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收入证明

2024-05-05

农村的收入证明(精选16篇)

篇1:农村的收入证明

收 入 证 明

兹证明系我村村民,其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作物种植、养殖、本地打工、外地打工、个体经商、农村低保、其他(请说明),无)。(可多选)

影响家庭经济状况有关信息(若无,写无):

农作物种类:面积:亩

经济作物种类:面积:亩

养殖规模:承包水塘、山林等情况: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情况:

上一年度(自然年)该村民的总收入(包含但不仅限于种植收入、养殖收入、打工收入、经商收入等)为人民币¥元

(大写:万仟佰拾圆角分)。

上述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公章):

经 办 人:

联系电话:

经办日期:年月日

注:此证明供上海理工大学学生申请2012-2013学年困难认定之用,请配合如

实开具。

篇2:农村的收入证明

特此证明。

县(区)级(含)以上民政部门盖章

篇3:农村的收入证明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大幅提高。然而, 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众多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是从全国范围内、区域间还是从区域内部来说,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均有扩大的趋势。[1][2][3]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后发现, 目前我国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从宏观角度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

薛军民认为, 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剧了农村内部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4]周云波亦认为我国农村二元反差的不断扩大拉大了农村收入差距;[5]唐平、陈建东则提出了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差距是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决定性原因。[6][7]

2.从微观视角分析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

陈宗胜和周云波认为, 农户生产性固定资产的积累状况是导致天津市1996~1999年收入差距增加的唯一原因;[8]李学灵和张尚豪也指出非农产业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和农民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是造成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9]胡荣在对福建省寿宁县和厦门市10个乡镇的农村居民抽样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了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 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日益扩大。[10]

上述研究从不同方面剖析了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原因, 但总体来说这些研究从宏观角度分析的多, 从微观角度剖析的较少;用基尼系数作为收入差距指标的多, 用泰尔指数的少;且研究数据相对来说已陈旧, 对最近几年数据研究不多。

我国各省的经济实力、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各不相同, 特别是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很大。安徽省是位居我国中部的农业大省, 人口多, 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有关资料显示, 2009年安徽省城镇化率为42.1%, 而全国城镇化率则为46.6%;且2009年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504元, 低于全国水平613元。虽然安徽省经济实力和人口构成均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整体来说, 安徽省的状况是接近于全国水平的。因而笔者选择了安徽省作为研究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特定对象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在此, 结合《安徽省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的数据, 运用泰尔指数为指标测算2003~2008年安徽省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 并从分解其收入源入手来探究造成收入差距的内在原因。

二、2003~2008年安徽省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

1.数据的独特性及计算结果的精确性

笔者采用的数据是《安徽省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 (2004~2009年) 中的收入分组资料, 此数据与《安徽省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有明显不同之处:《安徽省统计年鉴》按人均纯收入将农村居民收入分为10组, 而《安徽省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按农村居民收入高低不同将农村居民收入分为20组。在计算收入差距的泰尔指数或者基尼系数时, 如果分组过少则会忽略组间差距, 从而会造成对测算结果的低估。因此, 相比《安徽省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来说, 我们选取数据测算出的结果是相对比较精确的。

2.指标选取原因及指标计算方法

泰尔指数与基尼系数都是常用于衡量收入差距程度的指标, 但基尼系数存在一些缺陷。与基尼系数相比, 使用实证数据计算泰尔指数比较容易;并且在泰尔指数的计算中不对收入阶层赋予权重, 因而测算结果也不会影响对低收入阶层变化的反应;另外, 泰尔指数不仅能测算出整体收入差距的变动, 而且还能测算出组内差距和组间差距对总体收入差距变动的贡献率。

根据上述原因, 笔者选用泰尔指数作为测算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总体泰尔指数的计算方法为:

T=∑qilogundefined

上式中qi表示第i组农村居民收入占全省农村居民总收入的比重;yi表示第i组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u表示全省农村居民平均收入;pi表示第i组的农村人口占全省农村总人口的比重。

3.2003~2008年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总体状况

农村居民总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 而纯收入是总收入减去各项费用后的收入。一般情况下, 采用人均纯收入作为衡量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 因此, 笔者亦采用年纯收入作为衡量安徽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指标。

根据公式①并结合《安徽省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的数据, 笔者计算了安徽省2003~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的泰尔指数 (参见表1) 。

由表1可以看出, 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泰尔指数呈下降趋势, 且在2005年之后持续下降。由此可见, 近年来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整体呈缩小趋势。

