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应急指挥平台

2024-05-17

油田应急指挥平台(精选9篇)

篇1:油田应急指挥平台

广东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情况汇

尊敬的德学局长、黄毅局长、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广东省安全监管局对大家莅临我局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地欢迎!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同志们介绍广东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06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发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我局党组对此高度重视,把加快我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与我局办公大楼建设同步展开。局办公大楼于2006年9月批准立项,随后即组织施工,按照设计,在办公楼顶层即大楼13层建设局值班室和省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

2007年,我局组织有关专家就应急平台建设问题,到省内外调研,借鉴省公安厅110指挥平台、省水利厅三防指挥平台、省交通厅应急指挥平台等建设经验,结合我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业务的实际需求,编写了《广东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了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的目标、内容、技术方案和方法步骤,上报省发改委立项。2008年3月,为保障平台建设与大楼装修同步进行,安排600万元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投入第一期建设,并于10月投入使用。2009年,又安排800万元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启动二期项目建设,截止目前,已完成应急救援指挥大厅、应急值班室、应急平台专用机房、通讯网络等基础支撑系统建设,开发了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门户网站,初步建成了应急值守、应急预案管理、应急资源地理信息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及视频监控系统、移动指挥平台、应急法规知识案例库、综合指挥调度等系统,对各分系统进行了有机的集成整合,去年11月份,开始进行应急平台相关数据的录入工作。

目前,平台的应急值守、预案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应急资源管理、移动指挥平台和视频监控等系统已部分投入使用,在安全生产应急日常管理和事故处臵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平台已注册各级安全监管机构170多个、安委会成员单位3500多个,录入各类电话号码600多条,重点监控的危险源7000多处,录入应急预案12000多份,应急专家、装备、队伍、仓库、避难场所等应急资源信息13000多条,接入各类视频监控图像共233路。随着应急平台的投入使用,数据录入进度也在逐步加快。

在加快省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的同时,着力推动市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与21个地级市安全监管局建立了视频会议系统,韶关市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已投入使用,另有15个地级市正在抓紧组织施工;今年2月,与省三防、交通、气象等部门就平台间数据和视频资源共享进行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着眼平台体系全局,注重统筹规划 2006年,抓住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契机,我局积极争取将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纳入《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和《广东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结合我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实际需要,明确了应急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立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决策、指挥、响应机制为一体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能实现从国家到省、市、县四级政府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功能。

在平台规划设计中,把当前和长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满足当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又适应未来技术发展和应急管理业务的发展变化,与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省政府应急平台、省安委会成员单位应急平台和我局信息化管理系统预留接口。

(二)着眼功能准确定位,注重平战结合 首先,我们把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定位为省安全监管局实施应急管理与救援协调指挥业务的信息系统,与我局信息管理系统既紧密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既共享信息资源,又相对独立运作。

其次,把广东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定位为省政府应急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实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事故处臵的专业子平台,遵循省政府应急平台体系的标准规范,作为省政府应急平台的专业延伸。

三是把广东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定位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的省级节点,遵循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标准规范,实现与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连接。与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共享有关应急信息资源。

四是把广东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定位为省安委会实施安全生产应急指挥的技术支撑平台,与省安委会成员单位应急平台互联互通、交换信息,能实现协调指挥其他部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功能。

五是把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定位为平战结合的信息平台。平时,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主要用于应急值守、应急预案、应急资源、重大危险源、预警预测、相关法规、应急知识、典型案例等常态化管理。战时,运用综合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信息报送、指挥调度、远程会商、辅助决策、应急评估等功能。

(三)着眼应急管理数据共享,注重建设标准 我们坚持全省“一盘棋”思想,不仅考虑了省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业务的需要,同时将地级市、区(县)和企业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通盘谋划,参照《国家应急平台体系部门数据库表结构规范》、《广东省应急平台体系技术要求》,制定了《广东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指导书》等一系列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标准规范,分别对省、地级市、县(区)和省内有关重大危险源、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防范单位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规划、设计、建设、应用和管理进行了规范,为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数据共享奠定基础。

(四)着眼平台实用有效,注重基础数据库建设 建设内容丰富、高质量的数据库,是确保平台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我们在注重平台硬件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首先,在满足国家应急平台数据规范要求的前提下,突出我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特点,使数据内容更加丰富,数据库具备较强大的扩展空间;其次,注重从源头上把好数据质量关,由各级安监部门、各相关单位进行数据采集和录入,通过举办应急平台操作使用培训班,明确基础数据采集的方法步骤,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安排专人核对校验数据的准确性,并将有关情况进行通报,对存在问题的单位提出整改要求;三是注重数据的日常维护,根据有关信息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数据。

