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提纲

2024-05-06

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提纲(精选9篇)

篇1: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提纲

中文摘要 8-9

Abstract 9-10

1 引言 11-21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2

1.1.1 研究背景 11

1.1.2 研究目的 11

1.1.3 研究意义 11-12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8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15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5-18

1.3 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8

1.3.1 研究目标 18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8

1.4 研究内容、方法、创新点和技术路线图 18-21

1.4.1 研究内容 18-19

1.4.2 研究方法 19

1.4.3 研究创新点 19-20

1.4.4 技术路线图 20-21

2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效率理论基础 21-25

2.1 效率理论及其发展 21-23

2.1.1 效率的定义 21

2.1.2 效率理论及其发展 21-23

2.2 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率理论 23-24

2.3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效率理论 24-25

3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5-32

3.1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概念及类型分析 25

3.1.1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概念 25

3.1.2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类型 25

3.2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现状分析 25-27

3.2.1 信贷支农投入逐年增加 25-26

3.2.2 信贷支农领域不断扩大 26

3.2.3 信贷支农业务日益创新 26

3.2.4 信贷支农服务逐渐提升 26-27

3.3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存在问题分析 27-29

3.3.1 信贷支农存在的外部问题 27-28

3.3.2 信贷支农存在的内部问题 28-29

3.4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对农村经济的贡献分析 29-32

3.4.1 相关系数分析 29-30

3.4.2 回归分析 30

3.4.3 分析结果 30-32

4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效率变动测度评价 32-39

4.1 测度评价模型选择 32-33

4.1.1 CCR模型 32

4.1.2 BCC模型 32-33

4.2 测度样本及指标选取 33-34

4.2.1 测度样本选取 33

4.2.2 测度指标选取 33-34

4.3 测度结果评价 34-38

4.3.1 样本不同年份的技术效率评价 34-36

4.3.2 样本不同年份纯技术效率评价 36

4.3.3 样本不同年份的规模效率评价 36-38

4.4 结论分析 38-39

4.4.1 信贷支农技术效率明显下降 38

4.4.2 信贷支农纯技术效率持续上升 38

4.4.3 信贷支农规模效率逐渐降低 38

4.4.4 信贷支农低效主要由纯技术低效引起的 38-39

5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39-45

5.1 信贷支农效率指标体系构建 39

5.2 信贷支农效率回归模型构建 39-41

5.2.1 变量选取 39-40

5.2.2 模型构建 40-41

5.3 信贷支农效率回归过程分析 41-42

5.4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42-43

5.4.1 农业环境因素 42-43

5.4.2 业务结构因素 43

5.4.3 资产质量因素 43

5.4.4 资产配置水平因素 43

5.5 政策启示 43-45

5.5.1 缩小福建省第一产业GDP比例 43-44

5.5.2 扩大涉农贷款比例 44

5.5.3 降低不良贷款率 44

5.5.4 提高存贷比 44-45

6 优化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效率的途径选择 45-49

6.1 构建良好福建农村金融环境 45-46

6.1.1 完善福建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环境 45

6.1.2 优化福建农村金融生态信用环境 45-46

6.1.3 创建福建农村金融有效政策环境 46

6.2 坚持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经营方向 46

6.3 完善福建省农村信用社农户信用贷款方式 46

6.4 强化福建省农村信用社市场营销管理手段 46-47

6.5 提高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管理水平47-49

6.5.1 建立一支素质高质量好的信贷人员队伍 47

6.5.2 推进福建省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建设 47-48

6.5.3 加强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48-49

7 结论及展望 49-51

7.1 研究结论 49-50

7.2 未来展望 50-51

参考文献 51-54

致谢 54

篇2: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提纲

ABSTRACT 7-8

第一章 导论 12-32

1.1 选题背景 12-15

1.1.1 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合作社纵向拓展业务领域 12

1.1.2 农业现代化需要农业合作组织创新发展 12-13

1.1.3 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合作社加强纵向控制 13

1.1.4 发达国家合作社朝纵向一体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 13-14

1.1.5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发展实践需要理论指导 14-15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6

1.2.1 研究目的 15

1.2.2 研究意义 15-16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6-28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6-22

1.3.2 国内研究综述 22-27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体评价 27-28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28-31

1.4.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28-29

1.4.2 研究方法 29-30

1.4.3 数据获得 30-31

1.5 论文主要创新之处 31-32

第二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体化理论基础 32-44

2.1 纵向一体化理论 32-36

2.1.1 纵向一体化的概念及类别 32-33

2.1.2 纵向一体化与范围经济:古典经济学视角 33

2.1.3 纵向一体化与交易成本:制度经济学视角 33-35

2.1.4 纵向一体化与社会分工:分工视角 35-36

2.2 农业的一体化理论 36-40

2.2.1 农业的基本特性 36

2.2.2 农业一体化概念的提出 36-37

2.2.3 农业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37-38

2.2.4 农业一体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38-40

2.3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40-43

2.3.1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概念 40-41

2.3.2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类型 41-42

2.3.3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作用 42-43

2.4 本章小结 43-44

第三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发展现状分析 44-53

3.1 国外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经营情况 44

3.2 国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现状 44-51

3.2.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纵向一体化情况基于宏观数据 44-46

3.2.2 农民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基于调研数据 46-50

3.2.3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取得的基本成效 50-51

3.3 本章小结 51-53

第四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水平测度 53-64

4.1 纵向一体化测度理论与方法 53-55

4.1.1 价值增值法 53

4.1.2 主辅分离法 53

4.1.3 投入产出法 53-54

4.1.4 里昂惕夫指数 54

4.1.5 Davies-Morris 指数法 54-55

4.1.6 定性评价法 55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体系构建、权重确定及测度模型 55-60