通过表1和图1可以看出, 安徽省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差距呈下降趋势;家庭经营性收入差距有略微上升之趋势;变化最大的是财产性收入差距;转移性收入的泰尔指数起伏不定, 但总体来说, 2004~2008年的转移性收入差距比2003年缩小了。这些收入差距的变化原因, 笔者将在下文进行解释。

同时, 笔者也计算了2003~2008年安徽省农村居民不同收入来源的平均数与中位数 (见表2) , 计算结果表明, 各类收入的平均数都大于中位数,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类收入来源的差异。

采用表2中的数据, 笔者进一步计算出了各项收入的平均数与中位数的比值 (详见表3) , 以此得出了2003~2008年安徽省农村居民各项收入差距的走向。

由表3中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 人均纯收入平均值与中位数的比值整体呈下降趋势, 特别是从2005年持续下降, 这与人均纯收入的泰尔指数走向是一致的。2003~2007年的工资性收入平均值与中位数的比值走向与其泰尔指数的走向是一致的, 只有2008年不同。2003~2008年, 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平均值与中位数的比值整体走向与各自的泰尔指数走向完全一致。

此外, 笔者还计算了2008年相对于2003年的安徽省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各项收入的增长率 (见表4) 。表4数据显示, 2008年与2003年相比, 安徽省农村居民全年纯收入增长率比城镇居 民高0.5个百分点, 全年纯收入中各项增长率只有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率低于城镇居民。由此可以看出, 农村居民在国家经济发展及国家对农村经济大力支持过程中是受益的, 其收入水平提高的速度要快于城镇居民。

另外, 与全国水平相比较, 2008年相对于2003年的农村居民年纯收入增长率, 安徽省要高于全国水平, 并且安徽省2008与2003年城乡居民年纯收入增长率差异小于全国水平, 即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小于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

三、2003~2008年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农村居民收入由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等四部分构成。安徽省农村居民的这四类收入中, 占主要地位的是家庭经营性收入, 其次是工资性收入, 而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较小 (见表5) , 这与全国农村居民收入的构成状况是类似的。

利用表5中的数据, 笔者绘制出图2。从图2显示的结果来看, 家庭经营收入与工资性收入在全年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两项收入之和在全年收入中的比重超过90%。因而, 这两项收入的变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变化起主要作用。但是, 同时也应看到家庭经营收入占全年收入的比重在逐步下降, 工资性收入的比重在上升。另外, 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比重较小, 但是呈逐年上升趋势, 特别是转移性收入的上升速度很快。

通过对上述四项收入的收入源进一步研究, 笔者发现:

1.安徽省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村居民外出从业收入, 并且外省从业收入占主要部分

例如:2008年, 安徽省农村居民外出从业收入占工资性收入的61.88%。另外, 外省从业收入占外出从业收入的82.86%。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农村居民获得的工资性收入逐年增加。由于外出务工者多数是农村中低收入阶层, 在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差异不大的前提下, 其外出务工收入的工资差异也不大, 因而近年来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差距在逐步缩小, 相应地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泰尔指数也呈下降趋势。

2.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主要来自于第一产业中的农业收入

如2008年第一产业纯收入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69.34%。但是, 由于受农业生产力的限制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影响, 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家庭农业收入减少, 并且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并不是均匀分布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家庭经营性收入泰尔指数的上升。

3.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快速增加主要来自于土地征用补偿收入

2003年, 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土地征用补偿收入占财产性纯收入的37.7%, 2008年为62%, 由此可见, 土地征用补偿收入对财产性收入的快速增加起主要作用。失地农民与有地农民在土地补偿收入上的差异使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差异扩大, 因而, 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泰尔指数也随之提高。

4.粮食直接补贴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 是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

在转移性收入中, 国家的政策性转移支付占73.53%。因而, 国家的政策性转移支付对改善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差距是非常有效的。如2008年人均粮食直接补贴占转移性收入的28%, 这项转移支付给主要从事务农的农村居民以补贴,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从事农业生产与非农业生产的差距。

而政府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 有利于改善农村居民的收入不平等状况。所以, 政府对农村居民的政策性转移支付的增加, 特别是粮食直接补贴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 是近年来安徽省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差距下降的决定性因素。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在我国农村居民年纯收入的四部分构成中, 工资性纯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所占比重最大, 因而这两项收入差异变化对农村居民总收入差异变化起主要作用。

