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两首(五年级下册教案)

2024-05-11

儿童诗两首(五年级下册教案)(精选14篇)

篇1:儿童诗两首(五年级下册教案)

《儿童诗两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二、教学重点:

1.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1.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四、教法:讲授、练习、游戏、讨论

五、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六、教具学具(教学准备):

七、课时安排(教学时间):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想》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水墨画》

(一)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1.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2.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3.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二)赏读诗句,学习借鉴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三)比较鉴赏,模仿习作

1.默读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生探究、发现。

3.交流感悟。

4.师小结: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5.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

6.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7.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四)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附:

板书设计:

篇2:儿童诗两首(五年级下册教案)

《我想》

高洪波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呀,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呀,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望呀,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呀,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童年的水墨画》

张继楼

街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

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

《儿童诗》的教学反思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就语言进行交流,可以就感受到的童年生活的快乐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如“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读《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等,结合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悟。

对《我想》一诗的朗读,要读出幻想的意味,边读边想象,才能入境;对《童年的水墨画》一诗,要读出诗的意境。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评读,互相取长补短。

3、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对于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还可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篇3:儿童诗两首(五年级下册教案)

1)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2)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3)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4)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重点】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自制支架、橡皮泥、保丽龙球、直尺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活动】

1 创设情境导入

师指着问题墙口述同学们的疑惑提出问题:要解决同学们疑惑,需要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用什么方法可以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

生可能回答:上网查资料、问家长、查阅相关书籍、用天文望远镜观察……

师对生的方法进行点评后追问:用天文望远镜观察什么?

生可能回答:行星的大小、位置、运行轨迹……

师小结并过渡:行星的大小、位置、运行轨迹这些都需要数据来体现,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张数据表,请大家观察、分析数据表,小组交流对太阳系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用前概念建立太阳系模型。2)尊重学生的思考、从学生问题出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2 建立太阳系模型。

1)解读数据建立太阳系模型。

师给出观察提示:(1)小组合作对比数据表上的每组数据。(2)分析、整理数据,图文并茂记录新发现。

生小组合作3分钟,我参与过程指导:(1)一共有几项数据?每项数据说明了什么?(2)纵向对比每组数据有什么发现?(3)为什么“与太阳的平均距离”“赤道直径”有两项数据?

3分钟后,分层次抽小组汇报:(1)汇报对公转周期规律的认识、我引导认识八大行星运动快慢的认识以及围绕谁运动(生汇报我板书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轨迹)。(2)可能汇报行星大小与引力的关系。(3)汇报大小顺序、排列顺序(我按排列、大小顺序板书)。

指着黑板上太阳系:与你们认识的太阳系有什么不同?

生可能会回答:黑板上是平面的太阳系,真正的太阳系是立体的?

师追问:如何体现立体的太阳系生可能会说:建造立体模型。

师追问:建造太阳系模型主要需要哪些数据?生可能会说:距离、大小。

师追问:怎样获得两组数据?师引导生按照数据来建模的重要性。

师出示材料和要求、学生分小组根据数据建模。

设计意图:(1)分析对比数据,解读数据,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2)通过数据分析、解读训练学生的思维。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处理,建立太阳系模型。师给出提示:小组合作,用数据表、橡皮泥、星空版、直尺、底座模拟建造太阳系5分钟我参与过程指导:(1)指导生边看数据表、边建模。(2)各大行星的位置和大小通过什么来确定?(3)八大行星的大小对比?3、太阳的大小?

5分钟后,分层次抽小组汇报:1、小组展示模型、第二组补充2、生生质疑产生新认识

生质疑中汇报新发现

师对生的发现指导提高到新层次

师聚焦新认识:八大行星大小差异很大、分布不是均匀的……

师板书:

设计意图:(1)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2)通过生生模型评议知道太阳的巨大,以及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3)互动环节,师出示自己制作的太阳系模型。师看着太阳系模型问:孩子们与你们制作的有什么不同?

