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汉语培养方案

2024-05-06

留学生汉语培养方案(精选6篇)

篇1:留学生汉语培养方案

现代汉语教学与学生汉语言基本技能培养

[摘要]现代汉语因其自身的性质特点使现代汉语教学呈现出一些容易出现的矛盾问题。因此,现代汉语教学应客观地审视教学实际,使教与学的矛盾和谐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教材内容的择取、教学的方式方法、学习的方式方法上应进行深入的改革与实践,强化汉语言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关键词]现代汉语 教学 技能 培养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在汉语言的听、说、读、写等应用方面问题频出。具体而言,说话方音土语浓重,写文章错字连篇、言不达意、不会使用标点、普遍使用病句,朗读难以做到自然流畅、富有感情,等等。高职院校学生语文技能较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另一方面,与学生汉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密切关系的现代汉语基础教学,又让学生感到不切实际,没有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有效地解决矛盾,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是摆在高校现代汉语基础教学面前的一个需要正视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高职现代汉语课教与学存在的客观问题。

1.教材的用法。教者对于所选用的教材,大多按照教材序列、按照课程大纲按部就班地安排授课计划。对于教材内容,不能针对培养目标择取内容,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增删或调整。千篇 一律,教学与实际脱离,学习与应用脱离。

2.教者的教法。多数教师备课只在自己头脑中设计想当然的教法,一意孤行。老师的意愿先行,学生就像被老师操纵的提线木偶,任由教师摆布。听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解,回答着在教材中能够找到现成答案的问题,老师怎么指就跟着怎么学,这种教法非常机械。纸上谈兵式的教法,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学生语言素质的提高自然成了形式化的口号。

3.学生的学法。学生常带着“未知”来上课,在学生的头脑中,上课是坐在那儿接受知识,学生主要看老师灌输什么,不知道自己要储存什么,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要解决。课前缺少预习,课后缺少应用性的复习,使学习的主动性大打折扣。即使课上再积极认真,也是被动状态的。临到考试时,为数不少的学生都急切地让老师圈划复习范围,特别关心记什么,特别关心考什么。从这一点上看,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多的.是应付考试,学习的意义仅限于通过学科考试,最后得到毕业证。因此,在学法上,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怎么学,存在更多的被动性和盲目性。

面对现代汉语教与学的现实问题,教学应该进行课程教学的根本性改革。以现代汉语基本理论应用为基点,以强化基本技能训练为重点,切实提高现代汉语教学效果。

一、加强预习指导,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高职学生在中学时学过一些现代汉语基本知识,相对来说,中学的现代汉语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零散,不够系统。高校的现代汉语在中学学习的基础上更加系统化、精细化。对现代汉语教材的内容,学生会感到比较熟悉,因而容易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如果加强预习指导,学生就能提高分辨率,积极摄取知识。学生学习主动了,就能自觉选我所需要的,取我有用的。在预习指导上,要注意下列几点:

(一)指导学生预习教材的目录、掌握重点内容。现代汉语知识整体上较系统、完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知识的外现形态上零碎不整,学生感觉知识逻辑性不强,知识点像抓在手里的沙子,到最后所剩无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加强预习,把教材的知识序列列出纲目,提纲挈领,这样就能够把握教材的条理和重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剥离出未知的与深化的内容来,做到课前心中有数,以便课上有效地学习。

(二)鼓励学生提出关键问题、疑难问题,发现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学习经常处在让老师设问、提问的状态,学生不会提问或不敢提出问题。所以,当学生离开老师时,或者发现不了什么问题,一看感觉都会,而一应用则错误不断;或者到处是问题,感觉什么都不会,望而却步,只等老师来指点迷津。新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关键是能够在思维的方式方法上出新思路、出新法,而创新思维的训练就在于能否批判地学习,大胆地质疑,只有破旧才能立新,才有创新。为此,预习指导中要常设“提出问题”一项,要求学生把问题提的有水平,提到关键处。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难点问题的意识,以便深入学习。

