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徐志摩的爱情诗

2024-04-07

谈徐志摩的爱情诗(共10篇)

篇1:谈徐志摩的爱情诗

徐志摩的爱情诗鉴赏

徐志摩,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代才子,被茅盾称作“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年仅三十五岁就遭遇空难去世。其创作生涯虽然只有短暂的十年(1922—1931),却一直是现代文坛一个众说纷纭的热点,作为其代表作的爱情诗也备受争议,褒贬不一。徐志摩的爱情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从思想内涵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有独特的魅力。

徐志摩虽然生命短暂,他的一生却执拗痴迷地追求“爱、自由、美”——现实中的和梦幻里的。徐志摩出身于一个封建、买办的富裕商人家庭,但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和“五四”精神的濡染,使他成为一名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追求一种“爱、自由、美”的理想。

谈到徐志摩,不得不谈他的爱情诗。有人说他的爱情诗正是他的诗歌里最有特色的部分;事实上,徐志摩的爱情诗也正是其爱情生活的真实体现,是人之天性自然真率的流露。

(一)

19,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而徐志摩对这桩“无爱的婚姻”始终心存疑虑,在英国念书时结识林徽因更促使他决心离婚。1922年3月两人在柏林离婚,11月还在国内发表了离婚通告,成为当时的头号新闻。

和张幼仪的爱情终结,对于徐志摩而言“共解烦恼结”,督促张幼仪“快努力”,解散后“容颜喜小,握手相劳”“一片声欢”,由此可见封建包办婚姻给诗人带来的痛苦,以至于诗人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解除婚约。徐志摩借此诗痛斥封建礼教后说:“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二)

193月,徐志摩与林徽因在英国相识相恋。林徽因秀外慧中,是有名的才女,其父林长民也是社会名流。她与徐志摩相识时只有17岁,诗人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

诗人说“夜莺,从低音唱到高音,从黄昏唱到黑夜。它一声连一声地呼唤着爱情”。诗人对爱情充满了期待。这一时期的徐志摩爱情诗歌主要是描写爱情的美好,诗人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可见一斑。比如诗人该时期的作品《情死》:

玫瑰,压倒群芳的红玫瑰,昨夜的雷雨,原来是你发出的信号——真娇贵的.丽质!

你的颜色,是我视觉的纯醪;我想走近你,但我又不敢。

青年,几滴白露在你额上,在晨光中吐艳。

你颊上的笑容,定是天上带来的;可惜世界太庸俗,不能供给他们常住的机会。

你的美是你的命运!

我走进来了;你迷醉的色香又征服了一个灵魂——我是你的俘虏!

你在那里微笑!我在这里发抖,

你已经登上了生命的峰极。你向你足下望——一个无底的深潭!

你站在潭边,我站在你的背后,——我,你的俘虏。

我在这里微笑!你在那里发抖。

丽质是命运的命运。

我已经将你擒捉在手内!我爱你,玫瑰!

色,香,肉体灵魂,美,迷力——尽在我掌握之中。

我在这里发抖,你——笑。

玫瑰!我顾不得你玉碎香销,我爱你!

花瓣,花萼,花蕊,花刺你,我——多么痛快啊!——

尽胶结在一起,一片狼藉的猩红,两手模糊的鲜血。

玫瑰,我爱你!

此诗作于1922年,时诗人年二十五六。1922年6月在英时作《情死》,是年8月离英回国。据邵华强徐氏年谱:“(1922)三月,在柏林提出与张幼仪离婚,遭家人和老师梁启超的反对。”因此,《情死》与《再别康桥》,决不是凌虚之笔,都是寄爱之诗。诗人年少血气方刚,对爱的遐想和热烈追求是在情理之中的。

然而尽管徐林二人相知很深,林徽因还是嫁给了梁启超之子、后来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他们的姻缘也是一段佳话。从此林徽因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完美身影,从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中我们可以看到。

诗中“云”是林徽因,“水”是徐志摩。云自在轻盈在空际上随风飘移,偶尔与地面上的一流涧水相遇,于是便产生了投影关系。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经久不衰的抒情歌谣。但与众不同的是,诗人别离如此钟情的康桥,既不是泪洒相思地,也不是慷慨陈辞,放歌而去,只是像来时一样,悄然无声地走了。唯余一片淡淡的云彩裹藏着诗人无限的柔情,默默地飘浮在异国他乡的天际。这是多么缥缈、超脱的意境啊!难怪他后来的妻子陆小曼说他“有些神仙似的句子看了真叫人神往,叫人忘却人间有烟火味。”

(三)

徐志摩完美的现实追求终落在社交名媛陆小曼身上。陆小曼是有名的美人加才女,与徐志摩相恋时已是有夫之妇。两人的恋情成为当时最轰动的社会新闻之一。他们在经受了许多痛苦折磨后终成眷属。这个时期的诗歌中,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表现得更为强烈。正如诗人曾说“我没有别的方法,我就有爱;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力,只是爱;没有别的动力,只是爱。”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该诗写于1924年,其时林徽因嫁于梁思成,徐志摩断绝对林的情思,与陆小曼相识并坠入热恋。诗歌描写雪花快乐地飞舞于空中,最后与自己所钟情的朱砂梅融为一体的景象,以此比喻人对理想情感归宿的向往和追寻。为诗者呈现了一种水乳交融的情感,赞美了由此而产生的来自心灵深处的喜悦。该诗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雪花”(明指自然物象的雪花,暗指人的情感)和“朱砂梅”(明指自然物象,暗指情感寄托的对象)这两个意象,寄托作者纯洁的情感,虚实结合,达到了情与景的交融。该诗与新月派所倡导的三美原则十分吻合,具有绘画美(色彩和谐、构图精巧、动静结合、意境优美)、音乐美(押韵自由多样;复沓与叠音;变化的音尺形成节奏美)和建筑美(节与节之间形成均衡美,各节内部在整齐的前提下形成参差美。全诗结构匀称、整饬且不呆板)。

