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用水水价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艾比湖流域农业灌溉水价研究

摘要:我国水资源短缺,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灌溉用水消耗巨大,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使得原本水资源短缺及浪费的问题更加严峻,尤其是对干旱区水资源的影响愈发深刻。因此,必须寻求切实可行的应对机制缓解水资源日益突出的用水供需矛盾,价格能够反映产品的稀缺程度,水价偏低会导致农业水资源浪费严重,而科学合理的制定农业灌溉水价,借助价格的杠杆作用,对于调节农户的决策行为,促进农业节水的实现,以及干旱区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就制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经济手段水价为研究目的,以艾比湖流域的农户调研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基于对所研究区域的自然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河流水系与湖泊面积情况、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首先系统地探讨了当前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研农户的基本情况及农业灌溉水价现状,发现艾比湖流域水资源使用及水价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入湖水量不足、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水价制定不合理,以及水价改革管理不科学。其次以农户作为第一视角,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农户对于水价上涨的心理承受能力,再运用ELES模型与水价承受能力指数法,探究农户对于水价改革的经济承受能力,试图找出适宜的水价范围标准;并基于农户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确定,借助随机前沿分析模型与Tobit回归模型,分析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利用系数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对水价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及节水灌溉的博弈进行梳理和探讨,并提出适宜流域水价改革管理的对策建议。主要得出的结论如下:(1)64%的农户在水价上涨较大时的决策行为难以改善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艾比湖流域农户对于水价上涨100%时的响应可看出,39%的农户选择了不再种地,转换到其他产业,20%的农户选择了打井,选择改变种植业结构及调整灌溉方式的农户分别占到17%和14%,选择优化农业管理模式和什么都不做,继续种地的农户分别占到6%和5%。影响农户进行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位置、教育水平及是否打井,其中年龄较大、有一定教育水平的农户在水价上涨时更倾向于采取打井措施。可见,农户在水价上涨时所表现出的支付意愿较小,提高水价的幅度较大会降低农户种植的积极性。(2)农户对于水价改革的经济承受范围为600-1082元/hm~2,可提升空间为482元/hm~2。艾比湖流域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在4845元以下的农户家庭所占比例为3%,其对灌溉水价无支付能力;年人均纯收入在4845-13780元之间的农户家庭所占比例为11%,其有一定的灌溉水价支付能力;年人均纯收入在13780元以上的农户家庭所占比例为86%,其对灌溉水价具有支付能力。水价的界限值为1950元/hm~2,调整空间的平均值为960元/hm~2;单位水价可调整范围在0.11-0.32元/m~3之间,平均值为0.18元/m~3。结果表明,水价尚有上涨的余地,且农户对于水价改革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3)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利用系数为0.425。艾比湖流域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较高,其中种植玉米的均值为0.78,种植棉花的均值为0.85,而灌溉用水效率均值较低,其中种植玉米的均值仅为0.44,种植棉花的均值仅为0.41,且均存在较大的节水潜力。灌溉水费、水资源短缺与否及灌溉方式对流域的灌溉用水效率产生的正向影响较为显著,而农户年龄、农业劳动力、灌溉面积、非农业收入比例、受教育程度、是否打井及是否为村干部与灌溉用水效率不具有明显相关性。可见,流域的灌溉用水效率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且影响用水效率的主要因素与灌溉管理方面有关。(4)政府在水价制定改革中应纳入农户参与式管理模式。灌溉水价改革作为灌溉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范围较为广泛,其中各个参与者间的产权制度及角色安排较为复杂,会对灌溉水价改革的进程产生影响,且农户对灌溉水价改革政策的实施起主导作用。参与节水灌溉博弈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政府、水资源管理组织和用水农户,其中是否采取节水灌溉技术的关键仍然是用水农户。这说明,艾比湖流域水价改革管理应当重视传统利益相关者间水权制度的完善、利益相关者各自的职责分配、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以及农户用水协会组织的建立。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总结出本研究适宜艾比湖流域农业灌溉水价改革管理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保证充足的水源,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提升农户自主节水意识,保障水价在农户的可承受范围;强化农业用水补偿机制,充分发挥水价调节的功能;改善灌溉管理制度,明确区分不同参与者的职责;建立健全水权制度,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构建良好的农户用水协会运行环境,加强协会支持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艾比湖流域;农业灌溉水价;农户;承受能力;灌溉用水效率

