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社团活动方案

2024-05-06

诗歌社团活动方案(共14篇)

篇1:诗歌社团活动方案

淮安市启英外国语学校(小学部)诗歌朗诵 社团组建与活动方案

⒈停顿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

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

⑴生理停顿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要注意,生理停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不割裂语法结构;

⑵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就反映为标点。一般来说,语法停顿时间的长短同标点大致相关。例如句号、问号、叹号后的停顿比分号、冒号长;分号、冒号后的停顿比逗号长;逗号后的停顿比顿号长;段落之间的停顿则长于句子停顿的时间。

⑶强调停顿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书面上没有标点、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顿的地方作了停顿,或者在书面上有标点的地方作了较大的停顿,这样的停顿我们称为强调停顿。强调停顿主要是靠仔细揣摩作品,深刻体会其内在含义来安排的第十二次:欣赏作品。

第十三次、第十四次: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重音)

⒉重音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重音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⑴语法重音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

3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常见的规律是: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 ②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③ 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④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 ⑤有些代词也常重读;如果一句活里成分较多,重读也就不止一处,往往优先重读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如:我们是怎样度过这惊涛骇浪的瞬息!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值得注意的是,语法重音的强度并不十分强,只是同语句的其他部分相比较,读得比较重一些罢了。

⑵强调重音强调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语句在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内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例如:我去过上海。(回答“谁去过上海”)我去过上海。(回答“你去没去过上海”)我去过上海。因而,在朗诵时,首先要认真钻研作品,正确理解作者意图,才能较快较准地找到强调重音之所在。强调重音与语法重音的区别是:

①从音量上看。语法重音给人的感觉只是一般的轻重有所区别,而强调重音则给人鲜明突出的印象。强调重音的音量大于语法重音的音量。

②从出现的位置看。强调重音可能与语法重音重叠,这时语法重音服从于强调重音,只要把音量再加强一些就行了。有时,两种重音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此时,强调重音的音量要盖过语法重音的音量。

③从确定重音的难易上看。语法重音较容易找到,在一句话的范围内,根

4备注说明:

1、活动时间:每周六下午的第三、四课

2、活动地点:小学部四(4)班教室

淮安市启英外国语学校诗歌朗诵社

二 0 一 三 年 九 月 一 日

篇2:诗歌社团活动方案

朗诵、评选

活动地点:

班级教室

预期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2、提高学生朗诵水平;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难点估计:学生挑选诗歌

活动步骤及过程:

1、任课老师宣布诗歌朗诵会的意义、活动设想及注意事项;

2、每位同学认真收集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要谈谈自己喜欢这首诗歌的原因。

3、组织学生将收集到的诗歌相互交流,并互相朗诵,作好准备;

4、选出对诗歌有一定欣赏能力、有一定文学基础的`同学担任评委,并宣布优秀诗歌评选的标准;(也可请相关老师担任评委)

5、在班级中举行诗歌朗诵会,组织学生评委选出优秀诗歌朗诵者名单;

6、请老师或学生给获奖的同学颁奖;

7、将学生选出的部分优秀诗歌贴于班级布告供其他学生欣赏;

8、请获奖同学以座谈会的形式畅谈自己的对诗歌欣赏的感受

活动注意事项:

1、同学们选择的诗歌形式、题材可以不限,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自己创作;

2、关于诗歌的朗诵技巧,教师可以作一些介绍;

篇3:以读带讲的诗歌教学方案

一.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

诗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是学生最喜爱的文学形式之一。诗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成效明显,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考试评价“去诗歌化”严重

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无论是对老师授课还是学生学习都意义重大。多数情况下, 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与“以考试为中心的”的矛盾中更多地倾向于后者, 导致诗歌教学日益衰微, 现代诗歌教学尤其如此。考试评价对现代诗歌的拒绝态度从考试试卷中可见一斑:无论在日常的考评还是在高考试卷均难发现诗歌的踪影;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多考察古代诗词佳句;阅读理解只考查散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作文中更是明确指出“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考试评价“去诗歌化”是对语文教育的一种偏颇认识, 在实践中不利于诗歌教学的开展, 也是对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扼杀。

2、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在一些老师眼中, 诗歌仅仅只是高中语文教学极小的一部分, 诗歌讲授也仅仅是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而已。对于诗歌教学, 一般采用如下模式:介绍诗人、背景---初步感知、朗读---理解诗意、讲解---主旨归纳、延伸拓展---升华主题、背诵。这类传统的诗歌教学套路是没有问题的, 甚至可以说“圆满”, 但是这样的教学味同嚼蜡, 毫无新意, 课堂必然死气沉沉, 扼杀了学生的诗歌学习兴趣, 也淹没了诗歌的独特意蕴。在诗歌教学方法上也较为单一, 一般采用教师讲授讲解, 学生笔记练习的形式, 像参与式、互动式、活动式教学方法极少采用, 更别说是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了。在读书方面, 教师范读之后就任由学生自由发挥, 学生极少能真正领会诗歌的结构美、韵律美、意象美, 感受诗歌的凝炼性、抒情性、音乐性, 同时较难感受创作背景和诗人的深沉感情。

二.对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思考

1、朗读对诗歌教学的重要性

朗读是诗歌学习必要而有效的方式之一, 其重要性体现在:一是领悟深层意境, 与作者情感共鸣的需要。学生只有在朗读时的过程中才能细细体味作者的感情, 才能将不同时空的作者和自身联系起来, 身临其境, 与作者共鸣。二是理解诗歌内容, 把握诗歌主题的需要, 例如陶渊明的《饮酒》 (其五) 要读出淡雅闲情来, 感悟其悠然南山的隐士情怀。第三是培养自身文学素养, 增强自身文学功底的需要。诗歌或清新自然或优美淡然或沉郁顿挫或高亢自由, 对诗歌的学习是培养高尚性灵的需要, 也是自身求得全面发展的需要。“旧文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2、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案

