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务教学管理

2024-05-06

高校教务教学管理(共8篇)

篇1:高校教务教学管理

一、高校管理人员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及存在问题

国家对高校教育管理人员有包括政治、职业、心理和身体等素质方面的要求,高校教育管理就从这几点进行深入分析,在加强专业技术的同时,提升高校教学管理的综合素质。

1.职业素养。作为一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职业素养是其最基本并且最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没有职业素养就等于是“门外汉”。管理者要在职业最基本的要求及知识掌握的前提下,必须具备奉献敬业的思想意识。缺少了奉献敬业的思想品质,就失去了教育工作的本质。在我国的很多高校里,教学管理人员并没有受到领导的认可及重视,这也直接导致教学管理人员对自身的职业素养要求降低、工作积极性下降、在工作中出现散漫的状态,以致于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

2.心理素养。心理素养是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情感素质进行管理。要求管理人员要有热爱自身事业的心理,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坚韧的意志力。热爱自身的事业是做好工作的第一步,尤其是为教育服务的管理人员,更需要管理人员能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心理素质上,高校较为重视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辅导机制,对于教学管理人员的心理培训和素质要求却相对较低,甚至很少设立管理人员的心理辅导机构。这也是导致教学管理人员心理素质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3.政治素养。良好的政治素质及道德素养是对教学管理人员的重要要求。学校工作的繁琐会给管理人员带来很多的问题,拥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及道德素养是管理人员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的重要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学管理人员在政治素养这一方面却存在诸多的问题。一些教学管理人员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正确,存在懒散的心理,对于一些老师和学生提出的需求和帮助不予理会,故意拖延办事时间,甚至提出无理要求等,这都是教学管理人员政治素养较低的表现。

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策略改革和完善

1.加强职业培训,提高管理能力。作为一个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具有更高的管理能力。这就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其职业素养、职业水平。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及学习,开办培训基地,抬高即将入岗人员的选拔门槛,以提升管理队伍的管理能力及综合素质。学校应为教学管理人员开设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班。同时,对管理人员的工作实行绩效考核制度,使其工作的质量、效率与薪酬挂钩。

2.引入激励体制,完善管理机制。如何让教学管理人员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激励是最好的方法。领导应重视并认可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鼓励与嘉奖,这样更能使管理人员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所在。建立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心理培训机制,随时进行心理的评估与辅导,保证管理工作正常进行。学校领导也应了解管理人员的心理需求以及对工作的要求,及时满足和解决工作中的困难。

3.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创新意识。道德素养是一个教学管理人员的根本所在。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要提高道德素养,就必须进行政治思想的学习,通过政治思想的学习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应为管理人员开办政治讲座,定期发放政治道德类书籍。这样,在培养较高的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前提下,才能以正确的价值观看待事物、处理事物,才能勇于尝试与创新,才能弥补原有的缺陷和不足,接受新的事物。学校同时要加强制度的灵活性,鼓励管理人员转换不同的思维角度,运用灵活的工作方式,灵活地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难题,促进学校的教育工作更加完善。

三、改革工作进展情况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教育改革的发展方针,即“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提高质量是改革的重中之重,而教育质量不仅仅是对教师队伍的要求,也是对教学管理队伍的要求。因此,在国家提出教育改革方针的同时,各地区高校的管理人员素质建设改革也纷纷开展起来。例如,南京某高校为了落实国家改革的方针,首先对其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了素质提升培训,利用评价中心技术,将被测试者组成小组,由测试者对其进行心理的测验、面试以及情景模拟。在情景模拟中,让管理者两人一组,分别扮演学生并对另一个管理人员提出要求,用亲身体验以达到换位思考的效果。举办优秀管理人员技能提升讲座,在讲座结束后,进行管理知识、业务知识等的考试,对笔试成绩优秀者进行表彰。同时开展一系列的活动项目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养,例如以两天的时间为期限,给每个管理人员分派各个岗位及任务,两天后,学生及教师对其进行匿名投票,选出最优秀的管理人员。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一致好评,并有效提高了其工作积极性。这次成功的示范也为其它高校的改革开通了道路。

