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教案

2024-05-08

儿童画教案(通用10篇)

篇1:儿童画教案

儿童绘画教案

一、教材的分析与教材处理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该课是一节绘画课,它通过对儿童画这一特殊绘画艺术语言的讲解与练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儿童画的表现技法,同时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并通过儿童绘画,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思想品德。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儿童画这一特殊绘画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思想品德。

情感目标: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绘画欲望。

3、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儿童画的绘画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儿童画绘画基础和绘画方法,提高儿童绘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针对本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主要采用了欣赏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积极的身心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绘画欲望,本节我利用大量儿童画、资料、电脑、音乐等教学手段,使其脑、眼、耳、手协同利用,把这节课的重难点在轻松、愉快的操作中得到解决。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本课)我采用“激发情趣式”或“儿童歌曲”或“教师讲故事”的导入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绘画兴趣。

2、新课讲解

通过让学生欣赏大量的儿童画资料,学会儿童画的创作方法,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完全地了解儿童画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的绘画欲望,为绘画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以后的绘画创作作铺垫。

3、练习反馈

学生通过欣赏多幅儿童画资料,增强绘画信心,可任意绘画出一幅有意义的儿童画形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思想品德的目的。

4、作品讲解(采用学生自评的方式)

5、本课小结

通过以讲故事的形式或者同学表演幽默小品等方式,为下节课绘画提供素材(留作业)

总之,本课教学注重对学生兴趣及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儿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在方法上有所突破,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并告诉学生,作画的题材不难寻,只要有敏锐的感知心:作画的方式也不难,只要勇于尝试与创新,同时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有所尝试。但还望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篇2:儿童画教案

教师: 2016.7.8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漂亮的花 教学目的:

1.了解每个学生的造型能力,色彩表现能力。2.通过教师的示范,表现不同特点的花。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太阳化的造型表现及构图。2.颜色的合理搭配搭配。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教具:蜡笔,4K纸张。教学过程:

一、回答提问,获得鼓励

同学们,平时生活中都见过哪些花,说出最多种类的奖颗五角星,积极举手发言。

二、老师讲解

花的种类很多,我们今天主要学习大自然中常见的太阳花的绘画过程。花是植物最美丽的生命阶段之一,花颜色艳丽,气味芬芳,吸引着小蜜蜂小蝴蝶。

三、教师讲解示范

四、自主选择,表现太阳花

同学们,太阳花大家一定再熟悉不过了,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画笔,让老师看看你们各自的太阳花都长什么样。

五、互相交流

同学们,要知道太阳花是五颜六色的,你们的画面中是否缺少了点颜色,没关系,不要紧,人多力量大,大家可以相互学习一下,看看各自都有哪些颜色,然后添加到自己的画面中去。

六、提出要求,学生完成作品,教师巡视指导。

七、作品展示,教师讲评。

八、课堂小结

第一节课很重要,学生对老师,老师对学生都有第一次的了解,要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同时,第一节课也可以推荐几位画的比较好的同学,成为大家的榜样,改掉一些绘画中的不好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大公鸡 教学目的:

1.学习简单的创作情景设置,进行构图审美教育。2.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注意画面的创意、安排和色彩搭配。

2.能从不同的角度、题材表现公鸡的特点,表现手法及材料不拘一格。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自由发挥。教具:铅笔、橡皮、蜡笔或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纪律。

二、谈话导入。

猜谜:头上顶着大红冠,身穿五彩花花衣,每天早晨要歌唱,人人听了忙穿衣。

(谜底:公鸡)

启思:(1)你见过公鸡吗?它是什么模样?(2)公鸡有喜、怒、哀、乐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导人新课。

公鸡很漂亮,油亮脖子金黄的脚;公鸡很勤快,每天总是迎着太阳歌唱,唱出了早霞,唱来了黎明。瞧,这里走来一只神气的大公鸡,他昂着头,挺着胸,下副神气活现的样子,你们喜欢吗?(教师出示“公鸡”图示,贴在黑板上)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着画“公鸡”。(板书课题)

三、动手实践创造美。分小组探究画的方法,用幻灯指导讨论思路。

(1)启发学生围绕“公鸡为什么美,美在何处”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

解,可从不同的角度表现花公鸡的特点。

(2)指导学生构图。主题画中的主体应突出,构图饱满。

(3)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创作方法及材料。2 汇报讨论结果。动手实践。学生开始构思→构图→选择表现方法及材料→设计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

(1)根据学生的构思,帮助学生修改创作方法。(2)允许差生进行模仿性创作。(3)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四、师生评价欣赏美。

(1)学生自评。请几个同学到讲台上说说自己的创作过程,说明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创作方法。

(2)学生互评。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喜欢的水果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画出各种水果的特征。

3、继续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油画棒工具。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实物要抓住其特征。在用油画棒起稿时要注意有大有小,聚散变化。

2、课前准备

教师:范画、几种常见的水果。学生:水彩画常用工具、油画棒。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示范 教具:铅笔、橡皮、蜡笔 教学过程:

一、联想导入: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圆形,提问:这是什么?(让学生展开联想)

2、你能把它变成一种水果吗?