生可能汇报:太阳在发光,其它行星没有发光,除了行星还有小星星

师生总结太阳系的认识:师生共同小结:太阳是唯一能发光的恒星,根太阳比较起来八大行星太渺小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建造的太阳系模型,让生感知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4)视频播放,拓展延伸。师播放多媒体视频问:看了这段视频孩子们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可能会说:太阳原来一直都在运动,宇宙太大、太宽广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建造的太阳系模型,让生感知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3 总结

篇4:儿童诗两首(五年级下册教案)

1. 几场瑞雪后,春天的脚步已渐渐走向我们。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2. 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像朱自清一样满怀着对春天的深情写下了众多优美的诗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品读两首古诗。(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导入,既是联系新知,又作为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含蓄地揭示了诗文。

二、 学习《游园不值》

1. 借助图画,理解词义

(1) 出示与诗文相关的图画,引导观察: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 图中之人就是宋代诗人叶绍翁,他曾在西湖一带长期隐居,这是他在一天雨过天晴之后去拜访友人,写下的千古名篇。(指名读题)相机理解“不值”。

(3) 诗人在这次未遇到主人的游园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4)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5) 诗句中有些字比较难懂,我们可以借助图来弄明白。看看图,你知道了哪些词的意思?

① “苍苔”见过吗?在图中找到苍苔。苍苔生长在潮湿的地方,春雨过后就会从地面长出来。

② 屐,(指图)木底鞋。

柴扉:柴门,用柴和树枝编成的一扇门。

【设计意图】古诗词义的理解比较枯燥,教师利用画面,既降低了学生理解词义的难度,也避免了教师琐碎的讲解。

(6) 诗中的“怜”是什么意思呢?记得曾经学过的“可怜九月初三夜”诗句吗?那里的“怜”指什么?两个“怜”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7) 师小结:理解诗文词义的方法很多,看来利用插图、联系旧知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2. 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 读一读前两句诗,你知道诗题“游园不值”的原因吗?用上“因为……所以……”句式回答。

(2) 诗人此时此刻是什么样的心境?诗人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扫兴啊!带着这样的心境读一读前两句诗。

(3) 诗人是乘兴而来,现在要败兴而归了吗?教师引读后两句诗,读后提问:诗人此时心情怎样?

(4) 诗人看到什么而欣喜?仅仅是这一枝红杏让诗人欣喜?再读后两句诗。

(5) 诗的语言是凝练的,要想走进诗中,我们还得学会想象,想象诗外画,诗外音,诗外情。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试想推开这扇柴扉,诗人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于是学生的思维便闪烁着灵动的光辉。一番再造想象让学生步入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并生发出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3. 赏读古诗,深悟诗情

(1) 园中的景美不胜收,岂是这一堵矮墙能关得住的呀!诗人顿时豁然开朗,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让我们把这样的情感融入朗读中吧!

(2) (多媒体展现美好春光)面对园中美景,现在你就是叶绍翁,谁愿意来吟诵一下这首诗?

【设计意图】在学生反复吟诵诗句,情感有了较深的积淀后,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为学生搭建朗读的展示平台,让他们换位赏读,学生兴趣盎然,整首诗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三、 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 引入诗题,看图知大意

(1) 这课还有一首杨万里的诗——《宿新市徐公店》,在这首诗里,诗人又写了什么样的春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齐读诗题,相机理解“宿”“徐公店”。

(2) 指名读诗,其他同学想一想,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3) 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看看图,再读读诗文,能不能从中受到启发,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篱落()的小径()的树

()的蝴蝶()的菜花()的儿童

(5)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把握诗文的主要内容:诗人杨万里住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里,那一天,他吃过午饭,走出客房,漫步来到徐公店的门外,他看到……

【设计意图】诗句的感情必须以正确的字词理解为基础。教师应摒弃独白,辅以画面,从诗中找景物,再与图对应,能使学生快速地把握诗的主旨,领略诗中的风光。

2. 启发想象,吟诵入境

(1) 诗文最后一句是“飞入菜花无处寻”,为什么不说“飞入菜花看不清”呢?“清”比“寻”读起来似乎更顺口,为什么诗人要用“寻”呢?(点出了孩童追黄蝶的欢快场景,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了)

(2) “无处寻”留给我们更广阔的想象空间,透过这三个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以外的镜头:你仔细看,能看到黄蝶停歇、飞舞,儿童追跑捕蝶的情景;你仔细听,能听到儿童追蝶时的欢叫声、叹息声。展开想象,把这些内容说给同桌听。

