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管理素质

2022-09-11

高校教务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 是一项集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基础性工作, 它是保证教学秩序、提高办学质量、扩大办学规模的基础[1]。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人员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担负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表编排、考务管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等职责和任务, 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水平。所以高校不仅要有责任心、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还要一支具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协调沟通能力的教务管理队伍。

1 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1 过硬的业务能力

业务能力主要是指履行岗位职责时应具备的专业技能、科学知识和工作能力[2]。

高校教学是一项目的性、计划性、科学性、规范性及创造性很强的系统工作。为有效的实施教学, 教务管理工作任务多而杂, 细致且重要, 涉及部门人员众多, 这就要求教务管理员需具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来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一方面, 教务管理兼有行政管理和教学服务双重职能, 还肩负以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水平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工作。这就要求教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教务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具有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 还要拥有为学校师生服务的能力。所以教务管理人员需要系统的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应用到教务管理工作中, 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1.2 良好的政治素质

教务管理人员就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组织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4]。在这个过程中, 要求教务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 坚决的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要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 将自身放到全校的大背景下考虑去思考, 处理好个人与集体, 小集体与全校这个大集体的关系。为此, 教务管理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思考, 提高思想觉悟水平、提升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在工作中针对新问题, 能够正确分析鉴别, 高质量的解决。

1.3 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

教务管理工作涉及到学校各机关、理论教学单位、实践教学单位、后勤保障等诸多单位与系统, 就需要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协调各部门、系统, 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使各部门、系统协调一致, 形成强大的群体合力局面, 以保证教学活动各个阶段任务顺利执行。同时教务管理人员还是校与院、师与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具有承上启下、协调左右、沟通信息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务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 使上下级之间、各院系之间信息畅通, 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所以, 这就要求教务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协调沟通能力, 高质量高效的完成教务管理工作。

2 培养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

2.1 高校要重视并建设教务管理队伍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是具有传承性的看似普通, 实则十分重要[3]。但是诸多高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而忽视教务管理队伍建设。导致长期以来高校在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面不积极, 因而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素质建设落后于师资队伍的建设, 也对高校教务管理队伍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方面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高校扩招、高校教育规模扩大的大背景下, 教务管理工作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教学理念上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对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校要认识到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够胜任教育现代化新要求的教务管理队伍的重要性, 真正认识到教务管理在学校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保障执行监督作用。建立一支专职的教务管理队伍, 并能在经济待遇、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等方面制定合理的政策, 充分调动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稳定教务管理人员队伍, 真正能够留住人, 用好人。把德才兼备的人才吸引进教务管理队伍, 使其扎扎实实地为教学服务, 这样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提高教务管理水平。

2.2 加强对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

针对高校教务管理人员专业背景多样性, 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特点, 学校应通过定期组织校内外专家作专题讲座、召开教学管理研讨会、支持参与省级教学年会、组织校际工作交流、支持攻读高层次学位等方式, 加强对教务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和“再充电”, 不断的提升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同时, 为鼓励发动教学管理人员的学习热情, 应对培训工作建立监督保障机制, 对积极学期表现突出的人给予适当的奖励或惩罚。

2.3 教务管理人员要积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现代社会是创新型社会, 教务管理工作创新中发展, 管理手段、方法及理念都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教务管理人员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管理知识,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首先, 教务管理人员应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法规, 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系统的学习高等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专业知识, 熟悉教务管理中的各项原则、要求和程序等,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有效地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及现代化水平。其次, 教务管理人员应学习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信息化应用操作能力, 加快知识更新, 提高知识储备, 优化知识结构, 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综合提高管理水平、管理手段。此外, 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必须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解放思想, 不断的探索、学习, 提高创新意识及能力。利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方法, 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勇于尝试、勇于探索, 开创教务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总之, 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是教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 责任大任务重, 高校应高度重视教务管理队伍的建设, 加大对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教务管理人员也要提高自己、增强自身素质, 提高管理水平, 为学校科学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摘要:高校教务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发挥着组织协调及控制监督的功能, 是一项集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基础性工作。高校教务管理人员不仅需应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协调沟通能力外, 还需在工作中学习,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校,教务管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军利, 刘建风.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2) :52~53.

[2] 许惠玲.论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6 (1) :71~73.

[3] 姚美红.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及其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 (3) :174~175.

[4] 论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培养[J].理工高教研究, 2009 (12) :70~72.

上一篇:边坡地质工程空间信息查询与量算方法探讨下一篇:浅谈“善意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