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功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度论文

2024-05-06

实验功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度论文(精选11篇)

篇1:实验功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度论文

【摘要】物理实验对学好物理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们在实验方面的培养,使学生们通过实验掌握物理知识,从而大大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度。

【关键词】实验功效;初中物理;教学效度

一、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1实验现象与学生原有经验同向,引起思维共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物理知识,而这些物理现象在学生们的脑海中基本上已经形成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对于大多数学生们来说,在上初中物理课时不是空着脑袋去学习,而是带着一定的生活中的印象去学习初中物理知识,当在初中物理实验的最终结果跟学生们记忆中的结果是一样发生时,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们思维的共鸣,从而使学生们感受非常亲切,对学习物理充满兴趣。

例如,在探究光的折射时,由于学生们在生活中会发现筷子插在水里面会出现折断的现象,在学生们脑海中都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在物理实验课上讲折射实验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回忆在平常生活中有关折射的现象,然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力,设置小组,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设计出下面的实验,即选三个学生并排站在一个大鱼缸前面,对鱼缸里面的金鱼进行打捞,其中第一个学生对准金鱼的上方进行打捞;第二个学生对准金鱼的`正前方进行打捞;第三个学生对准金鱼的下方进行打捞,最终是第三个学生打捞着鱼,其他两名学生都没有打捞着,这种结果跟学生们猜测的结果几乎是一致的,所以教师从实验的结果出发再讲解折射有关的知识,就会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从而对习初中物理充满好奇心。

1.2实验现象与学生原有经验相悖,激起认知冲突

虽然学生们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物理经验,但是不是所有的物理经验都是正确的,总会有一些是跟客观事实不同的物理前概念,因此,学生们一定要处理好这些,从而激起学生认知冲动,对学习物理充满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大气压强”时,教师现将一个玻璃杯中装满水盖上纸,这时候教师问学生们如果将水杯倒置水会不会流出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说能流出来,但是当老师倒置后水却没有流出来,这时候教师再将水倒出半杯,只剩下半玻璃杯水,然后再有纸盖上,教师再问水杯倒置水会不会流出来,这时候由于上次说错的原因,很多学生会说不会流出来,但是当老师倒置后发现水都流出来了,这种结果往往是跟学生们的初始想法相悖的,最后教师再将原因,因为当水杯灌满水盖上纸后,杯中的大气压就低于杯外的大气压,杯外的大气压就压住了纸,水就流不出来了;但如果是半杯水,那还有半杯是空气,大气压就帮不上忙了,于是,水就流出来了,所以在这样的实验中往往能激起学生们的求知欲,从而对学习物理充满兴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度。

二、进一步挖掘实验功效的策略

2.1用于初中物理的概念教学

初中物理是一门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学科,因此要求学生们多多练习,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而不是教师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让学生们去看,或者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这种教学方法是非常不科学的,都不能很好地挖掘出学生们的潜力,因此,初中物理实验要求学生们亲自动手,多多练习,从而发现物理的乐趣,以便对学习物理充满兴趣。

例如,在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实验时,教师要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而不是教师自己在讲台上做实验,或者是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过程,这样对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精华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用一个空纸盒,然后在空纸盒的侧面扎三个大小一样的孔,纸盒装满水后,观察水从小孔喷出时的现象,最终由实验现象得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只有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操作,才能加深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识,从而发挥出实验功效,这对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2实验用于解决生活中的某些困惑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做饭时用到压力锅,那么为什么压力锅会做饭快呢?学生们对于这一问题理解的不是非常透彻,往往都觉得只是因为密封的好,但是更深一步的原因,学生们往往是想不透的,因此,教师可以这样给学生们解释,如果压力锅不加限压阀,这时锅内的气压即为大气的压强(通常算作一个大气压),水的沸点是100℃,现在盖上限压阀,锅内水沸腾时的气压是多少呢?显然,这时的气压是原先的一个大气压和限压阀所产生的附加压强之和,这样,只要测算得附加压强,就能得知锅内的总压强,于是就可通过查表获得压力锅内水的沸点了,因此为什么用压力锅做饭快就显而易见了。

结论

初中物理在整个初中阶段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它需要学生们通过物理实验去掌握有关的知识,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实验功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出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於罗英.挖掘实验装置的多重功效,提升处理实验的综合能力[期刊论文]-高中数理化(19)

[2]周国英.优化物理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期刊论文]-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

篇2:实验功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度论文

摘要:我们知道,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离开了实验,就像无水之鱼,失去应有的生命力。物理小实验在教学中可以发挥大作用,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小实验的运用做阐述。

关键词:物理

教学

小实验

所谓物理小实验,就是指那些取材简单,学生容易操作,用时又比较短的实验,这些实验常常因为简单而被众多老师忽视。事实上,这些小实验在新课程教学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因为取材简单,操作容易,学生做小实验的成功率比较高,会极大的提高学习兴趣与动手实践能力,一名称职的老师,不仅要重视小实验在物理家学中的运用,还要善于为学生设计各种小实验。那么在具体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如何设计好小实验,运用好小实验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些个人的体会。

