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2024-04-0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情况汇报(共6篇)

篇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田六村位于莘县王奉镇驻地西南5公里处,全村共385户,1471人,其中党员41名,现有耕地2164亩,人均耕地达1.7亩。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田六村党支部一班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自己动手,真抓实干,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截至目前,全村瓜菜菌常年种植面积达

800亩,林果面积550亩,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260元,位居全镇前列,一个经济发展、民主管理、精神文明、村容整洁、环境生态的新农村正在形成。

一、抓班子,强核心,打造过硬党支部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支部书记商银祥任现职已近二十年,拥有扎实的党员基础和群众基础。近年来,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村党支部时刻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从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入手,着力打造一个团结务实的村班子。

该村建立、完善了党员活动室、农民文化大院、图书室,配套了电视机、影碟机、电脑等远程教育设备。依托村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对党员干部加强学习,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和依法治村能力,强化了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团结支部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带领群众致富。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了,群众有了向心力,干部、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发展经济,全村经济大发展。连年来,田六村党支部被县委授予县级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全村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全镇前列,同时支部书记商银祥同志当选为莘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二、抓调整,引项目,经济发展创新高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新农村,生产发展在农村首要指的是农业发展。

田六村土质沙化,漏水漏肥严重,耕地产出率低,以往种植的小麦、玉米,产值低,收入少。近几年,村干部与群众“远学寿光,近学位庄”,正视分析自身优势,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业结构,通过外出参观取经,从1990年全村发展第一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开始,到现在全村共建有冬暖式大棚650棚,并筹建了一处蔬菜交易市场,日交易量平均为8万斤,最高时达20万斤。

近年来,田六村立足本村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广有机肥料、生物肥料,严禁各种高残留剧毒农药、花费等生产投入品的使用,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进行生产,积极发展绿色蔬菜种植,初步改变了多年来单一的种植结构。自1994年以来,该村连年被评为产业结构调整先进村。

田六村有一处300亩废弃多年的集体梨园,由于品种老化,缺乏管理技术等原因,产量低,市场销路窄,别说外卖,自己吃都不觉得甜,几乎没有效益。党支部书记商银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千方设百计多方联系,最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郁金香生物技术公司达成了联合开发田六村梨树高接换头改造成韩国黄金梨基地项目,外方投入接穗种条和人员改接,并负责常年技术指导及20年产品包销工作,利润对半分成。梨园改接当年即形成花芽,第二年即结果达1000斤,2004年即达2000斤,2005年亩产3000斤以上,亩收入2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年年递增,相当可观。同时还发展250多亩的新梨园,大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为本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倡文明,树新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的有机统一体。为此,在发展农村经济实现生活宽裕的同时,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田六村近年来认真开展“文明户、文明街、文明村”创建活动,提倡文明新风,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田六村兴建文化大院,着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2003年,该村筹资5万元为村里安上了有线电视,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2004年,该村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组织村民修筑村内坑洼不平的道路。9月份,筹资15万元硬化了5公里的道路。同时投资13万元在村内3条主干道上铺设了给排水管道,并安装了高标准路灯48盏,达到净化、亮化,彻底改变了村里落后的生活环境。田六村还实施了“五改”即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灶住户五大工程,推广沼气、太阳能等实用技术,实现人畜分离、改厕入户、疏通沟渠、清洁引水、村路硬化、整洁美化,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生活居住环境质量。

下一步,田六村大力提倡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会

篇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村地处镇东北部,市级公路穿境而过,镇级道路四面贯通,交通便捷。村域面积2.14平方公里,总户数1682户,常住人口4368人,全村耕地面积2562.59亩,有12个村民小组,59家个私企业。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62元,集体可用资金达到181万元。曾荣获**市村落文化建设示范点、**市文明村等称号,2005年被列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下面,向各位领导汇报我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镇里也及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并在镇**届人大**次会议上讨论通过,我们**村根据上级精神及镇规划要求,扎实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基础,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子

近年来,我村积极探索实现经济增长的新路子,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是实施土地经营权流转。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根据我村有近70%的劳动力已转移到二、三产业的特点,及时确定思路,根据自愿、有偿、集中的原则依法进行合理流转,并通过招标方式向种植大户集中,近两年共流转土地近400亩。二是扶持企业发展。及时掌握企业发展状况,做好参谋工作,想方设法为企业解决技术、场地、信息、人才及资金方面的`难题,激发企业的创业激情,2005年全村实现工业产值11850万元。同时,利用集体土地、三产用房、企业用房出租和集贸市场收益以及村企合作开发、盘活存量土地等方式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从而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

(二)聚合力,创建和谐农村新社区

广泛宣传动员,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结合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省级小康建设示范村创建活动,利用宣传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采用广播讲座、会议动员等方式,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卫生保健知识等多方面的教育宣传活动,营造健康文明的精神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倡导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努力把全村人民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把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发掘出来,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村民利益。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90%。全面实行了土地被征用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以村落文化宫为主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断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人口学校、业余党校、农民学校、法制学校有序开展;护村队员昼夜巡逻,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村民安居乐业。

(三)树形象,打造绿色生态新农村

制定完善规划,加快旧村改造。在城镇总体规划的总框架下,编制了**村旧村改造规划,充分利用市镇两级旧村改造和村庄整理政策,加快推进步伐,到目前,自然村中的零星、杂、乱、脏房进行了基本梳理,已拆除旧房97幢、263间,占地面积4平方米,并及时进行有效复耕。新区建房做到三统一,现有新区住户109户,总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形成整齐划一美观的新景观。