四、结束语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是新形势下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的发展需要更好更完善的学校管理体制,需要更好的教学管理队伍。如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高校管理队伍进行素质的建设,这将是一个长期并且艰巨的任务。

篇2:高校教务教学管理

【关键词】公选课;教学管理;问题;对策

高校开设的公选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学生知识内涵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选课由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学生需求,整合自身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可由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和爱好选择课程。但大部分学生对公选课的作用和认识存在误区,加上高校并未明确公选课的实践规范,使得当前许多高校的公选课并未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分析和解决当前高校公选课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对于高校公选课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高校公选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生对公选课认识存在误区,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提高。但当前许多学生对公选课的认识存在误区,态度不端正,认为公选课的主要作用就是获得选修学分,进而产生公选课出勤率较低的问题。同时,公选课大多安排在周末或者晚上开课,这与一些同学的必修课时间冲突,更多时候与学生的课外活动、个人休息时间冲突,部分学生会以个人参加班级活动、学生会活动为借口不上课,这种严重的学生缺勤情况削弱了教师的讲课积极性,同时会影响到其他选课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情况使高校公选课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1.2管理难度大,教学质量难以监控。公选课课程开展方式灵活,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期末考核大多由教师自行安排,且形式多样,包括课程论文、小结作业、课程感想等,这样的考核方式决定了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很难制定统一、规范的公选课评价方法。其次,参加公选课的学生来自高校内许多不同的专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任课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控制难度,增大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且难以计算在教学工作量之中。

1.3公选课教学质量不高。许多高校对公选课的开设不够重视,致使公选课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教师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若占用教师大部分时间准备一门受众面广的公选课存在很大的困难,加之学校对承担公选课教学任务的教师缺乏鼓励措施,大大削减了教师主动承担、认真准备公选课的积极性。受到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即使课程资源优秀,学生上课热情高涨,也可能在工作的压力和缺乏激励措施的情况下,导致教师无力分身而停开公选课。

2、加强高校公选课教学管理的对策

2.1转变思想观念,营造全校师生重视公选课的氛围。为了保证公选课的效果达到预期,首先应转变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加强对公选课重要性的认识,将公选课放到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的位置。高校教学部门应严格控制公选课的开设数量,对课程设置严格把关,落实公选课审批的各个环节,为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2.2加强公选课教学质量监控。第一,加强对公选课教学情况的定期检查。学校教务部门组织课程专家采取定期听课和随机听课相结合的方式对公选课教学情况进行检查,掌握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态度、课堂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效果等,针对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第二,任课教师应加强对公选课的课堂管理,包括严格记录学生出勤情况、作业情况、测验情况等,对于学生最终的公选课成绩综合整个学期的表现情况而定。第三,实行公选课学生评教制度,利用网络评教、课堂评教等形式要求学生对公选课及教师情况进行评定,根据学生评教的结果对教师进行奖惩。鼓励反响好的课程增加课程次数并加大扶持力度,对于学生反响好的公选课任课教师进行奖励,并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2.3规范课程开设,打造精品“通识课”。建立便捷畅通的公选课开设渠道,同时完善激励机制,为公选课建立专项教学经费,吸引优秀教师多开公选课、开好公选课,保障充足的课程资源供学生选择。对那些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应适当放开选课限制,根据实际选课人数的多少调整教学班规模,在保证正常开展教学的前提下,增加教学班学生人数或开设平行班。优化课程设置,建设具有真正“通识”意义的精品课程。学校可通过试讲、专家评定、学生投票、问卷调查等一系列严格的程序,精心挑选出公选课中的“精品课程”。学校对这部分精品“通识课”应高度重视,给予专门的关注,保证其拥有精品质量和鲜明的特色,使教育向宽口径、综合化、素质化方向发展,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学生掌握的除本专业领域外的知识逐渐增加,因此高校开展的公选课内容覆盖领域越来越广,制定一套可行的、科学的公选课管理机制对于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公选课涉及问题较多,包括师资队伍、课程内容、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只有提高对公选课的认识,加强教学管理才能保证公选课发挥应有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周苏.公选课随堂问卷调查得到的结论[M].信息安全技术科学出版社,20xx

[2]陈真.应用型本科通识教育课程策略探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xx(05)

篇3:高校教学管理研究

一、严格的管理制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1. 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