(五)着眼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注重施工质量监管 应急平台的质量,对平台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严把质量关。首先,聘请业内权威专家和具有甲级资质的信息工程监理公司,从系统规划、方案设计、组织施工的全过程,为平台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和质量技术监理;其次,严把平台开发企业的准入关,明确要求参与平台建设的公司要取得系统集成一级资质和软件企业认证,并具有丰富的同类平台开发经验;三是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招投标规定,对每一个项目都进行公开招标;四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核心硬件以高端进口设备为主,通用硬件采用国内主流设备,软件开发设计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五是高度重视系统的安全防护,从管理制度、物理场所、通信手段、网络链路、操作应用和状态监控等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系统安全运行。六是加强技术文档的管理,建立完善的文档管理制度,确保项目资料的规范、齐全,为后期的项目维护奠定基础。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我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面临不少问题:一是经费保障方面,虽然省政府和相关部门给予很大支持,但经费来源有限,平台建设进度难以按计划进行;二是在全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方面,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级财政分灶吃饭,整体推进、同步展开的难度很大。由于部门体制制约和网络安全的因素,与省安委会成员单位平台间数据共享的协调难度大;三是在基础数据库建设方面,需要采集录入的基础数据量大、规范性强,基层安监部门和有关单位负责数据采集、录入的人员,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满足相关要求。四是在企业视频监控信息接入方面,由于缺乏法律法规依据,部分重大危险源企业对接入工作不积极,甚至有抵触情绪,致使视频接入工作比较迟缓。

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完善省级平台现有的系统功能,不断充实数据库,同时,多方筹集资金,根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开发相应管理系统。接下来,我们将着重开发应急演练模拟系统,逐步将全省重大危险源视频监控信息接入省应急平台,在粤东、粤西、粤北、粤中地区由省局统一部署移动指挥平台,并与省移动指挥平台联网,确保发生事故可在2小时内到达事故现场进行指挥调度;二是进一步推动市、县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督促各地政府加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经费投入,利用省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对先行地区给予重点扶持;三是进一步加强与省安委会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全方位实现与安全生产相关的省级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四是出台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的地方性规章,将已经颁布和即将出台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规范,上升为地方性标准,使应急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有法可依;五是要把应急平台更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急平台在应急管理和事故救援中的辅助决策作用。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在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指导下,在各兄弟省、市的帮助下,力争我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篇2:油田应急指挥平台

建设方案汇报

***市应急办 ***市信息化办公室 二〇〇八年七月

***市政府应急通信与指挥调度平台(以下简称“应急平台”)是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技术系统,具备多种语音、数据、视频等通信手段的融合和互为备份、实现包括现场信息、调度信息、预案等在内的各种信息的集中处理,为实现快速、科学、有序、高效地指挥调度提供技术保障功能。

一、***市应急指挥技术体系的现状及不足

目前,我市已建成***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作为日常性的社会治安、消防、急救、交通事故处置部门,应急联动中心已实现了110、119、122、120等个报警电话的整合以及多警种的联动,为***市提供集中统一的报警电话接听、警情处理、指挥调度、紧急状态控制等服务。

另外,我市各部门还建设了多个专业系统,包括防汛指挥系统、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等等。这些系统为各专业部门的日常和应急业务工作提供信息支撑。

作为应急管理和处置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市还先后建设了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和“天网”视频监控系统。其中,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作为政府无线调度共网,与应急联动系统同期建设,为应急联动及市政府、公共事业等各部门提供无线指挥调度的通信保障手段,具有快速、有效、及时以

及便于管理和互联互通等特点。目前,公安、卫生急救、市城管局、市交通委员会等单位已经成功应用本系统。

“天网”系统也已建成覆盖重点场所、主要街面的视频监控系统。目前主要用户有公安局、防汛、城管等。

与此同时,自然灾害也暴露出现有应急指挥调度技术手段的不足,主要如下:

(一)通信不畅,缺乏统一、可靠的政府应急通信保障平台:信息通信是应急指挥的“神经”,在自然灾害中,有、无线公众通信网均遭受严重破坏,政府又缺乏统一、可靠、有效的专用有、无线通信手段,尽管临时建立了一些应急性通信系统,但由于其覆盖范围、使用方式等方面的局限,以及互联互通存在问题,难以完全满足抗震救灾和应急指挥的需要。

(二)信息不全,缺乏一个全面的应急资源数据库平台:在此次自然灾害中,涉及卫生、自然灾害、气象、交通、民政、公安、建设等众多部门,科学的决策应建立在综合分析各种信息的基础上,但现在尚无有效的技术平台支持这种应用,各部门都是独立的信息系统,缺乏更新和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因此有必要建立市级统一的应急资源数据库平台,实现应急资源信息的信息共享,为突发事件分析、指挥调度和事后处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三)缺乏一个统一指挥调度的管理平台:应对大型突发事件,需要全面掌握各方面的信息,并综合研判,科学决策。我市目前已建成的应急联动系统,实现了卫生急救及多警种的统一接

警、分类处警,可以处理各种个体性、小规模事件,但无法应对大型群体性事件。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如何综合协调不同部门实现对突发事件的高效处置、及时信息发布、灾后救助和事后恢复重建等等,需要一个信息化统一的指挥调度的管理平台,不仅要实现事件的接报、分派、处置、反馈等,保证处置工作的规范性、有序性,同时也要提供现场管理与过程跟踪功能。

二、***市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目标

依托政府应急平台,在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通过多种形式保障至少一种通讯形式畅通,并通过统一沟通平台尽可能实现与多种终端的信息互通,实现信息的无壁垒沟通。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至少有一种可用的通信方式将远端的信息传送到应急指挥中心。

