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假如教案

2024-05-08

儿童诗假如教案(精选11篇)

篇1:儿童诗假如教案

假 如

杨璐

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感人的儿童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文中出现了许多带“的”字的短语。小作者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首小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我们要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通过动作模拟,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缩”、“叹息”、“不幸”等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指导读好词语、长句,启发想象,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感受儿童诗的节奏、韵律,背诵课文。

4.能根据课文句式,展开想象仿写句子,培养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并记住本课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朗读诗歌时,注意诗歌的节奏性和诗歌的情感起伏变化。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创设情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读书、感悟、体验中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课时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关爱他人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情感铺垫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假如》的第一课时,看过了神笔马良的故事,学习了生字,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还认识这些生字没有。

1、认读生字,开火车。

2、认读词语,走迷宫。

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中的小作者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他要画什么吗?(板书:画太阳—给—小树 画谷粒—给—小鸟 画好腿—给—西西)

二、研读课文。

想一想,这个小作者为什么想到要画这些呢?

(一)教学第一节。

1、(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2、齐读句子。请问,你读到了什么信息?又是从哪些词语中悟到的?(预设:生:寒冷、悲伤、难受)

3、角色转换,师生对话:

师: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预设:生:我太冷了。太难受了)

师: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预设:生:我太悲伤了。)

师: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预设:生:我需要阳光、温暖、帮助、关心。)

师: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多可怜啊,小作者很想帮助这课小树,所以要“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的成长,不会再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4、瞧,太阳出来了!在红红的太阳照耀下,你们快看,小树在快活地成长。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树,你现在想说什么?(预设:生:很温暖、很舒服、很快乐。)

5、那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二)教学第二节。

那么,小作者为什么又要画谷粒送给小鸟呢?

1、出示图:树枝上鸟窝中的两只小鸟神情悲伤,滴着眼泪。你想说什么?

出示句子: “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2、这时,鸟妈妈到哪里去了呢?

鸟妈妈飞呀飞,飞过高山,飞过大海,到遥远的地方去给小鸟找食物,多么辛苦,而小鸟(生读)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3、此时此刻,小鸟最需要的是什么?(谷粒、米饭、面碎„„)

4、善良的小作者愿意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生:谷粒)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5、朗读指导:有了小女孩画的谷粒,小鸟吃得饱饱的,再也不挨饿,无忧无虑地生活,我们的心情怎样?(高兴、喜悦„„)男女生赛读

(三)教学第三节

如果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小作者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1、出示图片,他叫西西,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小男孩,他活泼可爱很喜欢运动,平时他最喜欢——

出示句子: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指导朗读:想想自己在操场上玩耍的情景,再读读这句话。

2、可是一场无情的车祸夺去了西西的双腿,从此西西站不起来了,失去双腿的西西从此——

出示句子: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师: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3、出示图:一个孩子坐在轮椅上,透过窗户望外面的世界。

读“西西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师:西西是不幸的,他的腿坏了,整天靠坐在轮椅上过日子,你能想象一下“没有一双好腿”给西西的生活带来多少不便、痛苦?

4、出示说话练习:

西西不能,不能。当我们在操场上奔跑时,西西只能坐在屋里。

当我们在草地上做游戏时,西西只能。

当我们在,西西只能。

西西多希望。

西西有了好腿,就能。

5、西西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福的,因为有许多像小作者那样善良的人在关心他。我们相信,不久,西西一定能站起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让我们一起期待,一起把真诚的祝福送给西西。

指名读,师生评议。(四)小结

有了马良的神笔真好,小树能够快活地成长,小鸟有吃不完的食物,不再哭泣,不幸的朋友能够重新站起来,和我们一样快乐地生活。让我们双手捧书,带着美好的祝福读一读全诗吧!

三、拓展训练

1、小女孩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感悟文末的省略号)

2、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很多,你能帮她说一说吗?让我们看看,我们的身边谁需要帮助。

3、(出示课件,图片:无家可归的动物、贫困山区的孩子、无家的小鸟、熊猫、无家可归的青蛙 森林、污水、„„)

4、练习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

5、总结;虽然我们没有马良那样的神笔,但是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爱心,都有关心他人的美好愿望。我们相信:

课件出示句子: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板书设计:

假 如

画太阳给小树

画谷粒给小鸟 心中有爱,画好腿给西西 关爱他人

《假如》教学反思

一、给孩子充分阅读的时间。

阅读是一中他人无法替代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训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阅读者将获得他人所无法取代的心灵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并诊视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将美读与想像紧密结合起来,开启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们在听读,自读过程中体味诗意,于文本的诗情画意间,既培养了语感,又获得了审美熏陶。我们听到了孩子们的充满稚趣的独特见解,显示了孩子们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

二、展现图片,拓展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

语文课,就要唤醒和培植学生心中的美好人性。课程中蕴涵的美好人性,只有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才能实现其育人的价值。学生心中,原本就有着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和火苗,教师的责任,就是在语文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去唤醒这种沉睡的人性,不断地去培植这种柔弱的人性,使之慢慢地滋行起来、强壮起来、挺立起来。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意味着认同之后的超越,意味着尊重之后的创新。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对话”。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早已将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情、感动融于其中,不露痕迹却不忘引导。课堂上当学生说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海伦画一双明亮的眼睛。”“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北京画上一棵棵小树,让它们防风固沙,保护我们的首都。”在图片的欣赏中,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得到了重新发掘。