要管理好学校, 管理学生至关重要。要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 学校必须根据《学生违纪处理办法》, 结合《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每天由学生处带领辅导员老师值班检查学生们的到校及上课情况, 同时检查他们的仪容仪表, 纠正不规范的行为, 为一天的学习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学生意识到, 成绩要提高, 良好的环境和纪律是保证。

2. 强化教师的岗位意识

教师的根本任务, 是要把学生教好。一方面要求老师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制度。另一方面要制订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要求, 致力于教师素质、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如《坐班制度》《备课、听课制度》和《教师工作失误处理办法》等, 实现学校从管理制度到制度管人的跨越, 这样既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也增强了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务处、系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 针对以往工作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和问题, 提出要求和改正意见, 逐步引导全体教师做好本职工作, 热爱本职工作。在认真搞好教学的同时, 还要认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确保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以课堂为中心,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建立优秀教师队伍, 优化课堂结构

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正常、高效地开展的基础, 是优化课堂结构的前提。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应该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情感, 把“热爱教育”作为自己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信念。激励教师参加各种学习, 努力提高全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重视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如组织年轻教师进行跟班考试、组织各类比赛、开展系部教研活动、外出参观学习等, 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培训, 如参加课改学习培训,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加学历进修, 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等。

2. 实施教学规范化

学校在建立正常而稳定的教学秩序的同时, 要求教师严格执行教学常规要求, 促使教学规范化。为了把握课改的内容, 要求全体教师要互相学习和探讨, 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探讨最优的教学方法, 提倡与教研室的老师共同备课, 深入体会教学内容, 按学校统一的备课要求在上课前编写好详细的、高质量的教案, 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 结构完整, 形式规范、合理、清楚, 详略得当, 切实可用, 具有创新意识, 不照搬旧教案。为了使全体教师能严格执行课堂教学规范化, 教务处可以要求各个系部每学期安排有经验教师上示范课, 再安排其他老师上公开课, 新教师上汇报课, 以老带新, 促进教师的成长, 课后进行评课, 分析总结优缺点。

3. 提高校园的学习氛围, 开展第二课

堂活动

强化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学习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 积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定期举行各类活动和比赛。第二课堂活动的正常开展不仅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特长, 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而且也促使教师们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第二课堂是教师强化课堂意识的手段之一, 能使教学安排有序、充实, 课堂教学密度大、效率高、效果好, 促使学生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三、强化学校内部的规范化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步伐, 离不开严格、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 努力做好教学思想、教学环节、教学事务、教学质量的管理, 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干劲。将教学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 要求人人会管理, 处处有人管, 事事有人管, 从最细事件入手, 把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做好。同时加强教学工作的计划性和周密性, 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和高效达成, 使每一项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记载、有考评, 把各项工作程序化、规范化, 管理效率也就能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建华.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20) .

[2]孔晓东.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J].教育评论, 2009 (1) .

篇4:高校教学管理探究

【关键词】高等院校 教学管理 教学改革

近些年来,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地扩大,同样每年也都有大批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踏入社会,走上各种各样的工作岗位。然而,这些毕业生是否能够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是否能够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否能够适应社会与校园环境的转变等等,都是和学生在高校中所接受的高等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决定高校高等教育成果优劣的最关键因素就是高校是否有一套完善的、科学的、系统的教学管理模式。现在的社会已经不再需要那种只单单会学习的人才,需要的是一些具有专业技术基础、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进行团队合作的人才。评定当前高等教育成果的标准已经包含着很多方面的因素,但从某一个方面已经完全不能够说明高校的高等教育质量。

虽然近些年来各大高校一直在逐年地扩大招生规模,但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几乎成为各大高校的“头疼事”。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最根本的因素就是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相对于当前社会的需求有些滞后,没能够完全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传统的教育方式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学习、自我创新能力。近些年来国家多次提出了创新教育的理念,但是高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难以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导致口号很响亮,效果不明显的情况。同时当前的高校教学依然遵循着以往的全面教学方法,力求能够将该专业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非常系统、非常全面地教授,这种方法固然重要,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该专业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但是这并不能限制该专业当前技术发展以及前沿技术的渗透。对科技的研究就是为了能够取代之前的老的东西,有的新技术可能还会保留之前技术的关键内容,有的新技术可能完全与之前技术原理大相径庭。因此,高等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或者课程调整时,一定要根据当前实际的社会情况以及科技发展的趋势进行有条不紊的完善,构建一个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课程主攻方向调整的机制,能够与时俱进,对于一些老的过时的技术敢于否认,对于一些前沿科技敢于接受。何为创新,不仅仅高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高校自身就敢于创新,敢于接受新的东西。只有这样的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敢于利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创新性研究与设计。