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先后实施了村主干道路硬化工程,到目前为止全村主要道路硬化率达到90%以上;村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100%;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实施了村主干河道疏浚、砌坎工程;建成村落文化宫及健身场,2005年又新建沿江休闲带。仅去年一年基础建设资金投入达400万元。

推进庭院整治,争创绿色村庄。坚持把庭院整治和绿色村庄创建有机结合,形成了“以庭院整治带动绿化建设,以绿化建设促进庭院整治,齐抓互动、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到去年底村民共投工投劳4000个,村投入资金达120万元,整治效果十分明显,全村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全村绿化面积达到12.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26.3%。同时消灭了露天粪缸和简易户厕,落实了环卫保洁长效机制,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环境整治成果不断得到巩固拓展,村容村貌得到了彻底改观。

(四)抓重点,构建村务管理新格局

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只有村级组织的核心作用发挥好的,农村一切工作才能纲举目张。我们重点抓好以村党总支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组织班子成员参加岗位培训、科技知识,法制培训和学历培训等,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加强了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健全了工作网络,形成以村党总支为核心、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为主体、老年协会、计生协会和群团组织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

篇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一、组织领导

省委、省政府对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 先后制定《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甘肃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成立省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 召开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 明确提出了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作出了“十一五”时期主要是抓好试点示范, 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决策, 全面部署和启动了新农村建设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 领导小组先后四次召开会议, 对试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省委书记陆浩强调“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任务搞好试点。开展试点, 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方法。试点要突出代表性, 在生产发展、增加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 创造出符合不同地区特点的具体模式”。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指出:“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 紧密结合实际, 加强组织领导, 加大宣传力度, 认真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着力推进试点工作, 突出重点, 以点带面, 稳步有序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和省上四大家其他领导同志在有关会议讲话和调研考察工作时, 对切实抓好试点, 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 领导小组周密部署和指导, 为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保证。

二、基本情况

根据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结合我省实际, 领导小组制定了《甘肃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意见》 (以下简称《试点工作意见》) , 明确了试点施。按照抓少、抓精、抓好的原则, 统筹安排了省上重点抓的首批2个市、12个县区、100个村的试点工作, 即嘉峪关、金昌2个市实行整体推进, 其它市州各确定1个县区共12个县区作为试点县区, 全省86个县市区各确定1个行政村、12个试点县区和嘉峪关市、金昌市各增加1个行政村共100个村作为试点村。试点实施期限2006年-2008年底。各地也结合实际开展了各自的试点示范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省直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积极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 对试点工作给予了各方面的扶持。按照领导小组的部署, 省上每年分别从财政和扶贫资金中专项列支3200万元和3000万元, 连续三年补助扶持试点建设。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农牧厅、省商务厅、省扶贫办、省供销社、省地震局等单位先后出台了支持试点工作的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村庄建设、民居防震保安、乡村清洁工程、农家店和综合服务社建设、农村消防等意见和办法。省交通厅安排资金9587万元, 专项扶持100个省定试点村的乡村道路建设。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局等帮助扶持100个试点村开展村卫生室 (所) 、村小学、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建设。省商务厅、省供销社安排专项补助, 在试点村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锁便利店和“新农村流通网络工程”综合服务社建设。省人口委为100个试点村配备了电脑。省农牧厅、省扶贫办根据领导小组的安排, 各负责督导50个试点村。有关成员单位根据各自工作职责, 采取有效措施, 帮助试点单位完善规划, 协调项目资金, 深入试点单位开展工作指导。

各地和各试点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 集中精力开展试点工作。根据《试点工作意见》明确的农村经济、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社会事业、村务管理、精神文明等六个方面的试点预期目标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加快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五个方面的试点任务, 突出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长期有目标、近期有重点, 分类指导、区别对待,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不断理清工作思路, 精心组织实施, 如期

在试点工作动员起步阶段 (2006年10月前) , 各级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动员引导和组织发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委宣传部, 协调组织省内各主要新闻媒体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 并协调中央新闻媒体深入各地进行深度采访报道。会同省委宣传部、省农牧厅在兰州召开了“学习临泽经验, 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座谈会, 会同中央党校和平凉市委、市政府在泾川县召开了“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泾川) 研讨会”, 对两县立足实际, 整合资金,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做法进行了总结交流。试点单位确定后, 按照领导小组明确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分三个层次编制的要求, 各试点单位依据省上的《实施意见》、《规划纲要》、《试点工作意见》等,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编制了各自的《试点建设规划》、《试点实施方案》和《村庄建设规划》, 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农牧厅、省扶贫办、省建设厅及有关单位进行了审定。领导小组办公室还举办了试点市、县区、村等负责人培训班, 着力解决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这些前期准备工作, 为试点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试点工作实施推进阶段 (2006年10月―2008年6月) 。各试点单位按照《试点工作意见》和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的试点工作五项原则, 根据《试点建设规划》和《试点实施方案》, 突出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 着力实施生产发展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协调推进各项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在天水、兰州、金昌等市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东、中、西三片调研座谈会, 在永靖县和酒泉市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东片和西片现场会;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电视电话会和全省新农村建设社会帮扶工作座谈会, 制定了《甘肃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帮扶工作意见》, 启动了社会帮扶工作。按照领导小组的安排, 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先后举办全省市州、县市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培训班;与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联合举办市州分管领导、试点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试点县区委书记、部分在省委党校学习的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参加的“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研讨班”;组织开展工作督导, 分别会同省农牧厅、省扶贫办召开督导座谈会等。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指导服务和沟通交流, 及时研究解决问题, 督促工作开展, 防止和克服走偏。