“讲读法”或“美读法”是诗歌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文以《再别康桥》为例, 分别阐释诗歌课堂中的初读、讲读和朗读。

初读, 主要目的在于感知文本内容, 激发读书热情。教学伊始, 教师和学生轻轻地哼读“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体味诗人轻快愉悦、自然恬淡的艺术风格和感情;三个“轻轻的”巧妙运用, 渲染出日暮黄昏之时的康桥宁静的氛围, 颇有几分“近乡情怯”的味道, 点明诗人依依惜别之中的惆怅与潇洒, 造成一种灵动的艺术美。

讲读, 一般由学生自由诵读、教师范读、精读讲解三步, 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介绍诗歌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生平, 讲解课文, 引导学生体会徐志摩对康桥的深深依恋, 在作者的精神家园中放歌。诗人回康桥“寻梦”, 不仅歌咏了康河的柔美, 表达对康河的神往眷念之情, 更是对岁月流逝哀叹自身命运的希冀。

篇4: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方案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歌教学 方案 分析

一、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新课改提出后,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正逐步向科学化、有效化、民主化迈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应试教育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受高考“分数决定一切”思想的影响,学校教学也趋于功利化,虽然政府和教育机构不断呼吁要进行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在各学校还是普遍存在。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中会偏向于给学生讲解解题得分秘诀,不符合诗歌的鉴赏规律,丧失了诗歌鉴赏的诗性美,忽略了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第二,被动学习导致诗歌鉴赏千篇一律。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占據主宰地位,使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只能被动地学习,学生在诗歌鉴赏过程中按照老师传授的套路进行鉴赏,缺乏个性,不仅不利于学生诗歌学习兴趣的提高,还会使学生的诗歌鉴赏千篇一律,缺乏创造性。

第三,教学模式过于机械化、单一化,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解词、解构、解体、总结是诗歌教学的一贯模式,缺乏对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及精神意志的理解。这种机械化、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阻碍了学生诗歌鉴赏创造性、主体性、个性化思维的培养,影响了诗歌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学生诗歌鉴赏的训练不够深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高中生在诗歌鉴赏的训练中对诗歌的理解还仅仅处于文字层面,诗歌鉴赏训练不足,缺乏对诗歌内在思想及深邃情感的挖掘,诗歌鉴赏中缺少创造性构建,对诗歌的分析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缺少对诗歌个性化及客观化的解析。

二、提高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案

第一,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的教学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占据主导地位,而处于主体地位的应该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诗歌鉴赏的学习兴趣,集中课堂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多说、多练、多思考,在说、练及思考中提高诗歌鉴赏的水平,加深对诗歌深层含义和精神传达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增强学生对诗歌多元化理解的培养,激发学生诗歌鉴赏的开放性思维。对于同一首诗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学生视角不同、知识积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都会有差异,同时诗歌含蓄的用词和表达跟现代文学表达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同,学生对同一首诗歌的理解存在差别是很正常的。在诗歌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诗歌鉴赏的多元化理解,鼓励学生在诗歌鉴赏中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对诗歌鉴赏的创造性和开放性思维。

第三,在教学中多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见多识广、熟能生巧,多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多读一些诗歌,多鉴赏一些,慢慢感悟、总结,就会慢慢理出明确的诗歌鉴赏规律,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学生在进行诗歌鉴赏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依据诗歌作品不同的创作风格、艺术手法,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诗歌鉴赏,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第四,适当地开展诗歌朗诵及创作比赛。朗诵是一种很好的诗歌学习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这个道理,通过重复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同时在诗歌朗诵比赛中提倡学生加配舞蹈和音乐等,采用不同的朗诵风格和朗诵形式进行诗歌朗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学习效率。要通过比赛鼓励学生自主地学习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在学习和鉴赏的基础上进行诗歌的创作,这有利于学生体会诗歌创作中思想的表达及诗歌中的用词艺术,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总结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应试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机械单一、诗歌鉴赏训练缺乏等问题,在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维护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对诗歌的多元化理解、适当地加大课外拓展阅读、开展诗歌朗诵及创作比赛等激发学生诗歌鉴赏的创造性和开放性思维,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提高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阎淑蓉.古典诗歌鉴赏与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尝试[J].甘肃科技纵横.2008(06).

[2]吴彩霞.新课标下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模式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篇5:诗歌朗诵活动方案

积极向上的诗歌、散文及古今诗词均可。

二、参赛时间:

12月30日(周三下午)

三、朗诵要求:

1、朗诵时间3-5分钟,自备配乐带,朗诵时要求脱稿。

2、朗诵形式不限,可多人合作,但不多于三人。

3、报名方式: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推荐,每年级最少两名。欢迎踊跃报名。

四、大赛筹备:

1、12月8日各年级报名。

2、2月30日(周三下午)音响设备、配乐播放;

五、评分标准:

1、作品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积极向上。

2、衣着得体,与诗歌内容相协调;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 。

3、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声音洪亮,音色优美,语言流畅 。

4、朗诵表演时感情充沛,能展现诗歌的意境,有较好的舞台气质,表演时轻松自然 。

5、朗诵形式富有创意,配乐选择符合作品风格,音乐节奏与朗诵节奏协调。

六、评委及评奖方式

1、各年级组推选出一名教师担当评委。

篇6:诗歌朗诵活动方案

目标:

