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审计风险控制管理

2024-05-06

企业审计风险控制管理(共6篇)

篇1:企业审计风险控制管理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与风险管理防范

摘要: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内容,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能够改善企业经营状况,优化内部控制环境,而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本文在分析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关系的基础上,构建起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期望对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企业 控制体系 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

一、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都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对于规范企业经济活动,减少经营风险,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有着积极作用。在企业管理中,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存在着必然联系,具体表现为:

(1)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

对于企业而言,其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风险,通过内部审计能够对经营风险起到一定的防控和治理,可见,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的内部审计将各项经营及投资活动一并纳入到了市场竞争环境当中,借助专业、系统的审计方法,对企业的经营和投资进行全面、具体的财务分析以及详实、可靠的评估与预测,并针对企业经营与投资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防控与管理,由此不但可以使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的成效性有所增加,而且还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总体收益和利润。

(2)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投资的全过程当中,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预防和控制风险,而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在风险管理范围确定中的作用。企业的主要风险来源于经营和投资活动,这种风险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内部审计是企业把控全局的重要方式之一,其除了能真实反映出企业的经营与财务状况外,还能通过对内部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控制,对企业的风险问题进行正确评估,并就风险可能存在的范围及其影响程度进行预测,从而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二是在风险识别与分析中的作用。内部审计可以通过不同的风险分析方法对企业的内外部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为风险管理层应对风险提供依据。三是在风险评价中的作用。内部审计能够对企业经营管理层制定的政策进行风险预测与评估,有助于经营决策的完善。四是在风险处理中的作用。内部审计是风险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可对风险处理方法进行监督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有助于企业风险处理水平的提升。五是在风险反馈中的作用。内部审计是控制企业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它可以反馈各种风险信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融合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经营、投资活动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在这一前提下,为确保企业稳定、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融合。从目前的总体情况上看,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能够减轻审计委员会的工作压力,其立足于企业战略和经营风险的管理,并通过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处理等环节,将审计的协调、监督作用融入风险管理的审计程序当中。

二、构建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企业应构建起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强化对风险管理过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一方面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另一方面加强企业风险防范。

(1)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

企业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委员会,并由其全权负责外部审计师的聘任和解聘,同时辅助外部审计师开展相关工作。可由审计委员会对企业内控制度、风险管理制度以及财务报告进行全面审查,并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协调内审与外审之间的关系,为董事会使用和披露财务信息提供可靠保障。企业在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的过程中,应当本着成本费用合理、工作过程独立的原则,这样能够使内部审计委员会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为企业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有助于提升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2)确定风险容忍度

所谓的风险容忍度具体是指企业经营、投资时,在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中对存在风险的接受程度。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对风险的容忍度越大,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就越强。企业的内审人员可按照本企业当前所处的经营环境、资本结构等条件,对风险容忍度进行确定,同时找出可能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威胁的所有风险,分析风险的权重,确定出威胁最大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进行容忍度量化分析,进而确定出企业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应对风险,降低风险对企业经营投资活动的影响,提高企业效益。

(3)加强风险识别与评估分析

在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是关键环节,它是对企业潜在风险的判断及对风险性质的鉴定。在风险识别过程中,先要对风险进行定性,这就要求内审人员应当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并以风险的评估分析为立足点开展具体工作,从而有效地对风险进行识别。企业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风险管理审计计划,该计划中应当包括以下内容:财务风险管理审计计划、市场风险管理审计计划、人事风险管理审计计划、会计风险管理审计计划以及其它风险管理审计计划。此外,审计委员会应当对风险识别的完整程度加以关注,具体而言就是企业经营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否全部被识别出来,确认没有遗漏后,便可通过收集资料,运用科学技术,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这些风险的发生的可能性、频繁度以及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并对相关的风险管理审计计划进行分别评估,进而确定出企业总体风险的大小。内部审计委员会还应当对评估结果进行复验,看结果是否恰当,并对不恰当的情况进行更正,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提升风险管理水平,降低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4)做好风险应对与监督

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做好风险的应对与监督工作。首先,内审人员可依据企业的风险容忍度,制定合理可行的风险应对策略,确保制定出来的策略能够有效规避、转移、缓解风险。其次,审计委员会应当认真检查各部门针对风险采取的行动,看是否充分、得当,如果发现某些风险缺乏控制措施时,应按照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借此来强化风险管理防范,从而降低企业的风险损失。再次,由于风险本身具有可变性的特点,其数量及发生的可能性会随着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为此,应当对风险进行持续监控,这是提升风险管理水平较有效的途径之一。审计委员会可通过对各类风险的持续监控,使企业明确风险处理中应重点加强的环节,由此能够使企业进一步明确风险管理的作用和价值,这不但能够为风险评估提供依据,而且还有利于成本费用的控制。

三、案例分析

A公司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2月2日,主要经营业务为建设与维修电厂、电力行业技术服务、生产销售电力与热力、生产销售电力仪器等。9月,A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由B集团公司持有21.15%的A公司股本。A公司于设立了审计委员会,由董事会选举产生委员会委员,明确了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但是未将风险管理纳入到内部审计范围内,使得A公司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着较大风险。为此,应当建立起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1)完善A公司内部审计组织模式