(3) 这景、这人,俨然成了一幅意趣盎然的图画,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

【设计意图】入诗境、悟诗情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在比较、想象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以诗为媒介开展听说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深化了诗的意境,使诗境丰满,境入人心。

四、 总结赏析,拓展积累

1. 今天我们学的两首古诗都是写春天的,虽然角度不同,景致不同,但都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春之美,让我们再次吟诵这两首诗。

2. 春色是诗人笔下生生不息的主题,来读读这些诗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设计意图】课内外整合,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理念。通过诵读既可以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又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

篇5:儿童诗两首(五年级下册教案)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描绘的意境,并说出作者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学习重点、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描绘的意境,与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预习导学】:

运用“四步法”自主预习: 1读一读,标一标:

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2查一查,注一注:

通过查阅工具书,在文中为不理解的词语注解。3想一想,答一答:

1、这两首诗分别讲了什么?

2、读了这两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4划一划,问一问:

通过自主预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快标注在书上吧!【合作探究】:

1、朗读诗歌《我想》,说说我这么多理想中哪一个令你最神往,并说说理由。

2、诵读诗歌《童年的水墨画》同学们闭目倾听并说说哪幅画面给你的印象最深? 【拓展延伸】:

篇6:儿童诗两首(五年级下册教案)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

二、挑战自我。

1、初读这两首诗,做到读正确。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书。

2、再读一遍,争取做到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可重读,知道读流利为止。

3、组内欣赏读。选组内读的最好的同学做示范,其他成员可以模仿的,也可以按自己的感受读。

三、我能做到。

1、写感受。

默读这两首儿童诗,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空白处。

2、组内交流感受,二次批注。

3、读感受。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诗,准备诵读比拼。

4、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5分)

四、老师分工。(10分)

每组选一首喜欢的诗歌进行练习。

五、准备汇报(20分)。

1、为什么喜欢这首诗?(根据诗的内容及感受交流。)

2、组内分工。注:组长分工时要征求组员的意见。

3、组内准备诵读比拼。

要求:声音响亮而不是大声嚷;站姿大方而不能太随意。一定要做到入情入境。

六、拓展练习。

1、搜集儿童诗读一读。

2、小练笔。是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还有充满绿意的大地启发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鸣蝉,秋天的桂花飘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启发我们想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

【课后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课下完成,课上板演)

( )地翻动 ( ) 的白云 绿得( )

( )地爬上 ( ) 的地方 开得( )

2、有感情朗读诗并仿写一节小诗!(课下完成,课上展示)

我想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篇7:儿童诗两首(五年级下册教案)

邱易东 云是画面的主角 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树是画面的主角 让风涂抹它的年轮 浓一笔,淡一笔 叶的眼睛在崖畔张望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 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脚,浅一脚 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

《童年》 黄国辉

什么时候我还托着腮帮

仰望父亲脸上 岁月碾过的道道车辙

冥想着

时光的华丽马车呼啸而至 满载我一个个天真的梦想

什么时候我还趴在母亲的膝旁 耳边的故事像山泉一样流淌 微风的抚摸是催眠的小曲儿

睡梦里 身子在云端悠悠飘荡 什么时候我还牵着风筝的手 躺倒在绿油油的球场 蚂蚁爬上我的鼻头 跺着脚抱怨我 压塌了它新婚的洞房 什么时候我还盼望着班级的远足

锅碗瓢盆是必备的行装 生一把火期待诱人的饭香 雨点们不期而至结果 只能把它们与欢笑

篇8:儿童诗两首(五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我想》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

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水墨画》

(一)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1.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2.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3.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二)赏读诗句,学习借鉴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三)比较鉴赏,模仿习作

1.默读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生探究、发现。3.交流感悟。

4.师小结: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5.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

6.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7.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四)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篇9:五年级语文儿童诗两首教案

一、学习《我想》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水墨画》

(一)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1.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2.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3.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二)赏读诗句,学习借鉴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三)比较鉴赏,模仿习作

1.默读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生探究、发现。

3.交流感悟。

4.师小结: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5.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

6.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7.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四)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篇10:九年级语文下册《月诗两首》教案

1.反复诵读,理解诗文内容,搜集与作者相关的资料,准备课上交流。2.写出阅读诗文时遇到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给字词注音、释义。3.积累写月的精妙比喻句及唐诗名句。