1.通过活动落实第一单元的诗歌学习; 2.积累毛泽东诗词;3.学会诗歌朗诵的各样表现手法及技巧; 4.培养同学对诗歌的兴趣和感受力。5.庆祝教师节。活动准备: 1.主持人2名;

2.将班级同学平均分成三个实力相当的竞争小组; 3.组长准备组员名单及出场序号以备抽签; 4.课代表准备抽签所用的课内现代诗题。活动过程:

一.小组竞诵“毛诗”。

组内设计朗诵方案,可配乐,可制作PPT,可适当增加动作等等,计20分; 二.课内诗歌朗诵。

先抽取一名组员作为本组参赛代表,然后有参赛代表抽取本组所诵的诗题,然后由代表和组员共同完成诗朗诵,代表和配合的组员表现各计10分,共计20分。三.老师代表朗诵。四.抽签荐诗诵诗。

每组抽取两名同学为大家朗诵课外诗歌,并说明推荐理由,计20分。五.原创诗歌朗诵。

每组两次展示原创诗歌的机会,每人每次计10分。

“诗意远方”暨庆祝教师节诗歌朗诵会主持词

开场语:

男:九月的校园,因诗歌的勃发而浪漫。

女:九月的课堂,因诗词的朗诵而精彩。

男: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歌赋,传送着千年的悠久。女:一章章绝仑美奂的经典佳作,鼓荡着我们的诗意情怀。

男:今天,我们相聚在经典诗文诵读的情景中,去感受斯中学子的质朴和纯真。

女:今天,我们耳闻目睹九月校园的诗情澎湃,去品味畅游诗林书海的那份旷达的激悦和情感的澎湃!合:值此教师节之际,九()班“诗意远方”暨庆祝教师节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活动过程:

甲:下面宣读评分标准:

1、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语调自然流畅,停连合理。2.小组配合默契,能很好把握诗歌内容及情感。

3.情绪饱满,感情丰富,能根据所朗诵内容作相应的处理。4.仪态自然、大方。背景音乐选用恰当,与作品意境相协调。一.小组竞诵“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七十多首诗词,每一首都像一扇窗户展示着他那风骚独具的个性情怀。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接下来就进入诗歌朗诵会的第一个环节小组竞诵“毛泽东诗词”。此环节分值20分;

二.课内诗歌朗诵。

接下来就到了检验我们第一单元自学效果的时刻了,本单元选取了中外名家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现代诗5首,大家自己对诗歌的内容及情感把握得怎么样呢?第二环节马上见分晓。活动规则:先抽取一名组员作为本组参赛代表,然后有参赛代表抽取本组所诵的诗题,然后由代表和组员共同完成诗朗诵,代表和配合的组员表现各计10分,共计20分。三.老师代表朗诵。

我们的()老师是诗歌的忠实用户者,不仅自己爱读诗,闲暇之余也写诗自娱,今天我们请()老师为我们朗诵一首诗歌,会是什么呢?让我们拭目以待,掌声欢迎老师为我们朗诵。四.抽签荐诗诵诗。

为了让我们对诗歌有更多的了解和亲近的机会,大家就把自己最喜欢的诗人和诗作推荐出来吧。接下来进入到第四个环节抽签荐诗诵诗。活动规则:每组抽取两名同学为大家朗诵课外诗歌,并说明推荐理由,每人次计10分。五.原创诗歌朗诵。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班也出现了几位小诗人,大家一定很好奇他们最近又出了什么诗作吧?最后我们进行的是原创诗文朗诵。每组有两次展示原创诗歌的机会,其中有一首的主题必须是写给老师的诗歌,以此来表达对我们亲爱的老师的尊敬和感谢。没有代表上台视作弃权,每人每次计10分。

六.宣布比赛结果,并为获胜小组颁发奖品。

结束语:

今晚,我们让多彩的青春飞扬。今晚,我们为老师的节日吟诵。

这是温馨的时刻,深情朗诵表示着诚挚的祝福;

这是激情的时刻,斯中学子展示着迷人的风采;

篇7:诗歌教学活动方案

1.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能有感情地朗诵。

2.了解古诗中比喻手法的运用,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垂柳的感受和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小朋友,音乐响起来了,我们一起来表演吧。播放歌曲《小松树》。

二、新授,学古诗《咏柳》

1、小朋友,美丽的春天来了,在温暖的阳光下,小花、小草、小树都睡醒了。

谁能告诉我,你都知道哪些树的名字?(幼儿答:……)

小朋友,你喜欢什么树?为什么?(幼儿答:……)

老师这里有一些大树的图片,看谁能先叫出他的名字?(出示各种树的图片让学生猜)

老师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听:

播放《柳树姑娘》

柳树,多天真,多漂亮,多逗人喜爱呀!

唐代有个诗人叫贺知章,他也很喜欢柳树,还写了一首诗,赞美柳树姑娘,叫《咏柳》,我们一起听一听。(播放古诗录音)。

三、表演、唱古诗。

1、读诗,师领读,生跟读。

小朋友,我们看着柳树姑娘,和老师读一读这首诗,好不好?

1)老师这有一些柳树姑娘的图片。(出示图片)

春天柳树姑娘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指着柳枝问:这是柳树姑娘的什么呀?柳树姑娘的头发往哪个方向长的?你觉得柳树枝还像什么?(幼儿答:…)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我们一起来看老师的图片。(出示碧玉、绿丝带与柳树的对比图)小朋友你们猜猜这些绿色的石头是什么?碧玉。你在什么地方听到过这个词?碧玉和柳树什么地方一样?指着图中的绿丝带问:这是什么?绿丝带。过去的人也给绿丝带叫做绿丝绦。“绿丝绦”你在哪里听说过这个词?绿丝绦和柳树什么地方一样?

