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二次函数教案

2024-04-22

九年级二次函数教案(共8篇)

篇1:九年级二次函数教案

教学课题:二次函数(1)

教案背景

这节课是在学完正、反比例、一次函数,认识了一元二次方程之后的二次函数的第一节课。本章内容,既是对之前所学函数知识的一个补充,对函数知识系统的一个完善,也是以后学习高等函数知识的一个基础。因此,本章的内容在学生的知识系统中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本节课又是本章的第一节课,是本章内容的一个开端,对整章内容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课本的体系来看,这节课明显是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二次函数,能区别二次函数与其他函数的不同,能深刻理解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并能初步理解实际问题中对定义域的限制。

教材分析

二次函数是一种常见的函数,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模型。许多实际问题往往可以归结为二次函数加以研究.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了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等几例特殊函数。学生对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已经有一个基础的认识。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并学习求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它的定义域.在教学中要重视二次函数概念的形成和建构,在概念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从问题出发到列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过程,体验用函数思想去描述、研究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意义.这节课又是学生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以后学习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让学生经历、分析和探索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形式。

3、会建立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模型,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重难点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概念及解析式。

2、本节“合作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情境比较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对于“函数”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函数吗?

[生]学过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师]那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大家还记得吗?

[生]记得,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师]能把学过的函数回忆一下吗?

[生]可以,一次函数y=kx+b.(其中k、b是常数,且k≠0)

正比例函数y=kx(k是不为0的常数).

反比例函数y=k(A是不为0的常数). x

[师]很好,从上面的几种函数来看,每一种函数都有一般的形式.那么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究竟是什么呢?本节课我们将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Ⅱ.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请用适当的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情境中的两个y与x之间的关系。

(1)圆的面积y(cm2)与圆的半径x(cm);

(2)王先生存入银行2万元,先存一个一年定期,一年后银行将本息自动转存为又一个一年定期,设一年定期的年存款利率为x,两年后王先生共得本息y元;

(3)拟建中的一个温室的平面图如图1,如果温室外围是一个矩形,周长为120m,室内通道的尺寸如图,设一条边长为x(m),种植面积为y(m2)

(一)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1、先个体探求,尝试写出与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上述三个问题先易后难,在个体探求的基础上,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第(2)特别是第(3)题的函数解析式,老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

3、请小组代表上黑板写出三个问题的函数解析式样并进行化简。

(二)老师问: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各自看法。

2教师归纳总结: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样并进行化简后都具有y=ax+bx+c(a,b,c是常数,a≠0)的形式。

2(板书)一般地,形如y=ax+bx+c(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quadratic

function).

师:请同学依次说出上述三个解析式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三)学生完成“做一做”

P27:

1、2

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对于第1小题,老师强调二次函数解析式中(1)是整式,(2)二次项

2系数a≠0,对于第2题(3)老师提醒:先化简,写成y=ax+bx+c形式后,再判断各项系

数和常数项。

三、例题示范,了解规律

例1:如图2,一张正方形纸板的边长为2cm,将它剪去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图中阴影部分),设AE=BF=CG=DH=x(cm),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y(cm2),求:

1、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当x分别为0.25,0.5,1,1.5,1.75时,对误码的四边形EFGH的面积,并列表表示。

(一)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尝试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教学巡回辅导,适

时点拨。

(二)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总结:

1、求差法

2、直接法

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例2:已知二次函数y=ax+px+q,当x=1时,函数值是4,当x=2时,函数值是-5,求这个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此例题难度较小,但却反映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方法,可让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示范,强调书写格式和思考方法,结束后让学生完成强化。

练习:“课内练习”第2题。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下内容:

1.经历探索和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猜想并归纳二次函数的定义及一般形式.

2.二次函数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概念。

3、如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Ⅴ.课后作业

课本“作业题”

Ⅵ.活动与探究

2m2-m若y=(m+m)x是二次函数,求m的值.

教学反思

整节课的流程可以这样概括:学生感兴趣的简单实际问题——引出学过的一次函数——复习学过的所有函数形式——设问:有没有新的函数形式呢?——探索新的问题——形成关系式——是函数吗?——是学过的函数吗?——探索出新的函数形式——概括新函数形式的特点——将特点公式化——形成二次函数定义——有练习巩固定义特点——返回实际问题讨论实际问题对自变量的限制——提出新的问题,深入讨论——课堂的小结,这样设计一气呵成,感觉上无拖沓生硬之处,最关键的是我认为这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是容易让

学生理解和接受的。

对于练习的设计,仍然采取了不重复的原则性,尽量做到每题针对一个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小结,也遵循了从开放到封闭的原则,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对于最后讨论题的设计和提出,是我在进行了整个一章的单元备课后发现,我们其实对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是不讲的,但是不讲并不代表一点都不会涉及到,其中用到的思想方法还是相当重要的,在图象的观察中也具有了重要的地位,再加上这个问题在进行了前面的实际问题的解答之后是呼之欲出的:多种树——想提高产量——多种几棵好呢?,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探索性的问题:假如你是果园的主人,你准备多种几棵?注意这里我并没有提出最大最小值的问题,但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到,这是数学的魅力。这个问题的提出是整节课的一个高潮和精华,是学生学完二次函数定义之后,综合利用函数的基本知识,代数式的知识和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进行的思考,因而他们的想法和说法,不论对错,不论全面还是有所偏颇,其中都涉及到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而这些恰恰是非常重要的。事实证明学生的思维真的是非常活跃的,你要你给了足够的空间,他们总能从各方各面进行思考和解释,我也从中看到了他们智慧的火花,这是很令人欣慰的。