笔者在对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测算的基础上, 对农村居民的收入进行了分解, 并且分析了各部分变化的内在原因。研究表明, 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变化起主导作用。虽然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较小, 但是, 这两项收入的影响正日益明显。因此, 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构成与安徽省类似的省份情况大体相同。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 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由于农村生产力的限制, 第一产业收入占农村居民总收入的比重逐步下降, 而农村居民外出从业收入所占比重日益上升。因而加快乡村城镇化步伐不仅能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报酬水平, 而且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2.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的一个原因是传统农业的生产率低, 因而改变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一个重要措施。

3.大力发展农村地区教育事业

教育落后是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低的重要原因。因此, 要提高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 必须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素质, 为进一步缩小农村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打下基础。而政府对农村居民的职业技能培训, 不仅能增加他们外出务工收入, 还能使一部分居民由外出打工变为在农村创业, 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居民自身的“造血”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更生.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分析[J].当代经济, 2006, (04) .

[2]李楠, 胡建兰.改革开放30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及经济影响[J].求索, 2008, (12) .

[3]王宣, 陈晰.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J].商业文化, 2008, (11) .

[4]薛军民.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的公平与效率[J].财经研究, 2003, (04) .

[5]周云波.我国农村二元经济转换及其对居民收入差别的影响[J].经济学家, 2004, (01) .

[6]唐平.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 2006, (05) .

[7]陈建东.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分解[J].中国经济问题, 2009, (05) .

[8]陈宗胜, 周云波.城镇居民收入差别及制约其变动的某些因素——就天津市城镇居民家户特征的影响进行的一些讨论[J].经济学, 2002, (03) .

[9]李学灵, 张尚豪.安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测算与分解[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6, (12) .

篇4:农村的收入证明

肉牛产业是新晃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了打好新晃黄牛金字招牌,保证肉牛产品质量,增加肉牛产品市场竞争力。新晃县工商局根据吴仪副总理在国家工商局报送的《关于运用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促进农民收入的意见的报告》作出的“运用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促进农民收入是个好办法”要秋“切实抓好落实”的重要批示精神 ,在新晃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创造条件,使“新晃黄肉牛”成功获该县第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怀化市第一张与动物有关的国家“地理标志”名片,成为继我省“湘绣”、“浏阳花炮”、“临武鸭”等之后一知名品牌,为新晃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起到促进作用。据新晃县扶贫办数据显示,2008年,全县加工肉牛8800吨,加工畜皮20万张,创产值7.08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8%。牵动农户925户,劳动力3.7万人,农民养牛7.52万头,出栏2.95万头,产值达1.5亿元,养殖户户均实现增收1700余元,全县301万人通过黄牛产业脱贫致富,占全县总脱贫人口的43.6%,全县绝对贫困人口较“九五”初期减少了7万人。

1 促进新晃黄肉牛产业专业化、规模化,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新晃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有可养牛草山草坡119.9万亩和熟练的黄牛养殖技术加上熟练的肉牛加工技术,发展肉牛产业经济得天独厚。由于受“养猪为了过年,养牛为耕田”传统思想的影响,为一家一户养殖,不成规模。“新晃黄牛肉”获“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后,新晃县将肉牛产业开发项目列为十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大力实施“十乡百村万户”优质肉牛基地建设,该县肉牛养殖由传统养殖向适度规模养殖,由小农经济型向“公司+基地+农户”的转变。截止2008年底,全县建立十个基地乡镇养殖专业户50-80户,养牛规模1000头左右的养殖小区30个,养牛达18.63万头,人均0.6头,是全国人均的8倍,出栏7.01万头,是全国人均的10倍,实现肉牛产值1.02亿元。其中该县扶贫办和畜牧部门先后在 全县10个贫困村建立了能繁殖小区10个,饲养能繁殖母牛2945头,建立了育肥牛示范小区10个,发展10头以上规模肉牛育肥专业户580余户,省定扶贫村凉伞镇冲场村143户农民就有123户种草养牛,养牛8头以上的大户35户,2005年仅养牛一项就使该村贫困农民增加纯收入685元。牛肉加工上,该县通过引导佳信牛肉食品、老蔡牛肉食品等龙头企业对作坊式加工进行整合,形成了以佳信食品有限公司、老蔡食品有限公司为主的肉牛加工小区,并形成佳信食品冷鲜加工、老蔡肉牛休闲熟食品加工两大系列产品,全县生产干牛肉、麻辣香牛肉等2500吨,创产值1038万元,占畜牧业产值的3.41%,比上年增加6.15%。今年该县又规划建设了兴隆镇柏树林肉牛食品加工工业小区,目前已经进入有技术实力的肉牛加工企业10余家。