2、柳树多可爱呀,我们再美美的读一遍《咏柳》。

3、根据《小松树》改编,旧曲新词唱《咏柳》。老师示范,学生跟唱。

老师把《咏柳》变成了一首歌儿,我们一边看着柳树姑娘。一边学歌,好不好?

4、创编舞蹈,老师示范,幼儿跟做。

大家唱的可真好,边唱边跳,才更开心,跟老师一起做动作,看谁的动作最优美?

5、老师和幼儿一起随着音乐边唱边跳。

四、手指游戏

又唱又跳大家一定累了,我们坐好吧。一起做个手指游戏放松一下,《大拇指是爸爸》

五、活动延伸,画柳树、贴柳树

小朋友,你们看,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的下,柔软的柳枝随风摇呀摇,春天多美好啊。柳树多美呀,谁想来画一画?

画大树要先画什么?先在桌子上用你的小手试一试。

柳树枝怎么画呢?柳树枝上还长了什么?

谁到黑板上画一画,画完了就回到座位上。

其他幼儿在座位上画柳树。看谁的柳树姑娘画的又快又美丽?

1、分小组来画一画。

小朋友们一边画柳树姑娘,一边听配乐古诗朗读。

2、展示作品,把画贴到黑板上。

篇8:诗歌社团活动方案

诗歌欣赏课对于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体会母语的音韵美,有重要意义。但在中学教材中诗歌只是纯粹作为欣赏艺术让学生品味,并没有引起学生和教师的重视。因为在中招考试中,作为四大文体之一的诗歌,一直不提倡让学生写,在评价体系内也没有分值体现,这不利于现代诗歌真正在中学课堂登陆。但在高考中,检测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又不可缺少。让中学生真正学会赏析诗歌,做好高中的过渡是不无裨益的。

二、教学目的

(一)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兴趣。

(二)通过学习一般课题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多角度研究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

(一)复习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对诗歌欣赏的兴趣。

(二)促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让学生学写诗歌,展示作品。

四、教法学法

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负责创造具体的研讨环境,协调学生的发言,维护秩序,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并做适当的点拨;而学生则是活动的主体,课前的分工准备、课内的交流发言均以学生为主,通过自我推荐、集体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 (1) 复习所学的现代诗歌,要求仔细阅读诗歌,深入了解诗人及其作品,为自己喜欢的诗人写一段人物小传。 (2) 说说自己对现代诗鉴赏的一些看法,尝试将自己欣赏的诗用散文的意境表达出来。(3)尝试着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

2. 教师准备:选取电视或因特网上《人物志》中“人物影像”对泰戈尔、冰心、徐志摩等诗人的回眸及至高的评价并下载配乐朗读。

(二)活动过程

1. 课堂导入:“同学们,诗歌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澎湃的激情和奇妙的幻想等浪漫气质,吸引着千千万万正处于烂漫青春阶段的中学生。中国是一个泱泱诗国,而现代诗歌就像文学花园里的一朵悄然绽放的玫瑰,它娇艳多姿,异彩纷呈。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块迷人的玫瑰园,去探寻诗歌大师们的迷人风采,去欣赏他们的光辉诗作吧!”

(同时,播放《再别康桥》、《繁星集》、《飞鸟集》等舒缓轻柔的配乐朗读诗歌音乐,屏幕轮流显示电视上《人物志》中泰戈尔、冰心、徐志摩、冯至、戴望舒等著名诗人的经典的画面回眸。营造一种回旋的诗意的意境。朗读的音质浸染力就是诗歌欣赏的一个很重要的载体,学生也在反复的朗读中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2. 现代诗歌鉴赏:讲一讲、议一议、读一读。

(1)讲一讲:“我喜爱的现代诗人”。

学生根据所查阅的资料,理解感悟和分析,就“现代诗歌的鉴赏”这一主题,结合自己所选取的诗人作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2)议一议:“诗歌欣赏之我见”,把自己喜爱的诗的意境变换为个性化散文。

(只停留在朗读层面上是远不够的,作为中学生如何将自己对诗的感受表述出来,又能有诗意的色彩,把诗的意境变换为个性化散文意境训练,不啻为一种较理想的手段。)

教师在此活动中要负责仔细观察各组的表现,协调发言的顺序,控制发言的时间。同时,教师还要根据课堂情况给予指导点拨。要注意的是激励性的点评能将学生压抑的情感激活,这很重要。

(3)自己写作的小小诗歌朗诵会:我诗抒我怀。

黄真理《生命》

吴振楠《青春如歌》

施丹丹《乡音》

江辉航《茶》

王缘缘《原以为》

(三)评比总结

1. 公布评比结果,颁发奖状。评比依据研讨活动分五大块进行,依次为“评讲诗人”、“散文传诗情”、“资料展示”、“讨论会”、“写作”。每一块尽可能多地设置奖项,使更多学生获奖。这一环节很重要,因为学生在活动中倾注了极高的热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最为可贵的是他们拥有了搜集、查找、筛选材料的能力,培养了诗歌欣赏的兴趣和合作、探究的品质,颁发奖状是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对他们日后学会独立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很有帮助的,需要注意的是奖项不是“精英们”的特权,也要关注那些平时内向、不善交际、独立学习困难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就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 教师结束语:“同学们,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能陶冶人的性灵,可以提升人的素养,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可不是,这次活动不仅使我们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学习、欣赏诗歌的热情,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锻炼了自己动手查找、筛选、处理、运用资料的研究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学会了辩证地,多元化地看问题,并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希望大家从现代诗歌作家的人生经历和优秀作品中吸取前进的力量,为创造诗情画意般的生活而努力学习!”