篇2:九年级二次函数教案

教材分析:

从本节课开始将学习有关二次函数的应用问题,因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二次函数有关的问题,为此,我们可以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类实际问题,如何应用所学知识成为一大重点更是一大难点,为此,本课开始采取由易到难的方式,让学生逐步学会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运用中体会二次函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的:

1.会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运用中体会二次函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并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难点:体会二次函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注重引导和启发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与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有关的问题,比如在2004雅典奥运会的赛场上,很多项目,如跳水、铅球、篮球、足球、排球等都与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息息相关.你知道二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其它方面的运用吗?

[实践与探索]

例1.如图26.3.1,一位运动员推铅球,铅球行进高度y(m)与水平距离x(m)之间的关系是125yx2x,问此运动员把铅1233球推出多远?

解 如图,铅球落在x轴上,则y=0,125因此,x2x0.

1233解方程,得x110,x22(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此运动员把铅球推出了10米.

探索 此题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了运动员把铅球推出的实际距离,如果创设另外一个问题情境:一个运动员推铅球,铅球5刚出手时离地面m,铅球落地点距铅球刚出3手时相应的地面上的点10m,铅球运行中最高点离地面3m,已知铅球走过的路线是抛物线,求它的函数关系式.你能解决吗?试一试. 例2.如图26.3.2,公园要建造圆形的喷水池,在水池中央垂直于水面处安装一个柱子OA,水流在各个方向沿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路线落下,为使水流形状较为漂亮,要求设计成水流在离OA距离为1m处达到距水面最大高度2.25m.

(1)若不计其他因素,那么水池的半径至少要多少米,才能使喷出的水流不致落到池外?

(2)若水流喷出的抛物线形状与(1)相同,水池的半径为3.5m,要使水流不落到池外,此时水流最大高度应达多少米?(精确到0.1m)

分析 这是一个运用抛物线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首先必须将水流抛物线放在直角坐标系中,如图26.3.3,我们可以求出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再利用抛物线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解(1)以O为原点,OA为y轴建立坐标系.设抛物线顶点为B,水流落水与x轴交点为C(如图26.3.3). 由题意得,A(0,1.25),B(1,2.25),因此,设抛物线为ya(x1)22.25.

将A(0,1.25)代入上式,得1.25a(01)22.25,解得 a1

所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x1)22.25. 当y=0时,解得 x=-0.5(不合题意,舍去),x=2.5,所以C(2.5,0),即水池的半径至少要2.5m.

(2)由于喷出的抛物线形状与(1)相同,可设此抛物线为y(xh)2k. 由抛物线过点(0,1.25)和(3.5,0),可求得h=-1.6,k=3.7. 所以,水流最大高度应达3.7m. [当堂课内练习] 1.在排球赛中,一队员站在边线发球,发球方向与边线垂直,球开始飞行时距地面1.9米,当球飞行距离为9米时达最大高度5.5米,已知球场长18米,问这样发球是否会直接把球打出边线?

2.在一场篮球赛中,队员甲跳起投篮,当球出手时离地高2.5米,与球

圈中心的水平距离为7米,当球出手水平距离为4米时到达最大高度4米.设篮球运行轨迹为抛物线,球圈距地面3米,问此球是否投中? [本课课外作业]

A组

1.在一场足球赛中,一球员从球门正前方10米处将球踢起射向球门,当球飞行的水平距离是6米时,球到达最高点,此时球高3米,已知球门高2.44米,问能否射中球门? 2.某公司推出了一种高效环保型洗涤用品,年初上市后,公司经历了从亏损到赢利的过程. 下面的二次函数图象(部分)刻画了该公司年初以来累积利润s(万元)与销售时间t(月)之间的关系(即前t个月的利润总和s与t之间的关系).

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由已知图象上的三点坐标,求累积利润s(万元)与时间t(月)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截止到几月末公司累积利润可达到30万元;(3)求第8个月公司所获利润是多少万元?

3.如图,一位运动员在距篮下4m处跳起投篮,球运行的路线是抛物线,当球运行的水平距离为2.5m时,达到最大高度3.5m,然后准确落入篮圈,已知篮圈中心到地面的距离为3.05m.

(1)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该运动员身高1.8m,在这次跳投中,球在头顶上方

0.25m处出手,问:球出手时,他跳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B组

4.某公司草坪的护栏是由50段形状相同的抛物线组成的,为牢固起见,每段护栏需按间距0.4m加设不锈钢管(如图a)做成的立柱,为了计算所需不锈钢管立柱的总长度,设计人员利用图b所示的坐标系进行计算.(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计算所需不锈钢管立柱的总长度.