从A公司内审委员会的人员结构、规模设计以及任职条件等方面来看,全部符合内审委员会的设立要求,但从具体职责和权限上看,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可将企业风险管控加入到内审委员会的职责权限当中,并赋予其一定的权利,确保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在A公司审计委员会下设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公司经营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提出应对建议。

(2)识别A公司风险

通过风险调查法和财务报表法,审计部门对A公司当前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从而得出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以下几种:一是外部经济形势。因中央政府实施了紧缩货币政策,从而给企业资金流量带来了压力,影响了企业对长期项目的投资计划。二是原材料价格。电煤价格上涨导致经营空间缩小,同时煤电价格联动政策未再实行使企业经营面临更大的困难。三是电力产品销售。由于煤电联动政策没有实施,致使煤炭涨价增加的成本全部由企业自行承担,导致企业经营业绩下滑。

(3)确定A公司风险容忍度

审计部门在对A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后,结合企业当前所处的经营环境,将企业目前的风险容忍度确定为较低水平,企业面临的风险较高,已经无法再容忍错报的发生。于是向审计委员会建议A公司必须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并规避和转移风险,审计委员会采纳了审计部门的这一建议。

(4)落实A公司风险应对措施

通过风险识别和容忍度的确定,审计部门针对风险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识别到的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其一,在外部经济风险的应对中,在审计部门的建议下A公司采取了缩短应收电热费的回收期;减少陈欠电费积压;多举借短期借款,抛售中长期借款;创新融资渠道等措施。其二,在原材料价格风险的应对中,审计部门建议实施一把手工程,对燃料管理体系进行了规范,同时加强与煤矿和铁路运输部门的协调,并加大对来煤结构的调整,确保了充足的煤量,煤价上涨得到了有效控制。其三,在产品销售风险的应对中,审计部门建议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争取发电量计划,落实电量指标转移,向有关部门反映电价偏低等问题,争取提高电价。

四、结论

企业应深入研究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结合风险管理理论和内部审计框架,构建起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既有利于丰富内部审计内容,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又有利于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强化对风险的监督控制,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 栾姗迟.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风险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3(9):121-123.

[2] 孙宝厚.关于全面审计质量控制若干关键问题的思考[J].审计研究,2012 (8):39-42.

[3] 杨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2(10):84-86.

[4] 张秀英.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动因及其运作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2):124-126.

[5] 缪哲.以内部审计为基础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 (10):92-93.

篇2:企业审计风险控制管理

培训时间:

2012年04月14-15日/05月18-19日深 圳

2012年04月21-22日/05月25-26日上 海

培 训 费: 2600元(含资料费、午餐费、专家演讲费);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咨询电话: 0755-611921000755-23107800汪小姐范小姐

课程对象:董事会、监事会成员;负责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部门的经理、主管;总经理、财务副总经理以及其他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财务总监、财务经理、财务主管、税务经理、税务主管、总帐会计、税务会计相关人员等。

资格认证:认证费用:中级600元/人 高级800元/人(参加认证考试的学员须交纳比费用,不参加的学员无须交纳)备注:1.凡希望参加认证的学员,在培训结束参加考试合格者,颁发(国际职业认证标准联合会)<<财务管理师>>国际国内双职业资格证书,(国际国内认证/全球通行/雇主认可/官方网上查询);

2.凡参加认证的学员须提交本人身份证号码及大一寸数码照片;

3.课程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将证书快递寄给学员;

4.此证可申请中国国家人才网入库备案。

课程收益:通过系统学习使学员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合理运用,有效规避风险,提高企业运营的安全性,同时深刻理解内部审计、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帮助学员建立对内部控制制度完整而系统的认识

二、掌握快速诊断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方法,评价内部控制的效果并进行改进

三、掌握内部审计的具体实施程序以及关键操作要点

四、掌握财务风险评估方法,并有效采取措施控制与防范风险

五、深刻理解内部审计、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打造系统“防火墙”

课程提纲:

内部审计篇

一、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

一、引言:解开你对内审的困惑

(一)内部审计的概念

1)概念2)目的3)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比较

(二)设置内审部门的考虑因素

1)企业规模与经营的复杂性2)业务特点与风险控制3)提升内审部门的独立性

4)营造良好的内审环境的方法

(三)内部审计的发展阶段

1)控制2)控制结构3)企业风险

4)企业风险管理流程

(四)内部审计的角色

1)监督者2)检察员3)协助者4)咨询师

(五)内部审计的先进理念

1)在审计内容上,强调以管理审计为重点2)在审计策略上,采取参与、合作的方式

3)注重将审计结果的传递作为向管理当局提供服务和帮助的良好机会

(六)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1)从回顾历史到着眼未来2)从强调控制到关注风险3)从强调独立到注重价值报名咨询:0755-8622241513510936819 公开课部:敖老师在线 QQ:476304896