4.2.1 指标体系构建 55-57

4.2.2 指标权重确定 57-60

4.2.3 测度模型 60

4.3 数据整理及实证分析 60-63

4.3.1 数据整理 60

4.3.2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60-63

4.4 本章小结 63-64

第五章 纵向一体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绩效影响分析 64-72

5.1 合作社经济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64-66

5.1.1 纵向一体化与合作社经济绩效 64-65

5.1.2 合作社治理与合作社经济绩效 65-66

5.1.3 理事长特征与合作社经济绩效 66

5.1.4 政府支持与合作社经济绩效 66

5.2 影响合作社经济绩效的理论模型构建及计量方法选择 66-68

5.2.1 理论模型构建 66-67

5.2.2 计量方法选择——二元 Logistic 模型 67-68

5.3 影响合作社经济绩效的变量统计性描述及实证分析 68-70

5.3.1 变量统计性描述 68-69

5.3.2 实证分析 69-70

5.4 本章小结 70-72

第六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合作社角度 72-84

6.1 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72-74

6.1.1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72-73

6.1.2 交易成本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73

6.1.3 自身特征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73-74

6.1.4 外部环境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74

6.2 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及计量方法选择 74-75

6.2.1 理论模型构建 74

6.2.2 计量方法选择——Tobit 模型 74-75

6.3 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影响变量统计性描述及实证分析 75-82

6.3.1 模型变量及统计性描述 75-77

6.3.2 计量结果与讨论 77-82

6.4 本章小结 82-84

第七章 社员参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社员角度 84-95

7.1 研究假设 84-87

7.1.1 社员个人及家庭特征 85

7.1.2 社员信息化特征 85

7.1.3 社员生产特征 85

7.1.4 社员入社特征 85-86

7.1.5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意识 86

7.1.6 交易成本 86-87

7.1.7 村庄特征 87

7.2 理论模型构建及计量方法选择 87-88

7.2.1 理论模型构建 87

7.2.2 计量方法选择——有序 Probit 模型 87-88

7.3 变量统计性描述及计量结果分析 88-93

7.3.1 变量统计性描述 88-90

7.3.2 估计结果分析 90-93

7.4 本章小结 93-95

第八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模式比较和边界讨论 95-111

8.1 基于产业角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模式比较 95-103

8.1.1 合作社不同纵向一体化模式比较原则 95-96

8.1.2 基于产业角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纵向一体化模式及案例分析 96-103

8.1.3 基于产业角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纵向一体化模式比较 103

8.2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演进路径 103-105

8.3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模式选择的原则 105-109

8.3.1 与合作社所经营农产品的产销特性相适应 105-109

8.3.2 建立在合作社自身实力基础之上 109

8.4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边界讨论 109-110

8.5 本章小结 110-111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11-117

9.1 研究结论 111-113

9.2 政策建议 113-115

9.2.1 提高对合作社财政扶持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合作社发展 113-114

9.2.2 促进合作社管理规范化,严格监督各项法律、政策的落实 114

9.2.3 合作社应制定纵向一体化发展规划,建立有效风险规避机制 114-115

9.2.4 更加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着重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 115

9.2.5 加强宣传和培训,提升合作社负责人和社员的素质和水平115

9.3 本文研究不足及展望 115-117

参考文献 117-124

附录 1:合作社理事长调查问卷 124-131

附录 2:合作社社员(农户)调查问卷 131-138

致谢 138-140

作者简介 140

拓展阅读:毕业论文提纲拟定步骤

(一)大纲的写作需要先确定论文写作提要,适当融入相关材料,确定全文概要

确定论文的写作提要,就大致确定了论文的雏形,提要就是能够让读者第一时间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方向,对于论文的写作极为必要,因此,在写论文大纲的时候,一定要将论文的题目,论文的大标题,论文的小标题罗列出来,为下一步论文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论文内容的分配

论文的大纲,就是对论文的写作内容进行整体的分配,根据将要写的论文要点布置论文的全局规划,考虑各部分的内容及长短,以便于资料的整合和内容的安排,使工作更有计划,更有效率。

(三)确定论文的写作大纲

论 文的写作大纲也分为简单的大纲和复杂的大纲,简单的大纲具有高度凝练性,只需要点到论文所要提及的要点写出来即可,如何展开不进行详细叙述,但是这种简单 的大纲并不是容易的.,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和具体考察,是思想的结果。详细的大纲与简单的大纲相比较而言,更为详细,更为具体,不仅写明论文论点,还会根据论 点点明具体的开展方法和开展流程,以便后续论文写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简单大纲和复杂大纲各有优劣,选择哪一种方式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要求,如果能够考虑很全面,很周到,用简单大纲即可,但是,如果思维不是特别缜密,考虑不是很周全,最好使用详细的大纲,以免后期写作论文的时候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四)毕业论文大纲的拟定

拟定毕业论文大纲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确立全局观念

拟定毕业论文大纲,确立全局观念很重要,用全局的眼光审查每个论点在论文中所占据的地位和作用,并熟悉掌握各部分的比例,把握各部分的长短,并考虑是否有相关的理据支撑,这是极为必要的,这是正确写作论文大纲的基础。

2.从中心论点出发

拟定毕业论文大纲,需要结合中心论点确定材料的取舍,与论文无关的,与主体脱离的,与主题无关的资料都舍弃,才能提高论文写作的凝聚性和中心突出性,否则,资料数据过大,不协调地融入只会使论文中心不突出,导致论文整体质量和水平的降低。

3.合理把握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

篇3: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提纲

未来的中国农业将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农业人才的支撑,农业人才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出了农业,学术界称之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农业人才的流失是同时存在的,不少年轻人和精英型人物流出了农业,而流入农业领域的农业人才有限,留守农业的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偏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普及和应用,农业生产始终在低效率中徘徊。〔1〕

具有涉农专业的高校是培养与培训农业人才的主要基地,而从目前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情况来看,也并不乐观。全国普通农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足5%,研究生占全国的比例不足2%,成人高等农业教育在校生占全国的比例不足0.5%,这一状况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存在明显差距,与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很不相称。〔2〕虽然还有些地方性的农业职业技术学校也进行着涉农专业农业人才的培养,但也难以达到相应的比例。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地方性的农业职业技术学校改变校名并调整招生专业和方向的现象,农业人才供给总量增加有限。事实上,高校培养的涉农专业人才,还存在服务农业的意愿不足等问题,大量涉农专业毕业生不愿意进入农业领域并服务农业。因此,如何吸引涉农专业毕业生进入农业行业,并为农业发展服务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主要还是对农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培训等方面的研究,关于农业人才服务农业的意愿和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其中,Gidarakoa〔3〕研究认为,女性对于农业工作的态度是比较消极的;MohammedSalehShenaifi〔4〕对涉农专业大学生的调查显示,84.12%的受访者认为只有农业背景的学生才会选择从事农业行业;赵翠萍〔5〕的调查表明,多数毕业生缺乏到农村就业任职的强烈意愿,认为个体禀赋特征、外部环境和政策保障系数是主要影响因素。总体而言,已有的相关研究不够系统和全面。近年来,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农业,但农业人才缺乏的现实制约了农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农业部、教育部等部委共同出台了《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方案(2010~2020)》,方案中提出了“努力培养科研杰出人才、优秀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和农业生产经营一线人才,加快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目标,本文对涉农专业人才服务农业的意愿与影响因素的研究,目的在于提高相关政策制定的针对性,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二、理论分与模型构建