5.某跳水运动员在进行10m跳台跳水训练时,身体(看成一点)在空中的运动路线是如图所示的一条抛物线.在跳某个规定动作时,正常情况下,该运动员在空中的最高处距水面1023m,入水处距池边的距离为4m,同时运动员在距水面高度5m以前,必须完成规定的翻腾动作,并调整好入水姿势时,否则就会出现失误.

篇3:九年级二次函数教案

数学学科抽象性强、推理性强、严密性强,需要学习对象有良好数学思维能力水平作为保证. 初中九年级学生群体处在学习活动的关键时期, 既要学习九年级段的数学知识内容,又要巩固复习七、八年级数学知识内容,为中考做好准备工作. 笔者对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章节体系整体研析发现,函数知识内容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难点,同时也为学好高中阶段数学知识内容打下了基础. 函数章节是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重要“分枝”,所占的比重较大,同时,函数章节内容与其他章节内容之间密切联系、关联深刻. 通过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知识要点的研析,可以发现,这些函数自身性质内容比较复杂,同时,与其他知识点联系也十分密切. 近年来随着中考政策的变革, 关于函数章节方面的数学问题, 成为中考试题命题的重中之重. 笔者近年来对函数图像问题的研究,深刻体会到,解决此类问题案例,首要前提就是要“读懂”函数图像,找全丰富内涵,但此方面是九年级学生解决函数图像问题的“软肋”. 鉴于九年级学生解决函数图像中存在的问题,本人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调研情况以及教学举措简要论述.

二、主要表现及分析

笔者为全面、深入掌握和了解九年级学生解决函数图像问题的实际情况,主要通过绘制问卷调查表、专题知识学业测试、个别走访谈话等形式的调查方法,了解和发现九年级学生在解决函数图像问题中的困难、不足以及问题根源,通过调查研析发现,九年级学生解决函数图像问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对函数图像问题条件中的关键字、词、句不能深刻理解,同时对其之间关系不能深刻掌握. 二是学生对函数图像所隐含的性质内容理解不透, 运用不熟练;三是不能深刻“提取”函数图像丰富信息隐含内容;四是分析函数图像问题中的各个量之间的变化范围以及内在关系具有一定困难; 五是综合运用函数图像性质内容具有困难. 存在上述五个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函数图像性质未能深刻全面掌握和理解;二是解决函数图像问题方法策略,如数形结合解题思想能力较差;三是对相关的函数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浅;四是综合应用、概括归纳等数学能力水平较弱.

三、提高解决函数图像问题的方法策略

一是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函数基础知识. 函数问题作为中考试卷的压轴题目,说明了函数章节在数学学科的重要地位.众所周知,函数问题有效解答的前提,是理解和掌握函数图像和性质,能够从函数图像中读懂问题存在的隐含关系以及与其他知识内容的深刻联系. 在以复习训练为主要内容的九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函数图像、性质等基础知识内容的教学,特别是要进行综合性对比教学,将数学学科设置的相关函数内容及其图像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异同点,进行针对性、深刻性的复习和讲解,使学生能够对函数图像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能够再次深刻掌握和理解,为学生读懂函数图像内容、有效解决函数图像问题奠定深厚知识素养. 如在“一次函数图像”问题专题训练中,教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引导学生系统复习一次函数图像内容,结合几何画板、电子白板以及投影仪等教学多媒体,直观、动态展示一次函数图像性质、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特殊位置关系以及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积淀有效解决函数图像问题的深厚“根基”.

二是提供学生函数图像问题专题训练. 问题是锻炼和提升学生学习实践技能和素养的有效“平台”. 九年级学生都在为“迎接”中考的“检验”做好准备工作 ,进行了认真的复习和训练. 这就决定了在九年级阶段培养学生函数图像问题时,需要开展专题训练,设置针对性、系统性、专项性的训练和实践. 如在“抛物线方程求解”专题练习中,教师设置了“如图所示,已知二次函数y = ax2- 4x + c的图像经过点A和点B.(1) 试写出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 观察图像 , 试写出这个抛物线的对称轴以及它的坐标 ;(3)如果现在已知一个点P(m,m)与图像上的点Q都在这个函数图像之上(m > 0),同时,他们之间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相互对称,求出m的值及点Q到x轴的距离是多少?”等问题案例,进行专题案例训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函数图像,找出函数图像内容与解题要求之间的深刻联系,利用所学知识内容,探析解题思路,解答问题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抛物线方程求解的关键之处在于对函数图像内容的有效运用,同时要辩证地看常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好因变量、深刻理解函数的对应关系、注重对自变量取值范围的考虑,切实提升学生对抛物线方程求解的深度.

三是提高学生函数图像问题思想素养. 初中数学学科章节中,函数知识占有较大比重,在解决函数图像问题过程中,需要运用到较多的解题思想策略. 教育学认为, 解题思想策略的有效掌握和运用,能够提高学生对函数图像数学思想素养. 笔者通过对函数图像问题解法的研析发现, 经常运用到的解题思想策略有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 如在函数图像问题解答中, 经常需要根据问题条件内容进行观察研究函数图像,找寻图像中隐含的条件关系, 这其中就运用到了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策略. 在九年级教学阶段,教师要将数形结合解题思想渗透到函数图像问题解答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像、分析图像,借助图像掌握更为深刻、丰富的数学知识内容,有效解决函数图像问题,达到提高学生函数图像问题思想素养的目的.