三、课堂做到环环相扣,做到收放自如。

每堂课教学,我们既要有课前的预设,又要开放地纳入灵活的成分,对于师生对话中出现的即兴创造的火花,教师敏锐地捕捉住它,并把它引燃,使不同的体验有一个交流的机会,从而超越预先设定的目标,做到收放自如。

篇2:儿童诗假如教案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想给全世界的穷人

画许多的金币。

不会在寒冷的冬天

为填饱肚子,

缩着身子,到处乞食。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一定给被破坏的环境

画许多的.花草树木和新鲜空气。

让大自然回归原来的美丽,

人们不再因为空气的污染而生病、哭泣。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一定要给灾区的小朋友

画许多漂亮的衣服和房子。

即使在寒冷的冬天

他们也不会冻得瑟瑟发抖,

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假如我有一枝

篇3:儿童诗假如教案

假如教师成为儿童文学作家, 他肯定能更好地倾听孩子, 理解孩子, 包容孩子。小猪威尔伯在猪圈里进进出出, 他不由地自言自语说:“来到外面, 除了进去再没有地方可去。回到里面, 除了出去再也没有地方可去。”可怜的小猪, 过着猪们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生活, “我还没有两个月大, 可已经活腻了。”这多么像是对某种教育生活的准确描摹啊。事实正是如此, 当我们禁锢了孩子们的自由, 实质上便也弱化了他们对自由的感觉, 弱化了他们追求自由的能力。当他们来到“围栏”的外面, 甚至会觉得怪怪的, 十分特别。即便是有机会逃到“林子”里去, 他们也会犹豫不决, “从未进过林子, 也吃不准是不是喜欢它”。于是, “桶子老把戏”上演了, 见效了, 一桶热泔脚就淹没了小猪的自由。我们的教师, 有多少人重视、珍视孩子们的自由呢?倘若今天我们培养的是奴才, 明天他们能够当家做主吗?素质教育既不会从天而降, 更不会横空出世, 教师需要切实地转变思想, 从为学生营造一点一滴的素质教育的“场”做起。

假如教师成为儿童文学作家, 他必定会嘲笑那些预先粗暴地画定孩子们人生轨迹的做法。当威尔伯开始佩服夏洛, 特别欣赏她在吃虫子们之前先让它们睡着的做法时, 日子也在一天天过去, 威尔伯越长越大。一天, 最老的那只羊告诉威尔伯, 你发福了, 又说, 他们让你长胖只为了要杀你, “圣诞节杀你们是一种固定的阴谋活动”。威尔伯哇哇大哭。威尔伯声嘶力竭。威尔伯甚至向夏洛去学习如何织网。想想我们的孩子吧,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考重点中学, 考重点大学, 背负着别人的理想和期望, 一路走来不能回。当他们怀疑时, 当他们觉醒时, 除了叛逆我们还能得到些什么呢?

假如教师成为儿童文学作家, 他注定会发现班级里各种友谊的存在, 并正视他们的存在。孩子们并不会因为年龄小而不需要交往, 不需要友谊。最把他们当小孩子的会是谁呢?当然是和他们一般大小的孩子, 尽管他们自己并不明了。一只猪, 一只蜘蛛, 大小悬殊, 生活习性各异, 但他们竟成了朋友, 一对好朋友, 生死之交。这是可能的吗?在那个安静而又热闹的谷仓里?这个过程很有趣, 威尔伯当时竟“一夜没有睡好, 和陌生人第一次相识太兴奋了, 他觉得十分疲倦”。终于有了一个新朋友, 威尔伯却又发现她“凶狠、残忍、嗜血”, 样子都不是他喜欢的。但他最终发现了夏洛有一颗善良的心, 交上了这个忠实的朋友, 并由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那么, 友谊又是什么呢?夏洛说, 我为你结网, 因为我喜欢你。威尔伯因为夏洛不能从集市上回家, 几乎要“心碎而死”, 为了带回夏洛的卵袋, 他向见利忘义的大老鼠坦普尔顿做出了“你吃够之前, 我绝不碰食物”的庄严承诺。彼此忠诚, 彼此牺牲, 激发勇气, 迸发智慧, 共享光荣, 这是多么宝贵而又纯洁的友谊啊!

假如教师成为儿童文学作家, 那他也将会对生活有更细致的观察;假如教师成为儿童文学作家, 他对孩子们也将拥有一种更天然更纯洁的慈爱之心, 对世界也会更具悲悯情怀;假如教师成为儿童文学作家, 那他教给孩子的更多的将是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体悟, 而不会是照本宣科, 一灌到底, 教育也因此会更加生活化、智慧化、素质化, 从而远离了应试, 拭去了浮躁, 变得“绿色环保”;假如教师成为儿童文学作家, 他的语言又该是多么鲜活呀, 闪光的思想加上鲜活的语言, 有这样的老师, 那孩子们, 你们还会举笔踌躇下笔无言吗?教师发表的一篇篇作品, 那也是催你们奋进的号角吧?你们肯定会为你们的老师自豪, 老师也将为你们而骄傲!