4.摘抄运用比喻形象概括唐诗精神特点的语句。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具;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评价任务:

1.能比较两首咏月诗的异同,并结合随笔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分析两首月诗。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内容,感知诗文情境,探寻诗人的思想感情。3.结合前面五首写月的诗文进行比较学习,加深对诗文的理解,体悟情感。4.探究两首月诗与其它诗文的不同特点,发掘诗文的深层内涵。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月诗两首》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前面我们学了五篇与月亮有关的诗文,在诗人们的笔下,“月”这一意象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意蕴,展示出不同的风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咏月诗,看看这两首诗表现出“月”怎样的风采?(板书课题、作者)2.作者简介(学生展示)李益(748—829),字君虞,唐朝诗人。王维(701—761),盛唐时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字摩诘,世称为“诗佛”。3.题目、背景解说(先学生交流,再多媒体展示)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题目表明本诗为作者夜上受降城,听笛受降城听笛有感而作。诗人在军旅中达二十六年之久,多写边塞题材。“受降城”交代了地点,唐代在西北筑有东、西、中三受降城,此处指西城,在宁夏灵武。《鸟鸣涧》是一首描写鸟鸣涧景色的诗歌,“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王维在春天的时候来到这个地方,看到美丽的景色,写下这首诗。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两首诗。学生注意停顿、节奏、重音。

2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的内容。3检查自学情况(正音)

受降城(xiáng)芦管(lú)征人(zhēng)

回乐烽(fēng)鸟鸣涧(jiàn)4.指名学生读(师生评价)。

5齐读两首诗。

6.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的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概述诗歌意境。学生交流:

《夜上受降城闻笛》:月光像霜一样洁白而寒冷,映照在回乐城东面耸立着的烽火台。沙漠像雪一样白,边塞一片荒凉景象。不知什么地方吹响了芦管的音乐,整个夜晚,所有的将士都在思念自已的故乡。《鸟鸣涧》:人的心闲静下来才能感觉到春天桂花从枝头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皎洁的月亮从山谷中升起来惊动了山鸟,时而在山涧中发出鸣叫声。

三.交流研讨,把握主题

(一)品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分析理解 1.朗读全诗,分析诗句。2.学生质疑,师生解疑。

3.在组内交流品读成果,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预设问题:

1.《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分别从什么角度写的?有何作用?

(前两句写景,先写大漠的荒寒,次写月色的凄冷。上句是俯视,下句是仰视。边地之寥廓和苦寒便完全表达了出来,从而为下文写望乡作了铺垫。)

2.《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后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生答:后两句抒情。在这种环境里本来就很寂寞,加以忽听到了不知从何而来的芦管声,引起出征军人对家乡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出征中对家乡的思念之情。3.诗的一二句中的“沙似雪”“月如霜”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怎样的景物特点?由此渲染“征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个比喻写出了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深沉浓郁的思乡之情。)4.你如何理解最后两句诗中的“不知何处”“一夜”“尽望”等词? 提示:“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不知”两字写出了征人迷惘的心情,“尽”字又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的不尽乡愁。

(二)品读《鸟鸣涧》,分析理解

学生结合投放的问题品读诗句,思考交流,师随机评价。

1.《鸟鸣涧》前两句交代了什么内容?“人闲”是什么意思?“空”仅仅指“春山”吗? 学生讨论回答:前两句的含义是: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空”不仅指春山,更主要的是指“心灵”。2.《鸟鸣涧》的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栖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运用衬托手法,以动写静,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从而表现出月光的明净宁静。)3.《鸟鸣涧》中所写的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态的景物,它们如何共同营造了“夜静春山空”的意境呢?

