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案

2024-05-06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案(精选8篇)

篇1: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案

【摘 要】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已经成为促进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本文着重探讨了“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与传统课堂教学及传统教学视频相比较的优势,“微课”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使用的可行性,及针对信息技术不同教学内容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8-0006-02

一、微课的概念及定位

所谓微课,就是“微型视频课程”,是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的核心是微型教学视频片段(微视频),视频时长一般为5~8分钟。同时,还包含与该学习视频内容相对应的教学设计(微教案)、素材课件(微课件)、练习测试(微练习)、专家点评(微点评)、教学反思(微反思)、学习反馈(微反馈)等辅助性教学内容。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资源(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又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信息技术教学使用微课的优势

1.与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相比较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以章节、课时划分,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多且不易理解,教师若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微课不是以课堂章节为划分标准,而是以教学中的重难点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学词典中的词条为单位实施积木化教学,其优势在于教学时间短、问题聚焦性强、主题突出、指向明确,所有的教学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技能或知识点展开,不仅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学”,学生易于接受。这不仅打破了教学内容冗长繁杂的瓶颈,还可根据学生信息水平差异调整教学进度,实施分层教学。因而,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尤显得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2.与传统信息技术教学视频相比较

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和应用模式可以说是传统教学视频在“微时代”下的衍变。与传统教学视频相比,微课除了同样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特点外,还具有开放性的优势。与信息技术教学词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微课的资源要素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扩充、修改而日臻完善,同时还突破了信息技术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教材版本的束缚,既不受制于教材,又能融入教材,适用性更加广泛。而传统教学视频资源结构紧密、固化封闭,难以扩充和修改,且有相当大的教材版本局限性。

3.与其他学科使用微课相比较

微课作为一种视频资源,虽然可以借助移动终端观看和学习,但对于广大中小学生来说,其主要终端还是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门直面计算机操作的学科,其课堂教学环境为微课的传递与使用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持。同时,在微课制作视频和后期剪辑方面,信息技术教师无疑更有优势。因而,无论是学科、硬件还是环境,信息技术课上使用微课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总之,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和传统教学视频来说,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更适合于打造主动学习者,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按照自己的需求、进程和方式进行个性化的分层高效学习。

四、基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微课应用

教无定法,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也不例外。因此,在微课开发与制作环节中,应该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微课类型,发挥微课的最大效用。

(一)常见的微课类型

根据教学方式的不同,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常见的微课有讲解说明型、操作演示型、任务活动型、解题推理型,等等。

(二)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微课的应用

以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为例,微课在教材的各个教学模块中,对促进有效教学方面均能发挥较好的作用。如操作任务比较明确的教学内容,使用操作演示型和任务活动型的微课既可以传授新知,又能对知识强化巩固、查漏补缺,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

(三)微课应用案例

以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宁波)八(上)第七课《photoshop 文本编辑》为例,简要介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的实践过程。

教学片断:

1.情境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校园海报,体会文字在图片中的作用:文字能让海报及其他图像的主题更突出和明确,更易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指出本课任务是为校园海报画龙点睛。

2.探究新知

(1)添加文字。学生利用教师下发的微课资料(包括以添加文字、设置文字属性为核心内容的操作演示型微课视频

一、课件、练习素材),自主学习探究,选择素材添加文字,并设置文字属性。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文字的位置摆放、字体字号设置、颜色的选择是否有利于突出图像的主题进行。

(2)文字图层。学生通过讲解说明型与演示操作型相结合的微课视频二了解文字图层有关概念,掌握使用图层样式对文字作进一步美化的操作技能。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一步加工,表述设计思路。教师适当评价。

(3)栅格化文字图层。学生通过讲解说明型与演示操作型相结合的微课视频三,掌握使用栅格化文字图层把文字图层转化成普通图层的方法,以使用形变和滤镜等效果。通过微课视频中的对比分析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字图层与普通图层的区别,及文字图层转化成普通图层的合适时机。

3.拓展升华

展示作品评价标准,学生通过任务活动型微课视频四及微素材,选择一张校园海报添加合适的文字并合理美化,把文字图层栅格化后保存。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作品,实现智慧碰撞。

此课中利用不同类型的4个微课视频进行photoshop文字编辑的教学,分别针对添加文字设置文字属性、文字图层样式设置、栅格化文字图层等词条式知识点展开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的积木化教学,学生则根据自身水平按需获取新知、巩固技能,不仅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有效实施了分层教学,对提升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均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虽尚未成熟与完善,但其在教育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已得到一致认可。相信随着微课研究的不断深入,微课必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合理化,并在教育领域中大放异彩。

篇2: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案

摘 要:微课是小学信息技术优化的重点,依据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微课设计教学的特点,分析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应用实践,并且结合实际小学生学习特点,提出正确的微课教学方案。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应用;实践

