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与领导的谈话细节

2024-05-09

把握与领导的谈话细节(精选8篇)

篇1:把握与领导的谈话细节

把握和带领的讲话细节

不妨被动

作为手下,或是被动被动地和带领扳谈,缓缓地消弭相互间概略具有的隔阂,使上级下级干系相处得畸形,调和。只管,这和“迎合”带领不能相提并论,因为工作上的探讨及打招换是不概略缺少的,这不仅能覆灭对带领的怯生生感,并且也能使自身的人际干系完竣,工作顺遂。不卑不亢

对带领应当尊重,你该当承认,带领通常有强过你之处,大约材干轶群,或是教导厚实,以是,对带领要做到有礼貌,谦逊。但是,绝不要采纳“低三下四”的态度。绝大多数有见地的带领,对那种一味恭维,吠影吠声的人,是不会予以器重的。在坚持自力人格的条件下,你应采纳不卑不亢的态度。在紧要的场合,你也不用怯生生显现自身的差异观点,只要你是从工作开航,摆究竟,讲情理,带领通常是会予以思考的。决意机会

带领一天到晚要思考的问题良多,你应当根据自身的问题的必要和否,决意适此刻机去反映。假设你是为个人琐事就不要在他正笃志处理事务时去打扰他。假定你不晓得带领何时有空,不妨先给他写张纸条,写上问题的要求,尔后乞求和他扳谈。或写上你要求面谈的工夫,地址,请他先约定。何等,带领便或是部署工夫了。事先操办

在讲话时,充裕明确自身所要说的话的要点,简练,扼要,明确地向带领报告叨教。假定有些问题是必要叨教的,自身心中应有两个以上的规画,并且能向上级分析各规画的是非,何等有利带领做定夺。为此,事先应当热情操办,弄清每个细节,随时或是回答,假定带领同意某一规画,你应尽快将其整顿成文字再呈上,以免而后带领又改了主见,造成不用要的贫困。要先替带领思考提出问题的可行性。有些人明知主观上不具有规画问题的条件,却定然要去找带领,究竟造成了不欢而散的终局。呈文有据

美国广告大王布鲁贝在他年迈时,他地址公司的司理问他:“印刷厂把纸送来不有?”他回答:“送过来了,共有5000令。qq群发器”司理问:“你数了吗?”他说:“不有,是看到单上何等写的。”司理冷冷地说:“你不能在此工作了,本公司不能要一个连自身也不能替自身作证明的人来工作。”此后,布鲁贝克得出一个辅导:对带领,不要说自身不有把握的事务。

篇2:把握与领导的谈话细节

在与领导交谈,除遵循一般礼节外,还要注意把握与领导谈

话的场所、时机,以及领导的心情等因素;应从容、自然、亲切、谦

虚,切不可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或哗众取宠、低三下四。与领

导交谈时。要遵循以下礼节:

(1)不要让领导感到疲劳。要讲究交谈艺术,把握交谈的时间,不要使领导失去与自己交谈的兴趣。

(2)不用领导不懂的技术性强的术语,或抽象的、使人难解的词语与之交谈,更不能咬文嚼字、卖弄学才。

(3)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不绕圈子。说话要直爽。但要讲究直爽的礼貌,粗鲁不是直爽。俗话说:“凉菜冷饭尤可咽,粗言俗语难入耳”。

(4)寻找自然、活泼的话题,让领导充分地发表一些意见,被领导者可以适当地作些补充。这样,领导就会觉得你有知识、有见解,也自然而然地认识到你的能力与价值。

(5)保持自己的人格。被领导者与领导交谈时不要自我降低自己的人格,有害怕心慌的心理。同时,要注意聆听领导讲话,领导讲话时,不能心不在焉,更不能轻易插话与打断。

(6)适当运用体语。用手、眼、头的动作及面部表情表达言外之意,传谕内心之情,效果更佳。不过,动作不宜过大;否则,会适得其反。

(7)选择好的时间、地点。同领导交谈,选择好的时间和地点,能使交谈时思想专一,安心静气。

篇3:把握与领导的谈话细节

首先, 必须对新闻细节有深刻的掌握和了解。所谓电视新闻细节就是指新闻记者在事件发生现场抓取那些反映实践变化发展过程, 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 这些画面可以小到一个新闻人物的表情、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 也可以是一些能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效果的画面。很多新闻事件往往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和不可再现性, 因此加大了抓取新闻细节的难度, 在这个时候, 提升自身观察力的培养, 提高发现新闻细节的敏锐度就非常重要。观察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而是要靠平时知识面的积累, 并且要对新闻事件进行认真的思考, 对其发展进程和线索进行深刻的分析和预测, 密切观察新闻事件现场的每一个人物, 密切关注事件发展的进程, 关注现场每一个有可能发生变化的事物, 从而抓住最佳时机、锁定最佳角度, 报道出独家新闻。例如, 在《从后排到前排15米走了15年》这篇报道中, 新闻报道组事先对会议场地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预测, 新闻记者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找准时机和角度, 进行了及时的报道。

二、扩宽知识面, 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发散思维来抓取新闻细节

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不仅需要熟悉新闻业务方面的知识, 还必须掌握中文、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 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发散性思维来抓取新闻细节, 以最佳视角和最佳角度来报道新闻, 提高新闻的竞争力。拓宽知识面, 对各方面的知识进行掌握和了解, 能够丰富新闻记者抓取新闻细节画面的角度。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能够打破新闻记者的定势思维模式, 打破千篇一律的新闻画面抓取, 促进电视新闻记者以新的眼光、新的视角去发现问题, 捕捉到具有新闻价值的细节, 从而形成独家报道, 提升自身的能力。很多时候, 一些思想内涵深刻的新闻被掩藏在事件背后, 新闻记者只有以发散性思维进行观察和思考, 顺着不起眼的小线索, 才能够成功地抓取到深刻的具有价值的小细节, 有力地报道出新闻事实, 引发社会的思考。