依托政府应急信息平台,建立一套统一的技术规范、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格式,形成一个整合、标准、开放的应急数据库平台。打破各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促进社会、企业、政府间的应急资源信息共享,解决“信息荒岛”和“信息孤岛”。为突发事件分析及资源调配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处理平台。

依托政府应急信息平台,构建起为指挥机关与各职能部门建立起信息化沟通桥梁,实现突发事件的统一指挥调度,形成规范化的“信息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理、事后反馈评估”的三段式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不断增强政府完成多样化应急指挥任务

的综合能力。

三、***市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原则

(一)统一规划的原则

我国的应急信息平台体系包括国家级应急平台、省级应急平台、部门级应急平台、地市级应急平台、县级应急平台、面向公众紧急信息接报平台以及面向公众的信息发布平台。我市应急信息平台的建设将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建设思路进行,本次建设主要包括***市应急平台、面向公众紧急信息接报平台以及面向公众的信息发布平台,同时与省级、国家级应急平台实现互联,并接入部门级和县级应急平台,我市各区县按照“***市应急平台的统一规划”进行建设区县级应急平台,并与市级应急平台互联。

(二)平战结合的原则

平时: 战时(灾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以及我市政府应急预案构筑了中国应急管理机制的“软环境”,但从应急管理的发展需要来看,应急处置机制还需一个强有力的“硬环境”——应急信息平台来支撑。

突发事件的应对采用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到平战结合,“防

病与治病并重”,对各种无法抗拒的突发事件必须有强大的抵抗力,***市应急平台需要考虑突发事件发生,出现极端情况下的应急响应,建立我市应急平台的灾备体系:包括网络通信链路、系统平台、数据库和软件系统、通信设备、背负式发电装置等软硬件的灾备,如平时主要依托电子政务网、***市公共呼叫中心和800M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作为应急平台的网络通信支撑,战(灾)时将租用卫星电话、微波通信等通信网络提供通信保障。

(三)资源共享的原则

应急指挥的核心宗旨就是争取在最短的事件调动多个部门、单位相互协调、共同实施,有效解决突发公共事件,这就需要各种信息与资源的整合,部门、单位之间才能协调“作战”,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的应急资源的数据标准,建立全市统一的应急资源数据库,实现应急资源数据的整合和资源共享。

(四)实用为主的原则

面对各种复杂的突发事件,往往要求应急平台在 图像为指挥人员提供综合的多媒体信息。

同时,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实现突发事件的“信息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理、事后反馈评估”的应急处置流程。

强大的互联网作为新兴通信工具,在自然灾害中的应急通信作用也日益突出,此次自然灾害发生后,某政府网站在电力、通信瘫痪、人员惊魂未定的情况下,网站发布小组坚守岗位,克服种种困难利用互联网持续披露灾区信息,使该政府网站成为所有心系灾区的人们了解灾情的重要渠道,让大家在 等多媒体融合通信。

 政府呼叫中心平台扩容、升级及备份  卫星通信系统(车) 有、无线通信互联互通系统  无线采集、发布  视频会议会商系统

***市12345呼叫中心已经覆盖了38个政府部门,可以在此基础上扩展成为“***市应急呼叫处理中心热线”,并将部门覆盖到政府所有市级部门和区县政府,同时考虑到容灾需要,建设应急指挥平台备份中心。

平台战(灾)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保障,平时作为政府非应急热线,也可为大型活动、展会、体育赛事等提供通信保障服务。

(二)应急资源数据管理系统

在应急指挥和应急事件的处置中,需要用到各种应急资源信息,如水务、气象部门的水情信息、雨量信息、卫生部门的医院床位信息、血浆信息、公安部门的户籍信息、监控图象(天网)信息,等等。这些信息数量巨大而且随时都在变化中,因此,应急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和及时性直接影响对事件处理效果,各种相关应急信息资源是应急决策的基础和依据。目前,各类应急信息资源往往存在于各相关部门,为实现对各类应急信息资源的统筹使用,建立统一的资源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建设应急资源数据管理系统,将在充分利用现有各部门成果的基础上,实现各类应急资源的归集整理、集中管理、分布更新、共享共用。

 GIS  与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的接口  天网接入系统

 应急资源信息采集、管理、分析系统  预案管理系统

(三)应急指挥调度与辅助决策系统

基于融合通信,构建U字形应急处理模式,建设指挥调度系统、视频会商系统、大屏幕系统等,实现突发事件的统一指挥调度,形成规范化的“信息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理、事后反馈评

估”的三段式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

平台提供各类事件的分发处理、文件消息分发、应急物质调度、医疗救护调度、人员调度协调、虚拟团队管理等等功能。

建设面向公众的应急信息门户,作为***市政府门户网站的二级子站点,主要面向公众为广大市民提供应急防范知识、应急处置知识、应急信息发布等功能,其主要目的是要在灾害来临前对公众普及灾难知识,在灾害发生时提供统一的对外宣传口径。

 市长公开电话(政府服务及事务调度系统)升级(日常使用)

 统一信息采集及发布系统  政府事务调度系统(平时使用)

