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确权申请书

2024-04-12

土地确权申请书(精选6篇)

篇1:土地确权申请书

土地确权申请书

申请人:

队 法定代表人:

(队长/屯长),身份证号码: 被申请人:

队 法定代表人:

(队长/屯长)请求事项:

请求人民政府依法确认

东面的旱地

亩的权属归板江队所有。

事实和理由:

东面的旱地从自古至今均全部属于

队所有。于1980年后,农业生产执行包产到户经营,东面0.8亩旱地于1980年至今均由本队村民

户管理经营,真没想到都安县城市建设的需要征用上述土地,被申请人

的队长

先到场,对征地员自称说:“

东面

亩的旱地归其所有”,征地员就误会把

东面旱地征地的亩数列为塘下队的亩数,从而引起土地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规定,现依法向人民政府申请确认上述土地权属,请查明事实,作出公正处理。

此致

县人民政府

申请人:

队 法定代表人:

****年**月**日

篇2:土地确权申请书

申请人:×××,××,××××年××月××日生,××族,××××人,农民,住×××××××××。被申请人:××××,××,×××岁,××族,××××人,农民,住×××××××××。申请确权的目的:

请求×××人民政府依法确认原××村××组××××××及周围活动场所处理给×××××的民事行为合法、有效。××××所有权及场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权归×××享有;责成被申请人将其强占我户管理使用的部分场所归还回给我户继续管理使用。

申请确权的理由:

××××年,农村实行以户为组的联产承包制,土地承包给了农户,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随着农村形势的变化,管理方式也相应采取了变革。经××××全体生产队员各户主共同商议决定:将属于××××××及其周围活动的场地处理给××××,×××××等部分生产工具处理给××××××××等户,帐目当时已结清。因历史背景与现在大不相同,文化程度、法律意识、办事程序远远不能与现在相比,不具备规范化,仅由××户人家组成的生产组组长××××和成员×××、×××、×××、×××人口头达成协议,没有形成书面文字根据。但除被申请人×××外,其他××人至现在对口头协议是一致认可的。

大约在×××年左右,被申请人×××在与我的场地相连的自留地里修建房屋,以他是××户人家组成的生产小组成员之一,否认×××周围的场地已经全部处理给我家,他家应有一份为借口,强占了位于××家房屋北面我的场地长×××米,宽×××米,面积为×××平方米,作为他家的院坝使用。当时我母亲找他理论无果,他仍强占。另外,在他的房屋后面××坎下的一块×××地,本属我户管理使用的场地,他家强占,拒不退还给我户。(两处被占情况,见示意草图)。

为维护我的合法权益(我父年事已高,已将上述场地移交给我使用、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第(二)款和国土资源部2003年1月3日发布的《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第五条规定,特申请乡政府确权,确认上述场地的使用权归我享有;责成被申请人×××退还强占的土地给我管理使用。

此致

××××××××

申请人:×××

篇3:土地确权问题分析

1农村土地确权含义

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确认、确定, 简称确权。是依照法律、政策的规定确定某一范围内的土地 (或称一宗地) 的所有权、使用权的隶属关系和他项权利的内容。每宗地的土地权属要经过土地登记申请、地籍调查、核属审核、登记注册、颁发土地证书等土地登记程序, 才能得到最后的确认和确定。

这其中有2 个基本原则: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 不可分割;明确土地承包的经营权交给农民, 即土地性质是集体的, 经营权归农民个人。另外, 从物权属性的角度考虑, 农民承包的土地确权后, 承包地生产经营权可以抵押、可以有偿出租等。要从土地确权着手, 实现“耕者有其田”, 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有助于守住18 亿亩的耕地红线。

2开展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意义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 给农民承包地一个合法的“身份证”, 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重要基础工作, 从根本上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重要民生大事, 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2.1 有利于促进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落实土地是农民生存的“命脉”。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基础政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 就是在这一基础政策的指引下, 在法律范围内, 明确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把土地承包关系明确, 核实农民承包的地块空间位置、面积大小。这样做有助于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有利于党的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可以扎实稳步推进和落实。

2.2 有利于在法律范围内保护农民对土地的合法权益此番土地确权

按照《物权法》的规定执行, 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登记颁证, 这符合城乡一致的原则。土地确权依法落实农民的土地财产权, 让农民的合法权益在法律的范围内更好地得到保护。

2.3 有利于党和政府制定和落实农业政策、发展现代农业

土地确权后, 有利于保护农用耕地, 守住18 亿亩农用耕地的红线。土地确权所产生的数据, 可以为党和政府制定强农惠农政策提供基础数据信息。党和政府可以根据这些确切的数据, 制定相关政策, 拟定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划, 引导农业合理健康发展。如可以制定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 通过规范的土地流转, 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 提高土地的收益, 同时解决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后土地无人耕作的问题。

3农村土地权确权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土地管理产权状况复杂、承包关系不清、权属争议较多等现象突出, 它们盘根错节、相互交织, 阻碍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归纳起来, 农村土地确权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3.1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分属不同部门, 确权的主体和性质尚不明晰