篇4:关于帮助的儿童故事:假如我会变

我半信半疑地向镜子走去,“啪!”地一下,我又从镜子里出来了,发现我已经变成了一颗苹果树,四周都是树。我的愿望实现了!我是一棵很高很结实的苹果树,枝叶繁茂,我还会说话。此时,我身上挂满了苹果,像一个个红红的小灯笼。

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来到我脚下,他望着我的苹果,都快流口水了。他问道说:“我可以品尝一下你的苹果吗?我答应了,便轻轻的摇了摇我的树叶,摇下了几个苹果。小男孩吹着微风,坐在草地上品尝着。当他夸我的苹果好吃,我跟他说话了,他吓了一大跳,但是很高兴。他跟我说:“我离家出走了,我不想回家。”我劝他说:“你明天早上就回去吧!和你爸爸妈妈道歉。”他想了想,答应了。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天上的星星就像闪亮的宝石镶嵌在漆黑的天幕上。我和小男孩看着美丽的天空,心旷神怡。但是,不一会儿竟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倾盆大雨。小男孩儿很害怕,我连忙安慰他,说我可以为他挡风挡雨。他感动极了,躺下睡了,雨下了一夜,雨水打在叶子上,我感到有些冷。天亮时,小男孩向我告别,我送给他几个苹果。

不久,仙女又把我变了回去。

如果我真的是一棵树,我一定会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丰收的结果,我会为此而自豪。

作者:深圳北大附小三年级 周炜杰

篇5:儿童诗假如教案

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科技更加进步了,人类已经慢慢进入了太空生活,而我也成了一位二十九岁的大姑娘,正在英国继续探索着月球的奥秘。

儿童节那天,我乘着自己研发的C929太空飞船去郑州迎接我那已经苍老的爸爸,准备带他去月球度过一个神秘的儿童节,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

出发前,我不忘带着纳米机器人指路,“嗖”的一声,太空飞船很快到达了月球,“哇!”眼前的一切深深地吸引了爸爸的眼球,他左看看,右摸摸,不停的.拍手叫好。突然,爸爸被一位身着白色长裙,腾云驾雾而来的美女吸引住了,我跟他解释说那就是传说中的嫦娥姐姐,爸爸听了之后,眼珠瞪得更大了,看到老爸那个傻傻的表情我差点笑了出来。“哎呦”“扑通”,我的妈妈呀,爸爸看嫦娥姐姐入神了,一不小心掉进了坑里,月球上的坑好多好深啊,还有那么多土。我的老爸呢?哎,别提了,只见他满脸灰尘,不对,是整个脸都摔进去了,哈哈哈哈,我俩笑的前俯后仰,幸亏爸爸在农村待过,这点灰尘他是不放在心上的,不过看着他那哭笑不得的表情还是蛮有趣的……

我们边走边看,不知不觉,我俩都觉得越来越热了,啊,那是太阳,我们远远的看见了一个红色的圆形物体,我告诉爸爸那是太阳,太阳表面足足有5700度,爸爸听了吓了一跳“这么高的温度,我差点烤成肉干了”我笑了笑回答:没事,我随身携带有自己发明的纳米降温仪,戴上它您就会时刻感受到恒温的变化,像吹着空调一样舒服,爸爸戴上降温仪后额头上的汗珠渐渐消失了……

篇6:假如(二)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情,激趣入题。

1、故事导情。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有一个故事,你们的爸爸妈妈小时候都听过,你们想听吗?

师:很久以前,有个放牛娃,他特别喜欢画画,可家里很穷,买不起笔。但他没有放弃,便用树枝、木炭练习画画。你们瞧,他来了——(课件播放《神笔马良》中马良帮助穷人画绵羊、耕牛,水车的片段)。

(设计意图:听故事,看动画片,这些都是孩子们的最爱,运用孩子们最喜欢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对马良的神笔有初步认识)

2、学写“良”字。

小朋友们,这个放牛娃专门为穷人画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你们知道他的名字吗?(生答:马良)伸出你的手,让我们一起来写写马良的“良”字。请大家边书空边说出笔画名称。(师范写,生书空,说笔画,强调最后一笔是“捺”)

(设计意图:生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这里顺势利导,了解笔画的顺序、复习笔画的名称。)

3、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趣味识字。

(1)自由读课文,勾出生字、词语。(2)说出生字宝宝的名字。

1、自由读带拼音的字。

2、指名带读。(3)识记生字。

1、四人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师:请大家拿出自制的生字卡,在四人小组里先说一说下,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设计意图:运用课前预习自制的生字卡进行合作探究是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学生不仅有所发现,而且合作精神、协作能力都有所提高。)

2、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忆字形。

介绍象形字“食”的演变过程,明白这个字与“食物”有关。食,早期甲骨文(朝下的“口”,表示低头吃东西)

(有脚的盛器),中间一横指事符号表示装在盛器里可以吃的东西,两点指事符号表示唾星,造字本义:津津有味地进餐。篆文将盛器的脚部写成(匕),表示持“匙”进食。(设计意图:以“食”为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感受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4)写字练习。

对比记忆“良”和“食”后,及时让学生进行写字练习,师巡视,并提醒写字姿势

(5)游戏巩固识字。

1、听音出示字卡。师说生出示自制生字卡。

2、开火车读词卡。(出示词卡片)

3、读书挑战赛(出示书中的长句子)

(课件出示相关要求)谁敢挑战?(出示准备好的擂主帽子。)穿插学习:多音字“还”.(设计意图:识字、写字、读文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在游戏活动中识字,学词、读句,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认真投入其中,爱学乐学。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配乐范读。

听边思考:这首诗共写了几小节?小作者为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想用马良的神笔画什么?(板画)

2、同桌互读:

3、展示读(配乐)

(设计意图:教师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上抒情的音乐去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到诗句所描写的情境中,之后又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一步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这样学生的朗读就有丰富的感情基础了。)

四、写字

1、观察生字。写之前,请大家仔细观察,找规律,提醒易错的地方。(学写“寻”和“哭”)