 政府应急实时现场态势管理系统(应急状态使用) 虚拟团队管理系统

 辅助决策系统

 人员救助及物资管理系统

(四)备份系统

重要系统及核心应用的备份及快速部署

篇3:油田应急指挥平台

GIS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简称,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1]。它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对整个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及描述。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空间数据,包括定位数据、图形数据、属性数据[2]等。因此地理信息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河流分析,煤矿及石油开采等行业[1]。

近年来,数字化信息技术在油田生产、科研、管理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油田应急指挥建设方面,厂、作业区两级调度的职能基本上都是上传下达,没有实现领导坐阵指挥来处理各种事故的能力,且调度室的各种应急资料缺乏,没有用于生产应急指挥的数据库和软件系统,大部分工作只能靠人工进行指挥和凭经验来处理问题[2]。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根据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在事态发展即时信息的基础上形成全面、具体、针对性强的直观高效的应急预案,使预案的制定和执行达到规范化、可视化的水平[3]。本文将主要讨论应急指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2 系统的总体设计

油田生产应急指挥系统是以Arc GIS(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采用Oracle数据库作为数据的存储,通过Arc SDE使生产数据和地理数据有效的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具有事故提示、事故点定位、事故关联设备自动搜索及生成应急预案的应急指挥系统[4]。应急指挥系统的总体框架图如图1所示。

3 系统主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油田应急指挥系统主要的功能模块包括:事故发布与提示,事故点定位,故障点关联设备的自动搜索,故障设备相关资料的查询,地理信息查询,智能决策分析,系统维护等功能模块。这里主要讨论事故定位,综合信息查询,故障点关联设备自动搜索功能。

3.1 事故定位模块

事故点定位功能实现的是空间定位查找信息的功能,通过事故发现人员将故障设备名称或输油管道编号汇报给矿调度,然后通过输入设备名称或编号进行定位查找。同时将定位后的故障点通过网络发布给厂调度和其它指挥人员[5]。

事故点定位采用的是空间查询技术,确定选择集后通过IQuery Filter接口下的Where Clause方法定义查询条件,查询时还支持模糊查询。然后再通过IFeature Layer接口下的search方法进行循环查找,最后通过ISimple Marker Symbol接口定义高亮符号,并通过IFeature Selection实现高亮定位。程序流程和实现如图2、3所示(图2见下页)。

3.2 综合信息查询模块

综合信息查询是在与用户交流的图形界面中选择所要查询的区域,通过空间查询技术将设备的参数及相关的属性信息显示出来。同时,还要以将框选区域内设备周边地理环境的重要信息显示出来[6]。

程序的关键是空间查询搜索,通过trackrectangle方法画定选择区域,再通过Selection By Shape方法将所选择的图形区域内所有要素添加到要素选择集Selection Set中。然后循环遍历所有要素层将每个地理要素的图层分别取出,再通过定义查询指针p Cursor,利用get_value方法将查询到的要素层下的每个要素类中的所有信息取出,最后通过树形控件,按主次关系将所有查询到的信息显示给用户。程序的流和实现如图4、5所示。

3.3 故障点关联设备自动搜索模块

在油田生产中,事故发生时,不仅事故点本身的设备遭到破坏,与之相关的设备也将受到事故的影响,如果处理不急时会对油田生产带来很大的危害。故障点关联设备自动搜索模块很好的解决了该问题。

当事故点定位后,用户可以启动故障点关联设备自动搜索程序。故障点关联设备自动搜索程序包括二维故障点关联设备自动搜索和三维故障点关联设备自动搜索。二维的故障点关联设备搜索程序是通过空间拓扑运算和几何网络的追踪分析来实现的;对于三维的故障点关联设备搜索无法构建几何网络这一难点[7],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属性的关联设备搜索分析。

三维搜索程序是通过I H i t 3 D接口,利用get_Element方法获取三维设备。三维关联设备自动搜索程序的关键点是将空间查询和属性查询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故障点的有效属性查找与之相关联的设备,然后通过空间查询将该设备进行定位,再循环查找与设备关联的属性信息,通过这种属性信息的迭代,按照故障上游查找到井,故障下油查找到联合站的规则,将与故障点相关联的所有设备全部查找出来。并以高亮的形式在图形中显示出来。程序流程和实现如图6、7所示。

4 结束语

油田生产事故所包含的数据量非常大,Arc GIS因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和空间拓扑分析功能更适合用于油田生产应急指挥系统的开发。

油田应急指挥系统充分利用Arc GIS Engine进行GIS的开次开发,将地理信息相关功能嵌入到系统中,实现对油田事故点的空间定位功能和关联设备的拓扑分析功能,并将专家系统的功能模块化,有效的嵌入到应急指挥系统中来,更好的实现应急指挥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乌伦,刘瑜.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费丽娜,方源敏,吴晓明.基于GIS应急处理系统的设计[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与技术,2007,(2):100-102.

[3]禇文彬,万里红,简季.地理信息系统在应急指挥系统(110)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6,(4):153-154.

[4]杨昆,许立泉等.基于ArcGIS的地震灾害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地震研究,2006,(2):204-208.

[5]陈振明.中国应急管理的兴起——理论与实践的进展[J].东南学术,2010,(1):41-47.