四、结束语

函数图像问题是初中数学问题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师贯彻落实新课改要求的有效载体,初中数学教师应根据九年级阶段特殊实际,注重函数图像知识系统讲解,强化函数图像问题专题训练,传授有效解决方法,为学生数学解题素养提升作出贡献.

摘要:函数内容是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体系重要构成部分,函数图像问题在中考试题中占有重要位置,九年级学生解决函数问题情况的特殊性,需要教师强化对此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本文作者在调研九年级学生解决函数图像问题实际情况基础之上,对如何提高学生解决函数图像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

篇4:浅析九年级反比例函数教学

关键词: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教学

一、反比例函数教学内容

函数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较为头疼的内容,学生难以有效地理解与掌握其概念。函数涉及变量的关系,函数的实质是一个变数,它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并且特别强调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即突出了自变量与函数之间单向一对一的关系,一个x的值只对应唯一y的值。而这种不断变化的函数的学习对于初中生而言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初中生难以有效地掌握反比例函数,对于学生中考的数学成绩也有着较为不利的影响,故而作为九年级的数学教师,对于如何有效强化学生反比例函数的学习能力,提升反比例函数教学效果,是较为主要的任务。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对其知识内容及图象进行归类,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其知识结构如下所示。

二、九年级反比例函数有效教学

1.利用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

在进行反比例函数教学活动中,对反比例函数教学引入过程,教师就可以通过课本中的题目,进行情景创设,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反比例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利用弹簧挂上物体后会拉长这一现象,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将弹簧作为教学工具让学生进行实践,然后提出问题:这是什么样的现象?促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所提出问题,从而有效引发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數的

兴趣。

2.循序渐进,学习反比例函数

(1)利用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了解。在进行教学引入活动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进行分析与掌握。对此,教师可以设计关于反比例函数概念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索,通过交流对反比例函数的共同特点进行归纳与总结。

(2)挖掘内涵,强化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共同特点进行总结之后,已经初步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内涵进行有效的挖掘,从而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先进行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对于较难理解概念进行探讨,教师从旁指导,由此强化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

(3)及时训练,加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运用。完成了对反比例函数讲解之后,教师应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生的知识进行运用,及时训练,促使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知识内化。

以上就是笔者对九年级反比例函数教学的所有分析,希望通过以上反比例函数教学探究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数学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函数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篇5:九年级二次函数教案

教案(湘教版)

【知识与技能】

.理解具体情景中二次函数的意义,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情感态度】

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

在实际问题中,会写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教材P2“动脑筋”中的两个问题:矩形植物园的面积S的关系式是S=-2x2+100x,;电脑价格y(元)与平均降价率x的关系式是y=6000x2-1XXx+6000,.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一般形式是y=ax2+bx+c这样的函数可以叫做什么函数?二次函数.2.对于实际问题中的二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否会有一些限制呢?有.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二次函数的概念及一般形式

篇6:九年级二次函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窗户透光最大面积问题,体会数学的模型思想和数学应用价值. 2.学会分析和表示不同背景下实际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窗户透光最大面积问题,体会数学的模型思想和数学应用价值.

四、教学难点

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把握二次函数的最值求法:(1)最大值:(2)最小值:

(二)讲授新课 活动1:小组合作

如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部作一个矩形ABCD,其中AB和AD分别在两直角边上.(1)设矩形的一边AB=xm,那么AD边的长度如何表示?

(2)设矩形的面积为ym,当x取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2解:1设ADbm,易得b3x30.4 332yxbx(x30)x230x4432x20300.4b4acb2或用公式:当x20时,y最大值300.2a4a活动2:探究归纳

先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将所求的问题用二次函数关系式表达出来,然后利用顶点坐标公式或者配方法求出最值,有时必须考虑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根据图象求出最值.(三)重难点精讲

例题:某建筑物的窗户如图所示,它的上半部是半圆,下半部是矩形,制造窗框的材料总长(图中所有黑线的长度和)为15m.当x等于多少时,窗户通过的光线最多(结果精确到0.01m)?此时,窗户的面积是多少?

解:由4y7xx15.得y157xx.4x2157xxx2

窗户面积S2xy2x()2427157152x2x (x)22214225

.56b154acb2225 当x1.07时,s最大值4.02.2a144a56即当x≈1.07m时,窗户通过的光线最多.此时窗户的面积为4.02m.(四)归纳小结

“最大面积” 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 1.阅读题目,理解问题.2.分析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用数量的关系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4.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求出最大值、最小值.5.检验结果的合理性.(五)随堂检测

1.(包头·中考)将一条长为20cm的铁丝剪成两段,并以每一段铁丝的长度为周长各做成一个正方形,则这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的最小值是 cm.

2.(芜湖·中考)用长度为20m的金属材料制成如图所示的金属框,下部为矩形,上部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斜边长为2x m.当该金属框围成的图形面积最大时,图形中矩形的相邻两边长各为多少?请求出金属框围成的图形的最大面积.

