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教学反思

2024-05-05

《不确定性》教学反思(精选12篇)

篇1:《不确定性》教学反思

“不确定性”是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为了加强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新增的教学内容,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不好把握和选择,“不确定性”问题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是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这节课中,我创设了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如活动一掷硬币猜正反,活动二设计抽奖箱,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体验,教师抓住问题的关键点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正确地使用数学语言,逐步丰富对可能性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行为、认知、情感、和谐发展。

在教学时,我还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资源,通过创设一定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例如,对于教材中生活实例体验环节说一说能不能摸到一等奖,教材图片描述简单事件发生的情况,列举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环节以及练一练中的第1题,三者整合成了一个大的情境,以能不能摸出白球引起学生展开讨论:箱子里是什么情况,会出现你想要的结果,学生通过分类讨论,充分体验到箱子里放球情况的`不同决定了摸球结果的不同,同时理解了不确定事件和确定事件的区别,完整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可能性”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在不断体验与判断中,进一步加深对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的认识,逐步建构了数学理论。

注重内化新知,学以致用。设计抽奖箱活动是让学生以“策划者”“旁观者”或“顾客”的不同身份,去设计分析抽奖箱,实现知识的内化提升。幸运抽奖知识传递环节,巧妙的让学生在抽奖中再次体会可能性无处不在。朴素的活动,没有刻意的,却实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应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很好,很多学生思维活跃,但由于时间限制,课堂上不能给每个孩子充分的时间去展示,如果时间允许,应该在课堂上给每一个孩子更宽广的平台,让学生精彩展示。

篇2:《不确定性》教学反思

白石小学 林荣羽

教后反思:

确定位置这一课在人教版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在创设情境时,我从学生熟悉的座位出发,让学生充分说明在没确定方向之前位置表示的方式很多,从而产生矛盾让学生对统一规定是很有必要的。继而书写我们的位置从而发现写的比较麻烦,让学生创造自己的表达方法,从混乱中统一,有利于形成规范的意识,不过上完之后叶老师的点评让我发现这两部分可以直接让学生充分表达之后在进行总结,这样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环节。

第二环节是从学生自己的座位出发,结合实际,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可以应用到我们的实际中来,在实际教学中我拓展了同列同行的一些规律,让学生体会数对的特性,比如说(1,a)、(6,a)、(b, 1)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比如说平行与垂直,之后将数对应用到平面图形中,体会了点—线—面的数学思想,之后又反方向过度,面—线—点,让学生感觉数学的整体与美的特点。

篇3:《不确定性》教学反思

片段一:创设游戏情境, 初步感知方位。

在教室里放50张椅子, 椅背上贴有座位号 (如下图) , 学生先站在椅子旁边。

师:小朋友, 今天我们来多媒体教室上数学课, 高兴吗?我们来看一看, 教室里的椅子放了几排?

生:一共5排。

师:从前往后数 (和学生一起数) , 第一排, 第二排……第五排。每排几个座位?

生:每排10个座位。

师:从左往右数 (和学生一起数) , 1、2、3……10。

师:下面, 我们来进行一个“找座位”比赛, 请大家根据老师发的座位卡片找座位。比一比, 看谁能又对又快、还要轻轻地 (不把椅子发出声音, 不碰到地上的电线) 找到自己的座位

师:旁边的小朋友, 互相看一看, 看他找得对不对?

(学生互相检查)

生:我找不到座位!

师:为什么?

生1:我的座位是第3排, 但不知道第几号。

生2:我的座位是第8号, 但不知道第几排。

师:这2位小朋友, 遇到了一点小问题。座位卡片上没写第几排或者第几号, 能不能很快确定他们的位置?谁能帮助他们?

生3:我们第3排的第7号空着, 他可以坐在这里!

生4:第8号中, 只有第2排空着, 他肯定在这个位置!

(补上缺少的数, 让他们找到座位)

师小结:看来, 知道第几排和第几个就可以确定位置, 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 (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片段二:创设问题情境, 学会描述位置。

师 (出示书主题图) :看!小动物们出来做操了!穿红裤子的小猪在第几排第几个?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1:第3排第5个, 因为我看到小猴站在第1排第1个。

师:你判断得对!但只看小猴的位置, 我也可以说小猪站在第5排第3个。

生2:光看小猴的位置不行, 我还看了小熊, 它站在第2排第3个。我就知道从前往后数第几排, 从左往右数第几个。

师:你很会推理!第1排第1个非常重要, 但光从这个位置还不能确定从哪边数出第几排、第几个。你还能说出哪个小动物的位置?……

师:这些小动物中, 有一个是田老师最喜欢的, 如果知道几个信息你就能一下子猜出来?