微课是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学习方向,依据视频为载体记录讲解某一知识点的精短视频。其视频时间一般控制在五到十分钟之间。微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时间短,因此对于心智还并不完全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其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非常短,微课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中,满足小学生学习的需求。微课内容单一,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某一知识点、技能目标等实施讲解。微课的资源容量较低,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网络上在线观看,或者是下载观看,这样有助于创新课堂环节,可以延伸实际课堂教学知识,弥补实际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漏洞。

一、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项操作较多的学科。在实际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现阶段还存在“灌溉式”教学问题的存在,教师讲述的理论知识过多,学生的实践操作较少。若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引用微课教学,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一位“私家教师”,实际课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得到解放,从而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样有助于提升实际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从整体分析,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引用微课教学,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实施:

1.信息技术微课教学设计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明确教学重点。微课教学重点是不能不明确,需要其针对性强,可以选择某一个小的知识点,或者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知识、一个规律等。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在文档中插入图片这一主题,是不能设计成一个微课教学任务的,可以划分为“插入本地图片”、“插入在线图片”等多个目标明确的微课。第二,教学时间需要满足需求。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很长时间,因此依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微课的时间需要控制在五到十分钟之间,短时间的教学难以达到教学目标,长时间的教学无法一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第三,教学语言需要满足需求。因为微课时间存在约束性,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非常重要,教师需要明确在什么时候用什么语言和教学姿态。为了保障微课教学的质量,在设计微课之前教师通常要先预演几遍。第四,教学课堂形式是多样化的。除去传统意义上教师直接授课之外,结合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结合直接演示、动画以及视频等形式,为学生解决问题。第五,关注实际教学情况的研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与其它教学学科的教学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性较大,因此需要全面分析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特点,确保设计出的微课满足学生的需求,促使每一位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第六,选择正确的微课资源。微课的资源可以使视频、2D或者是3D动画、录屏等形式,为了满足预期的教学成果,需要结合教学知识选择正确的微课资源,过于理论化的知识可以选择视频的形式进行微课教学,如“了解计算机”、“文明网络小公民”等理论化的知识可以结合PPT+视频的方案进行教学工作;过于实践化的教学知识可以选择录屏的形式进行微课教学,例如“美化文档”等教学知识的微课教学工作,教师可以先依据录屏软件设计微课教学内容,之后将其发给每一位学生,促使其可以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过程演变较重的教学知识可以结合动画的形式进行微课教学工作,如“LOGO”设计相关的教学知识,因为其演变过程非常重要,教师结合动画的形式设计微课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

2.信息技术微课制作

一个优质的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其中应该包含了以下几点要素,如主题鲜明的课题名称、清晰的画质与声音、精致的PPT与动画、简单明了的教学知识、具备含义的片尾设计等。微课的设计方案有很多种,可以结合实际授课知识、教学形式等因素来明确,若教师是口语叙述的教学形式,可以结合录像机记载下来,之后结合视频设计软件来实施后期设计,同时结合需求有效增加图片、动画等内容;若是演示教学或者是幻灯片课件,教师可以结合录屏的形式,将实际演示操作的过程或者是幻灯片信息记载下来,且结合麦克风记录教师解说的知识。另外,还可以结合手写板或者是画图工具对教学知识进行填充。

3.信息技术微课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微课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起到监督作用,从整体上对教学活动实施整合和管理,确保教学活动可以向着标准的方向前进,从而达到最后的教学目标。教师结合教学评估可以明确教学各项工作的内容,结合件教学的评估信息,整改教学方案,整合微课知识、资源内容以及教学行为等,正确优化教学效果。学生结合评估可以认识学习微课之后的教学目标,以此调整自身的学习情况,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汇总进行微课教学评估的目标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目标。

二、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意义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有助于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小学信息技术中的微课教学更为关注教师将教学重点放置在对课程设计、学习过程以及教学结果的引导和评估工作中,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可以自主选择微课进行学习,这种形式不但可以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知识掌控情况,对于学习不扎实的知识点,可以结合视频教学多次学习,以此减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第二,降低教师重复教学的压力。因为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师数量不充裕,重复性教学导致教师的教学压力较大,结合自身掌控的技术特点,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结合微课形式来降低自身的教学压力,以此将精力更多的融入到微课课程的设计、对学习过程的点评和教学成果的?u估中。

三、结语

总而言之,微课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案,在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理念和技能的过程中拥有较大的特点。教师需要在教学工作中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全面引用微课的特点展现学生课堂学习的重点,为学生拓展更为宽广的知识空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篇3: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案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的优势

中小学所倡导的微课是由多种资源有机构成,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和呈现方式,基于网络运行、不受时空限制、支持多种学习方式,为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微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作为一种视频资源,虽然可以借助手机、i Pad等移动终端观看和学习,但主流的传播媒体还是计算机。而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们每节课都能使用计算机网络,这就为微课这种教学资源的传递和使用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教学平台。学生可以边看、边做,这种边学、边练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更多地强调学生通过获取不同的资源,自主完成知识与技能的构建。信息技术需要学生学习大量的操作技能,而信息技术教学一般是教师广播教学并非一对一授课,学生在面对计算机屏幕学习时会经常出现操作细节的缺失,利用微课可以高效再现操作细节,有利于学生的自我修正和记忆,同时也避免了教师的重复性劳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需要微课。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的信息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非常明显,教师一一解答部分学生的疑问难免有所遗漏还无法统筹全局,统一解答又浪费了很多学生的时间,而利用微课作为自主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作为分层教学资源,可以实现异步差异化教学。