1. 理论分析与变量选择

文章以“服务农业的意愿”为因变量,自变量的选择将依据职业选择理论、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的需要进行选择。职业选择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霍兰德〔6〕提出的特质观,认为职业选择取决于人格与职业的相互作用,既考虑个人所具有的特质,又考虑职业本身的职业特性;二是萨伯〔7〕提出的发展观,认为职业心理是动态变化着的,从个人人生发展的角度,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并提出了“烙印效应”,表明家庭、学业、伙伴关系等都会影响职业选择;三是一些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提出的社会经济观,强调环境和社会因素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大学生职业选择和就业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具有理论参考价值,其中,MeiTang〔8〕等人的研究认为,“家庭背景”、“文化适应”、“自我效能”三个因素对亚裔美国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影响很大;Saunders〔9〕等人认为,本科生在职业选择时,会追求在未来收益的最大化,比如“获得一个自己满意的职业”、“一份不菲的收入”等;AsenaCaner〔10〕等人的研究认为,“父亲的工资收入”、“自主创业的状况”、“社会保障的状况”是土耳其大学生选择一个更有风险性职业时的重要影响因素;MarannByrne〔11〕等人的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良好的工作环境”、“职业倾向”是爱尔兰会计学专业毕业生职业选择排在前三位的影响因素。国内的何苗〔12〕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薪酬和待遇”、“实现自我价值”、“兴趣爱好”居影响因素的前三位;王艳丽〔13〕研究认为,大学生选择职业时,比较看重个人发展的机会和行业的发展前景,追求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刘小瑜〔14〕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年龄、政治面貌、生源地、户口性质、专业类型对大学生就业状况会产生显著影响;杨怡凡〔15〕认为,文化作为影响人类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同样有重要的影响;焦烈〔16〕研究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是由政策、学校、家庭等因素组成的社会客观因素;二是由个性心理、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组成的自身主观因素。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农业人才即涉农专业的毕业生。一般而言,毕业生的个性特征、经济基础、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不同,其价值观和未来规划不同,职业需求和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也不一样。对涉农专业毕业生而言,其个体特征是服务农业决策的内在影响因素,社会、家庭等因素是外在环境影响因素,经济因素是物质基础性质的条件约束性影响因素,文化因素则是以价值观为基础的思想性影响因素,发展因素是预期个人未来发展空间的影响因素,而作为涉农专业人才即将进入的行业———农业,其行业形成的职业特征也将会成为农业人才选择服务农业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综合而言,自变量的选择具体包括7个方面,一是个体特征因素。包括性别、学历、在校期间平均成绩、家庭背景;二是社会因素。包括农业的社会地位、是否有亲朋在农业行业;三是家庭因素。包括父母从事的行业、父母对子女服务农业的态度;四是经济因素。包括家庭年收入状况、农业行业工资性收入状况、对农业政策的了解;五是文化因素。包括传统文化中农村和农业低人一等的价值观、农村和农业的脏乱粗放文化特征;六是职业特征因素。包括农业行业工作环境、从事农业行业的技能要求;七是发展因素。包括农业行业的发展空间、从事农业后对未来子女发展空间的影响。

2. 模型构建

“服务农业的意愿”因变量的研究,以“愿意”与“不愿意”作为选择项。“愿意”表示农业人才愿意进入农业行业并服务农业,“不愿意”表示农业人才不愿意选择农业行业并服务农业,影响“愿意”的因素将成为推动农业人才进入农业并服务农业的关键影响因素。以“愿意”和“不愿意”作为因变量进行研究,表现为二分类变量分析研究,根据统计分析理论和方法,可以选择二元Logistic模型,其模型为:

式中,pi表示农业人才“愿意”进入农业并服务农业的概率,α为常数项,xj表示第j个影响农业人才进入农业并服务农业的自变量,m为自变量的个数,βj是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农业人才选择“愿意”与“不愿意”进入农业的概率比值是事情的发生比,为回归需要,根据相关理论,对其进行对数变换,得到Logistic回归模型的线性表达式为:

三、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本文立足江苏展开调查,主要是因为江苏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教育和农业发展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立足江苏的研究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研究选择江苏涉农专业的南京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所本科院校以及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涉及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等12个专业。调查主要采用集中填写问卷的形式,初步形成问卷2432份,通过对问卷进行完整性、逻辑性、真实性等分析,去除无效问卷,最终形成可用于本文分析的有效问卷2107份,问卷有效率为86.63%。在2107份有效问卷中,被调查的男性为1181人,占56.05%;本科毕业生为1016人,占48.22%;家庭背景是农村的人数为1453人,占比例68.91%。总体而言,样本选择在学历、性别和家庭背景方面是合理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回归分析时,因变量“服务农业意愿”中的“愿意”和“不愿意”以及自变量“性别”中的“男、女”、“学历”中的“本科、高职”、“家庭背景”中的“农村、城市”、“农业政策的了解”中的“了解、不了解”、“是否有亲朋在农业行业”中的“是、否”和“父母所在行业”中的“农业、非农业”采用1、0赋值;在校期间“平均成绩”和“家庭年收入”为分类变量,平均成绩从100分~60分设四级分类,家庭年收入从9万元以上到3万元以下设五级分类;其他变量运用李克特量表进行调查,以1、2、3、4、5对影响程度的选择项进行等距序数赋值,很小=1,较小=2,一般=3,较大=4,很大=5。

四、数据检验与模型计算

本文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影响因素研究,需要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由于问卷中的观察变量都只用了1个问题加以测量,信度分析主要计算整个问卷的信度系数。问卷中,农业人才的个体特征是对每个调查对象的客观性记录,因此,信度分析主要对态度和意见式五级量表调查形式的变量进行信度系数计算。应用SPSS20计算Cronbachα系数,结果为0.873,表明问卷的信度是可信的。采用回归系数方差分解法(RCVD)进行多重共线性分析,[17]计算结果显示,每一维数对应的方差分解值没有同时出现两个及以上接近或大于0.5的情况,同时,对较大方差分解值所对应的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验证,无法有效提取累积方差达到有效比例的主成分。因此,可以认为变量两两之间不存在明显共线性问题。

***、**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本文运用SPSS20软件,基于最大似然估计对模型进行回归,在模型回归过程中,首先将理论分析中所有可能影响农业人才服务农业的影响因素变量参与回归,称为模型Ⅰ;然后根据WALD检验结果,逐步剔除掉WALD最小的解释变量,再重新拟合方程,直到所保留的解释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都能通过显著性检验为止,得到的模型称为模型Ⅱ。其中,“平均成绩”和“家庭年收入”按分类变量参与回归,并选择“最后一个”作为参照系。回归结果见表1。

-2LogLikelihood等模型检验值表明模型拟合度不是非常好,这可能是因为本文是探索性研究,调查对象是在校学生,他们对农业的认知客观上有差异,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和决策也有偏差,影响了模型的优度,但模型回归结果显示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仍具有研究与分析价值。