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不够重视学校的教学工作。现在评定一个高校的教学成果主要是看学校一些专业学生的考证率、毕业生的就业率等。所以就导致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狠抓学生的过证率,将一些证书与学生的评优、评奖、毕业挂钩,硬性要求学生必须获得一些证书。这种做法毫无科学根据,并且很大程度上还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起到相反的效果。证书的考取一定程度上是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证书都适合所有的学生。没必要的证书而进行全面的学习,这是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长期以此下去,学校的教学成果只是最终的一个数字,看着很漂亮很绚丽,但实质上的教学效果恰恰相反。证书固然重要,它能够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对某种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我们这里并不是否定高校对证书的要求,而是要说明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需要所有的证书。这就需要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实际的调研分析,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有侧重点的证书设置。社会上对于这个专业的学生要求什么样的证书,这个专业的学生通过什么样的证书能够帮助其提高学习积极性,这些都需要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进行研究。

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提高了,但是学生对这些并不感兴趣,没有充分发挥这些教学设备的作用。每个高校在成立的初期就开始对自身的教学设施设备进行着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但是教学硬件设施的提高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更为系统更为有效的教学工作。但是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很多高校的实验设备、实验仪器几乎都是摆设,学生要么是没什么兴趣去学习去钻研,要么就是喜欢学习但是不能够充分的满足需求。这些问题已经长期的出现在很多高校当中,老师一直充当的是“教”的角色,学生往往都是“被动”的去学习。大学校园里课堂上学生睡觉、逃课、考试屡屡出现的作弊现象实际上都与这样的教学模式有着一定的关系。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及格而努力,这样下去何谈教学效果。硬件设施的提高固然对于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并不是说硬件设施齐全,教学效果就能够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所需要研究分析的是,如何能够使得这些硬件设施发挥最大的实际作用,让想学习的学生通过硬件设施的使用更加真实地了解所学知识的用处;硬件设施的充实丰富着学生的学习氛围,使得一些对专业理论知识不感兴趣的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

学校在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时,设定标准并不科学。现在各个高校都有专业的考勤人员,他们工作的主要职责就是对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进行随机检查,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地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水平进行实际的考察。学校的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能够督促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的去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但是这样的教学质量评估最大的弊端是只关注教师,没能充分注意到学生。什么样的教学课堂才是最佳的呢?这要看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接受方式,对哪些专业知识感兴趣,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接受和认识这些专业技能。当前高校的教师已经不能够只单单拥有丰富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还需要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人格魅力等,能够吸引学生认真地听课。所以高校的教学管理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不仅要培训教师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对教师其他方面素养的提高进行系统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唐未兵.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9(5):36-40.

篇5:高校教学管理论文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关系到整个高校的管理质量,所以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能力素质,但是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属于在岗职工无法脱离岗位进行学习,所以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开展继续教育越来越重要。继续教育也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和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

1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的现状

近年,各大高校纷纷开始扩大外招,在此过程中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琐碎和复杂,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了更大考验。但是我国高校许多教学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系统教育,思想保守,对外界信息反应迟钝,业务素质跟不上工作需要,停留在传统的陈旧管理模式中,管理能力差,不适应新时代教学管理需要,所以,高校教学管理必须开展继续教育,充实继续教育体系,提供各种对内对外学习交流的机会,提高高校管理人员的素质。我国高等教育学校数量不断增长,随着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长,各大高校越来越注重与海外高校的学术交流,例如邀请他国的博导教授到本国学校进行学术交流等,高校教育越来越综合化、国际化,学术合作也越来越密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许多教育问题随之浮现出来,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高校管理工作必须与教学的质量和发展相互配合,这就需要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转变传统观念,学习新的知识,树立正确意识,开展继续教育是提高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关键。我国继续教育不断发展,其内容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效果也不断增强,众多高校参与到继续教育的大潮中,是提高在职人员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