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确权发证分属国土和农业两个部门。根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1]60 号) 和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规定,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确权的登记发证属于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根据农业部等六部委办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的意见 (农经发[2011]2 号) 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属各级农业经营管理部门负责。目前, 国土资源部门“三权登证发证”工作已基本结束, 而农业部门的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 点上已取得了初步经验, 面上正在扩试点, 而且需要经五年时间才能完成此项工作, 由于分属两个部门管理, 工作中存在交叉和不协调现象。

3.2 确权登记认识尚不统一、基层推动此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多此一举。在实际的工作中, 有部分同志认为土地确权发证工作无显著意义。他们认为这次承包经营权发证, 主要是解决承包地块, 面积、合同证书没有落实到户和四至不清的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在二轮承包中已经解决, 不必再确权发证。个人认为这种认识是不足的, 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不断地完善工作理念及工作内容。

目前土地所有权确权到村, 不如实行土地私有化, 一次性确权到户。目前的确权到村委会, 产权仍然不明晰, 没有财权主体代表。如果按市场经济原则, 不如一次将所有权确权到户。但这样做又与目前的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宪法相违背, 而且也无法避免土地兼并、农民破产等问题发生。个人认为这是不合适的。

担心影响农民的心理稳定, 部分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积极。这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 要全面勘测丈量土地, 划定土地边界四至等, 可能会与原有的情况不符, 就会引发很多矛盾。农民以为农村也要重新调整土地了, 纷纷提出要求分地的要求。由于农民承包土地有国家补贴等利益的驱使, 再加上对确权登记的预期, 农民更看重土地, 很多原有的矛盾突发, 就很影响农村稳定, 影响农村干部的政绩。因此, 地方政府和基层干部都认为这项工作难度大, 吃力不讨好, 影响农村稳定, 积极性普遍不高。再加上中央要求此项工作五年内完成, 都在等待观望, 走一步、看一步, 工作推动的力度不大。个人认为这种工作态度不可取, 要全面认识, 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不是回避问题。

3.3 确权登记中遇到的政策性矛盾突出土地确权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为支撑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 有复杂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例如工作流程, 主要是调查摸底、影像解释、制作宗地图、信息录入等14 步工作流程。这一系列复杂的工作流程和规范, 是以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为支撑的。目前人力上数量不足, 并且急需专业人才。资金项费用目前属于地方政府财政支撑, 需要中央财政的经费补助。

3.4确权登记发证的后续工作亟待加强, 相关政策调整尚未及时跟上

土地颁证和土地流转中尚有一些政策需要明确。如除土地所有权证书已发到村外, 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证有些还未颁发。如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尚未落实、宅基地因为有些政策不明确也未发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目前尚未颁发。主要是如何在政策上界定颁证多出的土地面积。另外, 由于土地确权后, 实际面积大于二轮承包地面积, 有些农民要求确权给他, 同时要求国家按实际面积发给补贴。对于已流转出去的土地, 要求承租土地流转的大户, 按多出的面积补给承包费, 这一系列的后续问题引发的是如何调整承包合同等法律问题。

确权登记后的相关发展规划土地确权后的改革配套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合作组织尚待培育。土地确权后, 一些发达地区, 土地股份制合作社、集体社区合作社相继成立。而欠发达地区, 这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 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行指引、培育。

总之, 农村土地确权工作重要, 意义重大, 但是实际的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本文限于篇幅的限制, 仅着力探讨了在农村土土地确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抛出问题这块砖, 希望同行们继续讨论, 找到解决问题的“玉”。

摘要:农业是国家发展的根基, 三农问题是持续二十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点关注目标。而土地无疑是所有三农问题的根本。国务院发布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也将农村土地列入到登记范围之中, 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 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 宅基地使用权。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关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项目之一。本文就农村土地确权的意义、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地探讨。

关键词:土地确权,意义,问题

参考文献

[1]曾皓, 张征华, 宋丹.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思考——基于江西省的实践[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5 (01) .

[2]李素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19) .

[3]杨立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思考与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4 (06) .

[4]潘建伟.关于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几点认识和体会[J].决策探索 (下半月) , 2014 (06) .

[5]朱珍华.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对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行使的规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03) .

篇4:农村土地确权法制初探

关键词:农村土地确权;法制建设;立法思路

一、前言

现阶段土地问题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环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弊端对农村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推动土地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其关系到各地区城乡统筹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所以农村土地确权法制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农村土地的权属问题长期存在制度性和根源性等障碍,并且有一些法理问题也亟待解决,这些问题都阻碍了我国农村土地法制建设步伐,为此,能否解决农村土地确权法制建设中的上述问题,则关系到我国整个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农村土地确权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

1.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基本原则

农村土地确权法治建设过程中对于一些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土地确权中,应确保土地在符合当时历史事实的情况下不对其进行否定,或者是对此类土地进行改动,对于现在实际存在客观情况的土地确权要始终坚持合情、合理、合法的基本原则。这是因为历史上一些土地依据当时政策、法律而完成确权的,要坚决拥护当时政策、法律的客观性,对于一些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农村土地权属发生了实际变更的,只要在确定其非抢占性质的基础上有必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将上述基本原则灵活的应用到农村土地确权中,这样才能确保农村土地确权制度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农村居民土地权益受到侵害。