(三)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只满足于发现问题是万万不可的,要善于提出问题,还应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问题不是提给老师或提给别人的,而是给自己的,学生应尽可能地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在预习指导中,应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或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答案。

二、改变授课观念,变主讲为主导,调整汉语言基础知识传授的方式、方法

高校现代汉语教学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教师往往做过多的理论讲解或分析预设的实例,学生则对课上老师津津乐道的偏离实际的语言实例分析讲解不甚感兴趣,因此,接受效果常常不够理想。现代汉语教学应该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从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模式中走出来,引导学生深入实际进行学习。语言的便捷性使语言教学实例随时可取可用,课上不必非拿死板的没有现实生活感的例子来讲,尤其是高职的现代汉语课,因其培养的是应用性人才,更不必在理论与经典上大做文章,应该把立足点放在语言应用的实际上。开展一些课前汉语口语训练活动,改革教学形式、由课堂走向社会,采取调查实践、研究式学习等方式,采用创设问题情境、造成知识冲突、制造悬念等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使训练落到实处。

三、把握好基本技能训练的着眼点、落脚点

现代汉语课既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因而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往进行训练时的着眼点与落脚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够贴近或与学生日常语言问题相差甚远,学生有远水不解近渴的感觉。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的训练使学生对学习的意义产生怀疑,也使其学习兴趣减弱。现代汉语教学应努力让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进入学生的学习视野,通过建构贴近生活的能力训练体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法,进行贴近生活、解决周边实际问题的设计与实践,突出现代汉语知识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强化语言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现代汉语口语、书面语的运用能力。在教学中,将复习、导入、展开、巩固、实践等各个教学环节,充分融进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使教学整体优化,提高学生的现代汉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

篇2:留学生汉语培养方案

在双语班语文教学课程中,为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构建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和实现目标。在小学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完成小学汉语的基本教学任务,而且还应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说汉语、学汉语的兴趣,为学生汉语口语能力的提高打下持续发展的基础。特组织此次“如何提高双语学生汉语能力”的研讨会。

一、活动目的: 对于双语班的学生来说,汉语更是学生的重要基础,因为没有良好的识字、理解等能力是不会学好其它学科的。因此,学好汉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次研讨活动,旨在让学生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

二、研讨时间、地点: 2017年10月24日(星期二)下午6:40,在五(5)班进行研讨。

三、参加人员:1-6年级双语班语文老师

四、活动主要内容:如何提高双语学生的汉语能力

五、活动过程:

1、打考勤。

2、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3、各位老师发表自己的意见

4、记录总结

神话中有一支令人向往的神笔,它能实现人们的愿望。其实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支笔,都可以写出充满生命的文章。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和锻炼,一定能够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快速发展。双语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汉语言和文字的训练,少数民族学生也会熟练掌握这门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的。

总而言之,汉语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任务。但教师不应站在某一角度去看待这门课程。而应以发展的眼光去进行教学,才能为学生提高汉语交际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7年10月23日

篇3:浅析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学生在汉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 汉语基础知识的缺乏。

基础知识在整个语言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缺乏, 在阅读中常常出现语法错误, 如:把“我喜欢上汉语课”说成“我汉语课喜欢上”颠倒谓语与宾语的位置。学生在阅读时无论是精读还是略读都会按照自己的习惯去读, 主次不分, 详略不当, 抓不住重点等现象。

2. 缺乏非视觉信息。

所谓非视觉信息是指在阅读过程中, 其潜在的作用有大脑提供的信息。在阅读过程中, 非视觉信息不容忽视, 非视觉信息越丰富, 阅读难度越小, 理解的就越快越到位。在视觉信息中最重要的有两类:一是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从其产生开始就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如:“粽子”“月饼”等日常生活饮食文化词语, “海尔”等商业文化词语。二是倾向性词语, 这类词语往往可以用来指明作者的态度和情绪。如表示“喜欢”“赞扬”, 这类词不胜枚举, 如“非常好”“很棒”等。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瑞士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句话真知灼见地体现出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1. 渲染课堂气氛。