用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动力。初中学生生性好奇、好动,每一节物理课做些小实验,对他们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在学习液体沸腾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演示一个用纸做成烧开水的锅给学生看,很多学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那就是纸包不住火的,可当学生亲眼看到,直做成的锅,不仅没有被火烧着外,还看到里面的水沸腾了!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习兴趣大增,极大的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用小实验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每节课十分关键的环节。每位老师都重视新课的导入,而物理小实验能很好的帮助我们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立即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在学习惯性知识的时候,将自己的手机放在讲台上面的一张纸条上,然后拉动纸条,将它拖到桌边,学生非常担心手机摔下来,这时,突然抽动纸条,手机却“安然无恙”,仍然在桌子上面,然后向学生说:知道手机不摔下来的原因吗?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的原理。。。再如,在学习摩擦力的时候,我们在课的开始阶段,向学生做一个筷子将放满米的被子提起来的实验,这现象能极大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用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实验具有操作简单、取材简单、用时短等优点外,还具有能让学生在家完成的特点。比如,学生在家里可以用橡皮筋、刻度尺来自制一个弹簧秤。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开展比赛活动,比一比那个同学做出来的弹簧秤的准确程度高;学习了杠杆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小杆秤。在复习大气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利用鸡蛋、细口瓶材料,做一个瓶吞鸡蛋的小实验。具体做法是:将细瓶

里放一些细沙,再将点燃的棉花放在细 瓶燃烧,过一会儿,把剥了壳的鸡蛋放 在细瓶口,就会看到鸡蛋被瓶吞下了。很多老师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向学生布置书面作业,很少布置动手作业,最后造成学生厌学,教学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让学生在家做些动手的小实验,不仅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原理,还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

用小实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每个小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的物理原理,让学生制作与解释小实验,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还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比如,在学习大气压知识后,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让玻璃杯抓气球呢?

操作:1将吹好的气球放在桌子上;2将热水倒入玻璃杯里,放置一会儿;3将玻璃杯中的热水倒出,并将空玻璃杯的杯口罩在气球上,就会看到玻璃杯将气球抓起了。

学生能根据实验现象解释这个实验的原理。此时,老师可以接着给出思考题:你还有什么办法抓住气球吗?你能设计一个小实验,不要用手捏塑料矿泉水瓶,就能将塑料矿泉水瓶弄瘪吗?

在利用小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时候,可以由老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解释现象或原理,也可以告诉学生简单的实验过程,让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并解释实验,因为这些活动都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积累小实验的素材

小实验的教学作用是不可小视的,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收集、储备。最好建立起档案,并标注操作要领,注意问题,形成一个资料库,这样以便教学之用。比如,沉浮条件的探索,就有很多种材料,常见的是用直观塑料小瓶,它的密度是接近水的,医院里有很多这样的小瓶子,但在配重的时候,需要金属丝,你就要记住是几号金属丝,在实验的时候需要在瓶底绕几圈,其中的水深又是几厘米等等都要有记录,这样使下一次实验的时候节约很多的时间。再如,某些材料能做哪些小实验,也要总结。如鸡蛋,在物理小实验中,有很多地方用到:

1可以做测质量的实验,先请学生估计一下,再用天平测一测。

2做惯性有关的实验,将鸡蛋放在用玻璃片盖着的水杯上,再用小木棍敲击玻璃,鸡蛋落在水杯里;可以用旋转鸡蛋的方式,判断生、熟鸡蛋。将它们分别放在桌面上旋转,很快停下来的是生鸡蛋。

3做沉浮实验。将鸡蛋放在放有清水的烧杯中,看到鸡蛋是沉在杯底的,然后再向烧杯里加食盐,会看到鸡蛋逐渐悬浮起来,若再加食盐,会看到漂浮起来。

4做不倒翁实验。将鸡蛋头小的那端锥一小孔,并将鸡蛋里面的蛋清流出,然后向小孔里灌点细沙,再将熔化的蜡烛油滴人,使细沙固定在鸡蛋的头大的那端,这样就做成了一个不倒翁,无论你怎么推鸡蛋,鸡蛋都不会倒下了。

篇3:实验功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度论文

1.1 实验现象与学生原有经验同向, 引起思维共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物理知识, 而这些物理现象在学生们的脑海中基本上已经形成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所以, 对于大多数学生们来说, 在上初中物理课时不是空着脑袋去学习, 而是带着一定的生活中的印象去学习初中物理知识, 当在初中物理实验的最终结果跟学生们记忆中的结果是一样发生时, 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们思维的共鸣, 从而使学生们感受非常亲切, 对学习物理充满兴趣。

例如, 在探究光的折射时, 由于学生们在生活中会发现筷子插在水里面会出现折断的现象, 在学生们脑海中都留下来深刻的印象, 因此, 教师在物理实验课上讲折射实验时, 可以先让学生们回忆在平常生活中有关折射的现象, 然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力, 设置小组, 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设计出下面的实验, 即选三个学生并排站在一个大鱼缸前面, 对鱼缸里面的金鱼进行打捞, 其中第一个学生对准金鱼的上方进行打捞;第二个学生对准金鱼的正前方进行打捞;第三个学生对准金鱼的下方进行打捞, 最终是第三个学生打捞着鱼, 其他两名学生都没有打捞着, 这种结果跟学生们猜测的结果几乎是一致的, 所以教师从实验的结果出发再讲解折射有关的知识, 就会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从而对习初中物理充满好奇心。

1.2 实验现象与学生原有经验相悖, 激起认知冲突

虽然学生们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物理经验, 但是不是所有的物理经验都是正确的, 总会有一些是跟客观事实不同的物理前概念, 因此, 学生们一定要处理好这些, 从而激起学生认知冲动, 对学习物理充满兴趣。

例如, 教师在讲“大气压强”时, 教师现将一个玻璃杯中装满水盖上纸, 这时候教师问学生们如果将水杯倒置水会不会流出来,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说能流出来, 但是当老师倒置后水却没有流出来, 这时候教师再将水倒出半杯, 只剩下半玻璃杯水, 然后再有纸盖上, 教师再问水杯倒置水会不会流出来, 这时候由于上次说错的原因, 很多学生会说不会流出来, 但是当老师倒置后发现水都流出来了, 这种结果往往是跟学生们的初始想法相悖的, 最后教师再将原因, 因为当水杯灌满水盖上纸后, 杯中的大气压就低于杯外的大气压, 杯外的大气压就压住了纸, 水就流不出来了;但如果是半杯水, 那还有半杯是空气, 大气压就帮不上忙了, 于是, 水就流出来了, 所以在这样的实验中往往能激起学生们的求知欲, 从而对学习物理充满兴趣,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度。