2、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作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不容忽视。再次进行写字练习,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上下结构的字的写字规律,“寻”字上小下大,“哭”字上大下小。)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字词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和一些生字宝宝交了朋友,下面咱们来听意思说几个课文中的词语。(1)听意思说词语。

这位小朋友身体棒,没有缺陷,我们说他身体——“健康”(出示词卡)齐读。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从九江到北京大约有1314公里,坐火车要十多个小时,我们说九江到北京距离——“遥远”。出示词卡)齐读。

师:小朋友们,下面咱们再来写几个课文中的词语。

(2)看动作写词语。(师做“哭泣”、“寻食”的动作)注意写字姿势,要做到:头正,肩平、足安。(表扬姿势好的学生)

自我校对、评价(师出示相应的词卡)

对的请给自己打钩,错的请马上订正。全对的请举手。

(设计意图:通过读、写的形式复习生字词,进一步巩固对字词的识记和运用。)

2、再读全文,整体回忆。

请大家自由大声地再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假如小姑娘想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什么呢?(板书)

二、分节引导,读中感悟。

1、品读第一小节。(1)创设情境

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你们听(播放北风呼啸的声音),你有什么感受?你们看,(课件出示)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这寒冷的北风里,小树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的情景。(2)模拟体验

①、动作表演。谁能为大家表演小树此时的动作。(在动作模拟中理解“缩”、“叹息”)

②、现场采访。师: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小树小树,你在轻轻叹息什么呢?

③、体会朗读。老师相信,现在,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那么,谁能读读这句(出示: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设计意图:学生的体验来自生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来感悟文本,这样,读书时的表达真实有感染力。)(3)指导朗读

小姑娘也感受到了小树的寒冷和孤独,于是,她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太阳?在冬天里,看见这红红的太阳你有什么感觉?(穿插练习:红红的)。(课件配合演示)阳光好温暖啊!照的大地像春天一样。这样,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还会缩着身子,还会轻轻叹息吗?它在冬天也能——(出示课件“快活地成长”)再读得快活点儿。练习:快活地

下面,请大家捧起书,带着你的感受自由的读读第一小节,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学生自由练读。)

①、展示读。评价 ②、赛读。③、喜欢的站起来表演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本环节设计中,我力求体现这一理念,通过创设情境读、展示读、评读、赛读的方式,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的读书过程也是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的过程。)

2、同桌合作读,读中感悟第二节。

(1)请同桌之间互相合作,练读第二小节可以一人一句读,也可以两人齐读。

(2)小组展示读。(3)联系生活,感情朗读。

①、当你饿了的时候,在家等妈妈,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小鸟的心情和你们一样,它只能呆在家里,干什么?引读——(课件出示:“苦苦等待,饿得哭泣”。)②、怎样哭泣?谁能来演一演,(引导:你们很饿的时候还能大声哭出来吗?鸟妈妈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饥饿中的小鸟也是这样,只能轻声地叫,它们好像在说什么?)

③、师生合作,接读课文。区别“再”和“在”。

④、朗读指导:有了小女孩画的谷粒,小鸟吃得饱饱的,再也不用挨饿,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知道了这个消息你的心情怎样?男女生赛读。

(设计意图:在模拟动作、师生对话中换位思考,深入阅读,感悟词句,体验情感)

3、品读第三小节。

(1)小树在阳光下快活地成长,小鸟吃饱了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而小女孩的朋友西西此时却只能——读:“西西只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课件出示图片和句子)

(2)西西为什么只坐在屋里?拥有一双好腿的你们,课余能做些什么?说一说。(课件出示:我们能)你能想象一下没有一双好腿的西西能做这些吗?

老师进一步引说:当我们在操场上奔跑时,西西只——;当我们在草地上游戏时,西西只——;当我们„„

(设计意图:图片和音乐渲染,培养学生想象说话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在换位思考中,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到没有一双好腿的西西的痛苦,情感熏陶和人文渗透水到渠成,学生情感自然流露。)

(3)西西最需要的就是——(一双好腿,一个健康的身体)。小姑娘和我们一样,读懂了西西的心。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出示第三节诗)接下去读。

(4)西西是不幸的,但我们相信,不久,西西一定能站起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共同为西西祝福吧!想读的站起来读。

三、写字练习

学写“操、场、体、双”。写之前,请大家仔细观察,找规律,提醒易错的地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双”捺变点)

四、自主积累,提升情感。

1、(看板书引说三个愿望)这三个愿望是多么美好啊。你最喜欢哪个愿望就背哪个愿望,好吗?(学生自由背诵)

2、配乐背诵(设计意图:把选择权、自主权交给孩子,教师只作适当引导,既达到了语言积累的目的,又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

3、小朋友们,你们瞧小姑娘多么希望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她没有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吃的零食、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小树、小鸟和不幸的西西,在你的心中她是怎样的孩子?