三、深入第一现场, 迅速捕捉反映新闻变化过程的标志性细节

深入第一现场是增强新闻报道真实性、生动性、直观性、逼真性, 体现新闻记者业务素质的重要方面, 也是抓取新闻细节的最关键环节, 记者只有深入第一现场, 才能够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分析, 对现场人物细节进行观察, 从而抓取出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细节。抓取新闻细节还要求记者具有快速捕捉反映实践变化过程的标志性细节的能力。很多时候, 新闻记者不可能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细节, 经验丰富的记者还是能够通过现场仅存的能够反映事件变化的细节, 以小见大, 从而揭示整个事件发展的过程和影响。

四、把握与抓取电视新闻细节要注意的原则

在事件发生现场往往会有多种多样的新闻细节, 这个时候记者需要注意以下一些原则:首先, 在事件人物细节的抓取上, 要注意选择新闻人物与新闻事件具有代表性的关系的、反映人物典型性的特点和细节;其次, 关注细节要表达的主题中心思想;第三, 要选择生动有趣、视觉效果比较强的细节, 遵循一定的审美原则, 给观众以深刻的视觉体验。

五、结论

细节在电视新闻的表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把握和抓取新闻细节是新闻记者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同时也是一个新闻记者业务素质、新闻敏感性的重要表现。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记者, 需要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 具有灵活分析问题的敏锐性, 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新闻细节和实践线索, 在电视新闻细节的把握与抓取过程中, 新闻记者不仅要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 扩宽知识面, 培养创新发散性思维, 还需要深入第一现场, 快速捕捉反映事件发展变化的标志性细节。■

参考文献

[1]徐攸.谈电视新闻采访中如何抓取细节画面[J].新闻记者.2011 (01) .[1]徐攸.谈电视新闻采访中如何抓取细节画面[J].新闻记者.2011 (01) .

[2]任丽芳.浅谈摄像记者应具备的素质[J].刍议电视新闻之细节真实.新闻知识.2009 (09) .[2]任丽芳.浅谈摄像记者应具备的素质[J].刍议电视新闻之细节真实.新闻知识.2009 (09) .

篇4:把握与领导的谈话细节

关键词:状态;信息;审题

一、保持良好状态,从容镇定应考

1.备齐用品。考前应备好相关文具、准考证、纸巾、风油精、计时工具等。

2.提前到场。对考场所在楼层、教室、厕所以及座位位置要亲自查看,做到心中有数,保持放松的心情。

3.从容镇定。如做几次深呼吸,然后暗示自己:“我有信心考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在考前几分钟应该自己安静独处,不要再和别人讨论知识上的问题,以免破坏自己胸有成竹的感觉。

二、快速浏览全卷,整体把握信息

充分利用提前5分钟发卷的时间,首先把整个考卷浏览一遍,对题目难度、题量、题型、答题要求、分值等做到心中有数。整体把握试卷信息,有助于在答题时各个题目之间的相互联想,对于开阔思路,消除记忆堵塞现象有好处。在浏览全卷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熟悉的不要过分狂喜,发现自己不会的也不要过分紧张,要保持镇定的心态,应该想到:“我难人亦难,我易人亦易”。

三、认真仔细审题,规范组织答案

做题前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避免盲目答题。审题的内容包括:看清题型和题目的具体要求,还包括审准题目所提供的信息。答题要用相关的专业术语表述,要记住,教材知识点才是得分点。书写有条理性(答案要点化,且标清序号)。多角度确定并组织答案,要分清主次(先写最本质的或与之联系最直接的答案),文字表达不能出现错别字等。

四、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答题

对简单题、中等题、难题在时间的分配上要有一个适合自己做题能力和做题习惯的时间分配计划和统筹安排,最后必须安排5~15分钟的时间进行检查,要防止前松后紧现象。

答题时要遵循“先易后难”原则:先做简单题,后做困难题,跳过啃不动的题目,对于低分题不能耽误时间过长。

五、书写填涂规范,卷面清楚美观

1.书写力求规范,避免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改写力求规范,要力求看起来很整齐,使人看得懂。

2.规范填涂答题卡。使用标准2B铅笔填涂,轻重要一致,要到位。答题卡不能污损,应保持卡面清洁、平整,绝不能把卡折卷、损坏。避免错涂位置,漏涂或多涂等问题。

六、认真全面检查,降低失误疏漏

篇5:领导与下属的谈话技巧

2009-01-11 12:51

谈话与对话不同,对话更多的是一对几,谈话则是一对一;对话是公开的,谈话则是私下的;对话所要解决的是“面”上的问题,谈话所要解决的则是“点”上的问题。领导者通过与部下的个别谈话,可以掌握和解决许多不便或不愿在公开场合下暴露的问题如果说对话要讲究语言技巧,那么,谈话更应该讲究方式方法,如果运用得不好,那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一般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1、要创造一个融洽的交谈气氛。个别交谈是领导者与部下相互交流思想、意见等极好的方式,但这种相互交流要以“融洽”作为前提。冷酷、缺乏热情而充满敌意的交谈气氛决不会产生出满意的效果来。因此,积极创造融洽的交谈气氛,是交谈能否开展和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方面,领导者首先要有诚意,其次要有修养。

