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自我检测

2024-04-22

《统计学原理》自我检测(精选10篇)

篇1:《统计学原理》自我检测

《统计学原理》自我检测

(四)一、判断题

1、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

2、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

3、在单位成本指数中,—表示单位成本增减的绝对额()。

4、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它的独立应用意义。()

5、因素分析内容包括相对数和平均数分析。()

6、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7、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8、若将1990-199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

点数列.()

9、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

环比增长速度积.()

10、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

指标.()

11、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12、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

13、若环比增长速度每年相等,则其逐期增长量也是年年相等.()

14、某产品产量在一段时期内发展变化的速度,平均来说是增长的,因此该产品产量的环比

增长速度也是年年上升的。()

15、已知某市工业总产值1981年至1985年年增长速度分别为4%,5%,9%,1

1%和6%,则这五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97%。()

16、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个增长速度直接来求得,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A.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B.指标性质不同

C.采用的基期不同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3、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4、销售价格综合指数表示()。

A.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

B.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

C.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D.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

5、在销售量综合指数中,—表示()。

A.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B.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C.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D.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6、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

A.q1p1B.q0p1C.q1p0D.q0p07、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

A.q1p1B.q0p1C.q1p0D.q0p08、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

A.10%B.7.1%C.7%D.11%

9、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

10、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

11、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B.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C.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D.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10、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

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11、已知某企业1月、2月、3月、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195人、193人和201人。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

A.(190+195+193+201)/4B.(190+195+193)/3

C.﹛(190/2)+195+193+(201/2)﹜/(4-1)D.﹛(190/2)+195+193+(201/2)﹜/

412、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A.环比发展速度B.平均发展速度C.定基发展速度D.定基增长速度

13、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A.(102%×105%×108%×107%)-100%B.102%×105%×108%×107%

C.2%×5%×8%×7%D.(2%×5%×8%×7%)-100%

14、以1960年为基期,1993年为报告期,计算某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应开()。

A.33次方B.32次方C.31次方D.30次方

三、多项选择题

1、指数的作用是()。

A.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情况

B.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

C.反映现象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

D.反映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水平

E.利用指数数列分析现象的发展趋势

2、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A.商品零售量指数B.商品零售额指数

C.商品零售价格指数D.职工劳动生产率指数

E.销售商品计划完成程度指数

3、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A.工业总产值指数B.劳动生产率指数

C.职工人数指数D.产品总成本指数

E.产品单位成本指数

4、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

A.综合指数B.平均指数

C.质量指标指数D.数量指标指数

E.平均指标指数

5、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一种()。

A.综合指数B.总指数C.平均指数

D.个体指数加权平均数E.质量指标指数

6、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

A.我国近几年来的耕地总面积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

c.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D.我国历年黄金储备

E.某地区国有企业历年资金利税率

7、某企业某种产品原材料月末库存资料如下:

月份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原材料库存量(吨)81013119

则该动态数列()

A.各项指标数值是连续统计的结果B.各项指标数值是不连续统计的结果

C.各项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量

D.各项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总量

E.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得到5个月原材料库存总量

8、下面哪些现象侧重于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A.基本建设投资额B.商品销售量C.垦荒造林数量

D.居民消费支出状况E.产品产量

9、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B.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D.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E.相邻两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10、累积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

A.前者基期水平不变,后者基期水平总在变动

B.二者存在关系式:逐期增长量之和=累积增长量

C.相邻的两个逐期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累积增长量

D.根据这两个增长量都可以计算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每期增长量

E.这两个增长量都属于速度分析指标

11、下列哪些属于序时平均数()。

A.一季度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

B.某产品产量某年各月的平均增长量

C.某企业职工第四季度人均产值

D.某商场职工某年月平均人均销售额

E.某地区进几年出口商品贸易额平均增长速度

12、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

A.算数平均法B.几何平均法C.方程式法D.调和平均法E.加权平均法

13、下列数列哪些属于由两个时期数列对比构成的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

A.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数列B.百元产值利润率动态数列

C.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动态数列D.某单位人员构成动态数列

E.各种商品销售额所占比重动态数列

14、下面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A.历年旅客周转量B.某工厂每年设备台数C.历年商品销售量

D.历年牲畜存栏数E.某银行储户存款余额

四、填空题

1、指数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指数和指数。

2、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指数,一种是指数。

3、按照一般原则,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编制质量指标指

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

4、平均指数的计算形式为指数和指数。

5、因素分析包括数和数分析。

6、动态数列按其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和平均指标三种动态

数列。

7、平均发展水平又称,它是从上说明现象总体在某一时期内发展的一

般水平.8、发展速度由于采用基期的不同,可分为和发展速度。

9、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由于基期的不同增长量可分为

增长量和增长量,这二者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10、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有两 :(1)(2).11、平均发展速度是对各期速度求平均的结果,它也一种。

12、已知某产品产量1993年与1992年相比增长了5%,1994年与1992年相比增长了12%,则1994年与1993年相比增长了.五、简答题

1、统计指数有哪些?有哪些作用?

2、统计指数编制中的同度量因素指什么?如何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期?

3、什么是环比发展速度?什么是定基发展速度?二者有何关系?。

4、什么是动态数列?编制动态数列的原则是什么?动态分析采用的分析指标有哪些?

六、计算题

1、某商店主要商品销售统计资料如下:

商品计量单位销售量上月销售收入(万元)上月本月

甲件40004400200

乙台800760320

丙套2000200080

要求计算:(1)三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2)由于销售量变化对销售收入的影响额。

2、某商店主要商品价格吓销售额资料如下:

商品计量单位价格上月销售收入(万元)上月本月

甲件100110110

乙台504824

丙套606337.83、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产品名称总生产费用(万元)报告期比基期产量增长﹪

基期报告期

甲35431

5乙202412

丙45488

试计算:

(1)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加的总生产费用。

(2)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总指数及由于单位成本变动而增加的总生产费用。

4、某厂生产的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产品名称产量单位成本(元)

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

甲1005001510

乙5001204555

丙15020097

要求:(1)计算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指数以及由于单位成本变动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2)计算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变动而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3)利用指数体系分析说明总成本(相对程度和绝对额)变动的情况.5、某商店2000年各月末商品库存额资料如下:

月份12345681112

库存额***068

又知1月1日商品库存额为63万元。试计算上半年、下半年吓全年的平均商品库存额。

6、某工业企业资料如下:

指标一月二月三月四月

工业总产值(万元)***0

月初工人数(人)600580620600

试计算:(1)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2)一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10分)

7、某地区1990-1995年粮食产量资料如下

年份***319941995

粮食产量(万吨)400

定基增长量(万吨)/504095

环比发展速度(%)/110110

要求:(1)利用指标间的关系将表中所缺数字补齐;

(2)计算该地区1991年至1995年这五年期间的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量以及按水平法

计算的年平均增长速度.8、已知某地区1997年末总人口为9.8705万人,若要求2000年末将人口控制在10.15万人以内,今后3年人口增长率应控制在什么水平上?已知该地区1997年的粮食产量为380.6万公斤,或2000年末人均粮食产量要达到400公斤的水平,在今后3年内,粮食产量每年应平均增长百分之几?仍按上述条件,如果粮食产量每年递增3%,2000年末该地区人口为10.15万人,平均每人粮食产量可达到什么水平?