4、是呀,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难道她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省略号什么意思?(感悟文末的省略号)

五、练写诗句,释放情感。

1、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和事,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那么,你最想画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神笔,模仿诗中的格式,把你的愿望尽情地表达出来。

2、(课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学生在心形卡片中写话。

(设计意图:在入境感悟体验后,学生有一种表达的愿望在涌动。抓住时机,发散、拓展学生的思维,给孩子以充分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进行创新思维,在思维中倾诉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的激情。)

3、在音乐声中,学生展示读,并把写话内容贴到上“愿望树”上。(播放《爱的奉献》)

(设计意图:将朗读与写话相结合,让感悟的情感及时留于笔端,在美妙的音乐中,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自然流淌,此时,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结束语:虽然我们没有马良那样的神笔,但是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爱心,都有关心他人的美好愿望。我们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吧!(背景音乐《让世界更美好》)

六、板书。

小树 画太阳

假 如 小鸟

画谷粒

篇7:儿童诗假如教案

F调单元教学做一体化

二、项目目标

1.了解、知道什么是音阶, 掌握它的大小调不同调式。

2.会欣赏、演奏《儿童歌曲弹唱》曲目。

3.学会运用《儿童歌曲弹唱》曲目设计与组织幼儿教育活动。

三、能力要求

1.会欣赏、演奏《儿童歌曲弹唱》曲目。

2.学会设计运用与组织幼儿教育活动。

四、学习内容

1.拜尔《NO.96》;

2.莫扎特F大调钢琴奏鸣曲;

3.格林卡《波尔卡舞曲》;

4.即兴伴奏曲目《红蜻蜓》。

五、“教—学—做一体化”流程

六、能力培养一体化

以培养学生儿童歌曲弹唱能力为目标, 教、学、做合一,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教 (20%, 约10分钟) :通过教师的讲授、示范, 明确练习曲与乐曲的不同弹奏要求, 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

学 (30%, 约15分钟)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的方法, 掌握乐曲弹奏的结构特点。

做 (50%, 约25分钟) :学生研究、巩固、展示, 学会整理信息, 通过小组交流、演奏会、作业汇报等不同形式表达与交流自己的弹奏成果。

七、幼儿园实践练习

《红蜻蜓》歌曲介绍:日本作曲家, 指挥家山田耕作38岁时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 在日本是家喻户晓。 它本来是一首描写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 后来大人们也喜听爱唱, 成了他们回忆童年生活的歌曲。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红蜻蜓》感受歌曲中那优美、深情的旋律, 表达美好回忆的情绪, 歌曲优美动听, 深情自然。

2.初步学唱两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

教学重点:歌曲《红蜻蜓》第二声部的学唱。

(二)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电子琴、媒体课件。

(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唱歌曲。

1.教师深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 准确把握歌曲演唱速度、节奏以及高音的演唱方法, 表现歌曲艺术形象。

2.欣赏录音版本的歌曲《红蜻蜓》

3.出示歌谱

4.听二声部歌曲《红蜻蜓》

通过欣赏, 体会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协调均衡、富有美感的旋律, 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深情, 进入回忆童年趣事的意境。

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感情。 通过聆听、范唱、模仿等形式, 在体验、合作中准确地表现歌曲。 用优美抒情的歌声演唱歌曲, 抒发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四) 教师小结

参考文献

[1]杨世诚.《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 .

篇8:《假如》教案设计

郭秀缔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培养学生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启发学生爱他人、关爱环境。“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的朗读要随感情读出变化来感悟课文。

教学准备: 录音机、图片、 红色心形卡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想:假如有一支神笔,诗中的小朋友要实现哪些愿望?

二、细读课文,感悟语言、感情朗读。 学习第一小节

1、创设情境:冬天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摆摆,冻得瑟瑟发抖。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2、老师相信,现在,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那么,就带着这种体会和感受有感情地读这几个短语。(出示词卡: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3、小作者感受到了小树的寒冷和孤独,于是,她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阳光好温暖啊!这样,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谁来快活地读一读?

4、带着你的独特感受练读第一小节,老师相信,这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学生自由练读。)

5、谁来展示读给大家听一听?(展示读)

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评读)

你能比他读得还要好吗?(激读,赛读)

学习二、三小节

1 、教师出示自学提示:“我”为什么要画谷粒和一双好腿给小鸟和西西?画出 你认为写的好的词语或句子,并说出好在哪里? 学生自学。 2 、学生汇报自学结果,师加以适当的引导。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3 .选出读得好的学生介绍经验。

教师相机总结:读课文时,可以把重点字词加重语气,可以加上动作读,可以把自己想成小作者进入情境读,还可以想着诗中描绘的画面读。

4 、合作练读,感悟全文

a、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每小节的第一句话,女生读每小节的第二句话,最后一小节,男女齐读。

b、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学生接读。最后一小节,师生齐读。

c、读完全文,你明白了什么?

三、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选你最喜欢的一节背诵下来。

四、感知升华,扩展延伸,发展学生语言。

1 .教师激情总结:小作者极其渴望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没有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了小树,小鸟,还有不幸的朋友西西,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人啊!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所写的也都会实现,那么,你最想写什么呢?拿出你手中的神笔,模仿诗中的格式,把你的想法尽情地表达出来。

2 .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___画___。

师:多么美好的愿望,多么动人的`诗歌啊!你们真是一个个诗人!请把你的美好心愿写下来吧!