同时,微课资源的使用可以避免信息技术教师的重复性劳动。一般信息技术教师的任课特点是:每班节次少,班次多。也就是说,同样的一节课,有可能重复十几次以上。这种不厌其烦地讲解和指导,考验教师的耐心,也消耗了教师的精力。如果将最精彩的讲解过程,制作成一个个微课,就可以大大的提升教师上课的效率。

况且,信息技术教师在微课制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信息技术教师无论是在PPT制作,录屏软件使用,还是视频后期剪辑制作方面,都比其他学科教师更有优势。几乎不需要培训就可以上手,因而信息技术教师在制作和使用微课时,没有技术屏障。

二、选择合适的微课类型增效信息技术教学

微课的类型非常多,可以按照课堂教学方法分类。根据李秉德教授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分类总结,同时也为便于一线教师对微课分类的理解和实践开发的可操作性,笔者初步将微课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实施者,决定了微课资源的鉴别、开发、组织以及使用,且信息技术教师的课程理念决定了微课资源的开发与使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教师在开发信息技术微课时应充分考虑根据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选用适合的微课类型。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技术课型都需要微课,如理论性知识及作品评析更需要教师亲自对学生讲解,师生互动交流会有更好的效果;操作性知识的新授课则更需要结合微课进行讲解,在微课中学生可以重复查看某个操作,从而完全理解和掌握操作的步骤。

通常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实用的微课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讲解说明型

以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讲授为主。适用于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如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这是中小学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类型。

2. 操作演示型

具体的实例需要演习其具体操作步骤尤其需要强调细节。适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或通过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

3. 主题活动型

分析主题活动的探究目的,讲解探究方法。适用于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4. 解题推理型

对某个程序任务进行具体的讲解分析等。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尤其适合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

值得注意的是,一节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的组合(如提问讲授类、合作探究类等),其分类不是唯一的,应该保留一定的开放性。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微课类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课程内容的需要与一节课中各环节的需求选择制作微课的类型,让微课在辅助课堂教学时发挥更好、更大的效果。

三、微课教学应用策略

关于微课的来源,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搜集自己需要的微课资源,拿来修改后在使用。尤其是近两年,各种微课比赛如火如荼地开展,教师可以很容易从这些比赛平台上搜集到自己想要的微课,例如中国微课网、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平台、佛山市中小学名师精品课例(优秀微课)平台、深圳市首届微课大赛平台等。微课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也可以作为辅助学习资源在课外自主使用。微课应用于教师课前准备环节,开启教学设计新思路;微课应用于教学管理,渗透德育;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情境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微课应用于自主探究学习环节,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知识建构;微课应用于分层教学,实现个体差异化学习满足;微课应用于操作技能演示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微课应用于问题解决思路启发引导环节,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微课应用于学习策略引导,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微课应用于课外学生竞赛的个别辅导,跨越时空,提高辅导效率。

四、微课教学应用反思

近几年,无论是笔者自己上的信息技术课还是外出教研听的课都加入了微课这个元素。但是在评课的过程中,也反映了我们当前一线教师对微课的使用还不够到位。部分教师还存在为增添课的元素而增加,微课在课堂中起不到一点作用,或者它们还在为微课应该放在课前还是课中而争论不休。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微课,同时更并不会硬性规定放在课程的某个阶段使用,而是要所授课程属于什么类型,教师的制作初衷又是什么,才能决定微课配套了哪些相关资源和教学活动。

1.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微课

资源也好、技术也好目的都是为教学效率服务的。没有必要赶潮流为了使用而使用。曾在新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上听到一节课,一位教师利用一个8分钟的微课进行情境导入,效果并不理想,其实还不如直接用一个问题导入。因此微课要根据教学需要使用。

2. 微课设计与制作要避免花俏、肤浅

例如,知识点划分得过细,既没有承接先前知识,唤醒先前经验,又忽视引出后续知识点,成为“知识孤岛”。注重高密度地呈现知识,忽视通过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使学习者只停留在浏览、知晓的肤浅层面。过分追求可视化、动态化和趣味性,将学习者的注意力从内容上转移到呈现形式上,不仅偏离了学习目标,而且容易养成思维惰性以及满足于短暂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的不良学习习惯。因此,微课设计要注重学习情境创设,承接先前知识,唤醒学习者先前经验,接着解决重难点,最后引出后续知识点;注重问题设计,触发学习者深度思考。微课也不易过度动态化、趣味化,使学习者在恰当的情境、情绪和节奏中观看、体会、思考,进而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摘要: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在教育领域引发了一波波的“热潮”。如何更好地把微课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充分发挥微视频的作用和功能已经是当前教育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此,就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在运用微课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微课运用时机与效果上的经验。介绍了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与微课模式下如何有效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应用

参考文献

[1]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4.