2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2.1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开展继续教育能够转变管理者的陈旧思想理念,扩充管理者的知识结构,是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学习型社会的要求。继续教育不仅是扩充管理者的知识的教育,更是推广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平台,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促进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2.2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随着时代发展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管理人员只有接受继续教育,努力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继续教育为高等学校打造了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

2.3推进教学管理专业化的需要

我国现存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存在滞后性,管理者对知识的渴求和兴趣的发展等需要不断下降,开展继续教育能够促进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也体现了对管理者的专业化需求,管理者对专业提高的需求又促进了继续教育的发展。

2.4促进教学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且来源混乱,缺乏教育专业培训,综合素质较低。且管理人员在平时忙于管理而疏于提升自己的学术,加上管理岗位的晋升机制不合理且晋升极其困难,需要开展继续教育提高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缓解当前局面。

3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的措施

3.1转变观念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转变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到继续教育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经费和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其次立足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以促进大学建设为目标,增加与其他高校合作办学的机会。最后要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和业余时间,对高校管理人员进行理论教授和业务培训。

3.2营造继续教育的文化氛围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开展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柔性管理”的管理方式相结合,完善继续教育理论知识体系,采用专题讲座、短期进修形式丰富教育形式,定期开展顶岗锻炼和考察调研等活动,营造良好的继续教育文化氛围,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的提升创造各种机会。同时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开展网络共享和远程教育,为继续教育提供便利。

3.3建立不同形式的短期培训班

建立不同形式的短期培训班是开展继续教育最常见的形式。一方面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知识教育,开办各种理论知识培训班,弥补管理人员在知识上的不足;其次举办教育管理专题培训班,邀请成功有经验的管理领导实例讲解教学管理方法。

3.4提高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

为了促进高校的发展,各大高校应积极鼓励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学位提升的学习,同时为管理人员计算机等知识的提升提供条件。

4结语

篇6:高校教学管理论文

关键词:高效;教学管理;改革;创新

高等学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研究培养和输送了大量高级人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而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通过对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来不断改善教学管理工作,维护教学秩序的稳定,充分调动起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高效教学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性

1.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院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使得近年来高等院校的发展勃勃生机,但招生规模的扩大也使得生源相互间水平、素质的差距拉大。与此同时,高等院校的发展同样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相互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想要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准确掌握市场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变化,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要积极改革和创新教学管理办法,让管理制度更加灵活,更具实际效用,加强教学管理人才队伍素质建设,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努力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2.适应时代发展,响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各国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最重要途径自然至关重要。传统的教育理念太过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以及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已然不能够适应新时代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此,我们国家不断在教育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改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是教学管理当中的一部分,为此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必须辅以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提升高校教学质量。

3.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学改革

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繁多的复杂工作,其管理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和评价以及专业、学科、课程、教材、学风、教学队伍、管理制度、教学基地等教学基本建设。因此,教学的改革必然需要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也做出相应的调整、改革和创新,建立健全高效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充分激发和调动起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校教学水准和质量。

二、高效教学管理改革和创新的对策

1.坚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是教育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人来完成,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培养人,所以,以人为本不仅是现代化教育的理念,也是其终极目标。一切制度的制定和措施的实行都是以教学管理理念为核心开展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想要创新改革,首先需要创新和改革的就是管理理念。如今高等院校的教育大多已经脱离了对人的教育,更多侧重市场需求和就业,培育出的学生即使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也大都缺乏创造性和自我意识,因此,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要立足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维护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此外,也要通过适当的关心和激励机制,尊重教师的情感需求和教学意见,加强与教师间的沟通和协调配合,真正做到对教师和学生的尊重、关心、理解。