3 .学生在心形卡片中写话。

4 .在音乐声中,学生展示读。

(将朗读与写话相结合,让感悟的情感及时留于笔端,在美妙的音乐中,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自然流淌,此时,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5 .播放《爱的奉献》,升华情感。

师结束语:孩子们,虽然我们手中没有这么一枝马良的神笔,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双手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很多事情,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这堂课在这动听的音乐声中将要结束了,但是希望人们相互之间的关心和爱心永远不会结束。 五、课外延展,布置作业

把你美好的愿望用手中的画笔画出来,并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篇9:《假如》公开课教案

《假如》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认读生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体会小作者的美好心愿,初步具有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课文所体现的关爱他人、关爱生活的主旨。 教学难点: 朗读诗歌时,注意诗歌的节奏性和诗歌情感的起伏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有一枝神笔,他的名字是――马良。 2、你们喜欢神笔马良吗?为什么? 3、马良他的神笔画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帮助了很多穷人。你们想拥有这样的神笔吗? 4、有一位善良的小女孩就常常想: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会画许许多多的东西。她把自己的心愿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就叫《假如》。(板书:23 假如 神笔) 5、能带上自己此时的心情读读课题吗? 二、自读课文,复习1、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23课《假如》去看一看吧!请把书翻到108页,先自己读读这首诗歌,读准字音。边读边用笔在每一小节前面标上序号。 2、咱们班的孩子读书的时候声音可真响亮。看,老师用马良的神笔把这些词语写下来了,你认识吗?先自己读一读。 出示:窗前 快活 遥远 寒冷 缩着 叹息 谷粒 寻找 等待 哭泣 健康 操场 奔跑 假如 3、开火车读。 4、“遥远”你再读读这个词,还能有什么发现。(遥的意思就是远)在这些词语中找一找,哪些词也是近义词交朋友的?(寻找、寒冷、奔跑、等待、健康、假如) 5、假如――假如小女孩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她用神笔画了些什么呢?请小朋友带着这个问题轻轻地读一读课文吧! 6、谁愿意来说一说?(板书:太阳 谷粒 好腿) 三、品读诗文 1、小女孩为什么要画这些呢?现在请你把自己喜欢的`一个小节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好像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学习诗歌内容。 预设: A.学习第一节 师:读着读着,你好像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生:寒风呼呼地吹,小树冷得缩着身子发抖。 师: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你在叹息什么? 出示: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多可怜的小树呀:真是令人担心;小树在发愁呢。 生:我仿佛看见满树都是绿油油的叶子。小树长得直直的。 师:这都是太阳带来的呀。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小树身上。 小树,小树,现在你感觉怎样?想说些什么? 师:是呀,有了这个红红的太阳,小树长得多好,多快乐啊!你能把小树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B.学习第二节 过渡:神笔给小树带来了阳光,那会给小鸟带来什么? 1、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2、师:读的时候,你的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我看见很多的谷粒。 师:那在画谷粒之前呢?小鸟怎么样? 出示句子: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指名读――(出示图片)瞧小鸟伸着脖子,张大着嘴,在家里――(再读) 师:鸟妈妈去哪寻食了呢?“遥远”遥也是远的意思,瞧两个远放在一起,那就是很远很远呀。 师:小鸟小鸟,你们等了多久了?一个小时过去了,还没回来,小鸟还在家里――(女生读);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过去了,小鸟还在家里(男生读);鸟妈妈到非常非常远的地方去寻找食物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让小鸟――(齐读)。 师:那么现在呢?当小诗人给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粒后,鸟妈妈再也不用――小鸟再也不会――小鸟呆在家里不会----不会------ 师:有了好吃的谷粒,小鸟,你在说什么?心情怎么样? 指名读――男生读――女声读 C.学习第三节诗 师:善良的小女孩,又想到了自己的朋友――西西。她要为他画什么呢? 师:西西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西西真不幸,一场事故让他失去了好腿,他伤心极了,因为他再也不能―― 师:此时西西来到我们面前,你想对不幸的西西说些什么? 师:西西一个劲地说谢谢,此时,就让我们把美好的祝愿送给他吧!(第三节诗)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回顾小结:孩子们,小女孩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她不但给窗前的小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给树上的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粒,还给西西画了一双好腿。这三个愿望是多么美好啊! 2、小女孩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感悟文末的省略号) 3、一个有爱心的人,随时随地都会想着去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拿它来画什么呢?(说话训练) 结束语:虽然我们没有马良那样的神笔,但是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爱心,都有关心他人的美好愿望。我们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吧! 五、板书 太阳 23 假如 神笔 谷粒 爱心 好腿 ……

篇10:10.假如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道德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情感铺垫。

1.上节课听了《神笔马良》的故事,听完故事后,你们觉得马良的神笔在哪儿?

2.你认为马良是个怎样的孩子?

3.你们想不想也有一枝马良这样的神笔呢?

4.有一位小朋友也非常渴望拥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来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她把自己的心愿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就叫作——《假如》。

一起来把课题读一遍吧。

二、读文、识字、感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

2、(ppt)指名读、开火车读词:

马良的神笔、窗前的小树、金色的太阳、白白的云朵、寒风的袭击、房前的小鸟、好吃的谷粒、遥远的地方、喳喳地哭泣、不幸的朋友、高飞的小燕子、轻轻的叹息。真了不起,掌声送给大家!

3、再读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些词放到诗歌中,小声读读。边读边想:小作者想用马良的神笔来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那么她都给谁画了什么?用波浪线画出来。(学生自学,教师指导。)(1)谁来说说小作者都给谁画了什么?(2)还给谁画了什么呢?

(师根据学生说的相机板书:太阳

谷粒

好腿)

三、读悟结合,体验情感。

我们天天生活在快乐与幸福中,但是世界并不是处处都美好,还有许多不幸,需要我们去关爱,去帮助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看马良第一个想帮助的是谁

(一)第一小节

1同学们齐读第一小节,思考:我要给小树画一个什么太阳?还画了什么?