[2]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3]施国栋.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初探[J].新课程:教研版,2013(9):178-179.

[4]岑健林,胡铁生.微课:数字化教学资源新形势[J].教育信息技术,2013(4):19-21.

[5]吴晓茜.利用微课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学研究,2013(7):37-40.

[6]郑小军,张霞.微课的浅阅读趋向及其对策探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2013(2):67-69.

[7]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8]郝志勇.微课到底是什么[J].科技视界,2015(4):303-304.

篇4:微课: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存在的问题

1. 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与水平存在差异。因为每个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起点和能力有所差别,如:有的学生从小就喜欢玩各种电脑游戏,自然就对计算机的操作适应快,总感觉每节课学的知识容量较少,而有些学生因各方面的原因从小就较少接触到电脑或游戏等与电脑有关的技能操作应用,这类学生对电脑软件学习会很吃力,可能跟不上对电脑知识吸收较快学生的节奏。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时普遍会迫于指导掌握较慢的学生,而不断重复讲解课堂中的某个环节操作。

2. 课堂自主探究少且难于落实。在新课程的改造中强调了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以辅导的作用。而现实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由于班级人数较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兼顾的学生是非常有限,因此老师不得不采用“教师讲述、学生演练”的模式,前半节课老师详细的讲解每个操作,后半节课学生凭回忆在演练的形式,并没有预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每个操作流程的过程。

3. 注重技能操作教学,忽略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是实操较强的技能课,所以要鼓励小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积极探索,培养解决难题的能力。如: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技能设计、创作出信息技术作品,且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技术和强化操作思维。但是因为上述两方面存在的原因,使得老师要考虑到整体的情况而花更多时间去讲解与辅助解答。

针对以上问题,如果通过微课在电子屏幕上重复播放,或者上传至学校网站或班级微信群等,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操作、知识要点就更容易。

二、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运用策略

1. 微课高效率的演示每个操作细节,可作为信息技术课堂的高效演示资源进行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应用各种操作技能的学习是个连贯过程。比如:简单的图画绘制的教学过程中一个填充颜料的例子,要绘制一个图形的操作步骤就有十多步,在老师演示操作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记不清某个操作环节,当学生自己操练时,就会因为某个操作不当而不能完成任务。如果老师边讲解边录制,学生忘记了某个环节可自主观看微课视频再学习一遍操作技能,这样老师就有更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

2. 根据教学的需要制作分层教学微课资源,在课堂上实现异步提升教学。学生的个体差异是肯定存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学到应有的知识。老师可将知识分层自作成微课教学资源,让不同层次的孩子挑战不同的难度,使得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讲授“绘制简易的房子”的教学中,可以制作A、B、C三个档次的微课。C档的微课,以再现教师在课堂上授课的例子为主,即演示绘制出房子的简易线条;B档微课是建立在C档的基础上,把房子按规定填充上颜色;A档微课是建立在B档的基础上,绘制出房子的一些细微的外观轮廓并填充上颜色。三个不同级别的微课有效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问题。

3. 自主学习资源的微课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构建。例如:学生在编机器人编程时,老师往往都是将连贯的操作一气呵成讲完,当学生在操作时对的某个细节没注意到就会导致机器人的编程失败且难以找出原因,即使老师能及时指点同样会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是让学生自主的通过微课去学习编程知识且按自己的理解去尝试操作,当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再看看微课的讲解,这样一来就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上是主动的探索新知。

三、对微课应用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反思

微课应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填补传统教学方式部分的不足,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效;将微课的教学资源融入信息技术课堂中,不但可优化课堂教学,还可帮助学生自主解决较难掌握的知识难点与重点,而且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使家校紧密联系。微课融入课堂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增设多了一条好的学习方式。

篇5: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案

摘 要 介绍微课的发展、特点和制作方法,将其与小学科学课程相结合,帮助教师提高信息技术胜任力。

关键词 微课;信息技术胜任力;小学科学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4-0023-03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 and

making methods of Micro-1ecture,and combines it with primary school science curriculum to help teachers improve their compe-tence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Key words Micro-1ec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etence; ele-

mentary school science

前言

??调查,小学科学教师普遍能认识到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绝大多数教师都认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以其直观新颖、表现丰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优势,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常常抱怨使用计算机等设备太麻烦,遇到问题不知道怎样解决,以及工作忙,没时间、精力等。可见,教师在不否定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前提下,以不会应用或太过忙碌以及学校的硬件条件不能满足要求等原因,拒绝或很少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为解决这个问题,以微课设计与创作为抓手,在小学科学教师中展开微课知识普及、微课设计与制作活动,手把手教他们制作微课,在课堂中使用微课,使他们尝到微课使用的甜头,在学校中形成制作使用微课的局面,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胜任力的发展。微课的知识普及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这种单一教学任务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核心组成内容是教学视频。与传统课堂相比,微课基于教学设计的思想,利用多媒体技术,在3~5分钟内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进行针对性讲解,具有目标单一明确、针对性极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微课教学不仅使用方便、简洁清晰,而且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将微课教学运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增强教学效果。可见,微课教师是传统课堂的有效补充形式,适用于微时代的知识传播,也适合学习者深度理解的需求。