二、进一步挖掘实验功效的策略

2.1 用于初中物理的概念教学

初中物理是一门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学科, 因此要求学生们多多练习, 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而不是教师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让学生们去看, 或者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 这种教学方法是非常不科学的, 都不能很好地挖掘出学生们的潜力, 因此, 初中物理实验要求学生们亲自动手, 多多练习, 从而发现物理的乐趣, 以便对学习物理充满兴趣。

例如, 在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实验时, 教师要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而不是教师自己在讲台上做实验, 或者是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过程, 这样对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精华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 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用一个空纸盒, 然后在空纸盒的侧面扎三个大小一样的孔, 纸盒装满水后, 观察水从小孔喷出时的现象, 最终由实验现象得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深度越深, 压强越大。只有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操作, 才能加深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识, 从而发挥出实验功效, 这对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2实验用于解决生活中的某些困惑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做饭时用到压力锅, 那么为什么压力锅会做饭快呢?学生们对于这一问题理解的不是非常透彻, 往往都觉得只是因为密封的好, 但是更深一步的原因, 学生们往往是想不透的, 因此, 教师可以这样给学生们解释, 如果压力锅不加限压阀, 这时锅内的气压即为大气的压强 (通常算作一个大气压) , 水的沸点是100℃, 现在盖上限压阀, 锅内水沸腾时的气压是多少呢?显然, 这时的气压是原先的一个大气压和限压阀所产生的附加压强之和, 这样, 只要测算得附加压强, 就能得知锅内的总压强, 于是就可通过查表获得压力锅内水的沸点了, 因此为什么用压力锅做饭快就显而易见了。

结论

初中物理在整个初中阶段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 它需要学生们通过物理实验去掌握有关的知识, 因此, 学校必须重视实验功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要作用, 从而激发出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於罗英.挖掘实验装置的多重功效, 提升处理实验的综合能力[期刊论文]-高中数理化2013 (19)

篇4:实验功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度论文

【关键词】实验功效;初中物理;教学效度

一、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1实验现象与学生原有经验同向,引起思维共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物理知识,而这些物理现象在学生们的脑海中基本上已经形成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对于大多数学生们来说,在上初中物理课时不是空着脑袋去学习,而是带着一定的生活中的印象去学习初中物理知识,当在初中物理实验的最终结果跟学生们记忆中的结果是一样发生时,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们思维的共鸣,从而使学生们感受非常亲切,对学习物理充满兴趣。

例如,在探究光的折射时,由于学生们在生活中会发现筷子插在水里面会出现折断的现象,在学生们脑海中都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在物理实验课上讲折射实验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回忆在平常生活中有关折射的现象,然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力,设置小组,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设计出下面的实验,即选三个学生并排站在一个大鱼缸前面,对鱼缸里面的金鱼进行打捞,其中第一个学生对准金鱼的上方进行打捞;第二个学生对准金鱼的正前方进行打捞;第三个学生对准金鱼的下方进行打捞,最终是第三个学生打捞着鱼,其他两名学生都没有打捞着,这种结果跟学生们猜测的结果几乎是一致的,所以教师从实验的结果出发再讲解折射有关的知识,就会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从而对习初中物理充满好奇心。

1.2实验现象与学生原有经验相悖,激起认知冲突

虽然学生们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物理经验,但是不是所有的物理经验都是正确的,总会有一些是跟客观事实不同的物理前概念,因此,学生们一定要处理好这些,从而激起学生认知冲动,对学习物理充满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大气压强”时,教师现将一个玻璃杯中装满水盖上纸,这时候教师问学生们如果将水杯倒置水会不会流出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说能流出来,但是当老师倒置后水却没有流出来,这时候教师再将水倒出半杯,只剩下半玻璃杯水,然后再有纸盖上,教师再问水杯倒置水会不会流出来,这时候由于上次说错的原因,很多学生会说不会流出来,但是当老师倒置后发现水都流出来了,这种结果往往是跟学生们的初始想法相悖的,最后教师再将原因,因为当水杯灌满水盖上纸后,杯中的大气压就低于杯外的大气压,杯外的大气压就压住了纸,水就流不出来了;但如果是半杯水,那还有半杯是空气,大气压就帮不上忙了,于是,水就流出来了,所以在这样的实验中往往能激起学生们的求知欲,从而对学习物理充满兴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度。

二、进一步挖掘实验功效的策略

2.1用于初中物理的概念教学

初中物理是一门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学科,因此要求学生们多多练习,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而不是教师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让学生们去看,或者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这种教学方法是非常不科学的,都不能很好地挖掘出学生们的潜力,因此,初中物理实验要求学生们亲自动手,多多练习,从而发现物理的乐趣,以便对学习物理充满兴趣。

例如,在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实验时,教师要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而不是教师自己在讲台上做实验,或者是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过程,这样对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精华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用一个空纸盒,然后在空纸盒的侧面扎三个大小一样的孔,纸盒装满水后,观察水从小孔喷出时的现象,最终由实验现象得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只有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操作,才能加深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识,从而发挥出实验功效,这对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2实验用于解决生活中的某些困惑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做饭时用到压力锅,那么为什么压力锅会做饭快呢?学生们对于这一问题理解的不是非常透彻,往往都觉得只是因为密封的好,但是更深一步的原因,学生们往往是想不透的,因此,教师可以这样给学生们解释,如果压力锅不加限压阀,这时锅内的气压即为大气的压强(通常算作一个大气压),水的沸点是100℃,现在盖上限压阀,锅内水沸腾时的气压是多少呢?显然,这时的气压是原先的一个大气压和限压阀所产生的附加压强之和,这样,只要测算得附加压强,就能得知锅内的总压强,于是就可通过查表获得压力锅内水的沸点了,因此为什么用压力锅做饭快就显而易见了。