生:只要知道第几排和第几个, 我就能一下子猜出来!

师:你们最喜欢哪只小动物呢?告诉你的同桌2个信息, 看他能不能猜出来?

(同桌交流)

师:锻炼身体好, 又来了一些小动物, 它们有次序地加入了队伍。 (电脑动画出示一排动物, 加入第1 排的前面)

师:现在的队伍中, 谁是第1排第1个呢?小熊还在第2排第3个吗?你最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变了吗?……

片段三:创设生活情境, 增强应用意识。

师: (如下图) 一栋楼房, 小女孩住在第2层第3间, 请你说出其他人住在第几层第几间。 (师生一起填写统计表)

师:小朋友, 你的家是楼房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是几层楼第几间吗?

生1:我家住在“梅花园”小区30幢202室, 是第2层的第2间。

生2:我家住在“莱茵苑”小区, 是楼中楼, 最高层的第5间, 你知道是几零几吗?

片段四:创设现实情境, 解决实际问题。

师:小朋友有没有去过电影院?电影院里的座位是怎么编号的?

生:把座位分成两边, 中间是过道。

师:我们把教室当做电影院, 去看一看! (让学生如下图把椅子从中间分开, 翻开椅背上的座位号。)

师:左边和右边的号有什么不同?

生:一边是单号, 一边是双号。

师:为什么要这样编号呢?

生:有一次我跟爸爸妈妈去看电影, 我们走“双号”门进去一下子就找到座位了, 所以我觉得很方便!

师:你的电影票一定是双号!

生:是的!

师:第1排6座在哪里?3排3座和4排4座靠在一起吗, 走一个门进去方便吗?

师:这里有几张电影票, 比一比, 看谁能很快地找到座位。

(发电影票:“5排8座”“3排7座”“2排2座”等, 让学生比赛找座位)

教学反思:

1. 情境应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认知停靠点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将所教的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和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联系。”以学生亲身体验和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为出发点, 创设一种真实的交际情境, 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找到认知停靠点、提供有效服务, 才能充分体现数学情境的真正价值。正如一位学者做出的一个精辟比喻:“情境之于知识, 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 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 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片段一中, 笔者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 创设游戏情境, 让学生在“找座位”活动中初步感知“第几排第几个”;让学生在“找不到座位”的冲突中感悟:在一个平面内, 只有“两维”才能确定一个位置。根据笔者以前的教学经验, 确定“电影院”里的位置一直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生不容易掌握确定的方法。片段四中, 变换教室里椅子的摆放, 虚拟模仿了现实生活中的电影院, 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电影院座位号的规律, 在“拿电影票找座位”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效果较好。

2. 情境应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点

数学情境的创设要立足数学学科本身, 以思维发展为核心,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考。情境本身要蕴含丰富的信息量, 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的内容, 并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片段二中, 通过“穿红裤子的小猪在第几排第几个?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这一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思考确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掌握“指出物体的位置”和“根据物体的位置来确定物体”的技能。在主题图上增设了一排小动物, 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以问题“现在的队伍中, 谁是第1排第1个呢?小熊还在第2排第3个吗”逼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思考:第1排第1个位置的变化而引起其他坐标位置的变化。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规律的欲望, 已达成数学情境创设的目标。

3. 情境应为学生的情感培育提供有效激活点

篇4:《确定位置一》教学反思

万事开头难,往往好的开头便注定了成功的一半,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部分学生仍然处在无目的的学习状态,对知识感兴趣的程度决定学习态度,顺应学生这种心理特点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导入新课:请两名学生到讲台来,然后老师拿出一盏神秘的能发光的“宝灯”,命令一名学生将灯藏在任一学生的书桌抽屉里,要求另一名学生在全班倒计时10个数的时间内找到。这个游戏在藏灯和找灯的过程中,无论是参与者还是普通学生没有一个人是旁观者,他们都有意无意地参与游戏中,心随藏灯和找灯的过程而澎湃,此时课堂气氛特别好,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立即提

高了。

二、拉近生活与书本的距离,学以致用

打开一扇门,让数学走进生活,也让生活靠近数学。我根据班级的实际座位情况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了全体学生的座位图,当学生熟悉的名字和座位展现在大屏幕上时,全班学生顿时兴趣盎然:

我找到我自己了,你在哪呢?