[6]夏成林,刘政.对加快应急平台建设的思考[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8,(5):55-57.

篇4:打造上海无线电应急指挥平台

为了全面提升无线电管理、保障和服务能力,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局专门针对应急指挥平台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在建设期间进行多次方案演练,确保了系统将来的实战效果。经过多次需求完善、设计改进,应急指挥平台逐步成为一个符合国际应用技术发展趋势,具有国内领先技术水平,集GIS、GPS、投诉受理、指挥调度、视频实时监控、无线电综合管理为一体的高度集成的全方位综合无线电应急指挥平台。下图为整个系统的拓扑图:

应急受理系统

受理子系统由指挥中心投诉受理台、查询统计台和网络传输平台等组成,完成应急事件的接警和处理过程。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接处投诉单的填写、传送,以及接处投诉信息的综合查询和统计报表的生成;无线电监测设备(固定站、搬移站、便携设备)、人员车辆调度;全程数字录音;三方及多方通话功能及短信通知平台;台站、频率资料查询。

接处投诉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及其他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密切相连,受理台的文字台和地图台可以实现互动。上海市无线电应急指挥中心配置2个受理席位,均采用一机双屏模式,第一屏作为文字受理台,第二屏作为电子地图和调度台。

文字受理台上显示接处投诉的文字信息,如投诉举报电话信息(包括投诉举报人电话,投诉举报人姓名,投诉举报人地址,是否属于重点用户等)、投诉单位信息、预案信息等;地图台上显示投诉举报点的地理信息及有关地图操作功能,如投诉举报点的地理位置信息、相关单位信息、GPS监测车位置信息、道路状况信息等。

预案管理系统

建立一个无线电应急指挥方面的案例库、知识库,指挥人员可以随时调用,为指挥人员提供案例查询,以帮助做出正确的决策。

对于重点频率、区域,可自动调出预先输入的指挥方案,包括文字信息和地理信息,如详细道路、频率覆盖图、指挥步骤等信息。在预案的选择上,项目组根据日常工作的实际经验,分成一般干扰处理预案、严重干扰处理预案、特别重大干扰处理预案,按照干扰不同级别配置不同的人员、设备、车辆。同时针对重大赛事、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及考试保障分别进行预案设定,方便领导及时、快速地调动,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调整,保证可操作性。

地理信息系统

建设完成上海市城区(外环以内)与主要城镇1:2000,郊区1:10000,坐标系为WGS84坐标系的电子地图,叠加精度1米的航拍图。

地图操作:包括地图放大、地图缩小、漫游地图、测量距离、测量面积、旋转、上下移动、指北、环视、快照等功能;查询功能:包括道路查询、交叉道路查询、单位地名查询、台站、频率查询,并与应急受理系统联动定位。

大屏及触摸系统

将MPDP等离子高清晰度数码显示技术、MPDP等离子无缝拼接技术、多屏图像处理技术、信号切换技术、网络技术等应用综合为一体,形成一个拥有高亮度、高清晰度、高智能化控制、操作方法先进的大屏幕投影显示系统。

通过这套MPDP等离子大屏幕显示系统,可以实现对应急受理系统、监测系统计算机图像和监测车视频图像信息的综合显示,形成一套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信息显示管理控制系统,满足指挥、调度监控的各种需要,并取代现有的模拟屏,为监控、管理提供一个交互式的灵活系统,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指挥、会议、调度工作,便于及时做出判断和处理,实现实时监控和集中控制的目的。

SMART触摸系统与计算机相连接,可以在等离子拼接的大屏幕上用任意工具进行书写、批注、标识、打开和操作应用程序;通过SMART的数字讲台和机房的电脑主机可以对大屏幕的控制软件、AV矩阵、RGB矩阵等进行控制操作;SMART Notebook软件,无论是在写、画、上下左右拖动文件方面,还是将资源库中的各种图片和动画组织起来,都非常便于操作。

应急指挥平台各部分的技术框架、数据框架、接口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及编码均遵循国家或上海市相关规范和标准,以实现市级平台与所属部门和单位之间的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与此同时,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规范和标准、分步实施”的原则,保证了平台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开放性、可扩展性,以及技术上的先进性、成熟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篇5:油田应急指挥平台

油田钻井平台三维应急仿真培训系统

油田钻井平台三维应急仿真培训系统是一套针对油田钻井安全生产以及应对突发状况,快速进行应急指挥救援以及模拟演练的综合培训教学系统。北京金视和凭借与国内多家大型油田合作经验,研发出以油田钻井生产过程中突发状况的应急指挥、快速救援、预案模拟以及安全培训等内容为重点,准确的将油田钻井等真实场景的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展现,可预演模拟各种突发事故。做到快速、准确、高效处理突发事故,保障油田钻井正常的安全生产。

篇6:重大事故应急指挥机构

副指挥:黄

成员:刘厚才

篇7:火灾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火灾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城市火灾或其他灾害具有突发性、随机性等特点,一旦发生或救助不及时,就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把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地位系统)、RS(遥感技术)和通讯系统、VR(虚拟现实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建成现代化的.消防信息化体系,在城市突发事件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作 者:曾伟平 作者单位: 刊 名:安全与健康(上半月版) 英文刊名:SAFETY & HEALTH 年,卷(期): “”(9) 分类号:X4 关键词: 