2 拓宽了新晃肉牛产业市场销路,增加农民收入

“新晃黄牛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在WTO框架下享有驰名商标同等的法律待遇,并在国际获得重点保护的特殊商标,是发展新晃肉牛产业,促进其市场化的重要推进器,一方面它以商标为载体将新晃黄牛肉的来源、特征、质量介绍给消费者,为他们选购时提供一种识别和引导,产生信任感和选购欲望。另一方面促使新晃肉牛产业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注意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和创新品牌意识,使自己被市场所接受,得到消费者认可,保持市场竞争力,拓宽市场销路增加农民收入。截止2008年,全县肉牛加工企业已在长沙、武汉、郑州、广州、深圳、成都、北京、上海、杭州、海南、重庆、南京、广西等20多个省、市、区建立了销售网点,在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有着固定的销售群。出口创汇2000亿美元。

3 进一步增强了品牌意识

“新晃黄肉牛”获地理标志产品使新晃肉牛产业各业主认识到品牌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证,是市场竞争和影响力的集中体现,拥有知识品牌的企业对上下游产业链条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能力,从而激励企业争创品牌。2008年老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又成功注册了“老蔡牛肉”、“富桥牛肉”,申请了“夜郎文化”、“清真食品”的包装专利。“老蔡牛肉”系列产品通过省级知识品牌现场验收,多次荣获“湖南省国际农博会金奖”产品成功进入了上海、广东省等大都市市场,并出口东南亚、东欧等国家和地区。2008年出口牛肉240吨,创汇800万美元。公司被评为“怀化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4进一步提高牛肉的附加值,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

篇5:农村低保家庭收入证明

特此证明。

证明人:XXX

篇6:农村商业银行收入证明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北碚支行:

兹证明 系我单位职工,自 年 月以来,一直在我单位工作,现本单位对其资信状况作如下证明:

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工作岗位:,现任职务:,职称:,学历:,参加工作时间: 年 月,现任岗位时间: 年,婚姻状况:,家庭人口 人,目前月固定收入:(大写)人民币 元,每月缴纳公积金金额: 元,其他收入来源:(大写)人民币 元。

特此证明

(单位公章)年 月 日 单位地址:

单位联系人:

联系电话:

篇7:农村的收入证明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用社:

兹证明系我单位正式职工,该员工具体情况如下:

1、现任职务:

2、职称:

3、部门:

4、最高学历:

5、在我单位已工作年限为年;

6、已与我单位签订了年劳动合同,期限自年月 日起至年月日止 ;

7、该员工在我单位月均收入总计为人民币元,其中工资为收入元,其他收入为人民币元。

以上证明仅供向贵行申请贷款使用,我单位保证上述填写内容是真实的。

单位公章(或人事劳资部门章):

年月日

我单位人事劳资部门联系电话:

篇8: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动态解析

1 我国农村家庭收入流动的分解方法

与收入流动影响因素的分解方法类似, 对收入各组成部分流动性的分解仍然是借鉴了收入各组成部分不平等性的分解方法。目前, 对总收入不平等按照收入组成部分进行分解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Fei、Rains和Kuo等 (1978, 1979) , Pyatt、Chen和Fei等 (1980) 采用的基于收入变异及基尼系数的分解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根据虚拟的基尼系数 (Pseudo-Gini coefficient) 以及基尼系数的集中度 (Concentration Ratio) 来对各收入组成部分的不平等性贡献进行加权计算;二是Shorrocks (1982) 通过定义一系列公理推导出的按照收入组成部分分解总收入不平等的方法 (Fields等, 1999, 2003;Fournier, 2000) 。Fields等 (2003) 将这两种收入不平等的收入组成分解法运用于总收入流动的收入组成分解。从对印度尼西亚、南非、西班牙和委内瑞拉四国收入流动性的构成分解结果来看, 两种方法的分解结果有一定差异, 但是差异并不大。因此, 本文借鉴以上分解方法, 并采用更具一般性的公理性方法 (Shorrocks, 1982) 对我国农村家庭收入流动按照各收入来源进行分解。

令家庭的总收入为各分项收入之和, 即令I为收入不平等指标, 那么, 按照收入来源分解不平等就是将总收入不平等分解成n个部分 (Sk) k=1…n。Sk是第k项收入分配的函数, 记作YkΣΣ;它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就为 (πk) 。因此,