2、要善于激发部下讲话的愿望。谈话是领导和部下的双边活动,部下若无讲话的愿望,谈话不免要陷入僵局。因此,领导首先应具有细腻的情感、分寸感,注意说话的态度、方式以至语音、语调,旨在减轻部下的心理压力,激发部下讲话的愿望,使谈话在感情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信息交流的任务。

3、要善于启发部下讲真情实话。谈话所要交流的是反映真实情况的信息,但是,有的部下出于某种动机,谈话时弄虚作假,风使舵;有的则有所顾忌,言不由衷,这都使谈话失去意义。为此,领导者一定要克服专制、蛮横的作风,代之以坦率、诚恳、求实的态度,并且尽可能让对方在谈话过程中了解到:自己所感兴趣的是真实情况,并不是奉承、文饰的话,消除对方的顾虑或各种迎合心理。

4、话题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和部下交谈,不必从很有深度的话题上入手,因为谈及的问题如果太大、太玄,容易使人生厌,或者给人以夸夸其谈、装腔作势的感觉。因此,成功的领导者在同部下谈话时,总是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寓大道理于小事情之中。要做到这一点,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就事论事,不泛谈大道理;二是不戴帽子、打棍子,搞上纲上线。

5、要善于掌握评论的分寸。在听取部下讲述时,领导者不应发表评论性意见。若要作评论,应放在谈话末尾,并且作为结论性的意见,措词要有分寸,表达要谨慎,要采取劝告和建议的形式,以易于部下采纳接受。批评对方时不能无中生有,让部下下不了台阶,而是要本着诚恳与善意的态度,平等地与部下进行交谈。

6、要善于利用谈话中的停顿。部下在讲述中出现停顿,有两种情况,须分别对待。第一种停顿是故意的,它是部下为检查一下领导对他讲话的反应、印象,引起领导作出评论而做的。这时,领导有必要给予一般性的插语,以鼓励他进一步讲述。第二种停顿是思维突然中断引起的,这时,领导最好采用“反响提问法”来接通原来的思路。其方法就是用提问的形式重复部下刚才讲的话。例如,部下刚讲到“:新机器停止运行了„„”出现突然停顿,领导就应问“:那么,这意味着新的机器停止运行了!”在这种情况下,说任何其他问题都会改变说话者原来的思路。

7、要善于利用一切谈话机会。谈话分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形式,前者在工作时间内进行,后者在业余时间内进行。作为领导,也不应放弃非正式谈话机会。在无戒备的心理状态下,哪怕是片言只语,有时也会有意外的信息。但要注意,当有第三个人在场或有外界其他因素干扰,以及时间仓促时,是不宜进行谈话的。个别谈话是心灵上的相互碰撞,他人的介入,会使部下因自我警觉意识的出现而使

篇6:怎样与领导谈话交流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怎样与领导谈话交流》的内容,具体内容:与上级领导沟通领导沟通在管理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将上级的命令,非常很好地传达到下级,也会使下级的一些建议和想法。沟通之道就是做人之道,做人之道做好了,做事之道就没有问题了。下面我整...与上级领导沟通领导沟通在管理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将上级的命令,非常很好地传达到下级,也会使下级的一些建议和想法。沟通之道就是做人之道,做人之道做好了,做事之道就没有问题了。下面我整理了与领导谈话交流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与领导谈话交流的方法之知道大小王

和上级沟通也罢,相处也罢,心中一定要树立一个理念:要知道谁是大小王。很多下级和领导熟悉后,就容易犯没大没小的毛病,直到被领导疏远后,才知道错了。

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任何人都渴望被尊重,领导的权威来自于尊重,即使你和领导是哥们,在工作场合也得叫职务;在饭局茶局上,你不应自己坐主宾位;领导上车时,你应给领导开车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只要你知道谁是大小王,领导的心也是肉长的,领导也会尊重你、器重你,因为你让他愉快了、舒服了,同样,他也一定会让你舒服和愉快的。

与领导谈话交流的方法之永远懂规矩

如果在职场中不懂规矩、不守规矩,那你就没什么发展了。一是绝对服从,这是对领导权力的尊重,是最大的规矩。二是对领导要给足面子。你不给足领导面子,你就没有面子,尤其是在公开场合,保护领导的面子是很重要的事。三是摆正位置,分清主次,领导喜欢听职务,忌讳名字,领导习惯应该被尊重。四是必须尊重公司的制度和企业文化。五要记住如下章法:心里要有上有下,要有理有节不卑不亢,不要恃才傲物,忘乎所以,既要走近领导,也要注意距离。

懂职场规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素质的体现,知道就一定要做到。

与领导谈话交流的方法之最懂领导心

察言观色是上下级沟通的关键,真正懂得领导的心思,你才能够和领导形成默契,并成为领导信任的人。

懂领导不是浅层次地满足领导的权利欲望,不是捕捉领导的弦外之音的小儿科动作,懂领导是能够深层次地解构领导的成长逻辑,解构领导内心世界的真实需求,从而理解领导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只有懂得领导后,你才能够明白其工作中的深意和用意,当领导知道你和他是一条心时,沟通就容易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会执行领导意志的人不如懂得领导意志的人,既懂得又执行领导意志的人,才是职场红人。为什么在一些单位能力强的人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原因就是不懂领导,他还希望领导来懂他呢。结果就是不容易被提拔甚至会被淘汰。

与领导谈话交流的方法之捧场要到位

职场领导在管理员工时,会把权力看得很神圣,领导者非常希望下属尊

重权力,尊重他的意志。

职场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会干的不如会送的,会送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捧的!”,这话虽然不完全正确,但也不无道理。