接下来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们的生活相融合,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解决视觉角度的转变所带来的读图困难,我给予了学生一定的指导:

师:在我们四班实际教室里,靠着门的是哪一组?

生:第一组。

师:那挨着窗的呢?

生:第八组。

三、每个人都是课堂的参与者,为孩子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

在给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后,我将班级座位图进行了简化,形成一个个蓝色小方块,你们能将剩余的数对补充完整吗?完成提卡1,在汇报的过程中第三组数对要求全体学生一起汇报,实际上,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真的很难实现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而这样的小组汇报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学习成为可能,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而是学习的参与者。

四、注重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由于受教学经验等多方面影响,有的时候知识强调不够到

位。在班级座位图—数对—表格—点—数对过程中,无论是给定数对找点,还是給定点确定数对,学生解释道理时都没有抛开“第几组第几桌”这样的字眼,其实学生的答题完全可以反映出孩子还没有实现从班级座位图到任意表格这样的跨越,于是我在后来的练习中反复强调纠正,其实从之前的试讲经验看这一点是超出我的预设的,其实课堂的伟大和奥妙之处就在于它有很多的不确定,不断的变化和超出预设的生成恰恰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但是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处理确实给年轻教师带来了较大压力和

挑战。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篇5: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它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节资料既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又是第三学段学习坐标等知识的铺垫,它对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环境都有较大作用。本课教学目标:要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并能够主动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初步感受坐标系知识。透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活动,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生活入手,探索方法。第二环节:联系实际,运用数对。第三环节:拓展升华,开启思维。第四环节:数学故事,抛砖引玉。四环节紧密联系,从探索到运用,再到拓展升华,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逐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成功之处: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数对。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数对的表示方法是比较抽象的,但在生活却有很多“原型”,如学生的座位位置。因此,我从学生可感可知的座位位置入手,由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从而建立数学模型,贴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2、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运用数对确定位置。在联系实际,运用数对环节,设计了四个练习。第一个练习,在方格纸上给出各建筑物的位置,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第二个练习,给出数对,让学生动手操作找位置。第三个练习,破译密码。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这一练习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都能投入其中。第四个练习,五子连珠。在课前,经过了解,下五子棋是学生个性喜爱的游戏活动。活动中,让两名学生用数对下棋,其他同学当参谋,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兴致浓厚,既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也让学生稍稍简单了一下。

3、注重拓展教材,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学生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又让学生了解利用经线和纬线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介绍著名科学家笛卡尔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觉到,课虽上完了,但探索还在继续,同时教育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理想和奋斗确定自己人生的位置。

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用心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有用性,重要性,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

不足之处:

1、当学生初步感知座位的行和列,会用第几组第几个确定座位位置后,我在抽象、引出“数对”表示上有些突然,不免有灌输之嫌。其实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确定位置时用了两个数,让学生自己试着用一种比较简明的方式表示位置,展示交流之后再引出数对的正确表示方式。

2、在做练习环节的第二题时,主要是学生说,我在电脑操作。就应给学生一个自己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交流。

3、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较单一。除了语言评价,还能够用微笑、眼神等方式。

困惑:

篇6:《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牛献礼

一、创设情境

师: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家长会。开会时,家长们都要坐在自己孩子的位置上。为了方便家长找位置,你怎样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位置昵?

生1:我坐在第4排的倒数第一个。

师:你这个“第4排”是从哪里开始数的?

生1:从门口开始数。

生2:我在第2组。

师:第2组的同学有很多。如果只说第2组,你的家长能知道你坐在哪儿吗?

生2:我是第2组第3个。

师:既说了第几组,又说了第几个,这样就能把你的位置确定了。为了方便,我们把左边这一组定为第一组,正数第一个同学定为第一组第一个,好吗?

生:(齐)好。

师:现在统一了标准,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在第几组第几个?

