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组购买使用成本

2024-04-25

发电机组购买使用成本(精选3篇)

篇1:发电机组购买使用成本

1、机组选择时应考虑几个因素。主要包括机械与电气性能、机组的用途、负荷的容量与变化范围、机组的使用环境条件(包括海拔高度、气候条件、噪声)、自动化功能等。由于柴油发电机组可用于常用、备用和应急等3种情况,因此不同用途对柴油发电机组的要求就有所区别。

2、常用柴油发电机组的选择。常用发电机组持续工作时间长,负荷曲线变化较大,机组容量、台数、型式的选择及机组的进行控制方式与应急机组不同。(1)容量的确定:按机组长期持续运行输出功率能满足全工程最大计算负荷选择,并应根据负荷的重要性确定发电机组备用机组容量。柴油机持续进行的输出功率,一般为标定功率的0.9倍。(2)台数的确定:一般设置通常为2台以上,以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及适应用电负荷曲线的变化。机组台数多,才可以根据用电负荷的变化确定投入发电机组的进行台数,使柴油机经常是在经济负荷下运行,以减少燃油消耗率,降低发电成本。柴油机的最佳经济运行状态是在标定功率的75%-90%之间。为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常用机组本身应考虑设置备用机组。(3)转速的确定:一般民用上宜选用转速为1000~1500转/分的高速机组,而转速为300~350转/分的低速机组适用作船用主机。(4)电压的确定:发电机输出电压的确定与应急发电机组相同,一般为400V,个别用电量大,输电距离远的工程可选用高压发电机组。

3、备用柴油发电机组的选择。负荷容量之和,乘以需要系数之后的计算负荷小于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的容量时,备用系数按1.2考虑,即1.2倍计算容量小于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的容量,在市电停电后,由应急发电机组向负荷供电。负荷容量之和,乘以需要系数之后的计算负荷大于单台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的容量时,可选择2台型号、容量相同、调压、调速特性相近的自动化发电机组。在市电停电后,由其中一台或二台机组向生活和商业用电供电;当市电停电,又发生火灾时,由2台机组向消防负荷供电,以利消防。

4、应急柴油发电机的选择。应急柴油发电机一般宜选用高速、增压、油耗低、同容量的柴油发电机组。高速增压柴油机单机容量较大,占据空间小;柴油机选用配电子或液压调速装置,调速性能较好;发电机宜选用配无刷励磁或相复励装置的同步电机,进行较可靠,故障率低,维护检修较方便;当一级负荷中单台空调器容量或电动机容量较大时,宜选用三次谐波励磁的发电机组;机组装在附有减震器的共用底盘上;排烟管出口宜装设消声器,以减小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1)容量的确定: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作应急用,经常处于待机应急起动状态,连续运行的时间不长,一般不超过8h,因此可按“备用功率”来确定容量。按一级负荷的容量之和(不计备用容量),考虑经修正后的机组容量,并能满足一级负荷中最大一台电动机的起动要求,据此以确定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的容量。应急发电机一般选用三相交流同步发电机,其标定输出电压为400V。(2)台数的确定:一般选用1台自动化、转速1000~1500转/分、无刷励磁、400/230V、三相四线带控制屏、充放电设备及共用底盘的发电机组。可要求共用底盘带日用油箱,以减少管路和占用面积。另外从可靠性考虑也可以选用2台机组并联进行供电。供应急用的发电机组台数一般不宜超过3台。当选用多台机组时,机组应尽量选用型号、容量相同,调压、调速特性相近的成套设备,所用燃油性质应一致,以便进行维修保养及共用备件。

5、机组起动方式的选择。柴油机的起动方式有三种:①手摇起动;②电动起动

;③压缩空气起动。在高层建筑中宜采用电起动方式,避免采用压缩空气起动方式。一类高层建筑中一定要选择带自起动装置的柴油发电机组,一旦市网供电中断,必须在15秒内供电(高规要求30秒)。二类高层建筑中有条件时,也宜采用带自起动装置的机组,有困难时也可采用手动起动装置。

6、与三相电动机匹配需注意的问题。柴油发电机组与三相电机容量选配时,建议考虑安全系数1.5,即1.5倍的电机容量(必需是软启动方式)。

7、注意额定功率和后备功率的关系,KVA和KW的关系。市场上有些厂家仅说一个“功率”,把后备功率当作额定功率来介绍和销售机组。实际上后备功率=1.1x额定功率。而且后备功率只能在12小时连续运行中使用1小时。在国内普遍都是用额定功率来标识柴油发电机组的,而在国际上是采用备用功率来标识。KVA是视在功率,KW是有效功率,他们之间的关系为IKVA=0.8KW。进口机组一般用KVA表示功率单位,而国内用电设备一般都用KW表示。

8、认清机组的品牌。一般进口发电机组均为组装机,国产机组目前也有一体化的(即发电机和发动机是同一品牌),性能上也同有些进口机组不分上下,且价格便宜,故在选购时应全面了解机组各部件的品牌(有些厂家只报柴油机或发电机品牌,不报产地,不报机组品牌等),才能综合评估出机组的档次。