4)从会计、审计知识到复合知识结构5)从经营审计到战略审计6)从强迫接受到自愿进行

二、从内审流程的角度关注内审的实务操作

(一)审计计划阶段

1)了解被审计单位2)确定审计范围以及审计重点

3)确定重要性水平,评估审计风险4)拟定项目审计计划与审计方案

(二)审计实施阶段

1)符合性测试的目的、方法及其实施2)实质性测试的目的、方法及其实施

(三)审计报告阶段

1)结果汇总与试算平衡2)审计结果的沟通3)撰写审计报告的具体要求与写作技巧

三、内部审计的技术方法与实战技巧

(一)审查书面材料的方法1)顺查法与逆查法2)详查法与抽查法

(二)客观实物证实法1)盘点2)调节3)鉴定

(三)审计调查方法

1)观察、询问、函证2)创造互相理解的氛围3)学员倾听的技巧

4)“快”与“准”是关键5)别被审计对象对象牵着鼻子走

(四)实施有效抽样,保证审计质量

1)经验抽样的实施步骤与实施要点2)随机抽样的实务操作3)系统抽样与随意抽样

(五)分析型复核

1)分析型复核的概念2)分析型复核在审计全过程中的运用3)运用分析型复核时的注意事项

四、内部审计实务操作指导

(一)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1)获取审计证据必须考虑的因素2)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

3)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4)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点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审计1)内部控制审计2)风险管理审计

(三)年报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1)年报审计的操作要点2)收入与支出的审计

(四)经济责任审计1)责任的涵义以及关注点的演变

2)关注结果3)关注过程

(五)三大常见管理类审计的实施1)效果性审计2)效率性审计3)经济性审计

(六)遵循性审计1)遵循性审计的概念与遵循性审计的重要性

2)遵循性审计的遵循性标准3)从会计信息与相关资料切入实施遵循性审计

财务风险及防范篇

一、财务风险的一般概念、种类、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一)财务风险的一般概念

1)财务风险的概念2)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区别

(二)财务风险的种类

1)筹资风险2)投资风险3)资金回收风险4)收益分配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2)全面性3)不确定性4)激励性

(四)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环境影响2)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不合理3)财务决策失误4)管理人员认知偏差

附件二:

二、财务风险的评估与控制

(一)财务风险的评估(Z-SCORE模型)

(二)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措施1)承受法2)规避法3)降低法4)分担法

一、内部控制概论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1)内部控制的一般概念2)COSO报告的定义3)内部控制的种类

(二)内部控制的属性

1)职责分工2)实物接触控制3)内部核查4)充分的书面记录5)恰当的授权

(三)内部控制的种类

1)按控制性质分2)按控制内容分3)按控制地位分4)按控制功能分5)按控制时序分

(四)内部控制的设计原则

1)相互牵制2)协调配合3)岗位匹配4)成本效益5)整体优化

总结: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二、内部控制规范总揽

(一)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1)总则2)内部环境3)风险评估4)控制活动5)信息与沟通6)内部监督

(二)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1)总则2)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和标准3)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4)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和评价报告

(三)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1)资金2)采购3)存货4)销售5)工程项目6)固定资产7)无形资产

8)长期股权投资9)筹资10)预算11)成本费用12)担保

13)合同协议14)业务外包15)对子公司的控制

16)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17)人力资源政策18)信息系统一般控制19)衍生工具

20)企业并购21)关联交易22)内部审计

三、业务流程重组

(一)流程重组的症状

1)市场份额下降2)交货期延长3)竞争能力降低

4)生产率降低5)客户满意度降低6)环境剧变

(二)流程重组的步骤及各步骤的操作要点

1)制定重组策略2)流程设计3)实施4)效果评估

(三)流程重组各步骤操作要点(最佳管理实践)

1)了解市场和客户 2)制定愿景和战略3)设计产品和服务4)市场营销5)财务管理

6)生产和配送产品及提供服务7)向客户开票收款及提供服务8)人力资源管理

(四)业务流程图

1)业务流程涉及的部门2)工作内容及步骤3)部门间的相互关系

4)业务文件5)业务流程图操作手册示例

四、内部控制实务

(一)常见的舞弊类型

1)虚报冒领2)阴阳发票3)无中生有4)侵吞不报5)模仿签字

6)假公济私

7)瞒天过海8)里应外合9)暗渡陈仓 10)混水摸鱼11)偷梁换柱

12)张冠李戴13)监守自盗

(二)内部控制的设计步骤

1)确定控制目标2)整合控制流程3)鉴别控制环节4)确定控制措施

(三)内部控制实例详解

1)资金内控实例2)采购内控实例3)存货内控实例4)销售内控实例

5)工程项目内控实例6)固定资产内控实例7)无形资产内控实例

8)长期股权投资内控实例9)筹资内控实例10)预算内控实例11)成本费用内控实例

12)担保内控实例13)人力资源政策内控实例14)内部审计内控实例

(四)内部控制手册的编写

1)内部控制手册的结构2)内部控制手册编写重点与难点

3)内部控制手册编写案例分享与讨论

(五)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1)控制环境2)内部牵制3)内部审计4)财务内控

报名详情:

篇3: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定义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为了实现经营目标, 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 确保企业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 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在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内部控制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合法性、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评和监督、检查。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审查和评价的重点为公司的治理结构、采购和销售、对外投资、购买和出售重要资产、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等事项。