六、教学反思

篇9:以读带讲的诗歌教学方案

一.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

诗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着重要地位,是学生最喜爱的文学形式之一。诗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成效明显,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考试评价“去诗歌化”严重

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无论是对老师授课还是学生学习都意义重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与“以考试为中心的”的矛盾中更多地倾向于后者,导致诗歌教学日益衰微,现代诗歌教学尤其如此。考试评价对现代诗歌的拒绝态度从考试试卷中可见一斑:无论在日常的考评还是在高考试卷均难发现诗歌的踪影;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多考察古代诗词佳句;阅读理解只考查散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作文中更是明确指出“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考试评价“去诗歌化”是对语文教育的一种偏颇认识,在实践中不利于诗歌教学的开展,也是对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扼杀。

2、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在一些老师眼中,诗歌仅仅只是高中语文教学极小的一部分,诗歌讲授也仅仅是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而已。对于诗歌教学,一般采用如下模式:介绍诗人、背景---初步感知、朗读---理解诗意、讲解---主旨归纳、延伸拓展---升华主题、背诵。这类传统的诗歌教学套路是没有问题的,甚至可以说“圆满”,但是这样的教学味同嚼蜡,毫无新意,课堂必然死气沉沉,扼杀了学生的诗歌学习兴趣,也淹没了诗歌的独特意蕴。在诗歌教学方法上也较为单一,一般采用教师讲授讲解,学生笔记练习的形式,像参与式、互动式、活动式教学方法极少采用,更别说是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了。在读书方面,教师范读之后就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学生极少能真正领会诗歌的结构美、韵律美、意象美,感受诗歌的凝炼性、抒情性、音乐性,同时较难感受创作背景和诗人的深沉感情。

二.对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思考

1、朗读对诗歌教学的重要性

朗读是诗歌学习必要而有效的方式之一,其重要性体现在:一是领悟深层意境,与作者情感共鸣的需要。学生只有在朗读时的过程中才能细细体味作者的感情,才能将不同时空的作者和自身联系起来,身临其境,与作者共鸣。二是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题的需要,例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要读出淡雅闲情来,感悟其悠然南山的隐士情怀。第三是培养自身文学素养,增强自身文学功底的需要。诗歌或清新自然或优美淡然或沉郁顿挫或高亢自由,对诗歌的学习是培养高尚性灵的需要,也是自身求得全面发展的需要。“旧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2、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案

“讲读法”或“美读法”是诗歌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以《再别康桥》为例,分别阐释诗歌课堂中的初读、讲读和朗读。

初读,主要目的在于感知文本内容,激发读书热情。教学伊始,教师和学生轻轻地哼读“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体味诗人轻快愉悦、自然恬淡的艺术风格和感情;三个“轻轻的”巧妙运用,渲染出日暮黄昏之时的康桥宁静的氛围,颇有几分“近乡情怯”的味道,点明诗人依依惜别之中的惆怅与潇洒,造成一种灵动的艺术美。

讲读,一般由学生自由诵读、教师范读、精读讲解三步,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介绍诗歌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生平,讲解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徐志摩对康桥的深深依恋,在作者的精神家园中放歌。诗人回康桥“寻梦”,不仅歌咏了康河的柔美,表达对康河的神往眷念之情,更是对岁月流逝哀叹自身命运的希冀。

朗读,以正确的字音带词义、以恰当的重音带逻辑关系、以不同的节奏(停顿)带意象变化、以语调的变化带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师和学生通过朗读不仅能够积累诗词,提高文学修养,更能塑立科学的“三观”。但以读带讲的方法必须注重字音、节奏、语调的把握,“轻轻的”,“悄悄的”,来康桥,离康桥,诗人的这种反复吟诵不能出错;文章各个阶段的层次、节奏、语音、语调等必须相得益彰,才能体会《再别康桥》轻柔婉转、荡气回肠、空灵高洁的艺术特色。

篇10:“诗歌朗诵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气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陶冶同学们高尚的道德情操,锻炼同学们的口才能力,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和交流,特举行“祖国好•家乡美“诗歌朗诵比赛活动。

二、活动时间:2013年5月17日

三、活动地点:甘堡小学学校操场

四、参赛人员:面向甘堡小学全体同学

(要求:每班最少要有一支参赛队伍,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参赛,团队赛成员不得多于三人。

五、参赛形式:诗歌、散文

六、主题:祖国好•家乡美(说明:让我们在六一这个节日里,爱祖国,爱家乡,抒发对祖国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七、参赛作品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名家名篇也可以,原创酌情加分。

八、比赛要求:要求使用汉语或英语朗诵,作品形式自由创新,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积极向上,朗诵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反映诗歌的内涵。

九、奖项设置及安排:

分年级组进行评比:

1、一,二年级

2、三,四年级

3、五,六年级

一等奖1名:奖状每人一张

笔记本每人一本

二等奖1名:奖状每人一张

笔记本每人一本 三等奖1名:奖状每人一张

笔记本每人一本(6月1日颁奖)

十、前期准备:

1.做好比赛前期宣传工作,通知下发到每个班,最大程度让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比赛,积极参与进来。

2.各班在5月10日前统计参赛名单及参赛作品,并在5月15日前上交所需配乐,配乐以mp3格式上交。

十一、比赛程序:

1.5月14日下午组织参赛学生抽签,确定抽签顺序。2.比赛活动前1小时工作人员进入比赛场地,明确比赛进程和责任划分、注意事项。

3.评委及嘉宾入场

4.校长致辞

5.比赛环节:

A.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 比赛开始

B.第一组(人)结束表演节目 统计分数 主持人宣布选手比赛成绩

C.第二组(人)结束表演节目 统计分数 主持人宣布选手比赛成绩

6.比赛内容

A、选手须在诗歌朗诵前30秒完成自我介绍

B、朗诵时间2到4分钟,计时员计时,超时举手示意 7.统计结果,主持人宣布结果;

十二、评分规则:

1.满分为10分;

a)

作品内容健康向上,中心明确,紧扣活动主题;(3分)b)

自我介绍(1分)

c)

朗诵富有感染力,辅助性动作表达合理并增强了表达效果;5分)

d)

服饰大方得体,仪态自然庄重;(1分)

2.每位参赛选手朗诵结束后,评委即亮分,工作人员进行分数统计;

3.选手最后得分:评委评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选手的最终得分将在下一个选手比赛结束后公布;

篇11:诗歌朗诵比赛活动方案

1、主持人介绍并宣布比赛开始

2、诗歌朗诵比赛

3、预赛:社长宣布进入决赛同学名单,决赛:社长宣布获奖名单

活动名称:

“师恩难忘”诗歌朗诵比赛

活动内容:

关于感谢师恩的中国或外国的诗歌

活动目的:

通过参与这次比赛,提高同学们的朗诵水平,引导大家更好的理解和感恩老师的教育。让大家怀着感恩的心对待生活,使社员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人生。

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18日(星期四)12:30—13:40(预赛)

20xx年11月01日(星期四)12:30—13:40(决赛)

活动地点:

教学楼109教室

主持人:

严xx、郑xx

评委:

社联会长杨xx同学、生物系主席李xx同学、前副社长李xx同学(预赛)

陈xx老师、张xx老师、李xx老师(决赛)

参赛人员:

xx读书社全体社员(共43人)

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6名

比赛规则:

1、预赛:共43名选手。按《通讯录》顺序出场。预赛前12名进入决赛。

2、决赛:共12名选手。决赛重新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3、评分总分10分。评委给分项分及总分。最后分数为平均分,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4、每5个选手报一次分数。

评分标准:

1、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3分);

2、正确把握诗歌节奏,抑扬顿挫,韵律明显。(3分)

3、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朗诵熟练,声音洪亮,鼓励脱稿(脱稿根据熟练程度加分)。(2分)

4、精神饱满,着装得体,仪态大方。(1分)

5、观众反应热烈。(1分)

后勤人员安排:

1、记时员:彭xx(负责比赛时掐表)

2、记分员:许xx、李xx(负责统计比赛选手的最后分数)

4、督场员:钟xx、陈xx(负责选手候场工作)

5、秩序维持:吴xx(负责维持赛场秩序)

6、奖品准备:唐xx(负责奖品的购买)

温馨提示:

1、请同学们准备好自己朗诵的诗歌,上传到自己的QQ空间;

2、请同学们精心准备,积极参赛;鼓励脱稿;

3、朗诵时请持抄写稿、打印稿或者书本,谢绝持手机或者阅读器朗诵;

篇12:诗歌诵读活动方案(推荐)

迎中秋庆国庆“金秋诵”经典诗歌诵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精神家园”,提倡“亲近经典,承续传统”,将经典诵读行动等读书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载体形式,与班级的教学、科研、育人有机融为一体,让班级真正成为一个时刻响彻着琅琅读书声的班集体,一个散发着浓浓书香的班集体,为提高学生普通话的应用水平,为使班里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家园。从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二、活动主题 寄情经典

涵养人生

三、活动口号

1、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2、营造诗意班级,建设美好精神家园。

3、读书修身,读书养性。

4、诵读,为人生打下高雅的底色。

四、组委会成员 组

长:班主任 副组长:班长、副班长 成员:班委会全体成员

五、组织实施:班委会

六、活动时间:2017年9月30日下午第二第三节课

七、活动对象:全体同学

八、活动内容

诵读关于中秋、祖国、家乡等方面的诗歌

九、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9月26日)活动方案、安排落实。第二阶段(9月27日)班主任推出稿件并审核 第三阶段(9月30日)下午第二第三节课举行活动 活动地点:教室 主持人:待定 活动要求: 迎中秋庆国庆“中华诵”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在学校的统一指导下,由班委会负责举行。特别注重以下几点要求:

1、坚持全员参与、点面结合,既要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得到发展,又要注重活动项目的质量,确保本次诵读活动顺利进行。

2、体现特色、突出个性。迎中秋庆国庆“中华诵”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要求参赛同学重视。活动时,体现个性特色。

3、做到分工负责、责任明确、准备充分,体现协作精神。整个诵读活动要有序开展和进行,各负责人要关注过程,确保活动质量。

十、评奖及要求

1、设奖 一等奖:两名 二等奖:五名 三等奖:若干名

篇13:诗歌社团活动方案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 诗歌由于主题单纯, 语言简洁, 读起来朗朗上口, 富有韵律美, 深受幼儿喜爱。而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 激发爱学诗歌的情感, 是我们在诗歌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目标。过去, 教师通常使用挂图片作为引导幼儿学习诗歌的载体, 幼儿则多是通过倾听教师示范、跟读多遍等形式被动地学习朗诵诗歌, 而在仿编、创编诗歌时幼儿仍然会感到有困难。为此, 我就如何能更好地进行幼儿诗歌教学指导, 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使幼儿能真正主动地去理解诗歌, 感受它的美, 开展了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运用图谱法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诗歌语言简洁, 概括性比较强, 句式结构明朗, 特别是中班的诗歌内容, 在原来小班十分形象、直观的语言中增添了许多想象的成分, 在语言表达上也更加丰富、优美。而中班幼儿受理解诗歌内容和掌握句式结构方面的能力限制, 继续过多运用重复跟读的方式教学, 难以为幼儿所接受, 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为解决这个问题, 我尝试了运用了图谱导读的方式。利用图谱直观形象的特点, 设置启发式的问题, 引导幼儿主动观察, 从被动式理解转变为主动式理解。