在试点总结验收阶段 (2008年7月-2008年12月) 。领导小组从真实考核试点工作成效, 切实做好总结验收入手, 确定了考核主要是评价各试点单位在探索路子、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建立机制等方面的工作成绩;验收主要是评价各试点单位 (主要是100个试点村) 按照《建设规划》或《实施方案》完成年度建设项目任务情况以及按照《试点工作意见》规定的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同时, 提出考核验收由试点单位自查、市州核查和省上考核验收三个环节构成, 制定了《甘肃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考核验收办法》 (以下简称《考核验收办法》) 以及市州、试点县区、试点村考核验收量化表和群众满意度测评表, 召开了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考核验收动员培训会。在试点单位自查和市州核查的基础上, 把全省 (陇南市、甘南州因灾后重建任务重除外) 分为四个片, 成立四个考核验收小组, 认真开展考核验收工作。考核验收结束后, 召开考核验收汇报会, 全面分析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系统掌握和评价试点成效, 提出了下一步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初步意见, 确定了评比表彰试点单位的原则。

据统计, 三年来全省各级共投入2个试点市、12个试点县区、100个试点村5.57亿元, 其中各级财政投入3.81亿元 (含整合资金) , 农民自筹1.76亿元。投入试点村通村道路专项资金9587万元。社会帮扶资金及物资7200多万元。培训农民17万人次。总体看, 试点工作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进展顺利、效果良好, 主要任务基本完成, 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为下一步深入试点和推进面上工作探索了路子, 积累了经验。

三、做法与成效

按照试点工作“探索路子、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要求, 各地从实际出发, 突出生产发展、农民增收, 闯出了具有我省特点的做法和路子, 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 主要做法

1、坚持以舆论宣传为先导, 把科学制定规划作为关键环节, 为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一是开展政策舆论宣传。通过各新闻媒体、简报、网络等形式, 广泛开展新农村建设宣传活动。各地普遍采取召开群众大会、进村入户宣讲、开展专题培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绘制墙画和在广播、电视、报刊开辟专题栏目等措施, 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科学内涵、方针政策以及省市县的安排部署进行全方位宣传, 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开展典型事例宣传。2006年以来, 省直新闻媒体刊发刊播有关新农村建设的稿件5000多篇 (条) , 共推出和宣传了新农村建设的各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00多个, 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总结并宣传推广试点中的突出典型20多个。三是科学制定试点规划 (方案) 。各地坚持把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 同区域发展规划相一致,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 并不断完善, 保证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操作性。皋兰、泾川、永靖等县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试点工作任务、农民群众的愿望要求统筹考虑, 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确保试点规划落到实处。金川区、白银区以试点为契机,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 创新工作思路, 把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统筹谋划, 充分发挥以城带乡的作用。

2、坚持以分类指导、分层推进为试点工作的基本原则, 把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作为基本措施, 着力推进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一是省上从各地发展水平不同和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的实际出发, 将全省分为河西地区和沿黄灌区及城市郊区、东中部旱作农业区、南部山区及林牧区等三大类型, 分类指导、区别对待, 走符合实际的发展之路。二是从农民收入水平不同的实际出发, 将全省分为收入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收入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高于贫困线以及收入水平低于贫困线等四个层次, 分层推进试点工作。各试点单位根据所处层次, 从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改善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和抓好扶贫攻坚等不同侧重点出发, 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试点工作。三是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 开展市县级试点, 增强辐射带动力。兰州、金昌、嘉峪关市围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安排试点, 在财政投入、基础建设项目安排、公共服务等方面向试点倾斜。安宁区按照城乡规划布局、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劳动保障、生态环境“五个一体化”的思路抓试点。平凉市把全市1761个村分为“实力型”、“成长型”、“待哺型”三种类型开展试点示范。

3、坚持以生产发展为试点工作的首要任务, 着力培育主导产业, 拓宽增收门路, 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一是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变化, 调整产业结构, 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设施农业和循环农业, 推进“一村一品”、“一地一业”。肃州区围绕设施农业、现代畜牧业、劳务经济三大主导产业, 发展城郊型农业、外向型农业, 拓展了农业发展领域。民勤县宋和村结合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 关井压田, 调整结构, 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产业和养殖业, 为当地发展生产起到了示范作用。二是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二三产业和劳务输转, 多途径、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皋兰县阳洼窑村把温室蔬菜和大田蔬菜相结合, 反季节蔬菜和高原夏菜互补, 形成了三茬种植、四季增收的生产格局, 蔬菜种植农户占到了总农户的近90%, 蔬菜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山丹县芦堡村、临夏市后杨村大力发展村办企业, 既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 又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增加了集体积累。