3、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

4、请学生点评。

二、思维拓展练习:

1、除了这些水果,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水果吗?

2、我们可以在圆形上进行添加,把它变成葡萄……

3、我们可以在圆形上减去一部分,让它变成香蕉……

4、你能象老师一样变吗?

5、拿出纸和笔,把你变出来的水果画出来。

三、画面安排: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果盘。

2、果盘中可以放上哪些水果?

3、是不是随便乱放?应该怎样放比较美观?(要先放……再放……)

4、果盘外面可以放……

四、学生作画指导:

1、像老师一样,画出一盘放着的水果。

2、可以变换水果的种类和果盘的样式。

3、画的快的同学可以画上背景。

五、作业讲评:

表扬画面饱满、有自己创意的作品。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京剧脸谱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京剧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学习按步骤临摹京剧脸谱

3、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表现戏曲人物脸谱的特点。

2、如何把握好京剧脸谱的主要特征,解决好脸谱知识学习与刻制、印制版画的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示范

教具:铅笔、橡皮、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讲解京剧知识

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京剧内容以惩恶扬善、孝敬长辈、忠诚国家为主,这一京剧片断唱的是李逵返乡接母亲到身边安度晚年的故事。在京剧中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这种用来化妆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

二、介绍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的起源与面具关系密切,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三、京剧脸谱的谱式

①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图例:关羽 ②三块瓦脸: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而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图例:晁盖

③十字门脸:从脑门顶至鼻子尖,用黑色或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有灰色小圈眉子,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图例:张飞

④碎花脸: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对称中显得复杂的称之为“碎

花脸”。图例:杨七郎

⑤歪脸:色彩、构图不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滑稽风趣、丑陋反面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脸”。

四、教师示范

五、学生作业

1、完成一副京剧脸谱画。

2、注意事项:①自选谱式;②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3、根据不同角色、不同人物特点选用不同 的颜色

六、教师巡回辅导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水果娃娃

教学目的:学会夸张的造型手法,表现拟人化的水果娃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画出各种水果的外形。

2、各种水果娃娃的有趣表情。教学方法:启发、自由发挥 教具:铅笔、橡皮、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2,做游戏:

今天徐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水果娃娃,你们看看她是谁啊?(水果娃娃自己介绍自己。)嗨,大家好!

我是菠萝娃娃,来自美丽的水果乐园,今天,我想找一些朋友和我一起去美丽的水果乐园玩一玩、逛一逛。

同学们我们愿不愿意和她一起去水果乐园玩啊?

但在去之前,我们要打扮一下,把自己也变成一个水果娃娃,那么,水果是怎样变成娃娃呢?

出示水果娃娃的基本步骤。

(水果的基本型+五官、四肢、装饰物)二,认定目标: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节十分有趣的课。出示课题:《 水果娃娃》 三,导学达标: 1,教授示范:

示范操作一种新的绘画方法:(示范画:西瓜娃娃)

1)说明西瓜娃娃的色彩,选取绿色油画棒。(说明任何色彩笔都可以选用)不用铅笔和橡皮,学习用绕线的方法将西瓜的外形修整出来。(同时将西瓜的简单基本型展示于多媒体上)

2)请学生们微笑一下,感觉一下自己在微笑时的神情变化:嘴角向上翘、眼睛小了……)

3)用黑色记号笔,将五官按照微笑的感觉表现出来并对四肢加

以讲解。

4)提问:还可以添加哪些装饰物? 2,分组作业:

接下来完成个人作业要求是: 1)用自己喜欢的一种表现方法画一个水果娃娃。2)要用概括的方法表现四肢和五官表情。3)创造出一个充满个性的水果娃娃。

出示多种水果的基本形状和多种表情。(多媒体)教师巡回辅导,并放音乐.完成了充满个性的水果娃娃以后,请把它粘贴到黑板上来。四,达标测评:

1,作业展示:设计一个“水果娃娃乐园”的栏目,把学生画好并剪好的作品贴上去。

2,作业的评选和奖励:

请学生进行评选,并选出好的作业和发奖品。总结:

今天,同学们在不断尝试和帮助下,掌握了用各种绘画方法和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使水果娃娃变得可爱、漂亮。还懂得概括的方法来表现四肢和五官,加快了创作速度。希望你们能在以后的绘画中要经常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用简单的表现手法画出最美丽的图画。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手印、指印变变变 教学目的:

1、了解学习指印、手印画,展开想象,进行适当添画。2、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造型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情感。

3、在有意无意的拓印中,从不同角度对于手指印进行联想添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放松地玩,在玩中掌握手印、指印及随形联想的方法。

2、根据自己印的形状,大胆地联想、大胆地变化、大胆地表现。教学方法:启发、示范、自由发挥 教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颜料、彩笔、大号排笔、水粉笔、甘油、布、水桶、大张白纸、彩色纸等。

1、谜语: 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学生猜谜,揭示答案——小手。

2、做“拍手游戏”。

课件:拍手歌。(出示歌词)带着孩子们一起拍手一起唱。

3、师:我们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说说我们的小手都能干些什么呢?(与生活结合)。

