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反应报告处理制度

2024-05-06

输液反应报告处理制度(精选6篇)

篇1:输液反应报告处理制度

输液反应预防报告处理制度

(一)输液反应预防制度

1.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确保处方质量,保证输液用具和输液过程的安全。

2.掌握静脉输注原则,有效减少静脉输注给药,原则上口服能达到治疗目的的则不用注射或静滴。

3.正确选择输液,小容量输液渴缩短输液时间,减少药物水解,保持比较高的血药浓度。

4.输液前要认真检查药品质量,检查封口是否松动,是否有裂缝、长菌、异物、浑浊等异常;检查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输液器是否破袋漏气。

5.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则。仔细查对药物和输液用具的质量和有效期,保证输注穿刺过程无菌,确保输液安全。

6.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配液,并注意加药的顺序。严禁随意配伍,任何药物要做到即配即用。

7.严格掌握输液速度。输注含K、Ca、Mg2+等药物时,滴速过快可引起患者不适甚至病情恶化,也可引发内毒素阈值低的敏感患者发生输液反应。输液速度过快会使心脏负担过重,导致肺水肿,或机体一时适应不了而产生寒战。

8.控制增加输液反应的途径:内毒素、微粒、溶液pH值改变等。净化配药空间,空气消毒机定时消毒,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证配药环境清洁,防止交叉感染。

9.科学安排输液顺序,有效控制输液速度,合理调理输液量。

(二)输液反应报告处理制度

当输液患者可疑或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做到:

1.应立即停药、停止输液,启用新的输液器,改用输液滴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并通知值班医生。

2.配合值班医师,对症治疗、抢救。如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冰敷,必要时吸氧,并按医嘱予药物处理。3.留取标本即抽血培养。并对残液、空白药液进行热源检查。如不能及时送检,残液要用75%乙醇棉球封闭孔道后,放冰箱冷藏保存,最好尽快送检,及时找出输液反应的原因。

4.检查液体质量,输液瓶是否有裂缝,瓶盖是否有松脱;记下药液、输液器及使用的注射器的名称、剂量、厂家、批号,用消毒巾、胶袋,把输液瓶(袋)连滴管、针头包好,放冰箱保存,与药剂科或检验科联系,药品待药剂科转交相关部门抽样检查,输液器等用具应由检验科细菌实验室做相关的细菌学检验。

5.上述各项应填写输液反应报告表,上报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医务科,并做好护理记录集交班工作。

6.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措施。

篇2:输液反应报告处理制度

(1)输液反应的处理报告制度

当输液病人可疑或发生输液反应时,及时报告当值医师,积极配合对症治疗,如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冰敷,必要时吸氧,并按医嘱予药物处理,同时做好下列检查工作:

1)立即停止输液,启用新的输液器,改用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并通知值班医生。

2)配合值班医师,对症治疗、抢救。

3)留取标本及抽血培养。

4)检查液体质量,输液瓶是否有裂缝,瓶盖是否有松脱;记下药液、输液器及使用的注射器的名称、剂量、厂家、批号,用消毒巾、胶袋把输液瓶(袋)连输液器包好放冰箱保存,与药剂科检验科联系,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单。药品由药剂科转交相关部门抽样检查,输液器等用具应由检验科细菌室做相关的细菌学检验。

5)上述各项均应填写输液反应报告表,24h内上报护理部,并做好护理记录及交班工作。

6)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措施。

(2)输血反应的报告处理制度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新的输液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报告医务处、护理部,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启用新的滴管滴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①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② 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如怀疑细菌污染,除上述处理外,应做血液细菌培养。

③ 将血袋连输血管包好送血库做细菌学检验。

篇3:输液反应报告处理制度

1 处理方法

1.1 方法一

迅速关闭变速调节器, 更换新的无菌输液管, 重新排气, 从过滤器与头皮针连接处换下旧的输液管, 接上新的输液管 (注意应避免连接处进入空气) , 无须重新穿刺。

1.2 方法二

立即关闭变速调节器, 根据病人病情接上一瓶未加任何药物的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00 mL, 将输液管与头皮针分离。一人将头皮针末端反折捏紧, 避免进入空气或使病人血液流出, 另一人迅速进行冲管至管内液体澄清无混浊、无沉淀后接上头皮针 (注意应避免连接处进入空气) , 再继续输液。

1.3 方法三

立即关闭变速调节器, 拔出针头更换新的无菌输液管重新排气, 穿刺。

1.4 方法四

如果输液接瓶时发现药物出现配伍禁忌现象仅在莫菲氏管内时, 即关闭变速调节器, 夹紧莫菲氏管上段的输液管, 打开莫菲氏管侧孔处的小盖, 将莫菲氏管内的液体从侧管口处全部排空, 打开变速调节器。待管内液体下降至莫菲氏管下10 cm处, 此时莫菲氏管以下的输液管内约有10 cm的空气, 关闭变速调节器, 盖紧莫菲氏管侧孔, 松开莫菲氏管上段的输液管, 挤捏莫菲氏管使液体流入莫菲氏管1/2满时, 将头皮针与输液管分离, 一人将头皮针末端反折捏紧, 避免进入空气或使病人血液流出, 另一人打开变速调节器, 迅速将输液管上段的液体及空气排尽, 接上头皮针 (注意应避免连接处进入空气) , 继续输液。