结论

初中物理在整个初中阶段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它需要学生们通过物理实验去掌握有关的知识,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实验功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出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於罗英.挖掘实验装置的多重功效,提升处理实验的综合能力[期刊论文]-高中数理化2013(19)

[2]周国英.优化物理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期刊论文]-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2(2)

篇5:实验功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度论文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兴趣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法。除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之外,其实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开展得更多的还是小实验。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音叉发声的时候,振动情况不能用肉眼观察到,但可以通过很多间接的方法感受到,比如用手触摸感受音叉麻手的感觉,或将音叉置于水槽中,观察音叉溅起水花。用乒乓球来直观地反映出音叉的振动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具体做法如下:把细线的一端用胶带粘在乒乓球上,然后悬挂在铁架台下,将一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贴近乒乓球,就会看到当音叉触及乒乓球的瞬间,乒乓球会被弹开。该实验用于演示,效果明显,有一定的趣味性,同学们也可以用它来证明其它一些发声体是振动的。

气体的热胀冷缩

在讲到温度计的原理时,需要介入热胀冷缩的知识,尽管有的同学可能知道这一现象,但如果有一现象明显的实验来验证,效果就更好了。方法很简单,将一踩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里面的气体由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会使乒乓球复原。此实验证明了气体的热胀冷缩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浮力的方向

学生对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很容易理解,但对于总是竖直向上的理解有一定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一个实验:向烧杯中注水会发现沾有细线的乒乓球浮起,此时细线与水平面垂直,说明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当我倾斜烧杯时细线仍然竖直,说明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通过该实验,使学生对浮力方向加深印象,直观、形象,便于理解,便于学生巩固。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上下表面的压力差,若下表面无液体就不会产生浮力。用较大的可乐饮料瓶剪掉底部,留下上半部倒置,将黄色乒乓球压在瓶颈处并注水,会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不会浮起来,然后用手或瓶盖将瓶口封住,由于球和瓶之间渗水,球下部有水,乒乓球下部有水,所以会很快上浮。该实验简单、醒目、趣味性强。

浮沉条件

三个相同的黄色乒乓球浸没水中出现上浮、悬浮、下沉三种不同结果,引发学生思考,原因是a是原装,b注适量盐水并封闭,c是注入足量盐水,结论:物体的浮沉与浮力f、物体重力g的大小有关系,通过改变自身重可以实现浮沉。此实验用作“浮力的应用”的引入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潜水艇模型

用玩具注射器,细胶管,黄色乒乓球,铁钉制作潜水艇模型通过推拉注射器活塞改变球内水的多少,从而改变浮沉情况。用此潜水艇模型模拟潜水艇的工作过程,形象、直观,学生很自然就理解潜水艇的原理。

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覆杯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一个典型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取一硬纸片盖住杯口,将杯子倒置,就能看到一张纸托住一杯水的奇妙现象。用乒乓球来改进这个实验,同样能取得奇效。找一个瓶口比乒乓球略小的饮料瓶,装满水之后,用乒乓球堵住瓶口将其倒置,结果看到乒乓球不仅自身不会掉下来,而且还托住了一整瓶的水,因为乒乓球不怕水浸,所以比用纸片有优越性,此实验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比用任何语言描述效果都要好。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用胶布把乒乓球粘在30厘米长的绳子的一端。拎着绳子的另一端,将乒乓球拿到自来水龙头下,拧开水龙头,让自来水冲在乒乓球上,然后慢慢地把绳子引向一侧,离开自来水。乒乓球会随着绳子离开自来水吗?不,乒乓球不仅没有离开水,反而好像被水“吸引”住了。很快,绳子就与自来水的水柱形成了一个角度。将缝衣针的轻质细线,用透明胶分别粘在两个乒乓球上,相距1cm左右悬挂起来,用一细饮料管向两球之间用力吹气,两球不仅不分开,反而靠拢。在一漏斗下放一乒乓球,手放开,乒乓球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下落,如果从上往下不断的向下吹气,可看到乒乓球不会落下。这一实验说明了流体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上部压强小,下部压强大,所以乒乓球不会落下。将乒乓球放在一烧杯中,对着烧杯口吹气,会发现乒乓球从烧杯中跳起来,跳入另一烧杯中,此实验也充分证明了流体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演示摩擦起电实验

把乒乓球放在光滑的桌面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乒乓球,会发现乒乓球向橡胶棒滚动,移动橡胶棒,乒乓球会随着橡胶棒不停滚动。该实验的趣味性强,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将两个乒乓球用细线悬挂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同时接触两个乒乓球,使两个乒乓球带上同种电荷,仔细观察它们在同种电荷情况下的运动情况,得出结论。该实验直观、形象的演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现象,增加趣味性,使学生易于接受。

机械能的转化

将乒乓球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乒乓球下落与地面撞击又被弹起。整个过程中乒乓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又转化为弹性势能,弹性势能又转化为动能,动能又转化为重力势能。观察分析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换,增加趣味性,使学生易以理解。

演示微小形变

在讲解力的作用效果时涉及到不明显形变,一般很难观察到,用以下实验即可解决这一问题:在乒乓球上打一孔并插入一支透明细胶管或玻璃管,内装有颜色水,用手挤压球两侧,可看到管中水位明显发生变化:说明体积变化,即球向内有形变。