生:写字、做事、吃饭拿筷子、弹钢琴等等。

师:“手”的用处可真大啊!那我们来观察一下我们的小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二、发展阶段

观察讨论:观察自己的手心、手指,自己发现手的纹理变化。

2、与同学们比一比,一样不一样。(1)掌心的纹理(2)手指的罗纹

三、教师示范

(准备):一张大白纸贴在黑板上,请孩子选出2种喜欢的颜色。用排笔蘸上颜料在自己的手上涂色。先涂左手,然后把手压在大白纸上,再用右手涂上颜色,压在白纸上。

师:看老师印了2个手印,你们想不想也尝试一下呢? 生:想。(开始动手)。同桌合作。

3、学生尝试练习。师巡视,指导。

4、添画(教师示范,先洗净手再用彩笔添画、或者直接用手代替笔选择手印或指印添画)。

师:老师添了几笔,手印变成了孔雀,你们来想象一下,你们能把它们变成什么呢?

四、学生想象

学生作业(给自己刚才印的手印添画)。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美丽的小鸟一起飞 教学目的:

1、学会小鸟的绘画方法。

2、再次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培养大家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进入想象

2、将想象到的美丽的画面用纸笔表现出来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示范 教具:铅笔、橡皮、蜡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小鸟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出示小鸟)

从小朋友们的表情中,老师看出,你们都很喜欢小鸟,今天老师特地带来了许多小鸟呢!小朋友,你们仔细看啊!小鸟来了!

哇!那么多小鸟向我们走来了!

2、小朋友,你们发现这些小鸟有什么特点?长的怎么样?

3、老师还知道,有些小朋友特别喜欢小鸟。课前就已经收集了有关小鸟的资料,我们请他们拿上来和大伙儿一起来分享快乐,好

吗?

4、小鸟非常聪明,不但会帮助人们做事,而且还会表演节目。小朋友,你们看,上面的小鸟正在为我们表演精彩的节目呢!(出示图片)

二、激情表达,亲近大象

1、刚才小朋友们了解了那么多小鸟的知识,而且还看到了一幅幅精美的小鸟图片,那么此时的你想对小鸟说些什么呢?(小鸟你真聪明、小鸟你真能干、小鸟我真想摸你的长鼻子……)

2、你们的想法五彩缤纷,让老师也深受感染!刚才,有几个小朋友说,想跟着小鸟一起去游玩,这个想法有多有趣啊!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望吧!

三、大胆想象

1、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伴着悦耳的音乐,走进了想象的世界。现在,小鸟向我们走来啦!让我们赶快爬上去吧!想坐哪儿就坐哪儿,坐好了吗?我们出发啦!

我们来到了茂密的森林,趟过了清澈的小河,小鸟飞过了山坡。哇!小鸟带我们飞起来啦!我们飞过了乡村、飞过了城市、看到了碧绿的草原、看到了壮观的大海、越过了高山、来到了北京……

2、小朋友,刚才你们跟着小鸟,心里觉得怎么样呀?你们跟着小鸟都看到些什么呢?

四、自主选择,表达小鸟

1、这些感觉真妙啊!小朋友,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来表达的。

要是你来画,能不能比他表达得更好,更有趣?

2、现在,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心爱的美术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刚才乘着大象的情景,尽情得表达出来吧!(音乐)

3、想画的小朋友,只要完成构图,如果先画好的小朋友,可以和你最要好的小朋友交流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拿到前面来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己讲述,师生点评)(投影仪展示)

五、以点带面,超越小鸟

1、刚才小画家们把和小鸟一起的感受表达的淋漓尽致。是呀,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还有好多动物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呢!现在,你还想和什么动物去玩呢?

六、相互友好,共同生存

1、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动物是那么的可爱!有了它们,我们的地球才这么生机勃勃;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才这么多姿多彩;有了它们,小朋友们的想象才如此的丰富和有趣!

2、让我们和动物永远做好朋友吧!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老人和儿童 教学目的:

1、了解老人与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的表现手法。

2、大胆的线条表现出老人与儿童的外型特征及活动情景。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贵品质。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老人和儿童不同特征的刻画。

2、刻画老人和儿童时线条的运用。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示范 教具: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老人和儿童

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小朋友(课件出示照片),知道他是谁吗? 生:不知道……是一个小男孩……

师:那想不想知道他是谁?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成长历程!(课件展示刘德华从十岁→十几岁→二十几岁→三十几……八十岁变化成长的过程)

师:

1、真是岁月不饶人哪!年少时和年老以后的差距真大呀!