2 4种方法的优缺点

4种方法均立即关闭变速调节器。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适用于混浊或沉淀在距过滤器以上5 cm及莫菲氏管以下者。笔者认为第1种方法比较好, 虽然浪费了一副输液管, 但可避免管壁内很可能附有反应后的有毒物质, 也可避免再次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第2种方法有利于病人免受再次静脉穿刺之苦, 但多用1瓶液体, 虽然管内无肉眼所看见的混浊、沉淀, 但管壁内很可能附有反应后的有毒物质。第3种方法, 弊在于多用一副输液管, 且病人会再受一次静脉穿刺的痛苦, 尤其是对静脉穿刺较困难的病人。但与前2种方法相比在于安全且不浪费一瓶液体, 此法适用于混浊或沉淀在距过滤器5 cm以内但未达到头皮针者。第4种方法既不浪费输液管, 也不浪费液体, 病人也免受再次静脉穿刺之苦, 但管壁内可能附有反应后的有毒物质, 此法适用于混浊或沉淀仅在莫菲氏管内。所以, 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 以达到既减轻病人痛苦又有良好效果的目的。

3预防

篇4:输液反应观察处理及其防治

【关键词】 静脉输液 输液反应 处理 防治

【中图分类号】 R82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232-01

1 输液反应及其处理

1.1 发热反应

①原因:是输液中常见的一种反应,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还有由于进入大量小微粒:如橡皮屑、塑料屑、玻璃屑、棉纤维及药物结晶等所致④。

②症状: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1℃,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①。

③处理:若反应轻者,可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并注意体温变化,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进行检测,查找反应原因,对症处理,对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④。

1.2 急性肺水肿

①原因:由于输液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引起,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④。

②症状: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律快且节律不齐①。

③处理: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如病情允许可使患者端坐、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高流量氧气吸入,同时湿化瓶加入20%-30%的己醇进行湿化氧气,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每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个肢体的止血带,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④。

1.3 静脉炎

①原因:由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引赶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局部静脉感染④。

②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①。

③处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点滴速度宜慢,防止药物漏出血管外,有计划更换输液部位以及保护静脉,停止在此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热湿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中药治疗,如意金散加醋调成糊状局部外敷,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④。

1.4 空气栓塞

①原因: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气,加压输液,输液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过量的空气进入血管内,肺动脉入口处被堵塞,血液不能顺利地进入肺内,导致严重缺氧、甚至死亡。

②症状:患者感到胸部异常不适或者胸骨后疼痛,随之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有涉死感,所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水泡声”,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①。

③处理:如出现上述病状立即让患者取左侧卧位并头低足高,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患者的血氧浓度,有条件时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严密观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④。

2 输液反应预防措施

输液反应之原因多且非常复杂,牵涉到输液的制品及其加入药品,输液器具以及输液操作等方面,因此要防止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必须采取以“把三关”(器具关、药品关、操作关)为主的综合措施。

2.1 药品关:仔细检查药品质量、期限、厂家、批号是否存在疑问、若有问题一律不用③,①输液制剂储存应避光阴凉,一般不超过24℃,并不能横卧或倒置贮存,否则药液长时间与橡皮塞接触而使橡皮塞中的杂质进入药液。②输液内多种药物同时滴注时,必须注意配伍禁忌。③注意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④药物一经开口,只能用一次,而且应在4小时内用完,超过24小时不可使用。⑤必须严格操作规程,加强无菌观念,防止污染。

2.2 容器关:输液器具必须是无菌、无热源、无有害颗粒,输液器应放入专门室存放,贮存期不超过两周,过期应重新灭菌。

2.3 操作关:①输液前必须认真地检查液体、如有效期颜色、纯度、有无沉淀物、包装是否严密③,②整个输液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坚持无菌操作,戴好口罩帽子,操作时避免扫地,扫床或人员走动频繁及吹电风扇。③注意掌握输液速度,多巡视、多观察,根据病情、年龄、心肺功能以及全身状况,药物性质的酌情调节滴数。④经常巡视病房,如发生输液反应,除及时汇报医生处理时,应填写输液反应表,并保持发生反应的溶液、容器,并进行热源方面的检查及时寻找原因。

参考文献

[1]李惠、鱼栓民、肖红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护士规范化培训指南》 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年5月