这里Sk就表示第k项收入对总收入Y不平等的贡献。

Shorrocks (1982) 提出按照n个收入组成部分对总收入Y进行分解的6个条件:

条件1:I是一个连续的、对称的不平等指标。

条件2 (连续性和对称性) :1) 每一个Sk, k=1…n对Yk是连续的。2) 对任何收入来源的改变, 所有的Sk, k=1…n都是不变的。

条件3 (独立性) :每一个Sk, k=1…n都是独立于其他收入组成部分Yj#k的划分的。

条件4 (不变性) :对任何分析单位的变化 (个人或家庭) , Sk, k=1…n都是不变的。

条件5 (标准化) :若各收入组成部分是平均分配的, 那么他们的贡献Sk就为0。

条件6 (对称性) :对收入的任意两个来源 (Y1和Y2) , 如果Y1能由Y2通过一个简单的置换得出, 那么S1=S2。

公理:在以上6个假设基础上, 任何收入不平等度量 (I) 能够按照收入组成部分分解为:

将上述方法中的收入变量 (Y) 替换为家庭人均收入变化变量 (M) , 就可以分解出各收入组成部分的流动对总收入流动的贡献。即

2 我国农村家庭收入流动的分解结果

下表显示了各收入组成部分的流动对家庭总收入流动的贡献。在全体家庭的收入流动中, 工资性收入流动占到一半以上, 达到52.94%, 其次为农业收入流动 (20.33%) 。贫困家庭的收入流动中, 工资性收入流动和农业收入流动也是最主要的流动来源 (47.05%和34.98%) 。与全体家庭和贫困家庭收入流动有所不同的是, 在富裕家庭, 工资性收入流动更为重要, 其对总收入流动的贡献达到了68.33%, 而农业收入流动的贡献更小, 仅有1.98%。因此, 不论是全体家庭、贫困家庭还是富裕家庭, 工资性收入的流动是我国农村家庭收入流动的首要来源。

参考文献

[1]Fei, J.C.H, Ranis, G., Kuo, S.W.Y., Growth and the Famil y Distribution of Income by Factor Component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8, 92 (1) :17-53.

[2]Fei, J.C.H., Ranis, G., Kuo, S.W.Y., Growth with Equity:The Taiwan Case,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3]Pyatt, G., Chen, C.N., Fei, J.,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by Factor Component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0, 95 (3) :451-473.

[4]Shorrocks, A.F., Inequality Decomposition by Factor Components.Econometrica, 1982, 50 (1) :193-211.

[5]Fields, G.S., Ok, E.A., Measuring Movement of Incomes.Economica, 1999, 66:455~471.

[6]Fournier, C.C., Inequality Decomposition by Factor Component:A New Approach Illustrated on the Taiwanese Case, Econometric Society World Congress2000Contributed Papers, 2000.

篇9:农村的收入证明

个人收入证明参考样本

Embassy of [country name] in Beijing

[address]

Income Certification

To whom it may concern,We certify that [Mr./Ms.××[Passport No.××] has been employed by [company

name××] as a [title] since [month/year].We also certify that [his/her] current monthly salary is RMB[××](after/before tax).This letter has been only issued to assist

[Mr./Ms.××] for [his/her] application of a tourist visa.Yours sincerely,[Company Name]

Sign by:[Name] and [Title]

篇10:浦发银行收入证明-收入证明

兹有我单位职工 ,职业 ,行政职务 ,技术职务 ,已工作 年 ,月平均收入 元(或税后年收入 元)。

我单位对上述证明的真实准确性负责。

特此证明。

证明单位名称:

证明单位章:

年 月 日

推荐阅读:

广发银行收入证明

建设银行收入证明

银行贷款收入证明书

篇11:单位开具的收入证明

兹证明___________先生(女士)是我单位职工,工作年限________年,在我单位工作____年,职务为__________,岗位为______________,工作性质为____________,职称为___________,该员工是否有违规违纪行为___________.其身份证号码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平均月收入为人民币(大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

填表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单位(盖公章)______________

单位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营业执照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办公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单位承诺该职工的收入证明真实。