运用实物巧设情景、运用情景扮演。学生喜欢新奇的东西, 我们老师就应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

汉语课外活动、开设班级小图书馆等, 开展丰富多彩的汉语课外活动是提高汉语学习和阅读能力的途径, 低年级孩子可以选取适当地、图文并茂的故事性比较强的课外读物, 中高年级孩子可以选取逻辑性比较强的科普性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巩固学生所学的汉语知识, 对学习汉语有很大帮助。

3. 树立学生阅读的自信心。

教师要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善于表扬和激励学生;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的优点, 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不要目中无人, 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就以教育者自居, 不要用强制的手段强迫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因为填压式的教育是不可取的, 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更不可行, 极易对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造成伤害, 让学生更加厌恶教师、厌倦学习, 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的缺失。所以, 尊重学生才是提高其汉语能力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1.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仔细地阅读思考, 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将肤浅的认知深刻化。巧妙地结合联想, 将阅读到的文字信息转化的更加形象化、个性化。阅读时把书中的精彩片段摘录下来, 写出自己对作品的客观评价。对提高阅读能力和汉语素质大有裨益。

(1) 泛读泛读即广泛阅读, 指读书面广, 涉猎各方面的知识, 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 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 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 以博采众家之长, 开拓思维。马克思写《资本论》曾钻研过1500种书, 通过阅读来搜集大量的准备资料。

(2) 精读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 须先熟读,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 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 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 要细读多思, 在认真阅读的同时, 也要仔细地研究, 并做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 务求明白透彻, 了然于心, 以便汲取更多书中的精华。这种方法尤其可运用在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的阅读中。

2.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书要分三读:

第一读是快读, 把文章大致快速浏览一遍, 在快速读的基础上掌握大意, 但是要求明确自己所读的内容。快读就是翻书, 跳读;读字而不读全句, 先对文章掌握大概印象。翻得越多, 读书的速度将会越快, 我们也就能快速地了解文章的第一主题。

第二读是慢读, 慢读就是把文章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读到, 并且要把文章的内容读细致读精要读全面, 要求对每一个段落的内容都要做到清晰明了。在慢读中, 引导学生将不懂的内容用铅笔或红笔在页旁作问号, 横线或波浪线最好不要使用。

第三读是选读, 就是把文章的重点段落选出来进行阅读。这一关是在重点段落上做强调记号, 但需要学生记住, 强调记号是要到这最后一关才加上去的, 因为重点内容需要在细读后才能选出。而需要先经过前期的两读才能完成这一项, 若没有前期的铺垫, 重点则很容易选错。不管是哪个阶段的学生, 对于阅读书本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好的书籍或文章值得反复阅读;平凡的书快读一次足矣。

综上所述, 在汉语教学中, 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只有坚持不懈的指导学生阅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真正人才。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培养出全面性的好学生。相信通过我们每位教师的努力和重视, 可以探索出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式和方法, 学生阅读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也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翻译与语言杂志》.2000年4月.

[2]张艳敏.语文课堂阅读教学[J].中华少年, 2012 (2) .

篇4:留学生汉语培养方案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表达能力;培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口语交际的功能和学习变得很重要了。由于一些原因,少数民族的小学生对用汉语进行交流非常吃力,在表达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下文就是对提高少数民族汉语运用的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说汉语的积极性

一个人的行为是受环境的影响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目前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为学生创建一种有利于少数民族小学生学习汉语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耳濡目染的对汉语学习产生兴趣,可以很大程度的增强学生的汉语学习积极性。