篇2:《统计学原理》自我检测

(一)一、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3、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4、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5、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6、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7、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8、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9、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2、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因此()。

A、标志值有两大类: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

B、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 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

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

4、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5、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C、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

6、连续调查与不连续调查的划分依据是()。

A、调查的组织形式 B、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

C、调查单位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 D、调查资料的来源

7、某市工业企业1997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1998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8、调查时间的含义是()。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进行调查的时间

C、调查工作期限 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9、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

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

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

10、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11、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

A.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 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

C.可以单项式分组,也可以用组距式分组 D.无法分组

12.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

A.重叠 B.相近C.不等

13、次数分配数列是()

A.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14、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决定于()

A.统计总体所处的条件 B.社会经济现象本身的性质

C.分组标志的选择

三、多项选择题

1、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职业”是每个人的特征,“职业”是数量指标

E、某人职业是“教师”,这里的“教师”是标志表现

2、国家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是()。

A、信息职能 B、咨询职能 C、监督职能

D、决策职能 E、协调职能

3、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出勤人数

D、人口密度 E、合格品率

4、我国统计调查的方法有()。

A、统计报表 B、普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E、典型调查

5、在工业设备普查中()。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6、抽样调查方式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全面性 B、经济性 C、时效性 D、准确性 E、灵活性

7、统计分组是()。

A.在统计总体内进行的一种

B.在统计总体内进行的一种定量分类

C.将同一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组

D.把总体划分为一个个性质不同的、范围更小的总体

E.将不同的总体划分为性质不同的组

8、统计分组的作用是()。

A.划分社会经济类型 B.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

C.研究同质总体的结构 D.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 E.分析被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9、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

A.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C.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确定

D.在开放式分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

E.组平均数

四、填空题

1、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和归纳推断法

2、当我们研究某市居民户的生活水平时,该市全部居民户便构成________,每一居民是________。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________,总体单位是________。

5、工人的年龄、工厂设备的价值,属于________标志,而工人的性别、设备的种类是________标志。

6、统计指标反映的是________的数量特征,数量标志反映的是________的数量特征。

7、一项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________、时间、地点、________和数值单位等内容构成。

8、若要调查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调查单位是________,填报单位是________。

9、调查单位是________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________的单位。

10、统计分组按任务和作用不同,可划分为________分组、________分组和________分组。

11、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________的选择。

12、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有两种形式: ________和________。

13、组距式分组根据其分组的组距是否相等可分为________分组和________分组。

14、在组距数列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称为________,各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称为________。

15、各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次数分布主要有四种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6、次数分配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要素构成的。表示各组单位数的次数又称为________,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称为________。

五、简答题

1、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

2、什么是统计指标?统计指标和标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统计普查有哪些主要特点和应用意义?

4、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

六、计算题

1、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58 81 54 79 76 95 76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 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要求:(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 编制一 张次数分配表。(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组方法的类型;分析本班学生考试情况。

篇3:《统计学原理》的教学思考

统计学是包括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学科群。按照国际统计学会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文摘》所表列的分类目录, 统计学已有16个研究大类, 近350个研究中类。1992年中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学科分类, 把统计学列为以数学、哲学、经济学等并列的一级学科。《统计学原理》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 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 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 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 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 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经济分析史》中曾作了这样的描述:一位经济学家, 同时必须是一位数学家、一位统计学家, 最重要的是一位史学家。这里没有要每一个人都成为经济学家, 但是作为一名经济工作者, 他必须熟练地掌握统计这个定量分析工具。因为在我们的实际经济工作, 不论是企业管理中的财务分析与预测、营销调研、生产控制, 还是金融市场中的期货期权定价、证券投资分析, 以及风险管理与控制, 还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 都要建立在科学的对经济现象“作出解释”的基础上, 所以都需要掌握统计这一“精明手段”和有效的工具。

2 教学思考

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备课, 上课讲解、课堂练习、课后练习、作业批改等教学, 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强调以学为主, 以学生为中心,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注重师生的双向交流与互动, 最终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技能。

2.1 问题探究式教学。

问题探究式的主要教学内容应不是按照书本的逻辑框架来陈述和记忆, 而是按照思维活动的逻辑, 让学生充分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 精心选择和设计题目,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并从中选出最典型最重要的部分。例如, 学生用水的调查, 生活费的调查。通过这个问题来广泛阅读, 做到确定探讨的问题→学生分散阅读报纸、图书馆、网络等资料→到整理阅读报告。通过这种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 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确定调查项目和设计调查表→确定调查时间→确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2.2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有三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教师、学生和案例资料。它包括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教师的案例教学, 即“教案例”, 二是学生的案例学习, 即“学案例”。案例的“教”与“学”是案例的两个最重要的方面, 二者是融为一体的。教师是案例教学的组织者, 学生是案例教学的参与者, 案例资料是案例教学的基本素材。案例资料包括:案例题目、案例素材和案例描述、案例数据及相应的分析软件、案例报告、教师的案例讲授计划和学生的案例学习计划、案例教学评估和考核方法等。案例资料可以是取自现成的资料, 如现成的案例教材, 相关网站上的数据等, 也可由学生自己去调查收集数据。例如:在具体的统计教学中, 一项统计调查问卷表, 一项调查任务, 一个调查方案, 一个基于现实的时间序列数据, 一个统计图表等等, 都是统计案例。在这过程中, 学生就必须了解课程中相关的知识, 怎样去做调查计划?怎样去设计调查问卷表?例如, 在讲授调查方案设计和问卷设计等内容, 可以采用最近时期国家组织的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案设计:在讲授时间序列分析的内容时, 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某一产品的销售量资料或某一地区产值资料, 进而让学生掌握课程中几个有关调查方案设计的知识。a.抽样调查活动的设计。b.抽样调查技术的运用。c.问卷表的设计。d.当面访谈的组织和技巧。e.原始资料的汇总技术。