捧场才有场,捧要捧到位。领导都希望被人盛赞,比如领导演讲结束后,他会希望得到下属恰到好处的捧场。

但一些较真型下属会认真地回答领导的问题:“领导,你的演讲一般,如果声音能大一点、逻辑能稍微清晰点更好,你还有句诗背错了!”注意,即使你说的都是对的,你也将成为不受欢迎的人,人际沟通不是科学研究,严谨并不是沟通的目的。在沟通中,大家要的是感觉,却不一定是真实的反馈。要记住: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制造伤害和痛苦,当结果和谐时,只要是不违反法律和道德的行为都是可以理解和提倡的。

与领导谈话交流的方法之关心无级别

领导也是人啊,人都有情感,有情感就需要关心和温暖。在工作中,制度无情人有情,很多下属与领导心存芥蒂,故意疏远和敬畏领导,结果使领导非常孤立和孤独。

上班时,严格遵守制度和干好本职工作是你的本分;下班后,你和领导就是平级了,你们之间可以正常交往。比如领导过生日,你可以送上祝福;领导生病了,你可以去病房看看;领导的事业受到挫折,你可以去安慰安慰。久而久之,你和领导就会产生感情,有了感情,彼此就会心生好感。

人是情感动物,情是人的灵魂,是生命的标志,是生命的色彩,人没有了情,命有何用呢?因此,我们应该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要用心去关心领导,用情去温暖领导,只有这样,你与领导、同事和下级才能建立更和

谐的氛围,工作的意义才能升华为人生的意义。

与领导谈话交流的方法之本分到极致

领导最欣赏的人都是能人,是最有魅力的人,铁匠行业有句行话,“打铁要得本事硬!”,本事是干好本职工作的本领,很多人都容易犯一个错误,把文凭当魅力,把知识当能力。

本分是一种精神,本分是一种境界。本分就是全力以赴、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本分就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精神;本分就是耐得住寂寞、禁得住喧嚣;本分是方法论、是境界;本分到极致就能在专业化道路上成为行业专家和权威。

因为热爱自己的企业和岗位,所以才会本分;因为赋予了自己角色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才会本分;因为长期的本分和对极致境界的守望,所以才会做到极致。

要想在职场成功必须要有真功夫,真功夫就是本事,有本事的最高境界就是本分到极致。有了极致的本事,谁都离不开你,这是职场成功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把工作干到极致就是对领导最大的支持和捧场。

与领导谈话交流的方法之指示当“圣旨”

有本事也不一定就是成功的绝对保证,做人的水平决定你的职场智慧。职场有的是有本事的人遭到冷落、遭遇悲情的故事,因为职场成功不仅仅需要技术层面的东西,还需要艺术层面的东西,沟通的艺术更是职场不可或缺的武器。

有本事的人容易恃才傲物,容易搞不清大小王,容易不听招呼。如果遭遇领导错误的指示,你应该用领导可以接受的方式去沟通,而不应该用藐

视的姿态、清高的做派去嘲笑领导的无知。

职场如战场,军令如山倒。特别是遇到技术层面的模棱两可的问题时,你最好把领导的话当“圣旨”,否则你会自讨苦吃。

职场不需要个性,职场需要团队精神,需要共性,个性体现在工作的魅力上,只有建立起这样的职场素养后,企业才会形成合力,从而不会在内耗中死掉。

或许有人会质疑,不发表不同意见,如果领导错了怎么办?这是一个好问题,大家要注意:当领导发现没有人会质疑时,他一定会小心加小心地决策和工作;其次,也不是不提不同意见,而是以领导接受的方式提;三是不要太担心领导犯错误,没有犯过错误的领导都不是好领导。

与领导谈话交流的方法之时常表忠心

在沟通中我们一定要记住一个观点:要么打败,要么崇拜!如果你在职场中不能打败领导,我的建议就是崇拜领导。

领导都希望有值得自己信任的员工,现在很多人的自尊心都特别强,想保留自己的独立人格,错误地认为讨好领导就是奴才,就没有人格,就是奸臣。大家一定要记住:人骨子里都愿意和比自己成功的人打交道和成为朋友,成功人士也会喜欢听到下属和别人表达忠心和崇拜。

崇拜领导沟通成本最低,效果最好。忠心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在关键时刻一定要站得出来。

与领导谈话交流的方法之沟通成知己

领导也需要下属朋友,下属一定要瞧得起自己,要端正心态,下属不一定就比领导差,当下属的原因有若干,比如工作时间短,比如性格有缺陷,比如能力太差,比如没有后台,比如不会说话等。总之,原因多多。

工作中有职务大小,生活中你就和领导平起平坐了,做人一定要自尊自重,任何人都喜欢跟自信、阳光、积极、智慧的人士打交道。

上下级通过沟通如果能够成为知己那就是最高境界了,因为知己是交际文化中的极致,要成为知己,就必须要懂领导,必须要具备成为领导知己的资格,要有吸引领导的独特魅力,要有做领导军师的智慧。