惯性”反常”

我们知道,由于惯性,物体发生状态变化时呈相反状态,即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倒,起动时乘客向后倾倒。本实验却观察到与上不同的现象:用一较长的内径较大的玻璃管或大量筒,装满水,并把黄色乒乓球放进去封住管口,让球停留在中间位置,突然加速减速,发现球的运动方向与外界变化相同,即加速时球向前,减速时球向后。此趣味实验的结果与学生的猜想正好相反,印象深刻,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有关惯性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唐伟,丁召民.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m].新华出版社,2005(4)

[2]廉源.趣味物理实验(上下册)[m].中华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5(4)

作者简介:

篇6:实验功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度论文

一、运用对比实验帮助学生立刻感受新知

“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化学知识零碎而繁多, 学生刚开始学化学时, 对新知识不能立刻感知, 所以在新授课中,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可通过增设对比实验, 来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例如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 可以这样设置三组对比实验:

第一组由学生完成:将分别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 哪个能被点燃?

第二组也由学生完成:看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 哪个比较容易点燃?

第三组也是由学生完成:两支相同的蜡烛, 一支放在空气中燃烧, 一支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 比较两支小蜡烛持续燃烧的时间。

通过这样设计的三组对比实验, 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立马浮出了水面, 学生很快得出了结论。但他们一开始对这个知识还不能灵活自如的运用, 为了巩固这个知识, 把这个知识进行升华, 我们可以再增加一组实验:

由教师演示:我事先准备一个了大烧杯, 然后倒入100℃的热水, 热水中放一块白磷, 然后在烧杯上方放一块长的铜片, 在铜片上一端放一块白磷, 一端放一块红磷, 然后观察实验现象。结果发现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 而铜片上的红磷不燃, 水中的白磷也不燃, 为什么呢?学生一个个眼睛都呆住了, 小声的说, “怎么回事?”然后我又用一支装满氧气的大试管把热水下的白磷罩住, 结果白磷居然也着火了, 在水中燃烧起来了, “太神奇了”, 学生们惊呼, 看着学生充满好奇和不可思议的眼神, 我说看, “化学能让水火相容, 化学是一门具有魔力的学科, 你们要好好学啊。”通过这个对比实验, 学生不光立刻感受了新知, 还对燃烧的条件彻底的理解了。可见, 借助对比实验, 费时不多, 效果明显, 学生能够很快掌握新知识。

二、运用对比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

学生的思考能力是通过对事物的深化认识得来, 但前提还是来源于对事物的直接观察。根据视觉生理学的研究, 人从外界所接受的信息, 90%以上是从视觉通道输入的, 也就是人的大量知识都是先通过观察获得的。因此, 良好的观察能力, 对任何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化学学科的特点来看,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更有其重要性。例如在学习C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这个内容时, 如果教师只照本宣科, 把CO2直接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发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了, 此时有的学生以为是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 有的学生以为是H2O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 而有的学生认为是CO2和H2O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 针对这个问题, 在课上讲CO2与H2O反应时, 我同时设计两组对比实验让学生来完成:第一组:紫色石蕊试纸和CO2, 紫色石蕊试纸和H2O;第二组:紫色石蕊试液和稀盐酸, 紫色石蕊试液和CO2。到底是什么物质让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呢?通过对这一系列的对比实验的观察分析, 学生便能够分析出原来是CO2与H2O反应生成了酸, 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了。可见对比实验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这对学好化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运用对比实验纠正学生易错点

斯金纳的“刺激—反应—强化”理论认为, 在学习过程中, 当给予学习者一定的教学信息———“刺激”后, 学习者可能会产生许多种反应。所以在教学中, 针对学生的易错点,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运用对比实验来对学生作出刺激, 使他们对正确的知识作出强化。

比如讲到结晶这个知识点的时候, 根据以往的作业反馈, 有经验的教师知道这个地方是个易错点, 教师即使把知识点讲的再清晰, 但作业中还是有很多同学对于哪些物质用降温结晶, 哪些用蒸发结晶根本就搞不清, 鉴于此, 实际上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提前纠正学生的易错点, 方法就是让学生亲身去体验这个知识点, 可以这样设计对比实验:在两个大小相同的试管中, 装入等体积的硝酸钾浓溶液和浓食盐水, 然后把两者放入冷水中, 让学生观察现象, 结果发现硝酸钾浓溶液的那支试管中出现了大量的晶体, 而浓食盐水的那支试管基本没有晶体。通过这样的一对比, 自然而然得出硝酸钾溶液用降温结晶, 而食盐水就不能用降温的方法来结晶。

总之, 在平常的化学教学中, 通过对比实验的运用, 恰到好处的解决了很多教学上的重点或难点, 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在神奇而又复杂的化学世界中, 对比实验就像是知识海洋中的一艘巨船, 载着我们在化学的世界中畅游, 去攻克难关, 去探究事物的本质, 去了解事情的真相, 让我们达到胜利的彼岸, 对比实验, 化学教学中的一朵奇葩, 值得一用。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一些实例来介绍本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尝试运用对比实验来优化化学教与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从对比实验帮助学生感受新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可以纠正学生的易错点这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篇7: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充分准备,确保成功

在课堂上要确保演示实验的成功,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例如,在做摩擦起电实验时,我们要来检验被摩擦过的橡胶棒或玻璃棒是否能使验电器带电张开一定的角度。除了解决绝缘这个关键问题外,要使实验成功还需要注意天气环境问题。如果空气湿度太大,实验现象就不太明显或根本没现象,那么我们就可以预先用取暖器对实验器材进行烘干。如果演示实验中经常损坏仪器,或者经常失误,甚至失败,将会造成不良影响。不但会使学生认为教师的演示是在勉强、在将就、在做戏,而且自然地会影响教师的威信和形象。因此在实验之前,要估计到各种可能的不利因素,以便预先作好充分准备。试做不只是考虑实验如何做成功,还需要考虑实际可能的教学效果。避免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