比如, 在诗歌《摇篮》的教学中, 我先出示了与诗歌内容有关的图片, 让幼儿猜一猜谁和谁是好朋友, 为什么?小朋友被我的提问一下子吸引住了, 他们讨论得非常认真, 还说出了许多理由, 接着我让他们自己把图片摆一摆, 一个简单的诗歌图谱就在小朋友的手中诞生了, 根据图谱幼儿就主动地理解了诗歌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 培养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 有自信心”。因此, 我们在语言活动中应积极引导幼儿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

在中班诗歌《家》教学同课接龙的研讨过程中, 我发现前两次两位老师在教学中也都通过提问、解释、图片比较等方法帮助幼儿理解“清清”“密密”这两个词, 但是幼儿在复述时仍无法掌握, 究其原因是教师用口头讲述或是图片等传统的方法让幼儿被动理解, 幼儿虽然嘴巴说懂了, 可实际上却没有真正的理解, 造成了在复述过程中再碰到这些词还是不会说。要是能让他们自己表达对这个词的理解, 他们的印象一定更深刻, 于是我运用让幼儿自己设计图示的方法来帮助幼儿理解,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表达词义的卡片, 运用时自己选择最能准确表达词义的卡片, 这样幼儿就轻松又有趣地突破了难点, 理解了词汇, 还记得特别牢。

二、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 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只有这样, 幼儿学习语言的主动性才能得到激发。其中, 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精神环境更重要, 在诗歌教学中我首先致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 积极评价幼儿的回答, 让幼儿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主动学习。

“你说的对。”“不对。”这些肯定或否定的语气语调在过去的活动中经常使用, 可是, 有一次我在观摩其他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老师准备了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也配合地很好、很主动, 可是在接下来的师生互动回答问题的环节中, 老师经常用“不对”“错了”评价幼儿, 甚至对回答错误的幼儿持一种不耐烦的态度。结果, 原来想发言的幼儿害怕自己说错了就不敢举手了, 而原来胆子小的就更不敢发言了, 整个活动的活跃气氛一下子变冷清了。后来, 另外一个老师执教中, 在幼儿回答之后, 就算是错了也没有直接否定, 而是采用了“是这样吗?你再想想”等亲切语气引导幼儿, 鼓励他再想一想, 正是这种宽松的精神环境使幼儿踊跃发言, 气氛活跃, 师幼保持了良好的互动。有了这次的感受, 我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评价时, 都提醒自己不能急于否定幼儿的回答, 要认真倾听幼儿的阐述, 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大胆发言, 多用“再想想、再试试”等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幼儿, 用鼓励的指挥棒激发幼儿思维的火花。因此, 在诗歌《家》的教学中我提问:“为什么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一个小朋友站起来回答说:“因为小鸟爱在天上飞。”显然她的回答是不正确的, 其他的小朋友都笑了起来, 她的脸也立刻红起来。这时, 我没有马上否定她的回答, 而是对小朋友说:“刚才依然小朋友能回答老师的问题, 说明她在很认真地思考, 我们是不是要先鼓励她呢?”小朋友都鼓起掌来了, 依然小朋友的脸上也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我又接着说:“小鸟很喜欢在天空中飞翔, 那为什么它的家是在树上呢?再想想?”于是小朋友又更加积极地动脑筋, 自信地举起自己的小手。我想, 这正是因为营造了平等和谐的氛围, 尊重幼儿, 才能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让幼儿有话愿意说。

三、重视多感官教学, 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多感官感知”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方式, 对幼儿听觉、视觉、动觉等各个感官进行刺激, 从中有效地调动幼儿的视、听、味、嗅、触觉多感官的感知活动, 从中既多角度丰富幼儿感知经验的积累, 又直观形象地激起幼儿的兴趣, 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比如, 在诗歌《小雨点》的教学中, 为了让幼儿感受到小雨点落下“沙沙沙”的感觉, 并把它用声音表现出来, 我除了播放录音让幼儿感知雨声外, 还让幼儿在活动前观察小雨点落下的情景, 在幼儿朗诵时我又用手势动作表示雨点落下的节奏, 使小朋友能够通过听觉、视觉、动觉等多感官地感知理解“沙沙沙”的含义, 幼儿兴趣浓厚, 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调动。

又如, 在诗歌《秋叶》的教学活动中, 为了让幼儿理解秋叶的各种不同形态, 我把活动转到户外, 先让每个幼儿到操场上捡落叶, 玩落叶, 观察落叶, 有的小朋友用嘴巴吹, 有的小朋友把叶子从高处往下扔, 而后让幼儿总结“你捡到的秋叶是什么样的?”小朋友争先恐后地举着小手回答:“我捡到的秋叶像一只蝴蝶会飞。”“我捡到的叶子在地上睡觉。”“我捡到的叶子会摇来摇去。”正是因为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诗歌中本来比较难理解的句子一下子就掌握了。