(写花落、月出、鸟鸣等动态的景物,是以动衬静、动静相生地表现“夜静春山空”的幽静。内心闲静的诗人,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察觉了“桂花落”,可见这夜晚的静谧、空寂;而当月亮升起,洒下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可见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由此更衬出了春山的空寂。)

4.《鸟鸣涧》哪些诗句写出了“静”境?(“人闲桂花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写出了“静”境。)

四.比较探究,深入理解

(一)探究《夜上受降城闻笛》与《月夜》相比较 1.两首思乡诗有何异同?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都写了望乡思亲,都写了主人公的彻夜无眠,都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但前者主人公对思乡作了正面描写,芦笛之声不仅是侧面烘托,而且是征人一夜无眠的原因,后者主人公几乎无正面描写。)

2.同样是月夜思念远方的亲人,这两首诗对月的描写有何不同特点? 生交流:《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中对月的描写十分精彩: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月夜》中没有实写月亮,而是通过闺中爱妻夜晚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写出了月圆人不圆,思念之情刻骨铭心。)

(二)探究《夜上受降城闻笛》与《记承天寺夜游》相比较 二者对月色的比喻给人的感觉是否一样?

学生回答:都给人月色明亮之感。但前者以霜雪形如,强化、渲染了边地的荒寒荒漠,遍地月色更引起思乡之情;后者的“积水空明”是月光如水的绝笔,隐含了作者敏锐的艺术洞察力。

(三)探究《鸟鸣涧》与《记承天寺夜游》中的片断相比较

《鸟鸣涧》中的“闲”与《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人”之“闲”有何不同?谁的心境更闲静?

学生思考,讨论,联系前面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分析。明确:《鸟鸣涧》中的“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心灵的静谧与美好。《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表面上看是闲情逸致欣赏月色之美,但其深层中则含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感慨!虽闲但绝不静。前者心静如水,后者至少内心还在思考,前者的心境比后者更闲静。[来源:学科网] 五.检测点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不知何处吹芦管

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③夜静春山空

④时鸣春涧中

2.《鸟鸣涧》描写了哪些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山涧的什么特点?

3.“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答案及点拨:1①胡笳②被征发戍边的将士③空寂

④不时地啼叫 2.桂花、春山、山鸟、春涧

清幽

3.人只有闲才会听到哪些不易察觉的声音,闲字很传神。六.延伸作业: 1.背诵月诗两首。

2.完成《语文助学》相关练习。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篇赏析唐诗的随笔,领略一下在学者的眼中,唐诗的神韵如何? 2.走近作者(多媒体)

胡晓明,1955年生,四川成都人。199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获文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秘书长。目前从事中国文学思想研究及近代诗学和学术史的研究。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3.文题“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含义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学生交流:唐诗是早晨,是少年,不是下午茶。下午茶的精神是反省的、回味的、沉思的、分析式的,要不停想问题的,而早晨是不提问题的,不分析的,不反省的,早晨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是清新的样子,是神采飞扬。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4.熟读积累文中出现的相关唐诗名句,了解其作者和出处。(采用小组合作,搜集交流的方式分组展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岑参《过碛》)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又重来。(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白日依山尽。(王之涣《登鹳雀楼》)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天姥连天向天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夜月》)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杜甫《月》)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三.研读课文,交流探究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分析理解。2.学生质疑,师生解疑。

预设问题:

1在作者眼中早晨和下午茶各自有什么特点?用文章中句子回答。明确:早晨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是清新的样子,是神采飞扬。下午茶的精神是反省的、沉思的、分析式的。其生命特征是沉郁,内敛的。2.作者为什么认为“唐诗是早晨”?

明确:早晨是充满希望的少年精神,清新,神采飞扬,这与唐诗中表达的精神一脉相承。3唐诗具有哪些精神特征?请从文中找出关键句子,然后分条概括回答。提示:

⑴唐诗世界广阔,力量充沛,精神豪迈; ⑵可以提升人格,振作生命;

⑶选择题材多为大江大河,高山平原,生命刚健,积极有为; ⑷唐诗有贯通宇宙之元气; ⑸唐诗中有充沛的生命力量

⑹唐诗中充满了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

师问:唐诗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的精神特质?请锁定关键语段关键语句,筛选信息。

生答: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即科举、尚贤、纳谏。启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作者富于启示意义地为我们提出“中国文化意象生产”的观念创造,只是他的文化意象生产,限于文本而不及于人。人人有其天心天命天德天仁在,人人都有圣之成份在,不管人能否真成圣,在家庭,在社会,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他也就无愧所生。这才是中国文化意象的核心产物:一个集天地气象与人文才情于一身的中国君子。4.倡导读唐诗对今天的时代具有怎样的意义? 学生分析归纳:

⑴可以增强提升生命的真实力量,从而增强我们社会的英雄主义。

⑵可以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尊重人性。

⑶可以让我们正确认识现代思想,让我们懂得珍惜,懂得引申发扬。

5.本文作为一篇赏析唐诗的文章,与其他赏析唐诗的文章有何不同?