微课是由Micro-1ecture翻译过来的,最早见于20世纪90年代。而后萨尔曼?可汗开发的微型网络教学视频课程渐渐闻名于美国基础教育领域,被众多学生认可,甚至迅速风靡全球。2007年,萨尔曼?可汗成立非营利性质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ny),使越来越多的美国学生通过在家浏览可汗的视频完成学习。在国外,以可汗学院为代表的微型网络教学视频的出现,引发教育研究者对微视频等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探索。

顺应时代的浪潮,2008年,Micro-lecture概念被David

Penrose定义,他同时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1)微课程的核心为课堂教学中试图传递的众多核心概念;2)以此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写出一份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3)用摄像机录制以上内容,形成长度为1~3分钟的视频;4)设计课后任务,帮助学生学习课程内容,指导学生探索;5)将视频与课程内容大纲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

2012年,网易公开课正式推出可汗学院课程,并且持续更新。这一系列的微型课程的火热标志着人类开始踏入“微时代”。

2010年,微课在国内兴起,佛山教育局于2011年启动“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选活动”,预示着国内微课的萌芽。胡铁生指出,微课又名微课程,它以微型的教学视频为载体,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而设计的一种情景化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在佛山教育局的示范带动下,微课建设工程在全国各级院校以及教育企业、培训机构陆续开展起来。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示例

小学科学课程注重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目前,我国多数地区还处于科学教育的初步阶段,很多地区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和家长对科学课程不够重视,感觉这一学科操作性、动手性强,教和学都比较困难。微课教学能够将科学知识内容通过直观、生动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赏图片、视频,了解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增强学习效果,了解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通过将微课与小学课堂相整合的模式,使学生更主动地投入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触发深层学习,提高其科学素养。

利用微课,课前自主预习课堂预习在一堂课的学习中至关重要,学生是否预习,是否对要学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接下来课程的领悟程度。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具有图文并茂、声形兼具的教学特点,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适合小学科学课程的预习环节。提倡通过给学生播放在课前制作好的微课视频,来代替传统的教师口头布置预习任务。如在“摩擦力的秘密”一课中,课前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通过“足球为什么移动一段距离之后停下来”引入,然后通过演示空中推手、紧贴桌面静止、紧贴桌面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感受手掌的不同感觉。视频中还展示了推小课桌和大讲台的不同反应。视频中展示的活动,既简单又清楚地了引入了摩擦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加入到活动中来,更好地体会摩擦力的作用。

利用微课,清晰教学内容 在小学科学课本中有很多内容,仅靠课本上的图片或文字无法表达清楚;也有一些内容知识本身很复杂,令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将这些较为抽象难理解的知识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展现,让学生对难以理解的知识反复地通过视频观察学习,使教学内容清晰,更易于学生理解,达到教学目标。如在“酸碱指示剂”教学中,如果单是靠纯理论性知识教授,以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是很难理解并完成实验的;如果以微课引入,以PPT形式的微课视频展示实验材料、步骤以及现象,整个过程就完整地展现出来,再配以教师的旁白讲解,可以极大地增强教学效果。

利用微课,突破重点、难点 如何让难点不再难,让学生更好地攻克难点,是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提出将易错点、重难点做成微课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反复观看,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攻克难点。如在“让灯亮起来”一课中,对刚刚接触这部分内容的小学生来说,如何构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开关如何控制小灯泡亮灭,始终是难点。要求教师在课后将电路装置以及电路连接过程,用手机白板录制的方法,并配以讲解,录成微课的形式让学生观看,从而轻易地攻克难点,增强教学效果。制作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微课

在让教师了解微课的基础上,花大力气手把手交给教师如何运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制作自己理想的微课。微课的制作流程可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选出微课主题。

第二步:针对主题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微课设计。

第三步:准备教学用品以及录制微课工具,搜集教学资源。

第四步:录制微课,后期加工。

第五步:反思修改,进一步完善微课作品。

选用两种易学的微课制作形式:第一类是白板形式,即用手机和白板结合,对过程进行录制;第二类是PPT形式,将课程制成PPT形式,再使用录屏软件合成。

手机加白板形式,制作微课 比如在第一类制作方法上,给出详细步骤,带着教师制作。工具与软件包括手机、支架、白纸、笔、耳机及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如图1所示。

第一步:针对微课主题“让灯亮起来”,进行教学设计。以“身边绚丽多彩的灯是如何亮起来的”作为导入,引出“让灯亮起来”,引导学生思考灯亮起来需要的装置(灯泡、电源、导线),通过连接,使小灯泡亮起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控制灯泡的亮灭,引入开关装置、控制电路。