篇14:基于活动视角下的诗歌教学

在教学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时,反思自己的上课过程,探究课堂的目的,寻求合适的活动方式,以期望学生有更多收获、更好体验。笔者尝试用活动教学法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上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前学习任务,通过上网查询、翻阅辅助资料等先提前完成,如有疑问,当堂提问,课上进行交流,请一些同学对所做准备当场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或补充。课后再对重点问题进行总结,加深理解。

诗歌教学,尤其是古代诗词教学,诗人距离学生遥远,时代差别巨大,所以给学生布置课前准备作业开展课前自学活动,存在这样几个问题:(1)自读《江城子·密州出猎》,读准字音;(2)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3)理解词的主要内容;(4)了解苏轼这首词的特点;(5)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在这样的准备活动中,学生利用小组分工,充分挖掘自己的条件,有书的查阅书,方便上网的查阅网络,理解力强的进行后期整合。

一、开展“认识苏轼”活动,师生共识词人的不凡人生

开始学习词前,先让学生走近词人,了解词的写作背景。教师设计“认识苏轼”活动,让同学展示,在选择展示的同学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发现那些准备充分、表达能力稍微强的同学,展示的时候提醒同学注意时间把握,注意与本首词的关系。同学展示的时候,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比较容易表述,但理解起来稍微难些。请同学适当补充,必要的时候教师帮助补充。学生表达的主要信息有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这种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教师补充内容主要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对苏词的词风适当讲解,让学生更靠近这首词。

二、开展“朗读竞赛”活动,师生共感诗歌中的语言魅力

课堂开始第一步,教师先开展“朗读竞赛”活动,首先是选择小组代表读这首词,注意断句,注意音调。然后让学生指出读的问题,评价读的质量。如果还有问题,教师就及时帮助。但主要发挥学生的能力,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肯定、鼓励。同时通过几个学生的读,比较中把握学生读的质量。第二步,让学生在了解自己读的质量的基础上播放录音,让学生听范读的时候与自己读的相比较,做到心中有数,明白语音、语调、句读等。

三、开展“分句接龙”活动,师生共叙诗歌中的生活画面

词的内容理解是诗歌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只有理解内容才能真正进入词人创设的情境中,才能进一步深入理解词人的良苦用心。针对关键问题,教师设计“分句接龙”活动,请一排同学轮流讲解每一句,其余学生在这些学生讲解的时候认真听讲,有问题,活动结束后补充,教师选择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重复强调。在展示过程中,发挥学生能动性,教师及时帮助,完成第一轮理解后,教师再请代表在讲台上展示全部意思。在代表学生讲解完毕后,让其余学生评价质疑,教师把握时间和进度。此轮发生的共性问题、难以深入的问题主要有词的上下阕分别是怎样的画面?苏轼为什么要写这样的画面?苏轼是怎么想的?如何理解词中所用典故?

很多有准备的同学回答较好。列举如下:大意回答基本准确,今日我姑且焕发少年人的狂态,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着苍鹰。成千的骑手跟随着我,像疾风卷过平坦的山冈。为答谢人们全城出动跟随我打猎的情意,请看我展示像孙权一样亲自射虎的不平凡身手吧。

我酒意正浓,更加心高胆壮,即使鬓边微白,又有什么要紧?什么时候朝廷会派人来下诏,重新重用我呢?那时,我将张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的侵略。画面分析如下:(1)词的上阕描绘了出猎时的盛大场面。(2)词中的“狂”突出了苏轼的想法,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3)上阕写出猎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为下阕的抒情作铺垫。(4)下阕写出了苏轼的豪放,以及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运用典故表达了苏轼的想法,出现了孙郎和冯唐两个人名,作者借他们抒发自己的雄才大略、爱国、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自己要像古人那样驰骋沙场、为国效力。通过这样的展示质疑活动,学生基本能够理解词中的意思,理解词人的写作意图。

四、开展“集体讨论”活动,师生共游诗歌中的人生世界

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深入理解诗歌,课堂继续推进,在第三个环节中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苏轼这首词的特点,把握词的风格特色。此时,教师设计以学生为主的活动,主要侧重于学生的深入理解,开展“集体讨论”式活动,教师此时既是参与者,又是活动的引导者。通过讨论,请学生代表做总结性发言,词人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词的写作特点、词的风格都包括在内。《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豪放词的开山之作,“狂”字贯穿全篇,在词中既有外在表现又有内在心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虽然遭到贬谪却依然保持一种达观态度,有着一腔报国热情的英雄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在总结完成后,教师让学生联系主题,思考画面,再朗诵,努力不看书。

五、开展“我有问题”活动,学生质疑诗歌中的疑难问题

在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设计“我有问题”质疑活动,请每组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师生共同帮助回答。通过质疑,补充前面学习的不足,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学生提出一些很有质量的问题,如:(1)苏轼遇到什么问题使他如此渴望上战场?(2)为什么“射天狼”指的是西夏进攻?(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为什么始终想着打仗?这些问题的提出说明学生还是进入课文了,在质疑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表达出自己的问题,勇敢向权威说不,甚至直接点名请善于提问的同学质疑,做出表率,鼓励其他同学。

六、开展“诵读展示”活动,师生共同融入诗歌的豪放意境

深入理解词后,教师设计“诵读展示”活动,请同学自发背出这首词,加入自己的感情、动作,展示给老师和同学,让老师和同学因同学的深情朗诵而陶醉。在诵读活动中,教师不仅要鼓励,还要适当评价,让学生的理解再次回到读的感受上。

上一篇:组装车间管理手册下一篇:安顺市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