23.(潍坊·中考)学校计划用地面砖铺设教学楼前的矩形广场的地面ABCD,已知矩形广场地面的长为100米,宽为80米,图案设计如图所示:广场的四角为小正方形,阴影部分为四个矩形,四个矩形的宽都是小正方形的边长,阴影部分铺设绿色地面砖,其余部分铺设白色地面砖.

(1)要使铺设白色地面砖的面积为5 200平方米,那么矩形广场四角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米?

(2)如图铺设白色地面砖的费用为每平方米30元,铺设绿色地面砖的费用为每平方米20元,当广场四角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米时,铺设广场地面的总费用最少?最少费用是多少?

4.(南通·中考)如图,在矩形ABCD中,AB=m(m是大于0的常数),BC=8,E为线段BC上的动点(不与B,C重合).连接DE,作EF⊥DE,EF与线段BA交于点F,设CE=x,BF=y.

(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若m=8,求x为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3)若y 12,要使△DEF为等腰三角形,m的值应为多少? m

5.(河源·中考)如图,东梅中学要在教学楼后面的空地上用40米长的竹篱笆围出一个矩形地块作生物园,矩形的一边用教学楼的外墙,其余三边用竹篱笆.设矩形的宽为x,面积为y.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生物园的面积能否达到210平方米?说明理由.

【答案】 1.12.5 2.根据题意可得:等腰三角形的直角边为2xm矩形的一边长是2xm,其邻边长为20422x21022x,

1所以该金属框围成的面积S2x1022x2x2x

2 10当x30202时,金属框围成的图形面积最大.322此时矩形的一边长为2x60402m,另一边长为10221032210210m.

S最大3002002m2.3.解;(1)设矩形广场四角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米,根据题意 得:4x+(100-2x)(80-2x)=5 200,整理得x-45x+350=0,解得x1=35,x2=10,经检验x1=35,x2=10均适合题意,所以,要使铺设白色地面砖的面积为5 200平方米,则矩形广场四角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35米或者10米.(2)设铺设矩形广场地面的总费用为y元,广场四角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米,则

y=30[4x+(100-2x)(80-2x)]+20[2x(100-2x)+2x(80-2x)] 即y=80x-3 600x+240 000,配方得 y=80(x-22.5)+199 500,当x=22.5时,y的值最小,最小值为199 500,所以当矩形广场四角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22.5米时,铺设矩形广场地面的总费用最少,最少费用为199 500元. 4.⑴在矩形ABCD中,∠B=∠C=90°,∴在Rt△BFE中,∠1+∠BFE=90°,又∵EF⊥DE,∴∠1+∠2=90°,∴∠2=∠BFE,∴Rt△BFE∽Rt△CED,22222∴BFBEy8x, ∴ CECDxm8xx2即y

m

8xx212,化成顶点式: yx42 ⑵当m=8时,y888xx12(3)由y,及y得关于x的方程: mmx28x120,得x12,x26

∵△DEF中∠FED是直角,∴要使△DEF是等腰三角形,则只能是EF=ED,此时,Rt△BFE≌Rt△CED,∴当EC=2时,m=CD=BE=6;当EC=6时,m=CD=BE=2.即△DEF为等腰三角形,m的值应为6或2.5.解:(1)依题意得:y=(40-2x)x. ∴y=-2x+40x.

x的取值范围是0< x <20.

(2)当y=210时,由(1)可得,-2x+40x=210. 即x-20x+105=0.

∵ a=1,b=-20,c=105,∴(20)2411050,∴此方程无实数根,即生物园的面积不能达到210平方米. 六.板书设计

2.4.1二次函数的应用 2

2探究: 例题:

“最大面积” 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 1.阅读题目,理解问题.2.分析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用数量的关系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4.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求出最大值、最小值.5.检验结果的合理性.七、作业布置 课本P47练习练习册相关练习

篇7:初三复习二次函数教案(九)

教学目的:

1.掌握二次函数式的应用,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 的

应用。

2、体会并理解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作用 ;

教学分析:

重点: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以及应用。

难点: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作用 ;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教学过程:

一、概念复习:1、2、3、二、例题分析: 例

1、选择与填空:

1、下列函数关系中,可以看作二次函数yaxbxc(a0)模型的是().(A)在一定的距离内汽车的行驶速度与行驶时间的关系

(B)我国人口年自然增长率为1%,这样我国人口总数随年份的变化关系

(C)竖直向上发射的信号弹,从发射到落回地面,信号弹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不计空气阻力)

(D)圆的周长与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2、抛物线y=-1x2-x+5的顶点坐标是。

222 A:(1,3)B:(1,-3)C:(-1,3)D:(-1,-3)

3、二次函数y=-2(x+1)2+2的图像大致是。

A: B: C: D:

2、若二次函数y=x2+bx+c的图像经过点(-4,0),(2,6),则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____。

2、已知抛物线y2x123xm(m为常数)与x轴交于A,B两点,且线段AB的长为2(1)求m的值;(2)若该抛物线的顶点为P,(3)求APB的面积。(天津市2002考)

3、已知二次函数yxaxa2.