二、比较

这两个年龄阶段有什么变化?多了什么?少了什么? 生:眼睛无神……皮肤松弛……胡子白了…… 教师小结板书: 儿童老人 眼睛明亮无神 眉毛浓黑变白 胡子无变白

皮肤紧绷 光滑皱纹粗焅………………

三、欣赏图片

老人的脸上有岁月的刻痕,儿童却像幼芽一样稚嫩。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图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看看老人和儿童还有哪些不同?(通过欣赏和比较,进一步了解老人和儿童的特点。)

四、教师示范

画一个儿童、一个老人的头像。教师边讲老人的特点与儿童特点边绘画。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1、作业:(1)用线条画画你所熟悉的老人或儿童。(2)也可以表现你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时的情景。

2、要求:(1)抓老人和儿童的特征,有些表情及动态则更好。

五、作业评论

1、说一说: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构思

2、评一评:相互评价,并提出意见

篇3:儿童画教案

F调单元教学做一体化

二、项目目标

1.了解、知道什么是音阶, 掌握它的大小调不同调式。

2.会欣赏、演奏《儿童歌曲弹唱》曲目。

3.学会运用《儿童歌曲弹唱》曲目设计与组织幼儿教育活动。

三、能力要求

1.会欣赏、演奏《儿童歌曲弹唱》曲目。

2.学会设计运用与组织幼儿教育活动。

四、学习内容

1.拜尔《NO.96》;

2.莫扎特F大调钢琴奏鸣曲;

3.格林卡《波尔卡舞曲》;

4.即兴伴奏曲目《红蜻蜓》。

五、“教—学—做一体化”流程

六、能力培养一体化

以培养学生儿童歌曲弹唱能力为目标, 教、学、做合一,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教 (20%, 约10分钟) :通过教师的讲授、示范, 明确练习曲与乐曲的不同弹奏要求, 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

学 (30%, 约15分钟)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的方法, 掌握乐曲弹奏的结构特点。

做 (50%, 约25分钟) :学生研究、巩固、展示, 学会整理信息, 通过小组交流、演奏会、作业汇报等不同形式表达与交流自己的弹奏成果。

七、幼儿园实践练习

《红蜻蜓》歌曲介绍:日本作曲家, 指挥家山田耕作38岁时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 在日本是家喻户晓。 它本来是一首描写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 后来大人们也喜听爱唱, 成了他们回忆童年生活的歌曲。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红蜻蜓》感受歌曲中那优美、深情的旋律, 表达美好回忆的情绪, 歌曲优美动听, 深情自然。

2.初步学唱两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

教学重点:歌曲《红蜻蜓》第二声部的学唱。

(二)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电子琴、媒体课件。

(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唱歌曲。

1.教师深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 准确把握歌曲演唱速度、节奏以及高音的演唱方法, 表现歌曲艺术形象。

2.欣赏录音版本的歌曲《红蜻蜓》

3.出示歌谱

4.听二声部歌曲《红蜻蜓》

通过欣赏, 体会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协调均衡、富有美感的旋律, 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深情, 进入回忆童年趣事的意境。

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感情。 通过聆听、范唱、模仿等形式, 在体验、合作中准确地表现歌曲。 用优美抒情的歌声演唱歌曲, 抒发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四) 教师小结

参考文献

[1]杨世诚.《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 .

篇4:儿童画——儿童心理的镜子

假如我们熟悉儿童绘画的一般发展规律,就可以很快地对一幅儿童绘画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如作者的年龄、性别、认知和情感的发展等。比如,一张涂鸦作品,可以根据作品中线条的品质、物体的造型、空间的运用等因素来判断出作者的手眼协调能力,进而推论出作者的相关情况。

(一)罗恩菲尔德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

大量研究表明,儿童绘画发展各阶段与智慧发展阶段一样,每个阶段都有其区别于其他阶段的主要行为模式,而个体绘画水平之间的差异并不影响总的发展趋势。

美国儿童美术心理学家罗恩菲尔德(V.Lowenfeld,1903~1961)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Stages of Artistic Development),在儿童绘画领域中具有深远影响。该理论将儿童绘画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1.涂鸦期,2~4岁;

2.前样式化期,4~7岁;

3.样式化期,7~9岁;

4.党群——写实萌芽期,9~12岁。

罗恩菲尔德指出,美术教育在于给儿童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以引起并维系他们自我表现的动机。教师应按儿童发展阶段,选择适当的表现主题与材料,使儿童投入自我表现的过程。

涂鸦期是儿童自我表现的开始。儿童的涂鸦是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反映其当时的身心状态。涂鸦在儿童身心发展中具有促进感觉统合和人格形成的意义。

前样式化期儿童尝试用绘画语言与外界沟通;对事物的情感影响其画面的空间关系;由于在对外界的探索中不断寻求新的观念,所以使用的象征符号经常改变。

样式化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探索,不论是对人或物,七岁左右的儿童终于发展出种种令自己满意的符号象征。此种象征符号,如果没有特别的经验刺激,会反复出现一段时间(约两三年),称之为“样式”(Schema)。样式的呈现,反映出儿童对该物体或人物的概念、情感关系、感觉和动作的经验等。画中是否有一基底线出现,是判断儿童是否达到六至七岁心理年龄的必要条件之一。因为基底线的出现是一般规律,如同幼儿几岁可以站立,几岁可以学步一般。基底线的概念是所有空间表达形式的基础,暗示着儿童能够分辨物我关系的基本态度。