2.3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统计调查体系与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对于统计调查体系, 我国改革后的统计调查体系以抽样调查为主体。抽样方法不仅在政府统计调查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而且在市场调查和企业生产质量控制中有着很好的运用前景。一可以让学生在政府统计部门实践, 了解抽样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具体应用。二是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市场调查方案, 亲自调查, 动手搜集资料, 处理数据,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效果。例如, 消费者的某一产品市场满意度调查方案设计中, 学生每三到五人为一实践小组, 每一小组必须了解如下的实践过程:a.明确所要研究的课题。b.确定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和技术。c.准备收集数据。d.到市场收集数据。e.对数据进行评估与分析。f.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 学生学会了发现实际问题, 学会了怎样在复杂的问题中寻找关键性的影响因素, 提高了分析问题和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明白, 理论和现实之间是不会完全吻合的, 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也不是唯一的, 可以有多种方案。当然, 各种方案或解决方法中存在优劣问题。通过各个同学或多个小组对问题的求解、讨论与解决方案的分析, 学生能够逐渐学会制定解决较复杂问题的优良方案。同时,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可以提高学生的统计分析和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能力和技巧,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最终,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 更能让学生深入掌握专业知识, 理解和把握统计学中一些很抽象的概念、定义、定理、模型、方法等的实际应用意义, 这是单纯的听课所达不到的。

参考文献

[1]娄庆松, 曹少华.统计基础知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贾怀勤.应用统计[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

篇4:《统计学原理》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一、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

要上好第一次课,告诫学生,这门课程概念虽然比较多,计算繁琐,但与以前的基础并无多大联系,每个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要认真,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都可以学得很好,从而消除学生怕难的心理。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1.看一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上课,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因此, 一定要重视每一节课的导入,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结构体系,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具体而生动的生活实例入手,引出问题。

例1某厂生产零件5000件,根据过去的资料,生产该零件的标准差为10毫米,问置信概率为95%,允许误差不超过1.5毫米时,应抽查多少个零件?

这个例子出来后,就引导学生思考,抽样推断实施前,就得确定样本单位数,如果样本单位数目过多,固然可以减少抽样误差,但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而抽样单位数目过少,会使抽样误差增大,提供的信息会失去价值。这样学生就明白了确定一个恰当的样本单位数的重要性,即本节课的重要性。教师力争用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语言,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明白,统计的问题并不抽象,它具有实用性,学好它,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议一议、想一想

让学生分组讨论,样本单位数确定多少最为合适,它的确定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注意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充分利用已经学过的概念和知识。如提问学生,在《抽样推断》这一章最重要的概念是什么?学生很容易答出,是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进一步引导学生,它们的计算公式是什么?这也不难。

简单随机抽样:

重复抽样下Ux==不重复抽样下Ux=

抽样极限误差是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误差的最大允许范围。

△x=tUx△P=tUp

启发学生,计算公式中就有样本单位数,我们只要将以上公式变形,用概率度、标准差、平均数的极限误差来表示样本单位数,这样就可以推导出样本单位数的计算公式,这也就是本节课的重点。

3.做一做

带领学生一起把这个公式推导出来。并动手完成这道题目。

分析:要明确题目的要求,抽查多少个零件,即确定样本单位数;其次,要把题目中出现的指标用字母表示出来;最后将公式中出现的指标用具体数值代入即可。

已知:N=5000件,δ=10毫米,F(t)=95%,△x=1.5毫米

求:n=?

解:∵F(t)=95%,∴t=1.96(查附录2标准正态分布概率表)

①重复抽样n===171(件)

②不重复抽样n===166(件)

计算结果表明,按重复抽样的样本单位数最少是171件,按不重复抽样的样本单位数最少是166件。

4.提一提

提一提就是课堂总结。设计巧妙的课堂总结,不仅可以再次激起学生思维的高潮,还可以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不仅能巩固知识,检验效果,强化兴趣,还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发挥创造力,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好课的教学推向高潮,达到“课结束,趣犹存”的良好效果。笔者常用的一种总结方法就是,让学生用最精炼简短的语言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它往往就是最最基本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把丰富复杂的内容浓缩为一两句话,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使学生听得懂,记得牢,融会贯通,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变会学、愿学到乐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篇5:统计学原理

1.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2.全面调查包括统计报表和普查。

3.在实际调查中,调查对象的每个单位必然是调查单位。

4.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5.组距分组只适合连续变量。

6.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变量数列就是次数分配数列。

7.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可以随着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8.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时,若抽样单位数增加一倍,则抽样误差将减少一半。

9.若直线回归方程,则变量x与y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

10.在计算综合指数时,要求同度量因素不变。

11.总指数的计算形式包括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12.若环比增长速度每年相等,则其逐期增长量也年年相等。

得 分 批改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及表现

C)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的规律

D)社会经济调查、整理、分析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

2.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3.填报单位是()

A)调查标志的承担者 B)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C)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单位 D)重点单位

4.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A)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 B)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

C)确定调查单位 D)确定调查时限

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A)全国人口普查 B)工业设备普查

C)全国工业普查 D)农村耕畜调查

6.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的区别在于()。

A)分组的任务和作用不同 B)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

C)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D)组数的多少不同

7.某单位某月份职工的出勤率是96%,这个指标是()。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8.在一般情况下,销售价格指数和产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

A)销售量、单位产品成本 B)销售量、产量

C)销售价格、产量 D)销售价格、单位产品成本

9.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A)抽样平均误差 B)抽样误差系数

C)概率度 D)抽样极限误差

10.连续生产的电子管厂,产品质量检验是这样安排的,在一天中,每隔50件产品抽取一件产品进行检验,这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等距抽样 D)类型抽样

11.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代表性指标是()。

A)估计标准误 B)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C)相关系数 D)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12.根据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首末折半法 D)简单算术平均法

得 分 批改人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A)机床台数 B)汽车产量 D)耕地面积

D)粮食产量 E)学生人数

2.普查是一种()。

A)专门组织的调查 B)连续性调查 C)不连续调查

D)全面调查 E)非全面调查

3.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指标的有()。

A)人口密度 B)某市医院病床数与该市人口数之比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D)我国男性人口数与全国人口总数之比

E)甲地区工业总产值与乙地区工业总产值之比

4.指出下列数列哪些属于时期数列()。

A)某商店各月末的商品库存量 B)某商店各月的销售额

C)某地区历年的人口出生数 D)某企业历年工伤死亡数

E)某企业各年年底在册职工人数

5.下列哪些分组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A)工人按出勤率分组 B)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D)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E)人口按年龄分组

6.常用的抽样方法有()。

A)重复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不重复抽样

D)等距抽样 E)类型抽样 F)整群抽样

7.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A)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体 B)抽样的组织形式

C)抽取样本的方法 D)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E)抽样单位数的多少

8.直线回归分析中()。

A)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 B)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C)根据回归系数可判定相关的方向 D)自变量是可控制量,因变量是随机的E)对于没有明显关系的两变量求得两个回归方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简述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的区别。

2.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3.简述平均指标与强度相对指标的区别。

4.平均数指数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

得 分 批改人

五、计算题(共52分,第1小题4分,其余各小题8分)

1.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并整理成次数分成表。

2.有甲乙两个品种的粮食作物,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乙品种实验资料如下:

亩产量(斤/亩)播种面积(亩)

1000 950 1100 900

1050 0.8 0.9 1.0 1.1 1.2

试研究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以确定哪一种具有较大稳定性,更有推广价值。

3.某学校进行一次英语测验,为了解学生和考试情况,随机抽选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所得资料如下:

考试成绩 60以下 60-70 70-80 80-90 90-100 学生人数 10 20 22 40 8

要求:(1)试以0.9545的可靠程度估计该校学生平均成绩的区间范围。

(2)试以0.9545的可靠程度估计该校学生成绩在70分以上的学生所占比重的区间范围。

4.根据某企业产品销售额(万元)和销售利润率(%)资料计算出如下资料:

n=7

要求:(1)确定产品销售额与销售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

(2)确定以利润率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

(3)当销售额为500万元时,利润率为多少?