2.最大限度的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原则

土地确权工作的开展是由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各级人民政府会按照相关法律规制来完成对农村土地产权归属的认定,所以就土地确权工作来说是政府的行政行为,国家行政机关作为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中的主体,其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根本目的,即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农村居民的合法土地权益,为此,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应作为农村土地确权法制建设中的基本原则。

3.依法依规有序登记的基本原则

我国在土地确权立法上已经取得了初步成绩,具体包括现行《物权法》、《土地率管理法》、《土地登记办法》、《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以及《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等,这些相关法律、地方性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等均作为农村土地确权中的法律依据,同时也对农村土地确权的基本流程、操作程序进行了明确规定。为此,在农村土地确权法制建设中要坚持依法依规有序登记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农村土地权属认定中的不法行为,同时也是实现通过农村土地确权立法保障农村居民土地权益的主要路径。

4.严格遵循“主体平等”的基本原则

农村土地确权法制建设过程中要明确所有权的主体,可以按照乡镇、村、村民小组的所有权主体对其进行划分,只有这样的三类所有权主体才能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到具有所有权的主体上,避免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中发生所有权主体权益受侵害的问题,因此,就农村土地确权的法制建设中要坚持“主体平等”的基本原则。

三、农村土地确权法制建设的思路设想

1.宅基地使用权确认的立法思路

自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后农民享有了完整的宅基地产权,并且实现了宅基地自由流转的合法化,由于我国农村社会中长期存在宅基地私下交易的行为,这说明宅基地自由流转是具备合理性的行为,赋予农村宅基地自由流转合法化后不仅可以实现土地资源财产化,同时对提高土地市场中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各地区城乡统筹工作开展中必然经历的一个环节。针对宅基地使用权确认的法制建设上,建议立法部门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对农民和非本集体人员合法拥有的宅基地、房屋等,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给予确权登记发证,明确农民和非本集体人员拥有该宅基地、房屋的永久使用权,并通过建立健全的农村宅基地流转权益保障机制来对其流转程序进行规范。第二,出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级差收益分配办法。第三,明确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在农村宅基地流转中的责任与义务,要充分发挥行政力量来实现对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监督与管理。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的立法思路

目前,国内学术界在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认问题討论上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并且学者们根据广大地区农村居民的意愿达成了统一的共识,即按照农村地区人口和土地占有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土地权利,维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基础上,赋予农村居民原有农业承包土地的永久使用权。为此,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的法制建设上要坚持农民享有原承包土地的一切权属,即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基本的物权权利,同时也明确规定禁止农村居民擅自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这样才能避免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上引发社会不稳定等问题,这也是农村土地确权法制建设中应高度中的一环。

3.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认的立法思路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中长期存在的集体建设用地隐性和非法流转现象屡见不鲜,并且很多地方政府对上述行为都持有默许的态度,所以推动农村社会集体建设用地依法进入市场可以更好的规范这一行为,这也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认法制建设中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建议立法部门还要对《土地管理法》中禁止集体建设用地出租、转让的规制进行修订,制定出符合市场经济内在发展规律的集体用地进入市场规制,这样才能确保农村居民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各地区城乡统筹进程的不断加快暴露了农村土地确权中的一些立法缺陷,并且农村社会长期存在的一些土地流转现象对土地确权产生了极大影响,所以立法部门有必要从农村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确权的法制建设,这对维护广大农村居民的土地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丁琳琳.农村土地确权羁绊及对策:赣省调查[J].改革.2015(3):41-42.

[2]陈明.权属意识、地方性知识与土地确权实践——贵州省丘陵山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4(2):46-47.

[3]朱北仲.我国农村土地确权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经济纵横.2015(5):66.

篇5:土地确权申请书

灵璧县人民政府:

杨疃中学始建于1958年,位于灵璧县杨疃街文明路,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现有15个教学班,800余名学生,学区覆盖近10平方千米,原来未办手续,现申请办理土地确权相关手续。

特此申请

杨疃中学 2015.9.3

关于杨疃中学土地权属来源的证明

杨疃中学始建于1958年,位于灵璧县杨疃街文明路,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现有15个教学班,800余名学生。其申请确权的土地属杨疃村集体所有,土地上的所有建筑物的产权都归杨疃中学所有。

以上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杨疃镇杨疃村民委员会

篇6:土地确权申请书

申请人:....县....镇....村...村民小组 负责人:....,系该组组长 电话: 委托人:.......,系该组村民代表 被申请人:....县....镇...村....村民小组 负责人:....,系该组组长,电话: 申请事项:确定土地所有权

事实与理由: 争议地名称、四至、面积、位置、现状。

从那时开始,我村便对该土地进行管理耕种,而且......等一直生活在这里。1956年转初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确定为一个基本核算单位。1960年,.......1978年.......1980年,实行土地承包后,因该地块坡陡且土质较差,没有村民愿意耕种,村委会便将该地块留为村集体机动地。

上一篇:浦阳街道红歌赛领导致辞下一篇:庞博觉硬笔书法教学48:竖心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