党群期标志着儿童理智的萌芽。党群期儿童的最大需要是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并发展个人与党群的关系。同时,他们还力图去发现自己与周围事物之间的真实联系。在绘画中,他们开始打破惯用的样式,并注意到周围事物细微的变化。因此,画中会描绘较多的细节和环境,尝试去表现深度。对于情感上有意义的物体,可能会主观地用色彩去表现。

(二)艾斯纳对罗恩菲尔德理论的修正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艺术教育大师艾斯纳(E.W.Eisner)对上述理论提出修正,提出在重视儿童本身的成长因素之外,还应强调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尤其是通过学习得到的经验。因此,只要时机成熟,教育方法得当,儿童的绘画能力是可以得到有效的影响的。

艾斯纳指出,美术课程设计的目标是:

1.协助儿童创造具有美感与表现性的作品;

2.培养学生对视觉对象具有审美判断能力;

3.使学生了解美术在文化发展上所扮演的角色和功能。

可以看到,罗恩菲尔德的自然主义美术教育思想和艾斯纳对教育、教学价值的强调,实际上为我们理解儿童绘画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提供了不同的依据。

二、如何指导儿童绘画

(一)通过绘画活动,促进儿童精神成长

从根本上讲,对儿童绘画进行指导的目的,并不是把绘画本身作为首要目的,而是以绘画为媒介来开启心灵的世界,即通过绘画活动,促进儿童精神的成长。

随着人们对儿童绘画研究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因得到心理学的指导而更加尊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成年人对于儿童绘画的不恰当的态度,往往会对儿童的人格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在人格最初形成的阶段,教师、父母对儿童涂鸦游戏的态度,对其日后人格发展有关键性的影响。

假如教师或父母不了解儿童涂鸦是一种自动自发的心象表现,而以“像不像”某件物体来要求儿童,儿童将会对自我的能力感到怀疑,产生退缩、被动、没有自信、没有创造力的人格特征。

有这样一例个案:一名四岁小女孩,其自发的涂鸦行为均被其外婆制止,因为外婆认为那是“没有意义”的活动,要求小女孩书写数字1 、2、 3。这个女孩的性格变得极度内向、退缩、害羞,不敢和陌生人有目光的接触。长期以来,涂鸦对这个女孩而言是—种“错误”和“不乖”的代称。经验告诉她,做错事时她得不到外婆的爱,而当她顺应外婆的要求,成功地书写出1、 2、 3时,就会得到赞扬和鼓励。渐渐地,被正强化的行为保留下来,而被负强化的行为消失了。当同龄的孩子随心所欲地画出蝌蚪人、简易象形图像的时候,她只会对着纸发呆,因为她只会“写字”而不会“画画”。为了适应环境的要求,这个孩子学会压抑自己的冲动,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刻板的言行举上,无法与他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二)指导儿童绘画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以往那种无视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传统教学方法,一味地向儿童灌输高级专业技巧。儿童只能模仿老师的方法,逐渐丧失自己的直觉能力。因为他们总是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对某种表现形式的模仿上,而不是放在对这种形式的使用上,他们就会渐渐地对自己创造的作品丧失自信和满足感,甚至不知所措,最终丧失了一个儿童所特有的诚实。另一个错误倾向恰好相反,把心理学的理论作为教条,机械地理解心理发展的规律,而无视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甚至告诫儿童,“这是一幅好画,但是在第二阶段我们不要画鼻子!”以上两种指导方法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造成危害。

三、从儿童画进入儿童内心世界

严格意义上的绘画治疗是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的理论基础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绘画治疗的一系列核心概念,如象征、转移、投射等,都来自于精神分析理论。20世纪初,弗洛伊德以意象(image),尤其是心象(mentalimage)和梦中的映象,进行精神分析;荣格常在心理治疗活动中,鼓励病人用绘画的形式,将自己的心象和梦记录下来,以此来了解其人格。

儿童的绘画是引领我们进入儿童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绘画的表现反映出儿童的身心发展状态,如空间的表现,与智力、知觉、人格的发展有关,而图画的用色则与情绪、情感的成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关研究表明,线条的品质与作者情感、情绪有一定的关系。罗恩菲尔德曾指出,他能在一名怯懦、敏感的儿童所画的画像中,从其未封闭的圆形、不确定的线条中发现他的焦虑;从另一位儿童的长方形的人体造型中,发现作者的果断个性。此两种情况都代表儿童整个人格之特征。

每个正常儿童的绘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在造型、用色或空间表现上均有特定的概念,为我们提供一个参照框架,来识别在任何一个发展阶段中所呈现的异常现象。

综合各种理论对儿童美术的见解,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对儿童绘画的理解:

第一,儿童美术显现的特征随年龄而改变,其复杂程度与作品的整体性,均随年龄而增加;

第二,儿童倾向于夸张或省略艺术作品中最具意义的部分,其作品反映出作者生活经验与情感世界的内容;

第三,儿童在学龄前后几年的创作强调样式化表现,以后便逐渐扩展到写实具象表现;

第四,儿童的绘画反映出其生理的发展,如画中细节的分化程度与其知觉上的成熟度有关,涂鸦期的线条表现亦与其骨骼肌肉的发育情形、手眼协调等发展息息相关;