篇8:油田应急指挥平台

2009年, 胜利油田在充分研究国内外先进企业应急管理与处置经验基础上, 提出了提升和改进应急工作的思路, 即借助网路和信息化手段, 建立和健全油田统一指挥、功能完善、反映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和处置机制, 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 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应急指挥信息管理系统于2010年全面开始研发、建设工作, 经过3年的历程, 目前已完成主要模块的研发, 并在油田开始推广实施。

2 设计目标、指导思想

2.1 设计目标

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应急管理现状基础上, 提出总体建设目标是:在数字化油田理论指导下, 依照“平战结合”的原则, 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计划, 采用先进网路和信息化技术, 建设覆盖油田主要生产矿区, 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信息管理系统, 全面提高油田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 预防和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减少突发事件对油田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2.2 指导思想

按照系统设计目标, 结合油田企业生产特点, 系统建设致力于实现应急日常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实现应急处置中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技术平台、统一数据源、统一数据库、统一信息流。在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 始终坚持以下原则:

2.2.1 以地理信息为平台, 为应急处置提供信息支撑:

通过在地理信息中定位数据、应急力量分布、信息反馈等, 将各类数据集成、关联为有效、实用的信息, 实现数据间的穿透, 为应急指挥提供可视化、多角度的信息。

2.2.2 力求操作快捷:

从实际工作出发, 采用固定流程、提前预置信息、加强信息关联与串接等多种技术手段简化操作步骤, 切实提高操作速度。

2.2.3 注重可扩展性:

系统开发留有良好的扩展空间, 表现在方便其他系统的接入、各类信息的动态定义和添加等, 可保证根据新业务的要求, 进一步扩展其应用功能。

2.3 开发平台

系统采用面向对象 (OPP) 的设计思想及原型化开发方法, 充分考虑系统的完整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 基于NET平台的C#语言和Arc GIS进行开发。

Arc GIS Engine是一组跨平台的嵌入式Arc Objects, 它是Arc GIS软件产品的底层组件, 是用来创建定制的GIS桌面应用程序的开发产品。它拥有强大和完善的GIS服务架构, 支持高度的可伸缩性二次开发。系统采用.Net平台, 与Arc GIS Engine有很好的兼容性。Oracle 10是一个全面的、集成的、端到端的数据解决方案, 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和高效的平台用于数据管理和商业智能应用。

此系统选择C#语言和Oracle作为Arc GLS Engine进行系统的二次开发主要编程语言和数据库平台。

3 系统建设内容

3.1 建设内容

系统具备突发事件接报、应急处置、应急物资管理和调配、应急力量管理和调度、应急预案管理、应急专家管理、指挥调度、模拟演练及培训、应急评估、地理信息等功能。其功能框图如图1。

3.2 系统架构

由于油田应急行动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涉及的部门较多, 而且这些部分分属不同的层面。根据项目建设原则, 将系统分为四层结构模式, 即数据支持层、通讯支持层、业务应用层、综合展示层, 如图2所示。

数据支持层:对油田设施、应急力量、物资、重点危险源等进行了全面调研普查, 建立了应急案例库, 将数据收集整理、汇总到油田数据中心。采用云计算[2]模式实现系统与其它专业应用间的数据互通与集成。

通讯支持层:由通信保障系统、移动通讯保障、现场视频监控等系统等共同组成了通讯支持层, 要求既满足应急平台日常工作需求, 又实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时话音、传真、对讲、会商等功能, 还需满足处理突发事件所需的音视频交互、指挥调度等功能。

业务应用层:通过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应用与集成, 为应急处置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撑, 实现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优化确定与启动, 现场应急决策指挥及应急资源的调配, 达到油田范围内的应急现场的可视化、信息接报迅速化、会商的异地化。

综合展示层:建立油田应急指挥中心, 通过大屏幕系统远程、实时监控突发事件现场的情况, 指导现场处置。

4 技术方案

4.1 油田应急指挥信息平台

GIS是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的重要辅助系统, 它利用SOA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面向服务体系架构) 模型设计出包含了多层次的多种应用和技术组件[3], 为用户提供基于网络的桌面、移动服务以及应用程序的Web服务。不管应急指挥中心系统是基于何种软件平台, 这些组件都能提供连续的、综合的、可扩展的GIS应用功能和服务, 其基本服务架构如图所示。