成为知己后,你和领导就是不可或缺的事业搭档,人生的佳话会从此演绎。

与领导谈话交流的方法之没有我自己

沟通之难难在本位主义,难在从自己出发。每个人都从自己出发,都以自己为裁判去裁判天下,会出现很多啼笑皆非的职场问题。

人因为太过在乎自己,就会失去自己。比如,你在乎在同事面前丢脸,你就会和领导发生冲突,那么就将失去更多。

人因为在乎自己,所以希望在职场混得更好,就会把上级当做假想敌。如果心态不正,领导就一定能够感受到你不对的气场,因此,彼此都会心照不宣地防范,关键的时候,领导就会对你下手。因此,我们在和领导相处时,一定要真心真意,千万不要以为没有表达出来的藐视和敌视是看不出来的!事实上,人的任何观点都会写在脸上,足智多谋、见多识广的领导是很容易看出这些观点来的。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是你自己给自己设计了障碍。当你挡住别人时其实也挡住了自己!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放下自己,只有放下了自己才会成就自己。只有付出才有回报。

没有我自己,是沟通的高级哲学。当下属、同事和客户都喜欢你时,你就是最大的赢家,道德经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篇7:把握与领导的谈话细节

第一点,正确认识把握当前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所面临的总体形势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甚至是脱胎换骨的改造。有一些企业,跟不上形势发展,落伍了,破产了,被时代所淘汰;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紧跟时代潮流,不断进行自身改造,重新获得了新生。从*的总体情况看,大部分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改革不断深化,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国有企业对全市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1至10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长了129%。同时,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落实,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中,与企业的改革、发展同步推进。二是企业决策议事、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逐步健全,经营管理行为不断规范,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意识、廉洁经营观念不断增强。三是厂务公开工作不断深化,“三重一大”制度进一步落实,以实行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的党内监督不断加强,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也得到加强。四是案件查处力度不断加大,严厉惩处了一批腐败分子,为国家挽回大量损失。近三年,全市共查处国有企业违法违纪人员1097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35亿余元。

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复杂的环境中面临着严峻考验。全市立案案件中,涉及企业的案件占40%,说明企业违法违纪案件越来越突出。从总体上分析,企业违法违纪案件有以下八个特点:一是涉案金额越来越大,从以前的几千元,到现在的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二是从个体行为向集团行为发展,窝案、串案、跨行业、跨地区的案件越来越多。三是作案手段越来越狡猾、隐蔽,利用企业改制、工程建设、洗钱等各种形式的曲线敛财问题越来越突出。四是作案目的从对消费资料的侵占发展到对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的侵占,从对财物的积累发展到对资本的积累,从对眼前利益的追求发展到对长远利益的追求,表现为极大的贪婪性。五是新经济领域和公共管理部门的违纪违法问题比较突出。如金融、证券、保险、房地产领域以及交通、城建、教育、卫生等行业,都呈现出频繁发案的态势。六是腐败分子往往集政治上蜕变、经济上贪婪、生活上腐化于一身,集权、钱、色交易于一体。七是党政“一把手”违纪违法问题异常突出。今年全国新立案件中,县处级“一把手”占361%;地厅级“一把手”占464%;省部级干部16人,其中“一把手”占339%。如何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八是顶风作案现象仍很突出。全国2000年新立案件中,当年作案的占259%;2002年立案案件中,2001年作案的占588%;今年上半年立案案件中,2001年作案的占733%。这组数字,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查处力度在不断加强,另一方面说明腐败蔓延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下面,我结合这几年查处的企业案件,从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有的人利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健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企业管理制度,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这是我们要达到的一个目标模式。但是,真正要实现这一改革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事实上,我们还没有完全达到这个目标,有的还只是一种形式。在原有的党委、经理、厂长领导的格局被打破,董事会、监事会又不健全的情况下,被有些人钻了空子。如原京澳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蔡季良,既不经董事会同意,也不向董事会汇报,盲目发展合作公司,在境外组建了十多家公司。在合作公司故意违约欠款的情况下,仍继续投资,屡投屡亏,屡亏屡投,从中收受贿赂,最后给国家造成118亿元的重大经济损失。法院终审判处其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作为这么一个资格很老的干部,落得这样一个下场,值得深思。

第二,有的人利用企业改组、改制之机,滥用职权,以权谋私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行股份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是促进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少数领导者在清产核资或资产置换中,把国有资产低价流出,个人谋取好处。有的甚至在置换以后,通过外商或私人老板,把国有股转成自己的股份。如原物华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冀党生,于1997年6月至11月间,利用负责公司接受项目转让和公司股份制改革之机,采取截留公款、伪造股东大会决议和转让协议等手段,暴敛国有财产,将40万元公款和国有公司716%(折合人民币2588万元)的股权转入自家名下,据为己有。法院以贪污罪、受贿罪判处其无期徒刑。

第三,有的人利用企业管理结构的缺陷,滥用职权,以权谋私

组建控股公司、大企业集团,把企业做大做强,是国有资产经营模式的有益探索。有的总公司、集团公司或控股公司的领导,兼任下属子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以利于控制和经营子公司的国有资产,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子公司由他负责,总公司的其他人插不上手;子公司的人又说他是上级领导碰不得。权力失去制约,从而产生很多问题。如原富亿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杨书武,在兼任市针棉织品进出口公司经理、党委书记期间,自认为是控股公司的副总经理,根本不把针棉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放在眼里,而针棉公司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也难以制约他。他为了个人私利,未经集体研究讨论,擅自为某公司贷款3500万元提供担保,从中收受贿赂717万元,导致企业承担了3500万元债务,使国有资产遭受重大损失,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其无期徒刑。