1.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少数民族的小学生在刚进入学习这个大环境时,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伙伴,会感觉到一定的新奇和紧张。但是由于没有很好的语言沟通能力,会使得小学生拥有比较大的情绪波动。教师在帮助学生适应小学生活时,一定要用心的布置教室(利用学生对教室的依赖感),一个充满着创意的教室环境会很好的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也会激发孩子对来学校学习的欲望。教师应该利于教室的每一寸空间,尽可能的充满童趣,可以使学生在进入教室后被吸引住,感到心情愉快,求知欲也会大大增强。

2.充分了解少数民族学生

一般少数民族的孩子在上学时会表现出敏感,不敢与人交流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对少数民族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多跟学生进行交流,尽量引导他们学习简单汉语,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可以和周围同学进行简单交流,慢慢的就会学习到汉语,也就会真正的融入到汉语这个大环境中。有些少数民族孩子由于地区风俗会面临一些困难,教师要及时进行沟通,帮助学生度过难关,努力打开这些学生的心灵大门,为他们点燃学习汉语的热情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汉语的魅力。

3.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自觉性

学生的学习成效与其自觉性有一定的关系。教师们在激发学生对学习汉语的自觉性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增强汉语的宣传工作,在教学过程中选一些场景为学生放一些中文歌曲,或者是放一些汉语片段,让少数民族学生模拟场景进行汉语对话。也可以在特定的场所安排一些汉语演讲,积极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参与,让他们在不经意间就认识到汉语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汉语自觉性。

4.形成用普通话交流的氛围

平时日常中的普通话交流也是学习汉语表达的一种方式。一般学生在课堂之余就不会再次应用汉语进行交流,这样光学不练也相当于没学。所以,教师要要求学生(少数民族)在课后尽量做到用汉语进行交流学习,在平时日常中就创造出汉语学习的环境,养成这样良好的学习汉语的习惯。这样优良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是需要大家共同打造的,所以我们建议全校的师生都运用普通话交流,这样整体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二、挖掘课程资源,开放教学内容,创造性使用教材

我们都知道,学习最基本的依靠就是教材,它是一门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教材的选择有一定要求的,素材一定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也不能只是进行讲解,还应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还能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也能让学生有一种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的认识。教师是教学教材的直接使用者,他们负责将教材中的一些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给学生,所以他们需要利用好教材,充分将教材中的资源挖掘出来,使用教材时不能太过刻板,要创造性的使用,这样可以更好的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在教材中收获。在教材中的词汇方面,要适当的减少虚词,多加入实词,因为教材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日常使用的词语,虚词在生活中的应用没有实词那么多,所以教材中应该适当减少。教师应该通过教材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关于生活和学习的词汇。让少数民族的学生从日常词汇开始一步一步对汉语进行了解。

三、结束语

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有特色的语言,每一个民族都有让族人铭记的风俗和人情,这些都是由中国悠久历史所沉淀的。各种语言与文字在独立存在的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学习和相互交流,而在我国汉语作为各个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纽带,是需要每个民族共同掌握的。我们应该在这个学习汉语、汉语交流的平台中,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小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增强他们对汉语的学习就是对国家实现强国梦献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田仙花.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J].新课程导学,2014,(6):70.

篇5:留学生汉语培养方案

新疆喀什师范学校 贾书成

【摘要】近年来,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语言交际能力,尤其是说的能力依然很差,突出表现在口语交流时,说不出,表不清。为了增进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让少数民族学生成为新疆经济建设的主力军,熟练掌握汉语势在必行。

【关键词】汉语教学;口语;交流;社交能力;重要性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他们平时接触的汉语很少,学习汉语存在很多困难,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要有别于汉族学生,应把重点放在读和说上,由于口语具有迅速、便捷、使用广泛等优点,它又是听,读,写的基础,可以说‘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好,听、读、写三项就迎刃而解了。

准确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促进听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然而,在教学中,忽视汉语口语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很多教师不把口语作为教学重点;另一方面,学生也不愿大声练口语(尤其是汉语基础差的学生)。因而,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