(1)是啊,冬天寒冷的北风呼呼的刮着,没有太阳的小树会怎样呢?有了太阳、有了能变成雨的白白的云朵,冬天的小树就再也不怕寒风的袭击了。(师引导说)这是小树的心情是——小树好高兴呀。(2)相信小朋友们看到小树快活地成长也一定很高兴,你能不能用高兴地语气自己先来读读看这一小节呀!2出示ppt(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上一个金色的太阳,还有恩能够变成雨的白白的云朵。让小树在冬天里,再也不怕寒风的袭击。)自读,指名。

3生生互评。他读的怎样? 你都是个爱护小树的好孩子。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的高兴。谁还想试试? 4齐读第一小节

(二)第二小节

1、图片激趣引新知

现在这棵小树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长成了一棵大树(树的图片),瞧,小鸟一家就住在这棵树上(小鸟图片)。这一天,鸟妈妈一大早就出去寻食了,到现在还没回来。咦?这两只鸟儿怎么都张着大嘴巴呢?

(1)师采访学生:小鸟、小鸟你张着大嘴巴在干嘛呀?

哦,饿了,听出来了。小鸟,小鸟你怎么也张着大嘴巴? 嗯,等急了。还有哪只小鸟也来说?

(2)原来是一群在家等妈妈的小鸟啊,等得这么着急、这么伤心。(3)启发思考:当小诗人看到这群可怜的小鸟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

是呀,同学们你们都说到小诗人的心里去了,她是多么地想帮助小鸟,看(ppt)

(4)于是小诗人要给小鸟画什么?

(5)现在有了这么多的谷粒,有了小诗人的帮助,从此鸟妈妈再也不用„„(师引领学生读出下文ppt)

2、情境创设:当小鸟一家在温暖的阳光下,津津有味地吃着谷粒时,它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注意带上这种感情来读这句话?(1)那你带上这种心情来读读这一小节吗?(2)是呀,小鸟多开心啊,还有谁也想来读?(3)没有感觉到开心,谁能高兴地读一读?

(4)你脸上的笑容,让我感觉到了高兴。我们接下来进行男生、女生比赛读。看看谁能把鸟儿这时高兴的心情读得更好?

(三)学习第三节

1、同学们,想想看,小诗人还想帮助谁,还想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什么?请大家自读第三节诗,读完后,像学第一、二小节一样,找出答案。

同学们画好了吗?我请坐的端正的同学来回答。

2、观察西西的图片

(1)看,坐在轮椅上的就是小诗人想要帮助的西西,西西没有一双好腿,他不能怎么样呢?

课件出示:西西没有一双好腿,他不能__________,非常__________。

请同学们用上课件上的提示语来说话。哦,伤心的西西。有谁有不同的? 可怜的西西。(2)师:是呀,西西没有一双好腿,他不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不能玩自己想玩的游戏,他是多么的“不幸”。(幻灯红色:不幸)(3)正因为这样,小诗人一定要给西西画„„(师引导学生读出下文)

(4)现在小诗人用马良的神笔给他画了一双好腿,如果西西有了双好腿,他可以怎么样?

课件出示:有了一双好腿,西西可以__________,他是多么__________。(指名说)

请用上课件上的提示语来说。

真了不起,你们竟然能用不同的词表达同一种意思。

(5)开心的西西,幸福的西西,谁能带着这种体会来读读这句话?

(ppt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他再也不会只坐在小屋里,望着窗外高飞的小燕子,发出轻轻的叹息。)

(6)我好像看到了西西奔跑的样子。是呀,有了一双好腿,西西是多么开心啊!全班读。

(7)是呀,有了一双好腿,西西是多么幸福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西西幸福的模样读到大家的眼前。全班读。

3、同学们这么好的愿望,你们想把它背下来吗?三个小节,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小节,试着背一背。

四、拓展想象,释放情感

1、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啊,马良的神笔真神奇。小诗人想用马良的神笔不是给自己画好吃的,也不是给自己画好玩的,而是给身边的植物朋友画太阳,给身边的动物朋友画谷粒,给身边的小伙伴画好腿,小诗人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生答:不止)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是呀,就像你一样有很多的愿望。

2对呀,就像你们一样,小诗人也有很多愿望,看,文章的最后一节后面的标点符号是?

3它代表作者还有很多愿望说也说不完,写也写不完,表示还有很多。

4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拿它来实现什么愿望呢?先想想我们身边有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或物?

是啊,我们身边确实有许多需要我们关爱,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或物。看课件 5课件出示: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画上()。

(1)能按老师课件上的提示,说说你自己的愿望吗?

(2)多好的一个愿望,恭喜你成为真正的小诗人,还有小诗人在哪里?

(3)真是个孝顺的女儿。

五、总结

1、孩子们、你们真有这样一支神笔吗?(没有)所以课文就是假如。

2、那没有马良的神笔,你现在该怎么做才能实现将来的愿望?