二、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审计在湘钢的应用

内部控制的实质是风险管理, 湘钢为了规范公司全面风险管理, 落实管理责任, 加强内部控制, 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保证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 根据国家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省国资委《关于加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及总公司内控管理的要求, 结合公司实际制订了《内控与风险管理办法》。近几年来, 湘钢基于风险管理开展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主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测试

根据总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安排, 为了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基础工作, 规范内部控制活动, 提升公司风险防范及管控能力, 湘钢针对主业单位进行了内控内审测试, 并制定了《内部控制手册》, 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 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 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 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控制活动一般包括资金风险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授权审批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公司抽取相关部门专业人员成立了内控审计测试组, 测试流程范围包括发展战略、组织框架、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风险评估、信息沟通、销售业务、采购业务、生产及存货、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资产管理、业务外包、投资管理、资金活动、全面预算、 信息系统和合同管理等19个流程。 测试采取与流程责任人交流, 现场观察、询问、查阅有关文件记录、 抽样检查等方式。 2014年通过内部控制审计测试, 开具未达标项17项, 涉及流程有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销售业务、采购业务、生产及存货、研究与开发、业务外包、投资管理、资金活动和信息系统等11个流程。 湘钢风险识别与风险管理流程见图1。

在公司销售业务环节的内控测试中, 我们发现公司保兑仓业务风险较高。 保兑仓业务是以银行信用为载体, 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工具, 由银行控制货权, 在商品供方企业与商品需方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后, 由商品需方企业向融资银行缴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融资银行开出收款人为商品供方企业的承兑汇票, 商品供方企业在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后, 按银行出具的提货单向协议约定的仓库发货, 货到仓库后转为仓单质押, 若商品需方企业到期无法偿还银行承兑汇票敞口, 则商品供方企业负责回购质押货物的一种“厂、商、银”三方合作方式。实施保兑仓融资业务的目的在于协助公司客户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实现公司产品销售, 稳定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

公司保兑仓业务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保兑仓业务的开展中, 未能严格按照已制定的管理办法执行相关审核、调查及担保措施, 会造成保兑仓业务开展中因各环节的执行不到位导致失控;二是在日常监控及检查过程中发现客户有异常情况, 未对其实施严格的风险评估程序及采取特别的风险应对措施, 可能发生违约事件, 给公司造成损失。

针对在保兑仓业务中发现的以上风险, 我们制定了《加强湘钢保兑仓业务管理的有关规定》, 并建立了保兑仓融资风险应急处理机制。 当销售和财务部门认为协议客户可能出现违约风险时, 销售部立即暂停发货, 财务部通知融资银行暂停开票, 协助银行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审计部门作为保兑仓融资风险监控部门, 负责对保兑仓融资协议执行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监控, 通过不定期抽审, 检查各业务部门对保兑仓融资风险管理的执行情况。

(二) 子公司风险识别、评估

按照总公司确立的“战略驱动、问题导向、效率优先、风险受控”总体原则, 为了提升公司风险管理水平, 搭建从风险识别开始, 到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应对的整体流程框架, 加强重大风险的预警与防控, 我们开展了子公司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

公司将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商业风险和运营风险四大类别, 其中战略风险包括竞争风险、客户偏好转换风险、行业方向转换风险、战略收购合并风险和企业研发新产品风险等;财务风险主要指偿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前者是指企业负债率较高, 在经营亏损或者投资失误的情况下, 可能发生没有足够的资金按时偿还债务和利息, 引起财务危机, 甚至导致破产, 后者是由于缺乏获取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而招致损失的风险;商业风险是指由于市场、 法律和经济环境变化而引发的企业风险, 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法律风险;运营风险是指企业因内部流程、认为错误或外部因素而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包括企业流程风险、人为风险、信息系统风险、业务风险和事件风险。

首先, 进行风险识别, 要求各多元产业单位按以上风险类别根据自身情况开展风险识别工作, 以上四大风险评价标准按定量评价、 定性描述、 财务描述、声誉影响、公司日常运营等影响程度分5个层次进行评分, 并按照要求填写《风险数据库表单》;其次, 审计部门根据各单位上报情况组织各产业单位和职能部室就风险数据进行分级讨论, 并按风险发生可能性与风险发生后影响程度得分之和计算出的风险评估值, 来确定重大、重要和一般风险, 以及基本应对策略 (承担、规避、转移、对冲、补偿、控制) , 整理形成湘钢集团《风险数据库台账》;再次, 根据风险数据台账形成子公司《风险图谱》;最后, 审计人员根据各单位风险数据台账和风险图谱中显示的风险范围, 按重要性原则确定重点审计范围。

有21家单位参与了此次子公司风险识别、评估工作, 最终形成了子公司风险矩阵图谱, 从影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来看, 子公司存在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商业风险和战略风险两方面, 其中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为目前子公司的最大风险, 故审计人员将销售业务作为子公司2014年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

(三) 子公司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审计

销售业务是指企业出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收取款项等相关活动。 企业按照内控规范的要求, 关注销售业务流程中的主要风险及其相应的控制措施, 有助于促进销售稳定增长, 扩大市场份额, 实现与生产、资产、资金等方面管理的衔接, 确保企业经营目标。 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审计目标, 就是保证销售业务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 促使企业预防和控制销售业务风险。