其中, 各模块实现的功能是: (1)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是针对系统管理员用户对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的后台操作管理。 (2) 用户管理模块:主要是系统登录用户的管理, 包括用户名称的添加, 密码的修改以及用户名称的删除。 (3) 图层文档管理模块:主要包括MXD格式、Shape格式和CAD格式等文件数据的输入, 图层以及JPEG格式进行保存以及打印输出。在该模块中, 系统提供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Arc SDE空间数据引擎来连接存储在Oracle关系型数据库中的空间数据。 (4) 数据信息查询模块:主要是对油田设施周边自然环境特征数据, 包括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各类环境要素背景值及污染状况数据;油田设施基础数据, 包括油、汽、水、电、路等。把查询得到的元素定位显示在地图上, 相应的数据则显示在数据显示窗口。 (5) 资料管理模块:主要是和应急相关的法律法规、应急设备和历史案例资料等文档的管理、查询和显示。对发生的事故具有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存储到Oracle数据库中。 (6) 决策支持模块:主要包括应急物资优化调运模型、井喷影响预测模型和基于GIS的应急预案模型。应急物资优化组织调运模型是对应急措施和资源调度进行优化选择, 实现应急快速反应;井喷影响预测模型是对井喷失控事件后可能发生硫化氢扩散的后果进行量化分析, 计算硫化氢扩散的危害范围, 为决策指挥提供依据;应急预案模型是进行GIS和DSS集成研究, 把GIS和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到应急预案中, 研究建立一个基于GIS的智能决策模型来实现应急预案的数字化。

系统集成地理信息、应急保障力量、应急处置信息、油田生产信息、天气信息、视频信号等, 开发了综合展示系统, 将各类应急数据与地理信息的有效关联, 突发事件与地理信息的有效串接, 实现了地理信息与应急信息的一体化展示。

针对突发事件多样性, 分析、细化了地理信息中的图层信息, 将图层与突发事件建立关联, 实现由事件类型决定展示的图层信息。系统已集成了油水井、生产设施、油气管线、电网、开发区块、油藏地质等生产图层, 实现了图层的任意组合显示。

4.2 基于GIS的事故灾害影响预测模型

模拟预测井喷失控后潜在危害影响范围, 即根据实际情况, 计算喷射燃烧、蒸气云爆炸及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扩散的范围, 就可以明确钻井井口安全距离。钻井井口安全距离是油气田开发安全规划中一个重要参数, 它的合理确定可以降低油气井开采过程中发生井喷事故时造成重大人身伤亡的概率。

当发生井喷事故后, 喷出天然气的量取决于井喷流量和井喷时间。在井喷失控时可能达到的最大流量为天然气井的无阻流量[4]。因此, 天然气井的无阻流量也是反映天然气井危险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根据相关资料将天然气井按无阻流量分为4级, 具体分级方法如表1所示。

5 技术特点

5.1 采用GIS展示

系统充分利用油田GIS系统, 实现了更全面的SO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支持, 建立了共享式GIS框架。依托GIS建立的可视化应急指挥信息管理平台, 集成了油田设施、应急物资、应急力量、处置信息、现场视频、车辆跟踪、天气信息等, 将各类应急数据与地理信息的有效关联, 突发事件与地理信息的有效串接, 实现了地理信息与应急信息的一体化展示。

5.2 采用ORM技术

采用ORM (Object Relational Mapping, ORM) 技术使得源代码层次明晰, 耦合度降低, 提高了数据库的访问效率以及系统开发速度和可维护性, 降低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

6 应用情况

2011年12月9日中石化举行的元坝273井应急演习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2012年6月26日中国石化海上联合应急演习中, 本系统再次扮演了重要角色。系统完成了从平台失火的信息接报、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力量物资调拨、海上人员定位搜救的多个演习科目。

7 结束语

《胜利油田应急指挥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吸收了国内外同类管理系统的不同特点, 根据胜利油田企业特点进行了针对性研究与设计, 不仅覆盖企业应急管理、应急处置主要流程, 而且实现了分布应用、集中管理的运行模式。该系统的建立和使用, 使得胜利油田应急管理逐步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高效率;在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方面, 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了质变的突破。

摘要:为使胜利油田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应急处置、应急管理方面达到较高水平, 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企业应急信息管理经验基础上, 结合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在油田勘探开发的业务特点, 研究开发了胜利油田应急指挥信息管理系统。系统依照“平战结合”的原则, 采用多种信息化手段, 建设实现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了分布应用、集中管理的运行模式。通过多次应急演习的现场应用, 结果表明, 该系统满足了油田应急日常管理、事件接报、应急处置等的需要, 实现了应急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 为提高油田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 预防和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减少突发事件对油田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应急,信息管理,设计,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中国石化重特大时间应急预案, 2011.

[2] (美) 米勒著, 姜进磊等译.云计算[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3]宋劲松.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4]唐瑞林, 王宏涛.确定陕甘宁盆地天然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新方法[J].天然气工业, 1995 (4) .

[5]石油钻井作业事故预防与复杂问题处理指南[M].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0 (9) .

[6]张宝柱, 樊建春, 马庆春.高含硫气井井喷事故模拟与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1Vol.40No.5.

[7]陈新发, 曾颖, 李清辉.数字油田建设与实践:新疆油田信息化建设[M].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8.

[8]王路, 王改性, 彭海云.Visual C#2005动态网站开发技术与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9]张亚丽, 牟善军, 王秀香.中国石化HSE监督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4) .