五、计算结果分析

模型回归结果显示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其含义具体分析如下:

1. 个体特征因素的影响

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男性更倾向于选择服务农业,统计结果显示其比例为57.68%,高于女性的比例,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对农业行业和女性职业选择的价值观有关;学历高的倾向于不愿意服务农业,统计结果也显示,本科毕业生选择愿意服务农业的比例为41.23%,专科毕业生选择的比例为53.59%,高12个百分点,其原因是学历高的会有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虽然农村家庭背景的毕业生更愿意服务农业,选择比例为52.48%,高于城市背景毕业生的41.35%,但家庭背景并不具有明显的相关规律性;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的毕业生明显不愿意选择服务农业,同样是因为成绩好的会有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其他成绩段的毕业生的选择不具有关联的规律性,因此不显著相关。

2. 经济因素的影响

虽然调查数据显示,了解农业政策的人数比例只有31.61%,但“农业政策的了解”与“服务农业的意愿”显著正相关,表明了解农业政策的毕业生比较一致地选择了服务农业,主要是国家出台的不少农业扶持政策,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机补贴等,对服务农业的意愿产生了一定正向影响。“9万元以上家庭年收入”的毕业生显著愿意选择服务农业,主要是因为家庭收入给毕业生选择提供了较好的经济保障,加上农业发展前景的吸引,使其具有到农业寻求事业发展的明显意愿,而家庭年收入低的毕业生想获得较好的经济收入,去改变家庭收入状况,因而会有离开农业、寻求更好工作的愿望;“农业行业工资性收入”与“服务农业的意愿”不显著相关,表明服务农业的选择不完全受农业行业工资现状的影响,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3. 社会因素的影响

虽然调查数据显示,认为农业社会地位在“中、低”的人数比例高达81.23%,但“农业的社会地位”仍然与“服务农业的意愿”显著正相关,即认为自己的选择受农业社会地位影响大的毕业生倾向于选择服务农业,这一现象表明,毕业生主观上认为农业社会地位是低的,但在进行服务农业的选择时,又未把农业的社会地位作为其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呈现出了一定的分离状态,这可能是受到了近年来农业社会地位提升的影响。毕业生服务农业的选择受到了在农业行业亲朋的显著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亲朋的带动作用,毕业生通过与亲朋的接触,增加了对农业的了解,进而选择了服务农业,这一结论进一步表明,了解农业是服务农业的关键影响因素。

4. 文化因素的影响

虽然近年来农村与农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且城市的拥挤、房价居高不下以及雾霾的影响,使农村与农业的吸引力增加,但对于这一代毕业生人才来说,传统文化中低人一等的农村与农业社会认知以及价值观内涵,仍然影响着他们主观上服务农业的选择,受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大的毕业生显著不愿意服务农业;而农村和农业的脏乱等粗放文化特征不再显著影响毕业生的选择,估计系数比较小也说明,随着新农村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部分地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环境获得了较大的改善,原来的粗放状况有所改变,加上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这一变量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

5. 家庭因素的影响

父母在农业行业的毕业生倾向于选择服务农业,主要是毕业生可以从农业行业的父母那里获取更多的农业行业信息,提高了毕业生对农业的熟悉程度,进而影响了服务农业的选择;现实中也发现,父母不在农业行业的毕业生,对农业的兴趣不高,选择服务农业的意愿不强;回归结果显示,“父母的观念”的影响不显著,且受父母意见影响大的毕业生倾向于不选择服务农业,这一结果表明,从事农业行业的不少家长并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服务农业行业,影响了部分毕业生的选择,但也有部分是不受父母观点影响的,而是自己不愿和父母同样从事农业行业,进而选择离开农业。

6. 职业特征因素的影响

“农业生产环境”和“农业行业技能要求”都不是“服务农业意愿”的显著影响因素,且影响不大。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农业生产环境与以前体力劳动支撑农业生产不同,现代农业更多地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科学管理,在这一变化和发展过程中,不同毕业生会有不同的感受,进而有不同的选择;另一方面,一直以来,农业行业的技能要求对农业生产效益目标实现影响不显著,除部分农业产品的生产外,不少传统农产品生产都是依靠农民的生产经验,体现不出技能的作用,当然,还有部分毕业生对农业行业的技能要求没有切身体会,因此,对服务农业的选择不同,不具有显著相关性。

7. 发展因素的影响

回归结果显示,受农业发展空间影响大的毕业生会选择服务农业,这主要是近年来国家对农业一直非常重视,给予了农业很多优惠政策,使得农业发展空间逐渐获得社会的认可;但认为从事农业行业对子女未来发展空间影响大的毕业生倾向于不选择服务农业,统计数据显示,58.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从事农业行业会影响子女未来的发展,现实调查中也发现,部分同学不想祖祖辈辈从事农业行业,自己选择农业行业将会使自己的子女有可能只能接受农村的教育,生活在农村并接受农村文化的影响,这是他们仍然不愿意的。

六、政策建议

为实现农业人才支撑计划的目标,更多地吸引农业人才服务农业并留在农业,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

第一,完善农业发展需要的财政、金融等政策,吸引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业,推动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拓宽农业发展空间,形成农业人才承接平台,为农业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改善农业人才工作的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

第二,进一步完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加大农业职业教育规模,改进农业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针对农业生产实际和农产品生产规律,完善农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农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推动产学研结合,培养更多市场需要的技能型农业人才,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第三,完善涉农高校形势政策等相关课程内容,强化国家最新农业政策的解读,加强农业政策的宣传与介绍,让涉农专业学生更多的了解国家农业政策,增加农业创新和创业课程,归纳总结农业企业发展规律、农产品品牌形成和市场销售特征,增强他们服务农业的意愿和能力。

第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结合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实际,强化城乡融合,依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根据当地农村的传统文化特征,创新农村文化内涵,改善农村文化生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当地农村特色的先进文化,创造适合农业人才生活的文化环境。

第五,在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注重中小学教育布局体系的完善,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合理分配城乡教育资源,缩小农村与城市适年儿童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机会的差距,为农业人才子女学习创造有利条件,解决农业人才服务农业的后顾之忧。

篇4:大学毕业生的“农业梦”

今年27岁的李文强2010年从重庆大学毕业后,曾在外资银行和地产等行业从事过营销工作。工作干得得心应手,待遇也不错,但不甘于过平凡生活的他,心中一直装着一个创业梦。在国外考察时,李文强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三农”及食品安全问题会越来越重视,同时,如今房地产行业的转型也将给农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从事农业开发将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前景。于是,创业的想法如种子般在他心中破土而出。