4、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整治村容村貌, 协调推进各方面建设, 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临泽、民勤等县, 加强渠系改造和土地整治;安定区崖湾村、临洮县阳屲村安排试点补助资金开展梯田建设。二是改善乡村道路。在交通专项资金的支持下, 试点村乡村主干路面全部硬化, 部分试点村硬化了巷道或田间道路。金昌市、武山县、成县等通过资金整合在市县层面加强了乡村道路建设。三是加强沼气和安全饮水建设。通过项目倾斜、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 农户沼气得到快速发展。永靖县建立了“村物业管理站”, 以农户沼气的维护、使用为主体, 兼顾村内垃圾处理, 较好的处理了“重建轻管”的问题。安全饮水进一步得到加强, 有水源的地方自来水入户率明显提高, 依靠天雨水的地方清洁窖水用户也有显著增加。四是切实整治村容村貌。以开展“乡村清洁工程”为切入点, 推进“三清三改”, 大力整治村容村貌, 突出解决“脏乱差”问题。省农牧厅在70个开展“乡村清洁工程”试点的村, 健全和规范了乡村清洁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 形成了定期开展和保持乡村清洁的习惯和新风尚。在农宅建设上, 立足实际, 把新建和改造相结合, 经济基础好的地方, 还采取适当补助的方法引导农民新建住宅。酒泉市由政府统一采购水泥, 给试点乡镇、村给予补助, 支持房屋改造和村庄整治。五是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各试点单位按照《试点工作意见》确定的农村教育、医疗、广播电视、电话以及社会保障、人口计生、文化体育等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通过资源整合, 区别轻重缓急, 全面协调推进, 切实让农村群众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金昌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农村标准化学校、乡镇卫生院达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及乡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 农村“无保户”供养率、特困户救助率达到100%, 实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六是加强村务管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各试点村以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为突破口, 注重“一事一议”, 健全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临泽县开展了以群众说事、集体议事、干部办事、代表评事为主要内容, 以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乡镇职能站所便民服务日、村务公开民主说事日为载体的“民主说事会”活动, 起到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5、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帮扶”原则, 把政府的引导扶持、农民的主体作用、全社会帮扶参与相结合, 合力建设新农村。一是省、市、县量力而行安排财政资金扶持试点建设, 对试点村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引导推动的作用。兰州市三年来财政投入各级试点建设2.08亿元, 有力推动了试点工作。二是各级各部门把资金项目适度集中并向试点村倾斜, 发挥资金的聚合效益。永靖县、临洮县、成县等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计其功、形成合力”的要求, 由县新农村办公室与县财政局牵头, 协调各涉农项目资金, 统筹安排, 在县级层面探索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子。三是把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作为基本出发点, 整合培训资源, 强化培训内容, 增强农民创业致富的能力和建设新农村的自觉性。庆阳市在全市开展“百千万”培训工程 (市县百名以上县级干部带头开展培训, 千名以上县乡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参与培训, 举办培训班上万次, 培训农民数十万人) , 印发《庆阳市农民教育读本》52.2万册, 户均一本。四是开展社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国有企业捐资帮扶和民营企业“万企联村、助建新农村”活动。酒钢公司、中国移动甘肃公司、省电力公司、金川公司、省烟草公司等捐资捐物共1300多万元。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财政厅分四批下拨到试点村, 扶持试点村“3.14”恢复生产、“5.12”灾后重建、支柱产业发展。省乡企局动员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经济实体与试点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有关部门积极参与了对口帮扶。

6、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 按照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二十字”总要求推进扶贫工作, 为扶贫开发赋予了新的内涵, 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把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放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上, 改变条件, 带动发展。宁县高寺村、碌曲县郎木村, 把改善基础和产业培育相结合, 把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相统一, 突出解决行路和饮水的问题, 极大地激发了农牧民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二是着力拓宽贫困农民增收的基本渠道, 培育主导产业, 促进发展。岷县山底下村、成县李武村, 从地处山区的实际出发, 因势利导培育主导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大力提高贫困农民的基本素质, 增强“造血”功能, 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7、坚持把探索路子、总结经验作为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 探索创新新农村建设的方式方法。一是从实际做法中总结提炼典型经验, 把群众的聪明才智、劳动实践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相结合, 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层面。二是把理论研究同实践工作相结合, 通过研究寻思路、探方法, 通过实践去检验、去总结。三是把点上的经验、路子推广运用到面上, 把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探索不同基础、不同条件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规律性。四是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做法, “嫁接”本地, 取长补短, 促进工作。

(二) 成效

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 经过全省上下三年来的共同努力, 试点工作完成了预期目标任务, 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试点工作带来的新实惠和新变化。试点成效集中体现在“一新两快三稳步, 探索路子有成果”:

一新:思想观念在变新。通过试点建设, 随着生产发展、基础条件改善、各种实惠增多、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以及各类培训带来的新知识、新风尚、新境界的熏陶, 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正在逐步变新, 对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的认识逐步深化, 对新农村建设长期性的认识逐步加深, 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逐步增强。同时, 自我发展意识、艰苦创业精神、追求美好生活的期盼成为主流思想。甘南州加强对农牧民的思想引导和教育, 增强了农牧民群众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意识, 在“3.14”事件中, 处在敏感区域的夏河县吉昂村、玛曲县沃特村、碌曲县郎木村和合作市香拉村等省定试点村, 农牧民群众思想稳定, 没有一人参与。

两快:一是主导产业发展快。试点三年来, 100个省定试点村新建日光温室4908座, 新建养殖暖棚、圈舍7401座 (间) , 发展养殖小区106处, 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80个。各试点村基本形成了1-2个主导产业, 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也在显现。泾川县李家村按照“养鸡大户带动, 项目资金扶持, 统一规划设计, 分户修建管理”的模式, 建成3个专业养殖小区, 初步实现了人禽分离、规范养殖, 对临近村庄的养鸡业起到了带动作用。

二是基础条件改善快。100个省定试点村新建和改造水利渠系2505.6公里, 新修梯田1.99万亩, 处于山区的试点村人均梯田面积达到1亩以上;新修乡村道路1486公里, 道路硬化率达到87.1%;安全自来水入户率83.6%;农户通电率达到100%;电话用户达到76.7%;沼气用户率达到50.5%;卫生厕所达到59%。试点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沼气、卫生厕所的建设和推广, 是试点期间变化最明显的方面, 也是群众感受到最实惠的方面, 成为群众欢迎和称道的工作。