第四,有的人利用企业的粗放式经营,滥用职权,以权谋私

目前,国有企业的管理有的是比较严格的,但整体来讲还是粗放的。在这种粗放管理的情况下,我们有些领导人员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把企业依法享有的经营自主权视为个人权力,把自主经营变成自家经营;有的滥用经营权谋取个人私利;有的对重大投资项目,不经科学论证,搞个人说了算,拍脑袋决策,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有的搞资金体外循环,私设巨额“小金库”,任意支取,甚至据为己有。如原金鼎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殷愿清,多次采取收款不入账、签订虚假房屋销售代理协议和直接收受贿赂等手段,贪污和收受贿赂1059万元,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第五,有的人利用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滥用职权,以权谋私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也是防范资金风险、保障资金安全的关键环节。有的企业财务管理很严格;有的企业财务管理很不规范,尽管也有财务制度,却存在着会计人员“顶的住的站不住,站的住的顶不住”的不正常现象,于是就串通一气,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为腐败分子大开方便之门。如原隆达轻工控股公司党委常委、董事、副总经理兼*白菊电器集团总经理刘启超,利用企业财务管理上的一些漏洞,于2001年6月至2002年6月间,利用职权,强迫会计人员将白菊集团业务款210万元挪用给自己,作为个人承包经营*气象宾馆的承包金和风险抵押金。目前,法院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20年。

第六,有的人利用对境外企业监管乏力,滥用职权,以权谋私

当前,国有企业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开拓海外市场,建立跨国公司的步伐明显加快。由于境外企业还缺乏规范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监控机制,加上派驻境外的个别工作人员经受不住诱惑,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前不久,我们对境外企业进行了调研,发现境外企业亏损很严重,赢利的很少,问题很多,我们正同有关部门商量如何加强境外企业的管理。如原*城乡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兼下属恒万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化学,利用负责城乡集团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海外投资项目的便利,与其兄在澳大利亚设立澳大利亚金领地公司(李化学本人、其妻为股东)共同开发房地产项目,李将集团公司投资款2659万元存入个人账户吃利息,直接贪污公款、侵占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合计人民币1145万余元,索贿68万余元,挪用公款50万元,法院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我举了上面这些例子是想说明,在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如同大浪淘沙,泥沙俱下,一些意志薄弱者,由于放松了思想改造,最后走向犯罪,教训极为深刻。当然,绝大多数国有企业的领导是好的。他们带领职工闯市场,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以上讲的这些,是希望大家对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第二点,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强化长效机制

今年7月份,市纪委专门召开了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情况通报会,剖析了两个典型案件,从中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必须建立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即“一岗双责”机制、权力制衡机制、财务监管机制、民主监督机制、自我约束机制、查防结合机制、源头治理机制。今天,我重点强调三个方面。

第一,强化“一岗双责”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指出,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党委主要领导同志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负总责,要管住班子、带好队伍”,“每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都应明白,不重视或者不认真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就是严重的失职。”刘淇同志在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联系我市实际提出了“三个作为”:一是要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首都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二是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加快发展、优化环境的重要内容;三是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搞好奥运工程的重要保障。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反腐败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制度。如果只是少数人、少数部门在抓,那么永远也抓不好。因此,要发动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纪委组织协调,依靠广大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的工作机制。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也要做到“一岗双责”。身为党委书记,虽然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抓党风廉政建设也是工作职责之一;董事长、总经理对企业的重大决策、长远发展规划、技术进步、日常经营管理、市场开发负责,同时也要对党风廉政建设负责。只有大家都负起这个责任,党风廉政建设才能落到实处。具体要做到“三个落实”:

一要主体落实。就是企业党委、行政“一把手”都要作为落实责任制的第一责任人,凡涉及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涉及企业廉洁经营的重大问题,党政领导都要亲自过问,亲临指导,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要不断强化主体意识,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认真做到“五个亲自”,对本企业贯彻执行责任制工作要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指导到位、监督到位、追究到位,不断提高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水平。

二要工作落实。企业党委、行政班子,要把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任务层层分解到各级经营管理者,像抓生产经营任务一样狠抓落实,做到认真考核,严格奖惩。“一把手”一定要善于发现企业管理中的隐患,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以及不廉洁经营的苗头性问题,及时提出防范措施,加强制度建设。要树立管理制度随着改制走的思想,改革进行到哪里,制度建设、防范措施就延伸到哪里。要分口把关,各负其责。对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亲自过问,及时研究,尽快解决,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既要靠前领导,又要狠抓落实。

三要追究落实。针对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经济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企业主要领导要敢抓敢管,对于企业干部经营中的不廉洁问题,及时提醒,早打招呼。总之,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要坚持党性、坚持原则。对那些贪得无厌、腐化堕落的人员决不留情,决不手软。

第二,强化权力制衡

一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要切实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强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的责权建设,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对企业内部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进行合理分解和有效制约,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保证权力的授予和运行受到必要的控制,防止权力行使的失范甚至滥用。

二要切实加强对企业决策过程的制约。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经济损失,避免给企业发展带来后患。当前要特别注意并切实抓好“三重一大”制度在企业的贯彻落实。凡涉及企业改革发展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都必须经过集体研究讨论,决不允许个人或少数人擅自决定重大决策、重大事项。

三要实行厂务公开。增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公开、透明,特别是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实行“阳光经营”,避免暗箱操作。在涉及大宗物资采购、企业工程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等生产经营事项,都要制定透明、严格的程序性规定,实现“阳光采购”、“阳光工程”。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下岗分流、收入分配等都要通过职代会讨论,该公开的都要公开,不能想公开就公开、不想公开就不公开,真正使企业的管理与经营行为操作有规章、运作有规范。