5.某商店三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下:

商品名称 销售额(万元)报告期销售量比基期增长(%)

基期 报告期

甲 150 180 8 乙 200 240 5 丙 400 450 15

试计算:(1)销售额指数及销售额的绝对增加值;

(2)销售量指数及由销售量变动而增加的销售额。

6.已知下列资料:

3月 4月 5月 6月

月末工人数(人)2000 2000 2200 2200 总产值(万元)110 126 146 163

要求:(1)计算第二季度平均月劳动生产率。

(2)计算二季度劳动生产率。

7.某地区历年粮食产量如下: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2000年

粮食产量(万斤)134 435 415 672 1028

要求:(1)列表计算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平均增长量。

(2)计算平均增长速度。

答案:

《统计学原理》平时作业评讲(4)

《统计学原理》平时作业(4)包括教材第八、九两章的内容,第八章是指数分析,第九章是动态分析,从内容看,第九章的动态分析相对简单,但第八章的指数分析是本课程的一个难点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易掌握。从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对统计指数的理解和指数计算上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评讲。

1.判断题1,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同度量的因素的确定方法。同度量因素是为了将不能直接加总和对比的数量状况综合过渡到能够相加的价值状况而引入的因素,其确定方法是“同一时期,质报数基”,即在计算质量指标指数时应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而在计算数量指标指数时应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则此命题是错误的。

2.单项选择题4,本题主要考核综合指标的编制和应用。从已知的计算公式看应是销售价格指标的计算公式,反映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C。

3.多项选择题3,本题主要考核指数的分类。统计指数按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可分为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指数化指标属于数量指标的,如产量、销售量、职工人数、总成本等,相应指数化后形成的指数均为数量指标指数。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4.简答题3,本题主要考核总指数两种编制方法的关系。总指数的编制方法有综合指数法和平均指数法,只有在特定权数下,平均指数才能转化为综合指数,所以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到这一特定权数。此题的参考答案为:

平均指标要成为综合指标的变形,必须在特定权数的条件下。具体地讲,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基期总值这个特定的权数条件下;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报告期总值这个特定的权数条件下。列式证明如下:

5.计算题1,本题主要考核指数体系的关系及应用。指数体系存在两个关系,即总动态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这积、总差额等于各因素影响差额之和。根据第一个关系和已知的指数,即可计算出所求指数。所以本题的参考答案为:

(1)根据指数体系:消费品零售额指数=零售量指数×消费品价格指数

∴城市消费品价格指数=消费品零售额指数÷零售量指数=128.2%÷113%=113.45%

同理,可计算出农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16.39%。所以城乡消费品价格分别上涨上13.45%和16.39%。

(2)已知:生活费用指数=129%,产量指数=113.6%(注意:题目中产量应该是增长了13.6%,而不是增长313.6%)

根据指数体系:生产费用指数=产量指数×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生产费用指数÷产量指数=129%÷113.6%=113.56% 即单位产品成本增加了13.56%。

6.计算题2,本题主要考核考了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

在本题中,质量指标P是单位成本,数量指标q是产量,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三种总值――三种总成本,即:、、第二步:计算三种指数及变动影响差额,即:

(1)总动态指数= 总变动差额= —

(2)质量指标指数=

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动,而使总量指标变动的增加(或减少)值= —

(3)数量指标指数=

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而使总量指标变动的增加(或减少)值= —

第三步: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进行分析,即:

相对数分析: = ×

绝对数分析:(—)=(—)+(—)

本题的参考答案为:

第一步:计算三种总值

第二步:计算三种指数和差额

总成本指数 差额=4100万元

单位成本总指数 差额=-1900万元

产量总指数 差额=6000万元

第三步:因素分析

相对数分析:109.76% = 96.043% ×114.29% 绝对数分析:4100 =-1900 + 6000(万元)

7.计算题3,本题主要考核考了平均指数的计算。由于平均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两种,而一般情况算术平均数指数用数量指标指数的计算,调和平均数指数用于质量指标指数的计算,在已知条件中已知的是报告期基期的销售额和价格个体指数,所以可直接用报告期的销售额除以基期的销售额计

算出销售额指数,用调和平均指数的公式计算出价格指数,再根据指数体系的关系计算出销售量的指数。

解题过程如下:

(1)价格指数=

由于价格变化增加的销售额=2050-1938.69=111.31(万元)

(2)销售额指数=

销售额增加的绝对值=2050-1700=350(万元)

(3)销售量指数=销售额指数÷价格指数=120.59%÷105.74%=114.04% 由于销售量变化增加的销售额=1938.69-1700=238.69(万元)

3可得季劳动生产率,即8.计算题5,本题主要考核了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由于在本题中要平均的现象为平均劳动生产率,而,即不同时间的劳动生产率构成平均指标动态数列,故应选择公式 进行计算;又因为总产值为时期指标,工人数为时间间隔相等的时点指标,故采用公式 计算。而一季度平均月劳动生产率

本题的参考答案为:

(1)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2)一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

9.计算题6,本题主要考核了发展水平、累计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等动态指标之间关系及计算。

注意:本题题目有错,在表中只已知各年的居民可支配收入,而没有其他的资料。

分析:(1)根据累积增长量和环比发展速度等速度指标的计算公式,可分别计算出有关指标,填入表中。

(2)由于从第一问中可计算出1995年的累积增长量,则可用公式:

进行计算。

(3)由于既知定基增长量,又知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则平均发展速度可用公式 或 进行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减1即得平均增长速度。

本题的参考答案为:

(1)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5760.3 5425.1 5854.0 6280 6322.6 6860 逐期增长量 - -339.2 428.9 426 42.6 537.4 累积增长量 - -339.2 93.7 519.7 562.3 1099.7

定基发展速度(%)- 94.18 101.63 109.02 109.76 119.09 环比发展速度(%)- 94.18 107.91 107.28 100.69 108.5 定基增长速度(%)- -5.82 1.63 9.02 9.76 19.09 环比增长速度(%)- -5.82 7.91 7.28 0.69 8.5(2)年平均增长量=

篇6:统计学原理实习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月消费在300~600之间,总的来说,这个数额是相对正常的。基本可以维持我们一个相对富足、充实的生活标准。我们的学生的花费主要来自父母的资助,自己挣得很少,因此我们在消费的时候,通常也会考虑到家庭状况。而500左右的消费,既可以满足自己的标准,也不会带给父母太大压力。