小 结

徐志摩的爱情诗从总体上来说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是其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特征,充满了个人独特的艺术个性。徐志摩的爱情诗大部分是有“情”而不“色”,他用最平实的语言创作诗歌,但却给人以一种阳春白雪的感觉,恰似一部唯美的韩剧。

篇2:谈徐志摩的爱情诗

关于徐志摩的爱情诗精选1

谁的情感无法张扬,谁在陌生的房故作勇敢,谁在夜晚害怕腐烂,任呼吸突然变得野蛮,先爱吧把这一副肩膀挡掉一点遗憾,先爱吧看似一双翅膀躲啊躲已经黑暗,先爱吧人们不懂这样一旦欲求不满,先爱吧之后感伤之后再算,之后再算···

关于徐志摩的爱情诗精选2

我习惯了等待,于是,在轮回中我无法抗拒的站回等待的原点。

我不知道,这样我还要等多久才能看到一个答案;

我不知道,如此我还能坚持的等待多久去等一个结果?

思念,很无力,那是因为我看不到思念的结果。

也许,思念不需结果,它只是证明在心里有个人曾存在过。

是不是能给思念一份证书,证明曾经它曾存在过?

关于徐志摩的爱情诗精选3

我的世界太过安静,静得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心房的血液慢慢流回心室,如此这般的轮回。

聪明的人,喜欢猜心,也许猜对了别人的心,却也失去了自己的。

傻气的人,喜欢给心,也许会被人骗,却未必能得到别人的。

你以为我刀枪不入,我以为你百毒不侵。

关于徐志摩的爱情诗精选4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关于徐志摩的爱情诗精选5

许多往事在眼前一幕一幕,变的那麼模糊,曾经那麼坚信的,那麼执着的,一直相信著的,其实什麼都没有,什麼都不是...突然发现自己很傻,傻的不行。

我发誓,我笑了,笑的眼泪都掉了。

笑我们这麼傻,我们总在重复著一些伤害,没有一个可以躲藏不被痛找到。

却还一直傻傻的期待,到失望,再期待,再失望...

关于徐志摩的爱情诗精选6

一个人的漠然加上另一个人的苦衷,一个人的忠诚加上另一个人的欺骗,一个人的付出加上另一个人的掠夺,一个人的笃信加上另一个人的敷衍。

爱情是一个人加上另一个人,可是,一加一却不等于二,就像你加上我,也并不等于我们。

这种叫爱的情啊……

如果你忘了苏醒,那我宁愿先闭上双眼。

关于徐志摩的爱情诗精选7

你说你不好的时候,我疼,疼的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你,你说你醉的时候,我疼,疼的不能自制,思绪混乱。

我的语言过于苍白,心却是因为你的每一句话而疼。

太多不能,不如愿,想离开,离开这个让我疼痛的你。

转而,移情别恋,却太难,只顾心疼,我忘记了离开,一次一次,已经习惯,习惯有你,习惯心疼你的一切。

关于徐志摩的爱情诗精选8

习惯,失眠,习惯寂静的夜,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想你淡蓝的衣衫。

习惯,睡伴,习惯一个人在一个房间,抱着绒绒熊,独眠。

习惯,吃咸,习惯伤口的那把盐,在我心里一点点蔓延。

篇3:《诗经》中的爱情诗考证

褚斌杰:男女两人要好, 不期对方反目, 哀求对方回心转意。程俊英:弃妇诗。朱熹:淫妇为人所弃, 故于其去也, 揽其袪而留之曰……宋玉赋有“遵大路兮揽子袪”之句, 亦男女相悦之辞也。姚际恒:此只是故旧于道左言情, 相和好之辞, 今不可考, 不得强以事实之。方玉润:挽君子勿速行也。此诗当从《序》言为正。屈万里:此男女相爱者, 其一因失和而去, 其一悔而留之之诗。闻一多:朱曰“男女相悦之辞”。

此诗写男女相悦, 归为爱情诗。

郑风·82女曰鸡鸣:

褚斌杰:男女私会, 相约为夫妇。程俊英:新婚夫妇间的联句诗。朱熹:此诗人述贤夫妇相警戒之词。姚际恒:只是夫妇帏房之诗, 然而见此士、女之贤矣。方玉润:贤妇警夫以成德也。屈万里:此男女相悦之诗。闻一多:乐新婚也。

从程、从闻, 乐新婚, 婚姻诗。

郑风·83有女同车:

褚斌杰:婚礼时所唱的喜歌。程俊英:贵族男女的恋歌。朱熹:此疑亦淫奔之诗。姚际恒:是必当时齐国有长女美而贤, 故诗人多以“孟姜”称之耳。方玉润:讽郑太子忽以昏齐也。屈万里:此盖婚者美其新妇之诗。闻一多:记亲迎也。昭十六《左传》子旗赋《有女同车》, 宣子以为昵燕好之词。

此诗为亲迎, 归为婚姻诗。

郑风·90风雨:

褚斌杰:喜见情人到来。程俊英:妻子和丈夫久别重逢。朱熹:淫奔之女, 言当此之时, 见其所期之人而心悦也。姚际恒:诗意之妙如此, 无人领会, 可与语而心赏者, 如何如何?方玉润:怀友也。屈万里:此男女幽会之诗。闻一多:风雨晦冥, 群鸡惊噪, 妇人不胜孤闷, 君子适来, 欣然有作。昭十六《左传》子游赋《风雨》, 宣子以为昵燕好之词。

此为思妇诗, 归为婚姻诗。

齐风·96鸡鸣:

褚斌杰:男女情人幽会在一起过夜。程俊英:妻催夫早起。朱熹:美贤妃令君早起视朝之事。姚际恒:似刺齐侯之诗。方玉润:贤妇警夫早朝也。屈万里:此咏贤妃警君之诗。闻一多:夫人促君早起也。

从程从闻, 妻催夫早起, 归为婚姻诗。

齐风·99东方之日:

褚斌杰:新婚夫妇的恩爱之情。程俊英:诗人写一个女子追求他。朱熹:言此女蹑我之迹而相就也。姚际恒:此刺淫之诗, 以“日”“月”为兴, 作两章韵头耳。方玉润:刺荒淫也。屈万里:此情歌之类。

从程从屈, 归为爱情诗。

秦风·132晨风:

褚斌杰:女子思念情人。程俊英:一妇女疑心丈夫遗弃他。朱熹:妇人以夫不在, 而言鴥彼晨风, 则归于郁然之北林矣, 故我未见君子, 而忧心钦钦也。姚际恒:《伪说》谓“秦君遇贤, 始秦终怠”, 稍近之。方玉润:未详, 男女情与君臣义原本相通, 诗既不露其旨, 人固难以意测。屈万里:朱传以为妇人念其君子之诗。闻一多:怀人也。

从褚从闻, 怀人, 归为爱情诗。

小雅·228隰桑:

褚斌杰:爱情诗。程俊英:一妇女思念丈夫。朱熹:此喜见君子之诗。姚际恒:思见君子, 不知其何所指。方玉润:思贤人之在野也。屈万里:此诗与《郑风·风雨》相似, 疑亦男女相悦之辞。

从褚从屈, 男女相悦, 爱情诗。

小雅·229白华:

褚斌杰:失恋女子抒发幽怨愁苦。程俊英:贵族弃妇的怨诗。朱熹:幽王娶申女以为后, 又得褒姒而黜申后, 故申后作此诗。姚际恒:郝氏佞《序》, 最属可恨。《小序》“刺幽王”;《大序》“周人为之作是诗”。方玉润:申后自伤被黜也。屈万里:此盖男子弃家远游, 而妇人念之之诗。

从程从屈, 弃妇诗, 归为婚姻诗。

邶风·41北风:

褚斌杰:男女私奔;一说是刺虐政相偕逃亡。程俊英:与褚斌杰第二说相同。朱熹:……故欲与其相好之人, 去而避之 (国家危乱) 。姚际恒:此篇自是贤者见几之作, 不必说及百姓。方玉润:贤者见机而作也……贤者相率而去其国也。屈万里:此盖诗人伤国政不纲, 而偕其友好避乱之作。闻一多:女子谓嫁曰行, 一曰归, 车亦亲迎之车。属男词。

暂从褚斌杰第一说, 归为爱情诗。

鄘风·53干旄:

褚斌杰:前去探访情人。程俊英:赞美卫文公招致贤士, 复兴卫国的诗。朱熹:言卫大夫乘此车马, 建此旌旄, 以见贤者。姚际恒:然《邶风》“静女其姝”, 称女以姝。《郑风·东方之日》亦曰“彼姝者子”, 以称女子。今称贤者以姝, 似觉未安。姑阙疑。方玉润:美好善也。屈万里:此盖美贵妇人之诗。

暂从褚斌杰说, 归为爱情诗。

卫风·56考槃:

褚斌杰:一说一女子陷于爱情之中, 不能忘怀, 却又难诉衷曲;一说这是赞美隐居山林之士。程俊英:与褚斌杰第二说相同。朱熹:诗人美贤者隐处涧谷之间, 而硕大宽广, 无戚戚之意, 虽独寐而寤言, 犹自誓其不忘此乐也。姚际恒:此诗人赞贤者隐居自矢, 不求世用之诗。方玉润:赞贤者隐居自乐也。屈万里:此美贤者穷处而能安其乐之诗。闻一多:计梦也。属女词。

篇4:徐志摩爱情诗的骑士精神

关键词:徐志摩;爱情诗;骑士精神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01-01

徐志摩对爱的追求就像是一个中世纪的骑士,“凭着爱的无边的力量,来扫除种种障碍我们相爱的势力,来医治种种激荡我们恶性的疯狂,来消灭种种束缚我们的自由与污辱人道尊严的主义与宣传骑士精神。

骑士精神是一种贵族精神,它是随着骑士制度的发展逐渐地演化为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骑士文学作为这一精神的直接传承者,在中世纪的文坛上,焕发着奇异的光彩。尤其是骑士爱情,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无论是在骑士抒情诗中,还是在骑士叙事诗中,但是在历来的希腊罗马文学作品中,爱情不被作为主题,难登大雅之堂。比如历时十年的特洛伊战争,因一个名叫海伦的女人而起,确也与爱情有关,可是爱情在这部史诗中只是作为一场战争的陪衬,充斥其间的悲剧意识和宏大的史诗气氛成为了主角。骑士文学中有关骑士爱情的描写使得爱情这一文学主题得以光大,具有了显赫的地位,并且它打破了中世纪一向奉行的禁欲主义,使得爱情从此以一个独立的主题登上了文学的大殿,不再龟缩在一角。骑士们的爱恋对象往往是贵妇,贵妇们给了骑士爱的动力,使得他们充满了冒险精神,甚至为了取悦贵妇们,不惜一切代价。骑士们的爱情往往被称为了“典雅爱情”。