二、巧妙演示,激发兴趣

演示实验中,可以展示许多有趣、新颖、惊奇的物理现象。如在初二学生的第一节物理课上,我做了很多有趣的小实验:有“调皮的纸片”“水面漂针”“空手断粗铁丝”……在演示中注意变化演示方式,巧设疑问,突出演示效果,吸引住了学生,使学生产生内部需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把学习积极性引向具体的学习目标。所以,演示教学中,要沿着“需要产生兴趣、理论强化兴趣、运用升华兴趣”的层次展开,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现象明显,可见度高

只有清楚明显、可见度高的物理现象,才容易触动学生视觉,激发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活动。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看得清楚,教师应想办法把一些细微的现象进行放大。如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时,把用打过的音叉接触水面,可以把水槽放在讲桌上的凳子上以增加可见度;如在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时,多数教师用牛奶水或烟雾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时,现象不明显,我用果冻做这个实验时加了一张白纸作为背景在教室里走动让学生观察光路,现象非常明显。演示实验不仅要现象明显,可见度高,而且还要面向全体学生。

四、鼓励学生,参与演示

演示实验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在演示实验中,除了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和总结外,还应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方法、步骤及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如让学生上前来读数或动一动手。例如在学习“发电机”一节课时,我让全班同学手拉手组成一个串联电路,让其中的两个学生手指接触微风吊扇插头的两个金属片,我用力快速猛拔电风扇的叶片,全班同学同时感受到了产生的感应电流,有的同学由于较强的“触电”感受而大叫起来。又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演示时,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女同学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这些有学生参与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演示的同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学生推导出来。

五、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在演示教学中,教师正确使用仪器、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规范操作,可使学生了解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观察和记录数据的方法、分析数据并作出实验曲线的方法等,是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和观察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过程。演示实验中教师在直观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控制变量,直到完成抽象概括的过程,使学生了解了物理学研究方法,培养了学生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技术和观察方法,便可以独立地进行观察实验了。这就是平时常说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得到金子,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淘金术”。

可见,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有显示学生实验技能的机会,还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篇8:实验功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度论文

关键词:实验教学法,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

实验教学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强调采用实验的方式来启迪学生思维, 让学生掌握更为丰富的理论知识, 继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初中生物这门学科本身就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发展而来, 将实验教学法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既能够培养学生的手脑并用意识, 还可以让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

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调查显示, 在初中生物这门学科中, 大大小小的实验约为60个, 其中有40余个实验是建议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 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 让学生对生物理论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同时, 实验教学法也属于基本的生物教学方法, 利用实验, 可以将生物理论的推导过程清晰的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更好的吸收和消化。举例来说, 在讲解关于“只有一个细胞生物体”这一知识时, 如果仅仅照本宣科的按照教材朗读, 学生往往无法理解, 如果可以让学生通过显微镜来观察眼虫、衣藻、酵母菌、变形虫等等, 学生就可以产生直观的认识, 很快的了解到什么是单细胞生物。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能够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此外, 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这个实验的原理, 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动手的乐趣, 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也非常有益。同时, 实验教学法也是发挥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有效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 任何的操作都是由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 教师只要从旁指导即可, 这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综合能力。

(一) 注重实验关键点也实效性的体验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 要提升教学成效, 就需要将学生的模仿能力充分的利用起来, 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中, 需要提前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具体要求与内容, 让学生先在头脑中思考一遍实验的过程。只有经过充分的准备, 才能够保障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时效性和综合质量, 继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 在讲解关于唾液对于淀粉的消化作用这一内容时, 就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法进行教学, 在实验时, 突出“震荡”对于唾液与淀粉混合的影响, 充分的发挥出实验效果。实验结束后, 大家一起进行总结,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一的分析, 如果实验失败, 要总结出失败的原因, 找出影响实验的关键性因素, 采用这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无疑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相关的知识。

(二) 促进实验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实验是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证明方式, 实验本身也是来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的, 在实验教学中, 需要加强实验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 还可以提升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为了做到这一点, 可以应用小组探究法, 让学生利用小组的形式来学习知识, 探索理论。

例如, 在关于植物呼吸作用这一课的教学中, 可以设置生活中的“水果保鲜”情景, 将学生进行分组, 让每个小组都设计出相应的水果保鲜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不同保鲜方式的效果就会充分的呈现出来。此时, 再鼓励学生来分析结果, 这样, 学生自己就会发现, 空气湿度、空气流通情况与气温都会对水果保鲜效果产生影响, 并总结出水果保鲜的最佳条件。

在教学中除了课本上的实验外, 教师也可以课外找一些小实验, 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也可以发动学生自己找一些小实验, 利用课外的时间去完成。放开学生的手、脚, 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 允许学生实验失败, 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 直至实验成功, 要让学生

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 注重实验的合作与探究

将实验教学应用在初中生物中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不应该是单一的, 教师需要在其中融入合作的理念, 鼓励学生采用“合作”、“自主”以及“探究”的学习模式, 让各个小组中的同学互帮互助共同来完成实验。在实验完成后, 大家一起来沟通和交流, 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 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同时, 还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 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例如, 在学习关于毒品的危害时,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来收集资料, 通过讨论来展示自己的资料收集成果, 让学生产生更加直观的经验。

总而言之,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 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能引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并且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将知识由本来“灌输”的痛苦转化为主动接受甚至主动探索的乐趣。实验教育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充满激情, 成绩自然就提高了。实验教育法也还可以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良好品德, 如团结合作, 热爱劳动, 敢于探索等等。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实验教学法是一个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丁湘宁, 舒黎.初中生物教学学具制作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 (教学研究) , 2010 (06) .