2.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讲牌子摆阔气等社会风气已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校园,致使部分大学生受到影响,但大多数同学的消费还是较为实际、理性的。当问及”购买商品最注重的因素”时,有54.3%的大学生选择了“质量”,有20.2%的选择了“价格”,有15.59%的选择了“品牌”。由此可见,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基本上都是父母,很多还处于“温饱”状态,没有太多额外的费用开销。所以其在购买东西时必定先考虑到商品的性价比,然后才会做出合理的选择。但消费趋势是在慢慢变化的,许多同学的消费已经在向“小康”过度,越来越多学生加入高消费行列,购买昂贵的MP3、电脑、手机等用品,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蔓延,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已在慢慢增加。

3.大学生理财意识淡薄

当代大学生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调查显示,只有38.4%的大学生做过兼职,当问及“做兼职的目的”时,有44.6%的大学生选择是增长社会经验,18.97%的大学生选择渴望独立,只有28.2%的大学生是为了补贴生活费,可见现在大学生的打工目的不单纯是为补贴生活费,减轻家里负担,而更多的是为增长见识,增加社会阅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等。绝大多数同学的生活费来自于父母,生活费收入相对固定,使得大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消费没有太大的顾忌,经济上处于被动。作为大学生、一个成年人,我觉得理财是一种我们不能不具备的能力。然而调查结果却不尽如意。大学生往往会不约而同地发出同样的感慨:不知道自己的钱为何用得这么快,又是用在哪些方面了。很明显,加强学生的理财意识十分有必要。

4.大学生节约意识淡薄、浪费情况严重、恋爱支出大

篇7:统计学原理课程总结

一般来说,统计这个词包括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来源于统计工作。原始的统计工作即人们收集数据的原始形态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而它作为一门科学,还是从17世纪开始的。英语中统计学家和统计员是同一个,但统计学并不是直接产生于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每一门科学都有其建立、发展和客观条件,统计科学则是统计工作经验、社会经济理论、计量经济方法融合、提炼、发展而来的一种边缘性学科。

在当代全球性经济环境的今天,随处可以获取大量的统计信息。最成功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是那些能够理解和有效地运用这些统计信息的人。

在生产领域,由于现在非常重视产品的质量,因此质量控制是统计在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应用。许多统计质量控制图被用来控制某生产过程的产量。例如,假如一台机器被用来向容器中注入一种软飮料,灌装重量是12盎司。定期从容器中抽取样本,求出样本容器中飮料重量的平均数,若平均数描在质量控制图控制上限的上面,则说明注入的飮料过多应该减少,如在控制下限的下面,则说明注入的飮料过少应该增加。为此质量控制图为生产过程时时处在“控制之中”提供了统计信息。

在经济领域,人们经常要求经济学家们对将来的经济以及其他方面进行预测。在进行预测时,往往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统计信息。例如,在预测通货膨胀率时,经济学家们就要用到生产者价格指数、失业率和生产利用能力等方面的统计信息,将这些统计信息输入到计算预测模型中,就可预测通货膨胀率指标。在社会领域,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也有许多问题需要统计信息。例如,社会的人口总量;性别比;父辈与子辈的职业、文化教育程度是否相关(代际关系);人口质量状况;社会环境(气候)状况;城市污染指数;人民生活的恩格尔系数等,同样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描述和评价。

除此之外,统计在医学、工程、地学、农业、工业、教育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此同时,统计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相信知识经济时代定是统计学一展风采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看,统计的重要性类似于军事情报,它常常能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事实上,在许多国策的制定过程中,如实施计划生育、坚守18亿亩耕地、保护生态环境等等,统计数据的参考价值都是功不可没的。一位市长曾这样评价统计工作,他说,在市政府如果说排前三个重要的部门,统计部门应该算是一个。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总结

篇8:《统计学原理》自我检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方法在金融、管理、证券、营销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运用统计方法和进行数量分析。《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为中职学校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统计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但从目前情况看,中职《统计学原理》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观念,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因此,在《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统计学原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教材,偏重理论讲述,忽视实际运用。目前的统计学原理教学目标,仍然强调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教学内容局限在概念、原理、公式推导以及数据计算等方面,不能与实际工作、现实生活相结合,致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乏味且对统计中的概念含义不能正确理解和区分,更不知该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甚至感觉统计学毫无用处。枯燥的内容、单调的形式,使得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看,这种统计教学模式下,学生一方面难以理解区分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另一方面对统计分析、预测和决策的方法也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简单化,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职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较差,对统计学中的概念、方法难以理解,有些任课教师也不对教学内容进行消化,简单地按教材要求和顺序进行“填鸭式”的单一灌输,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不利于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也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授课积极性,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统计学原理》教学对策

1、调整《统计学原理》教学内容和目标

《统计学原理》发展至今,其内容已基本趋于成熟,主要包括基本概念、统计调查方式和方法、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方法几部分。在内容上的调整主要是根据专业要求的不同进行局部的选择和删减。在教学目标上,应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基本概念方面,应把教学目标重点放在概念的识别上来,不要停留在字面的分析理解上。如指标与标志,各种调查方法等,只要学生能识别即可。对于统计整理和分析方法,教学目标应放在讲述统计整理和分析步骤的基础上进行实际问题的整理和分析方面。

2、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由于中职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不足,教师就必须进行充分的课前消化和准备,因此,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知识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精通各种理论和方法,要求教师经常深入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和掌握实训材料,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上好导语课,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统计课不要急于讲解实质内容,要讲述统计学的体系、特点,讲解统计学在实际工作中的用途,讲述学好《统计学原理》对学生今后工作的好处等,让学生对统计学有一个整体的基本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

4、适时采用实训教学法

《统计学原理》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比较紧密,在采用实训教学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讲述基本概念时,可结合实例讲解各概念的含义和特点,让学生能熟练地识别不同概念,进而针对企业的现实情况,就企业的各方面或全部进行统计指标的设计,讲清楚为什么要用这些指标,每个指标在企业评价中的意义和作用。在调查方法、统计整理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方面,可采用实例讲清调查、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再通过一些较小的,学生短期内能完成的调查任务命题让学生完成,有些可采取单人独立完成,有些可采取几人一组完成。通过学生动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统原理和方法。

5、适时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篇9:《统计学原理》作业答案

1、× 2、√ 3、× 4、× 5、√ 6、× 7、√

二、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C 5、B 6、D 7、A 8、B 9、C 10、D 11、B 12、C

三、多项选择题

1、ABE 2、CDE 3、ACD 4、AB 5、BCD 6、BC 7、ABCD 8、ABC 9、ABD 10、ABDE

四、简答题

1、答:数量指标综合指数Kq

q??

q

10

p0p0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Kp

q??

q

10

p1p1

一般情况下,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而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2、答:平均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特定的权数的条件下。具体讲,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基期总值p0q0这个特定的权数条件下;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报告期总值p1q1这个特定的权数条件下。列式证明如下:

Kq

?kpq?

pq

00

00

??

pq

q1

p0q0q0

00

?