三稳步:一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100个省定试点村, 试点前农民人均纯收入2423元,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43元, 2008年预计达到3823元,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44元, 今年增幅预计达到20.9%, 高出全省平均增幅5.9个百分点, 三年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7%, 高出全省平均增幅6.1个百分点。尤其是50个属于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试点村, 试点前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650元,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30元, 2008年预计达到2901元, 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22元, 今年增幅预计达到23.8%, 高出全省平均增幅近9个百分点, 三年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7%, 高出全省平均增幅10个百分点。麦积区曹石村坚持发展林果产业, 林果面积达到了耕地的90%以上, 利用试点补助资金建起了果品销售市场和储藏库, 增收效果凸显, 人均纯收入由试点前的2400元增加到6800元, 三年平均增幅达到44.6%。

二是社会事业稳步发展。100个省定试点村的村小学全部进行了新建或改建, 村卫生室建设达到88%。72%的试点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 其余的达到90%以上,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五保户供养制度基本覆盖, 医疗救助全面展开, 基本实现了特困户救助。文化室、体育健身场所、“万村千乡连锁店”和“新农村流通网络工程”综合服务社落户试点村, 县乡集贸市场改造升级, “退市还路”工程改善了交易环境, 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

三是村容村貌稳步变化。100个省定试点村全部进行了村庄规划, 新建住房全部进入新规划区。三年来新建住房9411户, 占全部农户的24%, 改造住房5709户, 占全部农户的14.6%, 农宅的质量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陇南市提出“扶贫责任重于泰山、关注民生厚德载物”, 在试点建设中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危房改造, 在“5.12”大地震中, 全市10个省定试点村房屋损毁极少, 没有发生人员伤亡。实施“三清三改”, 开展绿化、美化和村庄整治, 使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临泽县、泾川县等稳步推进村镇绿化,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委、全国绿委、国家林业局等四部委评为全国“绿色小康县”。碌曲县制定了“一看居室厨房、二看穿衣戴帽、三看院落厕所”的村规民约, 改变了农牧民生活卫生习惯。这种变化是在突出发展产业基础上的稳步变化, 符合我省欠发达、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的实际。

探索路子有成果:试点探索的路子、总结的经验, 实实在在助推、保障了试点工作。一是探索创新了工作机制和建设格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渠道不乱、分工负责, 整体推进、各记其功”的工作机制和“省市领导、部门配合、县乡主抓、实施在村、群众参与”的建设格局, 经过试点的实践, 证明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二是试点市探索总结了市一级安排部署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领导包点、部门包挂、靠实责任等制度。三是试点县区重点从主抓落实、组织实施、投入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总结。皋兰县以“五新一好”为突破口, 破解五大难题, 创新五项机制的做法;泾川县创新六项工作机制, 走好五条路子的做法;永靖、临泽、临洮县整合支农资金的做法等等, 为县级层面组织实施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做了有益的探索。四是各试点村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二十字”总要求, 从生产发展、产业培育、农民增收、贷款融资、村务管理、村镇建设、村企联动、乡风文明等方面, 探索创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经验。

四、经验与启示

三年的试点, 在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整治村容村貌、推进民主管理、倡导文明乡风等方面, 积累了十分有益的经验;在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 探索了符合我省实际的有效路子, 形成了具有我省特点的新农村建设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 为面上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借鉴, 树立了典型, 也为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要始终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根本方法, 按照加快形

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劳动就业, 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度创新。

2、要始终坚持从省情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分层推进、分步实施, 走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按照基础条件和发展水平, 科学确定发展目标, 各有侧重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条件好、发展较快的地区, 要率先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条件差、发展缓慢的地区要着力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上, 坚持不懈地抓好农业基础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要始终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 把

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立足点放在扩大农民就业上, 切实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惠,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要坚持内外结合、多措并举, 既要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 又要拓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增收空间, 更重要的是广辟外出务工经商的转移渠道。以实施“六大增收行动”为抓手, 一手抓特色农业发展,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和产业化经营, 推广农业科技;一手抓农村劳动力转移, 提高劳务输出的层次和水平, 把“扩大分子、缩小分母”的文章做足、做实、做出成效。

4、要始终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相协调, 把新农村建

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 着眼于富裕农民、提高农民、减少农民, 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和小城镇, 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 增大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要切实把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把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位置, 把促进农村贫困人口增收放在农民增收的重要位置。把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作为解放和发展贫困地区生产力的重大举措, 下功夫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基本素质, 推动扶贫工作重点县和重点乡村的新农村建设。

5、要始终坚持把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作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契机, 着力谋划加快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 积极研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思路和举措, 争取更多的建设项目。

6、要始终坚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我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低, 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还很不足, 依靠农民自身积累改变农村面貌的能力还很有限, 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最大程度的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挥各界帮扶和参与支持作用, 努力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五、主要问题

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得到了农民群众的认可, 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表现在:

一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仍很突出。自然条件严酷, 农业基础薄弱,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继续拉大,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农民收入总体水平低且增长缓慢, 始终是制约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因素。

二是科学发展意识不强。有的地方不能坚持规划先行, 或不能依据规划去做。有的不尊重群众意愿, 脱离实际, 住房建设一张图纸管到底, 搞一个模式、一刀切。个别地方急功近利, 提出一些超越发展阶段的目标等。有的不重视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创新不够, 存在资源浪费和危害环境等现象。