学科专业:自然地理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农业灌溉水价现状研究

1.2.2 农户承受能力及水价变动的影响研究

1.2.3 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2.4 农业灌溉水价改革研究

1.2.5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位置

2.1.2 气候环境

2.1.3 河流水系及湖面面积

2.1.4 土地利用结构

2.1.5 社会经济

2.1.6 农业发展

2.2 研究方法

2.2.1 农业灌溉水价现状

2.2.2 农户对于水价上涨的心理承受能力

2.2.3 农户对于水价改革的经济承受能力

2.2.4 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2.2.5 水价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及节水博弈

2.3 数据来源

2.3.1 数据搜集

2.3.2 调查问卷设计

第3章 艾比湖流域农业灌溉水价现状

3.1 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3.1.1 入湖水量分析

3.1.2 用水总量分析

3.1.3 用水指标分析

3.1.4 水质评价分析

3.1.5 水库建设分析

3.2 农户的基本情况

3.2.1 各行政分区基本情况

3.2.2 调研农户的基本情况

3.3 农业灌溉水价现状

3.3.1 农业灌溉水价构成

3.3.2 农业灌溉水价定价

3.4 农业灌溉水价发展存在的问题

3.4.1 入湖水量不足

3.4.2 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

3.4.3 农业灌溉水价制定不合理

3.4.4 农业灌溉水价改革管理不科学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艾比湖流域农户农业灌溉水价的心理承受能力

4.1 水价上涨的响应评估

4.2 农户响应的影响因素

4.2.1 变量选择的基本情况

4.2.2 影响农户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

4.3 农户对于水价上涨心理承受能力的讨论

4.3.1 农户决策行为对于水价改革的影响较为重要

4.3.2 水价上涨幅度较大不利于提升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4.3.3 农户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整体有待提高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艾比湖流域农户农业灌溉水价的经济承受能力

5.1 农户整体收支和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情况

5.1.1 农户整体收支情况

5.1.2 农户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情况

5.2 农户支付能力水平的界定标准

5.3 农户农业灌溉水价经济承受能力的范围

5.3.1 水费支出水平情况

5.3.2 农户用水户可承受水价范围

5.4 水价标准的调整空间

5.5 农户对于水价改革经济承受能力的讨论

5.5.1 现行农业灌溉水价偏低

5.5.2 农户对农业灌溉水价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艾比湖流域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6.1 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测定

6.1.1 投入产出变量选取与统计

6.1.2 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利用系数测算

6.2 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

6.2.1 影响因子变量选取与统计

6.2.2 影响灌溉用水效率的具体因素

6.3 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讨论

6.3.1 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利用系数偏低

6.3.2 农业灌溉管理制度有待改善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艾比湖流域农业灌溉水价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及节水博弈

7.1 水价改革的利益相关者

7.1.1 传统利益相关者的基本情况

7.1.2 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区分及界定

7.1.3 水价改革前后利益相关者的具体作用

7.2 灌溉的节水博弈

7.3 水价改革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7.3.1 传统利益相关者间的水权制度不健全

7.3.2 利益相关者各自的职责分配不明确

7.3.3 节水灌溉技术有待提升

7.3.4 农户用水协会组织的建立有待加强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艾比湖流域农业灌溉水价改革管理的对策建议

8.1 保证充足的水源,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

8.2 提升农户自主节水意识,保障水价在农户的可承受范围

8.3 强化农业用水补偿机制,充分发挥水价调节的功能

8.4 改善灌溉管理制度,明确区分不同参与者的职责

8.5 建立健全水权制度,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8.6 构建良好的农户用水协会运行环境,加强协会支持体系的建设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本研究可能的特色与创新点

9.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问卷调查

致谢

上一篇:幼儿教师教育质量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语文衔接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