第五,不同素材与表现法有满足儿童不同目的的趋势,如描绘较利于传达观念,而彩绘则利于情感的抒发;

第六,儿童所使用的形式、色彩和构图与其人格及社交发展有关,此点也是绘画治疗的基本假设之—;

第七,虽然环境是影响学习的要素之一,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儿童,尤其是学龄前的幼儿,所创作出来的视觉形式十分类似;

第八,在迈向成熟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的考虑,也是艺术治疗工作的特质之一;

第九,绘画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它给予意念一个视觉的形式。

篇5:儿童画教案

默认分类 2010-05-25 08:19:18 阅读5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一、课程名称

1、课程标题:儿童画

2、主讲教师:耿云芳

3、教学材料:选修教材

4、课程类型:艺术类

5、授课时间:每周一小时

6、授课对象:1—3年级部分学生

二、具体内容

1、课程性质:本课程属校本课程选修课

2、课程目标:艺术起源于游戏,任何艺术的学习首先是一种快乐学习,孩子学习更是如此,兴趣是最好的源动力。低年级儿童的画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儿童又喜欢用鲜艳色彩涂抹,同时他们又是天生的想象家,他们的想象超出成人,学习儿童画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表达自我的空间。因此本学期我决定在校开设《儿童画》课程。现确立《儿童画》课程目标如下:

(1)

通过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儿童画》最基础的知识,提高绘画水平及审美能力,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儿童画经过学段训练,逐步能掌握对色彩的理解及运用,掌握油画棒技法的运用,为将来进入更高层次的美术学习打下基础。(3)

让儿童学有所长,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4)

儿童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作画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

三、课程内容

儿童画的内容丰富,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比如线描、油画棒、水彩笔、水墨画等等。在课程内容上,我选取了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借鉴现有的课程资源,针对学校及学生的实际,选择了学生最喜欢的儿童油画棒学习,油画棒是一种在颜料中加入蜡质材料中介物质后所做成的,具有油画的效果,材质柔软,遮盖力强,色泽鲜艳浓厚,能够随意的大面积涂抹,还具有能调合颜色特点,让孩子能很快、很好的学习色彩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儿童喜欢用丰富色彩涂抹,运用油画棒创作儿童画正符写儿童作画大胆,敢做、敢画的纯真稚朴的天性。极大的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如下:

1、学段一 工具材料介络

2、色彩知识学习

3、油画棒技法训练

4、学段二

临习范作

5、学段三

想象创作(重点阶段)

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系统学习与训练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组织形式:小组学习

(二)课时安排:每周1小时

(三)场地:综合楼二楼美术室

(四)设备:美术工具材料及多媒体等设备

(五)方式:教师示范与学生自主实践相结合

(六)原则:灵活自主性原则

(七)课堂教学

1、主要手段:

(1)教师多收集名人作品,精心绘制范作,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引导学生欣赏学习,激发学习热情。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为创作打下基础。

(3)总结教学方法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实践。

(4)多给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

2、过程及授课方法:

临习阶段:

(1)以重点观察为基础,提高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对色彩的认识,有意识的让学生多观察生活,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创作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体会学习美术是能够运用于实践的。

(2)以示范为重点训练绘画技能。儿童画学习,适当临习范作,也是有必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在教学中要做到熟练的示范画,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详细的分步引导。毕竟是低年级儿童,如动物造型分解图,色彩调和和过渡分步示意图,并以图形概括所画主体特征,这样才能使学生很轻松的掌握表现的内容。教学示范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能获得直观感悟,清晰明了作画步骤,集中注意力,发展了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创作阶段

(3)以空间组合为落点训练构图能力。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构图是个很重要的难点,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绘画时,把握物象的主次,把主要物象画在中间合适位置,之后在它旁边空间进行添画组合,在背景绘画方面多进行指导,通过点画背景、背景涂色、装饰背景等多种形式让画面更完整,让空间组合更到位。(4)尊重儿童的意愿,鼓励他们的奇思妙想,引导儿童多练习,强化所学内容,从中自己探究所知,自己从练习中寻找更多有趣的美术技法。促其不断发展。

五、课程评价建议(1)评建内容

关注对学生成长的价值,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关注学习对基本知识学习的过程,强调评价多元化,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师生关系的感受,学生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

(2)评价方法:在评价方法上除了观察、调查、考察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重视形成性评价,建立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墙”,定期展示孩子的作品,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自信心。(3)教师评价:

1、学生自评:学生自己对照参加本课程以来的变化进行自我评价

篇6:儿童画教案1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绘画人物儿童画的基本技巧,以适应今后的幼儿教学

教学难点:儿童面部五官的各种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动物的绘画方法,这个学习我们重点学习人物的画法,而人物中,我们以儿童为主,而这段时间的人物学习,我们暂时都以儿童的造型,比例来作为练习的主要对象,以后我们画大人时,只要在儿童画的基础上把一些关键的地方修改就可以了。

二、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个学期期末时我们学习的五官的画法,请4位同学上来画画看

四位同学上来画(5分钟),下面同学也把纸拿出来画,要求:画出几种常见的表情例如:笑、哭、生气等

三、教师评讲:

1、儿童五官的比例分配和基本特征

2、黑板上同学们画的有那些问题:五官的位置,脸型,以及表现手法(符合儿童画的审美需求,区分成人漫画)

四、总结

篇7:关于儿童画树教案

教学要求

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观察活动中培养情感。

教学重点

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高矮等。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用各种渠道丰富自己的知识。

教学准备

学生拓展树皮用的白纸若干,几张放大树的照片。

教学过程

1、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观察了一棵大树,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

2、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 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3、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 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

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

4、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1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

板书

画出眼中的大树 拓印树皮 记录 作业

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1.树的整体形态的认识,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2.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并描述一棵树。用简图描画树的整体形态。用拓印树皮的方法观察树干。

3.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反思

篇8:儿童画教案

一、当讲则讲, 追求教学语言的简洁性

把话说到儿童的心里去, 这是教师们应该追求的高境界。对于这一点, 首先要求教师做到语言简洁。语言修养较高的教师, 课堂用语必然会字字精确、句句顶用, 没有一字多余, 没有一句“赋闲”。听这样的课, 绝对是一种享受。但在我们的课堂上, 有些教师“口无遮拦”, 往往在不经意间话就多了起来。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过多使用课堂提问。

教师们的课堂提问有的是特意设计的, 有的则是不良的教学习惯使然。有专家统计发现, 一位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里提问达120多次。在这些教师的课堂上, 我们看到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 很热闹,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但实际内容却并不丰富, 因为许多提问根本没有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当然学生也就没有获得多少提高。

对此, 李吉林老师的把关很严。比如, 这位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里原先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 你看见过月亮吗?在哪儿看到过月亮?”

乍一看, 这样的导入很自然, 似乎无可厚非。但稍一推敲就会发现,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 “你看见过月亮吗?”这个提问没有价值。他们肯定见过月亮了。因此, 李老师将原先的导入语进行了这样的修改:“小朋友们, 我们都喜欢看月亮。你在哪儿看到过月亮?”

这么一改, 简洁明了的导入语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动课的主题上来, 同时也激起了学生说月亮的兴趣, 真可谓“一语中的”。可见, 设计高质量的课堂提问需要下真工夫。教师务必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 针对相关教学内容, 并按照语言简洁性的要求进行精心设计。

二、历练语言, 讲究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 因此, 教师要做到用语准确。这种“准确”必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的传授要准确;二是课堂的教学用语要准确;三是要有利于学生语言文字的掌握、认知的扩展。这从李老师一贯的治学态度以及她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比如, 这位教师将第一条教学目标表述为:“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李老师将其修改为:“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激发他们探索天体奥秘的热情。”在这句话中, 虽然只是将“大自然”改为“天体”, 却证明了李老师用语的准确性。显然, 月亮只是天体的一个代表, 而不是自然界的代表。追求语言的准确, 就须像李老师这样字斟句酌。

再看本次教案修改中的另一个例子。

该教师在第二部分“望月说月”中描述道:“月亮像我们小朋友一样, 会慢慢长大。”李老师将这一句改为:“月亮很有趣, 它很会变。每个月的月初它的身子窄窄的、瘦瘦的, 然后慢慢变大, 变得越来越胖, 在十五的时候就会变成圆圆的了, 然后它又慢慢变瘦变小。不管是圆月还是弯月, 都是那么美。”

对于月亮的盈亏现象, 用拟人的手法说成“长大、长小”是不科学的。因此, 李老师将其改为“月亮很有趣, 它很会变”, 这样, 既符合了儿童的心理, 又揭示了月亮的阴晴圆缺的变化规律, 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课堂上, 如果我们教师经常使用不够准确、规范的语言与学生交流, 就会造成学生错误的理解或产生新的疑点。长此以往, 还会影响到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因此, 我们无论是在哪一个环节, 都应该使用规范到位的语言。

三、说儿童的话, 追求情境创设的连续性

李老师经常说, 我们给学生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情境, 这样学生才能在这个连贯的情境里美美地想、乐乐地学。不过, 我们教师在具体操作时, 往往会因为某些环节间的过渡语表达得不够到位, 把原本连贯的情境给生硬地割断了。

比如, 在这位教师设计的“问月奔月”环节中, 情境描述道:假如现在就是中秋节的晚上, 太阳落山了, 天渐渐暗了下来, 一轮金黄的圆月悄悄地爬上树梢, 升上了夜空, 银色的月光洒满大地。我们坐在小河边入神地望着月亮, 你有什么想法或是愿望想对月亮说?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月亮? (多媒体:背景、音乐)

这段情境描述在我们看来挺有意境。但是, 作为儿童教育家的李老师非常敏锐地发现了其中隐藏的两个问题, 并进行了修改。

1. 把“假如现在就是中秋节的晚上, 太阳落山了, 天渐渐暗了下来, 一轮金黄的圆月……”改为“再过一个星期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了。假如现在就是中秋节的晚上, 抬头望, 一轮金黄的圆月……”李老师指出, 已经说了中秋节的晚上了, 怎么又出现了太阳, 天色暗下来了呢?这属于逻辑错误。学生听了这样的语言, 肯定是要给搞糊涂的。