(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请你只说出你好朋友的位置在第几组第几个,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生用“第几组第几个”来确定好朋友的位置)

反思: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通过创设“怎样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位置”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在生活,1,的应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二、探索方法

(师连续写了几个“第X组第X个”之后)

师:唉!老师写的速度跟不上大家说的速度了,你们能不能帮我想一个更简单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使我写的速度快一些?想好以后,请写在练习纸上。

(生独立思考,探索确定位置的简单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生1:我的方法是七3。“七”表示第7组,“3”表示第3个。

师:你为什么把前一个数写成汉字,后一个写成阿拉伯数字呢?

生1:我想把这两个数区分开,让看到的人不会弄混。

生2:我的方法是7(3)。”7”表示第7组,3表示第3个。

师:后而的"3”为什么要加括号呢?

生2:也是想把这两个数区分开。

生3:我的方法是7、3。我用“、’,把两个数隔开,这样别人就不会把两个数弄混了。

师:大家觉得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它们都是用两个数来确定位置。

师:为什么要用两个数来确定位置呢?一个数不是更省事吗?

生:因为只有确定了他是第几组第几个才能确定他的位置。

师:这两个数分别表示什么?

生:第一个数表示第几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个。

师:大家真是了不起!想到了可以用两个数分别表示“组”和“个”来确定位置。其实,大家的方法已经很接近数学家的方法了,他们也是用两个数来确定位置,只不过是用“,’,把两个数隔开,这种表示方法叫数对。

师让生把黑板上的“第几组第几个”改写成数对的形式。

“数对接龙”游戏:老师说数对,让该生起立,其他学生说出他的名字;再让该生说数对,大家说名字,依此类推。

师:如果想让第一组的同学全都起立,你认为该说哪些数对?

生:该说(1, 1) ,( 1, 2) ,( 1, 3) ,( 1, 4) ,(1,5)、(1,6)。

师:(多媒体显示这些数对)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些数对的第一个数都是1。

师:如果想让各组的第3个同学起立,又该说哪些数对昵?

生:该说(1, 3) ,( 2, 3) ,( 3, 3) ,( 4, 3) ,(5, 3) ,( 6, 3)。

师:(多媒体显示这些数对)这次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数对的第2个数都是3。

反思:教师在新知的生长点上质疑:“你们能不能帮我想一个更简单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使我写的速度快一些?”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究新知的空间。学生在这种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下,主动地尝试和思考,创造出了多样化的确定位置的方法,而认知水平也恰恰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正是在这种师生交流中,,折射出人类逐步发明用数对确定位置所经历的某些过程,也折射出学生建立概念的艰难历程,而这此恰恰是最有价值的活动。

三、应用拓展

1.出示“小青班上的座位表”。(表略)

师:你能说出小青的位置吗?

生:小青在第3组第2个。

生:小青的位置是( 3, 2)。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能熟练地用数对表示位置了,如果我们把每个同学的位置看成一个点,就成了这样的图形。

(多媒体显示,把刚才的图片抽象化,每个同学只用一个点表示)

师:现在你还能很快说出每个同学的位置吗?

生:能。

师:如果我们在图中,再加上几条线,每个同学的位置就更清楚了。

(多媒体显示,动态出现横线和竖线,生成方格图)

师:小敏的位置在哪儿?(2, 1)表示的是谁的位置?

2.下图是小青学校附近的地图。根据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用数对表示学校的位置吗?

(2)游戏:猜地点。

(3)任选你想去的一个地点,用数对表示它的位置。

(全班交流:指名说数对,大家说地名)

(4)图上(3, 2)和(2, 3)表示的位置相同吗?

师小结:数对表示位置时不仅要用两个数,还要看清两个数的顺序。

( 5)小青想去的地方是在(4,__),它是哪里?能确定吗?为什

么?

师小结:人家刚才用的“第几组第几个”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实际上都是用横、竖两个方向的数来确定某个地点的位置。

反思:通过把座位表上学生的位置由实物变成点,再动态显示横线和竖线,最后引入以坐标出现的学校附近的地图,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由实物图抽象出坐标图的概念。这样既尊重了教材提供的要素,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的教学目标。

3.数学史话:介绍笛卡尔和坐标的故事。(略)

4.介绍经纬线的知识。

(课件显示)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两极点的竖线叫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为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正确位置,如:北京在北纬40°,东经116°。

反思:通过拓展延伸,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

篇7: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结合新课标“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解决”的思想,我在教学设计中始终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路,设计丰富多采的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解决。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身边找到数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有效利用学生的思维矛盾,为学生良好的求知环境。