(1)证明:不论a取何值,抛物线yxaxa2的顶点Q总在x轴的下方;(2)设抛物线yxaxa2与y轴交于点C,如果过点C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该抛物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并设另一个交点为点D,问:△QCD能否是等边三角形?若能,请求出相应的二次函数解析式;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在第(2)题的已知条件下,又设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之一为点A,2221则能使△ACD的面积等于4的抛物线有几条?请证明你的结论.

4、已知抛物线y=

14x2和直线y=ax+1(1)求证:不论a取何值,抛物线与直线必有两个不同的交点;(2)设A(x1,y1)、B(x2,y2)是抛物线与直线的两个交点,点P为线段AB的中点,且点P的横坐标为P的纵坐标;(3)函数A、B两点的距离d2x1x22,试用a表示点a表示d。

1a|x1x2|,试用

5、某商人如果将进货单价为8元的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每天可销售100件,现在他采用提高出售价格,减少进货量的办法增加利润,已知这种商品每涨价一元,其销售量将减少10件,问他将出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才能使每天所获利润最大?并且求出最大利润是多少?

三、巩固训练:

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C(4,3),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6。(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x轴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Q、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如果存在,请求出Q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一座抛物线形拱桥,正常水位时桥下面宽度为20米,拱顶距离水面4米;(1)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求出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正常水位的基础上,当水位上升h(米)时,桥下水面的宽度为d(米)。试求出将d表示为h的函数解析式。(3)设正常水位时桥下的水深为2米,为了保证过往船只顺利航行,桥下水面的宽度不得小于18米,求水深超过多少米时就会影响过往船只在桥下顺利航行?

3、已知二次函数(1)结合函数y1的图象,确定当x取什么值时,y1>0, y1<0;

y212(y1y1)y1x2x32y1=0,(2)根据(1)的结论,确定函数关于x的解析式;(3)若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函数y2的图象交于三个不同(7)点,试确定实数k与b应满足的条件。(天津市2002)考)

四、课后训练:

6、已知二次函数y=(m2-1)xm-2m-1+m-2,则m=。

7、函数y=x1在 时有意义。

2x-x2

2、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4,0,B0,4,C2,4三点:

篇8:二次函数复习

1. 经历在具体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 抽象出二次函数的概念, 并结合具体情境领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 能根据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确定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 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2. 能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 根据图像和解析表达式探索并理解二次函数的主要性质.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 并能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3. 通过复习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 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4. 能依据已知条件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并能领悟用函数观点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二、中考链接

二次函数是中考命题的重点, 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表达式的确定, 在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中都有出现, 常与方程、几何等知识综合编拟压轴题.

三、知识精要整合

请大家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1. 二次函数的定义: 形如y = ax2+ bx + c (__________) 的函数为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顶点为_______, 对称轴_______;当a>0时, 抛物线开口向上, 图像有_____, 且x>-b/ (2a) , 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 x<-b/ (2a) , 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_;当a<0时, 抛物线开口向下, 图像有_______, 且x>-b/ (2a) , 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__, x<-b/ (2a) , 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___. (3) 当a>0时, 当x=-b/ (2a) 时, 函数有最小值________;当a<0时, 当x=-b/ (2a) 时, 函数有最大值__________.

3.图像的平移:将二次函数y=ax2 (a≠0) 的图像进行平移, 可得到y=ax2+c, y=a (x-h) 2, y=a (x-h) 2+k的图像. (1) 将y=ax2的图像向上 (________) 或向下 (_____) 平移|c|个单位, 即可得到y=ax2+c的图像, 其顶点是 (0, c) , 形状、对称轴、开口方向与抛物线y=ax2相同. (2) 将y=ax2的图像向左 (________) 或向右 (______) 平移|h|个单位, 即可得到y=a (x-h) 2的图像.其顶点是 (h, 0) , 对称轴是直线x=h, 形状、开口方向与抛物线y=ax2相同. (3) 将y=ax2的图像向左 (_________) 或向右 (________) 平移|h|个单位, 再向上 (_______) 或向下 (__________) 平移|k|个单位, 即可得到y=a (x-h) 2+k的图像, 其顶点是 (h, k) , 对称轴是直线x=h, 形状、开口方向与抛物线y=ax2相同.

二次函数有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求法: ( 1) 若已知抛物线上____________, 可利用一般式y = ax2+ bx + c求; ( 2 ) 若已知抛物线的____________, 则可采用顶点式: y= a ( x - h) 2+ k其中顶点为 ( h, k) 对称轴为直线x = h; ( 3) 若已知抛物线___________, 则可采用交点式: y = a ( x - x1) ( x - x2) , 其中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 x1, 0) , ( x2, 0) .

4.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5. 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基本思路: ( 1 ) 理解问题; ( 2 ) 分析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 3) 用函数表达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 4) 利用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进行求解; ( 5) 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对问题加以拓展等.

另外, 二次函数常用来解决最优化问题, 这类问题实际上就是求函数的最大 ( 小) 值; 二次函数的应用包括以下方面: 分析和表示不同背景下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大 ( 小) 值.