与同窗校友合伙办起微企

因为有着在大学实习的经历,李文强对自己创业信心满满,再加上重庆大学对学生创业的大力支持,2011年初,李文强带着几名同窗校友合伙办起了微型企业——重庆大学礼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创业的开端无比艰辛。起初,李文强为了给公司的发展打下业务基础,就积极学习台湾精致农业的品牌理念,他将公司业务定位为重庆本土区县种植大户合作社进行农产品营销开发,包装推广,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等。

“由于我们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没有农村经历,很多农户根本不认同我们的服务,业务开展困难重重。”李文强告诉笔者,尽管他和他的创业团队夜以继日奔走在城口、万州、武隆、长寿等地乡村的田野上,但一年下来,业务量仍没有多大起色。

2012年,李文强经过考察,投入20多万元,在曾家镇流转了农民的几十亩土地,引进技术和种苗与当地的种植大户合作,建起了草莓基地和果园,种植了优质日韩梨、桃等果树。土壤脱毒、肥料制作等步骤,李文强都亲力亲为。但因果树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再加上受气候的影响,投入大量资金后却迟迟得不到回报,使他几度想要放弃创业。

引进日本“森林农法”种植蔬菜

在创业陷入停顿和迷茫的时候,李文强再一次产生了到外面去看看和学习的想法,在台湾考察的旅途中,他偶然接触到了一种起源于日本的新型农业发展理念:CSA(社区支持农业)。受这种农业模式的启发,回到重庆之后,他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了长寿区洪湖镇,与当地合作社及种植户开始了CSA新农业试验。

创业过程中,李文强引进了日本的“森林农法”有机种植技术,并结合香港嘉道理农场的管理模式,搞起了生态农业开发。他一边学一边干,在实践中摸索前行。2013年下半年,经历了前期近一年的土质转换和生产筹备,李文强在长寿区创办的有机农耕试验场开始了对外运营,并接受消费者的预订,种植健康蔬菜。2013年年底,首批蔬菜被配送到每个客户手中,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在学校老师的推荐下,李文强又将客户群拓展到了高校的教职工群体中,后来发展到上百个大学教师在他们的生态农场预订蔬菜,市场前景相当可观。

市场虽然打开了,而当初一起创业的合作伙伴却在发展方向和利益分配上产生了内部分歧和矛盾,但李文强淡定地把它当做创业路上必然要经历的又一道难关。

面对第二次农村创业失败,李文强没有就此放弃,他敏锐地发现了学校对健康农产品旺盛的消费需求和对田园乡村自然生态的生活向往,于是,他萌生了打造一个属于自己母校“重庆大学虎溪农场”西南地区首个校园品牌农场的想法。随后,李文强发起和创办了“重庆大学青年学生农会”,致力于培养和带领更多的大学生在农业农村领域开展创业实践,并在学校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上,整合技术资源,搭建了“社区支农在线”农产品网络众筹公益平台。

该平台定位于市民参与、学生创业、公益开发的发展理念,目前已在巴南、江津、铜梁、璧山和南川等区县初步建立了扶贫开发众筹项目点,并运用他们团队所掌握的一套兼顾生态价值和商业价值的高效农业开发模式,成功实现了异地项目复制,为重庆农村地区特色效益农业扶贫产业开发树立了新的模式和标杆。

“企业要发展,就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据李文强介绍,2015年6月,他又在巴南区承包了50亩地的家庭农场进行实验性开发。“种植户只出土地和人力,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品牌包装和营销全由我们负责。”李文强表示,其实农村很多农民不会种菜,同样的蔬菜品种,如果技术不一样,种出的蔬菜质量也就会不同。

“我们是用秸秆、牛粪、草木灰等作生态肥,而且肥料要进行消毒杀菌,堆肥的配比和时间也很讲究。”李文强表示,他的团队成员都是学校相关专业的校友,对蔬菜种植技术比较了解。他们在蔬菜种植过程中,还直接引进了国外的成熟技术项目,配合当地农户的种植经验实施,使得蔬菜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比如,同样是种植黄瓜,一般夏天只能收获两季,但李文强采用国外引进的种植方法进行生态改良后,一年收获了四季,黄瓜的品质口感也大大提升。

打造品牌农场和农业综合体

李文强坦言,经过几年的艰辛发展,目前公司已逐步走上了正轨,公司团队由起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目前的20多人。“前几年的投入让公司目前还没有赚到什么钱,或者刚好实现微利,但我们收获了难得的创业经历。”谈到公司未来的发展时,李文强告诉笔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农业将迎来新的爆发增长期,现代农业在走集约化规模化的同时,还将与更多的产业进行融合发展。他透露,自己已经架构好农业开发的盈利模型,下一步将着力于品牌农场和农业综合体开发,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以龙湖和万达为标杆,致力于把公司打造成一家专业化的农业地产开发公司。

篇5:农业学的毕业论文提纲

摘要 6-7

Abstract 7

目录 8-9

1 绪论 9-19

1.1 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9-11

1.2 研究现状 11-17

1.2.1 现场测量法 12-13

1.2.2 数值模拟法 13-17

1.2.2.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值模拟方法 14-15

1.2.2.2 基于海洋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 15-17

1.3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7-19

1.3.1 主要内容 17-18

1.3.2 主要创新点 18-19

2 网箱阻流作用水槽实验和理论基础 19-27

2.1 网箱的阻流作用实验研究 19-24

2.1.1 无底方形网箱流场分布的水槽实验 20-22

2.1.2 单片网衣流场分布水槽实验 22-24

2.2 网箱受水流作用力的计算方法 24-26

2.3 本章小结 26-27

3. 数值方法 27-33

3.1 湍流模型 27-29

3.2 多孔介质模型 29-30

3.3 多孔介质模型系数确定 30-31

3.4 边界条件与网格划分 31-32

3.5 数值计算 32

3.6 本章小结 32-33

4 模型的验证 33-38

4.1 单片网衣的模拟验证 33-35

4.2 无底方形网箱的数值模拟验证 35-37

4.3 本章小结 37-38

5 方形网箱流场和颗粒物沉降模拟 38-48

5.1 方形网箱的流场数值模拟与分析 38-43

5.2 颗粒物在方形网箱流场中沉降数值模拟 43-47

5.2.1 方型网箱流场中的颗粒物沉降模拟 44-46

5.2.2 密度、形状对颗粒物沉降迁移的影响模拟研究 46-47

5.3 本章小结 47-48

6 结论和展望 48-50

6.1 结论 48-49

6.2 展望 49-50

参考文献 50-54

篇6:农业工程毕业论文提纲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必要性

1.3 国内外精量播种技术的研究概况

1.3.1 国外精量播种技术的研究概况

1.3.2 国内谷子播种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课题创新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的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谷子籽粒物理机械特性的试验研究