第二步:桌边或椅子边固定手机支架,将手机安放在支架上,调整好位置,镜头对准桌面。

第三步:根据白纸大小,确定镜头取景范围;固定白纸,以防止录制的画面移出镜头。

第四步:开始录制,在语音讲解的同时,用笔画图、书

写、做标记等,展现教学过程,讲解过程明了易懂,时间控制在5 min以内。

第五步:录制完成后对视频进行编辑,可以加入?颂狻⒍?画,这里采用“小影软件”进行编辑。

PPT屏幕录制 PPT屏幕录制微课快捷方便、生动清晰,不足之处是录屏软件较复杂。录制过程应注意语言表达简练清晰,易于学生理解;画面端正,清晰明亮;无装饰物,衣着端正,头部不能遮挡镜头。常使用的工具有电脑、耳麦(附带话筒),软件有PPT、Camtasia Studio。下面介绍具体操作过程。

第一步:针对所选定的教学主题,收集教学资料和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

主题是“魔法药水(酸碱指示剂)”。通过PPT图片展示步骤,用紫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取紫甘蓝在研钵中捣烂,加入1:1的酒精浸泡;用纱布过滤(或挤出),所得汁液即为紫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通过所制酸碱指示剂,鉴别白醋和碱水,滴加酸碱指示剂后变成粉红色的溶液为白醋,变为青绿色的溶液为碱水。

第二步:同时打开PPT和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录制者戴好耳机,调整好话筒位置、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按钮,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第三步: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后期加工处理,形成作品。

手把手教会之后,举办微课制作比赛,旨在进一步让教师制作使用微课。在这种环境下,很多教师自发通过网络聚集在一起,探讨微课制作以及学习上遇到的问题。随着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普及,教师的信息技术胜任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6: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案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表现形式。它不仅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呈现多元化,还对推动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着明显的应用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学习方式,它的应用应该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并且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其效果。下面以《制作宣传画》一课为例,谈一谈自己对微课应用与设计制作的一些看法。

使用微课的必要性

目前,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遇到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不喜欢听教师讲课,就喜欢上网和打游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普遍现象;另一方面,现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变了,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并且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多了,教师若还是按老一套实施教学,必然会有很多学生不感兴趣。

早期的计算机教育是由教师讲解和学生定时练习组成的,现阶段计算机教育进行的是讲练结合,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调查发现,小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就10分钟左右,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更有效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是每位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解决“鱼”和“渔”的问题?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微课是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制作宣传画》是《信息技术》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内容。要求学生掌握选取工具的两种使用方法――规则形状的图像和不规则图像的选取。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如果只完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学生会觉得课程内容相对枯燥单一。如果要完成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时间相对紧张并且学生的层次差异又不好掌握。因此,在设计时考虑加入微课环节来解决这些问题。

微课应用的形式

按照微课传递的内容,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常用的有讲解说明型、操作演示型微课;从教学主要环节上,微课可以分为课前预习类、课中辅导类以及小结拓展类。结合信息技术课堂实践性强,且每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时长来看,我们认为针对课前预习和课中辅导的讲解说明型和操作演示型微课更为适合。

根据本节教学案例的实际情况:最后决定在学生活动的“任务二”中嵌入相应的操作演示型微课,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这样,节省了教师的讲解演示时间,以便为后续的拓展实践预留更多的教学时间。同时,教师可以专注于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弥补学生个性差异。

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中使用微课,强调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去完成学习任务,自主选择使用微课的时间和次数等。由于信息技术课堂上一般采用广播教学,学生在面对计算机屏幕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操作细节的缺失。

比如《制作宣传画》一课,在学习选取不规则形状图像时,很多学生只关注要使用套索工具,而没有关注具体的使用方法。主要是因为鼠标在移动时,有的学生关注不到,看似这些都是一些小问题,可时间长了就会变成大问题。如果使用微课形式,就可以配一些文字等形式的重点说明,并且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2.分层教学

信息技术课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明显,往往让教师在课堂上顾此失彼。而微课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可以轻松实现微课教学。我们可以把知识点分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进行观看,从而达到弥补个性差异、查漏补缺的目的。

在《制作宣传画》课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对于选取不规则形状图像的掌握情况明显不一样,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教学,势必影响后续教学效果。所以,在这个阶段加入微课教学,教师就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关注个别学生,掌握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弥补个性差异,为教学的继续进行奠定基础。

3.突破重难点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开展教学,但有可能会因为课堂突发情况或是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转移而偏离教学重难点。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内容精简、主题突出,有利于学生重难点的突破。“使用套索工具选取不规则图像”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本节课就是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难点。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1.基本要求

根据相关微课制作评比的标准,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基本要求如下表所示。

2.基本流程

具体过程可以分为确定目标、设计微课流程、视频录制三个环节。

(1)确定目标

微课由于内容短小,其教学目标不同于以往40分钟的常规课堂教学目标。需要对教学目标首先进行“化微”处理,即对现有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微课需要完成的小目标。

在本节课中,常规教学目标包括――

知识与技能:掌握选取工具的两种使用方法――规则形状的图像和不规则图像的选取。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需要通过图像编辑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能针对实际问题尝试制作海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感受图像处理软件的魅力,体会成功的喜悦。根据“目标聚集、内容短小”的原则确定为“掌握不规则图像的选取”。