本节课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有意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置障碍,从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矛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带着问题探索、研究知识,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

由于学生对第几排第几个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谁坐在“第2组第5个”位置上产生了纷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教学中的确定位置是不完全相同的,学生认识到确定位置也是要有必须标准的。当学生明确了用“第几组第几个”的形式能够确定一个人的位置之后,教师引出“数对”,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在班上的位置,然后出示几个不完整的数对,为学生设置了障碍,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解答、揭谜,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交流,进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了“数对”。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潜力的同时,使学生逐步突破学习难点。

篇8:《不确定性》教学反思

本文运用课例研究的方法, 以苏教版必修一第二专题中的文言文名篇《师说》为例, 通过教学设计及反思来讨论文言文教学内容确定的一些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1. 掌握“传”“师”“从”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2. 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 正确认识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4. 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美德。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疏通文中字词句, 整体把握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略)

第二课时

(一) 研读第一段

1. 提问:本段可分为几层?概括每层大意。明确:本段可分三层, 前两句为一层, 总说教师的职责;三四两句承“解惑”, 谈从师的必要性;最后三句承“传道”, 谈择师的标准, 即以“道”为师。

2. 提问: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明确:本段运用了下定义、作结论的方法来说理。文章一开头就断言“古之学者必有师”, 并下定义说:“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接着从这个定义出发, 由“解惑”说到“从师”。经过一番推论, 又得出“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的结论。其间层层衔接, 环环相扣, 一气贯通, 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3.学生背诵第一段。

(二) 研读第二段

1. 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2. 提问:本段内容可分几层,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本段分三层, 即三组对比, 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的流俗。作者先以“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进行对比, 得出了“圣益圣, 愚益愚”的结论, 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 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 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 发人深思。

3. 学生默读课文, 画出议论或抒情的句子, 想一想, 作者借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4. 学生背诵第二段。

(三) 研读第三段

1. 学生朗读。

2. 提问:本段引用孔子言行, 阐述了什么观点?明确:“圣人无常师”包含着广泛学习的意思。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 就要向许多内行人学习, 在这方面, 孔子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韩愈从“圣人无常师”出发, 针对当时社会现实, 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 很有进步意义。

3. 学生背诵第三段。

(四) 研读第四段

1. 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明确表示了他的立场?明确:“不拘于时”, 表示他反对“耻学于师”的坏风尚。“能行古道”, 表示他赞成以道为师的从师风尚。

2. 提问:“古道”中的“道”指什么?明确:儒家道德。

3. 提问:本段的作用是什么?明确:说明了写作缘由。

4. 学生背诵第四段。

(五)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以及重点字、词、句的翻译。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内容是从字词到翻译再到文本分析, 字词、翻译、文言现象面面俱到, 看似比较完整。但是从整个教学现场来说, 学生只是被动参与我的课堂, 机械记忆我所讲解的文言知识以及课文翻译。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方式, 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一切文言知识。从我的教学过程看, 走的也是文言文教学的模式化之路。没有教出此篇文章个性的东西、独特的一面。于是便对自己的教学内容产生想法与怀疑。《师说》这样一篇文言文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

之后, 我从王荣生教授《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这本书中得到启示。王教授指出, 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应该依据文言文的体式, 而文言文的体式, 包括文言、文章、文学、文化, 一体四面, 相辅相成。所以文言文的教学应该有四个层面相统一的教学内容。针对这样的观点, 我努力摆脱僵化的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方法, 力求教出这篇文章内在的、特有的一些教学内容。

摘要:文言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教学内容主要着眼于文言知识的讲解, 教学过程模式化, 教学方法单一。改善文言文教学, 需要依据文言文“一体四面”的特点来建构合宜的教学内容。本文通过《师说》一文教学设计及反思的课例研究, 进行了重构文言文教学内容的实践尝试和理念探讨。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师说,课例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荣生, 宋冬生.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篇9:《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

一、《确定位置》单元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东、南、西、北等表示具体位置的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确定位置》这个单元,所教学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空间与位置”,它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一些有关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为进一步认识空间与图形打好坚实的基础。在这个单元中,主要是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理解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物体间的关系,将学生已有的经验加以提升,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孩子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确定位置》中例1、例2教材分析