2.1 材料选取与研究内容

2.1.1 材料选取

2.1.2 研究内容

2.2 试验设备与方法

2.2.1 种子外型尺寸及球形度的测定

2.2.2 种子千粒重与容重的测定

2.2.3 测定谷粒的自然休止角和自流角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谷子尺寸、形状特点

2.3.2 种子的千粒重和容重的试验结果

2.3.3 种子流动性

2.4 本章小结

3 第二代样机排种器的研制

3.1 2BXQ-6 型谷子播种机的结构及主要技术参数

3.1.1 2BXQ-6 型谷子播种机的排种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3.2 第一代样机的田间性能试验

3.2.1 试验条件和方法

3.2.2 第一代样机存在的主要问题

3.3 不同排种器对比选择

3.3.1 排种器设计探索

3.3.2 基于一代样机基础改进设计的排种器

3.4 双圆盘槽缝式排种器

3.4.1 结构与工作原理

3.4.2 排种性能影响因素

3.4.3 排种器的工作参数

3.4.4 排种器充种过程力学分析

3.4.5 投种过程种子速度分析

3.4.6 其它部件的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第二代样机排种器性能的试验及分析

4.1 穴播排种器性能检测标准的研究

4.1.1 种群纵向长度、穴距和成穴性

4.1.2 化为单粒(精播)检测方法

4.2 吸种盘槽缝宽度的确定试验

4.2.1 试验设备与试验方法

4.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 单因素试验分析

4.3.1 试验设备与试验方法

4.3.2 单因素试验因素水平

4.3.3 气室真空度对排种性能的.影响

4.3.4 排种盘转速对排种性能影响的试验

4.4 本章小结

5 其它关键部件的设计及播种机的田间试验

5.1 整机结构

5.2 其它部件的结构与特点

5.2.1 机架设计

5.2.2 气道结构选择

5.2.3 开沟器仿形板兼覆土装置

5.2.4 镇压兼驱动装置

5.2.5 仿形机构设计

5.2.6 种箱容量计算

5.2.7 风机选用

5.2.8 拖拉机功率的校核

5.3 2BXQ-5 型谷子精密播机的田间试验

5.3.1 田间试验目的

5.3.2 田间试验设计

5.3.3 测定项目

5.3.4 查苗及数据分析

5.3.5 出苗一致性和成穴性测定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课题总结

6.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六个品种谷子基本尺寸参数

附录二 播种田间试验数据

作者简历

篇7:经济法毕业论文的提纲

论文题目: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产权是建立在物的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权利关系,是市场经济下交换活动顺畅运行的前提。建国以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产权制度几经变迁,期间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农村集体所有制,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家庭承包制、双层经营体制几个阶段。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现行农村产权制度的不足逐渐凸显,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的发展形成了制度性障碍。

主要表现为产权界定不清晰、农地难以规模经营、产权制度和组织机构与市场经济难以有效接触等几个方面,表明农村产权制度亟待完善。研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首先要明确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我国的农地实行集体所有制,目前的农村产权结构是内部非排他的村、户两级产权构造,农户和村级组织至今没有任何一方发育成为完全独立的经济主体,形成了我国农村特有的小农村社经济类型,这种产权两极构造成为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和重建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依据。

因此,我国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应在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完善双层经营体制、重塑农村产权主体并推进农地产权权能清晰化。研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还要注重已有的研究成果,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经典著作中曾对集体所有制理论进行过深入探讨,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进行了阐述;新制度经济学也对集体行动与制度变迁的关系给予了关注;十六大关于 “股份制应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政策主张,更是在新形势下为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辟了新的途径。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有效的经营方式,具有内部组织成本低、制度变迁成本小、适合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等优势,成为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理想选择。

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应充分重视产权主体的改造,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变为社区股份合作组织并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的主要中介组织。国家应明确其为农村集体产权主体,在股权设置、治理结构和分配制度方面作出明确的制度安排,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由于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浩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家要在改革的同时推出相应的配套措施,包括给予社区股份合作组织独立的法人地位、以制度手段保障其财产权利和经营成果、处理好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

引言7—8

一、农村产权制度的理论分析8—15

(一) 农村产权制度界定8—10

(二) 农村产权制度理论10—15

二、改革前我国农村产权制度安排及绩效分析15—22

(一) 土地改革时期的农村产权制度15—16

(二) 农村合作化运动时期的农村产权制16—18

(三)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产权制度18—22

三、改革后我国农村产权制度安排及绩效分析22—26

(一) 家庭承包制的历史沿革22—23

(二) 家庭承包制的积极作用23

(三) 影响家庭承包制绩效的因素23—26

四、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和路径26—35

(一) 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26—27

(二) 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27—28

(三) 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措施28—35

注释35—36

参考文献36—38

附录38—39

篇8: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提纲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11万, 就业压力也较去年进一步增加。受金融危机影响, 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大的挑战, 就业难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 (国办发[2009]3号) 再次提出要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近期一项调查表明, 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在全世界为20%, 在中国成功率仅为1%。农业院校作为其中一部分, 由于农业经济发展速度慢, 政府对农业院校毕业生创业优惠政策少等原因, 导致农业院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更低。

2 影响农业院校毕业生创业艰难的基本因素

由于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创业艰难给一些考虑创业的大学生带来了困扰, 所以很透彻的分析影响影响农业院校毕业生创业艰难的基本因素有重要意义, 分析了社会环境因素和学生个人因素。

2.1 社会环境因素

2.1.1 农业发展速度慢。

农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产业的发展速度农业还处在比较艰苦的创业阶段, 甚至有人认为农业发展处在“瓶颈”阶段, 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严重制约了对农业科技人才尤其是农业院校毕业生的需求。

2.1.2 法律制度不健全。

我国现在还缺乏一套完整的针对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的规范, 一些有关创业的争议还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 大学生创业制度正规化、法制化函待建立和完善。

2.1.3 学校教育不到位。

大学生创业教育机制上也存在缺失, 没有将创业教育积极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 由于高等农业院校受到社会关注少, 声誉低于其他类高等院校使得对学生的教育不到位。

2.1.4 政府未充分发挥作用。

由于大学生并非我国现有创业大军的主体, 地方政府部门对大学毕业生创办企业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机制建设中的缺乏主要表现在创业政策不完善, 没有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体系, 社会缺乏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 创业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大学生创业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尚未建立等。

2.2 学生个人因素

2.2.1 缺乏自信。

大部分学生对创业持悲观态度, 没有信心是他们的最显著表现。听过太多“昙花一现”的大学生创业失败的经历, 如今大学生有创业想法的太多, 但付诸实践的却很少, 源于他们没有足够的信心, 极度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创业计划。