篇12:农村的收入证明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全省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虽然农村居民收入自改革开放以来节节拔高, 但是农村居民收入还是远低于城镇居民, 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 黑龙江省在农村金融建设方面不完善。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持续推动力, 想发展农村经济、培育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保持农业稳定、持续地发展, 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 (章奇, 2005) 。农民收入水平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那么农民收入与农村金融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存在怎样的关系, 是我们研究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影响首先要清楚了解的问题。本文根据黑龙江省的具体情况, 选取了1992年至2011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在农村金融和收入理论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而二者之间的关系, 旨在为农村金融更加深入农村提出理论支撑, 指导黑龙江省的农业经济发展, 使农民收入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核心, 经济的发展与金融的发展紧密相关, 他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农村方面, 金融发展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

国外学者已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诸多研究, 这对我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要借鉴成功的研究经验,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加以改进, 得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结论。目前国内学者主要是基于国家整体进行宏观的研究, 对农村金融体制的健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是对各地区的具体实证分析尚且缺乏, 而实证分析又是深入了解某一地区农民收入受金融的影响的重要手段, 因此必须依据该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实证研究。

三、样本和数据选择

(一) 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很多, 我们根据黑龙江省的发展情况, 参考以往研究经验, 选取了影响力较大的几个因素, 主要包括:

1. 农民收入指标

考虑农户纯收入受该时期物价的影响, 为了更准确地表示农户收入水平, 本文选择修正的农民纯收入作为衡量黑龙江省农民收入增长指标变量。利用农村消费价格指数 (CPI) 对农民人均收入进行了调整, 即Y= (y/cpi) *100其中, Y表示农民收入水平, y表示农民人均纯收入。

2. 农村居民消费指标

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能反映农村居民的消费情况, 进而是农村居民收入情况的间接反映。故本文选取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表示该指标, 用FP表示。

3. 农村从业人员结构变量的变化指标

为了衡量农村的产业结构, 本文采用农村就业结构变量来计量, 简记为R。由于农业就业主要集中于第一产业, 故农业人员数量以黑龙江统计年鉴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替代, 非农业人员等于农村从业人员数与农业人员数的差额。

4. 农村金融发展指标

在衡量金融机构发展问题上, 本文选取两项指标:农村金融发展的效率指标。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是指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效率。我们参考以往众多学者的研究经验, 这一指标用黑龙江省农户储蓄存款余额/黑龙江省第一产业总产值表示, 记为FE;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指标。在以往研究表中, 银行贷款占GDP的比重被认为是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最有影响的指标[8], 故本文用黑龙江省金融机构资金运用在农业短期贷款/黑龙江省第一产业总产值来表示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 记为FS。

本文对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进行变形, 将其转化为线性模型, 得:

其中, Yt、FEt、FSt、FPt、Rt分别表示第t期农民人均收入、农村金融发展的效率指标、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指标、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从业人员就业结构;Ut表示第t期的残差项。

选取黑龙江省1992-2011年的上述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黑龙江统计年鉴》。

(二)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1变量的描述统计可以看出, 各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距都不是很大, 故本文直接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三) 实证结果分析

运用stata软件, 对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注:*表示在10%的水平下显著;**表示在5%的水平下显著;***表示在1%的水平下显著。LR为似然比检验统计量。变量deposit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在10%的水平下不显著。

由表2可以看出, 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以及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都与农民收入增长有正相关关系。当农户储蓄存款余额占第一产业总产值之比增加60.7%时, 农民收入增长几乎达到100%, 这一结果显示, 金融机构以安全、科学的方式为农户理财比农户过去习惯式的保管财产方法的效率高得多, 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成熟完善可以为农户带来更多收入。而金融机构资金运用在农业短期贷款占第一产业总产值之比增长仅23.62%时, 农民收入增长就已经增加接近100%, 这说明, 农户以贷款的方式发展第一产业可为自己带来极高的收益, 其中金融机构的完善更是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有效的管理好贷款, 不仅为金融机构自身带来收益, 更是大大增加了农户的收入。金融机构的稳定发展与完善会为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带来积极的影响。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农民收入的正相关关系, 则说明了消费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农民收入增加带来的。分析结果显示, 农村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增加会对农民收入增加产生负效应, 当农村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之比增加95.51%时, 农民收入减少约100%。笔者分析,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黑龙江省目前第一产业劳动力已趋于饱和, 耕地、园林、鱼塘已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达到产量最大化, 此时劳动力增加, 边际生产率递减甚至接近零, 造成第一产业平均收入下降;二是第三产业日益发达, 农业收入与其他产业收入相比较低, 当等量的农村人口从事农业劳动时, 其收入不如从事工业或第三产业收入多, 这一结论也符合我国大批农民工进城打工的社会现状。