2. 将“我们坐在小河边入神地望着月亮, 你有什么想法或是愿望想对月亮说?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月亮?”改为“我们坐在小河边入神地望着月亮, 你有什么想对月亮说?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问月亮?”这位青年教师设计这个问题的本意是想启发学生问月。李老师指出, 前面的意境渲染得挺美的, 学生也基本可以被带入情境了, 忽然问一句“你有什么想法?”, 就把情境给割断了。如果这么一问, 课堂肯定会沉闷下去。而换个问法:“你有什么想对月亮说?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月亮?”, 就贴近了儿童心理, 就能激发学生发问的兴致了。

关于创设情境, 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来创设。要保证情境创设得成功, 关键在于教师的语言, 教师要把话说到儿童的心里去。比如, 上例中, 教师突然问“你有什么想法?”, 就是忘记了儿童。这么一个违背儿童心理特点的提问, 就割断了原本连贯的情境。如何才能把话说到学生的心里去呢?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心里要有学生, 要从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出发, 设计我们的教学语言。这样, 我们才能说儿童的话, 才能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入情入境。

篇9:五谷画儿童画教案

活动目标:

1.利用五谷进行粘贴作画,根据不同的外形特征表现不同物体的形象。2.在活动中耐心细心地完成作品,讲究个人卫生。活动准备:

2.五谷作物若干、漂亮的粘贴画、记号笔、乳胶、卡纸、棉棒 设计思路:孩子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结合自己周围的生活,以农作物为题材,让幼儿了解它们不仅可以吃,还可以作画。活动采用绘画与粘贴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主动地创作有一定情景的画面。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猜一猜。师:小朋友,猜猜宝盒里是啥宝贝?

(2)摸一摸。师请几位小朋友摸一摸,宝盒里有啥?

(3)展示宝贝。

2、观察五谷,自由探索。

(1)从五谷的颜色、形状、大小、圆扁等方面了解。

(2)了解五谷的作用。师:它们的本领可大了,能做成很多吃的,你知道吗?

小结:你们说的太好啦,但是这些五谷作物除了做成好吃的,还能做成好看的。

3、出示范画,幼儿欣赏,讨论作画的步骤。

(1)幼儿认真观察,找出其与平时看到的画有何不同?

(2)作画的步骤:用记号笔在卡纸上画出自己想表现的画面,粘贴时从外向里的顺序,用棉棒均匀地涂上乳胶粘贴五谷,轻轻地压一压。

4、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合理展现。

(2)选择适当的五谷作物进行粘贴,注意颜色的搭配,形状的搭配。

(3)在粘贴过程中,注意讲究个人卫生。

5、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篇10:教案儿童画撕贴

1. 让幼儿学习轮廓进行撕纸,发展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增强手指的控制力。

2. 通过让幼儿大胆的撕贴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以及对美的感受。

教学重点: 让幼儿学习轮廓进行撕纸,发展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增强手指的控制力。

教学难点: 通过让幼儿大胆的撕贴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已掌握了撕纸的基本方法、手指操、鼓励语:小手小手搓一搓,你的表现真不错。

物质准备: 1. 两幅示范撕贴画

2. 固体胶、笔一支 / 人

3. 彩纸若干、托盘四个、素描纸 4 张

4. 轻音乐

教学过程

一. 开始部分

(一) 导入:手指操

导语:小朋友们好,首先让我们做一个手指操来活动下我们的小手吧。

(二) 教师出示彩纸与幼儿讨论引出内容。

导语: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好多好看的彩纸,你们知道它们可以做什么吗?

(教师进行总结)

二. 基本部分

(一)教师示范沿轮廓撕纸

导语:今天,老师教小朋友怎么用这些彩纸撕出漂亮的图形,小朋友们想不想学?现在老师做示范,小朋友们仔细看老师是怎么操作的。首先,我们把图形画在纸上,要画到有颜色的一面,然后沿着画好的轮廓线慢慢地、一点一点的撕。在撕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一定要认真,不要把纸撕坏了。大家看老师撕得是什么?(小兔子)。

(二)教师出示作品,让幼儿观察

导语:小朋友们老师还用同样的方法撕了许多的图案并把这些好看的图案粘贴在一起了,组成了一幅漂亮的画,大家想不想看啊?画面都有什么?

(三) 幼儿分组进行撕贴画,教师巡回指导

导语:小朋友们,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撕一幅漂亮的画呢?请听好老师的要求:我们分成四组,每组的小朋友要合作完成一幅画,小朋友要把撕好的图案粘贴到大的白纸上组成一幅画。要把撕剩的废纸放到托盘里,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现在每组的小组长来领托盘(放轻音乐,教师做巡回指导)

(四) 作品展示

让每个小组分别进行展示,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美。

师:我们小朋友今天表现的真棒,不仅学会了撕纸还能把它们组合成漂亮的图画,我们一起来鼓励一下自己吧!

三.活动延伸:

上一篇:两个月的工作总结下一篇:开盘领导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