2.2.2 不够创新。在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决

定了创业成功与否, 由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 不了解社会情况。可能只是盲目的追随别人, 看哪个项目是热点就投资, 没有充分的考虑该项目以后会不会适应社会的发展, 能否永久的持续下去, 所以做项目前一定要想到创新带来的价值。

2.2.3 难以务实。

创业的含义很广泛, 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要有大的场所, 有大的规模才叫创业。为了实现自己更远大的目标, 刚毕业的大学生投入了自己的全部, 但没想到结果令人不是很满意, 分析原因就是由于目标定得太高, 而自己能力有限导致失败。

2.2.4 知识匮乏。

大多数学生在大学并没有完全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 忽略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所以没有足够的知识可能会失败。

2.2.5 不够勤奋。

四年懒散的大学生活使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些懈怠, 虽然把创业付诸于实际行动, 但还是不习惯社会的步伐, 导致工作所需要简单的刻苦勤奋都很难做到。

2.2.6 缺乏经验。

初出校园的毕业生不具备进入市场的经验, 不能理顺各种人事关系与产权关系, 缺乏市场意识与竞争意识, 在自主创业时方方面面的事情都需要自己打理。这些对于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确实很难, 不能适应, 办事碰钉子。

3 解决农业院校毕业生创业艰难的对策

改善农业院校毕业生创业艰难的现状是所有人希望的, 因为它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前文指出了影响因素, 针对以上影响农业院校毕业生创业艰难的因素提出了一些对策。

3.1 改善社会环境因素

3.1.1 提高农业发展速度。

农业是中国的主要产业, 国家兴旺发达离不开农业的发展, 只有农业发展起来了更多的农业院校毕业生才愿意到农村或农业方面去创业。

3.1.2 健全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规范农业院校毕业生创业, 使大学生创业法律化。

3.1.3 加强学校教育。

创业观念要从小培养, 特别是我们农业院校更要意识到加强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开设创业课提高学生创业意识。

3.1.4 政府发挥作用。

政府要制定针对农业院校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 鼓励更多的农业院校毕业生来创业, 提高成功率。

3.2 提高个人素质

3.2.1 增强自信。

大学生创业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经常读一些成功人士的事例激励自己, 使自己对事业充满信心。

3.2.2 勇于创新。

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创业方面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 勤于动脑, 独具创新, 别具一格。

3.2.3 务实。

创业者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初涉社会的我们必须从小做起, 从实际做起, 认清自己的能力, 毕竟我们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而已。

3.2.4 积累知识。

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仅需要创意, 还需要创业者不断地学习知识完善自己, 了解行业的发展情况。

3.2.5 艰苦奋斗。

农业事业很脏很累,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一定要脚踏实地去奋斗, 锻炼自己能吃苦耐劳的能力。

3.2.6 积累经验。

创业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 还要在所从事的行业中积累相关经验, 提高自身素质, 更深刻了解行业特点, 使创业成功率提高。

结束语

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很大, 所以解决这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就在很大程度解决了就业问题, 然而创业被许多大学生付诸于实践, 成功几率很低, 所以时刻关注此问题的发展情况和提出对策对社会的进步有深远意义。

摘要: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创业艰难难问题凸显, 指出了影响农业院校毕业生创业艰难的社会环境因素和学生个人因素, 并就今后如何解决农业院校毕业生创业艰难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农业院校,毕业生,创业,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童星.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 2006 (9) .

[2]小森.大学生创业六大“秘笈”[J].文汇报, 2004 (2) .

[3]郑林杰.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J].教育学院学报, 2009, (6) .

[4]潘炳龙.新时期农科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教育, 2001 (9) .

[5]黄昌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2) .

[6]邵华.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对策探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6) .

[7]毛素琴.浅析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7 (6) .

篇9:清华毕业生2000亩的现代农业

距成都东北60公里处,是金堂县隆盛镇,王可为经营的2000亩土地就坐落于此。早在2007年,王可为仍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时,就看好农业发展的前景。那一年,他前往韩国进行短暂的交流学习,十几天里他住在一位韩国大学生(活动partner)的家中。这个韩国家庭经营一个规模不大的育苗农场,农场现代化、自动化程度高,雇佣工人少,“回报率却很高。我还发现韩国的农业土地集中度高,采用产业化经营,韩国政府对农业的补贴也非常大。”进入清华大学就自个儿开餐馆的王可为,敏锐地感觉中国的农业也有可能走产业化道路,“与韩国相比,中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低。”

真正投身于农业创业,是201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半年的事儿,“很巧合,也很复杂。”

从清华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毕业后,王可为回到成都,与朋友开了一家商务酒店,“租了十几套房,在一层楼挂上牌子就算开业了。”经营酒店有得赚,他们从一家开到了三家,但是,王可为认为要在商务酒店上有所发展相当难,“当时商务酒店算是潜力行业,要做大,得投入大量资金。而物业成本、人工成本都涨得快,住店房价却在下降,成本高价格低,利润不断缩小。”

那时,王可为留意到中央一号文件,在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一大亮点,“在‘十二五’期间,农业产业结构将发生变化”。王可为的老家金堂县是成都的农业大县,提出了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样板之城”的口号,“市、县、镇政府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看到从中央到市、县、镇政府的农业大力扶持政策,王可为“巧合”地投入到农业创业中来。

乘着政策的东风

“没有农业政策上的支持,谁会干这件事(农业)?”

与商务酒店相比,王可为认为农业创业的上升空间更大,但是,经营农业求不得快,“盈利慢一些。仅靠自己从事农业很难,头几年赚不到钱,需要政府的支持。所以,从事农业创业选地方很重要,必须是当地政府重视农业。”王可为坚信,中国政府会越来越重视农业,“要控制好物价就要解决农业问题。农民在土地上赚不到钱,就不爱种地了,选择离乡打工。农民由生产者转成消费者,对国家的(食品安全)压力很大。食品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国家必须扶持农业。”王可为分析2010年的农业形势时认为,农业产业化是一个趋势,“政府倾向扶持农业大户,因为小户的抗风险能力差,很可能扶持的钱白给了。发达国家的农业也是如此,都是产业化,大户做农业。”

当时,金堂县出台了农业扶持相关政策,“经营一定数量以上的土地,经营者会得到资金补贴。”扶持不仅涉及土地租金补贴,还有农业设施等单项或专项补贴,“年初的土地租金,年底政府会补贴。”与朋友聊天时,大家都认为2010年是从事农业创业的大好时机,“我们先租到地,种中草药立足,再找机会发展。”当时,王可为已经与浙江的企业探讨引进农业先进技术“鸟棚”。