三是等靠要思想倾向偏重。有些地方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向上级要项目、要资金, 等国家项目, 靠政府拨款, 自力更生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不够强, 积极性不够高, 缺乏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试点工作开展还不平衡。

四是工作上还存在偏差。有的地方重村庄建设、轻产业培育, 重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轻新型农民培育和乡风民风改善, 重建设成效、轻总结经验。部分干部习惯于行政命令, 缺乏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有的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单项工作, 没有作为农村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来抓。

五是长效机制和制度建设探索不够。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点上的做法和经验有待巩固提高和总结推广。资金资源整合还有很多难度。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亟待加强。

六、几点建议

下一步全省新农村建设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 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对首批试点进一步巩固、完善、提高, 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抓好新一轮试点工作。

一是选好试点。二是确定试点的主要任务和预期目标。三是制定新的《试点工作意见》, 做好试点单位《试点工作方案》制定的指导和审定。

3、稳步推进全省面上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落实。

围绕实施发展项目加以推进, 切实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农村基础建设、农居抗震安居、村庄整治、扶贫开发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4、总结推广首批试点经验。

深入系统总结, 生动活泼宣传, 多种途径推广, 努力做好各地经验和部门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经验的推广交流。

5、广泛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开

篇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2.据报道,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2007年,粮食总产量超过10000亿斤,实现连续4年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实现连续4年增幅超过6%。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农业农村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科学分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3.2008年1月3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意见》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五年制定的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送给九亿农民的新春贺礼。《意见》指出,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知识链接】

1.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感受社会发展的脉搏,关注社会的今天和未来,把青春的热情和力量奉献给社会,这不仅是我们青少年未来的任务,而且是现在就应该开始的行动。我们青少年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于新农村建设。

2.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就一直追寻着公平的理想。当今时代,公平问题更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维护社会的公平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树立公平意识。

3.责任是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往往同时具有多种社会身份,而每种社会身份都要求他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制定一切路线和方针政策,都必须以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面对从未遇到过的问题,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根本判断标准。

6.“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是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7.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

9.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轻松练习】

1.2008年1月3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意见》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五年制定的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2008年“一号文件”的颁发表明()

A.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党和政府重视“三农”工作,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C.农村经济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

D.广大农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2.下边图表中的数据表明()

A.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高,农民生活得到改善

B.发展农业生产已经不再重要

C.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解决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

3.2007年我国农资打假工作成效显著。全国农业、工商和质检部门共检查各类农资市场25.4万家(次),检查农资经营户(企业)196.8万户次,查处农资违法案件5.9万多件,受理农资投诉1.3万件,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3亿元。我国开展农资打假工作()

①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②有利于规范农村的市场秩序 ③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维权能力 ④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几位农民的心声:希望政府能够为农民网开一面,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办扫盲识字班那样为农民开设专门的课堂,让他们也能在农闲之时“背着书包上学堂”,为致富奔小康多“充电”。为农民开设专门的课堂()

①能为农村带来移风易俗、建设美好生活的新风尚 ②可以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③可以解决农村存在的一切矛盾和问题 ④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2008年2月20日,赶在春耕之前,财政部已经一次性下拨全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资金633亿元,随后又下拨了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等专项资金123亿元,大大提高了支农资金的时效性。同时,补贴规模也大幅增加,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总额比上年增加244亿元,增长48.2%。中央财政加大支农投入是为了()

①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②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目标 ③消除人们收入上的差别,防止两极分化 ④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6.据报道,2008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将继续扩大。在把全国一半以上城市纳入居民医保试点的同时,国家还将重点推进农民工参保步伐,力争使参保人数达到4000万人以上。重点推进农民工参保步伐()

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④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7.农业部新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2008年2月27日说,农业部将开展“五个一”科技减灾促春耕活动,即组织1万名农业科技人员赴10个重灾省区、100个县市、1000个乡镇、10000个村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工作。这一举措()

①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 ②有利于推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③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同步富裕 ④有利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什么?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我国现阶段的什么基本国情决定的?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会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哪些推动作用?(不少于三个方面的内容)

(4)请你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简要提出至少六个方面的建议。

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了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活动,某校准备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有关新农村建设的调查。

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调查活动设计一个主题。

(2)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的标语。

(3)请运用所学知识,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设计调查内容。(要求:至少设计五个方面的内容)

(4)作为当代中学生,你准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哪些努力?(两个方面即可)

参考答案:

1.B 2.A 3.D 4.C 5.D 6.C 7.D

8.(1)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3)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保障农民的政治生活权利;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推动“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等。(4)①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和高科技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②加大农村改革开放力度,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④倡导朴实民风,做到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相处,防止“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发生。⑤保护农村环境不受破坏与污染,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积极建设节约型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扩大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⑦进行普法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与道德修养,积极建设文明农村。⑧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转变农村人口观念,少生快富。⑨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权益,城乡携手,共同发展。

篇5: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我们**村共有耕地面积2050亩,辖13个村民小组,2380口人,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4600元,全村以民用采暖、造纸机械加工业为主,现有企业10个,年产值达1.8亿元。在创建和谐新农村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战略,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努力推进