在英伦,徐志摩爱上了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放弃在剑桥继续求学,且于 1922年3月,也就是其次子德生降生后不到月余,与结发妻子张幼仪在德国离婚,于1922年8月启程回国去追寻他的“明星”,陆耀东认为他《<猛虎集>序》中“奇异的风,“奇异的月色”是隐语,绝不是指什么自然的月色,而为徐志摩作传的作者凡尼,晓春也认为:“是林徽因所激发起来的疯狂的爱恋之情。”他不顾父母之愿,甚至对他的老师梁启超的回信也充满着骑士的斗志,展示了两代人之间的鸿沟,“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像《偶然》、《山中》、《月下待杜鹃不来》和《希望的埋葬》等诗,表达了对林徽因的真挚的爱以及失望之情。他对陆小曼的追求,很有些中世纪的骑士情怀。在他追求陆小曼的过程中,他也同样的斗志昂扬,即使那时陆小曼己是有夫之妇,即使那时他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无论家庭的还是社会的。在那个时候,他是把陆小曼当作实现自己爱的理想,如同骑士为了贵妇们征战一样。他为了取悦自己的爱人,送法国的名贵香水;他甚至为了见上陆小曼一面,去贿赂阻挠他们见面的陆小曼家的佣人们;他也写给了她无数的情书,他那时所写的《爱眉小札》更是他心理历程的展露;当然关于爱的征程的诗歌也是在所难免了。他诗兴大发,在徐与陆的恋爱中,他写下了《我来扬子江买一把莲蓬》、《起造一座墙》、《呻吟语》、《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跳荡》等,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有情人不能结合的痛苦和相思之情。在徐志摩的爱情诗中,他十足的演绎了骑士的冒险精神和浪漫情怀。《这是一个怯懦的世界》写于徐志摩与陆小曼相恋期间。追求一个有夫之妇,在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不为世俗所容的,而徐志摩似乎就是要和当时的现实斗争。

很多人都说到他的单纯,可能此也是一方面。因为他坚信真爱无罪,他认为他是在实现他的“色香”,西方的“爱情至上观”在他这里展现无遗,因而在中国实现他的这一不合道德规范的追求,必然经受的苦难更多。这首诗充盈着骑士冒险精神,诗人高擎无所畏惧的旗帜,追寻着自己心中的理想和爱情。诗中的“我”踏着刺透脚心的荆棘,迎着劈破头颅的冰雹,冲出现实的牢笼,闯入理想的境地,似乎诗人也知道自己的爱情即使经受了如此多现实的羁绊,“刺透脚心的荆棘”、“劈破头颅的冰雹。”虽然诗中表现的只是肉体的折磨,但追求中爱而不得的精神困境让诗人经受着“可怖的梦魔,黑夜无边的惨酷。”诗人理想的境界实际上就是两个字:自由,即个性的自由,恋爱婚姻的自由。这自由之地不在人间,而在天庭。诗人这种理想的境地在当时一个遭受了几千年封建闭关锁国的统治、经历了西方列强的入侵,而又军阀混战的伤痕累累的国土上,就像天上的明星一般高不可攀,他的爱情没有现实的土壤。正因为现世的“怯懦”,诗人对幸福的追求历尽了艰辛和苦难,因而彼岸世界在诗人的想象中就愈显出美好,并更加的弥足珍贵。而这种境界往往是非人间的,是在天上。诗人营造的氛围也是充满了浪漫情调,“鲜花,野草,走兽,飞鸟”构成了一幅天上的图画。正如罗素所说,“浪漫之爱的基本要素是,认为被爱者即使很难被占有,也是弥足珍贵的。”

《月下雷锋影片》这首写于1923年9月26日的诗中,诗人创造出了一个“完全的梦境夕,在—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团团的月彩,纤纤的波鳞一下,你我荡一支无遮的小艇。这固然是失恋的诗人在“假如”下的设想,正是有了“假如”二字,强化了梦境在现实中的不可得。“满天稠密的黑云与白云,明月泻影在眠熟的波心。”

在这寂静的夜色中,“我”在内心构想不可得之境,有云,有月,有水,有塔影,云的飘忽,水的随形而动,月在波心的投影,塔影在水中的鳞鳞波动,这一切都是那么轻灵,那么缥缈。“假如”这一神来之笔,为我们呈现出诗人淡淡的哀愁,浓浓的想往。而当这一切被置于黑夜之中的时候,诗人所神往的爱,虚无地飘荡在月夜,可触而不可及,只能在梦境中去实现。而诗人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不爱什么九曲,也不爱什么三潭,我爱在月光下看雷锋静极了的影子—我见到了那个,便不要性命。”[1]这雷锋塔影,已经成为了诗人心目中爱的影子,最后的两行诗“假如你我荡一支无遮的小艇,/假如你我创一个完全的梦境,”[2]毛迅认为:“爱恋的柔情蜜意被童话的山水烘托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徐志摩是新诗人中最善于创造罗曼谛克的情爱氛围的情歌手。”可是正由于“假如”二字,恰恰流泻了诗人毕竟是在造梦而已,正因为梦的完美才体现了现实的残缺。