四、数学思想方法提炼

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是数学知识的精髓, 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因此, 领悟并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等于拿到了解题的金钥匙. 本章主要的思想方法有:

1. 数形结合思想: 将直观的图象与数学语言结合起来, 通过图象的认识、数形的转换,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形象性, 使问题化难为易, 化抽象为具体;

2. 函数思想: 把实际问题中的变量与变量建立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 并结合函数图象, 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方程思想: 充分挖掘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建立方程 ( 组) , 然后用方程的理论和解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4. 待定系数法: 为了确定变量间的函数关系, 先设出某些未知系数, 然后根据所给条件得出系数应满足的方程或方程组, 并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出待定的系数.

五、2012年中考链接

考点1抛物线的平移变换

例1 ( 2012 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 将函数y = 2x2+ 4x + 1 的图象沿x轴方向向右平移2 个单位长度后再沿y轴向下平移1 个单位长度, 得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

A. ( - 1, 1) B. ( 1, - 2) C. ( 2, - 2) D. ( 1, - 1)

分析: 根据二次函数的平移不改变二次项的系数, 先把函数y = 2x2+ 4x + 1 变成顶点式, 再按照“左加右减, 上加下减”的规律, 把y = 2x2+ 4x + 1 的图象向右平移2 个单位, 再向下平移1 个单位. 即可求得新抛物线的顶点.

解: 函数y = 2x2+ 4x + 1 变形为y = 2 ( x + 1) 2- 1 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 = 2 ( x - 1) 2- 2, 所以顶点为 ( 1, - 2) . 故选B.

点评: 抛物线平移不改变二次项的系数的值; 讨论两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平移问题, 只需看顶点坐标是如何平移得到的即可.

考点2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例2 ( 2012 年·山东泰安中考) 二次函数y = a ( x + m) 2+ n的图象如图, 则一次函数y = mx + n的图象经过 ()

A.第一、二、三象限

B.第一、二、四象限

C.第二、三、四象限

D.第一、三、四象限

解析: 由二次函数y = a ( x + m) 2+ n的图象可知其顶点在第四象限, 所以- m> 0, n < 0, m < 0, n < 0, 当m < 0, n < 0 时, 由一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其图象过第二、三、四象限. 答案: C.

点评: 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可确定其顶点坐标的符号; 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当k > 0, b > 0 时, 一次函数y = kx + b过一、二、三象限; 当k >0, b < 0 时, 一次函数y = kx + b过一、三、四象限; 当k < 0, b > 0 时, 一次函数y = kx + b过一、二、四象限; 当k < 0, b < 0时, 一次函数y = kx + b过二、三、四象限.

考点3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例3 (2012年·江苏泰州市中考) 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y中, 边长为2的正方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 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B、C两点.

( 1) 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 2) 结合函数的图像探索: 当y > 0 时x的取值范围.

分析: 用待定系数法将已知两点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 即可求出b, c的值, 然后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 由图象法求得函数值y为正数时,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解: (1) 由题意可得:B (2, 2) , C (0, 2) , 将B、C坐标代入得:c=2, b=4/3, 所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

(2) , 得:x1=3, x2=-1, 由图像可知:y>0时x的取值范围是-1<x<3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及利用图象法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 其中本题的解法将三个“二次”和谐地结合起来, 突显二次函数的纽带作用, 通过函数, 将方程、不等式进行了综合考查.

考点4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例4 ( 2012 年·哈尔滨中考) 小磊要制作一个三角形的钢架模型, 在这个三角形中, 长度为x ( 单位: cm) 的边与这条边上的高之和为40 cm,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S ( 单位: cm2) 随x ( 单位: cm) 的变化而变化.

( 1) 请直接写出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 不要求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

( 2) 当x是多少时, 这个三角形面积S最大? 最大面积是多少?

分析: 本题考查确定函数解析式, 二次函数最值. 三角形的边x和高的和是40, 可表示该边上的高位40 - x,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是底乘高除2 可写出, 这个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分别对应x及S的最大值.

所以当x = 20cm时,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最大, 最大面积是200cm2.

点评: 二次函数是中考考查的必考内容之一, 本题是综合考查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需要考生熟悉二次函数的相关基本概念和配方法即可解题. 要注意解题过程的完整性.

考点5用函数观点看方程、不等式

例5 ( 2012 年·山东泰安中考) 二次函数y = ax2+ bx的图象如图, 若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 m = 0有实数根, 则m的最大值为 ()

A.-3 B.3

C.-5 D.9

解析: 方法一: 图象法, 由ax2+ bx + m = 0 得ax2+ bx = - m, 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 m = 0 有实数根, 得函数y = ax2+ bx与函数y = - m有交点, 所以- m≥ - 3, m≤3;

方法二:因为一元二次方程ax2+bx+m=0有实数根, 所以b2-4 am≥0, 由y=ax2+bx的图象可得顶点纵坐标, , b2=12 a, 所以12 a-4 am≥0, 解得m≤3.答案:B.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之间的关系, 既可以用图象法, 也可以用算术法, 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例6 ( 2012 年 · 四川省资阳市中考) 如图是二次函数y = ax2+ bx + c的部分图象, 由图象可知不等式ax2+ bx + c < 0的解集是 ()

A. - 1 < x < 5B. x > 5

C. x < - 1 且x > 5D. x < - 1 或x > 5

解析: 由二次函数的对称性, 在已知了对称轴直线和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 ( 5, 0) 即可得出另一个交点坐标 ( - 1, 0) ; 再由不等式ax2+bx + c < 0 的解集即指x轴下方图像所对应的x取值.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与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不难选出D选项, 但本题如果对数形结合思想的不理解或不能熟练运用, 有可能会采取代入对称轴直线及与x轴交点坐标的方法运算, 将会花去考生大量时间, 故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初中数学的常见数学思想方法.