2.创新教学管理办法

第一,专业设置工作交由学校进行,避免院系设置专业时出现的重复与混乱现象,同时有利于师资、教学设备等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稳定人才队伍,更好地适应市场。第二,逐渐让院系在教学管理中占据主体地位,管理层次的减少有利于调动院系和教师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明确学校与院系各自的职责和权力,政策、管理机制、规章制度等方面的调整和教学的评估检查由学校负责,教学过程和质量的监管由院系负责;建立科学严谨、规范高效的教学管理体系,促使院系实现自我发展和运行。第三,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建立教学管理网络系统,让学生选课、成绩查询、教学评估,教师教学任务和计划安排等环节的管理都实现网络化;加强对考试的管理,健全和规范考试制度,考试内容上注重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不完全沿用百分制,取消补考,建立重修制度,进一步保障学分制的完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估考核体系

科学的评估考核体系是保证教学管理工作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要依据教学多层次和多类型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评估标准和考核指标,合理利用奖惩机制,客观评价,营造出健康向上的教学氛围。

三、结束语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激发教师好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切实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对高校教学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是高校适应时代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卯静.浅谈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J].网友世界云教育,20xx

[2]张影.浅谈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

篇7:高校教学管理经验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教学常规就是这一中心工作的具体体现。。“教什么”确定后,然后解决 “如何教”的问题,即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把课程传递给学生。去年,因为老师们来自于不同学校,他们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有固有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要求一刀切,而是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坚信一所真正优秀的学校,并不是把某一种教学模式做到了极致,而是学校每一位教师都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像数字组刘青霞老师,教法较老道,精讲精练,学生们掌握知识的同时,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教学成绩显著;陈保争老师,教法较新颖,通过预习、展示、反馈等教学环节,学生们的学习更主动,合作更融洽,个性更张扬;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的追求是“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自学,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面对这些新入职的老师,学校一开始就要求他们步入课改快车道,每个环节学校不仅有具体的要求,还会有人跟踪指导,通过以师带徒、集体备课、听评课等形式,使目标落到实处。在年青老师的课堂上,只要有一点新思想、新设计、新做法,我们都给予肯定,他们接受能力强,悟性高,进步非常明显。去年十月份的课博会,刚上班一个多月的孙利静、张利会两位老师就代表我校做了公开课,受到了教研员和其他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校外做课,校内赛课”是我校培养青年教师的又一措施,学校多给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搭舞台,让他们多展示,多历练,促使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经过短短一学期的培养,年青老师已经站稳了课堂,就老师个人而言,他们成长一小步,但是对学校来说,占近一半师资力量的逐步成熟,就是可喜的一大步。

从推行的“小组合作”到现在尝试的“翻转课堂”,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我校不仅有勇敢地尝试还有科学地创新;不仅有充分地理解还有强力地执行,在语、数、外三科,基本明确了学习的三个重要环节,预习、展示与反馈。力争做到预习到位,展示充分,反馈及时,逐步趋向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自学的目标追求。

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在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在实践;课堂教学改革,我们一直在路上。

三、教育教学研究

教育教学研究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直接指向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解决,主要围绕观念的更新,方法的改革,效率的提高这一任务开展的系列活动。为了达到教师“人人要做,人人能做,人人受益”的大众化教研目的,我先给老师们讲清楚教育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因为我们明白,什么事,只有领导讲清楚,老师们才能听明白,也只有老师们听明白,他们才能做到位,也只有人人都做到位,才能真正达到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最终目的。所以在开展这项工作前,我就让他们弄清楚三个问题:首先“为什么研”?我先让大家进行理论学习,再让成长较快的老师现身说法,让老师们明白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打破教科研高深莫测的神话,建立初步的研究意识,初步理解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工作,高质量地解决问题,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由理论指导实践

篇8:美国高校教学评估与高校档案管理

一、美国高等教学评估概况

美国高校教学评估由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 (t he Counci on Higher Educat ion Accredit at ion, CHEA) 进行[1]。CHEA是非官方性质的教育认证机构,负责对美国范围内的大学、学院以及项目进行评估。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评估,主要是对学校的办学目标、物质条件、经费来源、师资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质量、学生工作、少数民族学生比例、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办公及体育设施、各级管理水平、总体办学效益、多元化等方面进行评估。