(2)设计微课流程,根据微课教学目标设计微课教学流程。在这个过程中,以《制作宣传画》中的微课为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为了观看时容易理解,教师在讲解时要过程流畅,于是将过程设计中的脚本利用PPT制作成教学讲解的文稿。利用PPT的多媒体演示功能,呈现微课的教学内容流程。

②微课制作要遵循文字、图片等内容呈现简单清晰;注重知识与技能表达科学规范。切忌文字过多、图片泛滥等现象。但关键部分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本次微课视频只有必要的教师演示过程视频,必要部分的提示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在PPT中。

③微课中的讲解与演示环节是微课的核心内容,制作时要注意:情境定位要明确,是一对一的教学而不是一对多的教学,因此要尽量避免“你们”“大家”“同学们”等。

(3)视频录制

现阶段的微课录制手段主要可以分为:①专业微课录制系统。②外部视频工具拍摄。③屏幕录制。

篇7:信息技术微课

课 题: 计算机操作系统 授课地点:科教楼录播室 授课时间:2016年9月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

(3)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1)以任务为驱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自我探

索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关系,增强学生合作精神。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作用和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及特点。

教学难点

认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分组协作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课时: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只有计算机的硬件设备,是不能直接使用的,还需要我们给它安装一系列的软件才行。但是,面对这么多的软硬件资源,就必须要有一个管理者来进行合理统一的管理,才能使计算机正常高效地工作,这个管理者就是计算机操作系统。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认识一下计算机操作系统。

(用课件出示课题:

计算机操作系统)

(二)新课

1、计算机操作系统

最初的计算机是没有操作系统的,科学家是通过各种操作按钮来控制计算机,直到后来操作系统的诞生,才使得计算机普及开来。其实,刚才同学们开机时出现的画面就是操作系统WindowsXP的开机画面,现在呈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是WindowsXP的桌面。

那么,操作系统在计算机应用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呢?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就是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交流的桥梁。

(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任务:处理器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存储器管理、应用程序接口管理、用户界面管理。)

2、操作系统的发展

我们刚刚提到的WindowsXP,是现在最常用的、风靡全球的Windows操作系统,但是最早出现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并不是Windows操作系统,而是DOS(Disk Operation System)磁盘操作系统,它是1985年到1995年的个人电脑上最主要的操作系统,是对磁盘上的文件进行管理,曾经占领了个人电脑操作系统领域的大半壁江山,全球绝大多数电脑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那么DOS操作系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3、探索活动: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来认识DOS操作系统。(1)进入DOS环境 单击“开始”——“运行”——“输入cmd”,进入到DOS环境下。进入DOS操作系统后,我们发现界面不是桌面和图标,而是一个字符界面。在字符界面中,我们只能通过键盘输入字符命令来指挥计算机工作。

(2)在DOS操作系统下向计算机发出命令

学生活动:

①请大家在键盘上输入time然后按回车键,观察执行了什么操作;

②敲回车后再输入date,然后按回车键,又观察执行了什么操作;

③输入 exit后,按回车键,又执行了什么操作。

(3)老师小结

DOS操作系统没有桌面,采用的是字符界面,是纯文本界面,用户对电脑的操作是通过键盘命令完成,完成每一项操作都必须键入相应的命令,是单任务系统,它的操作方法和操作界面对于初学者来说难以掌握。随着软硬件的发展,该系统已经不是计算机的主流操作系统,已被Windows操作系统代替。现在的计算机一开机就是Windows操作系统桌面,每一项操作基本都是用户通过鼠标操作完成。Windows是在DO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两个是同根的,DOS——Windows3.0——Windows95——Windows2000——Windows2003——WindowsXP——Windows7到现在的Windows8都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一步步完善,一般直观的感觉Windows跟DOS不同的就是采用图形化界面,操作更人性化,使我们更容易更快捷地操纵计算机。

(依次出示各个操作系统的界面)

4、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

在日常操作中,我们发现Windows具有如下特点:(1)直观、高效的图形用户界面

Windows的用户界面统一、美观,便于操作者学习和使用,Windows所有的程序都拥有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外观,包括窗口、菜单、工具条等,使用者掌握了其中一个就不难学会其他软件的基本操作。(2)多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环境

多任务:它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程序,每个程序都是以窗口的形式出现在桌面上。(演示加以说明)多用户:还可以在同一台计算机上为每个用户保留独立空间,不同的用户在登录时通过输入不同密码进入到自己的设置环境中。(举例加以说明)

(三)知识拓展

1、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

Windows操作系统1985年诞生以来经历了一些什么发展历程呢?请同学查阅资料将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中的不同版本查找出来。