王可为递交了承包申请书,投资300万元,租地2000亩,“我们来投资,县镇政府肯定欢迎。首先,我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比较少;我们还有高科技项目,这也是一大吸引力。隆盛镇是金堂县的农业示范镇,需要做出有示范作用的项目。”王可为的高科技项目之一是从浙江引进的“鸟棚”,一个“鸟棚”占地2000平方米,棚内最高点距地面17米,“采用立体种植法等在棚内种植,产量能提高三至五倍。”此外,王可为在申请中还强调了中草药育苗,他将把育苗卖给附近的农户,等育苗生长成熟后再收购、加工,“一千多亩土地是用来种中草药的,这样就带动了周边农民收入的增加。”

从浙江引进“鸟棚”、中草药育苗、与日本合作种植草莓……王可为整合资源,2010年成功租地2000亩,“做生意就是整合资源,实现我们的目标。”

“前几年,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有点像风险投资。”王可为回想2010年时的情形时说。

因为,在农业产业化道路上,政府也没有太多的经验,“扶持的项目,存在不少的失败案例,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浪费。”2010年前后,像王可为一样申请到土地的创业者还有不少,“但是,有些人根本做不出农产品,干了一二年就不干了,浪费了政府的补贴。这也是当时的政策漏洞之一。”但是,近两年来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看得越来越清晰,“以前政策是希望创业者做出农产品,现在是真的希望能把农产品销售出去。”从而,政府的农业扶持方式更具体化,从土地、农用设备等向销售等环节倾斜,“比如,向我们提供免费的农贸市场。政府的农业扶持政策将越来越理性。”

交朋友并不只靠喝酒

与农业打了三年交道,王可为一路走下来还算顺利,“基本完成了预想的目标,也克服了许多问题。”虽然王可为在大学就开饭店经商,但是,回到农村创业农业,还是颇多不适应。“我生长在金堂县,但我毕竟不是农民出身,而且农业是一个全新行业。刚开始,要适应与政府人员、农民打交道,这是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一大软肋。”

与地方政府建立联系,喝酒成了一项“兼职”,“每个星期我至少要喝二三次酒,在乡镇酒文化比较重要。”喝酒是与地方政府人员建立“感情”的一条捷径,“谈事情必须先谈感情。有几次很尴尬,真的没有话题。”慢慢地,王可为发现地方政府人员对年轻人的话题感兴趣,“他们接触大学生的机会少,经常会问我北京的见闻。有得聊,我就放开了。”

与地方政府人员打交道还算容易,“我的事做成了,也是他们的政绩。”做农民的“政治工作”,却让王可为难受。

nlc202309011749

在农场,王可为要与农民们工作、生活在一起,与他们搞好关系显得格为重要。农场的管理人员刚开始只有十几人,需要大量雇佣农民干活,“一次要用工几十上百人,从附近几个村庄找人。”在农村,已经没有那么多剩余的劳动力了,年轻人都跑到城里打工去了,“当时的市场价是一人一天30~50元,但是,有人要价七八十,他们不但要价高,还干活偷懒。”用工问题在王可为创业之初,成了一大主要问题,“我真的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也许农民认为城里人有钱吧。”好在王可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固定聘请离任的村干部当顾问,由他们去做农民的工作,“在职的是不能聘请的,这不符合(法律)。”离任村干部与农民们喝点酒,基本能解决与农民的感情、思想问题,但是,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有一次,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农无缘无故跑进农场,破坏庄稼,“村干部说,这个老农品德有问题,天天在村里使坏。”无奈之下,王可为只有报警。

在农村疏通了感情通道,王可为遇到了更为棘手的长期问题——农业经验不足。

在创业团队中,有几个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农业经验,但是,与老农相比差距明显。农业对自然的依赖程度高,水质、土质,乃至空气,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创业之初,王可为培育的种子明显水土不服,产量与预期存在很大差别。其中,草莓产量上不去,直接影响了农场的经济效益,“我们研制了有机草莓酒,市场上供不应求。但是,现有的亩产量只有预期的一半,只能靠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总产量。”王可为对草莓的质量要求很高,这是从日本引进的一项农业技术,虽有日本技术人员的指导,但产量仍没有太大的起色。

好在王可为初步解决了有机蔬菜的农业经验不足问题,“我们与农村专业农户合作。老农户是什么农作物好卖就种植什么,专业农户以家庭为单位,长年只种一二种农作物,经验丰富。此外,专业农户还从事相关农作物领域的贸易和市场。为了扩大规模,我们需要与他们合作。”

在王可为的规划中,有机草莓酒会在农场中占有一定的经济比重,但他认为最有潜力的还是育苗,“这不是一二年能做的事,需要时间,需要技术累积。育苗不但包括蔬菜,还涉及半夏、红豆杉等中草药,我们在育苗方面仍处于实验、学习阶段。”

大学生投身农业比较实际的模式

对于大学生投身农业,王可为在态度上也发生了变化,“这也与政策有关。”

两年前,要是请王可为在“大学生怎么在农业中创业?”问题上表态,他也许不太赞成“小打小闹”。因为,当时的地方农业政策倾斜产业化,“大学生来到不熟悉的地方,不能协调当地政府,会遇到不少麻烦。大学生要是经营几亩十几亩地,是得不到政府的重视的。”此外,“小打小闹”的竞争对手是普通农民,而农民从事农业既没有土地成本,又没有劳动成本,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大学生创业者很难生存。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而言不现实,“存在瓶颈——资金。”大学生从事农业创业,似乎此路不通。

十八大以后,家庭农场的提出为大学生从事农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政府意识到土地产业化在操作层面上存在问题,因为农业需要精细管理才能产生效益,而大规模经营农业很难做到精细管理。虽然天慈现代农场的规模大,但是,农场中有很多小项目是与当地专业农户合作的,这些专业农户可以说是家庭农场。此外,注重食品安全也是中国发展的一个趋势。家庭农场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要是能把家庭农场形成联盟,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会加强食品源头的安全。”

在家庭农场概念下的“小打小闹”,大学生进入农业并不是与农民竞争,而是与专业农户形成合作关系,“大学生接受信息快,可能会给农业带来新想法。或能开拓销售渠道。”与专业农户合作还能克服大学生自身的短板。农业是一个经验性强的行业,大学生从书本中学到的农业知识属于乏乏而谈的那种,这些知识不可能针对不同的地域。大学生刚进入这一行,需要为农业经验交“学费”,与专业农户合作会产生互补效应。

“这是一种比较实际的创业就业模式。”王可为说。

上一篇:关于妈妈作文300字下一篇: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公司实习心得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