骑士文学直接影响了西方的浪漫传统,而李欧梵这样评价:“最完全地实现自我,等同于取得最大限度的狂热爱情,超脱于完全自由、死亡和超凡之外,”这正是诗人在爱的旗帜下,实现自我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谢冕.徐志摩名作欣赏.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

[2]朱寿桐.新月派的绅士风情.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

篇5: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作为遗留了2000余年的一部巨著,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诗经》中的爱情主要集中在《国风》里,小雅里也有些,以《郑诗》、《卫风》里的情诗最为有名。这些诗主要是民歌,主人公基本上是对爱情强烈追求的青年男女。这些诗篇毫不掩饰地歌唱了人们心中的爱情及渴望,使后来许多封建学者感到很头痛。这些诗的存在,是对古代人类的爱情观、婚姻制度、民族风俗的有力的见证。古人非常强调婚姻、家庭的重要意义,用各种手段来干预婚姻和家庭,因此那时的青年男女是没有爱情自由的,相反往往会受到各种压抑和阻挠。而受压抑的又是女性占多数,也是女性的反抗最坚决。她们愿意为爱情付出一切,一旦陷入爱情,他们会不顾亲人和习俗的阻挠,大胆说出:“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被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给我特。这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鄘风·柏舟》)。她们甚至大胆地自找对象,道出:“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召南·摽有梅》),当它们得到幸福时,就会自然地唱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正因为《诗经》中有太多对爱情露骨的直白,古代许多儒学家们,往往将《诗经》说成是“淫诗”,认为其内容有伤风化,不应该成为人们学习的对象。从传说中孔子删诗以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对《诗惊》中的情诗的评价就有许多分歧,甚至到现在还是说法不一。

一、历来对《诗经》中爱情诗的评价

1、孔子评《诗经》

古代认为《诗经》为淫诗的评论家声称是以孔子的话为依据,其实他们歪曲了孔子的话,而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了孔子。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证篇》),这是他对《诗经》的总的评价。对于具体诗篇,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这说明他认为诗三百都是思想健康的作品。因此,孔子很重视《诗经》在教育、政治活动等方面的作用,他强调学习《诗经》要学以致用。他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诗经》,可见孔子对《诗经》是给予充分肯定的。后人对孔子的话的曲解,主要是在孔子对“郑声”的评价上作文章。孔子说:“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又说,“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其实孔子所谓的韶、武、郑声,都是指音乐。“韶”指舜时候的音乐,“武”指周武王时候的音乐,“郑声”指春秋时代郑国的音乐。他认为郑国的音乐不好,并没有说郑国描写的爱情的诗篇是“淫诗”。孔子之后一直到秦汉,评论家的看法基本与孔子一致。

2、《毛诗序》中的《诗经》

汉末的《毛诗序》杂糅了秦汉以来关于郑卫之音的说话,但对《诗经》中描写爱情、婚姻的诗作了很大的曲解,对后世的《诗经》研究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如《毛诗序》说:“《关雎》,后妃之德也。”后妃,指周文王的妻子太太姒,说她“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这是对《关雎》之义的曲解。《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也是几千年来脍炙人口的名诗,她描绘了一个上层青年男子对意中女子的爱慕和追求,及其想象与那美丽女子结为伴侣时的情景。说其是后妃之德,实在是有点牵强附会,歪曲了《诗经》中的爱情的本来面目。

3、朱熹眼中的《诗经》

南宋的朱熹,他虽然抛弃了一些前人的羁绊,但他比《毛诗序》中对爱情、婚姻诗的解说更牵强附会。他为了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采取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态度来解说《诗经》。在他眼中,《诗经》中郑卫描写爱情、婚姻的诗几乎都是淫诗。他在《诗经集传里》说:“郑、卫只乐,皆为淫声”,如他评价《邶风·静女》:“此淫奔期会之诗也”。对《卫风·木瓜》,他则说:“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辞,如静女之类。”意思说它是淫诗。他虽然承认它是爱情诗,但又以淫诗否定了它。4、明清以来对《诗经》中情诗评价的改观

明清以来,有些研究《诗经》的学者,他们虽然没有摆脱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的桎梏,但他们开始对南宋时期那种把《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一概视为“淫诗”加以排斥感到不满。许多学者在研究《诗经》时,已开始把郑、卫之音与郑、卫之诗歌分开,从而给予了《诗经》中的情诗以肯定评价。由于他们世界观的局限,他们只肯定了其中的一部分描写爱情的诗篇,把另外一部分仍然归于“淫诗”之列,但相比前人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了。杨慎、戴震、陈启源等学者都不同程度地驳斥了将《诗经》中的情诗诬为淫诗的观点.到现在,人们对《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诗的评价已经逐步趋于客观化了,恢复了这些作品的本来面貌。《诗经》中的爱情诗展示给了我们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突出了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对生命内在本初结构恢复完整的焦渴,还原了生命与生活的意义。《诗经》歌咏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自然和本性,表现出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光辉的思想,是最纯朴的思想。《诗经》时代的情感是真挚的、纯真的、山花烂漫的、天真无瑕的,正如歌德所描绘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一样,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诗经》时代有少年对在水一方的女孩的思慕,但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永远让河边的少男怅惘若失。《诗经》的情感是纯朴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简单明了,酣畅淋漓。正是因为《诗经》是人类童年时代天真纯朴,烂漫自由的思想的表达,因此后期的经学家、道学家批判为蛊惑之词,而这种未经礼教桎梏的,恰恰是自然的人性,是一种活泼生命的体现,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天地精神的遵从。它标志着和谐、自由、平等,散发着愉快与天真的气息。