3、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我想身边的爸爸妈妈一定也为你们高兴!总结:虽然我们没有马良那样的神笔,但是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爱心,都有关心他人的美好愿望。我们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吧!(背景音乐《让世界更美好》)(补充板书,突出“爱心”。)

六、板书设计

10、假如

小树

红红的太阳

小鸟

好吃的谷粒

西西

篇11:《假如》公开课教案

学情分析:低年级孩子对大自然、小动物等充满着无言的爱,在他们内心里世界万物都是美好的象征,真善美是他们的全部。本课人文性比较强,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课文的8个字,字书写美观。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展开想象仿写句子,培养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启发学生爱他人、关爱环境。“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的朗读要随感情读出变化来感悟课文。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 学生:想。

老师:请看大屏幕,他就是马良。马良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他有很多的愿望,有一天他得到了一支神笔,你们知道他做了什么吗? 学生:写字、画画(有的同学摇头)。

老师: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在看动画片的同时,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马良是一个怎样的人?(观看动画片:马良神笔)。

老师: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大家对马良有了初步的了解,你们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

1、是一个善良的人。

2、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老师:我们的同学都是善良的有爱心的好孩子。那你们想拥有这样的神笔吗?有一位小朋友也非常渴望拥有这支神笔,因为她想用这支神笔做许许多多的好事,她还把自己的心愿写成了一首小诗。你们想知道这位小朋友有什么心愿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这首美丽的小诗——《假如》。请同学们伸出小手跟着老师板书课题。

老师:“假”的笔画比较多,是单人旁。“如”字第一笔是撇点,一笔写成,起点高,第二笔撇起点低。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假如》。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会认生字宝宝

老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这首诗歌,圈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老师:好,同学们都读完了。老师已经把生字宝宝都请到了大屏幕上,谁能正确的喊出它们的名字?

1、点名学生读,给出拼音纠正错误;

2、老师泛读;

3、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二)、会写生字宝宝

三、细读课文,感悟情感

老师:同学们真棒,成功闯关。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诗歌,看看这首小诗有几节?找一找小作者用神笔画了什么?(四节,画了太阳、谷粒、腿)

1、学习第一小节 老师:小作者用这支神奇的笔实现了三个心愿,第一个心愿是——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谁来读一读第一节?(请生读,读完后评价:诗歌和我们平时学的课文不一样,在读的时候要读出音乐美和节奏感。)

2、理解内容,指导情感

老师:小作者为什么要这样一个太阳呢? 预设:(1)、没有太阳,小树会被冻死。

(2)、有了太阳,小树就不怕冷了。

老师:是啊,冬天到了,凛冽的北方肆无忌惮的刮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冻得瑟瑟发抖。就在这个时候,天空中出现了一轮红红的太阳,温暖的阳光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温暖如春。顿时,小树不冷了,在阳光下快活的成长。老师:如果你们就是这个小树,你会对小作者说些什么呢?

预设:(1)、谢谢你,我再也不怕冷了。(真是一棵懂得感恩的小树)

(2)、谢谢你给我画的太阳,你太好了。(你是一棵有礼貌的小树)让我们带着对小作者的感激之情一起朗读这一节。

2、学习第二小节,朗读评价

老师:小作者的第二个心愿是什么?(给小鸟画谷粒)这是几只怎样的小鸟?它们呢再等待什么?

学生:可怜的小鸟,它们没有食物吃。很饿很饿的小鸟。

它们在等待鸟妈妈给它们找食物。老师:鸟妈妈去哪儿了呢? 学生:到遥远的地方寻找食物去了。老师:遥远的地方,可能是什么地方? 是啊,遥远的地方可能是村外,可能田野,可能是山洼,鸟妈妈可能飞过了丛林,飞过了高山,只为给孩子们寻找到食物。鸟妈妈多么辛苦啊,此时的小鸟饥肠辘辘,苦苦等待着妈妈,饿的在窝里哭泣。孩子们,此刻的小鸟最需要的是什么? 学生:是食物、虫子、谷子、玉米、米饭、面包„„ 老师:善良的小作者给小鸟画了什么? 学生:谷粒。

老师:有了小作者画的谷粒,小鸟们会吃得饱饱的,再也不用挨饿了,鸟妈妈也不用辛苦的去遥远的地方觅食了。看到鸟儿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高兴,喜悦。

老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高兴喜悦的心情大声朗读第二节,代替小鸟表达对小作者的感谢。

3、学习第三节,感知幸福 老师:同学们,你们幸福吗? 学生:幸福。

老师:是的,我们都是幸福的,我们能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课间我们在操场上自由的奔跑,和同学嬉戏玩耍,和清风亲吻,和阳光拥抱。可是西西他能做些什么呢?(指名生读)

老师:是啊,西西他是不幸的,他只能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屋里,只能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此时西西最需要的是什么? 学生:健康的身体,一双好腿。

老师:是的,西西是不幸的,同时又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有一支神笔,同学们让我们用这支神奇的笔给西西画一双好腿。有了这双好腿,西西就能像我们一样正常的生活,像我们一样自由的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这时的西西是多么开心啊,我们也一样开心,让我们全班同学把真诚的祝福送给西西。(齐读第三节)老师:小作者的愿望只有三个吗? 学生:不是。

老师:是的,文中的省略号告诉我们,小女孩的愿望有很多很多。可是生活中有这样的神笔吗? 学生:没有

老师:是的,没有。所以课题是“假如”。“假如”就是“如果”、“假设”。虽然我们的生活没有马良的神笔,但是小女孩有一颗可贵的爱心,这颗爱心将会温暖西西,温暖你,温暖我,温暖世间所有有爱心的人。

四、拓展想象

在世界的某一角落,还有许许多多的和你们同龄的孩子,他们渴望得到我们的帮助。(出示图片,感悟幸福)

同学们,假如你们手里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什么?会说写什么?请大家拿出彩笔画一画。(画图分享。

老师: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老师相信我们的爱心会像马良的神笔一样,充满神奇的力量,实现我们心中一个个美好的愿望。我们坚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在《爱的奉献》歌曲声中结束课文。

上一篇:汽车维修转型发展下一篇:基建矿井工程管理规章制度及流程(含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