四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建立健全的权力监督体系,不断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加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班子内部的左右之间的监督、党内党外的监督、群众的监督,使所有人的活动和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处在受控状态,把监督工作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第三,强化财务监管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也是防止腐败、防范风险的一道闸门。一个企业财务管理是否规范有序,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现在一些企业中,在财务管理上确实存在着权责不清、管理松弛、账目混乱、资金失控,特别是一些大宗资金的往来不明晰、监管不得力。因此,国有企业要注重强化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预算编制和预算管理。严格执行资金预算制度,通过财务预算控制企业的支出。企业领导干部在全权履行对财务监管的职责中,自己要带头遵守执行《会计法》,对企业内部的财务制度要首先模范执行,不能给有意侵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坏人提供可乘之机。二是加强对财务活动和会计活动的管理和监控。要明确各层经营管理人员和部门的授权范围,超越授权的事项和超越授权额度的支出,财务部门不予支付,杜绝乱支、乱借、乱担保问题的发生。三是健全并严格执行财务支出的审批程序。没有程序就没有规范。现在有少数企业经营者,不能正确认识和行使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把“一支笔”曲解为“个人说了算”,违反程序任意支出企业资金。四是加强企业审计工作。审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些企业的审计工作很薄弱,有的不太重视。因此,不仅要加强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审计”,而且要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不仅要加强离任审计,而且要加强日常性经济责任审计。有条件的总公司(控股公司)对下属企业逐步推行年审制度,甚至可以一年两审,特别要加强对外埠和境外企业的监管与审计工作,及早发现企业的隐患和风险。

第三点,国有企业领导同志要带头廉洁自律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三大格局中,廉洁自律是第一位的。要加强教育,使每个领导干部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思想上保证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同时,要加强学习,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充分认识到组织把我们安排到这个岗位是为人民服务的,要对得起岗位的光荣使命。因此,要特别注意三个方面问题。首先,要正确对待手中权力。很多人出问题,就是对权力没有认识清楚,要做到权力越大,越要慎用,要把手中的权力用来造福人民。作为一个主要领导者,如果听不到不同的声音,那么,你就应该反思,大家为什么不提问题了,是不是要出问题了。大家对你越尊重的时候,你越要谦虚谨慎,越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多听不同意见,这样,才能做到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其次,要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联系。人民是衣食父母,腐败是从脱离群众开始的。企业领导者天天与职工在一起,应该更有条件与群众打成一片。这些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职工作出了重大牺牲,我们的广大职工太好了,没给我们出太大的难题。但为什么有的企业亏损了、破产了,职工不答应,就是因为企业领导者没能从切实维护、发展、实现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考虑问题,甚至存有腐败行为,侵害了群众的利益。所以,作为企业领导者,要经常想一想,我们还有那么多的下岗职工,那么多医药费报不了,那么多孩子上不了学。想到这些,我们就会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就能够与人民群众保持更紧密的联(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系。第三,要正确对待自身利益。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的分配制度也要进行改革,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现在有一部分企业领导者,一上任首先想到的是自身利益,总拿自己与民营企业经营者相比,认为自己付出的并不比他们少,待遇却比他们低许多,产生强烈的不平衡心理,于是开始换房子、换车子、擅自提高收入等。但是,国有企业毕竟不是私人企业,国有企业领导是国家和政府任命的,与通过市场竞争职位不同。国有企业领导很辛苦,收入稍微多一点是应该的,但是要有个限度,要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

篇8:课前谈话应把握的“四个要素”

那么, 如何实现课前谈话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必须把握以下“四个要素”。

一、拉近距离

也就是说, 执教者要利用有限的课前谈话时间, 把与学生的距离拉近。“借班”上课, 教师与学生是“生面孔”, 虽说学生对老师可能会存有好奇心, 但毕竟是“第一次”见面, 心理、情感等都难免会有“距离感”。所以, 通过谈话, 把“距离”拉近, 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拉近距离这件事上, 我比较崇尚“‘先生’夺人”的做法。也就是说, 在“谈话”中, 尽量教师作“主宰”, 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独自的出色表现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有的教师喜欢跟学生对话, 甚至发问 (如问学生有什么爱好, 当地有什么特产、名胜等) , 这样做不是不可以, 但容易遭遇尴尬, 因为学生是“千变万化”的, 弄不好你“借”的这个班的孩子正好是不怎么善于表达的, 于是非出现冷场不可, 如此, 就非但没有把距离拉近, 反而使距离“远”了。所以, “对话”“发问”都是比较冒险的做法。但如果教师让自己来表现, 课堂的驾驭权、控制权便自然都在自己手中, “谈话”的进程也自然会顺风顺水 (因为是事先做了充分准备的) 。有教师可能会问:教师作主宰怎行?其实, 这样的“主宰”是不违背“课理”的, 因为这是在课前, 目的是拉近距离。

二、文本联系

这是很好理解的, 就是指课前谈话的内容一定要与所上的课文有联系, 使课前谈话与课堂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而不是“两张皮”。当然, 联系也得有分寸, 不能让课前谈话成为课堂教学的“翻版” (即把在课堂上要学的内容拿到“谈话”中来) 。从这个意义上讲, “联系”便有了讲究, 一种科学性的讲究。这个讲究, 可以用三句话来表达, 即:联系而不“重叠”;联系而不“刻板”;联系而不“庸俗”。

三、学习状态

课前谈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拿那几分钟时间来与学生“搞搞关系”——什么“一回生, 两回熟”、什么“新朋友变成了老朋友”、什么“初次见面, 送个礼物给你们”……课前谈话非常重要的一点, 便是通过“谈话”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状态, 譬如积极性、主动性、急切性、渴求性、愤悱性, 等等。状态是靠引发的, 而“引”者本身就必须要有状态。课前谈话的引者自然是老师, 所以, 在进行课前谈话时, 执教者自己一定要进入状态, 譬如饱满的热情、充分的自信、轻松的神态、淡定的气度等, 以状态影响状态, 以状态换得状态。