(四) 序列平稳性检验

为了验证结论是否科学可用, 笔者对其进行了怀特检验该检验的原假设是同方差。

检验结果显示, 接受原假设的概率是14.38%, 故不存在异方差, 检验通过。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回归分析, 验证了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效率、规模、农产品收购价格以及农村就业结构都与农民收入增长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村金融发展、农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就业结构、农民收入之间保持着相关关系, 这说明从长期来看黑龙江省农村金融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近20年来黑龙江省农村金融规模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这一结论证实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也是农民收入的增长原因, 表明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以上研究表明, 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 对农村金融发展的需求是巨大的。为了促进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稳定、高效、持续地发展, 必须重视对农村金融的发展, 基于此, 笔者建议: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边缘化, 农村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不够, 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而如果想要改变农村金融边缘化的现状, 就要不断的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在这个过程中, 必须要坚持“务农、支农、助农、促农和富农”的原则, 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和民营金融机构多种形式金融机构并存、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有序竞争的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

培育农村金融竞争性市场。现有的改革方案并没有把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性放在首要位置上, 只有在保证充分竞争的基础上, 才能保证农村金融机构更好、更高效率的的为农村服务, 保证农村的基本资金需求。今后的改革要尽量开放农村金融市场, 激励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成立, 加大农村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度。

参考文献

[1]章奇.推动农村金融改革的多元思考[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 2005 (7) :35-36

[2]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及其金融结构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4 (7) :23-24

[3]张建波, 杨国颂.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 2010 (4) :1-9

篇13:收入证明的标准格式

兹证明(姓名)(身份证/军官证/护照号码)自年月至今一直在我单位工作,目前担任职务,月收入为人民币(大写)。

特此证明

我单位对此证明内容的真实性承担责任。

盖单位公章

年月日

1、单位地址:

2、经办人(签名):

篇14:公租房的收入证明

特此证明。

盖章:__________________

篇15:工作证明(收入证明)

为我单位正式在编员

工,担任职务,任职年,年收入人民币(大写)万元,(小

写)¥万元。

证明仅限办理银行信用卡使用,本单位确认该员工工作的真实性,但不承担任何担保

责任。

篇16:农村的收入证明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前提和基础,实践证明,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王继昌,2000)。面对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挑战,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收入结构调整成为了扶贫攻坚、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村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伴随着改革进程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在此过程中,农村产业结构发生阶段性变动的同时,农村经济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刘乔,2011)。经济的发展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就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的变化(李良,2009),“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和制约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提升的瓶颈,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朱伟民,2004)。针对这一问题,我国许多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刘秀兰和胡文君、付勇(2010)以1991~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和我国产业结构构成数据以及我国按三次产业划分的劳动力结构构成数据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方程,采用SPSS16进行回归分析,用逐步回归法求得的多元回归方程式验证了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产业结构越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越快,农村居民收入越高,反之,农村居民收入就越低。西部民族地区相对来说,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农村居民收入还处于全国最低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大,影响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转变。杨烨军和宋马林(2008)在阐述农村产业结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农村产业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角度研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吴愿(2014)运用DEA模型分析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转型对农民收入具有积极作用,并建议通过加快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转型、扩大二、三产业在农村的发展等方法,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以便于更大程度地提高农民收入。更多学者对各省、市进行了研究,何长辉和乔继红(2010)以湖北省荆州市为研究对象,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相关性作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以验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影响。聂雷和何如海(2012)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了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对农民纯收入的影响,并提出了如何通过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金晶(2012)为揭示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湖南省为例,运用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湖南省1985~2008年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互相促进。

林芝,藏语意为“太阳宝座”,是西藏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100m,总面积11.7万km2,截至2014年,林芝市的总人口20.3万人,其中藏族12.2万人,门巴族7800人,珞巴族2800人,僜人1500人,其它少数民族人口约650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汉族、门巴族、珞巴族等11个民族和僜人和睦相处的多民族聚居区,素有“西藏江南”、“雪域明珠”、“东方瑞士”等美誉。近年来,林芝生态旅游产业、农牧特色产业、水电能源产业、藏医药产业、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农牧业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水电能源产业加快发展,藏医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到2014年,林芝市生产总值市生产总值已达92.86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6.67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9582元,为西藏自治区地级市(区)农民收入最高城市,比第二名拉萨市多324元,比昌都市多2966元。虽然林芝市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且一直位列西藏自治区前列,但是仍存在较多问题和困境,县域经济和产业收入严重制约着林芝市农民人均收入的提升,以及影响林芝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的研究更多倾向于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与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而对更具针对性的农村收入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关系鲜有研究,同时林芝市在西藏自治区极具代表性,因此本文针对性的对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农村收入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进行深入的探讨,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供理论支撑,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2 计量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2.1 计量模型