[2]吴彬.浅谈在全程合作教学中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 (江苏教师) , 2014 (14) .

[3]刘敏.分层合作教学在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 2014 (03) .

篇9:对比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对比实验 效应 概念 能力

对比就是将相近、相关的事物或现象放在一起,对照着进行观察,通过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的比较,突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使事物的性质、状态或特征更鲜明突出,便于理解和巩固。而“对比实验”就是将“对比”和“实验”这两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实验进行对比,或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下面笔者就结合实例谈一谈对比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效应。

运用对比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总是对新鲜事物或现象感兴趣,存在好奇心。教师从有启发性的对比实验开始引入新课,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向学生显示新课题的目的性,是一种很好的新课导入方式。

例如在讲授“实际功率”时,笔者是这样设计对比实验的。师:200W的灯泡亮还是50W的灯泡亮?生:当然是200W的灯泡亮。师:将“220V,200W”和“220V,50W”两灯泡并联接入220V的电源中,果然与学生的答案一致。生:这时学生会兴奋地叫起来,他们是对的,当然高兴。师:将两灯泡串联接入电路中时,50W的反而比200W的要亮得多。生:感到惊讶:“这是怎么回事?”真实、生动、形象、直观的对比实验,不但能赋予学生丰富的物理表象,而且能通过感官的刺激,唤起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及对物理问题的深入探究,进而发展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运用对比实验纠正错误认识,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

在学习某些物理知识前,由于先入为主和生活经验等原因,学生可能会形成错误的认识。为了纠正学生已形成的错误认识,形成正确的概念,运用对比实验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授“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时,学生猜想电流像水流一样,从正极流出,电流越来越小,电流越小,灯泡越暗。怎样打破学生的错误认识呢?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 ,给学生提供两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串联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度,然后再把小灯泡前后位置颠倒,再观察灯泡的亮度,学生会发现小灯泡不是越来越暗,而是发光强的小灯泡,不管接到什么地方都亮。通过前后对比,学生知道自己的想法错了,那么串联电路中电流到底有什么规律呢?然后再通过电流表进行实验探究。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不同呢?这又为下学期功率的学习打下伏笔。

又如:在讲授《大气压强》这节课中,由于大气压是比较抽象的,如何让学生了解它的存在呢?在演示“覆杯实验时”时,为了能大大提高实验的可信度,笔者在杯子底部钻了个小圆孔,用手指按住小圆孔,在杯里盛满水,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同时另一只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使杯口向下,放开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这时,学生可能认为“纸片是被粘住了”,然后笔者把按住小圆孔的手指移开,结果纸片掉下来了,水也流出来了。这样通过手指按住小圆孔和不按住小圆孔两次实验的对比,使学生观察到两次实验中纸片都与水接触,所不同的是后一次实验是杯底与大气相通。从而解除了“纸片是被粘住了”的误解,提高了“大气压存在”这个结论的可信度。

三、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比较验证,牢记物理规律

学完物理规律后,如何熟练识记,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为了加深印象,强化物理规律,笔者引入了一些简单有趣的对比实验进行教学,效果很好。

比如:在讲授“电磁波的特性”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将手机的“背景灯光提示”功能(手机接收到信号后有灯光显示)打开后放在真空罩中,用抽气机抽去罩中的空气,打电话呼叫真空罩中的手机。这时,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1、整个过程中,你听到的声音如何变化?2、整个过程中,手机能否接受到呼叫信号?通过这组对比实验,学生对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这个物理规律记忆深刻。

四、运用对比实验展开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学难点的形成往往有三个原因:一是学生固有的生活经验与物理事实相悖,给教学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负作用;二是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部分学生难以掌握;三是教材里部分内容较为生硬难懂。如何突破教学难点呢?笔者设计了一些辅助性的对比实验,运用实验手段去引导学生洞察实验现象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方法之一。

如:在“碘的升华”实验中,笔者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弄清升华与熔化的区别。

分析:实验1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没有达到碘熔化的条件。所以出现的碘蒸气不会是汽化形成的,只能是升华形成的.而在实验2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出现的碘蒸气也可能是碘熔化后,再汽化形成的。通过以上的两个实验,大部分学生对熔化与升华现象都能轻松区分,并能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如: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衣橱中的樟脑丸慢慢的变小、白炽灯用久后内壁发黑等。

又如:在讲授“液化”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气体液化的条件,笔者又设计了如下的对比实验。如图,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有一块玻璃片分别为A和B,过一段时间后,请学生观察所看到的现象。

分析:第一张图中,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低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片上,小水珠在玻璃片的上表面。第二张图中,烧杯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比它低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片上,小水珠在玻璃片的内表面。通过这组对比实验,学生对气体“遇冷液化”的条件有了深刻的理解。再越到类似的情况,如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到室内,镜片上会模糊不清,夏天从空调房里走到房外,镜片上会模糊不清等物理现象都可以作出合理的解释。

nlc202309040521

五、运用对比实验展开探究,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物理量概念得出后,离不开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因此必须要探究影响物理量的可能因素,通常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关键环节去体验探究的乐趣。由于影响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因此用“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可以更好的观察实验现象,比较结果。

比如:在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哪些因素有关时”时,有些同学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和磁场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有关。因此,在设计实验时,需要控制一个因素不变,改变另一个因数,观察灵敏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从而探究出感应电流的方向是否和上述因素有关。对次,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表格:

学生通过分析对比实验序号1和2或3和4,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通过分析对比实验序号1和3或2和4,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有关。

六、运用对比实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探究”与“创造”的过程,这正是“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内容。对比实验中不同的操作体现着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思想凝聚着不同的探究理念,因此对比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比如: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测量时,书本上介绍的实验方法如左下图所示,即用弹簧秤水平匀速拉动木板上的木块,记录的拉力就等于摩擦力(二力平衡)。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了以下问题,例如:用手拉动难以保证拉力水平且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运动过程中的示数不稳等。有些同学便从中得到启示,设计了右下图的实验方法,即将木块用细线和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墙上,拉动底下的木板。通过实验对比,发现第二种实验方案有效克服了第一种方案的缺点,测量出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更精确,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总之,对比实验以其现象直观性好、可信度高等优越性深受教师与学生的欢迎,理想的对比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动手操作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深入理解物理规律。通过探索实践,对比实验必将会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展现出突出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于洪臣. 小议对比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 2012,(6)

[2]高传富. 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J]. 考试周刊, 2007,(12)

[3]余文森.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J].教育发展研究,2007,(40)

[4]高士明.浅谈影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J]. 教育革新,2008,(5)

[5]唐德清.对比实验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 《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7(11)

篇10:实验功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度论文

实验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升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初中生物最初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因此实验教学法的应用更能体现生物这门课程的开展意义,对学生的成长也更有帮助。

二、初中生物当前教学现状

1. 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在我国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基本都是采用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会产生消极情绪,学习的效率不高。此外,初中学生要承担很多的压力,本来就很容易出现懈怠的心理,如果课堂缺少乐趣,那么学生就会缺乏积极性,不会产生较高的效率。因此, 从长远来看,实验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局面,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2. 教学观念的传统

初中生物教学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校教师的观念太过传统。学校和教师过分的追求升学率,一味的按照考试的要求来培养学生,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视,这就导致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不断的做题,解题能力大大的提升,而在动手能力上并不强,思维能力跟不上。对此,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合理的应用实验教学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但目前为止,教师对于生物教学中的实验环节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实验教学法的重要性

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调查显示,在初中生物这门学科中,大部分的实验是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让学生对生物理论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同时,实验教学法也属于基本的生物教学方法,利用实验,可以将生物理论的推导过程清晰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好的吸收和消化。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这个实验的原理,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动手的乐趣,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四、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1. 重视时效性的体验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智力和动手能力等都是最强的时候,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需要将学生的优势很好的利用起来。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超强的模仿能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指导相应的实验,学生接受的会很快。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去了解实验的相关内容,掌握操作的基本方法,再让学生开始进行实验,这样学生就不会只重复教师的步骤,学会举一反三,提高自身的领悟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重视实验的合作与探究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的应用实验教学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实验教学中不能只是单一的去给学生做示范, 让学生去模仿,而是要将课本中的知识结合起来,教师再加以指导,甚至参与到学生的实验过程中。多鼓励学生去与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直接为学生解决,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采取解决方法,以培养其探索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分组的方式,让学生组合成小组来共同完成任务,讲实验内容分成几部分,然后由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别进行实验,遇到不懂的问题可及时进行交流,若学习小组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直接向老师请示,避免单独有问题不好意思向老师提问的尴尬局面,这样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还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较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索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试验中自己发现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好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这样对学生的知识记忆更加深刻,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五、讨论与建议

总的来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的实验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实验教学最主要的意义是将学生被动的接受被灌输的知识转化为主动的探索知识,这就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去学习。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实验教学法,对于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的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中的运用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我国正在采取相应的措施,相信实验教学法的应用会更加广泛。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方法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实验教学法在教学中占据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生物教学中同样如此,初中生物教学相对较为简单,如果在这一时期打好基础,将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将实验教学法应用到初中生物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实验教学法就是指根据课本上的要求,利用学校存在的各类设备和仪器试剂等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本文主要对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做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实验教学,初中生物,实践运用

参考文献

[1]田竹青.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上,下旬),2015,(20):418-418,420.

[2]丁振武.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亚太教育,2016,(2):141.

[3]洪新森.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4,(4):140-140,141.

篇11:实验功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度论文

关键词:实验探究;初中物理;运用

初中物理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的提升,强化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在初中物理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實验探究能力的方法,教师应该结合新教材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探究法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探究性实验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重视探究性实验教学法的运用,即先告知学生一个理论或者定律,然后通过实验验证其正确性,通过这样的探究性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给学生动手操作和展现自我的机会,更加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小球、桌子、毛巾、斜坡、玻璃杯等用品进行实验,让学生利用小球分别从铺有毛巾、玻璃和木板上的斜坡滑动,并做好记录,从而得出结论,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物理与生活结合探究学习

物理学科是一门生活型学科,教师可以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真正达到学习物理知识的意义。将物理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各种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之后,利用相关理论去解决问题,形成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干湿泡温度计的运用,通过两个不同的温度计放置于相同环境中,在其中一个下端玻璃泡上裹上湿布,再比较二者的温度,从而明白夏天防暑的小知识。

三、结合身边资源探究学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引导学生亲手接触实验,在实验中学习和提高学习兴趣。很多学校不一定都有先进的物理仪器,也不一定需要先进的仪器才能够教给学生知识,很多物理实验都是来源于生活的。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制造某些简单的教学用具来探究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学习“声现象”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一些能发声的材料带到课堂中来亲自试验,如笛子、吉他等等,体验声音的产生过程等等。

参考文献:

[1]郭长江.新课程物理教与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06.

[2]陈如.教育评价模式与发展特征探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7(01).

上一篇:酒店年终总结—总结报告5则范文下一篇:语文 试题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