篇2:插座的购买与使用

1看

(1) 看产品外包装。产品外包装上

应有清晰的厂家地址、电话, 内包装中有使用说明和合格证、“CCC”安全认证标志、规格型号、额定电流值、电源性质符号及相关警示语等。

(2) 看插座实物。优质产品外观工艺精细, 插孔光滑, 面板无气泡。

劣质插座的特点是无生产厂名, 仅在插座或单个包装上标有“广东、浙江、中国制造”等字样, 有的无任何标志或说明。产品工艺粗糙, 插孔有毛刺, 不光滑。

2摸

表面光滑, 有厚实、柔韧手感者为优质产品。一般来说, 表面不太光滑, 摸起来有薄、脆感觉的产品, 各项性能是不可信赖的。

3试验

在购买现场临时借用一个插头, 插入插座时, 略感有一定阻力, 插入插座后应接触良好, 没有松动感觉, 并且不太费力即可拔出者为优质产品。如插头插进去时手感很吃力, 或手感无力, 插不紧, 有轻微振动, 甚至手一松插头就脱出来的产品千万不要购买。

4估质量

最好估量一下单个插座的质量, 插座内部的铜片厚, 插座才会重, 优质产品因使用铜材量大而不会有轻飘的感觉。

篇3:购买保险比较成本和品质

成本和品质进入消费视野

消费者缺少保险成本与品质比较意识,跟缺少市场培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市场放开之前,保险主体少,如同两三只羊生活在广袤的大草原上一样,从来都不担心生存问题,也就缺少产品创新的动力。市场上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在费率、回报和服务上也大同小异,那时谈论保险成本和品质比较等问题显得不切实际,没有什么可以对比和进行选择。

最近两年,保险市场逐渐放开,对国内市场觊觎已久的外资保险公司大量涌入外,数量增加到37家,而中资保险公司也加快了市场拓展步伐,今年又将有20家中资保险公司开业。保险主体迅速增多,资源有限,竞争不可避免。而产品是保险公司竞争的有效“武器”,面对开放的市场,不管是老公司还是新公司,都铆足了劲创新产品。

当前保险市场的发展很不均衡,在寿险市场上,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和太保寿险三家大保险公司已经先行发展了近20年,所占市场份额超过80%,拥有广泛的销售队伍和客户群,新保险公司要立足发展,必须付出更多成本,包括降低产品价格、丰富保障范围等。在新公司的刺激下,老保险公司则要努力保持市场优势。在较量过程中,保险产品不可避免地多元化起来,如今年1月份,寿险公司推出的同类分红两全保险就有六七种。产品丰富的同时,在品质上也良莠不齐,价高者不一定品质高,价低者不一定品质低。

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产品,缺少市场培育的消费者为拥有选择权而欢呼雀跃时,却又在为选择何种保险而头痛。如果不能准确地比较保险成本与品质,很可能买的保险不仅没有让自己心安,反而心烦,最后只能一退了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于是,成本和品质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

成本与品质的构成

保险成本是广义的,不单指缴纳的保费,而且是支出与所得的总和,包括保费支出、死亡给付、现金价值及红利和其他相关保障。保险公司由于经营收益、投资绩效、收益目标、营销成本等各不相同,在开发产品时确定的成本也会有较大差别。如费率是保险公司根据生命表、以往出险赔付数据加上公司的经营成本确定的,如果保险公司管理效率高,经营成本低,可以降低保险费率,消费者就相应少缴保费,相反亦然。这样,消费者有时遇到付出高保费可不一定买到优质产品的怪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以现在市场上较受欢迎的分红两全险为例:在拿到产品条款或者听完营销员的介绍后,消费者不要冲动购买,而要货比三家后决定。在设定总缴费额相同的情况下,有下列成本需要比较,这也是寿险产品主要的比较因素:同类保险的保险期间,是到80岁,还是终身保险,期间不同,到期后的给付也会不同;比较生存给付的现金多少;意外身故或者疾病身故的起效时间,能得到的保险金数额;重大疾病是否提前给付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随着保险风险保障功能一再被强调,保险公司增加了产品的保障金额,比较成本时要看清意外身故的给付金额,有的是保险金的2倍,有的则是3倍,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3倍比2倍的成本更低。此外,还要看手续费有无优惠政策,保单是否有抵押权,连续承保是否保额增加等,因为牵涉到红利问题,保险公司的投资盈利能力也应该成为保险成本的要素。

品质是保险比较的另外一个重点。保险品质包括公司经营是否稳健,服务的方便性以及公司提供的后续服务,再加上承保条件以及保障范围。保险说到底是给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安心的状态,如果产品具有瑕疵,比如,公司本身经营出了问题,保险利益难以保障;服务不到位,出险后,不能及时查勘,支付理赔款或给付金拖沓,都会给消费者造成不安,这也是保险品质不好的直接表现。

所以,选购保险在比较成本的同时,要比较商品品质。以车险为例,现在车险费率市场化,产品的差异性也表现出来,有的保险公司对赛欧、雅阁、飞度等车型上调20%保费,有的则对吉利、长安羚羊等提高保费;有的还对8万元以下的车拒保。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根据自己的车型进行比较选择。比较下来,对自己车型增加保费的品质肯定较低。

此外,服务是保险品质的关键因素,却常被消费者忽略,或者在进行成本比较的时候,成为牺牲对象。还是以车险为例,有时购买了成本相对便宜的车险,但是因为保险公司小,查勘理赔力量薄弱,出险后会遇到查勘理赔的时间长、理赔不方便,异地出险的查勘理赔麻烦等问题。而那些购买成本相对较高的车险产品,可能会提供丰富的服务支撑,如酒后代驾、全城通赔、免费拖车、1000元内现场赔付等服务。在这些前提条件下,进行综合比较,然后权衡利弊就非常必要了。

上一篇:笛卡尔第一个沉思分析下一篇:观看《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