美国的高等学校之所以自愿参加这种非政府行为的教学质量评估,是因为美国的大学都想通过外部的客观评估向公众和社会表明其教学质量,扩大社会知名度和提高学校的声誉,吸引社会的投资和赞助,吸引更多、更好的学生。同时,更重要的是申请联邦政府的资助,因为评估结果是联邦政府决定是否投资的一个重要依据。联邦政府依靠评估机构确认学校或专业的质量,然后决定是否给予学校或专业资助金和其他一些资助,这种资助对于学校十分重要。CHEA为了更好地向社会各界提供准确的信息,建立了评估结果数据库,数据库中列有大约7000个高校及1.7万多个项目的评估结果。

美国大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十分丰富,内容可以为国内的评估指标体系所借鉴,其中包括以下五点:

1. 学术声誉:

学术声誉通过对校长、教务长、招生主任进行调查而量化出结果。调查表明,声誉高的学校大部分是那些入学标准高、财源丰富、师资力量强的学校。学术声誉一般能反映学校的实际学术水平,此项权重最大,达到25%。

2. 保持率 (Ret ent ion) :

主要指四年内读完学士学位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百分比。大部分著名院校通过为学生提供特别的指导和经济援助,学生一般在入学后四年内能够毕业,但一般院校却做不到这些。

3. 师资状况:

此项指标主要通过班组规模、师资薪酬、师资学位、师生比、全日制师资比等指标来反映。

4. 学生选择:

主要指入学录取标准,这是衡量学生素质的重要尺度。入学录取标准是以录取率、学术能力测试 (Scholast ic Apt it ude Test) 或美国大学测验评估 (American College Test ing Assessment) 的平均成绩,以及高中时在班级中的名次等几项指标来综合评定的。

5. 财务状况:

主要用以衡量学校在学生学业成功方面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发挥效能等。此项指标是以教育费用和其他费用等要素来综合评定的。另外,还有校友捐赠比率、附加值等指标。

二、密歇根州立大学档案管理工作在教学评估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国内高校教学评估工作主要是在各种档案材料的基础上,经系统整理形成评估材料。可见,高校档案工作在教学评估工作中占有非常高的地位。那么在美国,这种情况又如何呢?我们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为例,谈谈美国高校档案工作在教学评估中的作用。

密歇根州立大学并不是美国大学中教学质量最高、科研水平最强、知名度最高的学校,笔者之所以选择密歇根州立大学作为例子,是因为密歇根州立大学是政府设立的公立性质大学,而其在公立大学中其档案工作又是较具特色的,因而由其入手可“窥一斑见全豹”。我们从上述五个基本评价指标入手,谈谈高校档案在教学评估中的作用。

1. 学术声誉。

可以说,学术声誉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所谓大学非“大楼”乃“大师”也。但是这种学术声誉在现实工作中很难在没有任何根据的情况下量化得出。因而,一个学校的学术声誉很多时候要靠基础的档案作为信息支撑。针对学术声誉,密歇根州立大学在档案的收集工作中要求以下文件的齐全完整[2]:(1)广泛传播的学术性文件。院长的主要文件;院长的交流信件[3];院内其他员工的正式公文;学术报告(包括年度报告);院内教职工公开发表的文章。这些文件在工作过程中流通、出版,因而能形成广泛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为提高大学的学术声誉奠定基础。(2)教务工作中的文件。学生的入学成绩单;学生入学的自荐信和推荐信;学生在校期间成绩单;学生的课程、学年、毕业论文。这些文件能够充分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水准,同时也能够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3)社会活动方面的文件。学校董事会的文件材料;各公司与大学的往来书信;签订的奖学金合作协议、合同;公司对学校的投资合同;公司对资金贯彻情况的统计结果;关于学校公开发布的新闻。这些文件能够充分体现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而学术声誉和知名度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2. 保持率。

保持率是学校教务工作与学生工作的重点,一个学校的保持率能充分反映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校的知名度———高质量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学校的忠诚度,而高知名度的学校能够为学生争取到足够的奖学金,保证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密歇根州立大学通过保证以下文件的收集进馆来体现大学的保持率:(1)学校的政策性文件。学校的年度总结和计划报告;学校的科研规划和总结;学校的教学规划和总结。这些文件能够充分印证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氛围而作出的努力。(2)教务执行文件。学校各学年的课程表;学校课程设置中的必修课、选修课数量统计;教学计划文件;各专业学分的统计文件。这些文件能够体现出学生在学校期间所需学习的课程,保证教学质量。(3)在校学生统计文件。历年在校人数、各专业在校人数统计文件;转学人数统计文件;升学人数统计文件;休学人数统计文件;退学人数统计文件。这些文件是高校教学评估指标最原始、最直接的数据资料,能够最准确地反映保持率。