在对子公司的销售业务内控审计中, 我们抽取了部分销售业务对外的单位进行审计。 具体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一是审计准备:对集团公司下属单位中销售业务对外的单位进行调查了解并确定被审单位, 制定内控审计工作方案, 并成立审计项目组、下发审计通知。 二是审计实施。 对抽取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和风险评估, 到各单位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测试, 审计人员提出内部控制缺陷评价和审计评价, 并形成意见。 三是审计报告。 起草报告, 提出审计建议。

我们选择了德勤公司设计的内部控制测试底稿进行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审计, 具体程序如下:

(1) 将销售业务分成8个主要流程 (见图2) 以及30个控制点, 对照各个控制点中的控制目标和标准化控制活动, 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填写“本地化控制活动”, “本地化控制活动” 必须与企业实际控制相符, 描述细化、明确控制活动执行的主体, 写明执行人、审批人、执行的程序、涉及的文档名称等具体信息, 涉及到管理层审批的, 明确管理层的层级并写出具体名字。 在测试访谈时, 选择熟悉销售业务且长期主管此项工作的适当人员进行访谈, 观察该单位经营活动, 检查收集相关文件制度。

(2) 根据业务发生频率及全年发生交易量, 每个测试底稿按相应的测试程序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 样本量的确定见表1和表2。

(3) 参照 《测试底稿 》子流程的测试程序进行测试, 通过询问、观察、检查等方法进行逐个控制点的测试, 根据抽取的样本填写样本量描述, 如在销售计划管理环节, 我们首先询问该子公司是否制定了销售计划以及销售计划的期间, 然后抽取了年计划和月计划两份样本, 检查销售计划是否经合理审批, 是否根据实际销售情况考核销售计划完成情况;在销售定价管理环节, 抽取了5份样本, 分别检查价目表是否经合理审批, 销售合同的条款和价格是否与经审批的价目表一致, 销售合同的价格在价目表外的是否经合理审批, 销售折扣是否经合理审批等。

(4) 对照标准控制活动的要求, 判定、填写测试结论 (达标、未达标、未发生交易或不适用) 及未达标项测试结论说明。

(5) 根据内部控制测试底稿中开具的未达标项填写“内部控制缺陷整改跟踪表”, 包括整改方案、负责部门、负责人、应完成全面整改时间等, 审计人员后续跟踪检查其是否按期完成整改。

通过对某子公司销售业务内控测试审计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该子公司每年根据客户上年度的业务量、回款、合同履约、对账情况及经营状况确定当年度客户资信额度, 对于实行先货后款的新客户, 要求必须授信, 且欠款额不超过授信额度。 但在实际工作中, 未授信的新客户存在先货后款现象, 超过信用额度的授信未及时进行变更, 未授信和超授信额度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是营销管理制度规定各驻外机构的营销价格不应低于厂指导价, 特殊情况需先请示营销部长、营销厂长、厂长, 同意后再形成合同传厂部由营销合同管理员根据价格审批权限逐级审批签字方可生效。 但实际上大部分结算单价低于厂价, 且存在部分低于厂价合同未按规定审批的现象。 三是《发货管理制度》 中规定以下情况应停止发货:“未纳入信用额度管理而不能先款后货的; 欠款额超出信用额度的。 ”事实上该项规定未得到严格执行。 通过审计发现的以上问题, 并非无制度约束, 而大部分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绕制度绕流程现象, 审计针对此现象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并督促子公司进行了整改。

三、亟待解决的事项

(1) 部分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及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较差。 一些子公司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及内部控制制度, 但由于经营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不能很好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有的还存在“人治”现象, 使内部控制体系及内部控制制度仅仅停留在文字和纸面上, 流于形式, 没有真正起到内部控制的作用, 从而使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存在较大的阻力。

(2) 在审计实务中, 长期以来不论是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还是经济效益审计, 都把对内部控制健全、有效性作为一项重要审计内容, 而不是把内部控制审计作为独立的一种审计类型, 内部控制审计还停留在流程制度层面的审计, 未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 防范内控风险, 使内部控制体系及内部控制制度具备可操作性。

(3) 内审人员配备不够, 且专业知识受限。 湘钢内部控制审计仅配备了2名专职审计人员 (一名主管一名主办) , 所学均为会计专业, 不仅对内控相关知识掌握不够, 也缺乏可以借鉴的经验, 由于人员紧张和专业知识缺乏, 严重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开展。 内部控制审计的开展, 亟待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引进专业人才, 充实审计队伍。

四、相关思考

总公司早在几年前就已聘请国内专业咨询公司设计了较系统的内控制度, 但部分环节与子公司的现实经营情况不相称、不匹配, 执行起来有难度, 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子公司的经营规模扩大及管理细化, 原有的内控制度设计时并未能充分考虑相关因素, 使原来的内控制度部分条款显得不适用, 也有部分系当初设计制度时, 过于理论化, 均致使相关内控制度条款的设计需不断完善。 另一方面, 需化繁就简, 从制度设计高效精干的角度出发, 使其最终达到提高公司内控制度执行的效益与效率目标。 内控制度执行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公司内各部门协同配合, 才能达到相关目标。内控制度需要公司内人人执行、事事受控, 公司相关部门需上下统一协调, 从提高公司内控制度执行出发, 权衡企业整体层面, 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紧抓关键内控环节, 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使其更符合本公司的现实状况。