?qq

1

p0

0p0

Kp?

?pq

pq?k

1111

?

?pq

ppq/?p

1111

?

10

?q

q

1

p1

0p1

3、答:时期数列是指由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总量的时期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时点数列是指由反映现象在某一瞬间总量的时点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二者相比较有以下特点:(1)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时期数列各指标值具有可加性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能相加。(3)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的关系。

a时期数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公式:x?

n

间断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计算公式:

a1?a2a2?a3an?1?an

?f1??f2????fn?1

222?(间隔不等)

?f

11a1?a2???an

2?2(间隔相等)

n?1

4、答: 其计算公式为:

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基期水平

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的对比的结果,反映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二者的关系是: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固定基期水平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计增长量。

五、计算题

128.2%

?113.45%,城镇物价上涨13.45%, 1、解:(1)城镇物价指数:

113%

124.3%

?116.39%;农村物价上涨16.39% 农村物价指数:

106.8%

112.9%

?27.3%,产品成本降低了72.7%。 (2)产品成本指数:

413.6%

2、解:(1)单位成本指数:p

pq??

pq

1101

?

46100

?96.04%

48000

?pq??pq

11

01

?46100?48000??1900(万元)

pq?

pq

01

(2)产量总指数:q

?

00

48000

?114.29%

4

q?指数体系:

q

1

1

?qp??q

10

10

0p0

?48000?42000?6000(万元)

11

p1p0

q??

q

p1p0

q??

q

10

p0p0

?96.04%?114.29%?109.76%

?qp??q

p0???p1q1??p0q1????p0q1??p0q0?

??1900?6000?4100(万元)

3、解: (1)三种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

650?200?1050??105.74% 6502001938.69??111.020.951.10p

1销售价格上涨增加销售额=?q1p1??q1p1?2050?1938.69?112.31(万元) kp11qp=1?kqp?

qp?650?200?1200?2050?120.59% qp500?200?10001700

三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的绝对数=?q1p1??q0p0?2050?1700?350(万元) (2) 三种商品销售额总指数=1100

(3)三种产品销售量总指数=销售额指数?销售价格指数?销售量的增加使销售额增加的绝对额 120.59%?114.04% 105.74%

??1q1p1??q0p0?1938.69?1700?238.69(万元) kp

n3

b600600?n?580?620???600(人) 3a180?160?200?4、解:a???180(万元) b1?b2???bn?1b?n?1

c?a180??0.3(万元/人)?3000(元/人) b600

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为3000元/人。

一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为3?3000元/人=9000元/人。

5、解:

平均增长量=?219.94(万吨) 5

a6860年平均发展速度:x?n??103.56% a05760.3

.5%-1=3.56% 年平均增长速度=x?1?103

6、(1)该地区粮食产量2002―六年的平均发展速度:

x?

篇10:2014统计学原理考试答案

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来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第2题:

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B)。

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第3题:

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A)。

A.必须是重叠的B.必须是间断的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D.必须取整数

第4题:

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这种抽样组织形式是(A)A.简单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

第5题: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单位数增加一半,则抽样平均误差(A)。

A.缩小为原来的81.6%B.缩小为原来的50%C.缩小为原来的25%D.扩大为原来的四倍

第6题:

下列哪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高(C)。

A.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 B.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84 C.平均流通费用率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4 D.商品销售价格与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1 第26题:

整个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其原因是(B)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价格提高D.价格下降

第27题:

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A)

A.减少B.不变C.增加D.难以确定

第28题:

下列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最小的是(C)A.小汽车B.服装C.食盐D.化妆品

第29题:

商品的边际效用随者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B)A.递增B.递减C.先减后增D.增后减

第30题:

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均衡是(A)

A.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切之点B.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交之点C.高原点最近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D.离原点最近的消费可能线上的任何一点

第31题: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C)A.递减B.不变C.递增D.先增后减

第32题:

等产量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表明的是(B)A.产量增加B.产量减少C.产量不变D.价格提高

第33题: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是因为(D)A.外在经济B.内在经济C.规模经济D.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第34题:

下列项目中属于可变成本的是(D)

A.折旧B.正常利润C.管理人员的工资D.生产工人的工资

第35题: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一定是(D)

A.相切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B.相切于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C.相交于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D.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第36题:

如果一种商品的替代效应为负数,收入效应为正数,但两种效应的总

效应为负数,说明(B)。

A.这种商品是正常商品B.这种商品是低等商品,但不是吉芬商品C.这种商品一定是吉芬商品D.难以确定

第37题:

某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其互补品的(B)。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价格上升 第38题:

供给规律说明(D)。

A.生产技术提高会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B.政策鼓励某商品的生产,因而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C.消费者更喜欢消费某商品,使该商品的价格上升D.某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第39题:

下面哪一种情况将导致供给的减少(B)

A.消费者收入的增加B.技术水平的提高C.成本的下降D.替代品价格的上升 第40题:

赤字增加的时期是(A)

A.经济衰退时期B.经济繁荣时期C.高通货膨胀时期D.低失业率时期 第41题:

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下面哪一种情况不可能发生(C)

A.利息率下降B.国民收入增加C.储蓄减少D.以上答案都不对

第42题:

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C)A.增加,利率下降B.增加,利率上升C.减少,利率上升D.减少,利率下降 第43题:

决定的主要因素是各国的(B)A.收入水平B.利率水平C.价格水平D.进出口差额

第44题:

在开放经济中,不是政府宏观政策最终目标的是(B)

A.国际收支平衡B.不存在贸易逆差或顺差C.经济均衡增长D.消除通货膨胀

第7题:

要了解某地区的就业情况(A.B.E.)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D.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E.某个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 第8题:

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A.B)A.各组频率或频数B.各组标志值的大小C.各组组距地大小D.各组组数的多少E.各组组限的大小

第9题:

简单随机抽样(A.C.D.E.)A.适用于总体各单位呈均匀分布的总体B.适用于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较大的总体C.在抽样之前要求对总体各单位加以编号D.最符合随机原则E.是各种抽样组织形式中最基本简单的一种形式

第10题:

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A.C)A.我国近几年来的耕地总面积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C.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D.我国历年黄金储备E.某地区国有企业历年资金利税率 第21题:

总效用各边际效用的关系是(A.C)

A.当边际盗用为0是,总效用最大B.当边际效用为0时,总数递增C.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递减D.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不变 第22题:

消费者残剩是指(C.D)

A.需求曲线之上、价格线以下部分B.供给曲线这之上、均衡价格之下部分C.需

求曲线之下、价格以下部分D.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等到满足程度大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第23题: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包括(B.D)