二、《诗经》中情诗的分类

1、描写恋爱生活的诗

古代的劳动人民自春天到夏历十月为农忙时期,这时人们集中在野外,从事耕作。在春耕之前的二月到三月初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也允许男女青年进行恋爱活动。青年男女到郊外踏青休憩,参加盛大集会,男女在自由接触中就可以表达真挚的爱情,以求进一步结合。他们的情歌大都是在这个时期唱出来的,这种描写恋爱生活的诗往往写得浪漫欢快,直接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喜悦和向往。如《郑风》中的《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该诗写得浪漫不羁,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田野间不期而遇,自然结合的情景,表现出内心的无限喜悦。诗以田野郊外,草蔓露浓为背景,同时也是一种象征,情长意浓,男女相遇,自然情景交融,人不期而遇,情也就不期而至了。这篇诗写得很大胆,也很率真,说明诗人心中并无对封建礼教的顾忌。《诗经》中还有许多是描写男女青年的纯真的恋爱生活的诗篇,如《邶风·静女》、《郑风·溱侑》等。

2、描写相思之苦的情诗

古代青年男女的爱情大都是十分真挚、坚贞的,因此往往会造成相思之苦,《诗经》中有一部分爱情诗即是抒写热恋男女的相思之情,这类诗写得真挚而情意绵绵。如《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写的是一个男青年的真挚爱情与相思之苦,一个男青年在河边见到一个心爱的姑娘,于是便整天痴心地想她,睡梦里也追求着她,以致于翻来覆去整夜睡不着觉,最后如痴如狂地想到与她结婚。写男或女相思或单恋的,还有《周南·汉广》、《秦风·蒹葭》、《郑风·子衿》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篇。

3、反抗礼教压迫的情诗

爱情的航船,很少一帆风顺,往往遇到漩涡和暗礁、惊涛与骇浪,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当时封建礼教控制的社会,家庭的反对与社会舆论的压力是主要的阻碍。如《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是一篇抒写一个女子由于受到家长的阻挠,人言的摧残,不敢表露爱情,害怕情人到来的诗歌,揭示了一个少女在爱情上内心的痛苦、矛盾及冲突。反映了自由恋爱受到礼教限制的痛苦。女主人公由于怕“父母”之言而不敢与情人幽会,说明“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对青年男女的阻力很大。第二、三章诗句里,提到“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说明当时已存在一种反对恋爱自由的社会舆论。这个女子的痛苦歌声,实际上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4、弃妇的怨诗

在礼教的压迫下,妇女还常常被喜新厌旧的丈夫遗迹,因此在《诗 经》中还有一些是描写弃妇被遗迹的过程及怨恨,弃妇诗是情诗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如《卫风·氓》就是弃妇诗中的名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一开始写一个女子与一个看起来善良忠厚的男子相爱,经媒妁之言后结为夫妻。但女子在过了三年的贫苦生活后却受到了丈夫的无情抛弃。诗人痛心地把弃妇比作陨落的桑叶儿,说明三年的贫苦生活的煎熬,使她失去了青春美貌。当女主人发现自己上当被抛弃后,她不仅伤心、悔恨,而且愤怒地指责丈夫的忘恩负义,表现了她坚强的敢于反抗的性格。但当时礼教的统治日益加强了,她得不到社会舆论的支持,连自己的兄弟也报着嘲笑的态度,说明她的悲剧,正是自由恋爱与礼教冲突的结果。与《卫风·氓》有同样题材的弃妇诗,还有《邶风·谷风》、《陈风·墓门》、《王风·中谷有推》等,这些诗都塑造了不同性格的弃妇形象,从不同角度控诉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美好的爱情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其中几多甘甜,几多辛酸;而《诗经》用人民纯朴的语言酿造了古代先人们生活中美妙的酒浆。

参考书目:

《诗经选》,余冠英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诗经集转》,(宋)朱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诗经直解》(全二册),陈子展撰,,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1.《诗经今泽今注》,杨任之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出版。《诗经》,(宋)朱熹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 1987.3 《诗经今注》,高亨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12 《诗经译注》,程俊英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2 《古代文学研究集》,余冠英等,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2 《诗经新注全译》(增订本),唐莫尧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年出版。《论语章句集注》,朱熹注,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论语注》,康有为注,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论语新解》,钱穆,三联书店2002年出版。《论语译注》,杨伯俊,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论语今读》李泽厚,三联书店2004年出版。

中国文学史略作业

学生姓名:刘洪柱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篇6:徐志摩情诗

熟悉徐志摩家庭悲剧的`人,或许可以从中捕捉到一些关于诗人那段罗曼史的影子。但它始终也是模糊的,被一股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吹的劲风冲淡了,以至于欣赏者也同吟唱者一样,最终被这一股强大的旋律感染得醺醺然,陶陶然了。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爱情,是最具个人化的感情,是人的一生中最耐咀嚼品味的情感之一。描写爱情,既可以直抒胸臆,抒发炽烈的感情,也可以表现得蕴藉含蓄,艺术手法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唯其表现得真诚深切,方能打动他人之心;唯其找到一个独特的艺术视镜和表现角度,方能显出诗的新意和诗人的创造。《我来到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就是一首有特色而又写得真切的爱情诗篇,它的特色不仅在其所表现的情感内容上,还在其新颖的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技巧。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手剥一层层莲衣,

看江鸥在眼前飞,

忍含着一眼悲泪——

我想着你,我想着你,啊小龙!②

我尝一尝莲瓤,回味曾经的温存:——

那阶前不卷的重帘,

掩护着同心③的欢恋:

我又听着你的盟言,

“永远是你的,我的身体,我的灵魂。”

我尝一尝莲心,我的心比莲心苦;

我长夜里怔忡,

挣不开的恶梦,

谁知我的苦痛?