篇4:企业审计风险控制管理

关键词:企业审计;风险;控制;管理

1概念

从概念而言,企业审计风险指的是审计部门在企业审计上担负的相关责任和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隐患。大致分为三类: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以及控制风险对审计者来说在控制上比较困难。但是检查风险主要因为涉及主体行为所导致,所以能够让审计部门以及审计人员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它和審计主体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的程序、证据、方法等等紧密联系。虽然我国企业在其内部控制和管理上不断得到完善,但是企业的审计活动中仍然存在着风险。虽然,企业的审计风险存在是难免的,但我们可以使其尽可能减少。因为现在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在不断地进行微调以及企业的不断发展,所以企业相关审计项目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企业需要加强企业审计风险的考虑,采取有效措施规避企业的审计风险,让企业的审计质量得到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应从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源头入手,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达到有效地规避企业审计风险。

2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1)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科学合理的审计管理制度和审计机构是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完善且切实可行的内审管理制度对于审计人员迅速发现且有效解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帮助,让企业在健康中发展和成长。相反,假如企业管理制度不够科学,管理不够完善,那么审计人员就很难发现并及时处理企业在经营当中存在的隐患和不足,不但会让审计风险产生,同时也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若企业没有科学合理的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同时对内审机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完善的机制和制度保障,将审计人员进行的活动认为是在鸡蛋中挑骨头、找麻烦,那就很难保障企业审计人员的权威性和效率性,导致审计人员难以正常开展工作,进而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2)领导在内部控制上认识不足

从实际情况来看,现在不少企业的管理人员认识到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处于首位,并参与其中,提高了内部的控制和管理。然而也有很多领导更大程度上将重心放在怎么提高生产,却对影响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一些领导觉得管理好了财务部门就管理好了企业全部,觉得财务才是企业的生命力。一旦在经营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就贿赂相关人员,没有正视法律的监督和管理,导致给企业造成了损失。

(3)内部环境变化导致控制风险加大

当今世界已是信息技术时代,电子经营管理系统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这些年来,我们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加速了企业数据处理和营业机构分开。从实际情况来看,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加强了管理运营的效果,提升了内部管理。同时,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流程和控制设计中存在的一定隐患,很难在刚开始进行设计时就全面考虑到所有可能产生的问题,这需要在以后的实践和探索当中不断得到完善。因此企业信息化有利有弊,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传统的审计证据,造成舞弊活动不断出现,提高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企业为了开阔市场,在推出新产品、进行新业务、实行多元化经营,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利润,但也可能会因为偏离或影响核心主营业务造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遗留隐患。

(4)企业经营风险导致企业审计风险产生

纵观世界,美国经济萧条,欧洲失业走高,我国通货膨胀,全球整体经济并无欣欣向荣之感。而我国企业无论是在生存和竞争上都愈发艰难,经营风险一直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正是企的经营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企业的审计风险产生。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小型企业基本上都将目光着眼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对经营风险的认识和研究不够深刻,在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上十分不足,同时也没有投入专项经费和专业部门以及人才进行实际的风险研究和防范,进行减低或控制,风险管理意识极不专业和薄弱。同时在经营中亦存在各种隐患和不足,加重了经营上的风险,于是审计风险也随之产生。

3企业审计风险控制措施

(1)提高审计部门的独立和权威

根据相关部门的审计工作规定,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从实际情况来看,独立的审计部门在企业的审计上提供了质量上的保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独立审计部门,在企业的审计工作中和最高管理层对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实施监督,但并不参与其中。

(2)加强监督力度

在企业管理中,应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管理,对于严重案件审计难度大的现象,应找出其造成的原因。提高权力监督力度,重视并监督在审计过程中出现的经济违纪、违法案件的责任单位和负责人。若在审计中发现了问题仅仅停在曝光表面,却没有切实的解决下文,一方面让审计人员的辛苦付之东流,另一方面降低了审计人员在群众心中的威信。要让审计实际发挥对权利人的监管,将权力的监督和管理实实在在地落实。

(3)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应该加强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应组织审计人员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强化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企业处在信息时代,这对审计人员的职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止需要熟悉财务以及审计等业务,同时应具备管理、金融、统计、计算机等知识技能,这样才能加强审计查证效率、分析力以及经济预测力。

(4)正确利用审计方式

审计人员应通过科学合理的审计方式,针对企业在内部控制和管理上存在的不足、资产流动性强、企业经营情况较差、业务繁多等审计情况,提高重视,采取切实措施,科学的提高样本量,增加审计覆盖面,采取丰富的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证据的质量。

(5)提高风险管理

由于企业的经营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因此企业应提高风险管理以及抗风险的水平,从而达到减少风险产生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小型企业应完全发挥会计在风险上的防范和研究水平,正确合理地研究市场环境变化会给企业带来的隐患和问题,以及造成的影响程度。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加强风险的预测能力,针对不同的风险要有客观和科学的认识,并能有效地鉴别,达到防范和控制严重风险,让企业可以及时地使用丰富的方式进行预防,将可能承受的风险水平降到最低。