A.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可以相交B.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具备负斜率C.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具备正斜率D.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第24题: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B.C.D)

A.是正的B.是负的C.具备递减的趋势D.等于该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第25题:

预算线的位置各斜率取决于(A.D)

A.消费者的收入B.消费者的成本C.消费者的偏好D.商品的价格 第45题:

资源配置要解决的问题是(A.B.C)A.生产什么B.如何生产C.为谁生产D.充分就业 第46题: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A.B.C.D)

A.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B.商品的可替代程度C.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D.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

第47题:

引起内在经济的原因有(A.C)

A.使用更先进的技术B.厂商之间的合作C.综合利用D.行业扶植 第48题:

通货膨胀理论包括(A.B.C.D)

A.需求技上的通货膨胀理论B.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C.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D.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

第49题:

经济周期繁荣阶段的特征是(A.B.C.D)A.生产迅速增加B.投资增加C.信用扩张D.价格水平上升 第50题:

当一个企业的平均可变成本最小时(A.C)A.平均产量达到最大B.固定成本降到最低水平C.边际成本达到最低水平D.平均总成本达到最低水平

第51题:

市场失灵是指(A.B.C.D)A.垄断阻碍了市场机制的作用B.市场无法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C.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信息部完全D.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

第52题:

如果某企业对其他经济单位造成不利的外部影响,则(B.C)A.该企业私人边际成本高于社会边际成本B.该企业私人边际成本低于社会边际成本C.政府应对该企业征税以消除外部影响D.政府应给予该企业津贴补助以消除外部影响

第53题:

按照边际效用理论,效用最大化的消费选择应当使(B.C)A.MUx/MU=TUx/TUy B.MUx/MUy=Px/Py C.MUx/Px=MUy/Py D.MUx/Py=MUy/Px 第54题:

假定其它条件不变,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造成(B.D)A.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B.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C.对该商品替代品的需求增加D.对该商品替代品的需求减少

第55题:

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品类有(A.B.D)A.Es>1 B.Es=1 C.1>Es>0 D.Es<1 第56题:

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有(A.B.C)A.生产的难易程度 B.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 C.生产技术 D.商品的价格 第57题:

以下涉及需求价格弹性的论述,正确的是(B.C)

A.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则直线上各点的需求弹性相称B.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则直线上各点的需求弹性不相称C.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则直线上越往左上方的点需求弹性越大 D.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曲线,则曲线上各点 的需求弹性相称

第58题:

以下涉及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的论述中,正确的是(B.D)A.需求弹性越大,则销售收入越大 B.如果商品富有弹性,则降价可以扩大销售收入 C.如果商品缺乏弹性,则降价可以扩大销售收入 D.如果商品为单位弹性,则降价可以提高销售收入

第59题:

以下涉及收入弹性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C.D)

A.收入弹性就是消费者收入变化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B.所有商品的收入弹性都是正值 C.如果收入弹性小于0,表示这种商品是抵挡商品 D.从宏不雅上来说,如果某类商品收入弹性小于1,申明人们对这种商品需求的增长速度

第11题:

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错误)

第12题:

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错误)第13题:

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错误)

第14题:

相关系数为+l时,说明两变量完全相关;相关系数为。时,说明两个变量不相关。

(正确)

第15题:

完全相关即是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

(正确)

第16题:

从指数化指标的性质来看,单位成本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

(错误)

第17题:

将某班学生按考试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是时点数列。

(错误)第18题:

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错误)

第19题:

样本单位数的多少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成反比,与抽样极限误差范围的大小成正比。(错误)

第20题:

环比速度与定基速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式: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正确)

第60题:

销售人员在不同的环境下,可根据不同潜在顾客的需求和购买动机,及时调整自己的销售策略,解答顾客的疑问,满足顾客的需要,这体现了人员销售(A)的特点。

A.灵活性B.完整性C.选择性D.长远性

第61题:

销售人员可以选择那些具有较大购买可能的顾客进行拜访,并可事先对潜在顾客作一番研究,拟定具体的销售方案,因而销售的成功率较高,无效劳动较少,这体现了人员销售(C)的特点。A.灵活性B.完整性C.选择性D.长远性

第62题:

销售人员从寻找顾客开始,到接触、磋商,最后达成交易,独立承担了整个销售阶段的任务,这体现了人员销售(B)的特点。A.灵活性B.完整性C.选择性D.长远性

第63题:

有经验的销售人员可以使买卖双方超越纯粹的商品货币关系,建立起一种友谊协作关系,这种亲密的长期合作关系有助于销售工作的开展,这体现了人员销售(D)的特点。

A.灵活性B.完整性C.选择性D.长远性

第64题:

一个销售人员每次亲自与一个现实顾客或潜在顾客谈话,进行一对一的销售活动,这是销售人员与顾客进行接触的(A)方式。

A.单个销售人员对单个顾客B.单个销售人员对一组顾客C.销售小组对一组顾客D.销售会议

第65题:

一个销售人员面对一个采购小组,向他们推荐一种或几种产品,这是销售人员与顾客进行接触的(B)方式。

A.单个销售人员对单个顾客B.单个销售人员对一组顾客C.销售小组对一组顾客D.销售会议

第66题:

销售小组通常由企业有关部门的主管人员、销售人员、技术人员等组成,他们面对一个采购委员会推荐产品,这是销售人员与顾客进行接触的(C)方式。

A.单个销售人员对单个顾客B.单个销售人员对一组顾客C.销售小组对一组顾客D.销售会议

第67题:

销售人员会同本企业有关职能部门的人员,以业务洽谈会的形式向买主销售产品,这是销售人员与顾客进行接触的(D)方式。

A.单个销售人员对单个顾客B.单个销售人员对一组顾客C.销售小组对一组顾客D.销售会议

第68题:

以批发商为核心的自愿连锁销售网络属于(D)分销系统。A.管理式B.分散式C.公司式D.契约式

第69题:

以零售商为中心自愿合作组成的销售网络属于(D)分销系统。A.管理式B.分散式C.公司式D.契约式

第70题:

下列关于细分市场选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企业必须首先收集并分析各类细分市场的现行销售量、增长率和预期利润率B.选择那些较小和逊色的细分市场,对小企业更加有利 C.最大和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便最具有吸引力 D.企业只对有适当规模和增长特征的市场感兴趣 第71题:

企业在评估各种不同的细分市场的时候,必须考虑(D)。

A.细分市场的规模 B.细分市场结构的吸引力 C.企业目标和资源 D.以上都是 第72题:

最简单的一种目标市场选择的模式是(A)。

A.密集单一市场 B.有选择的专业化 C.完全市场覆盖 D.产品专业化

第73题:

宝洁公司在洗发水市场上的产品就有海飞丝、飘柔、沙宣等,这种目标市场选择模式是(D)。

A.密集单一市场 B.有选择的专业化 C.完全市场覆盖 D.产品专业化 第74题:

划分销售区域的好处不包括(A)。

A.拓宽目标市场 B.鼓舞营销员的士气 C.提高客户管理水平D.有利于销售绩效改进

第75题:

由于每一个销售区域都有指定的营销员负责,可以避免不同营销员对客户的重复访问。这是()方法带来的好处。(B)

A.客户访问管理 B.划分销售区域 C.人力资源管理 D.客户关系管理 第76题:

销售区域划分的首要原则是(A)。A.公平性 B.可行性 C.挑战性 D.具体化

第77题:

销售区域的目标应尽量数字化、明确、容易理解。销售区域目标一定要明确,销售经理一定要使营销员确切地知道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并且尽量把目标数字化。这是销售区域划分的(D)原则。A.数字化 B.可行性 C.挑战性 D.具体化

第78题:

销售区域划分的流程是(C)。

①确定客户的位置;②选择控制单元;③分配销售区域;④调整初步设计;⑤合成销售区域 A.21453 B.21543 C.12345 D.12435 第79题:

新闻界关系指企业或组织与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的关系,又称为(A)A.媒介关系 B.消费者关系 C.社区关系 D.政府关系

第80题:

下列关于控制单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小单元有助于管理层更好地认识区域的销售潜力 B.小单元便于管理层进行区域调整 C.控制单元不能太小,否则会无谓地增加工作量 D.控制单元应该尽量大一点

第81题:

下列不属于划分控制单元的标准的是(A)。A.实际销售额 B.现有客户数 C.潜在客户数 D.地理面积 第82题:

要协调各个区域的销售量首先要做(A)。

A.工作量分析 B.销售额分析 C.市场潜力分析 D.销售能力分析

第83题:

调整初步设计方案的方法除了改变不同区域的客户访问频率,还有(D)。

A.改变销售配额 B.改变人员分配 C.调整区域大小 D.试错法

第84题:

汽车制造公司通过自己的销售网络销售本公司汽车,这种战略叫做(D)。

A.多样化 B.后向一体化 C.水平一体化 D.前向一体化 第85题:

“三株”、“沈阳飞龙”等都依靠自建网络。这种渠道关系是(B)。A.传统分销渠道模式 B.公司型份销售模式 C.水平分销渠道模式 D.管理型渠道关系

第86题:

日本的“综合商社”、美国的“西尔斯”都属于(B)渠道关系。A.传统分销渠道模式 B.公司型份销售模式 C.水平分销渠道模式 D.管理型渠道关系

第87题:

网络企业通过依托传统产业强大的配送能力及渠道的渗透力,才使电子商务成为一种可操作性的行业。这属于共生型渠道关系的好处的一方面:(A)。

A.发挥资源的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规避风险 D.分享市场

第88题:

在共生型渠道关系中,吸引对方参与的关键是(A)。

A.各自拥有对方所不具备的优势 B.共同的利益 C.地位是平等的 D.共同的需求 第89题:

下列选项中不能够加强与渠道成员的合作的有(A)。A.尽量牺牲自己的利益,保护公共利益 B.强调共同利益 C.企业与渠道成员间应加强相互信任 D.企业应加强与渠道成员之间的互动沟通 第90题:

厂家对于按照约定日期以现金付款的经销商,在原定基础上给予一定比例的折扣优惠,回款时间越早,折扣力度越大。这属于价格折扣中的(A)。A.现金折扣B.数量折扣 C.功能折扣 D.季节折扣

第91题:

给经销商一个市场报销的额度,用于调动经销商在各个环节的能动

性。这种激励中间商的方式是(C)。

A.设立奖项 B.库存保护 C.提供市场基金 D.开拓市场

第92题:

下列选项中,(D)是较为长远的激励措施,是中间商最希望得到的。

A.设立奖项 B.库存保护 C.提供市场基金 D.开拓市场

第93题:

对中间商来说,最实在的激励措施是(B)。A.设立奖项 B.产品及技术支持 C.提供市场基金 D.开拓市场.第94题:

关于流程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流程管理是为了满足构成分销渠道中的各种机构的生存发展的需求 B.流程管理以一种固定的角度分析渠道 C.流程管理无论对供应商、制造商或经销商,还是最终的消费者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D.流程管理使得市场营销管理者能及时地发现问题

第95题:

促销活动开始时,中间商清点存货量,再加上进货量,减去促销活动结束时的剩余库存量,其差额即厂家需给予补贴的实际销货量,再乘以一定的补贴费。这种补贴叫做(C)。

A.现金补贴 B.广告补贴 C.点存货补贴 D.恢复库存补贴

第96题:点存货补贴结束后,如果经销商将库存再恢复到过去的最高水平,厂家会给予一定的补贴。这时的补贴叫做(D)。

A.现金补贴 B.广告补贴 C.点存货补贴 D.恢复库存补贴 第97题: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商品质量投诉主要包括产品在质量上有缺陷、产品规格不符、产品技术规格出现误差、产品故障等 B.购销合同投诉主要包括产品数量、规格、交货时间、地点、结算方式、交易条件等与原购销合同规定不符 C.货物运输投诉主要包括货物运输途中发生损坏、丢失和变质,因装卸不当造成的损失 D.服务投诉主要包括对企业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投诉

第98题:

既是促销的手段,又充当着“无声”宣传员的服务方式是(A)。A.售前服务 B.售中服务 C.售后服务 D.广告宣传

第99题:

售后服务的内容十分丰富,下列属于售后服务的是(D)。A.广告宣传 B.赞助希望工程 C.售前的技术培训 D.送货上门

补充题

一、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7、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二、单项选择题

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C)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D)。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7、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A)。

A、每月统计商品库存额 B、每旬统计产品产量 C、每月统计商品销售额 D、每季统计进出口贸易额

8、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C)

A、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B、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完全来划分的

C、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的 D、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划分的

9、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D、人口按年龄分组

三、多项选择题

1、总体单位是总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因此(A、D)A、在国营企业这个总体下,每个国营企业就是总体单位; B、在工业总产值这个总体下,单位总产值就是总体单位;

C、在全国总人口这个总体下,一个省的总人口就是总体单位; D、在全部工业产品这个总体下,每一个工业产品就是总体单位;

E、在全部固定资产这一总体下,每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就是总体单位。

2、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B、C、E)

A、全部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 D、每台生产设备是填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3、对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组限的划分在技术上有不同要求,如果对企业按工人人数分组,正确的方法应是(A、C、E)

A、300人以下,300-500人 B、300人以下,300-500人(不含300)C、300人以下,301-500人 D、300人以下,310-500人 E、299人以下,300-499人

4、在工业普查中(B、C、E)。

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 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

5、以下属于离散变量的有(B、C、E)。

A:进口的粮食数量 B:洗衣机台数 C:每千人医院床位数 D:人均粮食产量 E、城乡集市个数

6、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有(A、C、D)。

上一篇:留守儿童工作计划(2010—2011学年)下一篇:超精辟的幽默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