四、获得新知

这是常常被忽略的。以为课前谈话就是想办法让学生轻松起来, 让课堂轻盈起来, 甚至让教师自己也轻快起来。殊不知, 课前谈话的那几分钟, 也是生命的几分钟, 成长的几分钟, 学习的几分钟。说“生命”“成长”可能“口味太重”, “学习”总不应该鄙弃吧。所以, 很好地利用课前的几分钟, 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新知”, 应该成为课前谈话的应有之意。因此, 我认为, 有效的课前谈话应该是“谈话”与“习得”共处、共振和共升的。

为使上述的“抽象理论”让教师们有更好的理解与把握, 下面我选三个实例作具体说明。

实例一:《独坐敬亭山》 (四下) 的课前谈话

2010年, 浙江省中西部地区第三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活动在丽水举行, 一位姓张的老师, 因为进度的衔接问题 (所上的课文已被原年级上掉) , 组委会决定让张老师把要上的课文由原来的四年级移到三年级来上。他抽到的班级是三 (7) 班, 于是张老师即时生成了以下一些个人信息, 并借助这些信息与学生进行了有趣的课前交流。

师范学号:37

电子邮箱:zI37@163.com

曾用小灵通:9642537

曾用手机:13367842137

实例二:《晏子使楚》 (五下) 的课前谈话

在浙江省第六届 (2005年) 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评比活动中, 江山的陈小红老师作了这样的课前谈话:教师讲了两个故事。①歌德的故事。有一天在狭窄的小路上散步, 歌德与一贵族相遇了。谁也没给谁让路。贵族傲慢地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歌德却彬彬有礼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说:“我恰恰相反。”②邓小平的故事。1974年, 邓小平联大发言完后在休息室碰上苏联外长葛罗米柯。邓小平的个头在四川人里虽算中等偏上, 然而并排站在葛罗米柯身边竟只到葛氏腰部。葛罗米柯显然注意到了这点, 于是手臂自然地横过去摸着邓小平的头用很亲切的口吻对邓小平说:“小平同志, 您刚才的发言精彩极了, 您真是个了不起的外交家, 只可惜您的个子太矮啦。”邓小平也把手臂自然地横过去, 摸摸葛罗米柯的屁股, 谦虚地说:“这是哪儿的话。”讲了故事之后, 教师板书“晏子”, 让学生想想古代都有哪些人名中是带有“子”字的, 从而了解“子”表示的是古代对有学识的男子的尊称。

实例三:《匆匆》 (六下) 的课前谈话

2012年, 在全国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观摩活动中, 黑龙江的赵昭老师演绎了如下的课前谈话。

师:来, 我们来记记看, 看谁的记性好, 能很快记住下面的诗句。请注意听 (教师念, 然后让学生记诵) ——

早晨是上眼线

晚上是下眼线

两眼一眨

就是一天

师:不错, 听一遍就记住了。再听 (师念道) ——

正月是左脚板

腊月是右脚板

两脚一跨

就是一年

师:谁记住了? (很多学生举手, 教师指名一学生记诵) 真不错, 又记住了!再听 (师念道) ——

人生如此短暂

人人都是利箭

在追求的箭靶上

你射中了几环

师:谁再来记记看? (再指名记诵) 厉害, 记得很不错!那么, 能够把三小节都记下来吗? (学生纷纷举手, 教师先指名记诵, 然后让全班学生一起记诵)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真不错!现在,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 人生的名字叫什么?

(学生答不上来)

师:人生的名字叫遥远。

师:遥远的名字叫什么? (稍作停顿) 叫等待。等待的名字叫什么?叫岁月。岁月的名字叫什么? 叫匆匆。

师:好, 我们今天就来学一篇叫作《匆匆》的课文。

看得出, 实例一中的张老师是睿智的, 在抽到三 (7) 班的时候, 能够马上调动记忆, 形成如此之多的跟“3、7”有关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很有效地表达了一个主题:张老师与你们三 (7) 班非常有缘。有缘的人在一起, 应该是一种快乐, 一种幸福, 一种难舍。于是, 在这样的谈话氛围中, 师生之间的距离即刻“拉近”了。但是, 也仅仅只是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在交流的信息中, 与文本《独坐敬亭山》有联系吗?没有;学生在与这些信息作交流时获得了新知吗?也没有 (充其量是让学生产生了一点好奇) ; 同样的, 这样的“信息提供”式的交流, 也很难说有助于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引发了。因此, 这个课前谈话虽折射出了执教者的睿智, 但对照“四要素”, 还是有明显的不足。

实例二应该是一个不错的课前谈话。小孩子是很喜欢听故事的, 用讲故事的方式与学生作交流, 是“投了”学生的“所好”, 因此, 这非常有助于师生之间距离的拉近。老师讲的两个故事, 与文本也有很好的联系, 故事中的歌德与邓小平简直就是《晏子使楚》中的晏子。两个故事, 对学生来说, 也是“新知”的获得, 因为学生未必知晓这两个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讲, 听了两个故事之后, 或许还能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所以, 这两个故事又不啻成了学生学习文本的“拓展”。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陈老师的这个课前谈话, 真正践行了“‘先生’夺人”——教师顾自讲故事, 学生只有“听”的份。稍显不足的是, 用故事来演绎, 课堂的气氛可能会有些“平”, 所以, 对引发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可能会有些“慢”。

上一篇:教职工退休仪式下一篇:年货展销会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