农村收入结构涉及第一产业(种植业收入、林业收入、牧业收入、渔业收入)、第二产业(工业收入、建筑业收入)和第三产业收入(交通运输业收入、商业、饮食业收入、服务业收入和其它收入),与农村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本文利用三次产业收入表示农村收入结构,以农村经济总收入表示农村经济。为了考察农村收入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本文构建计量方程将四个要素纳入框架中进行分析,其方程如下:

式中,Ire表示农村经济,A gr、Ind、Ser分别表示第一产业收入、第二产业收入和第三产业收入,α、β、γ为农民收入结构的回归系数,εt为残差向量。

2.2 数据说明

选取林芝市1995~201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第一产业收入、第二产业收入和第三产业收入作为研究样本,并且对数据取自然对数。

3 实证分析

3.1 单位根检验

为避免回归产生谬回归,回归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这里我们采用ADF方法来进行单位根检验,具体结果见表1。

注:检验形式中c表示截距项,t表示趋势项,通过数据线性图来判断;△表示一阶差分。

由表1可以看出,四个变量在一阶差分情况下是平稳序列,且通过5%显著水平,即该组变量为Ⅰ(1)序列,满足协整检验条件。

3.2 协整检验

运用EViews6.0计量软件,根据(1)式计算结果见表1。从结果可以看出,农民收入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高度拟合,其回归方程为:

从式(2)中可以看出,农村收入结构对农村经济增长起着正向促进效应,其中第一产业(农业)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服务业)。第一产业收入、第二产业收入和第三产业收入每提高1%,将促进农村经济分别增长0.5104个百分点、0.0832个百分点、0.3632个百分点。

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其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残差序列在5%的显著水平下平稳,因此,LnIre、LnAgr、LnInd、LnSer存在协整关系,即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收入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

3.3 Granger因果检验

为进一步检验农村收入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进一步检验农村收入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检验结果见表4。

从表4的因果检验结果得知,在10%的显著水平下,农村经济增长与第一产业收入是相互因果关系,即第一产业(农业)的增长,收入增加,会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反之农村经济增长也会促进第一产业收入的增加;第二产业(工业)收入不是农村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农村经济增长是第二产业收入的Granger原因,这可能是因为农村工业发展缓慢、弱小,根本无法对农村经济起到促进作用,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工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收入是农村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农村经济增长不是第三产业收入的Granger原因,这可能是因为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生态旅游业、农家乐等,对农村经济增长起着较好的促进作用,而农村经济增长尚未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未能促进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可知,农村收入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村收入结构对农村经济增长起着正向效应,其中第一产业(农业)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服务业),并且农村经济增长与第一产业收入是相互因果关系,第三产业(服务业)收入是农村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即农村收入结构的变动将会引起农村经济增长的变动,调整农村收入结构,将能够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结合林芝市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调整及优化农村收入结构,提高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加快建立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围绕农林牧渔业调整种养结构,提高单产效益,引导农牧民,种植单产效益高的农作物,养殖市场效益好的水产和牲畜,增加农牧民收入。积极推进生态旅游和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农家乐等,扩大农民多样化的生产收入。

二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牧民转移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加快农村产业结构格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农牧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要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牧民素质水平;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以及依托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来提高农牧民的收入水平。

三是加大惠农支农、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切实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的惠农、强旅政策,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加大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逐年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农村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基地。

参考文献

[1]王继昌.优化结构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J].理论观察,2000(2).

[2]刘乔.广东农村产业结构的变迁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1.

[3]李良.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4]朱伟民.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增长研究[J].经济经纬,2004(6):116-119.

[5]刘秀兰,胡文君,付勇.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31(7):181-186.

[6]杨烨军,宋马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统计教育,2008(9):14-18.

[7]吴愿.产业结构转型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4(1):104-106.

[8]何长辉,乔继红.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研究——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J].热带农业科学,2010,30(6):94-98.

[9]聂雷,何如海,徐晨.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6):224-227.

[10]金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7):228-231.

上一篇:答辩工作安排学生下一篇:保护女职工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