(6)科学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很多企业因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少企业管理人员并没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要想提高企业的生存力和竞争力,提升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收入和支出管理,进行高标准的规范并严格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应严肃处理。同时应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限制出纳者的权力,不允许其兼任企业的审计和核算工作,并倡导岗位间互相监督。还要完善财务核算审计机制,因为财务的审计核算直接影响到信息的真实与否,所以需要明确审计机构以及财务机构的独立地位和作用。确保部门和部门之间的独立性,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在科学合理的环境下运行更顺畅。

4结束语

篇5:企业审计风险控制管理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部审计是为了增加企业的价值、改善企业的经营而进行的独立、客观、公正的质询活动,是服务与理事会的,为企业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目前,内部审计活动包括风险评估及控制,这些活动都直接涉及公司的运行。本文旨在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能力。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策略;中小企业

中小型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审计风险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对企业的运营以及决策制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企业需提升应对风险能力,通过审计上的准确性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本文以此为背景,研究了审计风险的类型及应对策略,现报道如下:

一、中小企业审计风险类型

1、审计对象的不明确性

通常审计的重点会放在内部员工的诚信方面,对资产负债表的审计关注程度偏弱,后期体验在资金周转方面,会将筹资方转向银行贷款,因此审计活动有所更改,在对资产负债表审计过程中,企业内部控制力度范围均有所变化,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管理决策者、企业经营活动等多方面均需要重新定义,审计范围有所扩大,因此审计风险也随之升高。

2、法律环境的变动

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审计活动的开展是由委托人委托来引起的,因此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客观性的对审计对象加以审查,并将责任如实汇报。但由于受托人并非被动接受审计结果,而是审计业务的作用对象,因此在审计活动过程中,受托人也需要参与解脱责任与查清事实的工作。如果审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失查、违约或由于个人因素造成审计结果发生虚假的情况,会对受托人、委托人以及企业、国家均产生利益的影响,因此上述任意一方都可追究审计人员的责任。

3、经营环境影响

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其所处的市场环境经济条件、人员配备等方面均可能对其运营产生影响,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也应考虑到这些因素,避免对审计结果产生影响,造成数据失真。在风险管理中,技术发展趋势、内部控制强度、管理人员素质、企业运营水平,均可能成为影响因素,从而影响审计风险。因此,企业在这一方面需要考虑到固有风险;另一方面,对内部及外部风险予以综合评估。

二、审计风险控制策略

1、形成风险意识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风险贯穿于每个子部门。将审计部门、合规部门、法律部门与风险管理中心共同运作,能够提升各部门对风险的重视程度,提升工作人员对风险的重视程度,从而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对风险有所防范,提升风险的预防与预警意识。这样一来,各部门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更有效的规避风险,从而形成风险文化意识。风险管理中心的并入无形中将风险控制这一概念潜移默化地植入到了各部门工作人员脑海中,能够让其在工作中更为认真的应对风险、规避风险,避免由于自己工作上的疏忽对企业正常运营产生影响。

2、提升审计人员能力

金融业的重要性不可替代,因此监管尤为重要,在数字化、网络化的今天,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关于金融审计的数据库来进行监管,将金融机构和银行业的审计监管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在业务上,审计人员不仅要能掌控大局,具备审计能力、业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在自身素质上,审计人员还要有开拓创新、自我约束能力等。对风险审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具有丰富的金融理论知识,并能熟练的.运用于风险审计过程当中。审计人员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审计能力,熟悉金融业务与发展,才能在审计过程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采取措施应对。在提升审计人员能力的同时,还需优化审计人员的结构,培养出适合风险审计工作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要培养出色的审计人员,还需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通过不断的培训加强对基础业务知识的熟练程度,以及对其他方面的知识的学习,例如:经济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对审计人员进行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培养,成为复合型审计人才。

3、完善技术操作

审计过程中的非现场检查需要风险管理技术予以支持,完善升级稽核管理系统,借鉴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计量方法来度量操作风险。巴塞尔委员会在对各国银行的历史损失数据收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等三种主要的规范性计量方法。但是由于操作风险计量方法尚在起步阶段,尤其是高级计量方法的自由度很大,各家银行、企业都在研究开发适合自身业务和管理特点的方法。

4、完善控制策略

为了完善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制度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需要不断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技术操作能力,充实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力度,使工作人员在审计操作过程中可以熟练的使用审计方面的知识,高效的适应市场经济变化情况,利于企业内部人员进行自我提升。(2)构建完善的审计人员行为制度,其中包含有职业责任、道德责任、职业纪律、专业知识能力等,只有严格按照各项审计制度开展工作,才能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还可以通过举办宣传讲座的方式,普及与审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工作人员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型企业在审计过程中应对固有风险予以综合分析,并产生风险意识,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予以计划,避免对审计结果产生影响。相关审计人员也应不断提升自身技术能力,杜绝造假舞弊,对审计风险达到良好的预防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晶. 试论有效控制和防范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06(33):119-124.