新课标提出:“口语交际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我们应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交流,在生活中实践交际的能力,实现练于课堂,得益于课外,让学生掌握交际的技能,养成与人交往、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但长期以来,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缺少汉语交流环境,语言障碍一直困扰和阻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认为应该将培养学生汉语表达能力贯穿在语文课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料,也为表达内容提供了许多生动、直观且趣味性强的素材。通过实际教学,利用多媒体课堂,为汉语口语训练提供源头活水。

一、在学习和生活中挖掘汉语口语训练素材

叶圣陶老人曾经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其功至伟。”所以,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留出充足的读书时间,使其能陶醉于美的境界。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范例,也是学生学习说话的依据,是提高口语交际的凭借。教师要很好的利用教材这一源泉,为提高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服务。有时也应该就地取材,向四周发散,关注社会,关心生活,以保持我们的语言训练是活生生的例子,而不是死语言。我的学生虽然缺少汉语交流的语言环境,可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恰恰为他们提供了训练语言的好材料,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看你是否把握住机会,利用机会,为我所用。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进行口语训练。

对话是练口语最有效的方法。是最真实的口语交际行为,对话的目的.是交流信息,并不特别在乎对方说话是否符合语法,遣词造句是否得体。对话时,讲话者可以及时获得听者的反馈。从反馈中,及时了解自己讲话的效果,调整自己的讲话方式和策略。在对话中,学习者可以练习各种口语交际策略,最后形成一种下意识的、自发的语言能力。

二、汉语口语训练要贯穿在语文课文学习的各个环节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气氛,要不断变换形式:诱发思考,引起争议。让学生常练常新,饶有兴致,并时常感到不吐不快,提高他们的发表欲和争辩意识。

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教师生动的语言和有趣有图像是鼓励学生说话的“兴奋剂”,也是展开形象的重要手段。这些实际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这样能唤起学生观察、思考和说话的兴趣。

经常朗读语言优美的课文,可以丰富词汇,熟悉句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2.结合课文片段,在激发学生联想的同时,进行汉语口语训练

教师利用多媒体的生活展示、音乐烘托、图画再现、语言描述、想像创造等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心理承受潜力,他们的灵感就会不断地迸发出来。

3.将汉语口语训练延伸到课外

都说课内是基础,课外是延伸。像我们这样学生多数是民族学生的学校,课外不仅仅是延伸,还是巩固,也是另一个汉语口语训练的场所。让学生接着课文的内容往下讲,讲给父母、兄弟和朋友听,也是一个很有效的训练方法。

汉语口语训练离不开具体的交际情境,不同的谈话主题、不同的训练场合、不同的谈话氛围构成特殊的交际情境。双方又会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表达中,激发起表达汉语的兴趣,积累自身的语言。我们也让家长密切的配合,让家长在家里为孩子创建汉语的语言环境,巩固学生在学校里的练习,增强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用语

一个人说话是否文明,可以是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道德风貌、思想修养和精神境界。学生文明用语的好习惯应从小培养。在口语训练时,要随时提醒学生说话时要想好了再说,不说脏话、谎话,不说伤害别人的话。

总之,在信息传递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汉语口语表达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显出重要的位置,加强口语训练,是现代社会的迫切需要。汉语口语训练的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在汉语口语训练的内容上多花心思。对民族学生进行汉语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好的,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实践,加以练习,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一定会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也会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焕辉。《言语交际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1986年

[2]王群,刘伯奎。《口语交际训练教程》[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

篇6:留学生汉语培养方案

汉语拼音教学中学生多能力培养刍议

江苏省张家港市三兴小学 张梅芹

现代汉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学生扎实学好汉语拼音,是朗读、识记、写作的基础,是学生学习语文,教师组织语文教学基础中的基础。教好汉语拼音,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修养和素质。