在西师版的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这个内容,教材例1首先让学生感受到确定位置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再引导学生学习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也就是把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到方格图上的位置,并给出了列、行的概念,具体来说:1、直接呈现小红所在的班级的座位图,引起孩子对原有知识的回忆,让学生能主动地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2、对照学生座位的情境图编排了方格图,并明确表示小红的位置可以用方格图中的点来表示,这是知识从具体位置向用数对表示位置进行抽象关键的一步,3、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列、行的意义,教科书又安排了一个对话框,让学生去找小娟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这是为后面例2用数对表示位置奠定基础。4、教科书安排了“说一说”,既有从具体情境的位置到方格图上位置的抽象,又有列、行意义的理解,是上两层次的综合。例1以活动为主线,充分让学生体会了数学源于生活的道理,让学生在现实场景中指一指、找一找、说一说,巧妙的由生活场景过度到平面图。因此例2直接用方格棋盘这一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列与行的知识来认识数对,把数对与第几列第几行进行相互转化,让方格图来引导学生探讨确定位置的方法,这就把例1的情境图和方格图合二为一了。也就是说,这里的棋盘既有情境支撑的作用,又有表格抽象的功能,学生可以直接利用棋盘来学习数对确定位置。因此,在教科书中就采用了直接表述的方法,说出“黑棋子、白棋子在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么表示,简单明确地用对话框的形式告诉学生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然后再让学生找黑棋子和白棋子的位置,目的是加深学生用数对确定位置方法的理解,体会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直观性和优越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执教《确定位置》例1和例2后的感受

(一)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现在新课标提倡反思创造型的教师,而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教师对教学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有利于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有利于教师提升理论水平和拓展知识面。基于这样,我在教学《确定位置》内容的时候,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在使用教材方面,做了改变和创新,这也是我上这一节课在教材的使用上创新的一个方面。我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在教学例1和例2的内容时,根据课堂的需要,我改变了教材中出现内容的教学顺序,把这两个例题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从语言表示位置——抽象到方格图表示位置——提升到数对表示位置,沿著这条主线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找礼物》活动开始,在活动中让孩子们用已有的知识来确定位置,根据老师的要求提示从身边的位置找,从而自己总结出: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条件——既有第几列、又有第几行,只有这样才能准确、迅速的找到位置,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然后又让学生从找自己和同学的位置出发,进而抽象到书上主题图的位置,说小红、小娟、小强的位置,引出方格图中的位置,同时强调位置是用列和行相交的点来表示的。最后引导让孩子们自己说出位置的另一种表示法——用数对表示,问:用数对是怎样表示位置的?这样把例2中数对的知识放在这里出现,我觉得这样更自然,孩子们接受起来也很轻松,整个教学环节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化过程,正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对概念认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生成,效果很好。最后,我发给孩子们我们班的座位方格图,让孩子们在方格图中找出自己的位置,找出好朋友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在旁边,这样的教学设计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认识—抽象—实践。

(二)以学生为主体,探索生本教学的模式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坚持以孩子为主线,让孩子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过程导入找礼物让孩子自己完成,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是从孩子的身边事开始的,所以学生的兴致很高,兴趣很浓,整个活动孩子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最后说出“为什么能这样准确、迅速的找到礼物呢?”2、找位置让孩子们完成。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自己思考用什么方法,怎样去找?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3、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也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三)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篇10: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一)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这一知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简单,但为了让学生把简单的知识学得更牢固,我注重了知识的外延,例如让学生按老师的指令起立,我设计了四种不同的数对,让学生知道原来数对还有这么多特点的;再比如,猜英语老师的位置、帮助同学找座位等,让学生明白了确定位置的数对缺一不可;让学生把大门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更是初中直角坐标系原点的渗透。

二、以学生为主体

新的课程理念指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在这堂课中,我以学生为主体,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课的伊始,让学生独立探索用更简洁的方法表示出小青的位置,再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尊重学生,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与小组合作的能力。

三、努力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

这一点在整堂课上有着最明显的体现,利用班级座位说说好朋友的座位?按老师的指令起立,抽取今天的幸运之星、重新找座位等等。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进行着学习,乐此不疲,最后孩子总结时说:这节数学课很有趣!这就是这节课的最大收获,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着!