提示:一般研究唐诗,不外乎从社会反映论,或者作家的自我表现,或者从诗歌形式的变迁的角度来衡量其价值。而本文却是把诗歌当作民族的、群体的生命的表现来欣赏的。

6.为什么本文是一篇随笔式的文章,而不是赏析唐诗的论文?

提示:因作者对唐诗采取了一种欣赏的姿态,充满了感情地赞赏,而不是学术分析的态度。文章的风格也力求感性,并不着意于理性的论证。

四、拓展延伸,比较探究

1.本单元的几首唐诗属于本文所说的哪类情况?

明确:李白、杜甫的三首属于第七段说的“有一些表现上看起来是有些伤感的诗,实际上骨子里生命力依然充沛得很。”王维的一首属于第六段说的“元气之美”。2.结合学生学过的唐诗学习适当地评点,分组进行。

⑴在你学过的诗歌中有哪些具有明显的“早晨”的特征?试着举例。⑵在你学过的诗歌中又有哪些具有“下午茶”的特征?试着举例。

3.本文对许多唐诗的评点你是否有同感?如果不同意,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师点拨:是否所有的唐诗都具有文中所描绘的特征?唐朝也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诗人的风格是否一致?比如:王勃、李白、李贺、李商隐。同一诗人经历了国家的不同时期,前后风格是否一致?比如:杜甫。

生交流:诗仙李白,在诗作中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气,无拘无束,有一股不能自已的生命力。诗圣杜甫,饱受战乱之苦,依然怀着“致君尧舜上”的壮志。小结:唐诗的优美诗句后面,蕴藏着一种很深奥的精神,张扬一种善待自己、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意识。

五、检测点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哂然一笑

②我辈岂是蓬蒿人

③尔曹身与名俱灭

2.试着用文中的观点,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赏析的文章语言一般是严密的,本文是否也是这样的特点?举例说明。

答案及点拨:1.①微笑的样子②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民间。③你们这些人。

2.一改古人悲秋之调,盛赞秋天的美好。寄寓了作者虽遭改革的失败,仍不气馁的精神。3.不是的。文章中一些论述,一些精彩的说法,很率性,对读者很有感染力,但并不一定很全面。例如说唐诗发展极盛时,“要写就写高山大河”;其实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充满小桥流水,也是唐诗的最高成就。六.布置作业

1.掌握文章中所引用的诗句。2.《我心中的×××(诗人)》为题,写一篇赏析诗词的读书报告。

篇11:儿童诗两首(五年级下册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投影演示莱蒙托夫和休斯画像)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板书文题、作者)

2、资料助读(投影)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2.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二、出示自学指导,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课文

1、教师范读全诗。

2、利用书上注释读懂诗歌,学生自由诵读。

3、学生诵读全诗。

4、思考、合作探讨。(1)《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画?(2)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讨论交流,针对重点难点,教师适当讲解。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揣摩诗歌内在旋律。教师提示:诗句“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是解读诗意的关键。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统摄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认真领会诗句、诗段所表达的意思,思考: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诗人没有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3、学生诵读全诗。多媒体演示俄罗斯风情图片,学生直观感受山川之美。以俄罗斯抒情名曲《卡秋莎》为伴奏音乐,师生有感情诵读全诗。

4、回答思考、合作探讨中的两个问题。(1)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远近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打谷场丘堆满丰收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恰似一幅绝妙的民俗图,洋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息。(2)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5、学生熟读全诗。第2课时

一、指导自读《黑人谈河流》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教师提示: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长句、短句互相交错,参差跌宕;四个排比句,上半句结构相似,下半句发生变化。均不相同。这样的变化既有涛行结构整齐均衡的一面,又不失之呆滞化一;既有诗行形式上的跳跃,又不失节奏上的宫商之声。2.学生合作研讨:(1)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3)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请归结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学生研讨,教师点拨:(1)在《黑人淡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2)“我的灵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沉淀。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3)我认识河流——它亘古如斯。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3.学生有感情诵读,体会诗歌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二、课堂练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虔()信 颤()抖 镶嵌()深邃()晨曦()河畔()瞰()望 黝()黑

2、《祖国》一诗的作者是(国别)诗人(姓名);《黑人谈河流》一诗的作者是美国黑人文艺运动的领袖(姓名),被誉为“ ”

3、如何理解《祖国》这首诗中“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的“奇异”的含义?