一、听说能力的培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生学习持久能力的培养在于磨炼。教师要给学生磨炼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听”和“说”两种形式总会交替进行,良好的听觉是正确、清晰的发音前提,然后通过看图“示范”读音,“演示”教具等手段让学生观察模仿,掌握要领,形成技能。如教学单韵母u和u时,先让学生看图,然后问学生图上画的是什么,由图导出单韵母u和u,让学生说出u和u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在于字形相近,不同点是u比u多两点,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着重进行听说的练习。进行反复,教师多次讲,学生模仿。除了培养他们听和说的能力外还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二、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学生认识世界万物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因素。因此培养观察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汉语拼音中字母的形、音有许多相似或相近之处,稍有不注意就容易混淆。观察能力对学好拼音作用较大。b和p两个字母的笔顺、笔画都相同,但在字形上b是右下半圆,而p是右上半圆。在读音上b和p都是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让气流自己冲出来,极轻极短。b的气流较弱,而p气流较强。通过比较区别,使学生掌握了易混的字母,另外还可以采取念口诀、读儿歌(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特点的,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成或自编儿歌与识记字形加以结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展竞赛等方式,如口诀有:一竖右下半圆b,一竖右上半圆p.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又促进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多次比较过程中,积极动脑,分析整理区别异同,培养了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又让学生在比较中进行了思维训练。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拼音教学能力的核心,也是创新品格的智力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点燃它”,一年级新生面对教材中的景物、人物、事件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和兴趣,他们处于高度兴奋,活跃的状态。教师的责任在于抓准时机激励思维,用自己的思想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应该积极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场景,把课上得声情并茂,情趣结合,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拼音教材中,有许多插图生动有趣。如洁白的鹅、美丽的大公鸡、五彩的气球、古老的宝塔等。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彩纸制作精美字母图形卡片,充实教具,通过插图陶冶学生的情操。如先利用宝塔插图,再带着学生看真正的.古塔,讲解塔的故事,了解塔的来历,教育学生学习古老的中国人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祖国的美德,我们应该保护古老的文化遗产。拼音教学中教师应当热情诱导学生大胆想象,给思维插上彩色的双翼。只有长期坚持,学生的想象就会如清冽的山泉汨汨而出,滋润他们的创造心田。

四、读写能力的培养

拼音教学中可以进行读写能力的培养,如教学声母,可读单韵母,要读写听相结合让学生先认读后书写;先书空再独立写;先抄写再默写。教学复韵母和音节时,在学生读准音节的基础上书写。除了强调按规定写好每个字母外,还要强调每个字母要写得紧凑匀称,看准一个音节写一个音节。除此之外还可以读音节,带音调组词,说一句完整的话。加强学字、学词、学句和阅读之间的纵向联系。培养学生由学字母到学音节、新词、拼音句子、句群的能力,达到提前读写,为学好语文,讲好普通话打好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读一读融入到玩一玩游戏中去,例如: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找好朋友”的游戏,把声母和韵母卡片发到学生手中,每个人的卡片不同,让学生找出音节好朋友,并且在找到后大声地读出所组成的音节,之后再继续找出不同的组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让学生的说读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习也水到渠成了。

五、自读能力的培养

在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普通话是基础,汉语拼音又是普通话的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是小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自读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呼是小学生自己读书的必备条件。汉语拼音中采取多种形式,用反复出现常用音节的方法来复习巩固。除独立成音节的字母外,还有整体认读音节的形成,还有看图读词、读短句、读短文等形式。训练学生反复练习,激发学生兴趣,让每位学生学好拼音,都能准确的直呼音节,为自己读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好语文,讲好普通话打好基础。如针对三拼音节这一学生学习拼音的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识读,并且和学生一起总结拼读方法,尝试用口诀法加以识记,在发展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打下了基础。对于学生在自读课文或课外读物时遇到不会读的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养成给生字标注拼音的习惯,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教师还可以经常组织如给物品、学生姓名加注拼音、读读纯拼音读物等一系列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上一篇:第一次学习制作辣椒萝卜的作文下一篇:SPE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