[2]李秀华 主编 卫生部医政司护理管理处《护士临床“三基”实践指南测试题集》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篇5: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

一、概念

1、药品不良反应(英文简称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2、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3、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是指因服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1)引起死亡;

(2)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3)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4)以器管功能产生永久损伤;(5)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二、目的及依据

为加强对医院药品的安全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管理,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局令第7号),制定本制度。

三、适应范围

本医院所有品种产生不良反应的信息管理

四、职责分配

1、质控部是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综合处理部门,负责收集、分析、管理、上报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

2、药房是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记录、跟踪、报告的责任部门。

五、制度内容

1、药品不良反应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2、药房收集到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应当及时填报药品“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上报质控部。

3、质控部应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及时向上级报告。

4、“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的填报内容应真实、完整、准确。

5、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范围:

(1)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应报告该药品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新药监测期已满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严重的,新的不良反应。(2)进口药品自首次获准进口之日起5年内,报告该进口药品发生的所有不

;满

5年 的,报 告 该 进 口 药 品 发 生 的 新 的 和 严 重 的 不良 反 应。

6、发现群体不良反应,质控部应填写“药品群体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立即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篇6:常见输液反应及处理

主讲人:王丽荣

输液是临床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一名护士必须掌握输液的理论和技术操作,正确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输液过程中的反应和并发症。使病人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应举行和了解反应的种类过敏和药物不良反应等鉴别。

一、发热反应:

是输液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输液器和药品不合格,环境不洁,无菌操作不严格使致热物质进入体内引起。

1、临床表现:发热反应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于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重者初起寒战,继之体温可打40℃以上,伴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

2、护理措施:

(1)减慢或停止输液,通知医生。

(2)监测生命体征,并每30分钟量体温一次,直至病情平稳。(3)对症、寒战时加盖被或热水袋保暖、高热时给市物理降温。(4)按医嘱给抗过敏药或激素。

(5)保留余液或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6)预防,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无菌有效期,防止政热物质进入体内。

例:二次冲水封口的问题。

二、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

与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量过多有关。

1、临床表现:输液中,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哆嗦、咯分红色泡泡样痰。

严重时泡沫痰液以口鼻涌出,两肺可闻及温罗音。

2、护理措施:(1)立即停止输液,及时与医生联系,配合抢救,安慰病人。

(2)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重,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脉负担。

(3)加压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给予20%~30%乙醇湿化液,因乙醇能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

(4)按医嘱给予镇静剂,扩血管药物和强心剂(如详地黄)利尿利等。

(5)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呼吸。

(6)必要时用止血常进行四肢轮杂(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四流,但动脉血流的通畅,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器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

(7)预防: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对有心、肺疾病的病人以及老年、儿童尤应慎重。

三、静脉炎

常于长期输入高浓度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输液导管长时间留置,输液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关。

1、临床表现:病人输液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人等全身症状。

2、护理措施:(1)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进行湿热敷。

(2)进行药短波理疗。

(3)合并感染时,遵医嘱给予全身或局部抗生素治疗。

(4)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的药物应充分稀释

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四、空气栓塞:

常于大量空气经静脉输液管进入血凝循环有关。

1、临床表现:输液过程中,病变感心并压异常不适,呼吸困难,严重发泄,后背痛伴窒息感。听诊心并压,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

由于空气进入静脉后随血液循环经右心房到右心室,如空气量小,则被右心室压入肺A并分散进入肺小A内,最后经毛细血管吸收,因而损害小。

如空气量大,则阻塞肺A口,妨碍血流进肺内,反射性37起肺A和冠状A病率,导致急性心力衰竭,严重缺氧,可危急生命。

2、护理措施:①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安慰病人。

②立即为病人置左侧的位和头低足高位。(头低足高位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V1左侧卧位可使肺A的位置低于右心室,气泡则向上漂移到右心室,避开肺AD,由于心脏搏动将空气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A内)。

③氧气吸入,市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

④每隔15分钟观察病人神志,监测生命体征,直至平稳。

⑤预防:输液前输液管内空气绝对排尽,输液过程中密切改变加压输液或输血时专人守护,及时更换输液瓶,技*较粗近胸腔的静脉导管时,必须严密封闭穿刺点。

输液故障及排除法

1、溶液不滴:①针头滑出血管时,应另选静脉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②针头*血紧贴血方壁调正针头位置

③针头堵塞:另选V变换针头重新穿刺。

④压力过低:提高输液瓶位置。

⑤静脉痉挛:可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注射部位上端血管,以解除痉挛。

2、取下输液瓶(倾斜、使插入瓶内的针头露出液面,待溶液缓缓流下,直至滴管内液面露出1/2,再将输液瓶执行架上。

3、滴管液面过低:夹管下端输液管,接压滴管,迫使液体充满1/2滴管后再恢复滴注。

上一篇:双拥工作先进个人事迹下一篇:十八大党员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