4、请从我国古代诗歌中,摘出两句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并注明作者。(1)(2)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爱国,是一面飘扬在世界各国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帜。无论是平实中见真情的莱蒙托夫的《祖国》,还是深邃中显自豪的休斯的《黑人谈河流》,他们的心声是相通的。那种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都是令人荡气回肠的。掩卷遐思,备感肩上使命崇高,恰如一代伟人毛泽东吟唱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愿我们能挂帆济海,谱写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磅礴诗章。

篇12:儿童诗两首(五年级下册教案)

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朗读诗歌

1、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说说你知道那些儿童诗。可以说说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2、朗读课文,能把诗歌流畅的朗读下来。

二、比较朗读,理解诗歌

1、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3)《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

①说说《我想》描写了“我”的哪些愿望? ◇“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

②说说《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生活场景? ◇在街头看书 ◇在溪边钓鱼 ◇在江上游泳

③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愿望和场景

三、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学习《我想》

(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一个最令你神往? 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

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说。◇春暖花开的时候,坐在绿绿的草地上„„ ◇在阳光下,春风中起舞„„ „„

2017.3.1 最新版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指导学习《童年水墨画》

(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四、诵读诗歌,感悟语言

1、自由诵读诗歌,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子。(1)“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2)“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3)“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

2、说说这些诗句特别在什么地方?(1)很有韵味。(2)语言中有图画。„„

3、朗读或背诵这些诗句。

五、作业

1、选择背诵诗歌。

1、写一首儿童诗。

篇13:儿童诗两首(五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教学准备: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

1.理解课题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 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了解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介绍作者李白:唐代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4.学习这首诗(1)出示整首诗(2)指名读一读

(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李白是怎样描写庐山瀑布的?(4)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拓展:你还了解李白的哪些诗句,能给大家背背吗?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日照 香炉 生 紫烟,遥看 瀑布 挂 前川。飞流 直下 三千 尺,疑是 银河 落 九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绝句是我国古代诗体的一种,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这首诗都是七绝。绝句是诗体的名称,并不是诗歌的题目。诗人兴之所至,来不及细想题目,就以“绝句”为题了。)

2.简介作者及背景 杜甫:有“诗圣”之美称。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一、二两句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与愉悦的心情。2.学习三、四两句

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卡到了什么?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诗人闲坐草堂,借窗观景,赏景作诗时的心情是喜悦舒畅的,对和平安宁的生活充满向往之情,所以,其笔下之景是明快的、优美的。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结: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6.指导书写“鹂”“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绝句

两个 黄鹂 鸣 翠柳,一行 白鹭 上 青天。近景

窗含 西岭 千秋 雪,舒畅愉快

篇14:儿童诗两首(五年级下册教案)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受得深沉……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熏陶感染学生,感悟母爱,赞美母爱。

【教学设想】

诗歌教学,以朗诵为主,本教案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培养语感,加强对诗歌的理解;本篇课文接触的是两位大家,所以了解泰戈尔和冰心很有必要,通过教师讲解和图片直观展示的方法使学生有一个粗浅的认识;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方法,每课时都设计了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合作探究;本教案注重对诗歌的整体理解和情感教育,没有支离破碎的字词讲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展示 flash 课件《母亲》。

二、简介泰戈尔

出示泰戈尔图。

教师介绍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暮歌》、《晨歌》等,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等,《吉檀伽利》获19诺贝尔文学奖,文中爱、欢乐、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题。他的作品就是因为有爱,所以让人感到轻松、愉悦和真诚。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受。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这首诗朗读的感情基调。

四、问题探究

准备工作:学生四人一组,备好笔纸,做适当的记录。

1、讨论第一个问题: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这个问题较容易,可让学生讨论3分钟左右,即可书面记录并派代表全班交流。

(孩子对母亲的爱)

2、讨论第二个问题:主人公是谁?他是怎样来表达对母亲的爱的?