你害了我,爱,这日子叫我如何过?

但我不能责你负,我不忍猜你变,

我心肠只是一片柔:④

你是我的!我依旧

将你紧紧的抱搂——⑤

除非是天翻——⑥

但谁能想象那一天?⑦

作品注释

①这首诗最初见于1925年9月9日《志摩日记·爱眉小札》内。

②发表时“龙”为“红”。小龙,陆小曼别名

③日记中“同心”为“消魂”。

④日记中此处无“:”。

⑤日记中“——”为“;”。

⑥日记中“——”为“,”。

篇7:徐志摩爱情诗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惊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篇8:徐志摩经典爱情诗

他来的时候我还不曾出世;

太阳为我照上了二十几个年头,

我只是个孩子,认不识半点愁;

忽然有一天——我又爱又恨那一天

我心坎里痒齐齐的有些不连牵,

那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的上当,

有人说是受伤——你摸摸我的胸膛

他来的时候我还不曾出世,

恋爱他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这来我变了,一只没笼头的马

跑遍了荒凉的人生的旷野:

又像那古时间献璞玉的楚人,

手指着心窝,说这里面有真有真,

你不信时一刀拉破我的心头肉,

看那血淋淋的一掬是玉不是玉;

血!那无情的宰割,我的灵魂!

是谁逼迫我发最后的疑问?

疑问!这回我自己幸喜我的梦醒,

上帝,我没有病,再不来对你呻吟!

我再不想成仙,蓬莱不是我的分;

我只要这地面,情愿安分的做人,

从此再不问恋爱是什么一回事,

篇9:徐志摩经典爱情诗

到晚上我点上一支蜡,

在红焰的摇曳中照出

板壁上唯一的画像,

独立在旷野里的耶稣,

(因为我没有你的除了

悬在我心里的那一幅),

到夜深静定时我下跪,

望着画像做我的祈祷,

有时我也唱,低声的唱,

发放我的热烈的情愫

缕缕青烟似的上通到天。

但有谁听到,有谁哀怜?

你踞坐在荣名的顶巅,

有千万人迎着你鼓掌,

我,陪伴我有冷,有黑夜,

我流着泪,独跪在床前!

一年,又一年,再过一年,

新月望到圆,圆望到残,

寒雁排成了字,又分散,

鲜艳长上我手栽的树,

又叫一阵风给刮做灰。

我认识了季候,星月与

黑夜的神秘,太阳的威,

我认识了地土,它能把

一颗子培成美的神奇,

我也认识一切的生存,

爬虫,飞鸟,河边的小草,

再有乡人们的生趣,我

也认识,他们的单纯与

真,我都认识。

跟着认识

是愉快,是爱,再不畏虑

孤寂的侵凌。那三年间

虽则我的肌肤变成粗,

焦黑薰上脸,剥坼刻上

手脚,我心头只有感谢:

因为照亮我的途径有

爱,那盏神灵的灯,再有

穷苦给我精力,推着我

向前,使我怡然的承当

更大的穷苦,更多的险。

你奇怪吧,我有那能耐?

不可思量是爱的灵感!

我听说古时间有一个

孝女,她为救她的父亲

胆敢上犯君王的天威,

那是纯爱的驱使我信。

我又听说法国中古时

有一个乡女子叫贞德,

她有一天忽然脱去了

她的村服,丢了她的羊,

穿上戎装拿着刀,带领

十万兵,高叫一声“杀贼”,

就冲破了敌人的重围,

救全了国,那也一定是

爱!因为只有爱能给人

不可理解的英勇和胆,

只有爱能使人睁开眼,

认识真,认识价值,只有

爱能使人全神的奋发,

向前闯,为了一个目标,

忘了火是能烧,水能淹。

正如没有光热这地上

就没有生命,要不是爱,

那精神的光热的根源,

一切光明的惊人的事

也就不能有。

啊,我懂得!

我说“我懂得”我不惭愧:

因为天知道我这几年,

独自一个柔弱的女子,

投身到灾荒的地域去,

走千百里巉岈的路程,

自身挨着饿冻的惨酷

以及一切不可名状的

苦处说来够写几部书,

是为了什么?为了什么

我把每一个老年灾民

不问他是老人是老妇,

当作生身父母一样看,

每一个儿女当作自身

骨血,即使不能给他们

救度,至少也要吹几口

同情的热气到他们的

脸上,叫他们从我的手

感到一个完全在爱的

纯净中生活着的同类?

为了什么甘愿哺啜

在平时乞丐都不屑的

饮食,吞咽腐朽与肮脏

如同可口的膏梁;甘愿

在尸体的恶臭能醉倒

人的村落里工作如同

发见了什么珍异?为了

什么?就为“我懂得”,朋友,

你信不?我不说,也不能

说,因为我心里有一个

不可能的爱所以发放

满怀的热到另一方向,

也许我即使不知爱也

能同样做,谁知道,但我

总得感谢你,因为从你

我获得生命的意识和

在我内心光亮的点上,

又从意识的沉潜引渡

到一种灵界的莹澈,又

从此产生智慧的微芒

致无穷尽的精神的勇。

啊,假如你能想象我在

灾地时一个夜的看守!