[2]汪立元,顾晓敏. 基于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 上海经济研究,,08(16):99-105.

[3]熊玉红. 基于审计风险控制策略的实证研究――审计收费与会计稳健性[J]. 财会通讯,,33(24):22-25.

篇6: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案例研究

工管5班

js0844549

黄薇

一、公司简介

某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肉制品生产企业之一,其产品包括冷鲜肉、冷冻肉、以及以猪肉为主的低温肉制品、高温肉制品。集团总部设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拥有多处冷鲜肉、冷冻肉生产基地及深加工肉制品生产基地。集团拥有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以其独有的技术方法,研制出一系列符合消费者口味的优质产品。基于肉制品业务的经验,集团于1997年开展冷鲜肉和冷冻肉业务。2002、2003年,冷鲜肉、冷冻肉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位列中国大陆第二名、第三名。低温肉制品,自2002年至2004年,其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位居中国大型零售商销售首位。对某集团而言,企业的迅速壮大是成功的标志,但更是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作为一家迅速发展中的企业,集团深刻意识到专业化管理对于企业壮大的重要性。因此,集团时刻致力于强化企业的专业化管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某集团风险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风险管理文化

1.存在的问题。某集团虽然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上市,但其实质仍是一中国民营企业,该企业按照香港的《上市规则》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法治”的规章制度,但其“人治”的色彩非常浓厚。内部控制对高级管理层的约束力较弱。

2.对策建议。在风险管理方面,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在全公司范围内自上而下进行一次风险管理的宣传、教育、培训,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在培育风险管理文化中起表率作用。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点的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应成为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的骨干。与薪酬制度和人事制度相结合进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风险意识,防止盲目扩张、片面追求业绩、忽视风险等行为的发生。加强员工法律素质教育,制定员工道德诚信准则,形成人人讲道德诚信、合法合规经营的风险管理文化。

(二)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1.存在的问题。在公司现有的组织结构里,没有专职的风险管理机构。董事会下既没有设风险管理委员会,也没有设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职能由其他部门(如总经办、审计部、投资发展部)根据需要分散承担,由于风险管理职责不明确,缺少对各种风险的整合管理。

2.对策建议。董事会就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对股东大会负责。在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整合现有风险管理资源。明确总经理对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向董事会负责。总经理委托的高级管理人员负责主持全面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成立风险管理部,负责组织协调全面风险管理日常工作,除一至两个专职人员外,其他人员可暂由其他部门派人兼任。内部审计部门在风险管理方面主要负责研究提出全面风险管理监督评价体系,制定监督评价相关制度,开展监督与评价,出具监督评价审计报告。

(三)风险识别、评估、排序

1.存在的问题。现在进行重点管理的十三种风险,还是一年前管理层通过讨论识别、评估确认的,一年来没有重新进行识别、评估、排序。而一年来公司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识别的风险范围是否充分、评估排序是否恰当,亟需进行重新审视。

2.对策建议。在进行风险管理宣传的同时,设计、发放调查问卷,发动公司所有员工对公司面临的风险和机会进行识别,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筛选出主要风险后,在管理层范围内对这些风险进行打分,评估重要性后排序。而对于识别出来的机会,管理层要考虑如何加以充分利用。

(四)风险管理策略与方法

1.存在的问题。公司现有的针对十三种风险采取的防范措施几乎全部可归结为抑制与控制策略,以期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频率,缩小损失程度。这十三种风险范围之外的风险可以说是采取了风险接受策略。而对于风险规避策略、风险转移策略、风险利用策略则极少采用。在风险管理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上显得比较保守,缺乏灵活性。而对于机会,则没有明确的策略进行利用。

2.对策建议。在对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重新识别、评估后,在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抑制与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利用等策略上灵活选择,可通过保险、契约、合同、金融工具等形式将风险转移出去。同时要对机会加以利用,并反映到战略目标、经营目标的制定上。

(五)风险管理监控与检查

1.存在的问题。公司目前没有专职人员对风险管理进行监控,对风险管理的监控依赖于对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监控的日报、月报系统,而在日报、月报内容中并无专门对风险管理情况进行报告。内部审计系统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偏重于财务审计、舞弊审计、经营管理审计,而对于风险管理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全面开展风险管理专项审计。高级管理层则没有对风险管理进行专门的监控与检查。

2.对策建议。内部审计部门开展风险管理专项审计,研究提出全面风险管理监督评价体系,制定监督评价相关制度,开展监督与评价,出具监督评价审计报告。可结合例行审计、任期审计或专项审计工作一并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在日报、月报系统中增加对各单位风险管理状况自查报告的内容。高级管理层每年至少一次对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估。

(六)风险管理沟通与咨询

1.存在的问题。公司缺乏专业的高水平的风险管理师,缺少专门的风险管理沟通渠道,而沟通与咨询存在于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这也是风险管理难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原因。

2.对策建议。公司公开招聘风险管理师,或聘请有资质、信誉好、风险管理专业能力强的中介机构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出具风险管理评估和建议专项报告,培训风险管理人员;在现有的信息系统中开辟专门的风险管理沟通渠道。

三、结语

上一篇:如何实现营销团队职业化转型与提升下一篇:占道施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