这个问题比第一个稍难,可让学生讨论6分钟左右。全班交流时可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采用小组间互相补充的方法。

(孩子。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和妈妈捉迷藏,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母子情深。)

3、讨论第三个问题:妈妈知道孩子为他做的事吗?他为什么不让妈妈知道他为母亲所做的事?

(母亲不知道;因为母爱是无私的,所以孩子也想默默地为妈妈做些事。)

(括号内的答案仅作参考,教师可结合学生回答进行小结)

五、朗诵比赛

1、泰戈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顽皮、天真、可爱、活泼的孩子和一位善良、慈爱的母亲,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2、请小组派代表进行朗诵比赛。

语文教师做总裁判,选出行事比较公正的学生四人做裁判进行评判。标准如下:

⑴ 普通话标准,朗读时流畅。(3分)

⑵ 仪态大方、得体,最好不看课本。(3分)

⑶ 朗读时能读出一个调皮孩子的天真、活泼、可爱的语气。(4分)

六、课堂小结

20世纪初,是泰戈尔最不幸的时候,他的妻子病逝,儿女相继夭亡,可是他仍然写出了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是他心中的爱,对生命的爱,对孩子的爱,支撑他写出关于爱的伟大的作品。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母爱的力量尤其伟大。泰戈尔通过写母爱的作品来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他把写作精力放在美的领域里开垦、耕耘,用微笑和爱融化读者,可见他的一生都怀着对人类的爱和不谢的童心。

七、巩固练习

1、给下列字注音:

匿( )笑 花瓣( ) 祷( )告 嗅( )

2、辨字组词:

摇( ) 辫( ) 棚( ) 棵( )

遥( ) 瓣( ) 崩( ) 颗( )

3、课后练习:

熟读课文;课外补充阅读泰戈尔的《新月集》(部分)

第2课时

一、新课导入

冰心图。

泰戈尔的《新月集》把我们从贪婪的成人世界,带到纯洁、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让我们感受到童年的天真和美好。在我国也有一位深受泰戈尔影响的女作家,“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她一生的名言,也是她一生坚持的信念。她就是世纪老人──冰心

二、简介冰心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的女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冰心的诗以抒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在我国文坛上影响很大。

三、朗读课文

1、听 flash 录音,体会语感,把握情感。

2、学生集体朗读,再次感受。

四、问题探究(四人小组,在讨论前每组确定一名组长。)

1、讨论第一个问题:学生朗读(由组长牵头或组员自由朗读或组内集体朗读),思考与《金色花》的相同点。

(主题相同,对母亲的深情倾诉。)

2、讨论第二个问题:学生大声朗读(由组长组织),思考与《金色花》的不同点。

(《金色花》表达的母子情深,借用“金色花”来抒情,写了一个与妈妈嬉戏的调皮的孩子,轻松活泼,充满童趣;《纸船──寄母亲》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借用“纸船”来抒发情感,写了一个执著、寂寞、忧郁的游子,深切热烈,感人至深。)

五、拓展延伸

1、同是写母爱的文章,可是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你更欣赏哪一篇呢?

请同学们通过朗读讨论来体会这不同形式的母爱,争取说服同学,让他们和你喜欢的一样。

2、每人一张纸,叠一只纸船。把你最想对母亲说的话写在纸船上,并且在课后放到河里,表达对母亲的感情。(音乐《妈妈,儿祝福你》)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课外补充阅读冰心的其它文章。

《诗两首》教学实录

【学生分析】

《诗两首》是外国诗歌,主题是写人生的,与成长有关。虽然从字面上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不像一般的诗歌具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实际上这两首诗内容比较含蓄。在教学中,学习此诗的难点在于,教师如何依照诗歌本身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深入体会诗歌的人生哲理,开始思考一下人生道路的大问题。

【教学建议】

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感受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体味因选择人生之路的慎重与无奈而引发的感慨,体会选择人生道路的丰富内涵,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初步了解哲理诗的阅读方法,学会用“诵读──感悟──研讨──迁移”的方法学习诗歌。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熟读《未选择的路》。

上一篇:柳永蝶恋花拼音版下一篇:《隋书·列传第三十五》阅读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