3. 师资状况。

高校的主体由学生和教师构成,教师的水平能够直接反映学校的办学质量。因而,世界上凡采取教学评估的国家无一例外地采用了这一指标体系。密歇根州立大学档案中反映这一指标的档案材料主要有:(1)人事档案。能反映这一指标体系最典型的文件莫过于人事档案。密歇根州立大学人事档案卷中的内容一般包括工资/福利记录(社会和医疗保险交付情况)、受雇日期、病假/休假和奖惩记录。个人档案袋中的材料不断更新,教职工的工作每半年评估一次,年底由上级作出鉴定,并形成相应的文件放入个人档案袋中。这些材料为评估过程中基础数据的提供奠定了基础。(2)教学管理文件。历年的各科考试卷、教学计划等教学管理文件。这些文件不作为长久保存的档案材料进入档案馆,但这些材料也因为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工作服务而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反映师资状况这一考核项目的文件大部分需要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因而,档案馆也相应承担了一部分职责,成为密歇根大学教学评估的中坚力量之一。

4. 学生选择。

学生选择这一项指标在国内评估中很少出现,但在美国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评价指标。在密歇根州立大学中保存的相关档案主要表现为学生的档案材料。这些档案材料随着学生的学籍共同进行管理,虽不进入到档案馆中进行长期保存,但档案馆对这些档案材料的管理负有监督指导职责。如果发生学生中途辍学或休学的情况,学籍部门要继续将其档案保存10年。学籍档案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入学成绩单,在校期间成绩单,学生课程、学年及毕业论文等能反映学生在大学期间状况的文件材料。

5. 财务状况。

财务状况这一评价指标体系要靠最真实、最可靠的财务对账单、账簿和报表来体现。在密歇根州立大学,财务对账单、账簿和报表都是长久保存的。这些文件能够充分体现一个州立大学在资金使用上的审慎性和效益最大化原则,保证纳税人钱的合理化使用。可以看出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档案工作在教学评估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它所提供的是最真实、最可靠,也是最能体现大学特色的信息资料,为教学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注重档案工作为教学评估工作服务的同时,密歇根州立大学档案馆也非常重视在评估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材料的收集与积累。在历次评估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最终都以特定项目的名义归档保存,为日后的教学、科研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三、美国高校档案管理在评估工作中的作用对我们的启示

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2003年正式实施,5年一个循环,今年恰逢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实施的第五年。从目前的高教评估结果来看,各高校已经达到了当时“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的目标。在高教评估过程中我国的高校档案馆也起到了核心的作用———利用档案资料为评估工作提供了最权威、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由于中美之间在评估指标体系上的差异,所需档案材料基础有所不同。但从这种比较中我们也可以认识到,美国高校档案部门所收集、管理的档案有如下特点:

1. 以学生为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

学校以教书育人为主要职责,学生档案的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应起到重要的辅助性的作用。美国大学非常重视学生档案材料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收集内容的丰富性上。同时,丰富的学生档案也为教学评估工作顺利开展拓宽了道路。

2. 以教学为主体的档案管理工作。

教学档案是学校实现教学管理的必要依据。教学档案的妥善保管、合理利用保证了学校工作的顺利运行。美国高校档案工作非常注重教学档案的管理,凡涉及学校发展情况的教学文件,如学校的教学规划文件都进行长久保存。

3. 注重交流性文件的存留。

由于美国大学经费来源往往来自企业资助,因而学校要与资助企业保持十分密切的联系。交流性的文件也能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学校的发展史,因而学校非常注重这些交流性文件的长久保存, 而这些交流性文件往往也能够成为教学评估中重要的参照信息。

参考文献

[1]笔者通过访问以下网站得到信息:http://www.chea.org.

[2]《RECORDS POLICY AND PROCEDURES MANUAL》, UNIVERSITY OF MICHIGAN

上一篇:清明忆父作文下一篇:隐患排查治理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