篇8: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案

●嵌入课堂,让学习变得简单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常以教师讲解演示、学生练习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但由于课时有限,教师在讲解演示的时候,学生往往无法快速记住全部的内容,到自己动手操作时就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此时,教师便可以尝试将微课程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微课程,它将完整的课堂片段化,化整为零,突出了知识点的重难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必全部求助于教师,可以打开微课视频,按照步骤操作,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停下来重复学习。例如,在教学“电子小报制作”时,涉及的内容有文字美化、图片插入、艺术字使用、表格制作等。如果这些内容教师在一节课全部教完还要学生学会是很不现实的。微课能解放教师重复劳动的时间,教师将操作过程录制成一段段简单的视频,如果每个步骤对学生来说都非常详尽,学生则可以随时停下来反复学习,琢磨参详,直到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一件作品,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技能为止。

微课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的环节,也不是取代正常的教学、颠覆教学模式,而是嵌入课堂,帮助学生学习,将课堂化整为零,对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深度剖析,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另外,教师还可以发挥微课程自身的特性,将课堂内容、课后作业、探索发现融入到微课程的开发中,让学生可以在课外利用自己的家庭网络或移动终端获取微课资源进行学习。

●引领实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课堂,往往一开始就让学生接受大量的教学内容,这样其实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产生疲倦。一节课中,学生只能在最初的几分钟保持浓厚的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其他时间,学生的学习都处于一种相对被动的状态,学习效果自然不如人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割麦子时把一长垅麦子分解成若干段,每段之间划道线作为小目标,割起来特别轻松,速度明显比不分小段的整垅麦子割法要快,因为他心中有个很快能实现的小目标,使他不断看到希望。

微课程就可以将学习内容分成若干段,学生通过学习—操作—学习—再操作,这样反复的动作来落实本节课的重难点。例如,在“美化我的桌面”教学中,我将学习内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不仅减轻课堂负担,还便于学生自己去发现。由此可见微课程突出自我发现、自我学习、独立思考及动手实践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刺激使学生始终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使他们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帮助每位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利用微视频逐步实现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要指导他们把大目标化为一个个自己跳一跳就能实现的小目标。通过学生不断地学习、动手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让他们经常体验学习过程,享受成功的快乐,产生不竭的学习动力,从而实现自己的最终学习目标。

●因材施教,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的讲解,应照顾到全体学生。然而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软件的操作上,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把握全体学生的发展,也不能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微视频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可以基于一个问题,层层深入地讲解,虽然只有五分钟,却能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微视频既能作为学生平时作业的指导,还能引发学生主动思考,钻研其中的难点,对更深层次的研究性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教学“幻灯片设计模板”时,教材中主要介绍的是用“设计模板”来进行幻灯片美化,而对于“自定义配色方案”却没有重点介绍,于是我就让那些已掌握书本知识的学生自学微视频,按照微视频的介绍找到更加适合自己幻灯片的配色方案,从而达到美化幻灯片的目的。这种步步引导、自我探索的方法,让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味性,让学生可以按照个人的理解程度控制课程的快慢,加深对知识点的认知。

对于学生的差异性问题,教师无法回避,应从这些差异中找到教学平衡点使每位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微课恰恰能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考虑到学生个体间的独立性、差异性,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地达成目标。微视频起到了一个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手段,并使之成为有效的学习者。

●厚积薄发,便于积累优质教育资源

微课程解放了教师上课时的重复劳动时间,教师可以将这些时间放到前期微课程资源的制作上。由于时间和空间的放宽,教师有条件通过不断深入地学习研究反思,归纳总结筛选信息,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有针对性的讲解,将关键点授予学生,让学生能够化难为易,通过简单的视频学习解决问题。

尽管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但完整的微课还需要与相应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流程等相结合。与微课视频配套的相关资源还应该包括知识向导、在线练习、课件讲义、评价反馈等,它们是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师生评价教学和学习效果提供依据。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制作微课视频,可以在学校内部开发微课校本资源库,也可以利用网络建设微课学习网站。面向学生的微课资源链应该提供在线测试、在线问答、课程讲义等资源。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完善配套资源的内容,即在设有练习、交流、教案、反思等的基础上,增添自定课程计划、课程知识向导、数据统计、即时笔记等功能;改变配套资源的形式采用教育游戏理念的设计,基于娱教技术或信息技术,将教学目标同游戏的形式结合。

为了丰富微课资源,教师需进一步增加其数量,扩充其类型,逐步形成“为用而建、以建促用、用中提建”的模式。有了丰富多样的资源,学生在学习时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微课利用效益,发挥微课应用效果。

●结束语

微课程改变了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减轻了信息的冗余量,既精简又到位,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时间上,遇到问题马上就可以找到相关的微课程,随时随地播放,方便灵活;内容上,针对性强,富有启发性;形式上,生动活泼,极富吸引力。可以说微课程对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创造更加和谐、高效的课堂有直接影响。但当前信息技术微课资源数量和种类相对较少,应用还处于浅层次的探索阶段,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与经验,在探索中不断完善信息技术中的微课教学。

摘要:随着通讯技术和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微博、博客等一样,微课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环境中。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微课”的教学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和阐述,希望为大家更好地认识微课、开发微课资源及促进微课在教学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给小鸟安家》下一篇:在乡镇书记会议上的发言-如何当好乡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