考点6几何函数题

例7 (2012年·甘肃兰州中考) 若x1、x2是关于x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 的两个根, 则方程的两个根x1、x2和系数a、b、c有如下关系:.把它们称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定理。如果设二次函数y=ax2+bx+c (a≠0) 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为A (x1, 0) , B (x2, 0) .利用根与系数关系定理可以得到A、B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

参考以上定理和结论, 解答下列问题:

设二次函数y = ax2+ bx + c ( a > 0 ) 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A ( x1, 0) , B ( x2, 0) , 抛物线的顶点为C, 显然△ABC为等腰三角形.

(1) 当△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 求b2-4ac的值;

(2) 当△ABC为等边三角形时, 求b2-4ac的值.

分析: (1) 当△ABC为直角三角形时, 由于AC=BC, 所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过C作CD⊥AB于D, 则AB=2CD.根据本题定理和结论, 得到, 根据顶点坐标公式, 得到, 列出方程, 解方程即可求出b2-4ac的值;

( 2) 当△ABC为等边三角形时, 解直角△ACD, 得, 据此列出方程, 解方程即可求出b2- 4ac的值.

解: (1) 当△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 过C作CD⊥AB于D, 则AB=2CD.

∵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 2) 如图, 当△ABC为等边三角形时, 由 ( 1) 可知,

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定理, 综合性较强.

考点7创新型问题

例8 ( 2012 年·吉林省中考) 问题情境

如图, 在x轴上有两点A (m, 0) , B (n, 0) (n>m>0) .分别过点A, 点B作x轴的垂线, 交抛物线y=x2于点C, 点D.直线OC交直线BD于点E, 直线OD交直线AC于点F, 点E, 点F的纵坐标分别记为yE, yF.

特例探究

填空:

当m=1, n=2时, yE=________, yF=__________.

当m=3, n=5时, yE=___________, yF=__________.

归纳证明

对任意m, n ( n > m > 0) , 猜想yE与yF的大小关系, 并证明你的猜想

拓展应用.

( 1) 若将“抛物线y = x2”改为“抛物线y = ax2 ( a > 0) ”, 其它条件不变, 请直接写出yE与yF的大小关系.

( 2) 连接EF, AE. 当S四边形OFEB= 3S△OFE时, 直接写出m和n的关系及四边形OFEA的形状.

分析: 【特例探究】【归纳证明】都是【拓展应用】 ( 1) 的特殊情况, 因此以【拓展】 ( 1) 为例说明前三小问的思路: 已知A、B的坐标, 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 能得到C、D的坐标, 进而能求出直线OC、OD的解析式, 也就能得出E、F两点的坐标, 再进行比较即可.最后一小题也比较简单: 总结前面的结论, 能得出EF∥x轴的结论, 那么直角梯形OFEB的面积和△OFE的面积比例关系, 能判断出EF、OA的比例关系, 进而得出m、n的关系, 再对四边形OFEA的形状进行判定.

解: 特例探究

当m = 1, n = 2 时, A ( 1, 0) 、B ( 2, 0) 、C ( 1, 1) 、D ( 2, 4) ;

则:直线OC的解析式为:y=x;直线OD解析式为:y=2x;

∴F (1, 2) 、E (2, 2) ;即.yE=yF=2

同理:当m=3, n=5时, yE=yF=15.

归纳证明

猜想: yE= yF,

证明:yD=n2, yC=m2, 则, C (m, m2) , D (n, n2)

OD的解析式为y=nx;OC的解析式为y=mx

E在OC上, 横坐标为n, 当x = n时, yE= mn, F在OD上, 横坐标为m, 当x = m时, yF= mn

拓展应用

(1) 设yD=an2, yC=am2, 则C (m, m2) , D (n, n2)

OD的解析式为yOD=anx, yOC=amx

当x = n时, yE= amn; 当x = m时. yF= amn, ∴ yE= yF

( 2) ∵ 四边形OFEB是直角梯形, EF = n - m, OB = n, BE = mn

可得, EF = m, OA = m, ∴ EF‖OA且EF = OA. ∴ 四边形OFEA是平行四边形.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和二次函数的性质、图形面积的解法、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等知识, 综合性较强, 本题由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的引导方式进一步降低了题目的难度, 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知识精要整合参考答案:

1.a≠0, a, b, c为常数.

2., 最低点, 增大, 减小, 最高点, 减小, 增大,

3.c>0, c<0, h<0, h>0, h<0, h>0, k>0, k<0, 表格法、图像法、表达式法.

三点坐标, 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方程, 与x轴的交点坐标或交点的横坐标,

上一篇:“院级奖学金”申请书下一篇:为幸福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