篇11: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认识方向》这节课是参加新乡市优质课评比,课上延长了5分钟才下课,听课的老师对我说:你怎么不挑一些好学生来回答问题,这又不是随堂课,有这么多领导来听课,你看那个宋全回答问题一直说不到正地方,多耽误时间,还会影响评课的效果。听了同事的话,我的内心一直不能平静下来: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其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教学反思《确定位置教学反思》。说实话,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顺顺利利,学生配合的恰到好处,但是这不是实实在在的教学。

有的学者就提出,新课程的理想课堂教学应该包蕴者三大理念: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新课程中,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有责任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即使他学的很困难,也要使他相信,老师和同学们并没有嫌弃他,并没有把他和其他同学区分开,课堂上人人平等,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学会。

篇12: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1.抽象环节知识点交代的欠完整。本节课抽象的环节做到了步子小,过程细腻,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是对于学生比较含糊的“起始0线”,没有给学生点清,说透。在纵向、横向没有标注数据的前提下,学生出现了分不清从哪一条线数起的情况。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就应该准确预估学生的认知,找好教学的着力点,顾全教学的关键点,有的放矢。

2.学生的课堂参与活动较少、形式较单一。在学生用数对表示座位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地是了解彼此在第几组第几排,学生之间以互相检查为目的的互动较少。课堂上在用数对表示同学座位的活动中,学生学习的热情还是比较高的,而我错失了让学生之间“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的机会,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口头交流,集体汇报上。如果在教学中,能将学生的汇报与学生的活动相结合,这样课堂就能更生动一些。

3.练习题设计上还需要下功夫。本次赛教活动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练习题的设计一方面要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加以巩固,还要通过学习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提升。教学设计时,我考虑到了这一点,但由于不够成熟,教学时将对应题目作为了被选题,没有出示。听了评委的点评之后,对自己的决定略有遗憾。

4.教学时间的把握不够好。本节课的教学从时间上看还是有些前松后紧的。学生交流充分的同时,时间拖得过长,到后面的练习评价时,时间不够,题目展示不完整,尤其是精心设计的评价和练习相结合的环节,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充分交流,很是遗憾。

总之,对于我来说,还是要立足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努力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2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第二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会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路线,这些知识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本节课重视让学生经历数对产生和对数对意义理解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座位图,经历座位图抽象为方格图,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对与方格图上点的对应关系,渗透对应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符号意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数学好用。

1.本节课伊始,教师抛出了“开家长会时要求家长坐在自己孩子座位上,如何向家长说明自己的位置?”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要准确地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你认为要说清楚几件事?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导入,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开始对了确定位置的探究,丰富了数对的现实生活原型。

2.整节课以班级座位图为主要素材,在座位图上标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在平面图上寻找自己的位置,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条件。

3.以“圣诞节”为亮点,设计“根据数对连点成圣诞树”、“根据门票上的数对信息找座位听“圣诞节音乐会”两个游戏,在游戏中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新知,解决问题,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感悟数学好用。

二、紧抓两条主线,发展数学思维。

1.从模糊到规范再到简洁。

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他们已掌握确定位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这一知识,也会用“方向、组、排……”等描述方向位置的词汇来描述位置。基于这一点,在课的开始,教师不急于统一标准,而是让学生自由地说、模糊地表达,再通过巧设细节造成描述上的冲突,引发学生产生需求:需要进行“组”和“排”的规范。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发挥创造思维,个性化地记录位置时,教师通过评价导向,将学生一步步引领至对用“数对”记录的学习中,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2.从具象到抽象再到符号。

本节课学习素材的呈现从班级学生的实际座位出发,到抽象成班级座位平面图,紧接着从座位出发,用线标示出横向位置和纵向位置,形成了学生所熟知的方格图,在这一抽象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从方格图上的交叉点对所对应的座位引出用数对准确确定位置,进一点抽象化,符号化。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数形结合思想,感悟到了数学的简洁美;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从生活语言到图形语言再到符号语言的数学化过程。

几点思考:

1.在学生观察数对谈发现时,应该挖得深些,多让几个学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再适时、适机点拨,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让学生更加明晰数对当中第一个数表示的是第几组,第二个数表示的是第几排。

2.当学生根据门票寻找座位时,三位学生因票面上的数对不完整而无法准确入座时,可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自己说说应该在哪个位置,并将数对补充完整再入座,在这一过程深化认知,突破难点。

上一篇:工程材料消耗管理制度下一篇: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