和谐新农村建设,在“抓”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求突破,努力做到“六抓六新”。

一抓农民增收,发展新产业。在创建和谐新农村过程中,在工业发展上,我们村注重结合本村实际,给村内企业提供用地、用电、用水方面的优惠,帮助企业筹集资金解决实际困难,协调企业与村民间的关系。如:在桑宝公司新型采暖炉项目的征地工作上,有一少部分村民思想落后,成见较深,甚至到企业滋事生非,村干部就多次上门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及时化解了村企矛盾,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生产发展环境;此外,为国盛机械厂等新建企业在调整用地、生产线路架设方面提供帮助,保证了企业前期筹建和正常运转。村两委的服务跟上了,村内企业与村民的关系理顺了,农民增收也就有望了。我们依托桑宝、机械厂等龙头企业,积极解决村内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仅2005年,就安排村民就业100余人,直接促进了村民增收。农业发展上,我们在稳定两大优势企业的同时,下大力气进行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重点发展了养殖业,全村共有规模养殖户6户,特色养殖户12户。此外,我们鼓励村民种植冬瓜、地黄等经济作物达500多亩,经济效益显著。工农业的协调快速发展,不仅吸纳了大批劳动力,也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2005年,全村青壮年劳动力务工率达80,村内种植户、养殖户、产品加工运输户等专业户占全村户数的45,全村人均纯收入达4600元,同比增长20%,非农业收入已占总收入的70%,全村经济发展呈现欣欣向荣之势。

二抓精神文明,提倡新风气。我们以创建文明村为切入点,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积极引导村民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我们还投资4万余元,建起了高标准农村文化活动中心,设“四室”、“一场”、“一校”、“一台”和“六个协会”,初步具备了政治理论学习、法纪教育、文体活动、科技服务等功能。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的建立和完善,极大地满足了村民求富、求知、求乐的需要。今年春节,村里还组织了沁阳、焦作、济源三地农民门球邀请赛,活跃了村民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受到了全村群众的一致欢迎。为了让村民看上有线电视,村两委积极与广电局协商,促成有线电视进村,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6%。如今,我们村的村民逐渐养成了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习惯,村里无不赡养老人现象,无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现象,无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闹访现象,治安案件发案率显著下降,逐步形成了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新风尚。

三抓素质提高,培育新农民。创建和谐新农村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我们村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要求,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积极联系市科协、省农科院、省农大等科研单位,建立了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对村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他们运用科技致富的本领,切实增强了村民转移就业和独自创业的能力。通过培训,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产业工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舞台。

四抓环境整治,营造新环境。我们村坚持以“创优美舒适环境,建文明和谐新村”为目标,以整治脏乱差现象为突破口,从整治环境卫生、提高生活质量入手,广泛发动群众改水、改厕、改灶、改路,逐步改善农村环境,做到了道路畅通、农居清洁、院落整齐、圈厕卫生、生活区和生产区分离。为了确保村内环境整洁,我们拿出1万元,组建了专门的环卫队,设立了固定的垃圾倾倒点、填埋点,彻底解决了村里脏乱差的顽疾。同时,投资20余万元,对村内所有大小街道的路面进行了硬化修复,架设路灯60多盏,对街道两侧进行了绿化,村里的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基本完成。为改善全村人的吃水条件,村里还投资5万元新打深水井1眼,目前,正与市自来水公司联系铺设自来水管道。

五抓村务公开,构筑新体系。村两委班子十分重视村务政务的公开和民主决策,凡涉及全村的大事,关系群众利益的事务,都提请村民代表大会议论、决策。尤其是财务方面,村理财小组的职能得到了强化,任何开支未经小组审核的均不能入帐,村内财务状况的透明化,让村民对本村财务“心中有数,心服口服”。我们还健全完善了村民自治机制,认真制定了新农村创建规划以及学习宣传、文化教育、法制道德、日常活动的目标、制度等,切实保障了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提高了民主自治的程度,使新农村创建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篇6: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我们**乡位于市域近郊,全乡总覆盖面积80多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4,335亩, 共辖8个行政村,农户4045户,农业人口15,569人,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乡镇。年初以来,我乡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标准,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到目前为止,全乡社会总产值完成63,328万元,完成年计划的64%,比去年同期增长11%。增加值完成17,199万元,完成年计划指标的 61%,比去年同期增长11%。招商引资引进到位资金3,620 万元,新上项目9个。财政税收工作完成888万元,完成年计划的53%,比去年同期增长25%。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宣传,广发动,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为了增强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我们狠抓了宣传教育,在全乡营造全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氛围。一是召开了乡村干部动员会,组织机关干部大下基层,深入农民家中、村屯地头,向他们讲解新时期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讲解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目标和意义,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一项“德政工程”,最终受益者是农民,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宣传发动。各村利用村屯有线广播,开设了新农村建设专题节目,每天定时播放。同时印制了2500多份新农村建设宣传单发放到农民手中,制作了10多幅宣传条幅悬挂在村屯显要位置。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广大农民群众认清了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高度重视,增强了抢抓机遇、建设新农村的信心。三是组织乡村干部远到华西村、近到兴十四村参观考察学习。学习他们科学的管理方式、先进的经营理念,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为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抓试点,定规划,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

