的不必要浪费【l 21。以质量为中心,强化血液质量意识通过定期内审、质控、不断完善 和细化各种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等,我们制定了各项操作规程(SOP),制定供血

科质量工作手册,内容包括各种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质检科备份存档【l 31。严格按要求 工作,每一步责任到人,有责任追查制,如完善了送血、退血制度,发血、出库、报废 等制度,每个人责任明确,人人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事故发生,减少了无谓血 液浪费。由专人负责接听临床医院用血咨询电话,及时给予答复并记录,提高对临床医 院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3完善血库的供血服务

3.1 血液发放质量管理发放血液时我们始终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出库前对血液进

行外观检查,异常血液不得出库,取血人员必须携带专用保温器材,保证运输质量【l引。凡发出的血液要有完整的记录,计算机显示能追踪到每一位献血者。血液在常温下不得 超过30min[15J。无特殊情况血液一经发出不能退回,目的是保证血液质量。3.2做好窗口服务供血科人员要求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做到服务热

情仔细,语言亲切,针对不同情况做出及时准确的处理,对急诊用血要求准确、快速、安全,对特殊成分用血,需因地制宜、因病制宜,做好方方面面的沟通或上报,做到不因 输血不及时或服务不到位而引起纠纷。对质量问题及时上报,及时解决,做到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

3-3做好沟通与交流每年发放1次用血单位意见反馈表,虚心听取各用血单位 的合理性建议或意见,并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每年召开1次输血座谈会,交流介绍成 分输血及管理等的先进经验,并对临床的不同意见及时进行说明,使整个供血工作处于 良好的状态中。

四、体会和展望

目前,在临床输血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陈旧的输血观念。临床医护人员对各种输血的 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感到陌生,有一些医生对血液有形成分的了解不足和对输血适 应症的掌握不够,习惯于输注全血或用血浆作为营养剂来输注。如果不迅速更新这些观 念,树立合理用血的新观念,就不可能做到科学用血和合理用血【l引。因此,血库工作人 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学习,熟练掌握成分血输注的适应症、并发症、操 作方法及不良反应的处理,了解成分输血的原理及疗效。遵循科学合理用血原则,为临 床提供科学合理的血液制品,以保证受血者的健康。向临床提供所了解的最新输血动态,及时反馈临床输血信息。协助临床制定科学、合理、安全的输血方案,准确判断、处理 临床出现的各种输血反应。

几年来,供血科职工始终牢记“血站与质量"同在的质量方针。通过在血液流程的

上一篇:倾听小雪花的诉说作文下一篇:人教版必修二:《诗经·氓》《诗经·采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