[10]谢宗明.安全管理系统工作平台建设与应用实践.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11]王起全.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

篇9:油田应急指挥平台

作为应急指挥行为依托的平台,需要具备信息融合、数据采集、态势评估、辅助决策、模拟演练等功能,而上述功

能的实现无一不需要应用相应的信息技术。

关键词:应急指挥 通信网络 数据库 虚拟现实

为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国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要求政府部门及相关公共机构具备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科学决策和综合协调、组织、指挥、调度的能力,就必须建设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这类应急指挥系统须实现紧急突发事件处理的全过程跟踪和支持:突发事件的上报、相关数据的采集、紧急程度的判断、实时沟通、联动指挥、应急现场支持、领导辅助决策。任何事件、任何地点、全天候的高速信息访问。可以以一种 较为安全的方式提供无缝的、可靠的通讯。能使各应急小组快速、准确的交换危机状况信息,争取有限人力、时间资源,节省应急费用。

由于工作关系,笔者有幸参与了长航局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在实践中对信息技术在应急指挥系统中的认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以长航局应急指挥平台工程为例作一笼统说明:

信息融合

应急指挥中心远离现场,是发生重大应急事件时领导进行决策的指挥场所,应急指挥平台得不到重大事件发生现场的情况,将无从进行指挥决策。现场信息包括视频图像、动态位置图像、音频讯息、数据信息、图文传真等全部或其中之一,可根据水域复杂或敏感程度的不同以及应急事件的重大、紧急程度等不同而有所差异。当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指挥平台应能够通过整合长航系统内部已建和拟建的信息采集手段,实时获取现场的视频、音频和交通图像信息,可以实现对突发事件现场的实时监测监控,具体包括相应VTS、VHF、AIS、CCTV、AIS、GPS系统、气象以及各直属单位与水路交通应急工作有关的信息系统中基础数据(如船舶、气象、航道、通航环境等具体信息),并可在统一的电子江图背景下进行显示。

长江航运应急指挥平台介入了电子航道图2.0系统,长江海事局GPS、AIS、VTS、CCTV、船舶动态系统,长航公安局GPS,三峡通航管理局GPS、CCTV等信息,通过应急指挥平台软件系统,将各种信息转化为统一的格式显示。

数据采集

将各直属单位建设的VTS、GPS、CCTV、AIS、数字航道系统、110指挥调度系统的相关信息和气象、疫情等从其它部门得到的与水路交通应急相关的信息,通过网络汇入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通过大屏幕显示各专项系统提供的监控图像和数据,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综合应用系统提供事件发生的区域及相关信息,为应急指挥中心决策和指挥提供支持。

信息采集实现数字化,自动化。有效减轻值班员工作强度,降低差错率。使值班员将更多精力用于应急初期处置上。

统计分析

系统应能快速调用系统数据库的信息资源,完成复杂的报表设计和报表格式的调整。

功能要求:

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任意查询、统计分析,如叠加汇总、选择汇总、分类汇总、多维分析、多年数据对比分析、统计图展示等。

统计分析结果可打印输出,也可将分析结果发布到长航网站上。

辅助决策

建立基础数据库与模型库:建立各类应急处置模型,配置相关数据分析软件,通过访问应急数据库,能够提供应急装备、物资和队伍的布局和配置情况,并据此提出辅助决策方案。

预案数字化:将长江干线水路交通应急预案数字化,能够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提供预案涉及的救援机构、救援队伍、救援设施等应急资源信息的智能检索。

方案生成:根据事件接收及周边信息、直属单位和专业部门预测分析、与事件相关的应急预案、类似案例以及处置经验和知识,调用应急处置力量和资源数据库,在电子江图和电子地图上根据设备设施能力进行最短路径分析,提供辅助决策方案。可设置不同的边界条件,生成不同的辅助决策方案。如下图:假设长江上发生船舶碰撞起火事故,系统可根据预设条件搜索附近区域内(图中红色区域)可用的应急资源,并协调指挥救援行动。

模拟演练

利用电脑三维图像引擎技术开发三维仿真系统模拟复原应急场景(包括物品落水 人员落水 火灾 船舶倾覆和下沉 船舶追越 船舶搁浅 船舶撞桥等场景),并针对各种场景模拟演练应急方案。本系统还可用作电子沙盘取代传统图上作业,使用更便利,显示效果更直观。更有利于决策者掌握现场态势。此外,该系统还可用于预案论证,人员培训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前景展望

现阶段的应急平台安装于内网工作站,只能在应急指挥中心内使用,不能满足现场应急,安全检查等外场工作的需求,应建立以云技术为基础,智能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载体的更先进的应急指挥平台,实现随时随地使用应急指挥平台的各项功能。

古语有训,“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突发事件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如果投入大量资源建设的应急指挥中心在大部分时间仅仅只是“备而不战”,这也是对公共资源的一种浪费,让应急指挥平台与平时的安全监管结合起来,服务于日常的生产生活也是应急指挥系统进一步发展的一个趋势。

结语

应急指挥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尖端,需要在各种极端情况下保持运转,还要在极短时间内协助指挥者做出正确决策。这就意味着应急指挥较一般信息技术应用的要求高得多,因此是新技术运用和创新的前沿。这就要求无论是应急指挥系统的开发者,建设者,还是使用者都应具备创新精神,不断开拓,才能建好、用好应急指挥系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此外,我国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矛盾多发,新的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突发事件类型层出不穷,这一客观现实表明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与时俱进,持续建设,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开发建设新的应急功能模块,以应对不断涌现的新的应急需求。

上一篇:My school day英语日记下一篇:电气学院记者对四风采访