为了使我乡新农村建设早规划、早部署,出成效,一是在全乡新农村建设动员会后,迅速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组织机构。由书记、乡长亲自抓,副书记、副乡长具体负责,全乡各部门人员和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密切配合,下设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制定并下发了《红星乡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实施了科级干部和一般干部包扶新农村建设责任制,实行跟踪问效,工作的好坏作为年末评优的硬性指标。三是制定了《红星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在拟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时,乡党政班子成员没有闭门造车,而是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在规划中充分吸纳了乡机关干部、村两委班子和村民的合理建议,让规划走群众参与之路,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热情。经过五易其稿,最终成稿。由于规划制定的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对我乡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四是典型示范、试点先行。我乡的朝阳、红星两村被列为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年初,与包扶我乡的市区领导实现了对接。两个试点村也先后制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和五年规划》,并结合“八荣八耻”,制定了新的《村规民约》,绿化了村级主要道路,红星村投资7万余元修建了标准化村标铁大门,投资近5万元完善了农民休闲广场,铺设了水泥道板2400平方米,铁栅栏200延米.在两个试点村的带动下,其它村新农村建设也相继展开,使得我乡新农村建设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三、抓经济,引项目,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壮大乡村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速度,在农业发展上,我们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积极发展青玉米、小杂粮、马铃薯、果品、花卉等优势特色产业,今年青玉米种植面积达1亩,小杂粮种植面积4000亩,马铃薯种植面积3000亩,果品改造面积500亩,花卉棚室20栋,占地面积150亩,农业结构调整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畜牧业发展上,稳定完善了朝阳、红太仁和、西太、东太四大养牛小区的同时,大力发展了养猪业。以康文霞、冯德森、刘玉敏、李云龙等养猪大户为龙头,先后引进大白、长白、杜洛克等优质育肥猪品种。到目前,全乡年饲养量达千头以上的养猪场7个,百头以上的养猪户20余个;在招商引资工作上,上半年招商引资额完成3620万元,提前完成了过半任务,新上项目9个,分别是红星洗煤厂、红星氩气厂、朝阳型煤厂、朝阳环保砖厂、红太煤炭筛选厂、东太保温器材厂、朝阳免烧砖厂、朝阳筛选厂、红胜大理石厂。其中,红星洗煤厂总投资1000万元,6月初开始投入生产,年生产加工洗煤110万吨,预计年产值可达7000万元,可实现利税840万元。朝阳环保砖厂总投资1000万元,5月初开始投产生产,年可生产环保砖3000万块,预计年产值可达600万元,可实现利税150万元。

四、抓投入,增设施,掀起新农村建设的.新高潮

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上,我村实施了“六大”工程。一是道路硬化、美化工程。一方面充分抓住国家通村公路建设有利契机,争取到红星、红胜、前进、鸡兴、朝阳五个村18.8公里村级水泥路修建项目。总投资752万元,其中国家投入319.6万元,其余自筹,现除朝阳村正在积极筹备中外,其它四个村均已于五月初开始施工,现进展顺利,预计10月初即可全部完工。与此同时,东柳乡路二期工程修建工作于5月初开始施工,预计十月初可全部竣工通车;另一方面,完成了道路绿化4000 延米,栽树4000棵,乡村主要街道绿化率达75%。二是人畜饮水工程。通过与市水务局沟通联系,争取到国家人畜饮水项目,计划为西太村四组210户居民安装上城市自来水,现项目即将施工。三是生态沼气建设工程。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我乡争取到了国家沼气项目修建资金。今年计划新建8立方米沼气池980个,总投资35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17万元,其余农民自筹。现已建成标准化沼气池130余个,其余的正在积极筹备之中,预计10月下旬可全部完工。四是标准化厕所修建工程。为了完善村屯规划,在市新农村建设包村领导的帮助下,争取到国家投资15万元,计划建350个标准化卫生厕所。现资金已到位,工程正在施工之中。五是青玉米喷灌项目建设工程。通过向省水利厅申请青玉米喷灌专项资金,实现喷灌面积1550亩。计划总投资124.2万元,其中,国家投入资金60余万元,其余资金村里自筹。现已安装青玉米喷灌设备3套,喷灌示范面积达100亩,其余部分在 7月下旬安装使用。六是农民生活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先后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农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农村低保、大病救助等项工作的入户调查摸底工作,将那些生活困难、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登记造册,为下步全面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到目前,我乡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5%,有线电视、电话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90%,移动电话拥有率达到85%,网络宽度安装率达到20%,农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了95%。

以上是我乡上半年新农村工作的完成情况,虽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对照上级的要求仍有一段差距。为了更好地完成全年工作,下半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项目建设:

(1)在乡村道路建设上,要完成东柳乡路二期工程建设和5条通村水泥路修建工作,确保修路工作在10前全部竣工。

(2)在农村农源沼气项目建设上,要与改厨、改圈、改厕(一池三改)紧密结合,到8月中旬建成300个,到10月末全部完成980个标准化沼气池建设。

(3)在标准化厕所项目建设上,到10月末完成350个标准化厕所修建工作。

2、在招商引资工作上,要突出招商引资的重点和主攻方向,创新招商方式,重点支持新北方食品有限公司、朝阳小杂粮加工项目的建设,提高农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3、在财政税收工作上,要加大税法的宣传力度,积极培植税源,优化收入结构,加强对非税收收入的管理,要严厉打击各种跑、冒、滴、漏行为,做到应收尽收,确保按时完成全年的任务指标,保证全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4、在新农村试点村建设上,红星村要在沙发产业上做文章,利用市区新农村建设给予的优惠政策,新建红星沙发一条街,建红星沙发展厅,提升红星沙发的知名度,占领周边大中型市场。

5、在农业科技信息试点工作上,要加强“百姓科技”网络建设,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今年重点培训500户,使受培训农民每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根据我乡农业发展的实际,突出对果树、小杂粮、青玉米等特色效益农业的扶持,重点培育相关行业的协会组织,搞好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和生产基地、农户的有效对接,形成农业生产一体化运行机制。

上一篇:麻什菜作文450字下一篇:拓跋嗣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