一样的天,一样的星空,

我独自有旷野里或在,

桥梁边或在剩有几簇

残花的藤蔓的村篱边

仰望,那时天际每一个

光亮都为我生着意义,

我饮咽它们的美如同

音乐,奇妙的韵味通流

到内脏与百骸,坦然的

我承受这天赐不觉得

虚怯与羞惭,因我知道

不为己的劳作虽不免

疲乏体肤,但它能拂拭

我们的灵窍如同琉璃,

利便天光无碍的通行。

我话说远了不是?但我

已然诉说到我最后的

回目,你纵使疲倦也得

听到底,因为别的机会

再不会来,你看我的脸

烧红得如同石榴的花;

这是生命最后的光焰,

多谢你不时的把甜水

浸润我的咽喉,要不然

我一定早叫喘息窒死。

你的“懂得”是我的快乐。

我的时刻是可数的了,

我不能不赶快!

我方才

说过我怎样学农,怎样

到灾荒的魔窟中去伸

篇10:徐志摩的现代爱情诗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惊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在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任凭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残春昨天我瓶子里斜插着的桃花

是朵朵媚笑在美人的腮边挂;

今儿它们全低了头,全变了相:--

红的白的尸体倒悬在青条上。

窗外的风雨报告残春的运命,

丧钟似的音响在黑夜里叮咛:

“你那生命的瓶子里的鲜花也

变了样:艳丽的尸体,谁给收殓?”

我不知道风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我等候你

我等候你。

我望着户外的昏黄,

如同望着将来,

我的心震盲了我的听。

你怎么还不来?希望

在每一分钟上允许开花。

我守候着你的步履,

你的`笑语,你的脸,

你的柔软的发丝,

守候着你的一切,

希望在每一分钟上

枯死。--你在哪里?

我要你,要得我心里生痛,

我要你火焰似的笑,

要你灵活的腰身,

要你发上眼角的飞星,

我陷落在迷醉的氛围中,

象一座岛,

在莽绿的海涛间,不自主的在浮沉……

喔,我迫切的想望

你的来临,想望

那一朵神奇的优昙,

开上时间的顶尖

你为什么不来,忍心的?

你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你这不来于我是致命的一击,

打死我生命中乍放的阳春,

教坚实如矿里的铁的黑暗

压迫我的思想与呼吸,

把我,囚犯似的,交付给

妒与愁苦,生的羞惭

与绝望的惨酷。

这也许是痴。竟许是痴。

我信我却然是痴,但我不能转拨一

支已然定向的舵,

万方的风息,都不容许我忧郁--

我不能回头,

命运驱策着我!

我也知道这多半是走向

毁灭的路;但

了你,为了你

我什么都甘愿;

这不仅是我的热情,

我的仅有的理性亦如此说。

痴!想磔碎一个生命的纤微

为了感动一个女人的心!

想博得的,能博得的,至多是

她的一滴泪

她的一阵心酸,

竟许一半声漠然的冷笑;

但我也甘愿,即使

我粉身的消息传到

她的心里如同传到

一块顽石,她把我看作

一只地穴里的鼠,一条虫

我还是甘愿!

痴到了真,是无条件的,

上帝他也无法调回一个

痴定了心如同一个将军

有时调回已上死线的士兵。

枉然,一切都是枉然,

你的不来是不容否认的存在,

否则我心中烧着拨旺的火,

饥渴者你的一切,

你的发,你的笑,你的手脚,

如何的痴恋与祈祷

不能缩短一小寸

你我间的距离!

户外的黄昏已然

凝聚成夜的乌黑,

树枝上挂着冰雪,

乌雀们典去了它们的啁啾

沉默是这一致穿孝的宇宙。

钟上的针不断地比着

玄妙的手势,像是指点,

像是同情,像是嘲讽,

每一次到点的打动,我听来是

我自己的心的

活埋的丧钟。

沙扬娜拉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情死

玫瑰,压倒群芳的红玫瑰,昨夜的雷雨,原来是你发出的信号——真娇贵的丽质!

你的颜色,是我视觉的纯醪;我想走近你,但我又不敢。

青年,几滴白露在你额上,在晨光中吐艳。

你颊上的笑容,定是天上带来的;可惜世界太庸俗,不能供给他们常住的机会。

你的美是你的命运!

我走进来了;你迷醉的色香又征服了一个灵魂——我是你的俘虏!

你在那里微笑!我在这里发抖,

你已经登上了生命的峰极。你向你足下望——一个无底的深潭!

你站在潭边,我站在你的背后,——我,你的俘虏。

我在这里微笑!你在那里发抖。

丽质是命运的命运。

我已经将你擒捉在手内!我爱你,玫瑰!

色,香,肉体灵魂,美,迷力——尽在我掌握之中。

我在这里发抖,你——笑。

玫瑰!我顾不得你玉碎香销,我爱你!

花瓣,花萼,花蕊,花刺你,我——多么痛快啊!——

尽胶结在一起,一片狼藉的猩红,两手模糊的鲜血。

上一篇: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程序下一篇:赠彭蠡钓者,赠彭蠡钓者杜荀鹤,赠彭蠡钓者的意思,赠彭蠡钓者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